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金融》(第四版)课件(精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与金融》(第四版)课件(精品).ppt(24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财政与金融财政与金融(第四版)(第四版)第一章第一章 财政概论财政概论第一节第一节 财政性质与特征财政性质与特征一、财政产生与发展一、财政产生与发展财政是个历史范畴。它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在剩余产品和私有制出现之后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发展的。(一)财政产生1剩余产品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物质条件2阶级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社会根源3国家的形成是财政产生的标志(1)财政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分配范畴。(2)财政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的分配。(3)财政是国家存在的经济体现。(二)财政发展财政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发展。由于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的
2、变更,财政的发展经历了奴隶制财政、封建制财政、资本主义财政和社会主义财政四个阶段。1奴隶制财政2封建制财政3资本主义财政4社会主义财政二、财政性质二、财政性质财政产生和发展过程表明,财政通常是指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的集中性分配,属于分配范畴。(一)财政分配目的财政分配目的是保证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这种需要属于社会公共 需要。(二)财政分配依据财政分配依据是国家拥有的政治权力。(三)财政分配对象财政分配对象是一部分社会产品,其中主要是剩余产品。(四)财政分配主体财政分配主体是国家。财政分配是以国家存在为前提并由国家来组织的。是指国家在财政分配中居于主导地位,并形成国家
3、与其他分配主体之间的分配关系。第二章第二章 财政支出财政支出第一节第一节 财政支出概述财政支出概述 一、财政支出的意义一、财政支出的意义 (一)财政支出的含义 财政支出是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实现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依据法律规定对从市场经济主体中集中起来的货币资金(经济资源),进行有计划地分配和使用。由于财政支出是政府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劳务的唯一手段,所以又称为政府支出。财政支出是通过政府年度预算分配的,又可称为“预算支出”或“岁出”。(二)财政支出的意义(二)财政支出的意义 1通过财政支出向社会提供必要的公共物品和劳务,保证政府的行政管理部门和国家安全保护部门的存在和充分地行使职能
4、,维护法律的实施和社会秩序的安定,同时保障国家安全。2通过财政支出来满足各种公益与福利事业的发展,以及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协调和理顺分配关系,实现公平分配,最终实现社会的进步和稳定。3通过财政支出的方式、手段、结构、时间等方面的选择,实现财政支出政策与收入政策的优化组合、财政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的合理搭配与最优选择,对生产、流通、消费和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等宏观经济运行进行调控,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收入的公平分配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二、财政支出的原则二、财政支出的原则(一)项目原则项目原则是指政府在界定社会公共需要范围的基础上逐项界定由政府承担公共物品和劳务提供的量,即由社会公共需要所决定的公共
5、物品和劳务的提供不能由市场本身来承担,必须由政府来解决。政府应首先明确社会公共需要的范围,在此基础上确定政府的事权。坚持财政支出的项目原则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项目的选立应属社会公共需要的范围;第二,项目的选立要进行可行性研究,保证项目实施后的效益;第三,项目所需支出的量必须有可靠的收入来源;第四,项目的确立必须纳入政府的预算,实行计划管理和法制管理,对该项支出的资金提供者负责;第五,项目选立必须注意历史的延续,不能随意裁减,也不能随意增支;第六,项目确立后必须保证实施,以维护支出的严肃性。(二)配套原则财政支出的配套原则是指财政支出在立项的基础上,各项支出之间应相互协调,结构优化。这是财政
6、支出整体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条件。在收入限定下的财政支出,必须在各项目之间进行协调,统筹兼顾,全面安排,保证重点,照顾一般,优化支出结构,理顺支出次序。在贯彻财政支出配套原则时,应处理好以下几方面比例关系:1正确处理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比例关系,以实现政府对生产、就业和分配的调控。在购买性支出中应处理好公共消费性支出与投资性支出的比例关系,以及各自内部公益性支出和经营性支出的比例关系。2正确处理维持性支出与发展性支出的比例关系,贯彻先维持后发展的方针。3正确处理各部门支出之间的比例关系,保证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与发展。4正确处理各项公共支出年度之间的衔接关系,防止年度间
7、支出的不合理波动,对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三)节省原则政府安排财政支出时,必须对公众负责。负责的途径之一就是在满足公众的公共需要的同时,又要最大限度地节约支出。对社会消费性支出来讲,应努力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在保证各项公共事业合理发展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政府支出。对经营性支出来讲,应努力做到少投入、多产出,增产不增支,增产少增支,发挥其对生产、就业等方面的特殊调节作用。贯彻节省的原则必须做到以下几方面:1合理确定支出项目,并对项目所需资金精打细算。2将支出项目的资金列入政府预算,严格执行预算。3在硬化预算约束的同时,加强项目之间的整体协调和实施过程中的管理监督,强化政府的审计和效益的考
8、核。4把节省支出的理财思想贯穿于财政支出的历史连续性之中。(四)效益原则财政支出效益是指公共支出最优化,即以最少的社会成本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衡量财政支出效益目前一般采用以下三种方法:一是“成本效益”法。二是最低费用选择法。三是公共劳务收费法。三、财政支出规模三、财政支出规模(一)财政支出规模界定的意义(一)财政支出规模界定的意义所所谓谓财财政政支支出出规规模模的的界界定定,是是指指依依据据一一定定的的因因素素和和方方法法来来确确定定财财政政支支出出的的规规模模。财财政政支支出出规规模模从从一一个个财财政政年年度度来来考考虑虑,即即为为当当年年的的财财政政支支出出总总量量;若若从从连连续续的的
9、财财政政年年度度来来考考虑虑,则则属属于于财财政政支支出出的的增增长长趋势。趋势。1界定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财政支出规模的界定是为了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满足程度。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通常用财政支出占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反映。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 国民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 (要素成本)(要素成本)(市场价格)此外,还可以用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和购买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来衡量财政支出规模,但都不如财政支出占国民收入比重的指标更符合实际。2财政支出的增长趋势(1)财政支出增长表现在绝对增长和相对增长两个方面。
10、从各个市场经济国家来看,绝对增长是肯定的。一般用货币数量指标来对比反映。相对增长是一种趋势,而且由于客观经济情况的复杂变化,相对增长在不同的国度和年份内表现得不平衡。相对增长一般用支出金额与国民生产总值进行对比,也可以用各项支出分别与国民生产总值进行对比,找出各年份财政支出的规模,通过年份的对比观察出财政支出相对增长的趋势和幅度。(2)影响财政支出规模和支出增长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经济因素。第二,政治因素。第三,社会因素3财政支出规模界定的目的界定财政支出规模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财政支出规模过大或过小而对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财政支出规模过大会产生如下危害:(1)影响人们的自由选择。(2
11、)产生“挤出效应”。(3)导致通货膨胀。(4)影响国际收支平衡。(二)财政支出规模界定的原则1依据经济发展水平所提供的财源状况2适应政府职能变化的财力需求情况 3尊重财政支出特有的运行规律 四、财政支出结构四、财政支出结构 财政支出结构是对各项财政支出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的分类和综合。(一)按复式预算的编列要求分类1经费性支出2投资性支出(二)按财政支出的方式分类1无偿性支出2有偿性支出(三)按财政支出是否直接形成购买力分类1购买性支出2转移性支出(四)按财政支出的功能分类,可分为以下17类我国财政支出按功能分类,分为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
12、就业、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转移性支出,以及其他支出等17类。(五)对财政支出进行经济分类,可分为以下12类财政支出按经济分类,分为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转移性支出、赠与、债务利息支出、债务还本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贷款转贷及产权参股、其他支出等。第二节第二节 公共消费性支出公共消费性支出 公共消费性支出是政府用于一般公共服务、国防、外交、公共安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非物质生产部门经费支出的总称。一、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一、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一)一般公共服务支
13、出的内容一般公共服务支出是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行使其职能所发生的费用开支。它反映着国家性质和一定时期政治经济任务的主要方向,决定于国家政权结构及其范围。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具体包括人大事务、政协事务、政府办公厅(室)及相关机构事务、发展与改革事务、统计信息事务、财政事务、税收事务、审计事务、海关事务、人事事务、纪检监察事务、人口与计划生育事务、商贸事务、知识产权事务、工商行政管理事务、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事务、质量技术监督与检验检疫事务、国土资源事务、海洋管理事务、测绘事务、地震事务、气象事务、民族事务、宗教事务、港澳台侨事务、档案事务、共产党事务、民主党派及工商联事务、群众团体事
14、务、彩票事务、国债事务、其他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二)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的影响因素一是以政府应有的服务职责范围为前提而合理配备的行政机构的基本需要;二是国家在一定经济发展阶段上可能为政府实现服务管理所需要的供给;三是财政收支总量及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收支的比重等历史数据比较,及一些客观因素的变化。(三)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的管理1规范一般公共服务支出范围。2按市场经济要求进一步健全制度,加强财务管理,优化支出结构。3认真贯彻执行预算法,严格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力。二、外交、国防与公共安全支出二、外交、国防与公共安全支出(一)外交支出外交支出是财政为保证对外交往工作的正常开展而安排的资金,它有利于国
15、际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交流沟通和合作。外交支出,其内容包括外交管理事务、驻外机构、对外援助、国际组织、对外合作与交流、对外宣传、边界勘界联检、其他外交支出。外交支出经费使用计划的安排应遵循“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确立严格的经费使用报批程序和审批权限,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二)国防支出国防支出是指财政用于现役部队及国防后备力量、国防动员及其他国防方面的费用支出。国防支出水平的一般决定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2国家管辖控制的范围大小。3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化情况。4物价水平和技术标准。(三)公共安全支出公共安全支出是反映政府维护社会公共安全方面的支出。主要包括:武装警察、公安、国家
16、安全、检察、法院、司法、监狱、劳教、国家保密、其他公共安全支出。三、教科文卫支出(一)教科文卫支出的概念教科文卫支出是指国家财政用于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事业的经费支出。它属于社会公共消费性支出。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事业虽然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但它是社会发展、人类进步所不可缺少的。(二)教科文卫支出的内容1科学技术支出2教育支出 3文化体育支出4医疗卫生支出(三)教科文卫支出的管理从总体上说,应建立政府财政与社会公众共同出资的费用分担机制。公共事业分为纯公益性事业、半公益性事业和经营性事业。对经营性事业和一部分半公益性事业,可以有计划地推向市场,形成事业产业。1教科文卫体事业支出一方面安
17、排上加大投资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2逐步提高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继续发挥政府在全社会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中的作用,使义务教育真正让受教育者免费享用。同时,鼓励各类社会力量办学,因为教育的准公共品性质决定了政府不应是所有教育投资的唯一主体。3对于科学技术支出,除政府公共财政拨款补助少量大院大所发展成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外,其他应以各种形式与企业和经济实体联合,建立多种形式、多种所有制、多层次的技术开发服务体系。4对于文化、卫生、体育事业支出,也应遵循政府和社会共办的原则,凡是有盈利能力的文化、卫生、体育事业,政府财政资金应退出。第三节第三节 社会保障支出社会保障支出一、
18、社会保障的含义及其功能一、社会保障的含义及其功能(一)社会保障的含义1社会保障的含义社会保障是政府和社会为了促进经济发展,维持社会稳定,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以调节社会关系的行为。2社会保障是经济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保障的需要是随生产的社会化而产生和发展的。经济保障一般分为四种形式:一是就业单位所提供的经济保障;二是公众之间相互提供的经济保障;三是商业化的保险机构提供的经济保障;四是政府通过法律规定提供的社会保障。3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障涵盖了以下几个基本点(1)社会保障的实施主体是社会。(2)社会保障的实施客体具有覆盖面的广泛性和具体受益人的特
19、定性。(3)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在于建立以社会化为标志的生活安全网,以消除市场竞争机制运行中产生的社会不安定因素所导致的社会震动。(4)社会保障的物质基础是一定时期的国民收入。(5)社会保障行为下的受益程度具有约束性。(6)社会保障行为具有规范性。(二)社会保障的功能1收入补偿2实现国民收入再分配3促进社会安定4保障劳动力扩大再生产5促进社会公平6推动国民经济的增长与发展()促进社会总供求趋于平衡;()抑制消费膨胀,积累发展基金;()扩大社会就业;()有利于健全市场体系。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所谓社会保障制度,就是由法律规定了的,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经常实施的社会保障措施或政
20、策体系。西方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虽各具特色,但也有其共同点:首先,保障项目非常广泛,基本上分为四类:一是失业补助、贫困救济、病残补助、退休养老、退伍军人安置与遗属抚恤等;二是健康医疗、住房、社会服务、儿童及家庭补助;三是对教育培训的支持与补助;四是对遭受损失者的补偿。其次,社会保障资金有确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来自社会保障税。再次,社会保障支出依法由政府集中安排。最后,政府实施社会保障制度有明显的宏观调控动机。根据1952年国际劳工组织大会通过的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一个国家只要实现了三种津贴(其中至少包括最主要的一种津贴),就可被认为是已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在实践中,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对社会保障制
21、度内容给予了不同的确定,虽然具体范围不尽相同,但通常把上述九项内容概括为四个方面:(一)社会保险1社会保险的含义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它是指法定范围内的劳动者(或公民)因年老、患病、生育、受伤、伤残、死亡、失业等原因而造成暂时或永久丧失工作机会后,其本人及所供养的家庭成员可以从国家或社会获得一定物质帮助和社会照顾的社会保障制度。2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制度其他组成部分的区别从保险产生发展过程看,社会保险制度的产生早于其他保障制度;保险的对象是从雇佣劳动者开始的,以后范围逐渐扩大,而保障的其他部分的对象比社会保险广泛,不仅包括劳动者,且包括社会全体成员。这两部分人在享受保障利益上又有差别
22、。前者属自助性的保障待遇,即由自己缴纳保障费的保障待遇,后者属于赈济性的保障待遇,即国家资助的保障待遇,经费来自国家财政拨款。3社会保险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表现出的特征一是强制性;二是互济性;三是保障性;四是福利性;五是社会性。(二)社会救济1社会救济的含义社会救济是国家及各种社会团体,运用所掌握的资金、实物、服务手段,通过一定机构和专门人员,向遭受自然灾害和不幸事故而失去收入来源者,向一切失去生活能力者及收入难以维持最低限度生活水平者,实施的旨在保证其最低生活需求的保障制度。它属于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因为它只解决受保者最基本的生存问题:吃、穿、住。资金来源于国家和社会,与国家财政密切相关。2
23、现代社会救济制度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其他组成部分的区别(1)社会救济不强调权利和义务的完全统一,而尤为注重国家和社会对救济对象的责任和义务。社会保险则非常强调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以尽义务作为享受保障权利的前提,并且大部分保险项目的权利和义务是正相关关系。(2)社会救济仅从维持最低消费需要出发,为救济对象提供资金或实物。而社会保险所提供给被保人的资金则至少可使其维持基本生活需要。(3)社会救济必须履行一系列的法定程序。通常是在家庭经济状况调查的前提下,通过“个人申请、社区证明、基层审核、上级批准”的程序,方可获得被救济权。尽管社会保险也需通过科学测算和核算来厘定保险费率及支出标准等,但一旦这些测
24、算完成之后,在相当长时期内是较为稳定的。(4)社会救济的反应方式具有应急和被动的特征,需要反应灵敏、迅速、有效。而社会保险则主要以预防为主。我国社会救济的目的是克服贫困,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权益。以致贫的原因为依据,现实生活中的贫困现象基本上分为四类:自然灾害造成的贫困,职业竞争失败造成的贫困,个人生理原因造成的贫困和个人能力问题造成的贫困。依此划分,社会救济的项目也主要包括自然灾害救济、破产失业救济、孤寡病残救济以及城乡困难户救济等项目。(三)社会福利1广义的社会福利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国民收入经过各种必要的扣除之后,国家对社会成员提供的生活补偿,物质文化待遇及其他派生的收入,既包括社会保障制度
25、,又包括政府举办的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城市建筑事业以及各种服务事业等。2狭义的社会福利狭义的社会福利是指国家、社会乃至家庭对其成员,在物质帮助上承担的责任,主要指由国家出资兴办的、以低费或免费形式向一部分需要特殊照顾的社会成员提供物质帮助或服务的制度,其目的在于使那些无生活来源的孤、老、残、幼者能够得到与大多数人境况一致的生活待遇。我国财政理论中的社会福利概念应是狭义上的。(四)社会优抚和安置1社会优抚保障的含义社会优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按照规定,对法定的特殊优抚对象实行优待、抚恤及其他物质照顾和精神抚慰的社会保障制度。2社会优抚保障是我国的一项特殊的社会保障事业从保障对象上看,不是惠及到每
26、一社会成员,只能是法定范围内的有特殊贡献者。从保障手段上看,优抚保障和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不同,是一种综合采取了上述各手段的特殊保障制度。3我国现行社会优抚对象有七种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役军人、革命伤残军人、复员退伍军人、革命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退军人家属、现役军人家属。国家主要对其提供牺牲病故抚恤、定期定量生活补助、残废抚恤、残废人员免费医疗、烈军属疾病医疗减免待遇等。其资金来源于国家预算拨款。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保障的范围和内容会不断扩展和充实。三、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和支付三、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和支付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基金主要由社会保险基金、社会救济基金、社会福利
27、基金、社会优抚基金以及社会互助基金等构成。(一)社会保障筹资渠道与方式1筹资渠道大多数国家的筹资渠道是:(1)雇主缴纳的社会保险税;(2)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险税;(3)国家财政补贴;(4)其他经常性收入。2筹资方式一般有现收现付式、储蓄基金式、部分基金式三种方式可供各国根据国情进行选择。(1)现收现付式含义:根据“横向平衡”的要求,使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社会保障基金的收入恰能满足本期支付的需要,即本期征收、本期使用,不留储备。优点与适用条件:第一,简便易行,管理成本低;第二,收支同步,可以避免社会保障资金贬值,以保持原有的社会保障水平;第三,具有一定的经济调节功能。在人口结构年轻化、社会保险基
28、金量需求较小的条件下适用。缺点:一是难以适应经济波动人口变动的情况;二是难以保证突发的重大的灾害,稳定性差;三是难以应付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挑战。(2)储蓄基金式含义:政府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关指标进行综合预测的基础上,计算出受保人在受保期间所需保险费用的总和,再按一定比例分摊到受保企业或个人身上,逐年逐月地进行提取与积累,同时,由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机构把已积累的基金进行有条件的投资,实现其保值增值。具体程序:职工从参加工作开始,根据规定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由个人缴纳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作为长期储存积累的基金,其所有权归个人。职工到法定退休年龄,按个人账户积累总额(包括保险费本金和利息)以养老
29、年金方式逐月发给个人。优点:一是由于是在受保人不需保障时,就已将其未来的支付积累起来,从而使资金来源稳定,可靠性较强。二是这一方式下强调谁现期投保积累,谁将来受益,且受益与投保积累多少直接挂钩。这样,投保产权清晰,对吸引人们主动投保积累具有激励作用。缺点:一是由于投保积累期限较长,资金易受通货膨胀的影响而贬值,加之积累基金若投资方向错误,必无法保值增值,甚至亏损,所以这一方式具有较大的风险性。二是由于采用建立个人账户的方法进行储蓄积累,保险金的收支必然十分复杂,而且从筹集到使用的间隔期限长,管理工作难度大,要求高。(3)部分基金式(又称混合式)含义:把现收现付式和储蓄积累式混合起来使用,优势互
30、补。其具体实施办法是:一部分社会保险金采取现收现付方式保证当前开支需要,一部分采取储蓄基金以满足今后不断增长的开支需要,从而体现“以支定收,略有节余,留有部分积累”的原则,充分发挥社会保障的功能。我国现阶段的选择:部分基金式筹集社会保险基金,或称为“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结合的部分基金方式”。(二)社会保障基金的支付1含义社会保障基金的支付是指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机构按照有关制度规定的条件、标准和方式,把基金付给保险对象,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基金转移过程。2支付与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的支付比其筹集更复杂、更关键。3原则社会保障基金的支付应遵循保障基本生活需要的原则、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第四节第四节
31、投资性支出投资性支出 一、投资性支出的性质一、投资性支出的性质1投资性支出的含义投资性支出是指用于形成资产的资金支出,包括补偿性支出和积累性支出两部分内容。2投资性支出的作用刺激需求的增长,也可以增加供给,是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的动力,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乘数作用,但投资产出的周期较长,在投资期内,不断吸收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投资又受当前生产水平的制约,投资引起收入(储蓄)的增加,收入的增加又对投资的增加产生加速作用,若投资超过收入的增加则必然导致通货膨胀。3投资规模在确定投资规模时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投资规模适度;二是投资结构合理;三是注重投资效益。二、政府投资的特点与范围二
32、、政府投资的特点与范围1政府投资和非政府投资各自的特点第一,政府居于宏观调控主体的地位,可以从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角度来评价和安排自身的投资,可以盈利或低利,从局部看也可以无盈利;而非政府部门则居于微观被调控的客体地位上,作为独立的产品生产经营者,从微观效益和微观成本角度来评价和安排自身的投资,追求盈利性。第二,政府财力集中且雄厚,多半是无偿的,可以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而非政府部门的财力分散且规模相对小,社会筹资既受限制又要偿还,无力承担规模稍大或时间较长的投资项目,只能从事周转快、见效快的短期性投资项目。第三,政府从社会出发可以从事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投资;而非政府部门从一行一业出
33、发,除非政府法律约束和社会公众压力,投资一般只顾及经济效益。2政府投资的范围一般限于社会公共部门投资和基础产业投资。三、公共部门投资支出三、公共部门投资支出(一)公共部门投资支出的含义公共部门投资支出是指政府用于国防、行政、科教文卫等社会公共部门有形资产的支出。(二)公共部门投资支出的特点除了社会公共需要的一般属性之外,公共部门投资支出具有如下的特点:一是与社会公共消费性支出的配套性;二是政府投资总额和结构的限定性;三是形成资产的非生产性。(三)公共部门投资支出控制的要求第一,公共部门投资支出规模以满足政府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劳务的规模为依据,若规模过大,资产使用能力剩余,将造成资源浪费。另外
34、,该项支出一旦形成资产,在规模不变的情况下,以后发生的支出(维修费和更改费)数额较少,而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公共消费性支出则具有稳定的、连续的支出过程。当社会公共消费性支出增加,需要投资支出增加时,才会引起新增投资的支出增加,两者要保持适度的比例关系。第二,公共部门投资支出作为政府投资总额的一部分,必须受限于政府总投资计划内,并且与政府的其他投资比例相协调,否则影响政府投资的整体调节功能的效率。第三,公共部门投资支出形成非生产性的资产,随着磨损和技术进步,会出现实物补偿和价值损失。要贯彻先维持后发展的原则,投资前进行立项评估、“成本效益”分析,实行政府采购制度,以较少的投入,获得使用效率最高、社会
35、效益最大的资产。四、基础产业投资支出四、基础产业投资支出(一)基础产业投资的含义1基础产业的含义基础产业是指社会经济活动的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运输、机场、港口、桥梁、通信、水利和城市供排水、供气、供电等设施;基础工业主要指能源(包括电力)工业和基本原材料(包括建筑材料、钢材、石油化工材料等)工业。2基础产业投资支出的含义基础产业投资支出是指政府用于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方面,最终形成资产的支出。(二)基础设施投资1基础设施的作用与投资的增长基础设施投资是城镇一切企业、单位和居民生产、经营、工作和生活的共同物质基础,是城镇主体设施正常进行的保证,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条件。我国政府
36、所提供的基础设施投资将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一是财政收入随经济增长而增加,为基础设施投资提供财力保证;同时,经济发展需要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人口的增加、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大众的生活质量提高等,都将扩大对基础设施的需求,并牵引政府对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三是在经济发展周期中,政府利用公债等财政杠杆,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发挥引导投资的作用,增大社会需求,将对经济复苏、稳定持续发展产生积极的效应。2基础设施产品与劳务的政府定价与收费 (1)公共定价的含义 政府直接运用行政和法律手段规定买卖双方所必须遵循的价格。后一种做法称之为公共定价。(2)政府实行公共定价的具体原因 第一,提高
37、资源配置效率。第二,实现微观市场的稳定。第三,改进收入分配。第四,取得政府收入或节约政府支出。第五,可能降低政府的管理成本。(3)基础设施产品与劳务的政府定价与收费的选择 基础设施虽然大部分由政府垄断,但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私人提供的部分。就政府垄断而言,也可以采取免费、收费和不完全收费的方式提供产品和劳务。若采取免费方式,一方面会影响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通过税收方式进行成本补偿,增税将带来许多明显的矛盾。若采取收费或不完全收费的方式,可降低或消除免费的弊端。但无论是采取何种方式,都应考虑效率和公平。就私人参与基础设施投资而言,政府实行公共定价,既可发挥政府的导向与示范作用,又可抑制私人垄
38、断等竞争失灵带来的消极影响。(三)基础工业投资1基础工业的特征和投资的要求基础工业包括能源、电力、基本原材料工业等,基础工业所提供的产品在较长时间内量的需求呈稳定上升趋势,并且品种与规格在较长时间变化不大,易形成规模经济。基础工业本身的基础作用能够形成较强的外部效果,并由于经营规模大,还表现出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影响地域广、涉及需求者多等特点。因此,基础工业属于高进入门槛。基础工业投资的高进入门槛要求有较强的筹集资金能力,其外部性及建设周期长则要求投资主体或者投资实施者对较长时期内各较大范围内各行业的基本发展情况、利率或汇率的可能变化、区域(产业)间的利益协调手段有较好的把握,即要有较强的
39、风险评价、承担和处理能力。很显然,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能较好地满足上述要求,于是成为基础工业的主要投资主体。2基础工业投资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 一是管理者的身份利用行政和法律手段,通过制定产业政策实现调整;二是政府可以经济主体的身份通过产业投资来实现调整。实践中这两种方式是同时并用的,但能够及时奏效的则是政府的包括基础工业在内的产业投资。政府在加大基础产业投资时,不仅可解决“瓶颈”状态的产业结构,也可以发挥投资的乘数效应和示范导向作用。(四)合理有效地安排基础产业投资第一,合理筹措款项资金(包括税收、国有资产收入、内外债等),将政府的财政资金、银行信贷资金、企业和私人资金、引进的国外资金协调
40、配套,正确确定政府投资规模和结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政府的正向调节功能。第二,充分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合理地定价和收费,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挖掘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第三,正确选择投资方式,将无偿投资和有偿融资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理顺各种投融资管理机构(财政部门、政策性银行等)的关系,加强投融资管理。第四,政府的基础产业投资支出应在保证政府调控政策正向效应的前提下,尽力减少亏损额度,努力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五、农业投资五、农业投资(一)农业的含义及地位农业是人们利用生物的机能和自然力,通过自己的劳动去协调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强化或控制生物的生命过程,以取得符合社会需要的农副产品的
41、物质生产产业。狭义的农业一般是指农作物栽培业,广义的农业则包括农、林、牧、副、渔业。农业是人类社会生存之本,衣食之源,是社会生产和其他活动的基础。(二)财政农业投资范围的界定实现农业的稳定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投入。1影响农业投入的市场因素 一是农产品的销售收入必须高于农业生产的投入成本,否则投资的效果无从产生;二是农业投资的收益率必须高于社会平均的投资收益率,否则资金难以向农业流入;三是农业生产特有的规律(自然影响力大、周期性生产、供给不稳定和需求稳中有升的不规则波动)导致农业投资的风险大,特别是一些生态与环保综合治理、大型项目等,其外部性较强,也是影响微观经济主体进行农业投入的重要
42、因素。2四大投资主体各自的职责划分第一,农户主体主要限于一般生产经营性投资。第二,主要满足一般生产经营周转性资金需要,同时还可发放一部分农业投资性贷款。第三,农村合作经济适当方式支持举办各种类型的产前、产中、产后的生产、科技服务,举办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和购置一些大中型农业机械。第四,财政主体担负着从财力上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职责,如大中型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研和新技术推广、生态环境保护等。这些也都是其他投资主体所难以承担的。3财政农业投资的具体分工地方性基础发展性投资主要由地方财政承担;而中央财政则承担全国性、区域性的农业发展战略设施投资,承担对粮、棉、油基础农产品生产、供给中的宏观调控所需资
43、金。(三)农业投资的政策原则及管理 1财政农业投资应坚持的原则 (1)稳定投入原则 (2)综合投入原则 (3)注重发展原则 (4)社会效益最大化原则 (5)有偿投入为主原则 (6)牵引性投入为主原则 2加强财政农业投资的资金管理 (1)要逐步实行支农资金统管 (2)进一步健全财政农业投资资金管理制度 第五节第五节 财政补贴财政补贴 一、财政补贴的特征一、财政补贴的特征(一)财政补贴的含义财政补贴是政府的一种转移性支出,是各级政府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形势的客观要求,为了达到调控经济运行或稳定社会等特定目的,对某些特定项目所实施的资金补助。(二)财政补贴的特征1.政府主体性2.灵活性3.时效性二、
44、财政补贴的种类二、财政补贴的种类按财政补贴的性质划分,有价格补贴、亏损补贴、其他补贴。(一)价格补贴价格补贴是指用于“购销倒挂”,或者购销差价不足以弥补生产经营费用,而由财政给予的资金补助。(二)亏损补贴亏损补贴是指国有企业按政府计划生产经营,由于非企业主观原因造成亏损,而由财政给予的亏损补助。(三)其他补贴其他补贴是指政府提供的一些比较隐蔽的补贴,如财政贴息、福利补贴、税式支出等。1财政贴息是政府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和社会经济生活需要对某些企业或某些项目的贷款利息,在一定期限内给予的一定补助,它实际上是财政融资的转化形式,即由企业直接融资,财政支付利息。2福利补贴是指财政直接给予职工的各种各样的
45、福利性补贴。3税式支出是指各种税前还贷、减免税收等。财政补贴根据理论分析和管理的需要,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类:按补贴环节划分,可分为生产环节补贴、流通环节补贴、消费环节补贴;按补贴对象划分,可分为生产者补贴、经营者补贴和消费者补贴;按政府是否明确安排支出划分,可分为明补和暗补;按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划分,可分为生产的补贴和生活的补贴;按补贴是否与具体的购买活动相联系划分,可分为实物补贴和现金补贴;按预算的处理方式划分,可分为冲减财政收入的补贴和列为财政支出的补贴。三、财政补贴的渠道三、财政补贴的渠道(一)退库退库是指采取冲减财政收入的方式进行的财政补贴,即将已上缴财政金库的资金用于享受补贴的企业
46、单位。我国亏损补贴多采用退库的办法,它属于财政补贴中的暗补。(二)列预算支出列预算支出是指将财政补贴项目列入国家预算支出,由国家预算拨付资金给予享受补贴的企业单位。我国的价格补贴和财政贴息采取这种方式解决,它属于财政补贴中的明补。(三)税式支出税式支出是指采取税前还贷、各项税额抵扣、减免税收等形式给予企业单位的补贴。这种补贴既不冲减金库收入,也不列为财政支出,而属于财政补贴中的暗补。(四)经费拨款经费拨款是指隐含于各种经费拨款中的各种福利性补贴。四、财政补贴的作用四、财政补贴的作用(一)调节经济活动,促进经济良性运行(二)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三)促进人民生活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财政补贴在对象的选
47、择、数量规模的确定、补贴方式、环节与项目的选择、补贴时间的确定等方面出现失误,将会使这一杠杆产生负向的调节作用,使得政府宏观调控的效应和市场机制的功能受到损害。财政补贴应与其他经济政策(如投资政策、税收政策、工资政策、价格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密切配合、协调,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真正弥补市场的缺陷,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第六节第六节 财政支出绩效管理财政支出绩效管理 一、财政支出绩效管理一、财政支出绩效管理(一)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含义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又称政府支出绩效管理,亦称政府绩效管理,是指根据财政效率原理,以绩效目标、绩效拨款、绩效评价为特征的公共支出管理制度。1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是一项公共管
48、理制度;2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对象是政府支出;3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有自己的方法论;(二)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特点1将财政资金的管理分为“预算”和“评价”两个环节;2以财政效率为核心,以“顾客”为对象;3运用公共委托代理原理,体现购买思想;4引入成本概念,对公共服务的效果进行量化管理;5绩效管理并非追求“省钱”,而是“有效供给”。(三)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形式1绩效预算管理2绩效项目管理3公共部门的市场化管理4公共部门的非营利组织化管理 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含义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指运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按照绩效的内在原则,对财政支出
49、行为过程以及效果进行的科学、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判,可从以下不同角度进行分析:1从衡量尺度上,可从实物和价值两个方面去分析评价。2从结果体现上,可从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政治绩效去分析评价。(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意义1实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促进建设“高效廉洁政府”的重要措施。2实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推进财政改革和实现改革目标的重要保证。3实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扩大财政监督管理范围、提高监督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三)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特点政府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与企业绩效评价相比,具有如下特点:1计算投入与产出的范围不同企业在分析某生产经济支出的效益时,只计算其自身直接投入的各项费用和自身实
50、际获得的产出,运用投入与产出的相关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可得出其生产经济活动的效益状况。而在评价政府财政支出绩效时,计算投入与产出的范围比企业宽泛,不仅要计算直接的、有形的、现实的投入与产出,而且还要计算分析间接的、无形的、预期的投入与产出;不仅要分析政府本身在某项支出所花费的资金和收到的收益,还需分析社会为支出所付出的代价和所获得的益处。2采用的标准不同企业进行效益分析时,其标准基本上就是经济效益标准以及取得经济效益的能力标准,标准十分明确,且易于把握;而对于财政支出绩效而言,既有可以用货币单位表示的经济效益,还有大量的无法用货币度量的政治绩效和社会绩效。对政治绩效和社会绩效实施评价的标准比对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