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15篇.docx

上传人:蓝** 文档编号:84823774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40.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1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1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15篇.docx(5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15篇(一)口算除法 1、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用表内除法计算:先用被除数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算出结果后,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算出的结果后添几个0。 (2)用乘法来算除法:看一位数乘多少等于被除数,乘的数就是所求的商。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1)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或整百的数,再用口算除法的根本方法计算。 (2)想口诀估算:想一位数乘几最接近或等于被除数的位或前两位,那么几百或几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 (二)笔算除法 1、坚固把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步骤与格式,尤其是商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

2、算式的写法。 (除数是一位数的计算法则,除数是一位数,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除被除数的前一位,假如不够除,再除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到被除数那一位的上面。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用“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必需比除数小。) 2、会推断商是几位数。 比拟除数与被除数位的大小,假如被除数位上的数比除数小,那么商肯定比被除数少一位;假如被除数位上的数比除数大或相等,那么商和被除数的位数相等。 3、除法的验算方法: (1)没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被除数; (2)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关于0的一些规定: (1)0不能作除数。 (2)一样的两个数相除商是1。(

3、既然能相除这个数就不是0) (3)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0乘任何数都得0。 5、乘除法的估算:4舍5入法。 如乘法估算:81685600,就是把81估成80,68估成70,80乘70得5600。 除法估算:493860,就是把493估成480(480是8的倍数,也最接进492),然后再口算4808得60。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会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二、教学过程: 1、创设学习情境,提出相应的问题。 2、让学生独立思索,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3、组织学生对所提问题小组争论。 4、沟通结果,小组一:12+12+.+12=288(2

4、4个12相加) 小组二:12x4x6=288 小组三:12x3x8=288 小组四:12x20+12x4=288 小组五:用竖式计算 5、方法归类: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连加,其次类连成,第三类是把其中的一个乘数拆成两数的和或差。 6、总结出方法 7、讨论笔算方法 8、稳固法则 9、总结所学内容,看看学生是否把握了本节课学问点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教材第9页练习一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和思索,进一步把握不整十、整百数乘一位的方法;能娴熟利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培育学生观看、推理、迁移的力量及语言表达力量。 3.培育学生擅长动脑的良好习惯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5、 教学重点:加深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加深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 教学预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把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方法,谁能来说一说我们计算时是利用什么方法进展计算的?(借助表内乘法)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利用表内乘法计算下面的题目。 二、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练习。 1.练习一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上下两题的联系与区分。 2.练习一第2题。 学生分组完成,然后集体订正,教师留意巡察指导。 三、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练习。 刚刚同学们做的特别认真,特别仔细,正确率特别高,对于下面的练习有没信念? (一)完

6、成练习一第3题。 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看,说一说白菜有多少棵?青菜呢? 2.你能提出一个关于“倍”的问题吗?(青菜是白菜的多少倍?) 3.让学生自己解答。(学生可以先圈一圈,也可直接列式,教师留意巡察指导) 4.总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我们可以直接列除法算式解答。 (二)完成练习一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留意要求学生列除法算式来解答,不娴熟的同学可以先圈一圈,再列式。 (三)完成练习一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两名同学板演,再让其中一位同学说说自己是如何想的。 四、拓展延长。 今年,妈妈27岁,小明3岁。 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追问:明年妈妈的岁数又是小明的几倍呢? 五、全课小

7、结。 你知道如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吗?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4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大小比拟的学问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把握小数大小比拟的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沟通,培育学生的探究力量。 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关注对旧知的复习,为学习新知作铺垫。 上课伊始,设计几组整数大小比拟的复习题,引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回忆整数大小比拟的方法,为下面学习小数的大小比拟奠定根底。 2、关注方法的类比,实现学问的迁移。 类比是依据两种或两类对象在某些方面的相像,得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像的结论。它是一种制造性的数学思想方法。类比在把握数学概念、理解数学本

8、质、探究解题方法等方面都有着不行无视的作用。小数的大小比拟并不难,它与整数的大小比拟在方法上根本一样。在教学中将讨论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小组争论、合作沟通,类比整数大小比拟的方法,把握小数大小比拟的方法,实现学问的良好迁移。 3、关注习题设计的实践性,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设计练习时,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现实、详细的情境中,应用数学解决问题,表达了数学的价值。 课前预备: 教师预备PPT课件卷尺 学生预备卷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复习预备。 我们已经学过了比拟整数大小的方法,请你们在各题的_里填上“”“”或“”,并说说怎样比拟整数的大小。 1001_

9、999 654_543 8321_8436 (1)引导学生明确:当整数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那个数大;当位数一样时,从最高位开头比拟,最高位上的数字大的那个数大,最高位上的数字一样时,比拟下一位上的数字,以此类推,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2)教师的身高是1米7分米,假如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1.7米)小明的身高是1米4分米,假如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1.4米) 请同学们观看身高,谁高谁矮?(教师高,小明矮)看来小数也是有大小的。 2、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会了比拟整数大小的方法,那么你们想知道怎么比拟小数的大小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比拟小数大小的方法。 设计意图:创设好玩味性的问题情境,抓住新旧学

10、问之间的联系,设置复习题,将整数的大小比拟和小数的大小比拟进展有机的连接,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同时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探究沟通,解决问题 1、谈话导入:(课件出示)学校的运动会上,小明、小刚、小强和小林正在跳高场地上进展竞赛,他们使出浑身解数都想为自己的班级争得荣誉,班里的同学们也在为他们呐喊助威。竞赛完毕,成绩如下: 姓名 小明 小刚 小强 小林 成绩/米 0.8 1.2 1.1 0.9 2、提问:你能排出他们的名次吗? 3、以小组为单位争论沟通:你是怎样排列的?为什么这样排列? 4、学生汇报争论结果。 5、在学生回答下列问题时留意收集信息,并适时提问,引导学生总结比拟的方法

11、。 方法一利用小数的含义来比拟。 由于1.2米是1米2分米,1.1米是1米1分米,0.8米是8分米,0.9米是9分米,所以1.2米1.1米0.9米0.8米。 方法二化成厘米后比拟。 由于1.2米是120厘米,1.1米是110厘米,0.8米是80厘米,0.9米是90厘米,120厘米110厘米90厘米80厘米,所以1.2米1.1米0.9米0.8米。 方法三借助测量工具进展比拟。 在卷尺上找到每个人跳高成绩的刻度,依据卷尺上的位置来比拟大小。观看卷尺上的数据,得出1.2米1.1米0.9米0.8米。 师小结:同学们能把新的问题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学问进展解决,是一种特别有效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在今后的学习

12、中还会常常用到。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5 教学内容: 本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熟悉分数中“吃西瓜”一课,主要内容是“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教材P60-61)。 教学目标: 1、经受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究并把握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的计算方法。 2、能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3、通过画、涂、拼等活动,体会“数形结合”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策略之一。 4、体验数学活动布满制造与探究,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确实定性。 教学重点: 把握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帮忙学生摆脱对图形直观的依靠

13、,让学生自己去发觉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把1化成分子分母一样的分数。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今日教师给大家带来了分西瓜的故事,想听吗?一对好姐弟,他俩既活泼又得意,又乖巧懂事,常常帮妈妈做事情,一天两个好孩子又在帮妈妈清扫卫生了,不一会儿就累的满头大汗,妈妈说:“孩子们歇会儿吧,妈妈给你们切西瓜。”我们一起来看看切西瓜的过程吧,假如把这个圆看成一个西瓜,熊妈妈把这个西瓜平均切成了8份,姐弟俩快乐地吃了起来,不一会,弟弟就吃了其中的2块,姐姐吃了其中1块,那小朋友你们知道他们分别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 课件:一个西瓜被分成了8块,弟弟吃了两块,从圆中分出两个西瓜到弟弟的头像,再

14、分出一个西瓜到姐姐的头像上。 师:这里的2/8是什么意思呢?你是怎么理解这个分数的? (2/8表示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两份,就用2/8来表示)最好不说“取” (1/8表示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一份,就用1/8来表示) 师:那依据刚刚的画面内容,你能提出哪些与分数有关的数学问题呢? (剩下的西瓜是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姐姐和弟弟一共吃了这块西瓜的几分之几? 姐姐和弟弟谁吃的多?多多少?)用纸蒙住,学生说一个,取一个。 师:咱们同学真会提问题,这节课咱们就先来讨论吃西瓜中遇到的数学问题。(PPT,板书课题:吃西瓜) 二、解决同分母分数加法 师:先来看看他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

15、几呢?(PPT展现)你会列算式吗? (2/8+1/8,板书) 师:为什么要用加法呢? (是要把姐姐吃的和弟弟吃的合起来,所以用加法) 师:请你观看这两个分数你发觉了什么? (两个加数的分母都是8) 师:对,我们就把分母一样的分数叫做同分母分数(板书)今日咱们就先来讨论同分母分数的加法。 师:那你能试着说说这个算式等于多少吗? 生: 师:那看来大家的意见都等于3/8,那这个结果毕竟对不对呢?我们想个方法,你能用图形来说明2/8加1/8究竟等于多少呢?教师给同桌两人供应了一张被平均分成8份的圆纸片,同桌进展角色分工,一个当弟弟,一个当姐姐,用斜线涂一涂被你吃掉的那一局部,涂完后,依据你们涂的这张纸

16、片和你的同桌说说2/8+1 /8究竟等于多少。开头吧。 生活动并沟通 师:完成的同学立刻坐正,那我们刚刚通过验证,你是不是认为2/8+1/8等于3/8? 谁情愿拿着你的作品到前面来说一说你们的想法 (假设:请两组来说 师:你们是怎么得到3/8的呢? 生:我们是数出来的 师:你能给大家数数看吗? 生数 师:那你数的这一份是这块西瓜的几分之几呢? 生:1/8 师:那两块呢? 生:2个1/8 师:我们再数数看一共有几个1/8呢? 生:3个1/8 师:那用一句话来总结你们的过程,那就是:2个1/8加1个1/8就是3个1/8就是3/8。 师:哪一组再拿着你们的作品说说3个1/8是怎么来的? 师:说的真好

17、,同桌再说说3个1/8是怎么来的? 师:全班一起来说说 课件边展现请学生边表达过程 师:那我们再来回忆一下刚刚的过程(电脑演示) 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2份是弟弟吃的2个1/8,1份是姐姐吃的1个1/8,合起来就是3个1/8,也就是3/8) 师:结果就是3/8,(板书) 师:解决了问题我们一起来做答(板书) 师:这个问题解决了,现在教师考考你,你能算算2/7+4/7=? 说说为什么等于6/7呢?(2个1/7加4个1/7等于6个1/7)阐述算理 师:同学们这么能干,教师就不信考不到你们,请你口答1/9+5/9等于?2/4+1/4 学生口答 师:这么能干啊?你们是怎么算的,怎么会这么快呢?

18、 (分母不变,把分子加在一起就可以了) 师:哦是这样的吗?我们再来看看,分母不变,分子加在一起。(板书) 师:说的真好,那谁来归纳总结一下,同分母分数的加法究竟该怎么计算呢? (分母不变,分子相加)板书 板书计算过程。 师:留意加号,等号,分数线要对齐,这样才好看。 师:知道了怎么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法,我们再来解决一道问题? 师:一张长方形纸,做小旗用取3/5,做纸花用去2/5,一共用去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呢?请你自己的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师:3/5+2/5=5/5 师:有不同的结果吗? 生:也等于1 师:为什么呢? (由于5/5的意思也就是整体1) 师:解决了吃西瓜的第一个问题,同学们心里怎么

19、样,美滋滋的,象吃西瓜一样甜,那我们解决下面的问题是不是更有信念了? 三、解决同分母分数的减法 师:我们现在来看第2个问题:弟弟比姐姐多吃的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 师:为什么用减法呢? (求一个数比另外一个数多多少,应当用减法) 师:那再请你观看这个算式你又发觉了什么? (也是同分母分数) 师:那我们今日还要讨论同分母分数的减法(板书) 师:关于这个算式,请同学们独立思索,用手中的另外一个园片帮忙你,想想2/8-1/8等于多少呢?然后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 请一生板演。 请生说自己的想法。 师:跟黑板上一样的同学请举手,那我们再来看看同学们的想法(PPT)请一生说 把一个圆形平

20、均分成8份弟弟吃了2个1/8,姐姐吃了1块,表示1个1/8,从2个1/8里去掉1个1/8,剩下的就是弟弟比姐姐多吃的这个西瓜的1/8 师:谁再把刚刚的过程说一说 (2个1/8减去1个1/8还剩1个1/8,就是1/8) 师:2/8-1/8你会算了,那4/7-2/7你会算吗? 师出题学生口答 师:那同分母分数的减法该怎么计算呢? (分母不变,分子相减)板书 总结 师:刚刚我们学习了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知道了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做减法是分母不变,分子相减。那你能用一句话来说说,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该怎么计算呢? 全班说。 四、解决1-几分之一的减法 师:那我们已经知道了他们一共吃

21、了这块西瓜的3/8,这时候小熊说了:我们不要吃了,也给妈妈留点啊?,小熊真是个孝顺的孩子,那这个西瓜还剩下几分之几呢?(PPT) 你会列算式吗?同样,快速把你的算式列在本子上,在小组内说说你想法。 师:你是怎样列的算式? (8/8-3/8=5/8,板书) 师:8/8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这个西瓜。 师:还有不同的算式吗? (1-3/8) 师:那这个1是什么意思? 师:那么也就是说这个整体你也可以用“1”来表示。(划等号) 师:那8/8-3/8你会算吗? 板书结果5/8 师:我们再来看看整个思索的过程 师:(PPT)把这个圆形平均分成8份,取了其中的8份,也可以用1来表示,从中去掉姐姐和弟弟一共

22、吃的3/8,果真还剩下了这个西瓜的5/8 (1就是8个1/8,先把1划成8/8,8个1/8去掉3个1/8,还剩5个1/8就是5/8) 做答 师:那假如这道题不是1-3/8而是1-4/7又是多少呢? 师:那为什么这里把1划成7/7而没有象刚刚一样划成8/8或者是6/6呢?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两个算式跟前面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呢? 师:那象这种1减几分之几的减法我们该怎样计算呢? 师:那么也就是说要把1划成跟减数分母一样的一个分子分母都一样的分数来计算。这样其实就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同分母分数的减法。 师:其实假如孩子们计算娴熟了,中间的步骤可以省略不写。 五、练习 师:看到同学们学的这么快乐,我给你们

23、带来了一些问题,想试一试同学们的实力,敢不敢承受挑战? A 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组口算题,看算式直接写得数,(翻开书完成) 选其中一道题请学生说想法 留意:3/4-3/4(用图解释) B 师:这是一条线段图,仔细观看,现在发生了什么?(PPT线段被平均分成了10份) 接着又怎么样了?(出现红色局部,红色局部是这段的3/10,出现兰色局部,兰色局部是这段的4/10) 求的是什么?(出现“?”,算一算一共是这条线段的几分之几呢?) 生:在本子上列算式解决,并口答。 师:接下来看下一个线段图, 师:那你会列算式吗? 8/9-2/9=6/9 C 再来看一个线段图,请生解释。列算式解决 六、总结 同学们,吃

24、西瓜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最一般的事情,但是我们却从中学会了许多学问,也发觉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同学们真是好样的,看来只要我们用一双布满才智的,擅长发觉的讨论去细心观看生活,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6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93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初步熟悉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育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索与语言表达力量。 3、在动手操作、观看比拟中,培育学生勇于探究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学问解决问题的胜利体验。 教学重难点: 熟悉几分之一。 教具、学具预备: 两个月饼、刀子,课件,正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圆形纸片各一张,水彩笔。

25、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今日教师给大家带来了礼物(出示两个月饼)看,几个月饼?(把其中一个送给两个学生)那还剩几个月饼?(板书:1、2) 师:假如这两个同学都想吃这个月饼,怎么分比拟公正? 师:教师把月饼来等分,那半个月饼用数怎样表示呢? 师:半个月饼可以用数12来表示。像12这样的数叫做分数,像1、2这样的数叫做整数。 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1、熟悉12。 师:刚刚我们一起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了两份,一份就是它的12,这些图形的12你能找到吗?请选一个你喜爱的图形,动手折一折,找出它的12。 学生到投影仪处展现。 师:把三角形像这样上下折,这一局部是它的12吗?

26、2、熟悉14。 师:我们能把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同学,那么把它平均分给四个人,每人又分到几分之一呢?请一个小组的同学上来分月饼。 师同时提问:你分到了这个月饼的?你呢? 师: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这个月饼的14,你能用正方形的纸折出它的14吗? 学生折一折,并涂上颜色。 3、熟悉更多的几分之一。 学生观看主题图,你在哪里发觉了几分之一?用完整的话说一说。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学问? 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7 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结合实例和详细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把握镜子内外图形对称、左右错位的规律,能利用镜子查找对称轴(特殊是不能对折的物体)。 2。

27、力量目标:引导学生观看、探究、发觉、沟通,经受探究镜面对称现象特征的过程,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解释生活,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力量。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体验胜利的喜悦。 教学重点: 探究镜面对称的一些特征。 教学难点: 感知镜面对称现象,进展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 教学预备: 课件,镜子。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引入新课 1。讲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猴子在路边漫步,看到天空高挂一轮圆月;猴子走到井边,发觉井边有一轮圆月,猴子以为天上的月亮掉到了井里;猴子大声叫喊,同伴扛来长长的网兜。众猴子怎么也捞不出“月亮”。问题:“这是什么缘

28、由?”(不是月亮掉到井里,而是井水倒映出月亮。)“在生活中,你们好有没有发觉类似的现象?”(照镜子时,消失的现象;光滑的地板也会消失倒影等。) 2。提醒课题。 (1)总结,说明以上几种现象的特征。 (2)板书课题:镜子中的数学。 二、组织活动 1。教师示范。 (1)在黑板上贴一个大的黑体字“王”的一半。 (2)把镜子放在虚线上(对称轴),让全班学生观看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 (3)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发觉?(看到“王”字,镜子里的图形是镜子外图形的对称图形。) (4)让学生试一试。 2。试一试。 第(1)题:让学生把镜子放在虚线上,看看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说一说,看到了什么。在

29、书上画出对称图形。说一说,这条虚线在对称图形中称什么? 第(2)题 (1)镜子中的小女孩是举起了左手,小女孩其实举起的是哪只手? (2)从镜子你能知道现在是几点吗? (3)小组争论:你发觉了镜子中有什么数学学问?毕竟小女孩照镜子时是几时? (4)小组代表汇报小组争论的成果。 3。小嬉戏 模拟照镜子的嬉戏。 师:假设苏教师站在镜子前,谁来做镜子中的苏教师呢? (师生表演。) 采访镜子中的人:你为什么能做得这么精确? (同桌相互做嬉戏,请一组学生全班展现。) 三、归纳小结,提升熟悉 师:今日同学们有什么收获?你的心情怎样? (评析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培育学生的总结归纳力量,关注学生情感。) 小学三年

30、级数学教案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一位数乘二、三位数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通过加大做题的难度,提高学生的计算力量 2培育学生准时验算的好习惯,以及仔细书写的好习惯,来提高学生的一次正确率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精确地进展连续进位的一位数乘法计算 教学难点 某一位上的乘积加上进上来的数又要进位的状况是一位数乘法计算中的一个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2笔算请三位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动笔练习 二、教师谈话: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位数乘二、三位数的乘法,这节课我们要在此根底上学习难度更大一些的笔算乘法 三、指导探究、学习新知: 1出例如5 2学生看图编题: 有4盒奶粉,每盒545克,求这些

31、奶粉共多少克? 3由学生来列式,教师板书: 4师:这道题同学们自已动笔试着做一做,在做题的过程中体会一下与前一节课讲的有什么不同,你在做题时遇到什么困难了,一会可以相互沟通 学生试做,教师巡察 5汇报自学状况: 学生1:我发觉今日做的竖式题是连续进位的,每乘一位都需要向前进位而昨天的题不是连续进位 师:你说的真对,你找到了今日的题与昨天的题的不同点,这个不同点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地方 教师板书课题:连续进位乘法 学生2:我在做题中遇到的困难是:每乘一位都向前进位,每乘一位都要加上进上来的数,一共用了3次乘法和2次加法,等于做了5道口算题,特殊简单 师:你观看得真认真,别看一道小小的一位数乘法,

32、这里面包含的步骤可多啦,更需要你们用急躁和细心去算 教师板书竖式: 师:进位数字肯定要写,还要写清晰(用红笔描一描) 6师:那同学们说一说与昨天学的例题有什么一样?(学生争论) 沟通汇报: 生1:我觉得不管数字多大,数字多高,计算法则是一样的 生2补充:都是从个位乘起,并且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7稳固练习,反应调整: 教师在订正时要强调竖式书写时要把字写清晰,进位数字肯定要写对位置,向十位进几要写在十位上,向百位进几,要写在百位上 四、多层次练习 1比照练习 (1) (2) 教师提出要求(1)(2)(3)组做第(1)组题,(2)(4)(6)组同学做第(2)组题 学生做完后争论两组题的

33、一样点和不同点 (一样点:2组题都是连续进位的 不同点:两组题中第1小题是一般的连续进位乘法,而其次小题则是乘得的积加上进来的数又要进位的乘法) 2改错练习 3在内填上“”、“”或“” 402 1325 600 1122 五、课堂 师:今日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生1:今日我学会了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 生2:乘的方法与前面学的一样,每乘一步都要进位,每乘一位都要加进来的数,比拟简单 生3:今日虽然做的是笔算,可我觉得每一步都用到了口算,今后我要加强练习口算,提高计算力量 板书设计 连续进位乘法 例5 题目 教案点评: 教学中采纳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索、争论、试做,教师在此根底上精讲点

34、拨,最终方法,再配以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在稳固所学学问的根底上,培育学生的计算力量。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9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5154页主题图、例1、例2及课堂活动第13题,练习十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试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培育学生观看、操作的力量和应用数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把握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难点: 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预备: 木条制作的长方形和三角形、不条、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一、嬉戏导入 1.请两位学生到黑

35、板前学交警指挥交通车时的各种动作姿态。 2.指名两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刚刚所观看交警的手与手、手与身躯构成的角。 3.指名学生将角的两边上取两点,再将两点连接起来得到第三条线段,并说出是一个什么图形? 多媒体出示生活中外形是三角形的物体,让学生观看后,你想探究三角形的哪些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 板书:意义、特征、特性 二、探究新知 (一)理解三角形的意义 1.学生用小棒任意摆出一个三角形。 教师出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图形: (1)(2)(3) 学生争论三个图形,是不是都是三角形?为什么? 刚刚大家在推断上述三个图形是不是三角形时,都留意到三条线段,围成等这些重要条件(板书:三条段、围成),谁能说说

36、什么是三角形吗?(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2.练习 (1)举出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三角形。 (2)推断以下哪些图形是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1)(2)(3)(4)(5) (二)探究三角形的特征 (1)虽然三角形的外形各不一样,但也有一样的地方,谁能说说有哪些地方一样呢?(分组争论) (2)小组指定代表说说争论的结果。 板书:边3条 角3个 顶点3个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三角形的特征。 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内容。 多媒体出示三角形,让学生指出三角形的边、角、顶点。 (4)学生指出三角板上的边、角、顶点。 (三)探究三角形的特性 多媒体出示电线杆、自行车、货柜架等实物图,让学生指出其中的三角

37、形。 提问:为什么这些部位要做成三角形?(分组争论后,指定学生答复) 学生操作:用木条钉成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然后用力拉、推,让学生观看,大家会发觉什么? 这说明三角形具有什么特性?(稳定性) 举诞生活中见到哪些物体的哪些部位是做成三角形的。 三、练习。 1.任意画一个三角形。 2.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的三角形。 3.折一折:把一张纸对角对折,能数出几个三角形?再对角对折,又能数出几个三角形呢? 4.说说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三角形的特性?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探讨了三角形的哪些问题?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 意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特征:边3条

38、 角3个 顶点3个 特性:稳定性。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10 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这是学生在已学过的表内除法和简洁的余数除法的根底上学习的,使学生在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过程中把握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培育迁移类推力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把握用除法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以及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 2、会解决有余数的除法的简洁的实际问题。 3、在教学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培育学生动脑思索及主动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两位数除一位数的口算和竖式计算的方法;除法验算。 难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

39、);商末尾有0的除法。 关键:让学生经受探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课时: 9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生活动:25分钟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页。 教学目标: 1、理解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及其算理,探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把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 2、培育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究计算方法的力量。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难点:把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和平共处算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竖式的书写。 教学预备: 小棒,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知铺垫 1、口算练习。 指名口算。 63 82 93 55 口答。 46里面有( )个十( )个一。 95里面有( )个十( )个一。 84里面有( )个十( )个一。 73里面有( )个十( )个一。 二、探究新知 1、 引入课题。今日我们来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提醒课题) 2、教学口算。 ? 理解图意,学生观看场景图,说说知道了什么,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 争论第一个问题:平均每个男孩买多少枝?小组沟通。 ? 小棒可以演示。 ? 争论其次个问题:平均和每个女孩子买多少枝?结合实际操作让学生形成思维。也可以先让学生仿照提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