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2309.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2309.pdf(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亚非语言文学(韩国语)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50210)一、学科、专业简介 本学科点设在韩国语学院。韩国语学院始建于 1995年,2002年设立亚非语言文学硕士点。韩国语学院的朝鲜语专业是教育部特色专业、辽宁省示范性专业、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本学科下设韩国语语言学研究、韩国文学研究、韩国社会与文化研究 3 个研究方向。现有教授 7 人,副教授 11 人,硕士生指导教师16 人。毕业生主要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或者在外交、安全、军事、经贸等部门及企业工作。二、培养目标 1、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为祖国建设事业献身的精神;2
2、、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学术道德修养,具有不断进取、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学习和创造精神;3、全面系统地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独立开展本学科相关领域的研究,能撰写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研究论文;4、具备从事教学、科研、外事、管理,以及其他与本学科相关的工作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三、研究方向 本学科下设 3 个方向,各个方向培养目标和具体要求如下:1、韩国语语言学研究方向 全面系统地掌握韩国语语言学的基本理论以及语言学研究基本方法;了解韩国语语言学领域国内外当前的研究状况、发展趋势及最新成果;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能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本领域研究论文。2、韩国文学研究方向
3、在深入系统地阅读韩国文学原著及有关评论文献的基础上,全面掌握韩国文学的基本发展脉络;了解韩国文学领域国内外当前的研究状况、发展趋势及最新成果;掌握韩国文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能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本领域研究论文。3、韩国社会与文化研究方向 全面系统地掌握韩国社会文化基本知识;主要研究韩国传统文化、朝韩历史文化、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北亚区域文化,以及中韩文化比较,了解本领域国内外当前的研究状况、发展趋势及最新成果;掌握文化人类学、民俗学、比较文化研究等研究方法,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能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本领域研究论文。四、学习年限 学习期限为 3-4
4、 年。延迟毕业须个人申请,经培养单位和学校主管部门批准。满足下列条件者可申请提前进行论文答辩、提前毕业:1)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2)专业必修课程成绩优秀;3)有公开发表或出版的研究成果;4)已完成学位论文。五、学分要求及课程设置 1.学分要求 总学分不得低于 44 学分(其中学位课 25 学分、非学位课 16 学分、语言综合水平测试 2 学分、参加讲座 1 学分)。学位课和非学位课最低学分分配如下:1)公共必修课(学位课):7 学分 2)平台必修课(学位课):4 学分 3)公共选修课(非学位课):4 学分 4)专业基础课(学位课):6 学分 5)专业方向课(学位课):8 学分 6)专业选修
5、课(非学位课):12 学分 7)语言综合水平测试:2 学分 8)学术讲座(不少于 8 次):1 学分,该学分不可用其他课程学分相抵 9)个性化培养: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辅修校内外课程及开放式网络课程、辅修境外高校课程者,可根据大连外国语大学研究生辅修、开放式网络课程及创新创业学分认定办法进行相应的学分转换,与选修课程相抵。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累计获得不超过 2 学分。辅修校内外课程及开放式网络课程:累计获得不超过 2 学分。辅修境外高校课程:除公共必修课外,申请认定的专业必修课学分不得超过研究生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专业必修课总学分的 50;申请认定的选修课学分不得超过研究生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选修
6、课总学分的 50。2.课程结构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公共必修课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 共 7 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基础外语 4 平台必修课 语言学概论 2 研究生在学期间须修满平台必修课2 门,共计4学分。其中,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为语言文学类研究生必修课程。要求研究生按自己的研究方向选定其中一门必修,计 2学分;同时在导师的指导下,选修与研究方向密切相关的平台必修课 1 门,计 2 学分。备注:语言文学类研究生跨方向选修的平台课程或翻译硕士专业研究生选修的平台课程可计入专业选修课学分。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文学方向)2 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语言学方向)
7、2 文学理论 2 翻译通论 2 公共选修课 见“每学期开课计划”4 要求选 2门课程、4学分 专业基础课 见“专业课程设置”6 共 26 学分 专业方向课 见“专业课程设置”8 专业选修课 见“专业课程设置”12 专业必修环节 语言综合水平测试 2 每学年 1 次 参加学术讲座 学校和院系开设的各类学术讲座 1 参加不少于 8次、1学分,不得用其它课程学分替代 总计 共计 44 学分 3、专业课程设置 亚非语言文学(韩国语)专业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期 考核 方式 学分 学 位 课 专业基础课 学科研究动态与研究方法 1 考试 2 中韩对比语言学 1 考试 2 论文写作 2 考试 2
8、 专业方向课 韩国语语言学研究方向 韩国语语用学 1 考试 2 韩国语语法研究 2 考试 2 韩国语语义学 3 考试 2 导师专题研究 2、3、4 考试/考查 2 韩国文学研究方向 韩国文学概论 1 考试 2 中韩文学比较研究 2 考试 2 文学理论与批评 3 考试 2 导师专题研究 2、3、4 考试/考查 2 韩国社会与文化研究方向 韩国民俗学 1 考试 2 韩国学与东亚区域学 2 考试 2 中韩文化比较研究 3 考试 2 导师专题研究 2、3、4 考试/考查 2 非 学 位 课 专 业 选 修 课 韩国汉字研究 1 考查 2 韩国语教育研究 2 考查 2 韩国语社会语言学 2 考查 2 韩
9、国语类型学 3 考查 2 韩国语认知语言学 3 考查 2 韩国语言文字史 4 考查 2 韩国文学作品赏析 1 考查 2 韩国古典文学研究 2 考查 2 韩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2 考查 2 韩国口传文学研究 3 考查 2 中韩文学与文化研究 4 考查 2 韩国文化史 1 考查 2 韩国物质文化研究 2 考查 2 韩国传统文化研究 2 考查 2 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2 考查 2 中韩政治外交关系研究 3 考查 2 中韩关系史 4 考查 2 翻译理论与实践 1 考查 2 中韩文学翻译 2 考查 2 中韩翻译实务 3 考查 2 韩中翻译实务 3 考查 2 外聘专家专题讲座课 2、3、4 考查 1 4
10、、修课要求及考核方式(1)公共必修课为学校统一开设的政治理论课和第二外语课程。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免修相应第二外语并记入学分,但不免试:已取得国家承认的本专业以外的外语专业大专、本科毕业证书;研究生入学考试全国统考外语成绩在 80 分(含 80 分)以上者;批准免修的研究生可选修第三外语(外语类)。(2)平台必修课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文学方向)、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语言学方向)、文学理论、翻译通论 4 门课程,由学校统一开设。研究生在学期间须修满平台必修课 2 门,共计 4 学分。(3)公共选修课是学校统一开设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类课程,研究生须在导师的指导下选修 2 门公共选修课。(4)
11、专业基础课为本学科所有研究生必修的课程。专业方向课为该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必修的课程。(5)专业选修课是面向本学科所有研究生开设的课程,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修相关方向的选修课程,可跨方向选修课程(包括选修其它方向的专业方向课程),但最多不超过 3 门。(6)每门专业课一般要求阅读量不少于 500 页,要求口头报告或撰写书面读书报告 1 次(篇)以上。(7)研究生课程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导师专题课除外)均为考试课程,考核方式原则上为课堂笔试(含闭卷、开卷);专业选修课程为考查课程,考核方式可以是课堂笔试、口试或提交学习报告、小论文等形式。(8)研究生成绩记录方式为
12、百分制。课程成绩要求如下:学位课程的成绩75分,非学位课程的成绩60 分,方有资格申请硕士学位。六、学习安排 时间 学习内容 第 1 学期:第 1 年 9 月第 2 年 1 月 1、参加相关公共课、平台课和专业课的学习。2、阅读本专业必读书目。3、研究生选择指导教师(双向选择)。4、研究生科研项目申报。第 2 学期:第 2 年 2 月6 月 1、参加相关公共课、平台课和专业课的学习。2、参加研究生导师专题研究课学习。3、阅读本专业必读书目。4、研究生科研项目申报和研究、学术交流。5、韩国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志愿者选拔。6、研究生出国交流选拔。第 3 学期:第 2 年 9 月第 3 年 1 月 1
13、、参加相关公共课、平台课和专业课的学习。2、参加研究生导师专题研究课学习。3、阅读本专业必读书目。4、研究生科研项目申报和研究、学术交流。5、研究生出国交流。第 4 学期:第 3 年 2 月6 月 1、参加相关公共课、平台课和专业课的学习。2、参加研究生导师专题研究课学习。3、阅读本专业必读书目。4、研究生科研项目申报和研究、学术交流。5、中期考核 6、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第 5 学期:第 3 年 9 月第 4 年 1 月 1、研究生毕业论文撰写。2、实习。3、研究生校外访学、学术交流。4、研究生毕业论文中期检查。第 6 学期:第 4 年 2 月6 月 1、实习。2、研究生毕业论文送审。3、毕
14、业资格审查。4、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七、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对研究生完成学业情况的阶段性评定。包括研究生自评总结、课程学习情况审核、学位论文进展情况检查,以及导师对研究生政治思想表现、学习和科研能力的评定,由本学科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作出综合评定意见。中期考核在第四学期前完成,根据中期考核评定意见,决定是否同意该生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八、韩国语语言综合水平测试 研究生每学年参加一次学院组织的韩国语语言综合水平测试。考试分为笔试和口试两部分,笔试 100 分,口试 50 分,笔试成绩达到 60 分以上,口试成绩达到 30 分以上,方有资格参加论文开题,撰写毕业论文。九、学位论文开题 由 3-5 名专家
15、组成开题委员会,对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的选题意义、理论依据、资料来源、研究方法、文献综述、论文框架结构、写作思路等进行论证和审核。学生须填写大连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审批表和开题报告(用韩文撰写),提交开题委员会审核,并参加开题答辩。开题未通过者可按有关规定申请再次开题,第二次开题仍未通过者不得参加该届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学位论文开题在第四学期进行。十、学位论文撰写 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独立选题,独立完成。对学位论文的要求如下:1、选题对学科发展及社会进步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通过开题委员会审核。2、学位论文对文献资料的掌握及综述充分,有一定新见解;论点鲜明,论据充分,条理清晰。3、
16、学位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须明确注明出处。4、学位论文用韩国语撰写。论文格式等相关内容须符合本专业的论文撰写规范。5、学位论文长度不少于 3.0 万字符。十一、学位论文答辩 硕士研究生全面完成本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各个环节,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学位论文,并提交论文终稿。经指导教师推荐,论文匿名评审通过,论文评阅人同意,方可参加答辩。答辩小组由 5 名专家组成,其中 1 名为校外专家。答辩评定等级为通过、有条件通过、不通过。答辩未通过者可按有关规定申请再次答辩,第二次答辩仍未通过者按结业处理。十二、科研成果和学术交流 鼓励研究生在学期间积极进行科研创新,参加校内外的学
17、术会议并提交论文。鼓励研究生出版或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作品,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作品必须署名“大连外国语大学”。对研究生的科研成果,学校按照大连外国语大学研究生科研成果奖励暂行办法给予奖励。十三、硕士学位授予所需其他条件 按规定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通过韩国语语言能力测试,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且满足学校要求的教研实践、学术活动、发表论文、出版图书(专著、译著、教材等)四项条件中的两项者方可授予文学硕士学位。十四、专业课程描述 1、学科研究动态与研究方法 本课程由本学科三个研究方向的教授联合授课,讲授韩国语语言学、韩国文学、韩国社会与文化方向的研究范围、研究方法、研究动态。2、中韩语言文
18、化对比研究 本课程以韩汉语言对比为基础,探究韩汉语言表达形式的异同点以及渗透在其语言表达形式中的文化内涵的差异,剖析体现在韩汉两种语言中的不同民族文化心理和文化渊源,使学生对韩国语言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3、论文写作 本课程共分为论文写作理论指导与论文写作训练两大部分。论文写作理论指导部分由教师从论文选题、关键语提炼、论文章节术语的选择及论文整体的论述、参考文献的添加等部分进行举例讲解,并选取恰当的中、韩文优秀论文进行讲读。论文写作训练部分由教师拟定题目,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撰写训练,教师结合学生撰写过程中所存在问题进行点评修改。4、韩国语语用学 本课程主要介绍语用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介绍语用学的研
19、究尤其是韩国语研究领域语用学相关最新研究成果,区分语用学与语义学和其他相关学科在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的差异,在了解韩国语语言的基本特征基础上,从语言使用的各种情况解释语用使用的意义、规则和条件,从而以更高、更广的视角了解语言的特征,增强语用观念,提高学生对语用学的兴趣并掌握研究方法。5、韩国语语法研究 本课程主要通过以一部分硕士学位论文为研究对象,所研究的论文内容涉及形态论和基础语法,以具体的论文形式去研究相应的韩国语法,可以更直观地让学生了解相关语法,从而更容易接受并运用到相关学术科研中去,提升学生的学术科研能力。6、韩国语语义学 本课程从语义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出发,结合韩国语语言事实,分析并探
20、究韩国语词汇语义、句子语义、篇章语义等不同语言单位的意义。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并掌握分析韩国语语义构造的本质及特征。7、韩国文学概论 本课程以韩国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科学方法为其研究内容,包括韩国文学的定义、起源、体裁等总论及诗论、小说论、戏曲论、批评论等分论,是对韩国文学活动的特殊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8、中韩文学比较研究 本课程从比较文学、接受美学、中西诗学、叙事学等诸多理论角度出发,结合社会历史研究法、文艺学美学方法论、传记研究法、符号研究法、解释学研究法等多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集中探讨并分析中韩文学作品的相互影响与相互关联,寻找本学科的研究思路,掌握研究方法,培养
21、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9、文学理论与批评 本课程授课内容包括讲授研究文本本体的结构主义、新批评等方法及注重哲学方法的后结构主义、解构论等。课程中会解读应用相关理论的论文,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主要指导学生接触文学理论、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为撰写论文提供理论依据。10、韩国民俗学 本课程主要从民俗学的理论和实践角度出发,通过讲解韩国民俗学各细部领域的知识、引导阅读各细部领域的论文,从而使学生在了解韩国民俗学基本内容的同时,掌握一定的民俗学研究方法。11、韩国学与东亚区域学 本课程主要梳理并分析韩国学与东亚区域学研究的主要成果,介绍东亚区域学研究的主要理论和研究方法,通过对一些经典研究成果
22、的介绍,使学习者全面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状况,并指导学生进行该领域研究的尝试。12、中韩文化比较研究 本课程主要从人类学、民俗学、社会政治学的理论和视角出发,分析并深究中韩文化的异同,加深对东亚区域文化特点的认识,掌握比较文化研究的基础理论和方法。重点放在对以民俗文化为中心的传统文化的比较研究。13、导师专题研究 本课程主要是各硕士生导师针对自己所指导研究生进行专题研究和毕业论文撰写开设的一门课程。具体内容和考核方式由各导师安排。14、韩国汉字研究 本课程全面介绍一些韩国汉字文化典籍,同时教授学生们一些必要的古汉字,培养学生解读汉字的能力,达到让学生具备翻译中韩两国古汉文的能力。15、韩国语教育研
23、究 本课程主要讲授关于韩国语教学与研究的基础理论。具体内容包括韩国语教育的历史与现状、韩国语教师的基本素养和作用、外语教学理论的发展与变化、学习者需求分析、韩国语能力评价方法、韩国语教材分析、课堂教学设计、基于学习者语料库的中介语研究方法、外语教学研究调查问卷设计方法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韩国语教育的基础理论,为使学生能够独立从事韩国语教学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16、韩国语社会语言学 本课程主要从社会语言学概要、宏观的韩国语社会语言学研究、微观的韩国语社会语言学研究、社会语言学的最新研究动态及未来研究方向四个主题讲授社会语言学的本质、理论依据、研究方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介绍韩国语的社
24、会语言学研究状况;最后主要从韩国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和跨文化交际的韩国语社会语言学研究两个方面总结目前该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及可研究课题。旨在使学生初步掌握社会语言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以及总体研究动向,帮助学生拓展学习、研究的思路和视野,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17、韩国语类型学 本课程以韩国语为基础,旨在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研究如何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韩国语。并且从中找到中韩两国人使用语言时的思维模式差异、联想差异、文化差异以及语用规则的差异。18、韩国语认知语言学 本课程以讲授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思想以及理论和方法为主,同时对目前的语言认知研究,尤其是韩国语的认知研究加以概括和总结,力求使学
25、生初步掌握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的同时,能够以新的观念、新的视角观察语言的不同侧面,并能运用认知语言学的观点和理论对韩国语的语言事实(以及同汉语的不同点)给予充分而合理的解释。19、韩国语言文字史 本课程主要从历史语言学视角出发,介绍韩国语语言与文字的发展历史。旨在让学生从历时的视角对韩国语的语言以及文字在社会变迁过程中的发展和演变过程,探讨韩国语语言内部结构变化的轨迹。20、韩国文学作品赏析 本课程选取了 14 篇最有代表性的韩国现当代小说作为授课对象。鉴赏部分采取个人发表、集体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对韩国文学作品蕴含的感情、特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并由主要教师来讲解文学理论、各个作品历史文化背景
26、,让学生使用规范的用语、逻辑的思维去解析韩国文学。21、韩国古典文学研究 本课程以促进学生对韩国的古典文学进行整体理解为目标,引导学生按文学发展史顺序进行对韩国古典文学进行研究,并找出不同时期韩国古典文学的特点,系统地掌握韩国古典文学发展的基本过程,找出韩国古典文学的研究方法和新的研究方向。22、韩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本课程主要从文学史的视角出发,集中深入研究韩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通过教师对1910 年以后韩国每个历史时期文学状况的概述,让学生清晰地梳理韩国现当代文学的历程。通过学生对所喜爱作品的发表及教师的点评,让学生把握韩国近代史、韩国社会与韩国现当代文学的关系,加深学生对东北亚状况下韩
27、国文学特殊地位的认识。23、韩国口传文学研究 本课程主要从文学研究的角度来对韩国说话、民谣、巫歌、盘索里、民俗剧等进行探讨,找出他们各自的特征、分类、产生和变异以及现存的资料状况,从而分析口传文学在韩国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加深对整个韩国文学的了解。24、中韩文学与文化研究 本课程主要以较为广阔的、宏观的视野,结合对具体的韩国经典文学作品的解读分析,对同属儒教文化圈的中韩文化在认知视角、文化习俗、历史文化、地域文化等方面的不同之处作深刻而全面的研究分析。25、韩国文化史 本课程以韩国文化史作为研究对象,将韩国文化史划分为九个不同的时期,内容涉及历史概述、文化概况和当时独具特色的文化,从而分析出各
28、个时代不同的文化特征。26、韩国物质文化研究 物质文化是各族之间历史联系的证明,同种族特征和语言比较,具有更大的意义。物质文化常成为一定历史与地理区域内的文化特质或文化丛,进而能以其相似性和差异性来划分不同的文化区。通过对韩国物质文化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韩国社会文化的变革,还有助于对物质文化背后的人之精神层面的意义探索。27、韩国传统文化研究 本课程以韩国传统文化作为研究对象,主要从韩国的家族和村庄文化、衣食住、岁时风俗、民间信仰、传统艺术等方面出发对韩国传统文化进行研究概述。从而分析韩国传统文化在韩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加深对整个韩国文化及韩民族的了解,并有助于理解韩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29、28、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本课程从民俗学角度出发,学习掌握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变革过程的同时,通过一些案例了解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现状,分析韩国非遗制度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以及存在问题,借鉴其保护和传承经验,以促进中国非遗制度的完善。29、中韩政治外交关系研究 本课程是韩国语专业研究生的必修课程之一,让学生从政治与外交的角度出发,分析并深究当前整个东北亚国际形势的发展,加深对东北亚区域形势的了解,进而分析中国与韩国的关系在整个东北亚局势中所起到的作用和影响。30、中韩关系史 介绍从古代至近代中国和朝鲜半岛的政治外交、经贸、人文的交流情况。包括正史中关于两国关系的记录,
30、以及实录、文集等其他资料中的记录。同时整理介绍国内外关于中韩关系史研究的整体情况和最新成果。31、翻译理论与实践 本课程主要从语言学、翻译学、文化传播学等相关多学科的理论和视角出发,以中韩语言的差异为基础,从语义认知角度,展开历史、社会、多元文化语境下,对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讨论与思考。通过具体的翻译实践分析,帮助学习者走出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局限,更为全面、科学地理解翻译和翻译研究,建立开放、发展、具有文化性的翻译观。32、中韩文学翻译 本课程从译介学、接受美学、传播学等角度出发,结合文艺学美学方法论、解释学研究方法等,集中介绍文学翻译理论及文学翻译的文学性问题。并通过中国文坛对韩国纯文学的译
31、介及韩国小说在中国的传播与研究,重点探讨译者的文化身份与翻译策略的选择。使学生自觉地了解中韩翻译的本质及特点,掌握翻译技巧,培养独立翻译文学作品的实践能力。33、中韩翻译实务 本课程将翻译理论、实践、评析与鉴赏有机结合,以中韩翻译理论为指导,以中韩语言对比研究为依托,解决中韩翻译中有关政治、外交、文化、科技、商务等领域高要求的复杂性翻译,使学生掌握中韩翻译的理论与方法,具备较高的中韩翻译理论与实践能力。34、韩中翻译实务 本课程将翻译理论、实践、评析与鉴赏有机结合,以韩中翻译理论为指导,以韩中语言对比研究为依托,解决韩中翻译中有关政治、外交、文化、科技、商务等领域高要求的复杂性翻译,使学生掌握韩中翻译的理论与方法,具备较高的韩中翻译理论与实践能力。35、外聘专家专题讲座课 本课程主要邀请亚非语言文学或东北亚区域研究领域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专题性系列讲座,课程具体名称根据专家讲授具体内容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