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县泵站保安配套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XX县泵站保安配套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10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XXXX县泵站保安配套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综合说明1.1 项目背景为合理利用水资源,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抗灾能力,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控制水土流失,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我们依据国家水利部水农(1999)459号文件要求,认真调查研究,结合本地实际,组织编制并上报县泵站改造与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县泵站位于县中部,分布在资江一级支流夫夷水两岸。泵站下辖两个中型子泵站即、泵站。泵站位于县白仓镇水津村,泵站工程于1966年7月开始动工兴建, 上劳力1.2万人,1967年冬拦河大坝枢纽工程竣工,1969年6月泵站工程竣工通水,泵站工程拦河坝为硬壳砼、干砌沙卵石填腹梯形断面坝,坝高
2、8.6m,坝轴线长200.32m,溢流坝段长185m,采用鼻坎挑流消能。水轮泵安装在拦河坝左右两岸,左岸安装4台型号为608水轮泵组,右岸安装12台型号为808水轮泵组。左岸提水扬程31m,右岸提水扬程65m,总干渠2条长35.08km,分干渠5条长53.225km,支渠43条长127km,附属建筑物有双悬臂式渡槽2处(其中干渠1处),长381m,倒虹吸12处,长2874m,隧洞1处,长275m。整个工程共完成土石方122万m3,投工203万个。设计灌溉白仓镇、塘田市镇、金称市镇农田面积3.31万亩。水轮泵站位于塘渡口镇村,距县城3km,是一处以灌溉为主,兼顾发电、航运、城镇供水综合利用工程。
3、泵站工程于1970年9月动工兴建,上劳力4500人。1971年4月主体工程竣工,1972年6月福兴亭石拱渡槽建成,泵站工程正式通水。泵站工程拦河坝为浆砌石重力坝。坝高7m,坝长294.8m,溢流坝段长181.7m,采用鼻坎挑流消能,利用水头4.6m,水轮泵安装在拦河坝左右两岸,左岸安装4台型号为608水轮泵组,右岸安装8台型号为808水轮泵组。左岸提水扬程47m,右岸提水扬程58m,总干渠2条长7.25km,分干渠4条长29.81km,支渠9条长36.6km,附属建筑物有渡槽8处(其中干渠3处),长520m,倒虹吸30处(其中干渠11处),长5645m,隧洞6处(其中干渠3处),长655m。整
4、个工程共完成土石方169.55万m3,投工272.14万个。设计灌溉塘渡口镇、黄塘乡、下塘云乡、七里山农场31个村农田面积3.43万亩。由于水轮泵站所辖、两个水轮泵站灌区已经连成一片,形成一个独立的灌区,2001年6月,为加强泵站管理,保证两个泵站灌区正常运行及相互补充,我县水利局将原有两个泵站进行合并设立了泵站管理所,负责原有两个泵站管理工作,同时将原来两个灌区渠系进行整修,使得原来两个灌区从根本上合成一体。这样,一方面便于泵站设施运行统一调度,另一方面便于灌区农田抗旱供水秩序正常维持,减少水事纠纷。同时便于泵站今后体制改革。灌区受益范围内有6个建制镇,一个农场,总人口31.8721万人,其
5、中灌区总人口21.2481万人。泵站灌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境内雨量比较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1225.3mm。灌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主要经济作物有豆类、薯类、油料、棉花和蔬菜、瓜类等。灌区运行30多年来,为农业生产以及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由于受建设初期经费、材料、技术等因素的影响,灌区原有渠系建筑物设计标准偏低,且超期服役老损严重,效率低下,致使灌区水土流失、水资源浪费严重,供水成本不断增加大,严重影响效益发挥,制约了灌区经济发展,与灌区设计效益相比,与灌区经济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都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为充分发挥该灌区的工程效益,为地区
6、国民经济快速、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水资源和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必须对该灌区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1.2 项目范围和建设规模泵站灌区地处夫夷河两岸,总面积415.46平方公里,占县总面积的20.8%,耕地面积15.64万亩,灌溉面积12.77万亩,包括6个建制镇,一个农场,总人口31.8742万人,农业人口25.2869万人,非农业人口6.5873万人,其中灌区总人口为21.2481人,农业人口16.8582万人,非农业人口4.3899万人。1.3 项目建设内容和工程量工程主要内容:(1)骨干工程:泵站更新改造工程、灌溉渠系配套及排水沟工程;(2)田间工程;(3)水土保持工程;(4)生态环境治
7、理工程;(5)信息化管理工程。其中,枢纽泵站更新改造2处(水轮泵站、水轮泵站),小型配套泵站4处,干支渠道防渗长292.155km,渠系建筑物60座(其中干渠31座),田间工程(斗、农渠)500.1km。规划沟疏浚整治工程疏浚沟渠9条、土方量5.0万方。1.4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实施泵站灌区续建配套改造工程总投资为4578.86万元,其中申请国家补助3000万元,湖南省补助1000万元,地方自筹578.86万元。1.5 经济效益分析 2004年度灌区续建配套和泵站改造工程完成后,该灌区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通过续建配套和泵站改造工程的实施,大大加强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和农业生态
8、环境,促进村容村貌、交通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实现农村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工程实施后,可建成高效农田6.74万亩,其中发展大棚蔬菜等高效精品农业1.2万亩。极大地该善该区引水能力,灌溉水利用系数从0.38提高到0.75,实现年节水0.14亿m3,新增农业产值1006.26万元,农民人均增收273.0元。按照国民经济评价规范,采用动态分析法,按社会折现率12%,计算分析期n为55年,经济评价指标为:净效益现值ENPV为1252.0万元,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为1.29,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为15%。1.6 项目组织领导与建设管理县将成立泵站灌区续建配套与泵站改造工程项目建设领
9、导小组,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计划发展局、农业局、财政局、水利局等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财务组、工程组、质监组具体实施管理,并安排专项资金,抽调专业技术力量全力抓好组织实施。泵站灌区建成以后,由县水利局管理,下设灌区管理所,按乡(镇)成立用水协会。灌区设定的灌区管理所归县水利局管理,远期逐步建立供水公司加用水者协会的管理体制,供水公司可以在灌区管理所基础上改制建成。随着灌区的工程建设,灌区管理体制将打破目前现有的松散型管理体系,采取“管理所用水者协会”新型紧密型管理体系。要进行经营机制改革,分别建立起完善的部门和个人岗位目标责任制、建立目标成本管理制度和建立财
10、务管理新机制。另外,还需进行水价改革,积极宣传水商品意识,做好优质服务的同时,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与地方政府支持。2 灌区概况2.1 自然地理县位于湖南省中部偏西南,东邻邵东、祁东;南抵新宁、东安;西靠隆回、武冈;北与市、新邵相接。地理坐标在东经11059561114014,北纬2640362768。全县东西长约66.7公里,南北宽约64.3公里,总面积1996.08平方公里。水、陆交通便利,207、320国道从境内穿过。区内有洛湛铁路线、上瑞高速公路通过与全国各大城市相连,潭邵高速公路东连接线正式通车,邵怀高速拆迁完成并开工建设。全县共辖25个乡镇、场,637个行政村,2003年总人口96.
11、36万人,农业人口86.1005万人,非农业人口10.2589万人。泵站灌区地处夫夷河两岸,总面积415.46平方公里,占县总面积的20.8%,耕地面积15.64万亩,灌溉面积12.77万亩(其中水田面积6.74万亩),包括6个建制镇,一个农场,总人口31.8742万人,农业人口25.2869万人,非农业人口6.5873万人,其中灌区总人口为21.2481人,农业人口16.8582万人,非农业人口4.3899万人。灌区地处衡邵盆地之中,地势呈南高北低形且丘陵起伏,地面高程在230240米。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石灰石和耐火土,白云石、碱矿石、钛铁矿、大理石、铅矾土、锰矿等也有相当储量。泵
12、站灌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冬干冷,夏温热,平均气温16.8,年平均日照1595.1小时。初霜日为12月4日,终霜日为2月21日,无霜期285天。境内雨量充沛,年内降雨量大多集中在春夏两季的汛期(36月)。常见的灾害性天气有:寒潮、霜冻、春季低温、雨涝、冰冻及冰雹。2.2 社会经济泵站灌区总面积415.46平方公里,占县总面积的20.8%,耕地面积15.64万亩,灌溉面积12.77万亩,包括6个建制镇,一个农场,总人口31.8742万人,农业人口25.2869万人,非农业人口6.5852万人,其中灌区总人口为21.2481人,农业人口16.8582万人,占灌区总人口的79
13、.34%,非农业人口4.3889万人,占灌区总人口的20.66%。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0.75亩,灌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主要经济作物有豆类、薯类、油料、棉花和蔬菜、瓜类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县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三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方针,按照“一要稳定,二要鼓励,三要发展”的要求,全市经济保持稳定、协调发展的好形势。工业生产步出低谷,农业继续获得丰收,物价得到有效控制,市场供应比较充足,财政收入有所增加,各项社会事业又取得新成果,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灌区2003年工农业总产值9.927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9.0634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91.3
14、%,农业总产值0.8636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 8.7%。农村人均纯收入1067元。2.3 灌区水土资源开发利用及工程状况2.3.1 灌区水资源现状(1) 降水根据泵站所在地三门江水文站多年的连续观测降水资料统计,灌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225.3mm,年降水量最多为1770.1mm(1996年),是多年平均降水量的1.57倍,年降水量最少为869.2mm(1963年),是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的77 %,最大年降水量是最少年降水量的2.04倍。降水量主要集中在作物生长期,多年平均汛期(36月份)降水量822.0 mm,占全年的73%,多年最大汛期降水量为1118.1mm(1996年),占全年降水量的
15、63.2 %,多年最小汛期降水量为 331.9 mm(1963年),占全年降水量的38.2 %。降水量统计结果见表2-1,多年平均降水量年内分配情况见表2-2。表2-1 降水量统计结果项目降水量(mm)年份多年平均降水量1225.3最大年降水量1770.11996最小年降水量869.21963多年平均汛期降水量822.0最大汛期降水量1118.11996最小汛期降水量331.91963表2-2 多年平均降水量年内分配表月 份123456降水量(mm)75.648.079.9157.7271.2221.4分配比%6.23.96.512.922.118.1月 份789101112降水量(mm)52
16、.492.127.2103.934.461.5分配比%4.37.52.28.52.85.0(2)径流量 本灌区根据三门江水文站近39年年径流深资料可知,多年平均径流深为553.5mm,平均年径流系数为 0.46。 表2-3 年径流深统计结果 单位:mm项 目径流深(mm)年 份多年平均径流深553.5最大年径流深786.51996最小年径流深861963(3)蒸发量灌区多年平均年水面蒸发量为1135.1mm(80型蒸发皿,最大年水面蒸发量为1394.6mm(1965),最小年水面蒸发量为921.4mm(1962),多年平均逐月水面蒸发量见表2-4。表2-4 多年水面蒸发量年内分配 月 份123
17、456蒸发量(mm)26.433.856.986.7111.4135.3分配比%2.33.05.07.69.811.9月 份789101112蒸发量(mm)202.3181.3128.886.451.434.6分配比%17.816.011.37.64.53.22.3.2灌区土地利用现状县泵站灌区,位于县中部,分布在夫夷河沿岸,包括塘渡口镇、黄塘乡、下塘云乡、七里山农场、白仓镇、塘田市镇及金称市镇部分,灌区总耕地面积为15.6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2.77万亩。灌区耕地情况现状情况见表2-5(以夫夷河为界划分为东西两片)。表2-5 灌区耕地情况现状表序 号项 目单 位数 量说 明小计东片西片一灌
18、区总耕地面积万 亩15.6410.595.051其中水田万 亩6.744.841.92水浇地万 亩5.114.021.093其他万 亩0.920.760.16二设计灌溉面积万 亩6.744.841.9三有效灌溉面积万 亩12.779.123.651自流灌溉面积万 亩0.80.650.152提水灌溉面积万 亩11.978.473.5四实际灌溉面积万 亩3.82.90.92.3.3 灌区水利基础设施状况建国以来,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按照“防洪保安为主、洪涝旱渍兼治”的方针,实行大中小工程相结合的水利工程建设。首先治理了夫夷河河,提高了河道行洪能力,实现了洪水归槽,结束了洪水遍流的局面。二是坚持
19、不懈的进行面广量大的农田水利建设,组织集中连片大会战,大搞梯级河网化建设,以改土治水为中心,除涝降渍为重点,解决灌溉水源,进行旱改水,扩大水稻种植面积。三是突出重点连片治理,改造中低产田,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经过三十多年的艰苦努力,初步形成防洪、除涝、抗旱、降渍四大工程体系,有效地抗御了各种自然灾害,促进了全县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灌区现有耕地面积15.64万亩,其中灌溉面积12.77万亩。灌区现有总干渠4条长42.33km,干渠9条长83.035km,支渠52条,长163.6km,斗渠46条长135.5km,农渠1764条长364.6km,分干及以上建筑物31座。小型机电排灌站4
20、座,装机260kW。现有的水利工程为灌区的农业生产作出了重要贡献。县灌区现有水利基础设施情况统计表见表262.4 灌区经济与运行管理状况2.4.1灌区经济状况灌区经济主要依靠收取水利工程水费维持,2004年合计收取水费21万元,经费严重不足。2.4.2灌区运行管理状况灌区管理目前由县水利局和泵站管理所两级共同管理,干渠及主要节制闸泵站管理所管理,支渠及以下工程由乡镇水利站管理。基本能保证工程正常运行。3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必要性与可行性3.1 项目骨干工程在灌区中的地位与作用泵站灌区位于县中部,灌区大部分为低丘陵地区,小部分为平原区。灌区土壤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的比较完善,是我县主要的商品
21、粮生产基地和工业较发达地区,在县的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1)为灌区提供了充足水源,有效地提高了灌区的抗灾能力,促进了灌区耕作制度和种植结构调整,保证了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2)带动了相关产业快速增长,促进了灌区经济的全面发展。得益于水利条件的改善和粮食生产的发展,加快了灌区的工业化进程和经济结构的调整。目前,全灌区国内生产总值9.927亿元,工业总产值达9.0634亿元,农业总产值0.8636亿元。(3)为城镇居民提供了优质水源,提高了灌区人民的生活质量,解决了丘陵山区的人畜饮水问题,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提供水资源保障。(4)保障了灌区的社会稳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灌
22、区总人口为21.248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8582万人。15.64万亩耕地中,有效灌溉农田有6.74万亩,成为20多万居民有保障的衣食之源,对维护灌区的社会稳定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3.2 灌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该灌区运行三十多年来,为县的工农业生产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一方面,由于灌区地处“洪水走廊”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水系条件,虽然过境水量大,但径流在时间分配上主要集中在汛期,且径流拦蓄条件差,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旱灾旱仍频繁发生;另一方面,由于后续投入不足,水利工程配套不全,加上现有工程严重老化失修,影响了工程效益的发挥,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泵站工程,设计提水流量不足,
23、影响区内用水灌区主要河道为夫夷河,渠首工程为、两座中型骨干泵站,直接取用夫夷河之水。由于当设计时建设单位没有了解灌区的基本情况,设计提水流量设计仅为3.37 m3/s ,且现在只能达到1.38 m3/s,远远不能满足灌区内工农业用水的需求,严重制约灌区内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本次灌区续建配套工程项目完成后,毛灌溉流量就要11.307 m3/s。 (2)河道、沟渠淤积严重,引排不畅由于泵站灌区以提水灌溉为主,大部分河道兼有行洪、排涝和灌溉引水的任务,岸坡经过多年雨水冲刷,加上河坡不合理垦植,造成水土大量流失,河道、沟渠淤积严重,河床抬高,断面缩小,影响了引水和排涝能力。(3)泵站老化,提水能力不足,
24、影响灌溉用水灌区内泵站建于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受当时社会经济及技术条件的制约,工程标准低,质量较差,运行效率低。经过三十多年的运行,现有泵站泵房基础、进出水池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沉,机房严重破损、倾斜。不少泵站近年来一直带病运行,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影响正常提水。设计提水总流量3.37m3/s,装机28台套,全部为水轮泵,且水轮泵已出现不同程度上的老化、锈蚀,目前这种水轮泵型号基本上是国家已经淘汰的产品,设备配件更新困难,装置效率低,现有泵站装置效率不到40%,过流量与提水流量都是在1/50以上,开机困难,无法运行,严重浪费水资源。泵站多年失修、破损严重,管理不便,需改建泵站,更换泵型。
25、 (4)河道、沟渠建筑物配套差,影响用水的科学管理由于受灌区投入资金不足的限制,现有灌区配套建筑物不足计划数的55%,尤其是渠道引水建筑物和控制建筑物严重不配套,往往引起上下游用户之间的用水矛盾,灌溉高峰期,无法实施分区轮灌和计划用水,出现上下游抢水,上游大水漫灌,下游农田灌水困难。由于控制和量水建筑物不配套,无法实现计划用水和水费制度的实施,水资源浪费的同时,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经营管理也难以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5)灌溉水利用系数低由于灌区土壤质地主要为砂壤土,输水渠道多为土渠,加之建筑物和田间工程配套差,漏水,跑水严重,据测算,灌区的渠系水利用系数不到0.45,灌溉水利用系数不到0.38。(
26、6)灌区管理粗放,水资源浪费严重据统计,现状年灌区稻田平均毛灌溉用水量为1060m3/亩左右,局部地区高达1400m3/亩。由于在灌水方式上大都沿袭传统的大水漫灌、深水淹灌,串灌、串排,造成水资源浪费和土肥流失;水资源浪费的同时,也造成能源的浪费,提高了灌溉成本;由于无量水设施,用水无法计量,水费按亩均摊,不利于提高农民节水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7)水利工程和水资源管理体制问题由于历史原因和行政区划的因素,灌区灌排大沟控制范围内的水利工程建设缺乏同一规划,各乡镇特别是行政村随意兴建渠系,渠系控制面积从几十亩到上千亩不等,不仅灌溉保证率低,而且亩能耗、亩耗水量、亩投资、亩灌溉成本高,造成渠道断面
27、偏大,浪费耕地;由于缺乏严格的取水许可制度,量水及控制建筑物不配套,灌溉高峰期,星罗棋布的沟渠给用水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面广量大沟渠的随意放水,造成用水管理混乱,无法实施轮灌和计划用水,灌溉用水难以实现统一调度,人为造成用水紧张,经常出现下游引不到水,而上游大水漫灌,串灌串排的现象,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泵站灌区运行30多年来,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与灌区设计效益相比,与灌区经济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都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突出表现是:(1)缺乏统一规划,建设标准低,引水效率低.(2)工程效益尚未达标目前,渠系水利用系数仅为0.45左右,灌溉水利用系数不足0.38,为设计规模的45%左右,有5
28、万多亩设计灌溉面积不能得到灌溉或灌溉保证率较低.(3)工程老化、损坏、不配套骨干工程的配套率只有55%,整个灌区建筑物近50%老损,渠道系统输水能力较低,水库塘堰老化,渗漏普遍存在,水资源严重浪费。(4)管理粗放,维修费用不足,管理设施落后由于维修经费有限,许多工程不能及时改造配套,只能局部地维修,加速了工程的整体老化、损坏。同时管理环节较多,通讯落后,信息不能及时传递,不能满足科学管理的需求。(5)水费制度不合理灌区水费实行按亩收费,削弱了干部群众节水意识,不利于推广节水技术。水费由乡镇代为收缴,水费挪用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灌区的工程维修和正常运行。农业供水水费现行标准较低,实际收取水费仅
29、占标准水费的20左右。(6)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水源工程的分割管理,削弱了灌区统一调度的权威,制约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灌区工程的分割管理,导致上下游用水不合理,加剧了用水紧张的矛盾。经营性项目与农业供水不分,农业供水内部层级关系不清,管理单位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陈旧,效率不高。3.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实施项目建设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迫切需要。随着我国加入WTO,对农业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快种植业结构调整已经成为农业高产高效的重要途径。该区粮食作物以稻麦为主,效益不高,实施灌区配套续建,发展豆类、油料等高效农业、精品农业成为种植业结构调的迫切需要。同时,加大灌区配套
30、续建投入,改善水系条件,也为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奠定坚实的基础。(2)实施项目建设,是实行节水增效,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迫切需要。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口增长,世界性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紧张,水资源紧缺将成为二十一世纪全球性的课题,就本灌区而言,灌区农业用水除去灌区内小型水库、山塘水资源以外,都是从夫夷提水灌溉。随着水价改革的推行,水的成本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灌区现行的粗放式农业灌溉方式急需向集约化精细灌溉发展。通过灌区续建配套,发展防渗渠道、管道输水等节水工程措施,能有效地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提高灌溉保证率,降低农业成本,努力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投入产出率。 (3)实施项目建设,是强化水利行业管
31、理,实行水利产业化发展的迫切要求。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灌区工程建设和管理中一些深层次矛盾显露出来,由于灌区投入不足、工程配套陈旧、设施老化、效益衰减,农业生产喝“大锅水”的现象依然存在,直接影响到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实施灌区配套续建,提高灌溉工程保证率,可加强水利行业管理,对内部小型工程采取拍卖、租赁和竞价承包等形式,实施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改制资金全部用于水利工程建设;建立投入的良性循环机制,以促进灌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4)实施项目建设,是灌区群众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生活质量的内在要求。(5)实施项目建设是支持灌区工业生产发展加快灌区经
32、济速度的迫切需要。随着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县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和大型民营企业项目建设速度增长较快,需要灌区提供供水保障。(6)实施项目建设是改善城镇水环境条件,推动城镇进程的迫切需要。(7)实施项目建设,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此,必须以先进实用的信息科学技术,管理手段和物质装备改造传统水利,为经济社会现代化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保证。所以进行灌区续建改造和现代化建设是灌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灌区发展新形势的客观要求。(8)是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的需要泵站灌区工程建设已具备一定的条件并渐趋完善,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近一步充分发
33、挥工程系统的效率,以实现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并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9)实施项目建设是保障灌区水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实现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综上所述,灌区工程续建配套与泵站改造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迫切的。3.4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灌区配套建设,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摆在发展县经济的重要位置之一。项目一旦批准,县将成立泵站灌区续建配套与泵站改造工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计划发展局、农业局、财政局、水利局等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财务组、工程组、质监组具体实施管理,并安排专项资金,抽调专业技术力量全
34、力抓好组织实施。差距所在,正是潜力所在;要求所在,正是动力所在。所以既要看到泵站灌区所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更要看到灌区经过3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所积聚的潜力和优势,不失时机对灌区进行续建配套和泵站改造。实施本项目的有利条件很多。(2) 具有良好的发展环境。从经济社会环境来说,泵站灌区优质的水资源润泽着整个灌区的城乡,灌区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土地资源更是灌区发展的基础,工业和土地复垦的优势。从政策环境层面上讲,国家已把大型灌区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列入基建范畴,市、县各级政府也把泵站更新改造、现代化建设以及灌区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度改革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这些都表明,灌区的改革与发展,逢天时而承地利,机遇难得
35、。(3)具有丰富的水土资源。泵站灌区水库塘坝多年平均可利用的水量为3565.8万m3,水资源利用率在45左右,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通过续建配套,可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有效用量,灌区耕地面积15.64万亩,耕地率80,未利用土地资源中,待复垦的老矿区所占比重较大,可开发利用程度高。现有中产田近5.8万亩,增产潜力大。(4)具有一定的工程基础和建设管理经验。泵站灌区自建成以后,经过30多年的建设,已经基本形成以骨干雨水利用和引水利用工程为基础,泵站。小型水库和塘堰作补充的大、中、小和蓄、引、提相结合的灌溉系统。近年来为了合理利用农业水土资源,大力发展灌区经济,促进灌区良性循环机制的建立,进一步改善农
36、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抗灾能力。(5)具有较强的协同投入能力。项目区经济有一定基础,配套资金能够得到保障。各级政府、各行各业为全面实施灌区更新改造和现代化建设,要做好思想上、经济上和技术上的准备。农业资源开发部门正在实施的农业综合开发和节水农业示范工程。农业部门的农业自建项目,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正在实施的土地复垦项目,均为本项目实施打下了很好的基础。项目的集成和联动效应已经显现。总之,泵站灌区困难与希望并存,差距与潜力同在。对泵站灌区进行续建配套和泵站技术改造,是把潜力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根本之策,是把泵站灌区建设成现代化的大型现代灌区的战略举措。4 灌区工程规划4.1 国民经济发展预测 4.1.1
37、国内生产总值灌区续建配套与泵站改造规划的近期水平年为2010年,设计水平年为2020年。预测未来经济发展前景,必须遵循总结过去、立足现在、面向未来的原则,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研究经济的增长速度。 农村工业产值的测算以现状年2003年为基准年(当年价),规划年农村工业的产值,以湖南省县拟定的增长率, 20052010年为12%,20102020年为8%。2003年灌区工业总产值为9.0634亿元,预测近期水平年2010年的工业总产值为15.9728亿元,预测设计水平年2020年的工业总产值为34.5014亿元。4.1.2 人口根据县统计年鉴资料统计,2003年灌区总人口为21.2481人,农业人口
38、16.8582万人,非农业人口4.3899万人,总人口的自然增长率20042010年按5.4,20102020年按5预测指标值。非农业人口采用县区域城镇体系规划中的数据,由此可得2010年灌区总人口为 22.0644万人,2020年总人口为23.1928万人。4.2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4.2.1水平年、代表(典型)年的确定进行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目的是研究解决灌区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必然涉及到现状和将来不同发展阶段的水资源供需情况,是灌区规划工作的基础,因此必须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选定不同的年份作为分析工作的水平年。本次规划现状水平年取为2003年,近期水平年
39、为2010年,设计水平年为2020年。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有长系列法和代表年法,根据本灌区的实测资料情况,选用长系列法与代表年法相结合的方法,能够满足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精度要求。由于不同保证率的供用水量不同,所以必须选用代表不同保证率的代表年型,进行供用水平衡分析计算。本次供需分析分三个水平年三种年型考虑,即:平水年,选取接近P=50%的代表年(重现期2年一遇);中等干旱年,选取接近P=75%的代表年型(重现期4年一遇);特殊干旱年,选取接近P=95%的代表年型(重现期20年一遇)。根据县三门江水文站提供的多年降雨量资料进行经验频率计算并配线,采取以灌溉过程为主的水利年,即从前一年10月到
40、今年的9月30日统计逐年降雨量(汛期降雨量采用3-6月作为统计时段)。根据年雨量与设计降雨量相近,而灌溉季节降雨量分配不利的原则选取典型年。选取50%(平水年),75%(中等干旱年)和95%(特殊干旱年)的代表年分别为1977年、1968年、1963年,现状年为2003。4.2.2 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指天然状态下某种保证率的水资源量,包括当地地表水、地下水、可利用的过境水和回归水。通过水资源评价量的分析计算,合理计算出可利用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数量,确定经济合理的可供水量,达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的目的,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提供依据。(1)当地地表水资源地表水资源
41、评价量是指在流域的水资源未作任何利用的情况下(即天然状态下)当地产生的地表径流量。泵站灌区各片的总控制面积415.46km2。根据下式计算不同频率的径流总量。 W=RF/10 式中 R年径流深,mm; F控制面积;km2;W年径流量,万m3。由于本灌区属低丘陵地区,对径流的调蓄能力较低,需将径流总量乘以径流可利用率,得到径流可利用量,径流可利用率采用湖南省水资源调查及评价中数据,保证率50%、75%、95%的径流可利用率分别为0.35、0.40、0.50,因为山区片地势坡度较大,径流利用率相对较小,取为0.25、0.3、0.4,各保证率年份径流可利用量见表4-1。表4-1 灌区各种保证率的当地
42、地表径流可利用量计算成果区 域保证率年径流深(mm)灌区面积(km2)年径流量(万m3)可利用 系数径流可利用量 (万m3)灌区50%553415.4622918.870.255744.7175%24110012.580.303003.7795%863572.960.401429.18(2)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地下水资源量为各种补给量之和。本灌区地下水的补给量主要有:降水入渗补给量、夫夷河流的渗漏补给量。其中孔隙潜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入渗量和河水侧渗量,消耗于潜水蒸发、人工开采和径流排泄。裂隙岩溶地下水及裂隙孔隙水主要接受孔隙潜水和大气降雨补给,排泄有采煤疏干和人工开采。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受地下水
43、资源量及地下水开采利用能力的限制。当开采能力大于地下水资源量时,可利用量等于地下水资源量;当开采能力小于水资源量时,可利用量等于开采能力。孔隙潜水资源量可用下式估算:W=MkmF 式中 W地下水资源量,万m3;Mkm地下水允许开采模数,万m3/(km2年);F控制面积,km2。裂隙岩溶水和裂隙孔隙水采用裂隙孔介质理论模型计算,所用的方法为给定水位降深(一般为不低于含水层顶板),计算允许开采量。灌区平水年各片浅层地下水允许开采模数,采用湖南省县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报告中的数据,则灌区地下水资源量为8209万m3/年,由于地下水资源量受年型影响不大,取各种年型的地下水资源量为定值。灌区地下水开采能力
44、根据现有农用井、城镇工业及生活用水井的数量及单井出水量计算,其中农用井单井出水量为50m3/h,按每年5个月、一个月按开机10天,一天8小时出水计算。乡镇工业及生活用水出水量60m3/h,每天8小时出水。城市自来水厂单井出水量90 m3/h,按一天24小时出水计算。灌区地下水开采能力见表4-2。表4-2 灌区地下水开采能力区域农用井规划区工业及生活用水井地 下 水 开采能力(万m3)井数(眼)单 井 出水量(m3/h)出水量 (万m3)类型井数(眼)单 井 出水量(m3/h)出水量(万m3)灌区719501438城镇自来水790551.883093.64其他63601103.76由以上灌区地下水资源量与地下水开采利用能力两者的比较,可知,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等于地下水开采利用能力,为 3093.64万m3 。(3)过境水量灌区的过境水量十分丰富,但由于过境水的丰枯与本地降雨大致是同频率遭遇,而且在年内分配上也有一致性。由于灌区所处的特殊的地理位置、水系和地形条件,径流拦蓄能力较差,过境跑马水多,汛期本地降雨多,径流多,上游来水也多,当本地降雨偏少需靠灌区内蓄水工程蓄水补充灌溉时,上游也往往少水。因此,可利用的过境水量仅为200万m3,利用率为零。(4)工农业回归水量灌区的回归水量主要是农业灌溉回归水量、工业和生活回归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