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语文教案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孙权劝学语文教案范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孙权劝学语文教案范文 教学重点: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可通过朗读来揣摩领悟人物形象,让学生进展争论来理解课文。 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课文导人。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任。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学问,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简介作品。 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
2、史事。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供应历史阅历和教训的。 三、学生齐读课文。 1.把握以下加点词的意思。 但当涉猎:只 见往事:知道 以为:认为 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2.理解以下句子的含义。 蒙辞以军中多务 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四、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情节。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2.吕蒙承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辞一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习的效果的? 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谈论”来表现的。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 结友。 5.概括情节:劝学一就学+谈论
3、一结友。 6.思索: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理解:详写“劝学”、“谈论”,尤以“谈论”为甚;“就学”、“结友”则一笔带过。 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谈论”之后用鲁肃的赞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进步。 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五、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1.请一位同学朗读孙权的话。 思索争论: “不行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用双重否认的形式,语气坚决,不行置否,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峻中又可见关怀、厚望。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丁怎样的心态? “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怪的意味。 “卿言多务,孰
4、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现身说法,鼓舞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说明: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怪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心爱惜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 2.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蒙、肃对话,要求尽量读准说话时的语气语调。 思索争论: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白什么? 非常惊异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惊讶,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美,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进步。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为自
5、己的进步深感骄傲,并不是埋怨鲁肃,“乎”表感慨语气,相当于“啊”。 3.齐读全文,思索: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分吗?请说明。 孙权的话是仔细相劝,显得严肃亲切,说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六、背诵课文。(可当堂检查) 七、说话训练:谈谈你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何感受。 要求:留意语言表达要清晰,有条理。 八、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一、二。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资冶通鉴 劝学:辞一就(恳切、关怀) 谈论:非复吴下阿蒙(惊异、赞美) 何见事之晚(得意、骄傲) 教学设计(B)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学生查字典,理解“吴下阿蒙”和“刮H相待”两个成浯的含义:
6、 吴下阿蒙: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才的人。 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对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擦。摩。刮目:擦眼。待:相对待。 二、学生自读课文。 1.依据解释疏通字词,有疑难之处即提出来。 2.教师落实重要词句。可结合教学设计(A)。 主、学生齐读课文,分析理解“孙权劝学”。 1.吕蒙是怎样从“吴下阿蒙”一变而为让人“刮目相待”的? 听从了孙权的劝说,“就学”。 2.孙权是怎样劝学的?体会他的语气、神态和心理。 、卿今涂掌事,不行不学!”:语气坚决坚决,神态严肃严厉,既严要求,又布满关怀、期望,盼望吕蒙能胜大任。 “孤岂邪!但耳”:前一句表反问语气,对吕蒙
7、辞学有责怪、愤怒之意,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怀、爱惜。 “卿言大有所益”: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感动,语气殷切。 四、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吕蒙与鲁肃的对话,揣摩“刮目相待”的内涵。 说明:朗读时要仿照人物语气,体会说话时的心境,读完后教师应作点评。 思索争论: 1.鲁肃为什么对吕蒙会“刮目相待”? 由于他从与吕蒙的谈话中,发觉吕蒙才略大增,与从前的“吴下阿蒙”判若两人。 2.吕蒙学有所成,课文直接表现这一点没有?是怎样说明的? 没有直接表现吕蒙的才学大增,学有所成,而是从鲁肃的言语中侧面说明的。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了鲁肃怎样的感情? 既
8、感到非常惊异,又由衷为吕蒙的进步感到快乐,惊异、赞许之态呼之欲见。 4.“士别三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现了吕蒙怎样的心境? “何乎!”表示感慨语气,并非对鲁肃不满,而是表现出吕蒙对自己才略进步后感到很骄傲、得意。 说明:吕蒙的“骄傲、得意”缘于对学习有新的熟悉。从学习:中获益非浅。 5.“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白什么? 与吕蒙结友,说明鲁肃对吕蒙的赏识、认可。 五、背诵课文。 六、布置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谈淡学了本文后你的体会。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劝学、就学、谈论、结友) 孙权劝学语文教案2 一、教材分析及设计意图 孙权劝学是人教社版七年级下册
9、第三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自读课,选自宋代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讲的是三国时期东吴吕蒙在孙权劝告下仔细读书,才略进步的故事。文章短小精悍,对话描写生动,既可担当、落实本单元写人的教学重点任务,又是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的好文本,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 本设计以朗读(不同形式)为主线,以练习(不同形式)为副线,意在通过引导,学生能够疏通文意,积存一些根底的文言词句,体会传神的语言,感知生动的人物形象,习得文言文根本的学习方法,从而到达“教师为了不教”的目的。 二、学情学法分析 教学此课前,学生初中阶段已学过八篇文言文,初步把握了借助工具书与课文解释疏通浅显文言文文意的力量,本课的主题与学习有关,易于激起学生
10、的学习兴趣。因此,联系实际选准切入点,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在读中质疑文题,圈点勾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通过体会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心理,进而感知文本思想内容,提升学生的感悟与理解力量。 三、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把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及“吴下阿蒙”、“刮目相待”两个成语。 2.在朗读的根底上,能借助解释和工具书正确翻译课文;理解文意,品尝人物对话,评说人物特点。 3.领悟开卷有益的道理。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并积存文中涉及的文言词语及两个成语,把握文意; 2.难点:品尝人物对话并据此评说人物形象的特点。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方法与预
11、备 1.方法:自读法、质疑文题法、争论法等。 2.预备:课件,学生搜集的相关学习资料等。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悬念,导入新课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时代,英雄辈出的时代,关羽就是群雄中的一位大英雄,但他最终败在东吴的一位将军之手,可想而知这位将军定有非凡之处,他也是咱们安徽人,他是谁呢?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与他有关的一篇文章。(板书文题:孙权劝学) 二)范读课文,正音断句 1.师范读,生听读,留意正音断句。 2.生试读,生评议,师随机订正。 3.指名读无标点课文,要读音精确,断句正确。(投影无标点课文) 三)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1.沟通学习资料,明确课文背景。(投影作品及文中人物,照
12、应导语) 2.借助课文解释和工具书,读译课文,圈点勾画疑问之处,小组争论解决或师生全班共同解决。(投影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及例如) 四)演读课文,感知内容 1.发问文题。孙权劝学的对象是谁?为什么要劝学?怎么劝学的?结果如何? 小组合作争论,明确答案,理清课文思路。(板书: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2.分角色演读课文,仿照并感受人物对话中的语气、神态、心理,完成课后练习二,评说人物形象特点。 五)赛读课文,探究质疑 1.师生赛读,尝试背诵。 2.从文中找出能够表现吕蒙就学前后鲜亮比照的两个成语,并以此说一段话。 3与伤仲永比拟阅读,找出异同点。 小组合作探究,明确答案。(板书,同:与学习有关
13、;异:伤仲永-少年不学,泯然众人。先叙后议孙权劝学-成年肯学,刮目相待,对话描写) 4.本文主要人物是谁?用哪一个成语能概括本文的思想主题? 小组合作探究,明确答案,完成课后练习一。(板书:开卷有益) 六)齐读课文,梳理总结 1.以练习题的形式梳理与稳固本课的学问点。(投影练习题) 2.请学生对比板书,回忆本课教学内容,齐读课文。 七)拓展延长,布置作业(选做) 1.课下搜集与学习有关的名言、故事,其次天沟通。 2.依据课文内容,补写一段“就学”时的状况。 3.以方仲永巧遇吕蒙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 4.学完本课,你确定有所感悟,联系生活,写一篇读后感。 孙权劝学语文教案3 学习目标 1.学习
14、、积存文言文词汇。 2.理解文章内容,背诵课文,理解文章主旨。(重点) 3.反复朗读课文,深入品尝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难点) 学法指导 朗读法,圈点批注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课前预备:收集资料。 孙权: 吕蒙: 鲁肃: 司马光: 资治通鉴: 一、把课文读通,读准字音。(给以下的词语注音) 卿()涉猎()邪()孰()更()遂() 二、试画出课文的停顿。 三、解释以下词语。 卿: 当涂:辞: 博士:(今义:) 乃:涉猎: 治经:见: 往事:(今义:) 非复:更: 刮目相待: 见事:及: 遂:才略: 四、翻译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行不学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3.卿今者才略,非
15、复吴下阿蒙 4.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5.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 6.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7.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8.卿言多务,孰若孤 9.蒙辞以军中多务 10.蒙乃始就学 五、分角色朗读,分析人物性格。 1.学生分别找出孙权、吕蒙、鲁肃说的话,小组内模拟人物的语气进展对话,想一想该以什么神态、语气说?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心理?表达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特征? 人物说话内容语气(神态性格特征 孙权 吕蒙 鲁肃 2.学习本篇文章后,文中的三个人物,你最喜爱哪个人物?为什么? 六、背诵课文,谈谈自己学习课文后的收获、启发。(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七、课后作业 当方仲永遇上吕蒙会发生什么好玩的事情呢?发挥
16、你的想象,写一篇500字的作文。 孙权劝学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 在朗读中把握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 2. 把握人物对话的特点,揣摩人物神态、心理活动。 3. 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4.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进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重点: 1. 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 2. 人物对话的深意。 教学难点: 情节的详略。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法指导: 朗读法:“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朗读中凭借语感了解大意。 争论法:学生先自己思索,然后跟同学争论明确答案。 点拨法:教师针对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适时提示,有利于学生全方位学习本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
17、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任。但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相劝,但他都以各种理由推托了。那么,孙权最终奉劝吕蒙读书了吗?我们看孙权劝学。 二、展现学习目标: 1.在朗读中把握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 2.把握人物对话的特点,揣摩人物神态、心理活动。 三、初步尝试: 1.熟读课文,把握解释中的重点词。 朗读要求: 第一步:读准字音,读出句读。 其次步:读出句意,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第三步:结合内容,自由朗读,力争背会。 2.解释难解词语,及古今异义词。 文言翻译五字法: 留:国号、年号、地名、官名、人名、书名。 替:用现代汉语词替换古代文言词。 调:调整
18、句子次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说法。 补:补充出句中省略的内容。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权谓吕蒙曰 告知、对-说 卿今当涂掌事 主管事务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 了解 卿言多务,孰若孤 谁。 比得上 蒙乃始就学 从事 及鲁肃过寻阳 到了-的时候。 到 卿今者才略 现在 古今异义词: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博士:古义:当时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求学的较高学位 见往事耳 往事:古义: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情 3.试译课文,翻译重点句。 蒙辞以军中多务。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四、研
19、讨与赏析: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话来表现人物。你能否从这寥寥数语中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 1.卿今当涂掌事,不行不学! 用双重否认的形式,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朗读时语气坚决,不容推辞,同时又表达其关怀、厚望。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怪的意味。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现身说法,鼓舞吕蒙求学,要读出其语重心长,言辞恳切的味道。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 非常惊异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惊讶,又情不自禁地发
20、出赞美。 5.“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反映了吕蒙为自己的才略进步深感欣喜与骄傲。 五、写作小提示: 孙权的话是仔细相劝,显得严肃亲切,说明了君臣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结论: 说话要符合人物身份,针对说话对象不同,语言要有所变化,语调也应有所不同。 六、尝试二: 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历史。 宋神宗:“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2.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卒谥文正,追封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 3.问题讨论: 鲁肃为什么与吕蒙“
21、结友”? 吕蒙由不学到学有所成,这个变化过程给你什么启发? 4.送同学们一句名言: 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翻开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一个不行思议的世界。(高尔基) -开卷有益 5.从文中找出常用成语: 吴下阿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现在演化成一个成语,泛指缺少文才、学识的人。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对待。也做刮目相待。刮,摩擦。刮目,擦擦眼。相待,相对待。 七、小结: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即生命有限,学海无涯。通过吕蒙的变化,让我们懂得了开卷有益的道理。同学们,盼望你们以此为起点,在学问的海洋里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孙权劝学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在朗读课文的根底上,能
22、理解课文内容大意,并背诵全文。 2、在感知语句大意的根底上,揣摩重点词语的含义。 3、品尝人物对话并说出通过对话表现人物特点的作用。 4、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进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重点】 品尝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人物形象特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1、导入: 同学们喜爱看三国演义吗?知道孙权、吕蒙、鲁肃是怎样的人吗?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资治通鉴里的一则关于品蒙读书的故事。(板书课题) 2、学生自读题解,画出其中介绍资治通鉴和司马光的文字。 3、翻译课文: 齐读课文。 对比注解,自行翻译课文。 依据你对以下词语所处的上下文内容大意(语境)的理解,揣摩其含义(板书)。 初谓,岂,邪,
23、掌,但,耳,熟若,就,遂 四人合作小组争论,然后全班沟通。 全班争论翻译课文 5、分角色朗读: 先同桌练习 再请三位同学朗读 争论 孙权: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亲心、期望,语重心长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鲁肃:情不自禁的赞美,非常惊异的神态。 吕蒙:颇为得意的神态,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说明自己才略进步之快之大。 6、小结: 孙权的话是仔细相劝,鲁、吕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他们一唱一和,相互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说明在孙权劝告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非常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7、质疑问难 8、稳固拓展: 试背课文(竞赛) 吕蒙读书快速进步对你有什么启发? 全班争论 9、作业 孙权劝学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