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棉鞋里的阳光》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棉鞋里的阳光》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棉鞋里的阳光学问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一】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棉鞋里的阳光学问点 字:晒、湿、摆、醒 词:温顺、棉鞋、被窝、阳光 重点句子: 1、早晨,阳光照到了阳台上,妈妈在给奶奶晒棉被。小峰问妈妈:“奶奶的棉被一点儿也没有湿,干吗要晒呢?” 2、吃过午饭,奶奶要睡午觉,妈妈收了棉被铺到床上。奶奶脱下棉鞋,躺进被窝,说:“这被子真温顺。”她舒适地合上了眼睛。 3、奶奶醒了,小峰把棉鞋放回床前。奶奶起床了,把脚伸进棉鞋里,惊异地问:“咦,棉鞋怎么这么温顺?” 【篇二】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棉鞋里的阳光教案 第一课时 一看图说话,导入课 1、今日教师要给你们讲一个特别好听的故事,
2、出示课件,教师表达课文内容。 2、请你们依据图中的内容想一想,说一说。出示课文插图 3、学生看图,自由练说后,指名说故事。 4、板书课题,随机认读课题中的生字。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难读的字词相互沟通 2、小组同学用自己宠爱的识记生字的方法识字。 3、汇报并选择同学按自然段接读课文。 4、其他同学边听边画,课文有哪几个人物?哪些字音读的时候要提示大家留意? 三相互沟通,认读生字 1、小组沟通。 2、各小组派代表指出要留意读音的字词。 3、教师相应指出字词。 4、请小教师范读、领读,多种形式读。 5、学生自读自纠,互读互纠。 6、师生共做识字玩耍。 四读顺
3、课文,觉察感知 1、把生字宝宝请回到课文中你们能不能读好? 2、读了课文,你们觉察了什么或知道了什么? 3、依据学生答复、出示课文人物的语言。 4、分角色练读,朗读妈妈、奶奶、小峰的话。 5、边读边想,读了他们的话,你想说什么? 五提出问题,自读自悟 1、读了课文,自己能提出什么问题?自己问自己答。 2、读了课文,你们还能提出哪些问题,让学生答复? 六看图对文,情感升华 1、出示课文插图,找一找与插图相应的段落。 2、想一想:小峰这样做,妈妈会说什么?奶奶会说什么? 板书设计 棉鞋里的阳光 棉照晒被盖午 收脱躺合眼晴 其次课时 一沟通争论、稳固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全班开火车多种形式认读。
4、2、让学生选择自己会认的字读给大家听。 3、选择会认的字说词语,要说出是怎么知道这个词的。怎么知道这个词的。 二研读课文,感悟内容 1、上节课我们和小峰做了好朋友,这节课你们想不想再和小峰牵手,更进一步了解小峰呢?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围绕以下两个问题让学生把课文读懂。 妈妈为什么要给奶奶晒棉被? “阳光钻进棉花里”,棉被更温顺 小峰为什么要给奶奶晒棉鞋? “棉鞋里也有棉花”,晒过以后,“棉鞋里有好多阳光” 3、学生进展沟通,感悟课文。 4、学生分别对以上两个问题进展汇报,教师适时指导。 5、学生自由读,读出奶奶、妈妈,小峰说话时的语气,体会情感。 6、小组再练读,以给画面配音乐的形
5、式分角色朗读表演读。 7、利用多种形式朗读,学生评价,教师评价。 8、全班汇报读。 三理解课文,说话训练 结合理解课文,进展说话训练 1、用上“由于所以”,说说妈妈为什么要给奶奶晒棉被。 2、用上“由于所以”说说小峰为什么要给奶奶晒棉鞋。 四认真观看,指导书写 1、今日我们要学习写好6个字,先读一读。 2、师范写这几个字,引导学生观看这几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要提示大家留意什么。 3、先书空、再写字。 4、有力气的同学自己完成全部的字。 5、学生练写。 五课后作业 做一件疼惜长辈的事。 板书设计 7棉鞋里的阳光 疼惜长辈 【篇三】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棉鞋里的阳光教学反思 棉鞋里的阳光这一课,通过
6、对小峰母子给老人晒棉被,晒棉鞋的描写,赞扬了尊老敬老的好风气,让学生懂得应当怎样关心长辈,学会疼惜。学习课文后,让孩子们说说“自己为家里人做了什么事”?这个问题虽然简洁易答,也确有孩子能列举出一两件事出来,可他们感兴趣的却是教师在生活中的事。 课改开头后,我努力在课堂上表达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尽情地读,尽情地说,大胆地问,可我却很少把自己的情感、故事及生活结合教学适时地呈现给学生,以至于面对学生的发问,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细细想来,这两年,我结婚后就很少和父母住在一块儿,寻常生活成了两点一线,学校里忙工作,回家还得做家务,哪里还有心想父母,照看父母。我已想不出“为老人做了什么”? 啊!这莫非就是一个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生活吗?可怕啊!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教师为人师表,应领先垂范,不光是在课堂上用书本上的内容去熏陶训练学生,教孩子做人,更应当用生活中的言行去潜移默化,去感染学生。 想到这儿,我知道了下节课该怎么上,更明白了生活该怎么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