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文言二:评价思想意义(师)13541.pdf

上传人:得** 文档编号:84887191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67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3文言二:评价思想意义(师)13541.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03文言二:评价思想意义(师)13541.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3文言二:评价思想意义(师)1354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3文言二:评价思想意义(师)13541.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言二:评价【知识解说】评价作品,主要是指评价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这一讲特指评价作品的思想意义。所谓思想意义,主要是指作品的题材和主题、作家的主观意图和形象的客观意义在作品中综合地表现出来,对读者所产生的那种思想力量。评价作品的思想意义,就是要分析文中的材料表达了什么主旨,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并对这个主旨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进行思考判断,指出其是非得失、优劣高下。对于古人的作品,在评价其思想意义的时候,一是要评价其在当时的社会中的历史意义,二是要评价其在当下社会中的现实意义,三是要辩证分析。【例题精讲】(21 一模崇明区)峡州至喜亭记 欧阳修 蜀于五代为僭国,以险为虞,以富自足,舟车之迹

2、不通乎中国者五十有九年。宋受天命,一海内,四方次第平,太祖改元之三年,始平蜀。然后蜀之丝枲织文之富,衣被于天下,而贡输商旅之往来者,陆辇秦凤、水道岷江,不绝于万里之外。岷江之来,合蜀众水,出三峡为荆江。倾折回直,捍怒斗激,束之为湍,触之为旋。顺流之舟顷刻数百里,不及顾视,一失毫厘与崖石遇,则糜溃漂没,不见踪迹。故凡蜀之可以充内府、供京师而移用乎诸州者,皆陆出;而其羡余不急之物,乃下于江,若弃之然,其为险且不测如此。夷陵为州,当峡口,江出峡始漫为平流。故舟人至此者,必沥酒再拜相贺,以为更生。尚书虞部郎中朱公再治是州之三月,作至喜亭于江津,以为舟者之停留也。且志夫天下之大险,至此而始平夷,以为行人

3、之喜幸。夷陵固为下州,廪与俸皆薄,而僻且远,虽有善政,不足为名誉以资进取。朱公能不以陋而安之,其心又喜夫人之去忧患而就乐易,诗所谓“恺悌君子”者矣。自公之来,岁数大丰,因民之余,然后有作,惠于往来,以馆以劳,动不违时,而人有赖,是皆宜书。故凡公之佐吏,因相与谋,而属笔于修。注释羡余:地方官员以赋税盈余的名义向朝廷进贡的财物。恺悌:和乐平易的样子。1.填入第段方框处恰当的一项是(B )。(1 分)A.耶 B.焉 C.哉 D.乎 2.对第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2 分)A.交代蜀地五代以来历史发展沿革。B.点出商旅交通发展变化相关话题。C.意在突出蜀地富庶引起朝廷关注。D.拓宽历史地理时空增

4、添人文气息。3.全文围绕“喜”字展开,请作简要分析。(4 分)文章开篇叙述蜀地由僭国而为惠泽天下之地,此为一喜也;江流湍急,航道险恶,一至于夷陵则转为平缓,舟人至此而喜;朱公建亭为舟人停留休止之所,且替行人转危为安志喜;朱公居僻远而能够安于此,展示出和乐平易之态度;朱公治理夷陵,使民以时,地丰民乐,此乃为政之喜。评分说明:1 点 1 分,给满 4 分为止。4.评析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意义。(5 分)本文赞颂朱公不因夷陵僻远、薪俸微薄、无以闻达而颓唐,而是勤于政事,为民谋福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以积极乐观心态面对现实生活的思想。这一思想既是作为知识分子的作者的操守体现,也给我们带来启示,不以现实处境而规

5、避责任,不因一时挫折而放弃自我修养。评分说明:思想意义概括 2 分;评价 1 分;现实意义 2 分。参考译文:蜀地在五代时期割据一方自立为国,国号后蜀,以天险为屏障,自给自足富甲一方,跟中原各地几乎不通往来长达 59 年。直到宋朝顺应天命,一统天下,逐一平定四方。宋太祖赵匡胤从建隆改元乾德后第三年,平定蜀地(实际上是建隆 2 年开始攻蜀,5 年才平定蜀地)。于是蜀地产的丝和锦源源不断地供应天下需求,那些往来运输的商人们,有从陆路自关西秦川坐车来的,也有从水路自岷江而来的,熙熙攘攘绵延万里。岷江是集合了蜀地各条大小水路形成的,出了三峡就叫做荆江,河道曲折蜿蜒,水流激荡湍急。水流聚集速度非常快,就

6、像千军万马奔腾而下。坐船顺流而下,顷刻之间就驶出数百里,船上的人根本就来不及观赏岸边美景。行舟之时如果稍微出点闪失与水道中的礁石相撞,船马上就会被撞得粉碎然后被水流吞没。所以只要是从蜀地运货充实国库和提供朝廷用于各地州府的产品,一般都是由陆路运输。只有剩下那些不重要的东西才走水路运输,而且运送这些货物就像扔掉了一样,岷江的凶险和其不可预知性就像这样。夷陵作为州县,正在三峡出口上,岷江到这里水流才转而平和。所以那些行舟之人到了这里一定会喝酒感谢老天爷,互相祝贺就像再世为人一样。尚书省下工部所辖虞部(宋朝时期尚书省所辖六部分二十四司,工部下辖屯田、虞部、水部三司)郎中朱再治到任夷陵州 3 个月,在

7、江边渡口修了一座至喜亭,作为从岷江而来的船家的休息场所。而且至喜亭的名字还含有岷江水路的凶险到这里就平定了,行人为此而感到幸运和高兴的意思。夷陵作为偏远州县,这里的官员的俸给和官禄都很微薄,而且由于地处偏远,就算官员有很好的政绩,也不能够传誉天下作为晋升的资本。然而朱再治却能够接受这种并不好的状况,而且他还能够为人们远离忧患而过上快乐的生活,诗经中所说的“和乐亲善,平易近人的谦谦君子”就是像他这样的人。自他到任以后,年年丰收,因为人民生活富足,还能够有所作为,施恩惠给那些往来的客商。修了馆驿来让他们休息,不会误了生意,于是过往的客商们都能够有所依靠,对他的评价都很高。于是他手下的门吏们互相商量

8、这,找到了我欧阳修写了这篇文章来歌颂他的功绩。(21 一模静安区)送杜审舒归里序 (清)施闰章 杜生审舒自齐归,施子赆焉,司橐者以匮告。杜生谢,且蹙额曰:“先生厚人而忘己也。”施子曰:“若以我为过廉乎?予盖天下之贪夫也!子何敝敝然为我谋?”杜生口呿色变。久之,曰:“从先生官三年矣,事小大罔弗知也。所与交游,虚往实归者众矣。而先生橐中无长物,以币进,则拒之惟恐不速。焦形槁颜,手校雠而口伊吾,夫子病。如是以为贪,将阳拒而阴纳与?敢问其说。”施子曰:“夫取而不能有者,非贪也;不取而有之,人不能夺焉者,贪之至也。庄子曰:君子内无饥寒之患,外无劫夺之忧。子不见夫今之鼎食而覆餗者乎?戕其躯、籍其家以沉其宗

9、者,比比矣!其始不过竞筐篚之私,卒以捐其所甚爱而不遑恤。夫人捐其所甚爱至于弃身家、舍妻子,谓之能贪则不可。予,鄙人也,未受事而先饮冰,其行若踬,其居若坠,其独处若群窥。予盖患得患失,见鄙于尼父者也。然而疾风震雷,守之晏如,饱食高坐,进退生徒,陟泰岱,观沧海,谒阙里,陈诗书,搜讨旧籍,累椟连车,寸缣尺楮,并蓄兼储,盗不睥睨,民不咒诅,人见不足,我见有余,此亦贪之至也。”杜生闻之,喜曰:“吾乃今知先生之所以为贪。”于是酌酒别去。明日,次其语,追而送之济水之上。(选自施愚山集)注赆(jn):以财物赠送行者。司橐(tu)者:管理钱物的人。敝敝然:疲困貌。口呿(q):张着嘴。覆餗(s):倾覆鼎中珍馔,指

10、不胜任而败事。筐篚(fi):竹器。1.可填入第段方框内的虚词是(B )。(1 分)A.也 B.矣 C.乎 D.焉 2.对本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 )。(3 分)A.作者施润章自称施子,全文以施子与杜生的对话制造悬念,展开讨论。B.作者写给杜审舒的这篇赠序,围绕“贪”字进行了特殊的解释和辨析。C.文章嘲弄了那些贪腐官吏,指出他们最后的结局“弃身家、舍妻子”。D.作者不仅善于批判别人,对自己在物质上的“贪”欲也做了无情解剖。3.作者说自己是“天下之贪夫”,能支持这个说法的一项是(C )。(3 分)A.所与交游,虚往实归者众矣,而先生橐中无长物。B.君子内无饥寒之患,外无劫夺之忧。C.搜讨旧籍,

11、累椟连车,寸缣尺楮,并蓄兼储。D.予盖患得患失,见鄙于尼父者也。4.作者说自己“此亦贪之至也”,请对此加以评析。(4 分)作者说自己“贪”是一种反语,他“贪”的是对工作的兢兢业业,唯恐不能胜任;“贪”的是人品的高洁,在“疾风震雷”中,能“守之晏如”;“贪”的是对典籍学问的无止境的追求。(2 分)大家只有物欲之“贪”,作者贪的是“不取而有之,人不能夺焉”的廉洁自律,这一点无论是当时还是今天,都是十分可贵的品质。(2 分)参考译文:书生杜审舒从山东返回故乡,施先生(“我”)想送点礼物给他,管仓库的对我说库存匮乏。杜生致谢,并且皱着眉头说:“先生您宽厚待人而忘记了自己。”我说:“你以为我太廉洁了吗?

12、我是天下最贪婪的人啊!你为什么疲乏困顿为我着想呢?”杜生张口结舌,变了脸色,过了好久,他才说道:“跟随先生做官三年了,事无巨细没有不知道的,与您交往的人,空手而来、满载而归的人很多,但是您自己口袋中没有多余之物,人家送钱给您,就拒绝唯恐不够快,您形体憔悴,色如稿木,手校文字,口诵诗书,太劳累了。这样却说贪婪,难道是表面拒绝而暗中却受贿了吗?请把您这样说的理由说给我听听。”施先生说:“获取而不能保有,不是贪;不获取而保有,而别人又不能夺走,这才是最大的贪了。庄子说,君子内无饥寒交迫之患,外无被人劫夺之忧。你没看到当今那些由豪富而败事的人吗?自己被杀,家被抄没,比比旨是。他们刚开始也不过是为贪得点

13、滴的私利,最后把自己最珍爱的东西都赔进去了却无暇顾恤。人们抛弃他非常珍爱的东西,甚到抛弃身家性命,舍弃妻子,把这称为贪是不可以的。我是一个见识浅陋的人,在没有做事之前谨慎惶恐唯恐不能承受,行动似乎要跌到,停居在那里若有所失,独处好像处于众目睽睽之下。我患得患失,让孔圣人见笑了。然而,疾风惊雷,泰然处之,饱食高坐,教导生徒。登临泰山,观望大海,拜谒孔子故里,陈设诗书。搜寻旧籍古典,积书数车,片纸只字都收藏好。盗贼不会窥视我,老百姓不会诅咒仇恨我;别人以为我很贫穷,而我自以为富足有余,这也是贪到极点了。”杜审舒听了这话,高兴地说:“我现在知道先生说自己贪的原因了。“于是举杯喝酒道别离开了。第二天,

14、施先生把这次谈话记录下来,追到济水之上送给杜审舒。【巩固提升】(21 一模青浦区)吴雪窗爱诗稿序 (明)顾清 雪窗吴君翼夫,以诗名于松三十年,自予知君,亦二十年矣。山林日长,无外物以挠其志,故其言萧散闲静,无世俗绮丽脂韦、扬里倚市之态,虽毫逸之气间一发焉,而终不失其和平。读其言,可以知其人也。予归自词垣,君袖诗一编来谒,盖自予别君,至是又十余年矣。所作日富,而言益老成,又可以见君之德进也。文人墨客,不遇于时者多矣,其身不足计,而跼躇田里,昌大丰褥之气,无自以发焉,而独与田夫溪老相应和于山泉鱼乌间,以终其身,是则深可慨也。有如翼夫,使得志当时者易地而与之相上下,夫亦岂多让者!人谓诗能穷人,又曰必

15、穷者而后工。夫工、拙在人,穷与达,乃其言之所以异,而非所以为工、拙也。高生进之,始学于君,而后从予游,是日在坐,以予言为然,书之定庵序后,且曰:“使继是而有闻焉。”先生之诗,当不止于此也。注词垣:宋翰林学士院的别称。元以后赏沿用此称翰林院,亦称词苑。跼躇:jch相当于踌躇,停留的意思。昌大丰褥:丰富广大。1.可填入第段方框处的虚词是(C )。(1 分)A.矣 B.乎 C.哉 D.也 2.下面选项中,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实为幸事”错)。(2 分)A.因吴雪窗经常处于山林之中,没有外在的事物扰乱自己心志,所以他的作品闲静平和。B.很多文人墨客,没有遇到好时机,被束缚在乡野,却成就了内心

16、丰富广大的精神,实为幸事。C.比如翼夫,如让同代有成就的人换一个场合与他一比高下,翼夫的成就不一定低于他们。D.最后一段点明了写这篇诗序的原因。3.“诗穷而后工”说是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一文中提出来的,他认为“诗人少达而多穷”,“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结合划线句,你认为作者的看法是什么?(3 分)作者认为,诗歌的优劣其实和穷达关系不大,诗歌的优劣关键在于诗人是否具备才华,处境艰难和通达,只是诗歌语言风格产生一些差异,而不是用来区分诗歌优劣的方法。(评分说明:能写出“诗歌的优劣关键在于诗人是否具备才华”2 分,“处境艰难和通达并不一定是区分诗歌优劣的方法”1 分)4.梳理概括本文的写

17、作思路。(4 分)本文通过写吴翼夫久居山林,远离世事,注诗作文,从而所作日富,言益老成,可以见其德进,从而可见所处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1 分)由此引发议论,文人墨客,大多不得其志后,往往归隐山林,有所感慨,但吴翼夫能够身处穷境身心豁达,注诗作文,并明确吴翼夫的选择并非主动选择归隐山林,如果能够所遇得时,也必能施展才能。(1 分)从而引发作者对穷与达对诗歌创作的影响。(1 分)最后作者点明写这篇序的原因。(1 分)(评分说明:能大致根据段落顺序概括出段落的主要意思都可。)5.雪窗先生吴翼夫身处乡野,退而不隐,依然注诗作文,你怎样评价这样的做法?(3 分)古代知识分子,在面对人生的“穷”境和“达

18、”境,往往有不同的选择,处于显达时,精忠报国,但处于穷境时,往往各有不同,有“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选择,也有“位卑未敢忘忧国”、“处江湖之远忧其君”的人生选择。我认为吴翼夫的选择很有价值,他虽然久居山林,远离世事,但依然注诗作文,并且毫无归隐之意,如果能够有机会施展才华,依然会大展宏图。很多时候,机遇并不准时达到,但我们应该时刻准备,而不是心思倦怠。至于“穷”和“达”并不重要,关键是把自己当下的人生活出精彩。(评分说明: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自圆其说即可。)参考译文:雪窗先生吴翼夫,因(凭)作诗在松江出名已经三十年了,自从我认识先生起,也有二十年了。(先生)在山林中居住的时间长久了,没有外物扰乱

19、他的心志,所以先生的诗歌语言清简随意、安适平和,没有世俗诗作(那种)艳丽浮华、徒具皮相、招摇卖弄、取媚他人的姿态。虽然(先生)偶尔会在诗歌中显露出豪迈放任的精神,但始终不会失去他(一贯)平和的风格。阅读先生的诗歌,就可以了解先生这个人了。我从翰林院回到松江,昊先生携带一本诗集拜会我,自从我和先生分别,到此时又有十多年了。先生的诗歌一天天多起来,并且语言更加老练成熟,这又能表现出先生德行的增长了。没有遇到好时机的文人墨客太多了,他们的生活不值得谋划,但他们被束缚在乡野,内心丰富广大的精神,没有办法释放出来,就只能和农夫渔父在拥有山泉鱼鸟的大自然中相互应答,用这种方式终了余生,这就令人产生深沉的感

20、慨了。像翼夫这样的人,假如让同时代实现愿望的人(成功者)换一个场合与翼夫比一比高下,翼夫又怎么会过多谦让呢?人们说诗歌能使人处境艰难,又说一定要处境艰难才能写出精美的诗歌。(其实),诗歌的优劣在于诗人(的才华),处境艰难和通达,只是诗歌语言(风格)产生差异的原因,而不是用来区分诗歌优劣的方法。我的学生高进之,起初在先生那里学习,后来又跟随我学习,这天也在场,(高进之)认为我的话说得对,就把这段话写在定庵先生(曹时中)的序言后面,并且说:“让这段话接续在定庵先生的序言之后,并且传播出去。”先生的诗歌,应当不止这些优点。(19 一模闵行区)刻几何原本序(明)徐光启 唐、虞之世,羲、和治历(历法)非

21、度数不为功。六艺,数与居一焉;而五艺者,不以度数从事,亦不得工(工巧,精巧)也。襄、旷之于音,般、墨之于械,岂有他谬巧(欺骗人的法术)哉?精于用法而已。故尝谓三代而上,为此业者,师传、曹习(老师传授,群众学习。曹,群众。)之学,而毕丧于祖龙之焰(指始皇三十四年,秦始皇采纳李斯意见,下令焚书事)。汉以来多任意揣摩,至于今而此道尽废。几何原本者,度数之宗(根本),所以(用来的)穷方圆平直之情,尽规矩准绳之用也,利先生从少年时留意艺学,精其说,而与不佞(不才,谦称自己,“我”)游(交游)久,时时及之。因请其象数诸书,更(更改,即翻译)以华文。独谓此书未译,则他书不可得论,遂共翻其要,约六卷。盖不用为

22、用,众用所基(拿那种看似无用的东西来安排用场,是各种用途的基础),(数学)真可谓万象之形囿,百家之学海。【甲】私心自谓:“不意(意料,料想)古学废绝二千年后,顿获补缀唐、虞、三代之阙典遗义,其裨益(补益)当世,定复不小。”因偕二三同志,刻而传之。【乙】利先生曰:“是书也,以当(充当)百家之用,庶几有羲、和、般、墨其人乎,犹其小者;有大用于此,将以习人之灵才,令细(精细)而确(确切)也。”【丙】余以为小用、大用,实在其人,如邓林伐材,栋梁榱桷,恣所取之耳。乃亟(急速,赶快)传先生之小者,使人绎(推究)其文,想见其意理,而知先生之学可信不疑。【丁】(有删改)注度数:数学。利先生:即利玛窦。习:训练

23、。榱桷(cu ju):房屋的椽子。1.第段方框中应填入的词是(B )。(1 分)A.哉 B.矣 C.也 D.已 2.下列对第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 )。(2 分)A.这里的六艺指礼乐射御术数。(“术”为“书”)B.度数在六艺之中排在第一位。C.不知度数其他五艺也难工巧。D.这句话说明了度数地位之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3 分)A.几何原本是度数之宗,穷尽方圆平直。B.作者因利先生精通几何原本才译此书。C.作者认为象数诸书中应先译几何原本。D.几何原本对“度数”可补缀阙典遗义。4.下面的句子是文中的原话,把它放回到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D )。(3 分)大概如是,

24、则是书之为用更大矣。A.【甲】B.【乙】C.【丙】D.【丁】5.作者关于度数“小用”和“大用”的看法有何意义?请作评析。(4 分)作者认为度数在治历、治械等技术方面的功用是小用,(1 分)在训练人的精细、准确方面是大用;(1 分)大用、小用在于人们的需要。(1 分)这对当下的数学学习,或其他学科的学习乃至生活,都是有启示作用的,不应该重技巧(技术)轻思维,而是根据具体的需要来选择。(1 分)【或,我认为作者说的是有道理,用处之大小原本就是因人的需要而定的。(1 分)】(19 二模徐汇区)太平州新学记 王安石 太平新学在子城东南,治平三年,司农少卿建安李侯定仲求所作。侯之为州也,宽以有制,静以有

25、谋,故不大罚戮,而州既治。于是大姓相劝出钱,造侯之庭,愿兴学以称侯意。侯为相地迁之,为屋若干间,为防环之,以待水患。而为田二十顷,以食学者。自门徂堂,闳壮丽密,而所以祭养之器具。盖往来之人,皆莫知其经始,而特见其成。既成矣,而侯罢去,州人善侯无穷也,来求文以识其时功。嗟乎!学之不可以已也久矣。世之为吏者,或不足以知此,而李侯知以为先,又能不费财伤民,而使其自劝以成之,岂不贤哉!然世之为士者,知学矣,而或不知所以学,故余于其求文,而因以告焉。盖继道莫如善,守善莫如仁。仁之施,自父子始。积善而充之,以至于圣而不可知之谓神。推仁而上之,以至于圣人之于天道,此学者之所当以为事也。昔之造书者实告之矣。有

26、闻于上,无闻于下,有见于初,无见于终,此道之所以散、百家之所以盛、学者之所以讼也。学乎学,将以一天下之学者,至于无讼而止。游于斯,餔于斯,而余说之不知,则是美食逸居而已者也。李侯之为是也,岂为士之美食逸居而已哉?1.可填入第段方框处的虚词是(B )。(1 分)A.而 B.乃 C.且 D.则 2.对第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D )。(2 分)A.太平州新学由李侯倡议并设计建造。B.太平州的旺族出钱建造了李侯官府。C.太平新学有田地和器具供学者劳动。D.李侯因治理太平有功被当地人感念。3 第段从“为吏者”写到“为士者”,分析其用意。(4 分)先写“为吏者”反衬出李侯知道兴学且不费财伤民之贤,再写“为士

27、者”知学却不知所以学,引出下文阐释“学的目的”,强调写作本文的用意。评分说明:“为吏者”反衬及其对象 1 分,对象特征 1 分;“为士者”分析 1 分,下文内容概括及作用两个评分点,答对一点给 1 分。4.下列对第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 )。(2 分)A.这就是圣人之道流传、百家之说形成、读书人彼此称颂的原因。B.这就是用来流传圣人之道、兴盛百家之说、让读书人争辩的方法。C.这就是圣人之道离散、百家之说兴盛、读书人争辩不止的原因。D.这就是散播圣人之道、形成百家之说、使读书人互相颂扬的方法。5.第段作者就兴建州学的目的表达了观点,对此作评析。(4 分)作者认为立州学目的是统一士人的思想,

28、即通过积累善来继承圣人之道,最终到没有争辩为止。一统思想有利于思想与文化的传承,有利于国家的治理与社会的稳定,但没有思想争鸣不利于文化的发展与繁荣。评分说明:观点概括 2 分,评析观点正反各 1 分。参考译文:太平州新学(学府)位于子城(子城:附属于大城的小城)的东南角,治平三年,司农少卿李建安仲卿建造。李侯治理太平州,宽仁而有法制,宁静而有谋咯,所以不用惩罚和刑戮,太平州就已经治理好了。于是(州中的)世家旺族互相鼓动着出钱,来到李侯的宫署,表达期望兴办州学来满足李侯的心愿。李侯因地之宜而稍加改变,建了几间房屋,筑了堤防环绕着,以避免水患。并且垦田几顷,(收的粮食)给来这读书的人食用。(州学)

29、从大门到大堂,恢宏壮丽,且用来祭祀供奉的器物都准备齐全。来来往往的人,都不知道学堂开始建造,却只看到它的落成。(州堂)建成后,李侯罢官离开了太平州,太平州的人感念着能永远受用着李侯的好处,就来请我写篇文章记下李侯的功业。唉!“学不可以已”这种说法存在很久了,世间有些做官的人或许不能够知道这个,李侯明白(这个道理)且把它当作首先要做的事,又能不劳民伤财,能让百姓自己互相鼓励来促成它,不是很贤能么?然而世上那些“士人”知道要学习,但有人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所以我趁他们请我写文章的机会来告诉他们。继承“道”最重要的是善,守护善没有什么比得上仁,仁的施用从父(慈)子(孝)开始。积累善并充实它,达到圣明不可知晓的境界称作神。仁的施用到更高的境界,达到就像圣人推行天道这样的境界,这就是士人学子应该做的,以前写书的人其实已经告诉我们这个道理了。(道)被圣人接受,不被学子士人这些人接受,只见于古时,不见于现在,这就是道之所以离散、百家之所以兴盛、学者之所以争讼的原因。来学府学习,就是要一统天下“士人”(于道),到没有争讼为止。学在学府,吃在学府,却不懂得我说的这些道理,这不过是来享受美食贪图安居而已。李侯建造学府的目的,难道仅仅是让那些求学的人(在此)享受美食和安适的房屋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