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平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3624.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平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3624.pdf(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平果市第二中学 2020-2021 学年度春季学期化学期中考试卷 考试时间:100 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第 I 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含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液氨可用作制冷剂 B新冠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质变性 C铝制餐具适宜用来蒸煮碱性食物 D防晒霜能减轻紫外线伤害的原因之一是其有效成分中含有 键 2用 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4.6gNa 和含 0.1molHCl 的盐酸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0.2NA B
2、常温常压下,16gO2和 O3的混合物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 NA C1molFe 在标况下 22.4L的 Cl2中充分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 2NA D100g 质量分数为 46%的乙醇(分子式 C2H6O)溶液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 6NA 3下列关于 CH3-CC-CH2-CH3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中只有非极性键,没有极性键 B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C能发生加成反应 D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r3d64s2是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 B铬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4s13d5 C铜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是:3d94s2 D氮原子的轨道表示式是
3、:5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 实验目的 证明非金属性ClCSi 分离溴苯 测定中和热 证明Ksp(AgCl)Ksp(AgI)AA BB CC DD 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Ba2+SO24=BaSO4 B氧化钠投入到过量的盐酸中:O2-+2H+=H2O C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CO2+OH-=HCO3 D碳酸钙溶于盐酸:CO23+2H+=H2O+CO2 7Q、R、T、M、W 五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 M 的原子序数是 R 的原子序数的 2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在常温下不能和 M的最高
4、价含氧酸的浓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BQ、W的单核离子的核外电子数相等 C简单离子半径大小顺序为 r(M)r(W)r(Q)r(R)DW最低价氢化物的还原性比 M最低价氢化物的还原性强 8某温度下,在容积为 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1molCO 和 2molH2,加合适的催化剂(体积可以忽略不计)后发生反应 CO(g)+2H2(g)CH3OH(g)Hr(W)r(Q)r(R),选项 C 正确;DW最低价氢化物 HCl的还原性比 M最低价氢化物 H2S的还原性弱,选项 D错误;答案选 C。8.【答案】D【详解】A根据 CO(g)+2H2(g)CH3OH(g)H0可知,正反应放热,升温平衡逆向移动,故升温不能
5、提高转化率,A错误;B2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 N2,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均不发生变化,平衡不移动,故 CO 的转化率不变,B错误;C 根据 pV=nRT,同温同体积下,n与 p成正比,设平衡时的总物质的量为 x,12.6MPa8.4MPa3molx,解得 x=2mol,设反应的 CO 的物质的量为 y,由三段式可得:23CO+2HCH OH起始(mol)120转化(mol)y2yy平衡(mol)1-y2-2yy,1-y+2-2y+y=2mol,解得 y=0.5mol,020min,H2的平均反应速率 v=n1mol cV2L=0.025mol/(L min)t t20min,C错误;D根据 C选
6、项的三段式可知,平衡后 CO 的分压为148.4MPa=2.1 MPa,H2的分压为128.4MPa=4.2MPa,CH3OH 的分压为148.4MPa=2.1 MPa,Kp=322p(CH OH)p(H)p(CO)=22.1MPa(4.2MPa)2.1MPa=5.710-2MPa-2,D正确;故选 D。9.【答案】D【分析】据图可知 a 电极上 C6H12O6被氧化生成 CO2,所以 a为负极,b 为正极,硝酸根被还原生成氮气。【详解】Aa 电极上 C6H12O6被氧化生成 CO2,所以 a为负极,A错误;Bb 为正极,硝酸根被还原生成氮气,根据电子守恒和元素守恒可知电极反应式为 2NO3+
7、6H2O+10e-=N2+12OH-,生成氢氧根,所以 pH增大,B错误;C 原电池中阴离子移向负极,阳离子移向正极,所以中间室的 Cl-移向左室,Na+移向右室,C错误;D 左室 C6H12O6被氧化生成 CO2,根据电子守恒和元素守恒可知电极反应式为 C6H12O6-24e-+6H2O=6CO2+24H+,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 D。10.答案:C 11.【答案】C【详解】A Ba2+与2-4SO能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故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B-3NO、H+能氧化 I-、Fe2+,故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C使无色酚酞溶液呈红色的溶液呈碱性,OH-、Na+、K+、2-4SO、2-3CO之间均
8、不反应,故能大量共存,C正确;D 酸性溶液中,H+与 CH3COO-能结合生成 CH3COOH,故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故选 C。12.【答案】C【分析】aA2+、bB+、cC3-、d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其中 A、B 位于周期表的左侧,且位于同一周期,C、D位于周期表的右侧,也位于同一周期,且位于 A和 B的上一周期,所以原子序数应是 abdc,据此解答。【详解】A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原子半径:BACD,A错误;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原子序数:abdc,B错误;C 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时,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则离子半径:CDBA,C 正
9、确;D同周期自左向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单质的还原性:BACD,D错误;答案选 C。13.【答案】C【详解】A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空气中敞口放置时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使其浓度减小,浓硝酸具有挥发性,在空气中敞口放置时浓度减小,但原理不同,A 错误;B SO2能与有色物质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Cl2与水反应生成 HClO,HClO 具有强氧化性,能漂白,二者原理不同,SO2的漂白不稳定,加热可恢复到原来的颜色,B错误;C H2S 和 HI均具有强还原性,能被浓硫酸氧化,故均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故两种变化的实质相似,C正确;D 浓 H2SO4与金属锌反应生成二氧化
10、硫,S 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表现氧化性,稀 H2SO4与金属锌反应生成氢气,氢离子表现氧化性,D错误;故选 C 14.【答案】A【详解】A高温下石灰石煅烧生成 CaO,可与氧气和 SO2反应生成 CaSO4而脱硫,故 A 正确;B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粉尘,污染环境,故 B 错误;CpH小于 5.6 的降水才称为酸雨,故 C错误;D含磷合成洗涤剂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体污染,故 D 错误;故选:A。15.答案:A 16.答案:C 17.【第(1)小题 1 分,其余每空 2 分,共 13 分。】【答案】(1)将铬铁矿和 Na2CO3固体粉碎 (2)+3 7:4 (3)-223FeO+2H O=F
11、e(OH)+OH (4)CO2 23H SiO(或44H SiO)(5)2-+-3+2722Cr O+14H+6Cl=2Cr+3Cl+7H O (【分析】通过整个工业流程来看,铬铁矿与氧气、碳酸钠一起加热煅烧过程中,碳酸钠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了硅酸钠同时放出了二氧化碳气体,煅烧后的产物遇到水,水解生成了氢氧化铁沉淀,过滤后,往滤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调节溶液的值同时除去溶液中的硅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然后再次过滤,往滤液中加盐酸使铬转化,最后加氯化钾固体生成重铬酸钾,据此解答。【详解】(1)加快“煅烧”的反应速率,对于固体来说,只需把固体粉碎,增大相互之间反应的接触面;(2)亚铬酸亚铁(24FeC
12、r O)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3 价,根据煅烧前后物质的成分,可以分析出氧化剂是 O2,还原剂是24FeCr O,氧化产物是24Na CrO和2NaFeO,还原剂中的铁由+2 价到产物中+3价,铬由+3 价到产物中的+6 价,总共升了 7 价,O2化合价由 0 价到产物中的-2 价,总共降了 4 价,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升降价总数是相等的,所以二者的关系是 7O2424FeCr O,则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7:4;(3)“水浸”时,2NaFeO遇水强烈水解,有红褐色沉淀产生,红褐色沉淀是氢氧化铁,所以其水解的离子方程式是-223FeO+2H O=Fe(OH)+OH;(4)根据煅烧时加入Na
13、2CO3固体可判断产生的反应气体X为2CO,滤液1中主要含有24CrO、23SiO、OH等阴离子,则通入的2CO会与23Na SiO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23H SiO(或44H SiO)沉淀;(5)通过题目可知,“铬转化”时,若盐酸浓度过大,在较高温度下227Cr O会转化为3Cr,并产生有毒气体污染环境,可知其过程中氯离子被氧化为氯气,所以这个过程中的离子方程式为2-+-3+2722Cr O+14H+6Cl=2Cr+3Cl+7H O;18.【每空 2 分,共 14 分】【答案】(1)向右 减小 (2)小于 2 (3)大于 (4)HSCN的酸性比 CH3COOH 强,其溶液中 c(H+)较大
14、,故其溶液与 NaHCO3溶液的反应速率快 (5)b 【分析】【详解】.(1)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可知,加水稀释后电离平衡正向移动;加入醋酸钠固体后,溶液中醋酸根离子浓度增大,抑制了醋酸的电离,故 c(H)/c(CH3COOH)的值减小。故答案为:向右,向右,减小;(2)由于在稀释过程中醋酸继续电离,故稀释相同的倍数后 pH(甲)小于 pH(乙)。盐酸和醋酸溶液的 pH都是 2,溶液中的 H浓度都是 0.01 molL1,设醋酸的原浓度为 c molL1,混合后平衡没有移动,则有:33/(/)0.010.010.01(mol/)(0.01)0.010.0122CH COOHHCH COOmol L
15、cLc原平衡浓度混合后浓度 由于温度不变醋酸的电离常数不变,结合数据可知,醋酸的电离平衡确实未发生移动,因此混合后溶液的 pH仍等于 2。故答案为:小于,2;(3)取体积相等的两溶液,醋酸的物质的量较大,用 NaOH 稀溶液中和至相同 pH时,消耗 NaOH溶液的体积 V(甲)大于 V(乙)。故答案为:大于;(4)由 Ka(CH3COOH)1.8105和 Ka(HSCN)1.3101可知,CH3COOH的酸性弱于 HSCN,即在相同浓度的情况下,HSCN 溶液中 H的浓度大于 CH3COOH溶液中 H的浓度,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故答案为:HSCN 的酸性比 CH3COOH强,其溶液中 c(H
16、+)较大,故其溶液与 NaHCO3溶液的反应速率快;(5)通入氨,生成 CH3COONH4,则 c(CH3COO)增大,故 a 错误;通入氨,c(H)减小,故 b 正确;由于温度不变,则 Kw不变,故 c 错误;由于温度不变,醋酸的电离常数不变,故 d 错误。故答案为:b;19.(每空 2 分,共 12 分。)【答案】(1)H2O2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2)把温度计插入液面下,看温度计示数是否升高,(或用手触摸试管底部,感觉温度是否发热)(3)2Fe2+2H+H2O2=2Fe3+2H2O (4)Fe2+(5)证明 Fe3+的存在不会干扰对 Fe2+的鉴别 (6)2Fe3+H2O2=2Fe2
17、+O2+2H+【详解】(1)对比实验和可知不同的是双氧水的浓度,因此根据实验现象 a可证明 H2O2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2)如果反应放热,则溶液温度会发生变化,因此可通过测量温度变化来证明,所以支持该观点的操作方法是把温度计插入液面下,看温度计示数是否升高。(3)上述实验证明了 FeCl3的催化作用,由于总反应是 2H2O2=2H2O+O2,催化机理可表示为:2Fe3+H2O2=2Fe2+O2+2H+,因此总反应减去该反应可得到另一个反应为 2Fe2+2H+H2O2=2Fe3+2H2O。(4)为了验证反应中 Fe3+和 Fe2+之间转化关系的存在,需要分别检验亚铁离子和铁离子存在,若 a
18、 中盛有 10%H2O2溶液,滴加 3 滴 FeCl3溶液反应开始后,立即滴入 K3Fe(CN)6溶液,出现蓝色沉淀说明有 Fe2+出现。(5)检验亚铁离子用 K3Fe(CN)6溶液,而铁离子遇 K3Fe(CN)6溶液呈绿色,因此说明设计该实验的目的是证明 Fe3+的存在不会干扰对 Fe2+的鉴别;(6)双氧水能氧化 KSCN,而铁离子又能氧化双氧水:2Fe3+H2O2=2Fe2+O2+2H+,所以可推测 Fe3+与 SCN-也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0.【的第(2)小题 2 分、的第(1)小题的第一空 2 分,其余的每空 1 分,共 13 分】【答案】(1)45 (2)Na 与 Li 同主族,
19、Na 的原子半径更大,最外层电子更容易失去,第一电离能更小 (3)正四面体形 4 sp3 .(1)三角锥形 低 NH3 分子间存在氢键,使沸点升高,使得 AsH3的沸点比 NH3 低 (2)4f5 (1)CH4等 (2)7 【分析】铁为 26号元素,基态 Fe 的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63s23p63d64s2,Sm的价层电子排布式 4f66s2,原子失去电子生成阳离子时先失去最外层电子,后失去次外层电子,结合洪特规则和泡利原理分析解答;根据价层电子对个数=杂化轨道数=+12(a-xb)计算判断;等电子体是指价电子数和原子数相同的微粒,等电子体结构相似,据此分析解答。【详解】(1)铁为
20、 26号元素,基态 Fe 的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63s23p63d64s2,基态 Fe 失去最外层2 个电子得 Fe2+,价电子排布为 3d6,基态 Fe 失去 3个电子得 Fe3+,价电子排布为 3d5,根据洪特规则和泡利原理,d能级有 5个轨道,每个轨道最多容纳 2个电子,Fe2+有 4个未成对电子,Fe3+有 5个未成对电子,所以未成对电子数之比为 45,故答案为:45;(2)Li与 Na 同族,Na 的电子层比 Li多,原子半径比 Li 大,比 Li更易失电子,因此 I1(Li)I1(Na),故答案为:Na 与 Li 同主族,Na 的原子半径更大,最外层电子更容易失去,第一电
21、离能更小;(3)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PO3-4的价层电子对数为 4+12(5+3-42)=4+0=4,VSEPR 构型为四面体形,去掉孤电子对数 0,即为分子的立体构型,也是正四面体形;杂化轨道数=价层电子对数=4,中心原子 P 采用 sp3杂化;故答案为:正四面体形;4;sp3;(1)等电子体的结构相似,AsH3和 NH3为等电子体,二者结构相似,氨气分子为三角锥形,因此AsH3也是三角锥形;能形成分子间氢键的氢化物熔沸点较高,NH3分子间形成氢键,AsH3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所以熔沸点:NH3AsH3,即 AsH3沸点比 NH3的低,故答案为:三角锥形;低;NH3 分子间存在氢键,使沸点升高,使得 AsH3的沸点比 NH3 低;(2)Sm的价层电子排布式 4f66s2,该原子失去电子生成阳离子时应该先失去 6s电子,后失去 4f 电子,因此 Sm3+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4f5,故答案为:4f5;(1)等电子体是指价电子数和原子数相同的分子、离子或原子团,可以采用:“同族替换,左右移位”的方法寻找等电子体,所以与+4NH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有 CH4、SiH4等,故答案为:CH4(或SiH4等);(2)柠檬酸分子中有三个羧基(),且有一个 C连接一个羟基,所以 1 mol 柠檬酸分子中碳原子与氧原子形成的 键的数目为 32+1=7mol,故答案为: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