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兴趣课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二年级数学兴趣课教案.doc(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小学二年级数学兴趣课教案 教学内容: 倍的熟悉 教材解析: “倍”是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比拟抽象的概念。这一内容是在学生把握了表内乘法和初步熟悉了除法意义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有关倍数、分数、比例等学问的根底。教材选取了教师带着同学们到大海边采集贝壳标本的情境,以解决问题为主线,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沟通,初步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沟通“倍”与“几个几”之间的联系,知道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除法计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育学生观看、推理、迁移的力量,进展学生的语言表达力量。 教学目标: 1、在详细的生活情境中,通过实物演示和动手操作,
2、使学生初步理解“倍”的意义,知道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2、在比拟两个数量时沟通“同样多”和“1倍”的联系以及“几个几”和“倍”的联系,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3、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沟通、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育学生观看、推理、迁移的力量以及语言表达力量。 4、通过详细的生活情境体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乐于动脑的良好习惯,体验胜利的欢乐。 教学重点: 建立“倍”的概念,知道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倍”的意义。 教具预备: 多媒体课件,贝壳图片,练习作业纸,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供应素材 1、谈话:同学们
3、,你们喜爱去海边玩吗?今日科技小组的同学正在海边采集贝壳标本呢,咱们一起去看看他们的收获吧!(出示情境图)认真观看,你发觉了哪些数学信息?(引导学生完整地说一说)依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沟通反应问题。 预设一:学生可能提出有关和、差的问题,说明:同学们提的是我们以前学的两个数量之间的和、差关系的问题。 预设二:学生可能提出有关倍的问题。 (说明:预设二是依据上课环节中学生提出倍的问题这一生成而设计的。) 3、谈话:王晶也提了一个问题,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生齐读问题,师板贴问题。 4、谈话:读完后,你有什么问题吗?(生可能提问:什么是倍?)是啊,倍的学问咱们以前没有见过。今日我们
4、就一起来讨论讨论它,和倍做朋友。 板书课题:倍的熟悉。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喜爱的海边拾贝壳的情境导入新课,简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为新课的教学做好情感的铺垫。利用课件出示的问题,导入新课,提醒课题。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一)操作演示,初步熟悉倍的意义。 1、谈话:请同学们再认真读一遍问题。(生齐读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指生说) 2、摆一摆:用你手中的学具把王丁和李飞的贝壳数摆出来。 生操作学具,师巡察指导。 沟通展现摆法。 3、观看:李飞拾的6只贝壳和王丁拾的3只贝壳有什么关系。 预设一:(1)李飞拾的贝壳数比王丁拾的多3只。 (2)王丁拾的贝
5、壳数比李飞拾的少3只。 预设二:李飞拾的贝壳数有两个王丁拾的那么多。 预设三:李飞拾的贝壳数是王丁的2倍。(这是上课时课堂上生成的内容。) 4、(1)依据预设一来设计的以下教学环节 谈话:有什么方法,能让我们一眼就看出李飞的贝壳数比王丁的多3个? 预设一:画竖线(在李飞和王丁同样多的3只贝壳后面画竖线) 预设二:分一分(将李飞的贝壳数分成3只和3只两局部) 谈话:现在李飞的贝壳数分成了几局部? 预设:两局部。 谈话:(师指着每一局部)李飞的这一局部和王丁的贝壳数有什么关系?这一局部呢? 预设:同样多。 预设:也是同样多。 (2)依据预设二来设计的以下教学环节 谈话:你能给大家摆一摆,让我们一眼
6、就看出李飞拾的贝壳数有两个王丁拾的那么多吗? 生到黑板摆一摆,分一分。 谈话:现在李飞的贝壳数分成了几局部? 预设:两局部。 谈话:(师指着每一局部)李飞的这一局部和王丁的贝壳数有什么关系? 预设:同样多。 这一局部呢? 预设:也是同样多。 (3)依据预设三即课堂生成来设计的以下教学环节 谈话:李飞的贝壳数是王丁的2倍。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给大家说一说吗? 课堂生成:李飞的贝壳数里面有2个3,所以李飞的贝壳数是王丁的2倍。 谈话:你真棒!教师这节课要讲的内容你都提前会了。真是个喜爱学习的孩子! 谈话:同学们看,假如把王丁的贝壳数3只看做1个3,依据这位同学说的,李飞的贝壳数里面是否有2个3?(
7、预设:是) 谈话:那谁能上来指一指,说一说? 生到黑板上指一指,说一说。 5、讲解:我们把王丁拾的3只贝壳看作一份,是1个3,李飞拾的贝壳数里面有这样的2个3。 小结:6里面有2个3,我们就说,6是3的2倍。 6、谈话:伸出你的小手指,和教师一起来指一指,圈一圈,说一说。 同位相互说。 7、谈话:现在请你再动手摆一摆学具,看谁最棒,能让教师一眼看出李飞的贝壳数是王丁的2倍。 学生再摆一摆,让生到前面展现。 追问:为什么要3个一份,3个一份的摆?是依据谁的只数摆的? 谈话:李飞拾的贝壳数是王丁的几倍?现在你知道了吗?谁来说一说。 (二)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 1、谈话:王丁把自己的贝壳送
8、给好朋友一只。王丁现在有几只贝壳?(2只)那么李飞现在的贝壳数还是王丁的2倍吗? 2、谈话:请你再用你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摆的时候先想一想,要依据谁的只数来摆?要几个一份,几个一份的摆? 学生摆,师巡察,指导。 3、展现沟通:你是怎么摆的?追问:为什么要2个2个地摆? 4、课件演示:6里面有3个2,6是2的3倍。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为学生制造充分的操作活动,并在每次操作前提出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操作,然后通过操作之后的追问,帮忙学生理解每次操作活动的意义,使学生初步体会“倍”的含义。 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1、谈话:李飞同样是6只海螺壳,为什么一会儿是王丁的3倍
9、,一会儿又是王丁的2倍? 生沟通想法。 2、回忆总结:我们是用什么方法熟悉倍的? 引导学生梳理熟悉倍的方法:摆一摆,圈一圈。 3、提醒课题:我们通过摆一摆,圈一圈,说一说,熟悉了6里面有2个3,6是3的2倍,同学们真的和倍交上了朋友。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通过观看比拟,使学生发觉倍数会因比拟标准的转变而转变,初步体会比拟标准的重要性,进一步加深对倍的熟悉。 四、稳固拓展,应用概念 1、圈一圈,填一填,说一说,深入理解倍的意义 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纸的内容,然后展现沟通。 2、解决问题。 谈话:再让我们回到大海边,你还能提出有关倍的问题吗? 生提问题,师选择其中三个问题解决。 (1)刘林拾的贝壳数
10、是王晶的几倍? 生圈一圈,汇报结果:8里面有2个4,8是4的2倍。 师说明:8是4的2倍。可以用一个除法算式来表示:84=2 让学生说一说:8表示什么?4和2分别表示什么? 师说明:倍不是单位名称。学生齐读有关倍的小学问。 (2)学生独立解决“丁明拾的贝壳数是王丁的几倍?”沟通算式,订正结果。 (3)解决“林杰拾的贝壳数是李飞的几倍?”, 学生独立解决,沟通想法,熟悉3是3的1倍。 迁移学习:4是4的1倍,5是5的1倍。 学生举例:说一说谁还是谁的1倍。 观看:这三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点?学生沟通看法。 小结:像这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让学生通过圈一
11、圈的操作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倍的熟悉,在此根底上,引入除法算式,使学生体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解决。通过解决问题,迁移学习1倍的学问。然后让学生通过阅读有关“倍”的小学问,理解倍是表示两个量的关系,不能做单位名称。 五、回忆梳理,总结提升 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从学问、方法、情感方面进展回忆总结。) 谈话:关于倍的问题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盼望你们能用数学的小眼睛去找一找,用数学的小脑袋去算一算。好吗?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让学生从学问、方法、情感方面进展回忆总结,梳理思维,培育学生的归纳总结的力量。让学生在生活中查找倍,解决倍,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小学二年级数学兴趣课教案2 设计说明: 万以内数的熟悉是认数的第三阶段,但它的根本原理始终是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由于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对抽象概念理解的力量还没有形成,因此在学生已有的对“个、十、百、千”四个数位熟悉的根底上,让学生充分经受数数的过程,体会从详细的形到抽象的数的形成过程,理解并把握“10个一千是一万”这一学问点,加深学生对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的熟悉和理解,培育学生的数感。 1、数形结合,层层递进,加深理解。 本节课的教学,从情境图入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的应用,接着让学生以正方体木块为素材,一千一千地数;再以计数器为素材,一千一千地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十进
13、制计数原理,理解“10个一千是一万”。最终引导学生整理并制作数位挨次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与作用,探究数位挨次表的应用价值。 2、由直观到抽象,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本节课教学注意让学生经受数数的过程,通过数星星的活动让学生充分地数数,在活动中深化学生对计数单位、计数方法的理解。再通过正方体木块、计数器逐步抽象,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概念的形成过程,逐步培育和进展学生的数感。 课前预备: 教师预备PPT课件计数器数位挨次表 学生预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课件,体会“大数”。 (1)导入:同学们,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学问,你们看,这是我们的校园,
14、请你们来读一读校园里的这些数吧。 (2)学生尝试读数。 (3)引导学生观看南京长江大桥图,并读数:南京长江大桥大路桥长4589米,铁路桥长6772米。 2、提醒课题。 师:看来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存在许多比千更大的数,今日我们就来熟悉它们。(板书课题:万以内数的熟悉)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产生熟悉万以内数的需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探究新知,引导发觉 (一)教学例5。 1、复习数数的方法。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学过哪些计数单位?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学生集体汇报已经学过的数数的方法。 2、引导学生数正
15、方体木块。 (1)引导学生先观看例5中的正方体木块,然后数一数。 (2)学生集体沟通数数的方法。 (先十个十个地数出一百,再一百一百地数出一千,正好是一个大正方体木块,然后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3)师生归纳: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万”也是计数单位。(板书) 3、在计数器上从一千拨到一万。 (1)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数位。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拨一拨,并思索:当拨到九千时,再增加一千是多少?又该怎样拨珠呢? (3)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同时引导学生边拨边数,使学生明确:9个一千再加1个一千是一万,我们拨到九千后,再拨一千,应当把9去掉,并向前一位进1。 (4)小结:计数
16、单位“千”的前面是“万”,万是更大的计数单位。 4、整理数位挨次表。 (1)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数位。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2)借助计数器想一想这些数位的排列挨次。 (从右往左依次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3)组织学生制作数位挨次表,教师巡察指导。 (4)展现学生制作的数位挨次表,并说一说制作数位挨次表时要留意什么。 (留意数位挨次表要从右往左,从低位到高位依次排列) (5)指导学生在数位挨次表上表示568和302,并读出这两个数。 (6)小组争论数位挨次表对写数、读数有哪些帮忙。 小学二年级数学兴趣课教案3 教学内容: 课本第5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详细的
17、生活情境中发觉问题,把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育学生仔细观看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育学生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3、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到小括号的作用。 4、通过解决详细问题,培育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喜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力量。 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发觉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预备: 实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昨天我们去游乐园,今日,我们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吗? 2、
18、投影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留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看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还剩多少个面包?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合作沟通,探究新知 1、观看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还剩多少个面包? 2、观看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沟通争论。 (1)应当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 (2)独立思索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沟通。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沟通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 方法二、8+2
19、2=30(个)54-30=24(个) 5、比拟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54-8-22(2)54-(8+22) 沟通:你是怎么想的?若其次种综合算式有困难教师进展点拨指导。特殊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7、完成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认真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8、小结。 三、练习稳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
20、3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强调小括号的使用。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日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事?你能把我们今日学会的学问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小学二年级数学兴趣课教案4 教学内容:熟悉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米、厘米量,熟悉线段量、画线段。 教学目标: 学问点: 1、使学生初步经受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熟悉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使学生初步熟悉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力量点:在
21、建立长度观念的根底上,培育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培育学生的估测力量。 5、培育学生的观看比拟力量、操作力量和合作意识。 德育点: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合作意识,树立自信念。 6、养成仔细、一丝不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使学生熟悉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7、使学生初步熟悉线段。 教学难点: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8、建立长度观念,会初步的估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 教学目标:
22、学问点: 1、使学生经受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熟悉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熟悉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育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力量。 力量点:培育学生观看、动手操作的力量。 德育点:使学生养成细心、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熟悉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育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力量。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预备:各种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教师量过
23、了,和你们桌上的小棒一样长,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 学生汇报量的结果。 问:惊奇了,同样长的松紧带,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 师:假如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用什么工具量呢? 生:尺子。 二、自主探究: 1、熟悉1厘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发觉了什么? 学生观看,汇报。 A、数,按挨次读一读。问:最左端是几?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度。 B、线,有长有短,叫刻度线。 C、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 一厘米有多长?(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觉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找一找,比一比在我
24、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是多长。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2、熟悉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长? 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 3、用厘米量。 举起蓝纸条,估量一下他大约是几厘米? 用尺子量一量。填在书上。 量松紧带的长。 三、拓展运用: 1、推断下面的量法对吗?说明理由。 (1)没对准0刻度线的。 (2)正确的。 (3)不是从零刻度量的。 2、假如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到0刻度线,怎么办? 3、小组合作量指定物体长度。 4、教师想量手腕一圈的长度,用直尺量不便利,你有好的方法
25、吗?(介绍各种尺子) 5、选择尺子和自己感兴趣的物体量一量。 课外搜集资料:你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在古代,没有尺子时,人们用什么进展测量?(手脚)回家量一拃、一步的长度。 课后小结: 其次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 教学目标: 学问点: 1、使学生在活动中,熟悉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依据实际状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展测量。 3、依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力量点:培育学生观看比拟、动手操作的力量。 德育点:培育学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熟悉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6、。 教学难点:依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预备:米尺、软尺。 小学二年级数学兴趣课教案5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初步熟悉角,知道角的各局部名称,会用重叠的方法比拟角的大小。 2、在观看、操作、比拟和沟通等活动中,进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育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师:在数学王国里住着很多得意的图形娃娃,他们成天在一起唱歌跳舞,玩得可快乐啦!(课件播放很多图形在一起跳舞的场景)在这些图形中,数角最得意了,小朋友想熟悉它吗? 生:想! 师:那我们今日就一起去熟悉图形王国里的新朋友
27、角,好吗? 提醒课题:熟悉角。 评析:新课伊始,通过学生宠爱的童话情境,开门见山地引入新课,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自主建构 1、联系生活实例感知角。 课件出示教科书第68页的情境图。 师:请小朋友认真观看这幅图,图中哪些地方有角?请小朋友上来指一指。 生1:三角尺上有角。 师:你能指出三角尺上的角吗? 学生指角时,教给学生指角方法(先指角的两边,再在角的两边之间画弧线)。 师:还有什么地方有角?你能上来指一指吗? 生2:正方形上有角。(边说边到投影上指) 生3:剪刀张开的地方有角。(边说边指) 生4:钟面上有角。(边说边指) 2、抽象出角的图形。 师:假如
28、把这些角画出来,是什么样的图形呢?请小朋友看屏幕。 动画演示,分别画出剪刀、长方形纸片、钟面上的角。 师:(指画出的角)像这样的图形都是角。角就藏在我们的身边,请小朋友试着找一找在我们四周哪些物体的面上有角。 组织沟通,并让学生指出课桌、数学书等物风光的角。 评析:利用学生熟识的事物,让学生在找角、指角的活动中感知角的特征。在此根底上,抽象出角的平面图形,以帮忙学生建立正确的角的表象。 3、熟悉角的各局部名称。 师:我们已经熟悉了角,请小朋友看教师画一个角。(画角,指角的一条边)这条直直的线是角的一条边,(指角的另一条边)这条直直的线,是角的另一条边,(指角的顶点)这里的一个点是角的顶点。角有
29、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师:(拿出三角尺,指其中一个角)这是三角尺上的一个角,你能分别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边吗? 指名指一指三角尺上角的顶点,摸一摸角的两条边,说一说自己的感觉。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三角尺,同桌两个人合作,指一指三角尺上角的顶点,摸一摸角的两条边。 学生操作。 师:(指投影上的三个角)你能分别指出这里三个角的顶点和边吗? 指名到投影前指出每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评析: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的结论,教师没有让学生去探究和发觉,而是以讲解的方式告知学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随后的指一指、摸一摸等活动,既稳固了角的各局部名称,又丰富了学生的感知,加深了对角的熟
30、悉。 4、练一练。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师: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生:第一个图形是角。 师: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 学生到屏幕前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连续完成后面三个图形的推断,并说明理由。 5、感知角的大小。 师:我们已经熟悉了角,想不想自己做一个角呢?教师为大家预备了一些材料,请大家依据需要自己选择适宜的材料想方法做出一个角来。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做角的方法多。 学生活动,教师巡察,并赐予适当的指导。 师:请把你们做好的角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学生展现自己的作品,并介绍自己是怎样做的。有用小棒摆的,有用直尺画的,有用纸折的,有用硬纸条钉的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用不同的材料
31、做出了这么多的角。我们来看这位小朋友做出的角(拿出用两根硬纸条做成的角,使角的两条边重合),请大家认真观看,说一说这个角在怎样变化?(边说边旋转角的一条边,使角渐渐变大) 生1:角的一条边在动。 生2:角在变大。 师:再认真观看,说一说这个角在怎样变化?(边说边旋转角的一条边,使角渐渐变小) 生:角在变小。 师:你能用两根硬纸条做一个角,并像教师那样,转动角的一条边使角变大或变小吗?自己在下面试一试。 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巡察并作适当指导。 师:(出示一个角)教师这里有一个角,你能用手中的角转出一个比教师的角大的角吗?(学生操作,教师留意指导) 师:能转出一个比教师的角小的角吗?(学生操作)
32、评析:学生用两根纸条做出了一个角,是教学过程中自动生成的教学资源。教师敏锐地捕获了这一资源,通过转动角的一条边使角变大或变小,帮忙学生直观地感受角的大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6、比拟角的大小。 课件出示教科书第69页其次个例题。 师:这里的四个钟面,时针和分针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你能看出哪个角,哪个角最小吗? 生1:第一个钟面上的角。 生2:第三个钟面上的角最小。 师:你们的眼睛真亮,一眼就看出来了,剩下的两个钟面上的角哪一个角大呢? 生1:其次个钟面上的角大。 生2:第四个钟面上的角大。 师:究竟哪个角大呢?请小组内的小朋友一起合作,想一想怎样比拟这两个角的大小。 学生活动,教师巡察并参加小
33、组的争论。 师:你有方法比拟这两个角的大小吗? 生1:可以用三角尺上的角去量。 生2:可以数钟面上的格子。 生3:可以把两个角重叠起来,看哪个角大。 师:你能给大家演示一下吗? 学生上台演示,把两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分别重叠起来,另一条边分别在重叠的这条边的同一方向。 师:现在你知道哪个角大了吗? 生:第四个角比其次个角大。 评析:从通过观看可以确定两个角的大小,到通过观看不能确定两个角的大小,引起了学生认知构造的不平衡,促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反复实践,找到比拟角的大小的新方法,进展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培育了数学思索力量。 三、稳固延长 1、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说一说每个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34、为什么第一个图形中只有1个角。 2、想想做做第3题。 师:下面的图形各是几边形?各有几个角?请在书上填一填。 学生在书上填空。 师:比拟填出的数,你发觉了什么? 生1:四边形有4个角,五边形有5个角,六边形有6个角。 生2:是几边形,就有几个角。 师:是的,一个多边形是几边形就有几个角,那你知道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吗? 生: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师:八边形呢? 生:八边形有8条边、8个角。 3、想想做做第5题。 师:下面的角,哪个角,哪个角最小? 生:第一个角,其次个角最小。 师:你会比拟第三个角和第四个角的大小吗? 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比拟两个角的大小。 评析:练习设计充分敬重学生的共性差异,突出重点,既稳固了对角的熟悉,又增加了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