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7858.pdf

上传人:得** 文档编号:84879266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45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7858.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7858.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7858.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7858.pdf(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课题: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3.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究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在“竖式中,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积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的算理。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1.课件出示以下题目:(1)直接写出得数。123=2053=252=1705

2、=1503=1252=(2)用竖式计算:2647=说一说,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是什么?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的结果相加。2.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探究和计算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 27 页例题 1。让学生阅读例题 1,和同桌说说自己获得了哪些信息。引导学生读题得出:(1)已知条件:月星小区有 16 幢楼,平均每幢楼住 128户。(2)所求问题: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2.解决问题,探究计算方法。(1)列出算式。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指名口述算式,教师同时板书

3、:12816=(2)尝试计算。让学生独立尝试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特别关注平时计算错误率较高的学生,注意他们每一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3)小组交流算法。组织学生在四人小组内把计算的过程互相说一说。(4)全班交流并集体反馈。提问:先算什么?(先算 1286)再算什么?(再算 12810)最后算什么?(6 个 128与 10 个 128的和)学生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算式:1 2 8 1 6 7 6 8 1 2 8 2 0 4 8 提问: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提醒学生注意:用竖式计算时,两部分积的相同数位要对齐。3.总结算法。(1)说一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步骤与两位数

4、乘两位数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2)讨论:怎样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学生小组讨论后师生共同小结: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类似,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与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与两位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教师提醒学生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 27 页“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2.完成教材第 30 页“练习五”第 1、2、4 题。第 1 题:是竖式计算过程中的口算练习。第 2 题:通过观察和计算来发现竖式计算中的错误,加深学生对竖式计算方法的巩固。第

5、4 题:结合具体情境运用计算知识来解决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课题:常见的数量关系 第 2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这两种数量关系,并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2.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发展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的能力。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和总价及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运用数学术语概括、表达数量关系,并能在解决问题的

6、过程中加以应用。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1.回顾生活中的常见问题。(课件出示题目)(1)每个书包 50 元,4 个书包多少钱?(2)一列动车每小时行 200千米,4 小时行多少千米?(3)李师傅每天生产 15 个零件,他 6 天可以生产多少个零件?指名学生口头列式,师生交流反馈。2.导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数量关系,弄清楚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对于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都有很大帮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一)教学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1.课件出示教材第 28 页例题 2 情境图。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情境中的信息:钢

7、笔每支 12 元,练习本每本 3 元;要买 4 支钢笔和 5 本练习本。2.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1)提问:什么是单价?什么是数量?什么是总价?(2)追问:每种商品的单价各是多少?购买的数量呢?(3)介绍单价的读法和写法。(4)认识总价。引导思考:根据题目中购买钢笔的情况,我们可以求什么呢?指出:“4 支钢笔一共多少钱”指的就是 4 支钢笔的总价。3.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1)课件出示下表:单 价 数 量 总 价 钢笔()元/支()支()元 练习本()元/本()本()元 让学生先填写商品的单价和购买的数量,再分别求出总价。教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纠正。(2)交流讨论:总价

8、与单价、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板书:总价=单价数量(3)思考:已知总价和单价,可以求什么?怎样求?已知总价和数量呢?师生交流后板书:数量=总价单价 单价=总价数量 4.师生共同小结。根据单价、数量和总价三个量的关系,只要知道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我们在记这一组数量关系式时,只要记住“总价=单价数量”,就可以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得出“数量=总价单价”和“单价=总价数量”。(二)教学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1.课件出示教材第 28 页例题 3 情境图。引导学生读题,收集情境图中的信息。2.理解“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含义。(1)提问:情境中给出的两条信息

9、可以称为什么?(2)交流速度的写法和读法。先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再进行交流。(3)认识时间和路程。提问:行程问题中除了速度之外,还有哪些数量呢?指名说说对时间和路程的理解。3.探究速度、路程和时间的数量关系。(1)课件出示下表:单 价 数 量 总 价 列车()千米/时()时()千米 自行车()米/分()分()米 学生先填写和谐号列车与李冬骑自行车的速度,再分别求出行驶的路程。教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纠正。(2)交流讨论:路程与速度、时间之间有什么关系?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板书:路程=速度时间 (3)思考:已知路程和速度,可以求什么?怎样求?已知路程和时间呢?师生交流后板书:时间=路程速度

10、速度=路程时间 4.小结。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 29 页“练一练”第 13题。第 1 题:练习单价和速度的写法。第 2 题:运用例题 3 的数量关系解决求路程的问题。第 3 题:运用例题 2 的数量关系解决求总价的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并集体订正。2.完成教材第 3031页“练习五”第 8、9 题。第 8 题:已知路程和时间求速度的问题。第 9 题: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的问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时让学生说说题中的数量关系各是什么。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课题:练习五 第 3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

11、的笔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2.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的认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3.在练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正确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知识再现 1.复习旧知识。(1)用竖式计算。35168=12745=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2)指名说说学过的数量关系有哪些。2.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课题)二、基本练习 1.三位数

12、乘两位数的笔算练习。完成教材第 30 页“练习五”第 3 题。(1)教师出示题目,让学生说说这几道算式的特点。(2)提问:怎样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3)组织练习。组织学生独立计算,指名学生上台板演。(4)集体讲评。结合具体题目,让板演的学生说说计算的过程。2.常见的数量关系的练习。(1)完成教材第 31 页“练习五”第 10 题。出示题目,指导学生读题,说说题目中包含哪方面的数量关系,各是社么数量关系。提问:第(1)个问题和第(2)个问题分别求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学生独立解答问题,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提醒学生关注对应的量。(2)完成教材第 31 页“练习五”第 11 题。出示题目,指导

13、学生读题,说说题目中包含哪方面的数量关系,各是什么数量关系。提问:这道题求哪个量?怎么求?题目中哪个量是不变的?学生独立解答问题。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先根据“路程=速度时间”求出路程,再根据“速度=路程时间”求出速度。三、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第 32 页“练习五”第 15 题。出示练习题,提问:这道题又和我们生活中什么问题有关呢?(工程问题)组织学生结合题目认识工程问题中的“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分析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组织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组织全班汇

14、报交流:第(1)题:248=192(个)第(2)题:19224=8(时)第(3)题:1928=24(个)2.完成教材第 3032页“练习五”中的其余练习。教师根据课堂时间情况进行合理安排,课堂时间不够时将剩余的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来完成。3.完成教材第 32 页“练习五”思考题。这道题可以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练习,在巩固竖式计算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五、课堂作业 补 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课题:积的变化规律 第 4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1.探索、发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几”的变

15、化规律;能运用积的变化规律灵活地进行计算。2.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和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体验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经验,发展思维能力。3.通过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结论的严谨性与正确性。教学重点:探索、发现积的变化规律。教学难点:经历自主探究发现规律、验证规律并应用规律的过程。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1.创设问题。小明在计算“425”时,将因数 5 写成了 50 并进行了计算。问题一:小明能算出这个算式的正确答案吗?问题二:那他算出的积和正确的答案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让学生自由发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2.导入新课。在乘法里面,两个

16、因数相乘就得到了积,那因数的变化是否也会引起积的变化呢?它们之间会有怎样的变化规律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积的变化规律。(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33 页例题 4 的表格。(1)让学生独立计算,填写表格。(2)指名汇报,课件出示学生完成的表格。2.观察比较,发现规律。(1)独立观察。请同学们自己观察表格中的因数和积的变化情况,想一想: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得到的积怎样变化?你有什么发现?(2)小组交流。学生将自己的发现在四人小组内进行交流。教师巡视全班,了解各小组的交流情况。(3)全班汇报交流。指名汇报交流,教师可以让参与汇报的学生到讲台前运用实物投影进行汇报。

17、汇报预测: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乘2,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2。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乘10,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10。第二个因数不变,第一个因数乘4,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4。第二个因数不变,第一个因数乘5,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5。(4)概括规律。提问:谁能将刚才四位同学的发言进行概括,说一说积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学生交流后得出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几。3.验证规律。引导:刚才大家发现的规律是不是具有普遍性呢?研究数学问题一般不要急于得出结论。请同学们再找一些例子算一算、比一比,看看积的变化是不是有同样的规律,在小组内交流。(1)学生在

18、四人小组内验证规律。(2)交流验证的情况。4.解决课堂导入时的问题。提问:小明在计算“425”时,将因数 5 写成了 50,他算出的积和正确的答案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指名汇报交流,教师进行必要的纠正。引导学生发现:小明在计算时,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 10,所以他算出的积也就等于原来的积乘 10。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 33 页“练一练”第 1 题。先让学生说说一个因数是怎样变化的,再直接填出积。集体交流时,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的想法。2.完成教材第 33 页“练一练”第 2 题。让学生先观察每组中各个算式之间因数的联系,再根据每组第 1 题的积直接写出下面两题的积。3.完成教材第 3

19、6 页“练习六”第 10、11 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课题:因数末尾有 0 的乘法 第 5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1.掌握因数末尾有 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计算。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及计算的能力,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掌握因数末尾有 0 的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教学难点:根据因数末尾 0 的个数判断积的末尾 0 的个数。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1.口算练习。4072=600300=3023=5330=2070=4022=2020=4090=502

20、7=2.复习有关 0 的运算。5+0=200=7 0=08=3.导入新课。0 是一个特殊的数字,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中,0 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因数末尾有 0 的乘法。(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 34 页例题 5。2.阅读题目,理解题意。组织学生读题,说说自己从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已知条件:有 850平方米草坪;每平方米草坪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 15 克;每平方米草坪每天大约能吸收二氧化碳 20 克。所求问题:这些草坪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多少克?3.思考分析、解决问题。(1)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问:要求“这些草坪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多少克”需要哪些条件

21、?引导学生得出:只需要“有 850平方米草坪”和“每平方米草坪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 15 克”这两个条件。(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解答情况。(3)组织汇报交流。说一说用乘法解答的理由。说一说计算的方法、过程。用实物投影出示学生的竖式,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竖式:8 5 0 8 5 0 1 5 1 5 4 2 5 0 4 2 5 8 5 0 8 5 1 2 7 5 0 1 2 7 5 0 师:这两种方法都对吗?哪一种简便?为什么可以这样写?引导学生重点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和积进行讨论:a.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 0”数字的对位问题?b.如何确定积的末尾 0 的个数?学生交流

22、后教师小结:像这样的题目,可以先用 0 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一个因数的末尾有 1 个 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 1 个 0。4.教学例题 5 后的“试一试”。(1)出示问题:月星小区的草坪每天大约能吸收二氧化碳多少克?引导学生列式解答,教师板书:85020=(2)学生尝试解答。(3)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4)指定用简便算法的学生上台板演算式。师:170的后面应该添几个 0?为什么?(5)追问:170后面添的两个 0 应该怎么对齐?(6)教师小结:两个因数末尾都有 0 的乘法,可以先用 0 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两个因数的末尾共有 2 个 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 2 个 0。(7)即时练习:完成教材第

23、 34 页“练一练”。学生独立计算,全班订正。5.总结因数末尾有 0 的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让学生交流后,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小结:计算因数末尾有 0 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相同,即:可以先用 0 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两个因数的末尾共有几个 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 0。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 35 页“练习六”第 5 题。出示题目后,让学生用竖式计算,以巩固竖式的简便写法,及时避免运算中的错误。对于运算能力较强的学生,如能用口算完成,可让他们先用口算,再用笔算检验。2.完成教材第 36 页“练习六”第 6 题。出示题目后,学生独立完成,共同订正。订正时重

24、点让学生说说积的末尾 0 的个数是怎样确定的。3.完成教材第 36 页“练习六”第 12 题。出示题目后,要求学生列竖式计算。组织全班交流时,分别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计算的,每组中的两道题有什么区别。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课题:整理与练习 第 6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积的变化规律。2.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常见的数量关系,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并进一步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灵活性。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教学重点:回顾、

25、整理本单元学过的知识。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知识系统整理 1.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2.回顾与整理。(1)复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问:怎样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2)复习常见的数量关系。提问:我们学习了哪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你还知道哪些数量关系?(3)复习积的变化规律。提问:积的变化有什么规律?(4)复习因数末尾有 0 的乘法。提问:计算因数末尾有 0 的乘法时,要注意什么?2.交流质疑点。二、查漏补缺训练 1.交流质疑点。师:在本单元的知识点中,你感到有困难的知识点是什么?在学习的过程中,你还有哪些疑问?2.完成教材第 3

26、839页“练习与应用”。(1)完成教材第 38 页“练习与应用”第 1 题。让学生独立进行口算,交流时说说怎样确定积的末尾 0 的个数。(2)完成教材第 38 页“练习与应用”第 2 题。出示题目后,让学生独立笔算,教师巡视,注意观察学生竖式书写是否规范,对因数中间、末尾有 0 的笔算是否能做出正确处理。反馈时,主要要求学生说明因数中间、末尾的 0 的乘法在笔算时的正确计算方法。(3)完成教材第 38 页“练习与应用”第 3 题。这道题是练习积的变化规律。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说说是怎样根据积的变化规律来进行判断。(4)完成教材第 3839页“练习与应用”第 4、5、6 题。第 4、5 题:学生

27、直接根据数量关系来解答。第 6 题:先根据表格中的信息计算出这周的营运总收入,再求出每天利润的平均数,最后计算一个月获得的利润。三、综合运用提升 1.完成教材第 39 页“探索与实践”第 7 题。这道题是积的变化规律知识的拓展。从一个因数变化拓展到两个因数都发生变化。练习时,先让学生计算出左边各题的积;再填写右表;最后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得出:一个因数“几”,另一个因数“几”,所得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几几”。2.完成教材第 39 页“探索与实践”第 8 题。组织学生在四人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