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书心得体会3000字5篇.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8507771 上传时间:2022-03-1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0.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3000字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3000字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3000字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读书心得体会3000字5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论语读书心得体会3000字5篇 论语这本书不仅让我学到如何关切和孝敬父母,还让我学到了如何对待学习、如何做人等方面的道理,论语不是板着面孔的一部书,它教给我们的方法有时候透着一些变通。你是否在找正打算撰写“论语读书心得3000字”,下面我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593848论语读书心得3000字1 论语中孔夫子的形象,就是这样1种审美志向的化身。在孔夫子这个形象身上,凝合着他内心传导出来的饱和力气。只有当天地之气凝合在1个人心中的时候,它才能够如此强大。这是1种力气,我们假如学会了提取锻造这种力气,我们就能够获得孔夫子那样的心胸。我们看到孔夫子的看法特别平和,而他的内心却10分庄

2、重。因为其中有1种力气信念的力气。孔夫子是1个特殊讲信念的人。宋代开国宰相赵普也曾经说过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与仰慕。子曰:“天何言哉?4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你看,苍天在上,静穆无言,而4季在轮转,万物滋生,天而要说话吗?” 论语的终极传递就是1种看法,是1种朴实的、暖和的生活看法。孔夫子正是以此来影响他的弟子。大家知道,儒家理论的核心和最最精髓的东西,除了“恕”字以外,还有1个字就是“仁”。孔子的学生樊迟曾经问过孔子什么叫仁?孔子只回答他两个字:“爱人”。爱别人就叫仁。樊迟又问什么

3、叫智?孔子说:“知人”。了解别人,就是智。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就是这么简洁。论语的真谛就是告知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须要的那种欢乐生活。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线下学习成长! #751275论语读书心得3000字2 在中华名族历史文化的长卷上,记录着一位饮誉世界的集大成者的名字,“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他,就是被李苦禅大师赞为“至圣无域泽天下,盛德有范垂人间”的先哲孔子。 论语以语录体的形式记载了孔子及其门徙的言行,是后人了解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最基本材料,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地位最重要、流传最广泛的典籍之

4、一。“半部论语治天下”,自古至今,无论在士人当中还是在老百姓中间,论语一书都是中国人的一部不能逾越的圣典。论语作为中化文化的源典,其论证的主见思想已浸透到到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行为方式里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我国建立统一王朝的两千多年里,以前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儒家的思想观念,伦理道德对于传统的中国人具有深远的影响,论语中的很多格言和概念已经融入了我们日常语词。 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注意字音词义、语法规律、修辞规律及名物制度、风俗习惯等的考证,论证周详、语言流畅,表述清楚精确,是当代最好的论语读本之一。论语译注汇编了探讨孔子的重要文献论语二十篇,并作了较为详细的

5、分析和解注。透过文字,我们仿佛和孔圣人正面晤对,倾听他“性相近,习相远”的人性思想、“有教无类”的教化主见、“任人唯贤”的人才观念、“各因其才”、“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教学方法而在我脑海中最难以忘却的是他“为政以德”的教化思想,耳畔时时想彻的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等表露其“治理国政要把道德教化放在第一位”的这一教化思想的经典论述。 #751277论语读书心得3000字3 好像很久,没有放下手机,好好的运用一丝时间去潜心阅读;好像很久,没有在意远方家园父母的关切和问候,淡却了慈母游线和临行密语;好像很久,没有再放下身边的事务,选取一个

6、阳光相宜的日子,去好好贴近山川田野,感受天苍与野茫。 好像很久,这是一个半命题。半命题总是给人一种遐想的空间,不同与无命题与命题。因为它既给你限定了范围,又给了你发挥的余地。 有时,当你拿起一本泛着岁月年轮的老书,静静的回想。人生不就恰好处于这半命题的状态下么于是乎,我们每个人承载着生命的最初的起承,在孜孜不倦的追求幻想的路途上经验着一系列的转变,最终在肆意挥洒的画卷落款上,重重地刻下一笔属于自己的“合”。 在这一切的过程中,无论我们的动身和落脚,我们灵魂深处的那种文化传承,自始至终都陪伴我们左右。在我们犯错误时告诫我们何为对,何为错。在我们正确的时候,告知我们要不急躁,不傲慢。我们往往都很难

7、想象,这些文化力气对我们的潜移默化是深刻而又巨大的。因为我们都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中华文化是我们的“根”。以根为精神气源,我们才能在这一条条追求志向,追求“中国梦”的道路上,不忘初心,始终如一。 中国文脉,潜流暗涌。诸子百家,灿若群星。要找到中华文化的根,就务必要回到几千年前的那个“轴心时代”,而轴心时代之一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之上正在上演的是人类礼貌发展史上一个光辉的图景,后人称之为“百家争鸣”。说到那里,也就不得不提那个被称当时两大显学之一的“儒家”,而儒家文化也是中国此后几千年来的文化主流,也是在不断汲取各家思想最终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与标记。国学,自此始也。 也是好像很久,不曾拿起

8、那本被北宋名相赵普称为“半部即可治天下”的儒家经典。这本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行以及他的学生弟子的言语行事。是四书五经之一,我想,若想找寻那儒家文化自身的秉性气息,也不外乎从今寻找吧。事实上,我们个人从小就接触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吾日三省吾身”等名篇名句,都已经是国人耳熟能详的先贤训诲。然而,诵读,阅读,精读却不是一个意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本书,一本经典,每一次的品析,每一次的领悟都不尽相同。杨伯峻先生版的论语译注在民众,和学术界都备受好评,杨先生具有深厚的文学语言学功底,在他多年的考据和修正下,他的译注自当是初学者们研习经典读物的不二之选。 翻读论语译注之后,以前阅读原著

9、经典时很多不解之处都有所明白,在通假与谐音之处的纠结也慢慢被理清。文有神,书有魂。阅读的越多,越能感受到一本书,一部经典,便有一个自然的魂魄在与读者的精神思维进行着对话,尽管时间荏苒,文字传承着思想却不曾被岁月消弭,千年前的家园景象,学者间的你来我往,诸侯国间的兼并之战,稷下学宫的王霸之辩等等都好像历历在目。要谈起论语,我觉得应当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说起最为搞笑。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论语先进篇第十一) 故事是这样的:子路、曾晢、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

10、quot;不要因为我比你们年长一些的,就不敢在我面前说话了。你们常常说:'人家不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请你们从政,那么你们采纳什么措施呢"子路连忙回答道:"一个拥有千辆战车的中等国家,夹处在几个大国之间,别国把斗争强加给它,上天又在兵灾之后降给它饥荒之灾,假如让我来治理这个国家,等到过了三年,能够使人民个个都有志气,并且明白做人的道理。" 孔夫子微微地笑了。又问:"冉求,你怎样样" 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假如让我来治理这个国家,等到过了三年,能够让这个国家的百姓富足。至于如何搞好礼乐只

11、能等待贤人君子来干。" 孔子又问公西华:"赤,你的志向如何?" 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我能够做好某件事情,但是我情愿学着做好某件事。不论是诸候祭祀祖先的事,也不论是诸候会盟、朝见天子的事,我期望能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作赞礼和司仪的人。" 孔子又问曾晢:"点,你的志向怎样样呢?" 曾晢弹瑟的声音慢慢弱了下来,"铿"地一声停了。他把瑟放下,挺腰直跪,回答孔子说:"我的志向跟他们三位说的不同。" 孔子问道:"有什么阻碍?但是成是各人谈谈自己的志向啊!"曾晢回答说:

12、"暮春的时候,夹衣已经穿得住了。我情愿和五六个成年男子,六七个少年。在沂水中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唱着歌回家。" 孔子长叹了一口气,说道:"我赞成曾晢的志向啊!" 曾皙的这段话,因为深得孔子的赞许,所以古今学者也都甚感爱好,并且赐予了各种各样的解读。有于丹版,有南怀瑾先生版,此处引用杨伯峻先生版。现代很多学者,酷爱国学期望振兴中华文化的探讨者往往都采纳的新时代的新语言对此篇,论语全书,以及其他经典名著进行解读,读者看来往往都生动精彩,立意高深,仿佛从经典中读出了新的感悟与道理。比如,有学者认为孔子认同曾皙“恬淡”、“安静”的人生追求,是一种潇洒且富

13、有诗意的情怀。但是,辩证法也告诫我们读书,也要辩证的读。不少老师此刻也举荐学生们在课后阅读国学经典时,尽量不要看名家解注、评论诸如此类的书,最好是要看经典,或者是经典的简洁译注版本,为何如此? 那是因为在我们阅读传承多载的古书名著时最怕的就是出现误读,而非“己读”。古今注解论语者,多如繁星。而误读者因因相袭,比比皆是,或固守成见,或依文衍义,或妄发新义。杨伯峻论语译注中说,论语的词句,几乎每一章节都有两种以至十多种不同的讲解。一方面,是由于古今人物引用论语者“断章取义”的结果,另一方面,更有很多是由于说明论语者“立意求高”的结果。杨先生还指出,我们不必去反对“断章取义”的做法(这实在是难以避开

14、的),但是不要认为其断章之义就是论语的本义。 解读经典,方法是将前人的理解或观点拿来予以析理,因为那里更接近事实真相的源头,更牢靠些。所以我们读论语当然要借用古人之思维,加之以其历史背景,从而探求古仁人之道。所以对于上文的理解,我们要从儒家的核心思想做解读,孔子一生追求复古周礼,崇尚礼制。他对曾点的认可实际是对曾点遵循礼仪生活的认同。 当然,我们后代阅读这部孔子言行之书时,会对孔子的保守,倒退做出质疑。但是我们万万不能否认的便是孔子带给我们的震撼一个中国第一代圣哲的精神背影。孔子是最早的行动派,他一向“在路上”。周游列国,风烛残年之躯却也要步步前行,去宣扬自己的学说,也去求学于饱学之士充溢自己

15、的理论,完善自己的学说。阅读完论语,我们更可能的喜爱上的便是这样一个“孔子”的形象。至善、宽厚、优雅、欢乐、他在自己一路的苦旅中,让我们恒久感觉到这个老人的暖和与真实,让君子充溢着魅力。 阅读论语能够说是阅读一代宗师的言行一生,也能够说是阅读一个影响中华文脉与精神气脉的学派起源。“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无论何时,那位耄耋老人的谆谆训诲至今仍回荡在孩童的朗朗读书声里,沉积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立志向前的道路里,在笔墨氤氲之间,山水相映,让我们始终有一个精神的指引,在芳华里书写刹那而又恒久的奇迹。 抿一口茶,涤荡两三缕思绪。是啊,好像很久,没有再去好好读书了。

16、还记得中庸里的那句箴言么?“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广泛的猎取,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进而有所不明就要追问究竟,透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细致考察、分析,学的最终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 书籍,经典,必当是应许久地去翻阅与诵读。在读的时候也不能忘了读书之法。合上论语,已然是一个时代,再次翻开,嘴角微扬,又会是一个新的篇章。 #593849论语读书心得3000字4 喜爱莱蒙托夫的一首诗:“一条船,孤独地航行在海上,它既不寻求华蜜,也不躲避华蜜,只是向前航行,底下是沉静碧蓝的大海,

17、而头顶,是金色的太阳。” 我,愿作这只孤独的小船,随着碧波荡漾在沉静的大海中,宠辱不惊,朝着前方行驶,感受着阳光的暖和。 中学时期,使人成熟,使人感性,使人明理。我们已不是懵懂的小孩,我们学会了孤独,学会了与自己相处,学会了思索,学会了化解。我们接触了更多的人情世故,体会了更多的人情冷暖,心智也更加成熟。回想从前每日所思所想,不禁好笑。一个从未经验过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的乳臭小儿,成天沉醉在自己所设定的哀痛情境中,为各种琐事烦心,现在看来,不过是些无病呻吟、自怜自哀的笑话罢了。如今的我们更加珍惜生命的珍贵,更加懂得爱护那些是非冷暖,我想,这并不是虚伪,而是更加温亲地与这个世界相处。 如今的我们,

18、再也没有了一个人的不知所措。我们渐渐沉溺于一个人的世界,学会了面对繁华喧嚣过后的清冷,学会了忍受孤独与孤独,就像那只孤独的小船,内心似一片深海,铁马冰河,波澜不惊,却隐藏着巨大的能量。 如今的我们,再也没有了对人情冷暖的过多伤感。我们渐渐习惯于客套和僵硬,却仍保持那颗暖和的心,用真心对待每一个值得付出的挚友,用暖和的心去认知社会,感悟世界,将那些琐碎、无所谓、负面的东西过滤。 如今的我们,更加感谢生命的宏大,更加珍惜生命的时间,更加憧憬未知的世界。随时间消逝,看着身边的生老病死,我们不禁感动于生命的奇妙,感慨于生命的脆弱。于是,我们在努力着,努力让自己的生命不留缺憾。我们在憧憬着,憧憬未知的国

19、度、不同的文化,憧憬世界的无边与奥妙。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自然在不停运转,生命在不停消逝,我们也在不停成长。被岁月拔节,我们学会了感恩,学会了淡然,学会了怀着一颗敬畏天地、敬畏生命的心,在这个迷漫慌乱的时代里,为自己的将来奔腾! #751276论语读书心得3000字5 论语这部书基本上能够称之为我们中国人的圣经,几乎全部中国人的道德规范,行为规范,都得从这部书里面找到根源,就像是我们的一个指路明灯,当然暂且不论此明灯指出的道路是否是志向的道路。 论语从汉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先,就走上了神坛的道路,历朝历代,都把这本书当做统治阶级的工具书。“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明显这种思想是非常利于

20、统治的,最至少各阶级的人群能够安于现状,而且还能听命于朝。(本文由86.整理,欢迎转载) 因此,从汉朝起,至清朝终,全部的学问探讨者,读书人,都会对这本书做出注释、解析,力图透过自己的想法来重新诠释孔子的思想,甚至于我们的邻居,韩国、日本,也有超多的关于论语的探讨文章。据不完全统计,光是关于论语的这种注解类书籍就至少有3000部之多。这其中的水平自然是参差不齐,有好的,也有坏的。那里面比较闻名的,也许是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能够说把儒家的学说推向了顶峰。那么,这浩如烟海的论语书籍,如何读呢,哪种思想比较正确反映孔子的真实思想呢答案是论语译注杨伯峻注。 杨伯峻先生,是一位探讨古汉语语言文学的专家,

21、生于清末民初时期,自小理解正统教化,对先秦文学方面有着深厚的功力。看杨先生的这部书,打开来立即就能了解到杨先生治学之严谨,对于探讨之仔细。论语中的文字,他不会随意说明任何一个字,假如不把这个字追根究底地想清晰,他是不会写在注释中的,所以,经常会发觉,在注释文字中,关于一个字的说明,杨先生须要引经据典,甚至还要讲上一段故事,然后才告知你,这就是他如此翻译这段文字的缘由。可见,他对于这本书所倾注的心血是此刻许多所谓教授所不能比拟的。 因此,读这本书,能够让人相对客观的了解到孔子的真实思想,而不是站在统治者的角度去思索如何奴役百姓,而这个客观的思想本身,其实就是孔子所要表达的想法。 那么,孔子原委是

22、个具有什么样思想的人呢 首先,孔子是个人。这个很重要,孔子不是神,不是耶稣、也不是默罕默德、释迦摩尼,他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与你我一样,只是,他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这点与我们不同。论语是孔子的弟子门生渐渐整理起来的记录孔子言论的书籍。这其中有些言论是站在很高的哲学高度来说明一些治国安邦之道理,有些言论也是孔子日常要表达某种想法的寻常语言。 所以,从一些寻常语言中也是能够看到孔子的可爱之处的。比如论语雍也篇6-25,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孔子说:“觚不像个觚(一种容器),这是觚吗这是觚吗”。孔子用这种简洁的事情表达他对于礼制的看法,着实可爱。看到这一章似乎有一个生动的画面出此刻眼前,孔子

23、拿起来一个觚,一边捋着胡子一边生气地说,这是觚吗啊!你们都成了什么样貌!愤世嫉俗的愤青形象跃然而出。 其次,孔子是个品德高尚的人,这个不得不佩服。孔子穷其一生的时间要到达“仁”的境界,对待自己、对待学生、对待全部他接触的人,都是用这个“仁”字来对待。他想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以及他所传授的思想,来渐渐变更那个社会,从而使天下变得更为和谐,更有秩序,当然,这个秩序同样是有阶级等级的阶级秩序。但是在当时,能够有这种想法并且付诸于实践的人已经难能珍贵了。 那么,论语是不是就是我们现今社会的治疗良方了呢,是不是我们的信仰归宿已经找到了呢我看非也!论语大致成书起先于春秋末期,修改完成于战国初期,这个时代,中国

24、还处于非常动乱的时代,各国诸侯你争我夺,互不相让。社会礼制倒塌,各种思想泛滥,东周其时已经是名存实亡,各个诸侯国甚至独创了自己的语言文字、货币单位等等,俨然一副分裂景象。 而当时的孔子怀揣着一个宏大志向,游走于各国,期望能够付诸实践。这种思想便是礼制的思想,期望透过复原原有的社会结构和礼数规则,来重新构建社会。比如老百姓能够仔细耕作,士大夫能够治家有方,诸侯能够治理好国家,这样整个天下自然就安康了,各个阶层不要总想着越级,你是一个士大夫,就不要想着哪天把诸侯王赶下台,不要在礼制上超越诸侯王,参见诸侯王的时候要保证诸侯王的威历,这样社会各个阶层就都稳定下来了。 所以,他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看来是

25、有用的,但是,他忽视了一点,人的欲望往往是不行限制的,而社会的发展带来的就是欲望,所以这几乎是不行避开的。孔子的思想是想让全部人都和他一样,做好自己应有的社会主角,没有任何的非分之想,这唯恐相当于乌托邦了。其实透过后代的发展也基本能够看得出来,儒家思想用来教化人民大抵是管用的,但是用来治理国家基本上是没有什么作用,还是要严格法制才是基本出路。比如唐朝的贞观之治,旺盛的根基正是一种“王子犯法庶民同罪”的法制思想。 这么说来,论语就没有什么好处了吗也不是。孔子的思想中许多是涉及到我们自己修身方面的问题的,比如孔子提倡的孝悌、终生学习、虚心、慈爱等等,这些对于现今社会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也是具有很重大的

26、好处的。说儒家类似于宗教也正是在此。 孔子给大家构建了一个极为高尚的目标,甚至于孔子认为在他那个年头也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所以全部人都能够朝着这个目标前进,而恒久也无法到达,因为有一个终极目标在那里摆着。就像是佛教,只有成了佛才能终止这个无休止的轮回,但是或许须要几世的修行才能到达,但是上一世的修行谁还记得。那么你就要之后修行,因为你明白此刻不是终点。儒教也正是如此,你说你的仁已经修行的很好了,不,因为孔子都没有到达,而你,连孔子还没有到达。那么儒家能够成为宗教了,而且也是教人向善,社会和谐的。我看仅此而已。 另外,此刻社会上也有许多说论语不好的言论,我看也没有什么道理。因为当时的孔子可能不是

27、这么想的。比如文章开头提到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其实当时的孔子只是想要表达一种伦理纲常的想法而已,因为当时那个社会已经完全乱套了。所以我还是那个观点,看一本书,必需要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不能够乱理解的。 当时,社会斗争频仍,诸侯、士大夫,各自都想要上位,都想要胜利,没有人再遵守以前的旧秩序,孔子认为这是不对的,所以提出这种思想,想要规范人们的行为,但是惋惜,他的思想并没有得到实现,因为可能与社会的发展想违反了。 还有“死读书”的问题,其实孔子是最反对这个观点的。“学以致用”才是孔子的想法,而且要“活学活用”。还有就是“学而优则仕”,后世拿这句话为根本,指挥着万千读书人在科举,其实这个话还有半

28、句。子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意思是官做得好了,有余力的要抓紧学习,学习好的,有余力的,要出来做官。你看,这断章取义是不是也不好。 所以,不管怎样样,我们不要把论语放在一个神的位置顶礼膜拜,也不必把他放在脚下踩上两脚,这本书是中华民族承继了上千年的文化根基,我们不能轻易把他忘掉,因为我们的血管中流着论语的血,论语是我们的根。 论语读书笔记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8页 共18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