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一上册(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一上册(5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一上册(5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一上册篇一 首先,在学生充分理解了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的根底上,从听故事引入,让学生猜想黄狗会不会同意狐狸?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好地抓住了学问的切入点。 其次,在学生已经会用正字进展统计数据,并会制作简洁的统计图的根底上,大胆放手让学生亲历试验的全过程,用所学过的学问,总结出新的试验结果。 依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及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设计了幸运52的情景,让学生在自己喜爱的情境中,乐学,善学,并不断地承受挑战。学习情境还应当
2、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于是我设计了一个商场购物转奖的生活情景。并设疑:商家为什么这样设计一等奖呢?你想设计一个这样的转盘吗?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数学,并用所学的数学学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很高。 新课改以来,我们常常看到小组合作,不过有时小组合作多流于形式,今日我们在讨论课堂实效性的时候,又有一些人走向另一个极端,干脆废除小组合作,看到小组合作就觉得就是在搞花架子,其实,必要的小组合作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模式。在今日的教学中,我为学生供应了充分的动手试验,探究,合作沟通的空间。使学生在大量的观看、猜想、试验与沟通的数学活动中,经受学问的形成过程,逐步丰富
3、对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大小的体验。 并在小组合作中让他们人人有事做,通过分组摸球试验让学生经受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在小组共同努力下,总结出试验结果,这样的合作学习,为学生供应了一个开放的,活泼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乐学,主动地去猎取学问,从可能性的存在,可能性的大小,到判定可能性的运用,让学生的生成落实在开放的真实有效的学习活动中,并培育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胜利的欢乐。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念。 在可能性大小的学问中,学生简单产生偏差,例如:在摸球试验中,个别小组摸的是白球数量多,黄球数量少,在教学中我不回避冲突,让学生明确这种状况的发生是有可能的,只是和全班同学的
4、摸球状况比拟,摸到白球的次数还是少一些,黄球的次数还是多一些,这样可以帮忙学生全面地建立正确的概率概念。 练习中我插如了运用可能性的大小来把成语分类,使学生能依据数学学问理解成语。增加了学科之间的联系。也让学生感受到学科之间是相通的。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一上册篇二 一天的时间就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在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和教学的。 1、重情境创设:创设情境,质疑引入:出示12时的钟面,让学生猜一猜12时教师在做什么?为什么都是12时,教师做的事却不同?从而明确一天有两个12时,一个是中午12时,一个是晚上12时,也就是一天的时间,时
5、针要在钟面上走2圈,也就是24时。 2、重难点突破把握关键:教学新课时,让学生观看课件演示一天的变化,并说出几个时刻,这个时刻你在做什么?让学生初步感受一天的变化。 让学生明白晚上12时就是0时,它是一天的起点,从夜里12时到中午12时再到夜里12时的全过程,知道了24时是一天的完毕,也是新的一天的开头,24时就是0时,再通过教具演示,建立一般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联系,再让学生运用学具钟面,在钟面上标出24时计时法,使学生对24时有了深刻的体验。再引导学生观看、比拟24时记时法和一般时记时法的区分。引导学生把一般记时法转化成24时记时法,把24记时法转化成一般记时法的方法。通过观看、比拟,
6、学生自主探究出了24时记时法的一般规律、理解和发觉了一般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的联系和区分。 3、重生活与数学相结合:设计练习,让学生明确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普遍运用。稳固了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的转换。 在教学中,我还重视培育学生完整的表述和学会运用数学语言。学生会依据自己已有的生活阅历,在表述时间时会产生不标准现象。如:把7时说成7点,8时半说成8点半。我立即给学生以引导,“在数学上,我们要说成“7时或者8时半。”学生的标准的数学用语得到了强化。 在教学24时是一天的完毕,也是新的一天的开头,没有结合当天来说一说:20号晚上的12时,也就是24时,是20号的完毕,也是21号的开头,21
7、号的0时。假如强指出学生会更加明确。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一上册篇三 小树有多少棵是三年级数学上册的第一课,是关于“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乘法”。 教学中,我采纳了“梯度导入式”,主要是考虑到局部承受力量比拟差的学生。本班学生学习力量相差较大,优者优,劣者劣,是很明显的差异。像320这种题目的得数,他们不用考虑,就可以直接说出答案。但是,至少有1/3的学生会不清晰,这是本班学生的学情。 课上,从导入开头,我有意识地利用生活情境复习之前的乘法口诀表(从购整捆的铅笔导入),为本节新课“小树有多少棵”作了铺垫。当从主题图中猎取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时,孩子们兴
8、致盎然。 教育心理学对“迁移” 做了如下定义:“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学问迁移力量是将所学学问应用到新的情境,解决新问题时所表达出的一种素养和力量,这也是我们培育学生的方向。衍晟、嘉豪、晓茵等相对承受力量较不好的学生也能依据复习的内容顺势迁移到本课学习中。这是本节课的胜利之处。 “每捆20棵树,3捆就要把3个20相加” “可以把320,就是3捆小树合起来的总数” “就是把20+20+20,等于60(棵)” 孩子们开头七嘴八舌,只要是合理的说法,尽管不那么完整,我都赐予确定。当提出4捆小树、5捆小树时,孩子们也就明白该怎么样做更好了。 要求学习的目标是学生形成能够举一反三、敏捷
9、运用所学学问解决类似问题的力量和方法,这是迁移的目的,也是孩子必需把握的很重要的力量之一。 在练习中,有消失“323023002”这类题目,再让学生计算完观看,然后发觉问题。大局部学生只会说“积每一次多一个0”这样的话,对于乘数和积之间的关系表达不那么顺畅,但是在沟通中发觉孩子还是能理解其中的意思的,知道当乘数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时,积也跟着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在作业中,发觉孩子们的写字状况并不好,或许是新学期刚开头,有待今后改正。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一上册篇四 计算教学是很枯燥的教学内容,但又是在教学中必不行少的一个内容。计算能帮忙人们解决问题,是小学生学习数
10、学所必需把握的根底学问和根本技能,也只有在解决问题的详细情境中才能真正表达出计算的作用。如何能保持学生的学习热忱,又如何能在课堂上帮忙学生沟通已有学问和新学问之间的联系呢?执教了口算乘法后,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熬炼学生、鼓励学生,让它们在课堂上积极参加,充分思索,激发思维,欢乐收获。 复习之后,去游乐园玩是孩子们熟识和喜爱的生活情景,所以我设计了带孩子去游乐园玩的环节。不过我在出示主题图后直接给学生抛出例1的问题,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兴趣,继而学习新知。 让每个学生有时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给每个学生说的时机,课堂上,我尽量把同学们思维之花都引发出
11、来,让他们大胆地想,尽量地说,让学生自己主动用不同的方法去计算结果,在课堂上,我给了学生很宽松的思索环境和空间,鼓舞他们多想,多说,对说得好,想得透的同学赐予了充分的确定与表扬 由于学生有了肯定的学问根底和阅历,口算对于学生来说比拟简洁,因此本节课学习了口算之后,我又加上了例2估算的学问,是课堂内容更加充实,提高教学效率。从学生的表现来看,学生完全有力量完成学习任务 本节课的学问很简单弄懂,但是如何表达新理念,如何让学生真正把握有用的学问,培育学生的学习力量呢?可以让学生学会口算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思索得出同类推的方法进展口算,这是数学中的一种学习迁移方法。在最终的拓展练习中我提出整十数
12、乘一位数积是240的算式有哪些?你可以写出几个?的问题。这个问题对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一般的学生只要能运用今日新学的学问列出算式就是一种进步,而优生不仅是要运用今日所学的学问,还要运用一些简洁的概率,就是让学生思索:怎样才能不遗漏也不重复,而且还要满意题目中的全部条件。 1、课堂上要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意思,即使是犯了错。 在教学时,鼓舞学生积极回答下列问题,不要担忧学生出错。许多时候学生出错也是一个教学契机。如在练习时消失5006=300.正可以利用这个题提示学生计算时也会计算出0,所以这个题应当等于3000。 2、不要限制孩子的思维,尽管是善意的点拨。 在学习估算的时候,出示
13、298,问要想知道够不够,怎么办?、298我们没有学过呀等问题,目的是让学生想到用估算的方法。在教学时,有一个同学站起来说用30去乘8等于240,其实这是特别好的一个教学契机,但是我还是过于拘泥于教案的设计,非要让学生说出估算两个字,有点儿限制了孩子的思维。这时可以在学生说完后问其他学生他怎么用30去乘呢?你知道什么意思吗?,从而引出把29估成30这一学问点。 3、加强估算方法的训练,理解算法 从检测中可以看出学生在估算三位数乘一位数时,习惯把三位数估成几百几十的数,但是这个时候我们还没学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及进位乘法,导致错题许多,所以我们现在先把三位数估成整百数。虽然课堂上让学生练习把一个
14、数估成整百数,但仍有学生不娴熟,因此在教学与联系时应连续提示学生。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一上册篇五 在学习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已经知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用几分之一来表示。而这节课是讨论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用几分之一来表示。考虑到这一点,我在教学例题之前,出示了一个预备题:“猴王把一个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个桃的几分之几?”目的是复习已有的学问,为学习新学问做铺垫。教学实践证明,这的确到达了预想的效果。当出例如题时,学生就能精确说出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四分之一。 这节课另一个设计比拟好的地方是想想做做4分小
15、棒一题。在学生拿出12根小棒的二分之一后,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这么拿,并且上台来展现分的过程(其实这里有两种思索的方法:一种是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两份,分好之后,拿出其中的一份;另一种是先想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是6根,然后直接拿出6 根小棒。明显,后一种方法更快。)。通过分法的沟通,在进展下面拿出12根小棒的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等等的时候,绝大多数孩子能快速而精确的拿出来。最终,我把每个分数和对应的根数列成一个表格,引导学生发觉其中的规律:把12根小棒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得份数越多,每份数就越少,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 上完课后,听课教师进展了评课,让我对这节课有了新的熟悉。 今
16、日,我板书的核心内容是三句完整的话。我的初衷是通过这些文字,帮忙学生理解本课的难点,并能完整的说出几分之一的含义。而事实上,这样做并不好。学生在说几分之一的含义时,就有依靠思想,会看着黑板上的文字读,没有真正去思索。而假如采纳“图文并茂”的形式的话,只要写出重点的几个字就可以了。 “图文并茂”,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写重点”,能迫使学生去思索,将黑板上的重要信息连成一句完整的话,有利于学生学习力量的提高。 对于学生的答复要赐予明确的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还可以同时调动其他学生听课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养成留意倾听其他学生发言的习惯。例如:表扬:学生说得很到位,可以说:“他说得真好!谁能象他这
17、样说一说。”订正:学生说得不正确或不完整时,可以说:“他说得对吗?谁来说说你的想法。”示范:假如请了几个学生说得都不是很到位,教师要先示范说一遍,然后说:“谁能向教师这样说一说。” 以想想做做1为例。做完4小题填空之后,可以先比拟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共同点:都是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不同点:平均分的份数不同);然后说说两题的一样点(每份都是1个);再比拟两题的一样点和不同点(一样点:都是把 6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不同点: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以表示每份的分数也不同);最终可以问:“你还能发觉什么?”(这些分数都是几分之一,每份是1个也可以是几个等等)这就是所谓的用好教材,用足教材吧。 这节课带给我的启发是丰富的,在总结与反思中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