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生数学课堂教学设计5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学生数学课堂教学设计5篇.doc(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小学学生数学课堂教学设计5篇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88页例5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试验,使学生稳固已学过的各种规律及找规律的方法,能敏捷运用发觉的规律与所学的学问进展推理,确定后续或缺失的图形。 2、娴熟把握并运用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提高问题解决的力量,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点: 发觉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从不同的起点,方向观看,找到规律。 教学预备: 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创设情境: 1、复习旧知: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前面我们学习了找规律的哪些学问?(让学生自由答复,教师加以引导与整理。) 2、情境创设:看来
2、大家对我们学习的找规律的学问已经根本把握了,那么,你能不能运用所学的学问来帮忙小红解决她遇到的难题呢?(课件呈现例5的手链图。) (二)引入课题: 师:今日我们就来学习用规律穿珠子。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同时设置问题情境,激发起学生探究学问的欲望。】 二、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一)阅读理解:完整呈现例5 1、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让学生与同伴先说一说。 2、你认为在这个题目中,哪个词语最关键? 3、师:对,关键词就是“按规律”,那她是按什么规律来穿的呢?学生可能会说出: (1)这串手链是用2颗黄珠子、1颗蓝珠子为一组,依次重复穿出来的。 (2)这串手链是用1颗
3、黄珠子、1颗蓝珠子、1颗黄珠子,为一组,依次重复穿出来的。 对于学生所发觉的规律,教师都应赐予确定,并引导学生说出:第一种规律是从左往右观看得到的。其次种规律是从右往左观看得到的。 4、题目让我们帮小红解决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手链断了,掉了两颗珠子,问掉的是哪2颗珠子。 (二)分析解答 1、我们刚刚找到的规律是什么?那我们能不能利用我们发觉的规律来解答呢? 2、引导:你从哪边开头看?(左边)所以找到的规律是黄黄蓝为一组重复排列。掉的珠子应当是1颗蓝色的,1颗黄色的。(课件演示,圈一组) 3、你还有不同的发觉吗?从右边开头看,发觉的规律是黄蓝黄为一组重复排列,掉的珠子应当是1颗蓝色的,1颗
4、黄色的。(课件演示,圈一组) 4、师小结:我们发觉,从不同的起点,不同的方向看,找到的规律是不一样的, (三)回忆反思 1、我们的解答正确吗?如何证明是正确的呢?引导学生说出:要动手摆一摆,看看是否正确。 2、同桌合作:利用学具摆出她的手链,看符不符合她穿的规律。 3、汇报结果:学生汇报时,教师利用课件动态演示。得出:通过摆一摆,证明刚刚同学们的答复是正确的。 【设计意图:在这几个环节中,教师既要加强对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指导,又要留意引导学生利用所学学问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连续经受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的同时,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4、整理小结 (1)说一说:师:刚刚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
5、是先怎么做的? (2)师生共同小结(师板书): 仔细审题,发觉规律; 找准起点,圈出一组; 根据规律,补上珠子; 动手操作,检验解答。 (四)练习反应 课件呈现P88的“做一做” 1、小英也穿了一串手链,但掉了3颗珠子,你们也来帮帮她,好吗? 2、引导学生利用以上的解答步骤来独立解决问题。 3、沟通反应:请学生代表说出自己的解答步骤,师生赐予评价。教师对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进展有针对性的讲解。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与反应练习,让学生再次经受运用所学学问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进一步稳固利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体会所学数学学问的价值。】 三、实践应用,稳固拓展 (一)根本练习 P
6、90练习二十第9题。 此题与上面的两题相比,规律其实都是一样的,都是一组一样的珠子简洁的重复,但在颜色与外形上稍稍简单一点,所以让学生独立完成。 (二)提高练习 P89练习二十第4题: 1、让学生根据以上的解题步骤去完成。 2、在说规律时,着重引导学生发觉规律:黄珠数量不变,蓝珠数量是依次增加的。 (三)拓展练习 P91练习二十的“思索题”: 1、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完成。 2、沟通汇报,展现成果。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不断加深学生对规律的熟悉与理解,不断提升学生运用学问解决问题的力量,不断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的观看力量、分析与推理力量、概括和归纳力量,以及语言表达力量进一步
7、得到进展与提高。】 四、回忆小结,提出盼望 (一)回忆小结:本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学问?你有什么收获? (二)师生共同梳理: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学问? (三)学问延长:到处留心皆学问,假如我们能在以后生活与学习中都能做一个有心人,那么你将会发觉更多、更好玩、更奇妙的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共同梳理,让学生对本课与本单元的学问构造能有系统的熟悉,同时教师适时地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提出盼望,让学生今后的学习布满信念,更加期盼。】 小学学生数学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通过猜想、试验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洁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简洁推理的阅历。 2、力量目标:培育学生初步的观看、分析及推理力量
8、。 3、情感目标: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用途,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念重难点是:让学生把握猜的方法。让学生对数学推理有初步的熟悉。 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育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力量和观看力量。 难点:培育学生初步的有序地、全面地思索问题力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出示图片:师:同学们知道这是谁吗? 师:谁来介绍一下柯南? 生:柯南是一名侦探。 师:“对呀,柯南是一个特别聪慧的小侦探,是一个破案高手,他在破案当中常常用到推理。今日陈教师把柯南邀请来到了2(2)班,和同学们一起来玩一玩推理的嬉戏猜一猜。(板题) 师:柯南还带来了礼物给我们班的小朋友呢,礼物就在我手上,你们猜一猜礼物在我的
9、左手还是右手?猜到的同学,礼物就送给他! 生1:礼物在教师的左手。 生2:礼物在教师的右手。 意见不同,原来缺少一条信息。 师提示:“我的礼物不在左手上,你能猜出礼物在我的哪一只手上吗?谁情愿说说你是怎么推断出来的?” 生:由于教师说礼物不在左手,那么礼物就在右手。(师相机板书:不是就是) 师引导小结:只有两种可能,礼物可能在左手,也可能在右手,不是左手,就是在右手。 二、串设情景,感受推理的过程 1、第一次猜书的嬉戏 师:同学们真聪慧,就像是一个小小侦探一样。下面小柯南想考一考大家了,请看题:欢欢和乐乐两人手里分别拿着语文书和数学书,柯南想让你们来猜一猜,他们是拿着什么时候书?你能猜出来吗?
10、 生1:我猜欢欢拿着语文书,乐乐拿着数学书。 生2:我猜欢欢拿着数学书,乐乐拿着语文书。 师:是的,有两种状况我们不能确定,我们要怎样才能猜出来呢?(多加一个条件),咱们看看乐乐说些什么? 出示乐乐的话:我拿的不是数学书,请同学们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读:我拿的不是数学书。 师:现在你们能猜出他们分别拿着什么书吗? 生:欢欢、乐乐都有可能拿着语文书和数学书,但乐乐不是拿着数学书,那么他就是拿着语文书,拿欢欢只能是拿着数学书。 师小结:同学们刚刚说的很好,当我们猜两种物体时,假如不是其中一种,就是另一种。(板书:不是其中一种,就是另一种) 2、其次次猜书的嬉戏 师:柯南说:“两个人两种书你们懂得做
11、了,那么3个人3种书你们会猜吗?,小丽、小红和小刚三个人分别拿着语文书、数学书、社会书,请你们来猜一猜小丽她拿着什么书? 生1:小丽可能拿着语文书。 生2:小丽可能拿着数学书。 生3:3种书都可能。 师:有这么多种状况,能猜得准吗? 生:不能。 师:那怎么办呢? 生:要给一些条件。给提示! 出示:小红说:我拿的是语文书,小刚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同学们读一读他们说的话。 师:现在再猜猜他们分别拿着是什么书?先在4人小组里沟通想法。再让两、三名学生答复。 师:我们应当怎样猜?先猜谁的? 生1:由于小红说拿的是语文书,所以我们先确定小红拿的是语文书,那么剩下小丽和小刚他们都可能拿着数学书或社会书。
12、又由于小刚说他不是拿着数学书,那小刚就是拿着社会书,那么最终小丽是拿着数学书。 师:说的真清晰,掌声表扬!谁还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猜的? 生2:先确定小红拿的是语文书,那么小丽和小刚他们可能拿着数学书或社会书,再来确定小刚,小刚说不是拿着数学书,就是拿着社会书,最终小丽拿着数学书。 师:_的思路真是清楚啊,说得真好!掌声表扬! 师:比照分析:刚刚第一次猜书与其次次猜书有什么区分? 师:猜两种书时,怎么猜? 生:不是就是 师:猜三种书时,怎么猜? 生:知道小红拿什么书,可以放在一边,再猜另外两个。 师:对了,猜两种物品时,有两种可能,不是其中一种,就是另外一种。猜三个物体时,先确定已经知道的,把先知
13、道的条件放在一边,再根据猜两种物品的方法来猜。(师适时板书:猜两种物品:不是其中一种,就是另外一种。猜三种物品:先确定已经知道的,再接猜两种物品的方法。 小学学生数学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初步熟悉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推断直角、锐角和钝角。 2.使学生经受观看、操作、分类和比拟等数学活动,培育学生初步的观看力量、实践力量和抽象力量,增加学生用数学思想熟悉事物的意识。 3.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感受数学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刚刚初步熟悉角和直角的根底之上。通过在学生熟知的情境中绽开探究,在
14、动手操作中熟悉、推断锐角和钝角,进一步拓展完善对角的熟悉,为以后学习三角形的分类等学问打下根底。 教学重点:熟悉锐角和钝角。 教学难点:理解锐角、钝角和直角的特征 教学预备:课件、三角尺、活动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导入 (一)在生活中找角。 1.课件出例如5:在图中,你能找到哪里有角? 2.依据学生汇报,在上图显示描出六个代表性的角。(2个直角,2个锐角,2个钝角) (二)在沟通中复习。 角是由什么组成的?怎样推断直角? (三)在问题中引入。 1.课件演示:从例5实物图中抽取刚刚描出的六个角。 2.引发思索:这些角长得一样吗?你能依据它们的特点分类吗? 【设计意图:从生活实物中
15、找角,再从中抽象出角,既是对旧知的复习,又能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引起学生留意,并引发思索,为下一步探究指明方向。】 二、合作沟通,探究新知 (一)沟通汇报,感知特征。 1.小组争论:这些不同的角,你按什么标准分类?说说分的理由。 2.全班反应,沟通分法。 方法一:按是不是直角分为两类。 方法二:按角的大小分为直角、比直角大的角和比直角小的角三类。 (二)分类验证,体验特征。 1.验证直角。指导学生用三角尺上的直角进展正确的推断。 2.验证比直角小的角和比直角大的角。 明确方法:像这两类角有时用眼睛就能辨别它是属于哪一类角的,就不需要三角尺去验证。 【设计意图:从直观感知层面入手,通过学生动手
16、操作给角分类,沟通分类的理由并概括每一类角的特征,培育了学生的观看力量、动手操作力量和语言表达力量。接着以三角尺上直角为标准,验证判定角的类别,直观、形象,使学生真实体验到三类角的特征及相互关系。】 (三)归纳整理,熟悉特征。 1.自主命名,发挥想象。 像你们这样根据大小把角分成三类,其中这一类有它特定的名称叫直角,其余的两类角你们想不想为它取个适宜的名字呢? 2.明确概念,点明课题。 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其实人们已将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比直角大的叫做钝角。今日我们一起来熟悉锐角和钝角。 3.比拟大小,深化熟悉。 (1)用活动角拉一拉,能拉出哪些角? 得出方法:把直角的开口拉大就成钝角,
17、反之把直角的开口缩小就成锐角。 (2)提醒规律:锐角直角钝角 【设计意图:在上一环节的根底上,让学生自主命名、自由做角,在活动中对三类角的特征及相互关系有了更深刻熟悉和理解,同时为学生供应充分思维和更多探究的空间。】 三、稳固新知,理解运用 (一)连一连 1.课件出示:教材第41页“做一做”第2题。 2.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二)找一找 1.课件出示:教材第44页第9题。 2.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3.小组合作:找一找身边的角,并说一说分别是哪类角。 (三)画一画 1.学生独立画一个锐角、钝角和直角。 2.同桌沟通:说说画法,相互推断画得是否正确。 (四)演一演 1.自由表演:用身体的四肢动
18、作表示角。 2.汇报表演。(这是趣味性的练习,学生只要做出动作根本符合三类角的特点就可以,不需要用直尺去比。) (五)想一想 1.找出下面三角形中直角、锐角和钝角。(教材第44页第10题) 2.思索:你有什么发觉? 引导学生从三种三角形角的一样点和不同点上分析。 【设计意图:通过形式多样、由浅入深的练习,学生不仅对直角、锐角和钝角的熟悉更为透彻,也为以后学习三角形的分类作好铺垫,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轻松、好玩的课堂中学学问,感受数学的内在美。】 四、梳理反思,拓展延长 (一)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二)到生活中找角,并向你的家人和同学说一说各是什么角。 【设计意图:此环节既
19、有利于学生对学问的梳理,又能将数学学习从课内延长至课外,使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亲密联系,培育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学生数学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探究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不同的钝角,知道用直角和锐角拼出的肯定是钝角。 2.进一步稳固对直角、锐角、钝角的熟悉,进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经受完整的活动过程,培育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力量。 4.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美。 目标解析: 用三角尺拼角是一项内涵丰富的数学活动,又是安排在第三单元最终的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它既能稳固学生对直角、锐角和钝角的熟悉,又能培育学生的动手
20、力量,积存学生活动和解决问题的阅历,还能使学生更加熟识三角尺上角的特点,为后续学习作好铺垫。 教学重点: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不同的钝角,知道用直角和锐角拼出的肯定是钝角。 教学难点:敏捷运用角的学问拼角。 教学预备:课件、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活动前充分预备 (一)理解“一副三角尺”的含义 1.观看一副三角尺中两个三角尺中的角分别是什么角? 2.给一副三角尺上的每个角编号。 如: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尺编为A尺,其中的直角为A尺直角,另两个锐角分别为A尺号锐角和A尺号锐角;另一块三角尺编为B尺,它的直角为B尺直角,另两个锐角分别为B尺号锐角和B尺号锐角。 (二)复习旧知,激趣引入 1.锐角、直角
21、、钝角有什么关系?(锐角直角钝角) 2.三角尺上直角、锐角都有,就是没有钝角,你能用它们拼出一个钝角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用一副三角尺拼角活动前学生首先要了解的就是“一副三角尺”中“一副”的含义,知道一副三角尺中的两块三角尺各有哪些角,有什么特点。同时调动锐角、直角、钝角之间大小关系的学问,为“拼角”作好预备。】 二、活动中合作沟通 出例如6:用一副三角尺拼一个钝角。 (一)小组争论,自由拼角 1.思索如何用一副三角尺拼一个钝角。 2.学生动手拼角并画下来,教师巡察指导。 (二)汇报展现,师生沟通 1.组长汇报。 2.选择不同的拼法展现在黑板上。 3.在拼钝角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觉?
22、(三)作品分类,争论质疑 1.黑板上的拼法各有不同,你能将它们按肯定的规律分类吗? 2.争论沟通:一类是锐角与锐角拼成的,另一类是直角与锐角拼成的。 3.质疑:锐角与锐角肯定能拼成钝角吗?(不肯定)直角与锐角肯定能拼成钝角吗?(肯定) (四)验证钝角,优化拼法 1.沟通验证方法 目测看上去比直角大 测量用三角尺的直角比 推理直角与锐角肯定能拼成钝角 2.总结拼法 用一副三角尺上的一个直角与一个锐角肯定能拼成一个钝角。 【设计意图:通过“用一副三角尺拼一个钝角”的活动,在自由拼角中感知,在合作沟通中思索,在分类争论中质疑,在验证优化中升华。理解依据直角和钝角的关系,以直角为根底和锐角去拼的优势。
23、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有序思索,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三、活动后运用拓展 (一)教材第42页“做一做” 1.从两副三角尺中选两个,拼出一个钝角。 2.从两副三角尺中选两个,拼出一个直角。 3.从两副三角尺中选两个,拼出一个锐角。 同桌合作拼角,小组沟通,再全班汇报展现。 (二)从两副三角尺中选三个,拼一个钝角。 同桌合作拼角,并画下来,再全班沟通争论。 (三)教材第45页练习八的第13题。 综合运用锐角、直角和钝角的学问,用七巧板上的图形敏捷拼角。 【设计意图:运用拓展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在用一副三角尺拼的根底上,用两副三角尺中的两块拼角,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力量;其次层次用两副三角
24、尺中的三块拼角,发散学生的思维;第三层次用七巧板中的各种图形拼,进一步加深对角的熟悉,培育思维的敏捷性,感受七巧板中的数学美,进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四、活动总结 (一)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二)拓展延长 1.钝角去掉一个直角是什么角?钝角去掉一个锐角是什么角?为什么? 2.你还想到了 【设计意图:通过谈收获归纳总结全课,让学生感受学习胜利的欢乐,同时提出几个开放性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索,激发学生对数学内在的兴趣。】 小学学生数学教学设计5 学习内容:用乘除两步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依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把学到的学问用于生活,并
25、很好地为生活效劳。 教、学具预备:课本第31页中例4所需要的商品。 学习过程: 一、用谈话的方式引课。 问小朋友们喜爱逛商店吗?他们喜爱,再让他们猜猜练习本、文具盒、球、球拍等的价钱。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儿童商店,展现各种商品和单价。 2、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开头购物。 (1)先说说你有多少钱,预备买什么?在组里谈谈自己的购物准备。 (2)小组分工合作,有的扮演营业员,有的扮演顾客。 (3)学生开头购物。 3、在全班沟通你们购物的过程。以表演的形式展现。 例: A、12元可以买3辆小汽车。 B、我想买5辆小汽车。 C、应付多少钱? D、应付20元。 4、请表演的D同学说说他们是怎样算出来的。 123=4(元) 45=20(元) 5、再请一小组上黑板前展现他们的购物过程。 6、小组相互沟通。 7、师生小结。 三、学生独立完成第31页的“做一做”。然后依据“做一做”的图提出能用乘除两步运算的问题并相互解答。 四、全课总结。 小学学生数学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