《学校四班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四班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学校四班级上册数学教案 写教案,始终是很多老师感到头痛的任务。数学概念多,学问盲点多,几乎没有旧学问作铺垫,操作程序复杂,而且所写的教案要能够协调同学手与脑的结合。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学校四班级上册数学教案,盼望能关心到大家! 学校四班级上册数学教案1 平行与垂直 教学内容:联系生活自编教材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熟悉平行线、垂线。 2、通过争论沟通,和谐进展独立思索力量与合作精神。 3、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看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 4、培育学以致用的习惯,体会数学的应用与美感,激发学习数学的爱好、增加自信念。 教学重、难点: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熟悉平
2、行线与垂线。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1)我们曾经一起学习过有关数的产生,知道了数字和数都是人们在生产劳动、日常生活中渐渐创造和进展的。不但是数字,我们已经学习过的、正在学习的、以及以后将要学习的数学学问都是从人们的生活、劳动中来的,而且学习这些学问又能更好地为生活、生产服务。所以学好数学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由于它在生活生产中都会用到,同时又是一件特别好玩的事情,由于生活中有许多蕴含数学学问的事例。不信,请留意: 2)故事:课间,同学们宁静有序地休息。(课件1) 朱吕浩在经过吴炫陶的座位边时,不当心把吴炫陶的文具盒弄到了地板上,这时候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呢?(课件2) (同学发表个人见解
3、,适当进行思想训练) 3)朱吕浩也像同学们说的和期望的一样,立刻向吴炫陶表示真诚的歉意后,快速将散落的文具盒及地面上的铅笔、圆珠笔等文具整理好放回桌面,事情好象到此结束了。不过,在整理文具时,他却发觉了一件事,而且引起了他的思索,毕竟是什么呢?我们来看看。(课件出示散落在地面上的文具,聚焦在两支铅笔上) 4)他想到很有意思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呢?我们在对他乐观思索问题的好习惯表示敬佩的同时,不妨来看看这个问题: (课件出示)两支铅笔落在地面上,可能会形成哪些图形呢? 2、探究比较。 1)每位同学先独立思索一下这个问题,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两支笔代替摆一摆,摆了一种图形后,再把这种图形画在自己的草稿
4、本上。 2)摆完后,小组内先相互沟通,争论一下,最终形成小组看法,每小组做好发言预备。(老师巡察,参加争论,了解状况) 3)我们请一个小组来说说他们的发觉。 同学展现后,还有要补充的吗? 4)我们将这些形成的图形整理一下(课件显示)。 这些图形,我们能不能进行一些适当的分类呢?思索一下,小组内可以小声争论,留意可以分成几类?为什么这样分? 同学对图形分类,并说出分类的依据。 小结:同样是这些图形,我们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5)我们选取其中一组分类的状况连续讨论下去。(根据“相交”和“不相交”的标准分类) 3、深化讨论。 1)我们将落在同一地面上的两支铅笔形成的图形分成了“相交”和
5、“不相交”两类。像这样落在同一地面上在数学上可以表述为“同一平面”。假如一支在地面一支在桌面则是不在同一平面了。(课件显示) 2)假如我们把落在同一地面上的两支铅笔,也就是同一平面上的两支铅笔想象成两条直线的话,也就是同一平面上的两条直线形成的图形,现在看看,和原来相比,铅笔换成了直线,思索一下,刚刚的分类会不会有变化呢? 3)小组内争论,引导: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 依据同学的回答调整分类。(课件显示) 真是了不起,刚刚汤老师和听课的老师们一起领会了同学们的风采,你们真是好样的,学习就应当这样,敢想、敢说、敢问,还要会动手、动口和动脑! 4、归纳特征。 1)通过同学们自己的探究讨论,我们发
6、觉了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互关系有两种不同的状况:相交和不相交。 2)那么在数学中对这两种状况又是如何介绍和描述的呢? (课件出示) (对相交的状况又是如何介绍和描述的呢?相交垂直) 5、强化特征。 1)下列几组直线,请刚刚学习的学问推断一下。 2)出示一个长方体外形的盒子,画在不同面上的两条直线,质疑同一平面。 3)推断下列哪些直线是相互平行,哪些是相互垂直。 指出:平行线和垂线都是相互的,不能单独说哪一条直线是平行线或垂线。 引导说:这两条直线是相互平行、相互垂直的,也可以说,这条直线是那条直线的平行线、垂线。 6、敏捷运用。 1)正如我们从生活中发觉并学习了平行和垂直一样,我们每天都
7、在与平行线和垂线打交道。你们看,书本相邻的两边是相互垂直的,对边是相互平行的,你还能找一找、想一想你身边哪里有平行和垂直呢? (同学说或组内相互说说) 2)出示校内图,找一找平行与垂直。 7、拓展巩固。 1)我们可以在生活中许多的平行线与垂线,要是给一张这样不规章纸,你能找到平行与垂直吗? 2)动手折折,可以折出垂线与平行线吗?动手试试吧。 3)同学动手折纸,老师巡察,个别指导。 4)展现同学的作品。 5)同学们真不简洁,竟然能在这样的一张纸上通过自己动手折折平行线和垂线! 请把这些纸整理起来,吃课间餐时还有它的用途呢?我们连一张纸也不要铺张。 8、全课小结。 你觉得自己这节课怎么样?有什么收
8、获和体会? 认为自己很棒的话,请给自己一点掌声。 有关平行和垂直的学问还有许多,以后我们会连续去学习和发觉这好玩的数学的! 设计思路: 1、留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学习更贴近同学; 2、让同学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的学习方式,自主完成对学问的建构; 3、努力创设新型的师生关系,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4、注意发挥评价的激励性作用,丰富同学的情感体验; 5、将同学放置于故事情节中,借机适时地进行相应方面的思想训练,促进同学心智的进展; 6、充分利用课件,素材采集结合生活,让课件更好地为教学训练服务。 学校四班级上册数学教案2 一、教学内容 学校数学(新课标人教版)四班级上册P112P11
9、3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例1、例2 二、设计理念 “数学广角”(第一课时)是义务训练课程试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新增设的一个内容,和前面几册教材一样,在本册中也特地支配“数学广角”一单元,向同学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标准中指出:当同学“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学问和方法查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本课时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洁事例,让同学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查找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同学很简单找到,而且会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的策略,本课的关键是让同学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
10、方案中查找方案的意识,提高同学的解决问题的力量。 三、活动目标: 1、学问目标:(1)使同学通过简洁的实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使同学熟悉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查找解决问题方案的意识。 2、力量目标:(1)使同学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查找方案的意识,提高同学解决问题的力量。(2)使同学在自主探究、合作沟通中积累从事数学活动的阅历,渐渐养成合理支配时间的良好习惯。 3、情感目标:使同学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洁问题。 四、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卡通园片、纸片、等。 五、活动设计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景走进生活 师:
11、星期天的上午,小明家的门铃响了,原来是王阿姨到小明家来了。(多媒体出示)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课件上的图,你了解到了什么?谁来说给大家听一听。师:我们来看看小明沏茶都需要做哪些事?分别需要多长时间?(多媒体出示沏茶的各项工序图) 2、同学自主设计方案(小组合作学习) 师:小明需要做这么多事,你帮小明想一想,他应当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才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种能尽快让客人喝到茶的方案。 3、展现同学不同的方案 小组的同学展现自己不同的方案,这里课堂生成的资源可能许多,老师要留意让同学充分展现自己的想法和思维过程。展现出各小组不同的设计方案。(同学用的自己的方法表明整个过程
12、) 4、同学比较选择并选出最合理的支配方法 让同学从不同的方案中,通过观看比较,找出自己认为能让客人尽快喝到茶的方案。 5、小结:刚才的方法都是通过同时做几件事才节约时间,那么我们在做一些事时,能同时做的事情越多所用的时间也就越短。 (设计意图:客人到了,先为客人沏杯茶,这是常见的款待客人的礼仪之一,也是孩子们熟识的,因此我调整了教材的内容例1和例2的挨次,浓郁的生活气息把同学请进款待客人的详细环境中,然后让同学依据自己的阅历讲一下沏茶所要做的事情,再现熟识的生活情景,激发同学学习数学的爱好。) 活动二:探究新知,讨论问题1、出示例1,呈现讨论问题:请王阿姨喝完茶,小明的妈妈预备用自己最拿手的
13、烙饼款待她,(多媒体出示例1图) (1)你从画面上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2)想一想,假如只烙一张饼,需要多长时间? (3)假如要烙两张饼,最快要用几分钟? (4)同学回答后并共同总结:我们烙两张饼的时候,可以同时烙两张饼的正面和反面,所用时间是6分钟。(老师边叙述,课件出示表格) (5)那假如烙4张、6张、8张、10张呢? 自主设计方案(自主设计方案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同学,使同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仆人。) A、假如妈妈、王阿姨和小明每人各吃一张饼,一共需要烙几张饼呢? B、请你们帮小明妈妈想一想,她应当怎样烙“才能让大家尽快地吃上烙饼?”先用你们小组内预备好的卡通圆片,摆一摆,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14、,然后把你们的设计方案填在表格里。 C、展现同学不同的方案这里是同学思维过程的展现,生成的教学资源肯定许多老师要留意倾听,同时让同学们也要留意倾听其他小组的不同方案。 D、同学比较并选择最合理的支配方法 E|老师演示,烙三张饼的方法和最短时间。 F、拓展延长:想一想,假如要烙5张饼,怎样烙才能尽快吃上饼呢?7张呢?9张呢?这里让同学先独立思索,然后小组沟通,最终集体沟通。同时把表格填完整。 3、小结:同学们,今日我们在数学广角里遇到的问题,生活中也会常常遇到,我们只要合理的支配事情,可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活动三:结合生活,实践应用 1、同学们谈谈,生活中哪些事情可以通过合理的支配来节约时间
15、提高效率?2、一个小女孩遇到一个问题,看我们能不能帮她解决?出示做一做2 3、谁来告知大家你根据怎样的挨次呢?(也可进行争论) (设计意图:让同学在生活中学,到生活中用,在课堂中设置同学感爱好的问题,充分调动同学的乐观性。)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日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有什么想说的吗?(让同学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想法都说出来。) 五、生活回归 回家后,请你给妈妈烧壶水,给爸爸沏杯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后反思: 这一节课通过简洁化的问题向同学渗透优化思想,让同学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来感受数学的趣味。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敏捷运用教材,促使同学乐观参
16、加教学活动。由于学校生比较常见熟识的沏茶这一生活现象作为教材入手,调整了教材内容,细心设计了先为客人沏茶再为客人吃烙饼的生活情境。当画面上呈现妈妈让小明帮着给王阿姨沏茶这一数学信息时,没有急于想去解决如何让王阿姨尽快喝上茶,而是让同学想想平常是怎么做的?特意激活同学已有的生活阅历,同学处于主动思索乐观动脑的状态,有效地促使同学乐观参加学习活动。 2、给同学供应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同学成为学习的仆人。信任同学,把同学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课堂上以一个个详细事例让同学观看、操作、争论和沟通等活动,使同学在解决详细问题中体会数学的方法及应用价值,学会优化思想,从课堂教学中不难看出多次为同学供应从事数
17、学活动的机会。从日常的沏茶的问题入手到探究烙饼的过程及方法,再到解决现实生活中常见的问题,都是同学在思索、探究是同学在操作实践,使同学沟通比较,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同学是学习的仆人。 3、发挥引导作用、促进同学的进展。体现了面对全体同学的基本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同学考虑不同的方法,关心同学理清思路,提升熟悉。利用同学已有的探究沟通的成果,集中再现烙3张饼的过程,让同学清晰地理解烙3张饼的过程,验证了同学的发觉,提升了同学对烙3张饼的理解。最终让同学烙多张饼的方法,在组织沟通中师生相互又调整了教学的节奏,这些活动让同学了解小伙伴的发觉。同学在活动中经受了发觉过程,领悟了数学思想方法,
18、体现了数学活动布满探究与创新,还带给同学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的启迪。上述活动即是探究数学学问,又是运用数学学问的过程,也是同学对科学精神乐观探究数学学问,又是运用数学学问的过程,也是同学对科学精神乐观探究的前提,有利于促进了同学的全面进展。 本节课也存在很多的不足,由于时间上的处理前段放长了一些,因此后面在小结时有些匆忙。没有让同学细心观看表格发觉每多烙一张饼就多用3分钟这一问题,从而让同学明白计算饼的张数只要乘3就是烙饼的最短时间的结论。 学校四班级上册数学教案3 统计教案 一、复习分段整理数据 出示第1题,让同学读懂题目,再独立完成 全班沟通: (1)是沟通自己所用的方法,比如可以每统计一个
19、数据之后把该数据做一记号 (2)沟通统计结果,检查自己做对了没有 (3)沟通自己统计的时候有没有出现问题,其他同学可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方法 最终要提示同学留意检查的习惯:数据供应的是20个同学的记录,那在后面的表格中,也应当要有20个“合计”,否则就是遗漏或是重复了。 看统计好的表格,说说你从这表格中读懂了哪些信息? 二、条形统计图: 1、看图: 出示第2题:先让同学读懂题目 回答问题一:这一周的用水量,哪天,哪天最低?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回答问题二:怎么评价一周的用水量呢?(一般可用用水总量或是平均每天的用水量)想一想:哪种方法更清晰?怎么求平均每天的用水量呢?请你算一算 算完后问:有没有哪
20、天正好是这个平均数“9吨”的? 从条形统计图上看一看,它在整体中处于一个怎样的水平?(不高不低) 从这份条形统计图中,你还想到了什么问题? 2、画图: 出示第3题。先请同学说说各类食品详细所指,按要求分类整理,制成统计图。 完成统计表后连续完成条形统计图,留意不要遗漏了制作时间和直条上的数据。 比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说说你认为它们各有什么好处? (统计表能清晰地反映各类数据 条形统计图不仅能反映出各类的详细数据,还能清晰地看出各类之间的多少关系,更加的直观。) 三、嬉戏规章的公正性 出示第4题。推断3个嬉戏规章: 1、正方体的三个面写“1”,三个面写“2”。“1”朝上甲赢,“2”朝上乙赢 让
21、同学说说是否公正?为什么? (1和2都有3次出现的机会,是公正的。) 2、正方体的四个面写“1”,两个面写“2”。“1”朝上甲赢,“2”朝上乙赢 (1有4次出现的机会,2只有2次,是不公正的。) 3、正方体的六个面分别写16,朝上的数小于3甲赢,否则乙赢 理解“否则”:小于3的只有1和2,否则就是指剩下的3、4、5、6,有4个,所以是不公正的。 小结:像这样的嬉戏要推断是否公正,主要看什么? (打算输赢的次数是否相等) 四、思索: 小明和小刚同时各抛一枚硬币,这两枚硬币落地后假如朝上的面相同,算小明赢;朝上的面一正一反,算小刚赢。这样的嬉戏规章公正吗?为什么? 可先让同学猜一猜。再相互说说自己
22、是怎么想的。 全班沟通的时候,适当板书: 正正、正反;反反、反正有2次出现是一样的,2次是不一样的,所以是公正的。 学校四班级上册数学教案4 平角和周角教案 教学课题: 1. 经受从详细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熟悉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按肯定标准分类。 2. 培育同学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力量。进展同学的空间观念。 3. 体会身边到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爱好,进一步体会通过探究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材分析: 说明教材版本、选取的教学章节、以及老师个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分析,需要清楚的阐明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预备。 本教案选取的是青岛版学校四班级
23、数学下册繁忙的工地,第一课时角的熟悉。 本课时经受从详细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熟悉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按肯定标准分类。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 教学预备: 老师预备,教学挂图(或课件),活动角,三角板,量角器。 同学预备: 活动角,三角板,量角器。 教学方法: 本课时以同学为主体,让同学在在活动中探究角的有关学问,但对于比较难理解或简单产生错误概念的学问老师仍旧加以引导和讲解。如周角和平角,同学仅从外形上就普遍认为周角是一个圆圈,平角就是一个半圆圈,而不去理解它作为角的实质,但这种实质的探究仅仅让同学利用活动角或同桌沟通是难以实现
24、的,因此为了让同学精确理解什么是平角,什么是周角,老师在利用活动角示范的基础上进行了讲解,这样既让同学真正理解了什么是平角、什么是周角,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过程: 说明如何导入该课程,主要教学点的设计,学问拓展等。 第一节 教学要点: 经受从详细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熟悉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按肯定标准分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找一段挖掘机工作视频,放给同学看。 认真观看,你发觉了什么? 铲斗臂在工作的时候,能形成什么样的角呢?今日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角的熟悉)挖掘机工作示意: 二、探究新知 (一)熟悉平角、周角 1.同学做各种活动
25、角。 老师课前让大家预备了活动角,请大家把活动角的两边重合,一边不动,另一条边开头转动,就可以得到一个角。然后把你得到的角沿边画下来。小组同学说一说,你折的是什么角。(小组沟通): 哪组的同学情愿上台给大家展现一下你们小组折的角? 2.小组汇报沟通 展现你们折的角,并告知同学们它的名称。 3. 分类。 这么多角,看起来太乱了,能不能把他们分类整理一下呢?(小组活动): 把你们小组折的角放在一起,分分看。(一组同学在台上分)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同学上台展现) 4.熟悉平角。 手拿一个活动角,从两边重合开头,一边不动,另一条边怎样转动,当两条边成一条直线时问:这是角吗?为什么? 我特别观赏这
26、位同学,他能自觉运用已经学过的角的定义来解决今日的问题。还有不同看法吗? (演示平角的形成过程)同学们请看,这个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了,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平角。(板书)(画平角): 跟着老师画平角。(示范平角的画法)。 5.熟悉周角。 我们轻松一下,一起来做个嬉戏 老师先说出一种角,你们利用活动角转出这种角:开头!锐角!直角!钝角! 老师转动活动角,你们说出它的名称。开头! (老师转动一周,两条射线重合),这是角吗?为什么? 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精彩!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周角的形成过程),这是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一周组成的图形,我们给它叫周角。(板书)(画周角): 跟着老师画周角。(示范周角的画法
27、)。 (二)角的表示方法 我们熟悉了这么多角,角应当怎样表示呢?谁有好方法? (两生上台板演) 角可以这样表示: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就组成一个角。通常用符号“”表示。记作“1”(或“2”等)。读作“角一” (三)探究三种角的关系 直角、平角、周角这三种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材料讨论一下。(小组汇报): 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发觉了什么结论? 三、回归生活 1. 解决情境中的问题 现在我们来看看铲斗臂在工作时都形成了哪种角? 2. 找出身边的各种角 同学们,你在生活中见过这些角吗?(生举例) 看到生活中这么多的角,你想说什么? 四、总结 学校四班级上册数学教案5 角的分类教
28、案 教学目标: 1.经受量角器的形成过程,熟悉量角器。 2.会使用量角器正确测量角的度数。 教学重点: 理解并把握量角的方法,能够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难点: 1.敏捷使用量角器。 2.能依据测量的状况,区分内、外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三张练习纸,两种量角工具(单个小角和半圆量角工具),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两个角,角一和角二)课前纪翔和李毅画了两个角,让我帮忙比较大小,现在老师想请大家来帮他俩比较一下,哪一个角大?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角的度量 (此处更改为直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目的是更贴近生活,引出冲突冲突,激发同学
29、的学习爱好。) 二、讲授新课 1.测量工具的选择 看到这四个字,你有什么问题?(用什么量?怎么量?)咱们一个个的来解决,先看第一个问题“用什么量?”谁来猜猜看?(尺子)这都是大家的猜想,毕竟谁说的对呢?咱们一起想一下以前学过的有关测量的学问,能不能有所启发。(课件)线段的测量和面积的测量。大家想想看,用什么来测量角的大小呢?(用小线段的长度测量大线段的长度,用小正方形的面积来测量大图形的面积,应当用小角来测量大角。) 2.两种量角工具的选择 (1)用单个小角量角 用单个小角量一量练习纸一上的角一是几个小角?(先自己量,然后生演示操作,是两个小角。)那么角二是几个小角呢?试着量一量。(同学演示)
30、这次需要四个小角,有没有比较简便快捷的方法,一下就能量出来呢? (此处,更改为量取四个小角的角,比较麻烦,从而引出半圆量角工具。四个小角的目的让同学知道每个小角的顶点都聚在一个点上,就是半圆量角工具的中心,为后续角的度量打下基础。) (2)连在一起的角 我们可以将这些小角连在一起,组成这样一个量角工具(出示半圆)。我们再用这其次种工具来量一量角2是多少个角?(4个小角)用其次种工具来量角3是多少个角?(3个半小角) 【设计意图:4个小角制造麻烦,促使改进量角工具为半圆量角工具,更为简洁快捷。同时,让同学熟悉到每个小角的顶点都在半圆量角工具的中心;由3个半小角制造熟悉的冲突,促使同学思索改进量角
31、工具的方法。】 3.改进量角工具 (1)同学们能不能想方法改动一下手中的量角工具,是我们的测量结果精确的用一个整数来表示呢?(课件)将每一小角再分成两个小角,数出一共有七个小角。 (2)给量角工具标上数字 假如每次都是一个一个的数,有什么感受?能不能想个方法,不用一个一个的数,一眼就能看出这是12呢? 开头的这条边上应当表上数字几?想想我们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时,都是从刻度几开头的? (3)再测量一个角,但是还是不能用一个整数表示,怎么办呢?(课件)把每个小角平均分成非常,可以得到多少个更小的角? 【设计意图:先让同学数出7个、12个角,体会到一个个数比较麻烦,引发出进一步改进量角器的必要。】
32、4.简化量角工具 看看现在的量角工具有什么感受?简化量角工具,得到的工具和量角器几乎是一样的。 5.量角器上读角 (1)熟悉一度角 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叫做一度角。记作“1”。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那两个一度角是几度角?三个一度角是几度角? (2)熟悉几度角 熟悉5度,145度角。反方向读角,怎么能看出是50度的角? (3)能不能想方法不用计算不用数,一眼就能看出是50度的角? 【设计意图:熟悉角的计量单位,感知1度角的大小,初步理解量角的方法。50度角同时引发读角过程中的冲突冲突,引出外刻度。】 6.熟悉量角器各部分名称 量角器外圈数字叫外刻度,量角器内圈数
33、字叫内刻度。量角器有两个0刻度线,分别对应着内外刻度。全部小角顶点聚集在一起的这个点就是量角器的中心。 同学们看我手中的大量器,和老师一起说说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 7.(1)读出下列各角的度数 开口向右70度角和开口向左60度角,开口向右用到量角器的内刻度,开口向左用到量角器的外刻度。 (2)在2号练习纸上画出下列各角(留意强调中心点、0刻度线、内外刻度线)90,180,120,60(强调内外刻度两种表示) 【设计意图:引导同学正确区分和使用内刻度和外刻度,在会读的基础上正确的画出各个角。】 (此处增加开口向右70度角和开口向左60度角,以及在纸上画角,目的是让同学进一步理解内外角,也为量角做好了预备。) (3)拿出自己的量角器,试着量一量3号练习纸上角一的大小。(同学操作演示)强调留意中心点对齐,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对齐,看是内刻度还是外刻度并读出度数。 (4)量一量3号练习纸上其余各角的度数。 三、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学校四班级上册数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