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小学科学教学指导意见2010.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小学科学教学指导意见2010.pdf(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2023 学年小学科学教学指导意见 一、教学建议(一)教学计划 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计划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讲究实用。(二)单元备课 基于核心概念加强大单元教学设计。在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的基础上确立单元学习目标,围绕学习目标统整教学资源、规划教学安排、设计教学评价等。(三)课时备课(1)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准确定位学习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表述应具体、明确,可观察、可测量。(2)基于学习目标进行逆向设计,即目标确定之后,先设计评价任务,再设计学习活动及规划教学流程。(3)基于科学学科特点,课时备课应重点突出两个方面:一是实验课中的实验设
2、计,要求写出实验操作要点、实验注意事项等,尤其要注意实验的优化设计和创新设计;二是资料探究课的活动过程,写出预计收集资料种类、展示资料的形式等。(4)备课坚持实用、实效的原则,坚决杜绝照抄教学参考书、教案和完全从网上下载的现象。上课前要进行“二次备课”,以进一步熟悉教案并做教前修改与调整。(四)课前准备 1.精心做好上课前准备(包括实验器材和其他事宜)实验器材必须具有典型性和结构性,保证学生观察、实验活动地有效进行。2.做好“下水实验”任课教师要提前做“下水实验”,通过下水实验发现探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需要改进的问题等等,为顺利开展课堂教学做好准备。(五)课堂教学 1.优化探究实践 准确理
3、解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科学新课标”)中探究实践的具体内涵,明确科学探究八要素、技术与工程实践六要素及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四个方面。在科学教学中要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扶”到“放”、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达成探究实践各个学段的目标。要给学生一个体验、初学、练习到熟悉的过程,不要要求一步到位。2.培养科学思维 结合科学探究和技术与工程实践,指导学生掌握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联想与想象、重组思维、发散思维等基本的思维方法。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有效运用基本的思维方法,发展学生模型建构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创新思维能力。3.建构核心概念 深入理
4、解新课标提出的 13 个学科核心概念的内涵,围绕核心概念组织教学内容,关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的结构化。把握核心概念进阶,明晰不同阶段教学内容在核心概念建构过程中的作用,运用思维导图、框架图等方式呈现核心概念建构路径。在具体课堂教学中,既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又关注学生具体科学概念的构建,还要让学生明晰具体科学概念指向的核心概念。4.搞好实验教学 要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处理好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之间的关系。原则上教材上的分组实验要让学生分组去做,如确实条件有限,教师也要进行演示实验,坚决避免“教师讲实验,学生听实验”的现象。在实验教学之前,要精心设计实验记录单;实验进行之中,要求
5、学生利用记录单如实记录观察到的现象或收集到的数据,不得随意修改。之后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数据(或现象),借助科学推理,得出实验结论。5.选用合适媒体 科学、合理地选用各种教学媒体,如实物、标本、模型、挂图、实验器材及多媒体、网络资源等。坚持“实物优先”原则,让学生广泛接触各种颜色、形状、质地的实物,增加直观性,提高教学效率。(六)作业设计 科学作业可布置适量的实践型、活动型作业,可以是一次完整的课外拓展实验过程,也可以是一次搜集资料的过程,还可以是一篇科技小论文或一次观察活动、种植活动、养殖活动的过程,如果有条件的也可以搞一个科技小制作。避免把课后知识性的习题当作特色作业,每学科的探究性作业
6、不少于 2 次。(七)教学评价 1.构建素养导向的综合评价体系 从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科学学习情况,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2.灵活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纸笔测试与表现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保障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3.分学段科学实施评价 对于 1-2 年级的学生,以过程性评价为主,重点观察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合作交流中的表现状况。中高年级可采用笔试与实践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命题内容要依据新课标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重点突出对科学概念、科学探究方法的理解和应用,避免出现死记硬背的题目及怪题
7、、偏题。(八)课外活动 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以“小实验、小制作、小论文、小发明”为主的创新实践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保障措施 1.开足课时 各小学要严格按课程设置方案,确保 1-6 年级的科学课程开足课时,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科学专兼职教师切实按照学校安排,按时上好科学课,杜绝擅自将科学课时挪作他用。2.合理配置教师 教师配备应本着“专兼结合、交叉排课”的原则,要选拔对本学科有教学热情的教师担任科学教学工作,每校至少有 1 名学科骨干教师,负责相关教研活动。同时兼职科学教师要尽可能相对稳定,从而有利于本学科课程的教学研讨、实验研究工作的开展。3.重视教研,提升教师教学教研水平 为提高科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和教研教改能力,城区和农村规模较大的小学要成立校级科学教研组,其他小学可以依托学区或联盟校建立连片教研组。教研组应选派科学骨干教师参加,依托学科大教研开展教研活动。活动主题明确、内容充实、方式多样,活动之前要有方案、过程要有记载、之后要有总结。对于科学教学中学生出现频率较大的疑难问题,要重点开展研究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