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阿一中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答案】34011.pdf

上传人:得** 文档编号:85007856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436.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阿一中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答案】34011.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东阿一中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答案】34011.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阿一中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答案】3401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阿一中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答案】34011.pdf(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第 1 页 共 1 页 东阿一中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答案:C 解析:受封者均有其特殊身份,舜的后代、神农氏的后代自然有“贵族”身份。2.答案:A 解析:既然封国多在王畿的北部、东部和东南部边远地区,D 项错误。B、C 两项有违题意。3.答案:C 解析:商为秦君所封,当属于“诸侯分封”。4.答案:D 解析:“一本所生”“注重人伦”为题眼,它们体现出血浓于水的亲情。5.答案:C 6.答案:B解析:秦晋结好是“建立起贵族间的宗法伦理关系”,故其结果不会是“监督周王”,也不会是“维护嫡长子继承制”,只能是维护贵族间的团结。7.答案:C 解析:本题题眼是“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

2、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恰是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突出表现,故 C 项正确;A、B、D 三项虽然都是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但在题干中无从体现,故排除。8.答案:A 解析:题眼是“微子启”“建立了宋国,统治殷商遗民”。题干反映的是分封制,没有涉及宗法制,故排除 B 项;商周鼎革不属于诸侯之间的纷争,故排除 C 项;由微子启建立宋国,统治殷商遗民可知,D 项错误。9.答案:B 解析:题眼是盟约中的“毋易树子,毋以妾为妻,毋使妇人与国事”,这无异于重申不要违背宗法制,故正确答案为B 项。10.答案:B 解析:题眼是“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据此可知古时的婚姻重视传宗接代,具有

3、宗法色彩,故选 B 项。11.答案:D 解析:题眼是“其余三千亩捐给义庄,以接济族人”。题干材料中富户将部分田产交给儿子,部分用来接济族人,这二者与富户都有血缘关系,故D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土地兼并问题,故A项错误;支配权是土地私有的主要内涵,是材料的表面现象,C 项片面;题干材料未提到租佃经营,故 B 项错误。12.答案:A 13.答案:C 解析:吴国给与庆丰以“朱方之县”是题眼,也是题干中至为关键的信息。选项中“全面崩溃”“荡然无存”的说法过于绝对。14.答案:B 解析:题眼是“德兼三皇,功过五帝”“目的”。C 项明显不正确,“炫耀文治武功”和“宣扬君权神授”都符合题干材料含义,但其最主要

4、的目的还是树立专制权威,故选 B 项。15.答案:C 解析:题眼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就其字面意义来说,“受命于天”即君权神授,“既寿永昌”即皇位世袭。16.答案:C 解析:“郡邑”“守宰”是题眼,指的就是郡县及其长官。17.答案:B 解析:太尉掌管军事,秦始皇为了由自己掌握军事权,并未对这一职位进行实授,故 B 项正确。18.答案:B 解析:材料着重论述爵制制度发生重大变化,自耕农阶层的分化与爵制变化没有直接联系,故 A 项错误;由“爵秩不再是某一阶级的专利品,而成了社会各阶层都有权攀登的晋身之梯”可知,秦汉新爵制打破了贵族阶层对政权的垄断,有助于官僚秩序的巩固,故 B 项正确;“小农经

5、济的稳定性”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 C 项错误;“成了社会各阶层都有权攀登的晋身之梯”反映了新爵制为普通阶层民众向官僚阶层转变提供了可能,但没有提到双向流动的问题,故 D 项错误。19.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武帝推恩而致藩国自析。西汉末年中外殚微,本末俱弱,故王莽生其奸心”可知,班固认为汉武帝的推恩令导致本末俱弱,使得王莽“生其奸心”,故 A 项正确;“分封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中只说明太宗分封的目的,但不能表明此时期已实现安平四方,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是对汉武帝推恩令的影响的分析,并没有涉及外戚专权导致朝野叛乱,故 D 项错误。20.答案:A解析:题眼是西

6、汉在中枢机构中增加中朝,据所学知识可知该部分不属于三公之列,据此可知正确答案为A项。21.答案:C 22.答案:D 解析:题眼是“王而不藩”,即封王但不允许其拥有实际地盘。分封制容易造成地方分权,相应地,不分封就是中央集权。23.答案:A 解析:汉朝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王权是政治权力,而地方诸侯王行使行政权力,所以汉代最符合材料所说的现象,故 A 项正确;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减少了决策失误,提高了行政效率,但王权和行政权没有实现分野,故 B 项错误;明代废丞相,设内阁,皇帝直接统领六部,不符合题干信息,故 C 项错误;清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行政权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不符

7、合材料中的说法,故 D 项错误。24.答案:B 解析:题眼是“官僚制下的官吏系统是君权统治的延伸”,由此可推断,从皇帝到各级官僚,都实行或体现君权统 第 2 页 共 2 页 治。君权统治的特征是君权至高无上,故正确答案为 B 项。25 解析:选 B 题干强调国就是一个大宗或小宗,意在强调家国同构,故 B 项正确。26解析:选 D 依据材料内容可知,西周诸侯王进行武力兼并的同时,对被兼并的地区进行文化渗透,从而传播了周王朝代表的中原文化,故 D 项正确。27解析:选 B“通过婚姻关系建立起贵族间的宗法伦理关系”诸侯国之间和睦相处,这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故 B 项正确。28解析:选 A 昭穆

8、制度是宗庙制度之一,天子立七庙,诸侯立五庙,大夫立三庙,士立一庙,庶人无庙,以此区分贵族内部亲疏贵贱,是中国古代宗法制度的重要内容,故 A 项正确。29解析:选 D 材料列举商朝的宗法制只是为了说明“宗法者,辨先祖宗庙昭穆亲疏之法也”,即宗法制起源于宗庙祭祀制度,故 D 项正确。30解析:选 C 题干中“而赐之盟”说明周天子将土地分封给自己的亲属,让其治理地方,体现出了西周贵族集体统治的方式,故 C 项正确。31解析:选 B 由“地方分权”到“独制”可知题干强调分裂走向统一,故 B 项正确。32解析:选 C 根据材料信息“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可知,

9、国家管理已有了明确的制度规定,故 C 项正确。33解析:选 A 由材料内容可知,处于春秋战国乃至秦朝时期的统治者用对神的称呼的词语来作为自己的称呼,这是借助于天来加强统治的一种体现,故 A 项正确。34解析:选 B 太尉掌管军事,秦始皇为了由自己掌握军事权,这一职位并未实授,故 B 项正确。35解析:选 B 材料着重论述爵制制度发生重大变化。秦汉新爵制打破了贵族阶层对政权的垄断,破除官员来源的单一通道,为普通阶层民众向官僚阶层转变提供了可能,有助于官僚秩序的巩固,故 B 项正确。36解析:选 B 材料中“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说明秦代治理地方的措施是郡县制

10、,故 B 项正确。37.答案:B 解析:家谱:又称族谱、宗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宗祠即是祠堂,是供奉、祭祀祖先的场所,是宗族的象征。故答案为 B 项。38.答案:D 解析:据材料中族刑由“整个宗族”到“三族”的变化,可知当时宗族血缘关系的范围大为缩小,这是宗法观念逐渐淡化的体现,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诸侯分封,A项不符合题意;仁政思想针对的是百姓,而不是宗族,B项错误;郡县制体现的是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与宗族没有关系,C 项错误。39.答案:C 40.答案:A 解析:材料中“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这说的是两层意思:一是限定

11、只有刘姓(当然主要指刘邦的后代)才能当诸侯王,二是没有刘姓皇帝的批准,非刘姓的人没有大功是不能被封侯的。刘邦此举之目的在于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故应选 A 项。41.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唐朝时期的中书省负责草拟颁发诏敕,门下省掌封驳审议,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贯彻执行,三省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故应选 C 项。42.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知,无论两宋还是明代,近一半的贫寒子弟能够高中进士,这说明科举制度作为选官制度便于贫寒子弟改变命运,由下层升入上层,故 C 项正确。4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科举制的作用。科举取士,将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

12、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从而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 B 项。44.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故正确答案为 A 项。45.答案:C 解析: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故 A、B 第 3 页 共 3 页 两项与史实不符。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其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取决于皇帝的批红,故 D与史实不符。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内阁权力提高,地位也日益重要,故选 C 项。46.答案:B 解析:A 项观点本身正确,但材料中没有体现;C 项与材

13、料不符;D 项,宰相一职世袭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由“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可知 B 项正确。47.答案:D 48.答案:B 解析:我国古代奴隶社会时期实行的分封制、宗法制以及封建社会时期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都倡导“天下一家”“家国一体”的统一理念,B 项正确。49.答案:A 解析:题眼是汉代宰相位高权重,后来其权力不断转移。设问是“转移的实质”,能转移相权的只有君权,故正确答案为 A 项。50.答案:B 51.答案:A 52.答案:B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宗室子孙“实与匹夫不异”,“亦不能为王室轩轾”,故正确答案为

14、B 项。53.答案:D 解析:因科举考试存在“势门子弟,交相酬酢,寒门俊造,十弃六七”的状况,最后在王起的建议下,采取了“据所考杂文,先送中书,令宰臣阅视可否”的措施,由此可知 D 项正确。54.答案:B 55.答案:A 56.答案:D 57.答案:A 解析:中央与地方是一对矛盾,地方事权分化意味着中央权力的强化。58.答案:D 解析:从题干给出的材料看,通政使司先是取得中书省的部分事权,后又越过中书省直接与皇帝接触,这样,中书省的相权遭削弱,皇帝的掌控权力大大加强,故正确答案为 D 项。59.答案:C 60.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2 小题,第 13 题 20 分,第 14 题 20

15、 分,共 40 分)61.参考答案:(1)通过分封制,西周的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通过宗法制,确立了大宗和小宗层层相属的体系,呈金字塔式的等级制结构。周王管理王畿,诸侯管理各自的诸侯国。(2)推翻一个世界:翦灭六国群雄,统一天下;采用“皇帝”称号,创建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的皇帝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从而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从中央政权机构的三公九卿到地方郡县官吏,建立了一整套官僚体系。未可轻议:汉代以来对秦始皇多否定性评价,主要强调其统治残暴,而不肯定他的贡献。其实,他在国家统一和创制方面的贡献也相当大。(3)特征:中央集权逐渐弱化,地方割据愈演愈烈。联系:

16、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势力的继续和恶性膨胀的结果。为此,宋初强化中央集权,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的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4)一直存在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但从总体趋势看,地方权力不断被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62.参考答案:(1)内容:在地方行政部门设置“中正”;按九等对当地人物的德才进行评定;“中正”所评定的品级成为授官的依据。原因:权贵子弟在评定中占据优势,一些中正徇私舞弊,最终被权门所把持,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2)影响:选拔了很多人才(开元后,朝中名士由进士出身者占十之七八);成为平民的晋身之阶(或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巩固了统治(或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且被最高掌权者控制;或加强中央集权);促进诗歌创作的繁荣(促进了文学的发展)。(3)以下三种决策及理由均同等赋分:决策之一:废除。当时的科举制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科举制无法提供“新政”急需的人才;绝大部分人醉心于科举,新式学堂举办艰难。决策之二:不能废除。从根本上损害儒家思想地位,进而危及朝廷统治;会造成极大的社会动荡;无法保证官员选拔的相对公平公正。第 4 页 共 4 页 决策之三:不立即废除,待时机成熟再废除。举出不能立即废除的理由(参照不能废除的理由),然后列举时机成熟后一定要废除的理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