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的核式结构(精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子的核式结构(精品).ppt(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原子的核式结构的发现原子的核式结构的发现制作者:四会中学 肖青华一、原子复杂结构的发现过程1897年发现阴极射线是电子流都从物体中击出电子来原子(中性)电子(一)正电荷?设想?1、公元前五世纪希腊哲学家提出物质是由不可分割的微粒(叫原子)组成。2、100多年前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化学上倍比定律的发现等证实了物质的原子性结构,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3、19世纪末20世纪初X射线使气体电离光电效应汤姆生原子模型正电荷电子 汤姆生汤姆生原子模型原子模型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内,电子像枣子那样镶嵌在原子里面。粒子散射实验装置及演示放射源金箔望远镜筒二.粒
2、子散射实验(卢瑟福)1、实验装置各部分名称放射源、金箔、荧光屏、望远镜筒2、实验步骤荧光屏根据汤姆生的原子模型:预言粒子的偏转粒子穿过金箔后偏离的角度很小,不会出现大角度的偏转 粒子散射实验演示实际观察到的现象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粒子发生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粒子的偏转超过了90度,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度,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粒子散射实验结果 三、分析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四、卢瑟福的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 (1911年)在原子的中央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做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着核旋转。思考:(一)绝大多数粒子
3、不发生散射原子中绝大部分是空的(二)、大角度散射的原因?受较大的库仑力(斥力)作用?1、2?卢瑟福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卢瑟福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汤姆生发现电子汤姆生原子模型枣糕式卢瑟福原子核式模型粒子散射实验行星式原子的核式模型四:原子核的组成:1919年,卢瑟福用粒子轰击氮核,发现了质子,并根据电荷-质量比提出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原子核原子核(正电)质子(正电)质子(正电)中子(不带电)中子(不带电)电荷数:电荷数: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也是这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也是这种元素的原子序数质量数:质量数:原子核内的核子数例如:例如:同位素: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而中子
4、数不同的元素人物介绍人物介绍英国物理学家。1856年12月18日出生于英格兰曼彻斯特附近一个出版商家庭。1884年,年仅27的汤姆生任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并领导这个物理研究机构达三十四年之久。在汤姆生的卓越领导下,卡文迪许实验室成为全世界现代物理研究的一个中心,并培养出许多杰出人才,其中仅是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就有威尔逊、阿斯顿、布拉格、卢瑟福、查德威克等人.1884年,他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16年,又成为该会会长。1918年,他又出任剑桥三一学院校长。1940年8月30日他在剑桥逝世,为了表彰他的杰出贡献,汤姆生死后,他的骨灰被安葬在西敏寺的中央,与牛顿、达尔文、开尔文等伟大的科学家的骨
5、灰放在一起。杰出贡献杰出贡献:1897年发现电子(荣获1906年诺贝尔物理奖)-汤姆生(Joseph John Thomson,1856-1940年)Lusefu卢瑟福,E.Ernest Rutherford(18711937)伟大的物理学家。1871年8月 30日生于新西兰南岛纳尔逊南郊,18岁获得新西兰大学坎特伯雷学院奖学金,在该校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894年他安装一台赫兹电磁振荡器,制成自己设计的电磁波接收器,在距离振荡器60英尺(约18米)远处能探测到振荡器发出的电磁波。这时正当英国剑桥大学决定向国内外开放招收研究生,卢瑟福进入三一学院。1895年获得剑桥大学第一批研究生奖学金,同年入卡文迪什实验室,成为J.J.汤姆孙的研究生。他继续研究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没过几个月就将其仪器改善到能在半英里(约 0.8公里)远处接收到无线电波信号。这项工作表现了他的实验才能,使他崭露头角。1898年加拿大蒙特利尔的麦吉尔大学聘任他为麦克唐纳教授。1907年他回英国担任曼彻斯特大学实验物理学教授。1919年应邀到剑桥接替退休的J.J.汤姆孙,担任卡文迪什实验室主任。1925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主席。1931年受封为纳尔逊男爵,1937年10月19日因病在剑桥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