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研听课的心得体会汇总小学数学教学观摩课听课体会(八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研听课的心得体会汇总小学数学教学观摩课听课体会(八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小学数学教研听课的心得体会汇总小学数学教学观摩课听课体会(八篇)关于小学数学教研听课的心得体会汇总一 一、让学生在参加过程中主动学习 1.构建空间,创设问题情境,培育学生参加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仆人。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忱,把教学活动安排在肯定的符合实际的教学情境之中,可以引导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积极进展问题情境之中,自觉地思索问题,主动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简洁的数据整理”这一内容时,首先,安排了一个由学生全员参加的数学活动-“你最喜爱吃的早餐是什么”。活动中,涉及到的信息只是学生们平常最最一般的生活阅历,是发生在自己身边最司空见惯
2、的事情,所以要学生们说出自己最喜爱吃什么早餐,并不是件难事。许多学生都能脱口而出:“我最喜爱吃的是便利面、牛奶、豆浆、油条、杂格、粥”(板书)。就这样,在学生们主动参加的激情中,毫不费力地就把游离在学生们脑海的零散信息收集起来了,同时也诱发了学生们进一步探究的心情。 2重组教材,构建探究式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参加学问的形成过程。现代教育思想提倡轻结论,重过程,要让学生由听众变成“演员”,自己主宰学习的熟悉过程,通过自己亲自实践操作、动脑思索、动口表述,去探究学问的神秘,去发觉和归纳、总结出数学概念、法则、公式。学生只有通过自己实践、比拟、思考,才能真正对所学的内容有所领悟,进而内化为自己全部,逐
3、步形成自己的数学认知构造。如教学“长方体的体积”一课,出示一组长方体,让学生观看哪个体积大,有的学生会说第一个,有的会说其次个,还有的学生会在二者之间徘徊,争议不仅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也使学生迫切需要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能精确地作出推断进而引出本节的教学内容-长方体的体积(边说边板书)并引领学生循题而问,教师适时梳理出两个关键问题即:1.长方体的体积如何计算?2.长方体的体积与什么有关?于一引一问之中不仅培育了质疑精神,明确了课堂探究的重点,把握了学问探究的关键。更点燃了学生心中探究的火种。教师通过适时引导,让学生通过探究发觉长、宽、高与体积的关系;从数字的意义中抽象出体积公式即:长方体的体积
4、=长宽高,这样,就让学生参加了学问形成的全过程,使学生获得的表象顺当上升为理性熟悉,培育了学生观看、比拟、操作、表达、探究和概括的力量。 二、让学生在竞争过程中主动学习 1课堂上制造竞争的环境,树立学习的典范,鼓励学生产生积极安康向上的学习激情,调动学生身心的巨大潜能去克制困难,去积极思维,去大胆实践。如在计算教学中常常设计“争当速算标兵”、“夺红旗”、“开火车”、“数学接力赛”等嬉戏活动,学生对这些嬉戏特殊感兴趣,并且在竞争中把个人与集体融合起来,形成了团结互助,共同提高的良好道德品质。在应用题教学中设计一些“解题能手”、“争当才智星”、“评比优胜组”等竞赛活动,培育了学生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
5、,更鼓舞了那些肯动脑筋、勤于思索、勇于攀登的奋斗精神。 2设置合理科学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沿着安康轨道开展竞争。在学习上不仅赛学问、技能,还要赛习惯、意志力,赛学习方法,赛思维的灵敏性、严密性、独创性,赛语言的表达是否流利、简洁、完整、精确。不把考试的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标准。如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经受了艰难努力,取得了进步,与考试分数第一名的同学同样得到确定和赞扬。对取得同样高的分数的同学,还要评比谁的方法更优越、谁的解题思路更简捷。从而让学生朝着更高的标准努力。 三、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创新 “创新力量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盛兴旺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力量的民族,难以矗立于世纪民族之林
6、。”创新力量的培育得从小学教学开头抓起,在教学中对小学生创新精神的培育,主要是指激发学生制造欲望、创新意识,形成有利于制造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力量和猎取尝试制造的初步方法,主动学习是创新的根底,创新过程是主动学习的真实表达。培育学生自主创新学习,需要营造创新气氛,细心呵护学生的奇怪心,鼓舞学生敢想敢说,树立自信念,课堂上要鼓舞学生大胆发表意见,不怕说错。大胆放手,绽开思维空间,培育制造性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进展的过程。总之,在自主教学中,必需把握好一个宗旨: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指导者。诚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7、,教学中还有待不断探究、尝试。 关于小学数学教研听课的心得体会汇总二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材第7879页“间隔排列”。 1、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当两端的物体一样时,两端的物体数量比中间的多1;当两端的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这一规律。 2、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学生经受探究规律的过程,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沟通合作中,把握观看、分析、比拟的方法。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思想。培育学生发觉与应用规律的积极性和奇怪心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经受一一间隔现象中简洁规律的探究过程。 初步体会和熟悉间隔排列的
8、物体个数关系间的规律 一、图片引入,提醒课题。 师:出示喜洋洋和灰太狼排列在一起的图片,问学生排列有什么特点?你能猜出灰太狼后面的是谁吗?指名生答复。并提醒课题。像这样一个隔着一个排列,就叫间隔排列。(板书:间隔排列)师:今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找一找间隔排列中的规律。 二、主动探究,发觉规律。 谈话:小兔们听说我们今日要来找规律,已经在它们的花园里等着我们了,你们看,小兔的花园美不美啊? 1、讨论排列特点 认真看看图上都有什么呀?他们是怎么排的呢? (1)同学们说得很对,我们先来看一看活泼得意的小兔和蘑菇是怎样排列的? 生1:一个小兔一个蘑菇师:还有不同说法吗? 生2:它们是一个接一个排的。
9、 师:详细说说它们是怎样一个接一个排的呢?(一只小兔一个蘑菇一只小兔一个蘑菇)也就是小兔和蘑菇是一个隔一个排的。 (2)说木桩和篱笆 师:刚刚我们争论了小兔和蘑菇排列的特点,那么木桩和篱笆是怎样排列的呢? 同桌相互沟通一下。谁来说说。 (3)说夹子和手帕 师:夹子和手帕是怎么排列的呢?请谁来说 (4)比拟三排物体在排列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结论:每排的两种物体都是一一间隔排列。 假如学生说不出,就问:用今日刚学到的学问,可以怎么说。 2、讨论个数规律 下面我们就来重点讨论一一间隔排列中两种物体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1)请小朋友们拿出作业纸,数一数每种物体的数量并把表格填写完整。核对数量。 (
10、2)比拟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你发觉了什么?四人小组争论争论。巡察。 师:谁来说说你们小组的发觉。 生:小兔比蘑菇多1,木桩比篱笆多1,夹子比手帕多1。 蘑菇比小兔少1,篱笆比木桩少1,手帕比夹子少1。 师:经过比拟,我们发觉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都相差1。 (3)为什么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都相差1呢?要解开这个疑问,我们需要连续讨论。 刚刚同学们的观看力量和分析力量都很棒,教师还要来考考你们的动手力量。我们来给小兔分蘑菇吧,看看教师是怎么分的,把一只小兔和一个蘑菇圈起来看成一组,你们会分吗?那教师就把分蘑菇的任务交给你们了。 分好了吗?在分蘑菇的过程中,你发觉了什么? 生:*后一只小兔没有分到,多了
11、一只小兔,少了一个蘑菇 师:是吗?(不信任的语气)教师也来分一分,真的是这样,这就说明小兔比蘑菇多1。 请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把木桩和篱笆,夹子和手帕也分别一组一组地圈一圈,*后会怎样? 师:我们先来看木桩和篱笆,*后怎么样?学生答复。 师:这就说明木桩比篱笆(多1)。 夹子和手帕呢?我们也一起来圈一圈,*后怎么样? 师:这说明夹子比手帕多1。 师:通过刚刚的讨论我们知道了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的确相差1。 (4)师:指着表格中的数据,可是为什么都是这些物体多1呢? 生可能答复:*后一只小兔没有蘑菇了 师:也就是说排在*后的是什么?(小兔)排在*前的呢?(小兔)一头一尾,也就是两端都是小兔,在这种状
12、况下,小兔比蘑菇多1。 师:木桩和篱笆这排物体两端都是什么?(木桩)所以木桩比篱笆多1。 师:夹子和手帕这排物体谁多,为什么?(夹子多1,由于两端都是夹子,所以夹子比手帕多1) 师:当两端物体一样的时候,排在两端的物体和排在中间的物体数量上有什么关系? 小结:当两端物体一样的时候,排在两端的物体比排在中间的物体多1。 (板书:两端物体一样) 3、练习 (1)出示小兔蘑菇图,师:这里有8只小兔7个蘑菇,假如接着往下排,一共20只小兔,还是每两只小兔中间有一个蘑菇,一共有多少个蘑菇? 学生答复,说想法。 (2)出示夹子和手帕图 再看,夹子和手帕。假如把20块手帕像下面那样夹在绳子上,一共需要()个
13、夹子。 学生答复,为什么? 师:同学们肯定要认真审题,要我们求的是排在两端的物体还是排在中间的物体。 三、回忆反思、沟通体会。 今日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数学来源于生活,可以说,生活中有规律的现象无处不在,只要我们擅长观看,就肯定能发觉更多规律,解决更多问题。 关于小学数学教研听课的心得体会汇总三 一、本册教学内容: 几何初步学问方面有圆柱和圆锥的熟悉和求积计算; 代数初步学问方面有比和比例,正、反比例关系,解比例,以及正、反比例应用问题; 统计初步学问方面有简洁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二、在编排特点上有以下特点: 1、几何初步科研课题的编排,注意与学生已有学问阅历的联系,突出对图形的特
14、征熟悉,以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统计初步学问的编排重视统计思想的渗; 3、突出比和比例的概念教学,加强学问间的有机联系; 4、加强数学学问的复习整理,使所学学问系统化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外表积的计算是重点,体积、外表积计算是难点。 2、识图是统计图表单元的重点,绘制统计表是难点。 3、比、比例、正反比例的意义是重点,也是难点。 4、小学阶段学问的事理、复习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又是难点。 四、教学目标 1、熟悉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进下步理解外表积、体积、容积的意义,把握上述几何形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和圆柱外表积的计算方法,并会正确地计算。 2、学会简洁统计图表的绘制方法,并
15、能看懂、分析统计图表所反映的数据。渗透初步的统计思想,并通过有意义的统计资料,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3、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各性质,学会求比值、化简比和解比例,能正确判别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学会解答比拟简单的比和比例应用题。 五、教材的教学目标,使学生: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推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学问解决比拟简洁的实际问题;能依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依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量另一个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肯定的比例将简洁
16、图形放大或缩小。 4、熟悉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外表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精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推断或简洁的猜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6、经受从实际生活中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学问解决问题的力量。用“抽屉原理”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进展分析、推理的力量。 7、经受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学问的理解和把握,形成比拟合理的、敏捷的计算力量,进展思维力量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学问解决问题的力量
17、。 六、教学建议 1、依据标准划分的学习领域,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进展梳理归类,依次进展整理和复习。 2、精简内容,突出整理和复习的重点,为学生主动参加学问的整理供应空间。 3、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注意所学学问的应用,进展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力量。 4、在根本练习的根底上,供应具有综合性、挑战性的练习题,促进学生综合应用力量的不断提高。 七、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根底学问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把握好这些根底学问。 学习方式: 预习教材,提出
18、学问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 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见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力量和发散思维力量。 利用小组争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争论中人人参加,各抒己见,相互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欢乐。 八、课时安排 一、负数(3课时) 二、圆柱与圆锥(9课时) 1.圆柱6课时左右 2.圆锥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比例(14课时) 1.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4课时左右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4课时左右 3.比例的应用5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自行车里的数学1课时 四、统计(2课时) 节省用水1课时 五、数学广角(3课时) 六、整理和复习(27课时) 1.数与代数10课时左右 2.空间与图形9课时左右 3.统计与概率4课时左右 4.综合应用4课时 关于小学数学教研听课的心得体会汇总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