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二(配人教版)第七单元第20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33743.pdf

上传人:得** 文档编号:84875284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31.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必修二(配人教版)第七单元第20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33743.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历史必修二(配人教版)第七单元第20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33743.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二(配人教版)第七单元第20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33743.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必修二(配人教版)第七单元第20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33743.pdf(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1“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凶猛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为打退国内外敌人的进攻,苏俄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下列不属于这一政策内容的是()A把大中企业全部收归国有 B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 C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D按国家规定价格征收农民余粮 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的识记。据所学基础知识可知B 项不是其内容。2列宁认为:“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他们。”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苏俄实行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解析:选B。仔细阅读材料,从材料中

2、提取有效信息。材料中“旧的社会经济结构”是相对社会主义经济结构而言的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结构,“不摧毁”就意味着保留这些东西。利用商品、市场、货币建设社会主义经济,这是新经济政策的本质。3.右图漫画题为片面的经济,反映了20 世纪30 年代苏联的国民经济状况。该状况是()A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B军事工业遥遥领先 C民众衣食住行先进 D经济体制健康发展 解析:选A。图中反映20 世纪30 年代苏联在斯大林模式下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国民经济比例失调。4这是前苏联的一段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和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伊万说:“

3、那就煮!”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就烤!”老婆说:“没有柴!”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该笑话主要针对斯大林时期()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 C农业集体化运动 D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解析:选C。材料中反映斯大林时期加强对农业的管理,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通过各种办法从农民手中拿走东西,为重工业发展提供资金。5阅读下列材料:列宁说:“向社会主义过渡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式,这要取决于国内是大资本主义经济占优势还是小资本主义经济占优势。”“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

4、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式和方法。”斯大林说:“我们所以采取新经济政策,就是因为它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当它不再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时候,我们就把它抛开。”请回答:(1)在列宁的领导下,苏俄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上进行了哪些探索?(2)斯大林在“把它抛开后”又进行哪些探索?结果如何?解析:本题是材料式问答题,材料的作用主要在于创造一种问题情境,以便提出新问题。第(1)、(2)问从列宁、斯大林两个领导人切入考查他们的经济政策,需要注意的是“结果如何”的“结果”应是探索的结果,不是指其客观效果。答案:(1)列宁

5、首先设想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实践证明这不是正确途径,后来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2)斯大林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到1936 年苏联新宪法颁布,确立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即斯大林模式。一、选择题 1在国内战争期间,农民契诃夫拿100 卢布到市场上购买了100 斤粮食,对此判断和理由正确的是()A真的。余粮收集制实行后国家把口粮也收集起来,人们只能去买 B假的。当时形势严峻、物价上涨,粮食不可能那么便宜 C真的。苏俄政府修改了原有政策,允许自由贸易 D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不允许自由买卖的 解析:选D。本题考

6、查学生再认再现的能力。根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 项符合题意要求。2.苏联漫画家摩尔的作品救命,描述了20 世纪20 年代初,一位瘦骨嶙峋的农民,其背后的“麦穗”已经干瘪萎缩。这幅漫画意在表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农民的剥夺,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B新经济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人民热烈欢呼 C农业集体化损害农民利益,遭到人民反对 D人们对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不满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解读能力。“麦穗”已经干瘪萎缩,表明农民没有余粮,生活困苦。结合材料中时间,可知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B、C、D 三项明显与材料信息不吻合,都排除。3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 年春天阴

7、云密布,1922 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其主要依据是()A 1922 年苏俄农民无偿获得了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 B农民享有优先支配农产品的权利 C苏维埃政权免去了农民的赋税 D农民能够自由支配缴纳国家粮食税后剩余的粮食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战后实施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因此“阴云密布”;而1922 年实行新经济政策,农民能自由支配交纳国家粮食税后的余粮,所以“阳光灿烂”。A 项土地应属于国家;B 项应为国家享有优先支配农产品的权利;C 项农民的赋税没有免除。4.右图是1921 年列宁会见农民时的情景,他在了解农民的实际状况后,对农业经济政策进

8、行的重大调整是()A农民把粮食无偿奉献给国家 B农民可以买卖和出租土地 C农民交纳粮食税 D国家需要的粮食数额即征集的“余粮”数 解析:选C。本题考查的是苏联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注意1921 年的时间限制。A、D 两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相关内容,B 项的错误在于土地不能买卖,C 项是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余粮征集调整为新经济政策的固定粮食税。5 1922 年在庆祝苏联成立的活动中,一个农民兴高采烈地对身边的伙伴说今年的粮食丰收了,他在交纳了粮食税后还剩下不少的余粮。按照当时规定,这些余粮()A全部上缴国家 B只能由政府收购 C必须限量交易 D农民可以自由支配 解析:选D。本题比较灵活,注

9、意题干所给的时间“1922 年”,此时期苏联已经实行新经济政策,对农业实行固定的粮食税。6(2011 年深圳模拟)20 世纪20 年代,有作家说:“他们在各个角落织补着支离破碎的工业网,重新组织俄国的商业,促使俄国大地开始复苏。”这主要体现了()A十月革命胜利的作用 B“战时共产主义”的作用 C新经济政策的作用 D斯大林体制的作用 解析:选C。从材料信息“组织俄国的商业”可以看出这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市场、货币关系发展社会经济,使俄国经济有了很大发展。7苏联音乐家普罗科菲耶夫在论苏联的改革时指出:“我们国家的经济结构相当沉重,机器制造业和国防综合体占整个生产规模的75%,而

10、日用消费品占25%。”材料中描述的苏联经济发展的特点是()A以工业化为主导 B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C农业经济基础薄弱 D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解析:选B。该题考查苏联经济发展的特点。由材料可知,苏联的重工业和国防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比重,反映出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显著特点。材料描述的只是工业经济结构,没有与农业进行对比,不能体现A、C 两项的内容;材料也没有涉及工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故D 项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8列宁在1922 年纪念十月革命五周年的大会上曾指出:“要挽救俄国,单靠农业的丰收还不够,而且单靠供给农民消费品的轻工业的情况良好也还不够,我们还要有重工业不挽救重工业,不

11、恢复重工业,我们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而没有工业我们就会灭亡而不成其为独立国家。”到20 世纪30 年代,苏联迅速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现代化,这一成果主要得益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农民集体化运动 解析:选C。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可按照统一计划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20 世纪 30 年代,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1:中共十七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材料 2: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

12、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加强党的领导就是一切权力越来越集中于党;社会主义越发展阶级斗争越尖锐。世界历史杂志 请回答:(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斯大林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2)据材料 2 归纳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答案:(1)措施:1925 年 12 月,联共(布)十四大提出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开展 19281937 年的两个五年计划建设。为配合国家工业化,农业全盘集体化。结果:1937 年实现国家工业化,工

13、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形成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2)特点: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充满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权力高度集中于一党。附:课内答疑站 一、学思之窗(教材 P95)结合列宁的话,我们应当如何看待“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提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战争环境下实施的非常政策。为粉碎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巩固苏维埃政权,并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当时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但国家垄断全部经济,取消商品生产,实行平均分配,不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触犯了广大农民和工人的利益。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政策。二、本课测评(教材 P97)简述苏俄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新经济政策的原因。提示: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1921 年,苏俄一个海军基地发生兵变。这一事件引起列宁等人的高度重视,他们决定调整政策,实施了新经济政策。三、学习延伸(教材 P97)在了解了这两种观点后,谈谈你如何认识斯大林模式的历史功过。提示:(1)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使苏联经济实力迅速增长,也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2)斯大林模式也存在严重弊端,这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