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五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五篇.doc(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集锦五篇一、设计理念 首先,我的设计理念是: 以学生自读自学、合作探究为主线。注意教师引导的过程和方法,以培育学生的语言实践力量为目标,注意为学生的理解、感悟,积存搭好桥梁,拓展、延长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感受道阅读的兴趣,体会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学会正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挖掘教材的潜在资源,培育学生感受、理解、积存和运用的力量,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让每一位学生得到扎扎实实的进展。 二、教材、学情分析 一节课的前提是对教材、学情做出正确分析,我是这样分析的: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表现特别环境下的父子之情的课文,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
2、实,但令人震撼。课文叙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急,抱着坚决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最终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宏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这篇课文以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父亲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管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为主线,写出了父与子各自的了不起,思路清楚特别便于教学。 但学生的生活经受与文本有较大的差距,怎样才能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设一座桥梁,让学生渐渐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受到感染和熏陶,是教学本课的一个关键,好在五年级的学生正是自我意识剧烈,而且感情比拟丰富的年龄,这篇课文课文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
3、点,我感觉只要方法得当,这篇课文的教学是对他们尽行感恩教育的好选择。 三、课前预备 为了使课堂教学能够顺当进展,我所做的预备工作是: 教师预备:仔细备课,制作教学课件 学生预备:预习字词,熟读课文,划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四、教学目标: 依据教参要求,这篇课文总的教学目标是: 1、熟悉8个生字,学会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从前、废墟、疾步、无望、瓦砾、开拓、破烂不堪”等词语。积存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详细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吸取的力气。 4、领悟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展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依据这节课
4、的特点,我设计的第一课时的目标是: 1、能正确认读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详细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吸取的力气。 五、重点、难点: 其中教学目标2是本课的一个重点。教学目标3既是本课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为了有效地抓重点、突难点。我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质疑问难 1、出示课题“掌声”,要求把课题读好。 2、检查预习。 (1)指名说学会了哪些词语。 (2)出示词语,指名读。 (3)通过预习,你还知道了哪些内容? (4)你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 这几步的设计目的,一方面,是消退学生的朗读障碍,摸清学生对课文的
5、认知状况,以便以学定教。另一方面,培育学生的质疑力量,古人说过“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二)提问题,自读自悟 摸清认知状况后,我将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学课文。 1、我设计的问题如下; 课文中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你是从那些地方看出来的?边读边想划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把相关的句子划一划,可以默读也可以出声读,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同桌或小组争论,目的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注意语文学习中的自读、自学、合作探究性学习,为学生的理解、感悟架好“桥梁”,使学生感
6、受到阅读的兴趣,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三)沟通引读,抓重点,突难点。 学生自学完毕后,我将引导学生沟通,抓重点,突难点,详细操作如下: 1、沟通父亲的了不起时详细步骤如下: (1)指名说,随机说出相关段落。 (2)问你是从句子中的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3)能带着自己的体会读出来吗? (4)学生练读。 (5)指名读。(必要时,教师可进展范读。) (6)同桌互读。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培育学生的语言实践力量。在沟通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能够正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梳理出父亲的爱与执着。在沟通“他挖了8小时,12小时”这个段落时,
7、我采纳了让学生答复为什么不直接用挖了36小时这种方法,目的是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父亲的了不起。 2、在沟通儿子的了不起时,除了进展上述步骤,还设计了一些让学生身临其境,谈感受的题。如: 在沟通“我告知同学们不要可怕,”这一段落时,我实行了我表达让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的环节,然后说出在废墟底下整整煎熬地等待了38小时的阿曼达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这样既能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初步学会揣摩人物的心理,舍身处地的思索问题,初步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又能使学生受到高尚道德情操的熏陶。实现了课程标准中“语文教学要注意语言的积存、感悟和运用”这一目标要求,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根底。 (
8、四)、再次质疑,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理解课文之后,再次质疑:“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处理学生沟通中的遗留问题。然后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学生理出读书的方法。 (五)、拓展延长,布置作业 再次质疑完毕后,我主动引出有父爱教师想到了母爱,并配乐朗读我搜集的一篇文章,然后联想自己的父母为自己做的日常琐事,并布置把其写成文章,最终向学生推举书目。 这样做的目的一是拓展学生的思维,加强学生的积存,让学生见识各种方式的爱;二是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描述的父爱是必较外显的,而且是用地震这一特别状况来呈现的,可以说比拟惊天动地,学生可能误以为只有那样才能称的上爱,我叙述文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
9、明白平实中也能见真情,让学生懂得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事虽然平凡,并且他们认为是很寻常、很应当的事,其实并不是那么简洁的,这简洁、平凡中蕴含着父对他们深深的爱与浓浓的情。从而使他们受到更加深的感恩父母的教育。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我要说的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我要展现的是其次课时的教学。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材在编排上表达了文道结合的思想,按专题来组织单元。本单元就是以“父母之爱”为专题,通过文质兼美,不同侧面的几篇课文,让学生受到思想上的教育,写法上的启迪,领悟通过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展描写,反映人物
10、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地震中的父与子讲的是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一所小学不幸倒塌了,匆忙赶来的家长哀思欲绝,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无奈地垂泪。而其中一位父亲却坚信自己的儿子还活着,坚信儿子在等待他去拯救,由于他对儿子曾经承诺:无论发生什么,我永久和你在一起。因此,他不顾众人的劝解与阻拦,夜以继日,挖了整整38个小时,直至救出他的儿子和其他的14位小朋友。 选择这篇课文,是缘于感动,也是缘于汶川地震后,再一次上这堂课时完全不同的感受。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人类犹如蚂蚁般渺小,生命在弹指间灰飞烟灭,然而,就是在这样无情的灾难面前,我们在制造着生命的奇迹! 二、说教法: 下面,我将自己设计该课教学时的若干想
11、法,原原本本地加以呈现,我盼望我这种“原生态”的呈现,能限度地说明我的教学理念。 1、在感动中领悟全文中心。上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我考虑的是:如何使学生得到形象的感悟、情境的感染、心灵的感动。让学生感动是上好这篇课文的前提。利用情感的碰撞、人文的熏陶、文化的积淀,让学生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感动于宏大的父爱。加之,利用远程教育设施,播放直观的地震现场,让学生更加被这对父子感动。 2、在改写结局中感动于过程。事实上,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不长,即使没有教师当心翼翼的细心引领,学生也完全可以自己把这篇课文读懂,并且心甘情愿地被感动,感动于“这位父亲“的超乎常人的顽强、坚持、信念与爱。由于正是由于这
12、位父亲异于常人的行为,才使结局那么圆满、皆大高兴。然而,当汶川地震中那一幕幕让人心酸的画面在我脑海里不断地放映时,我突然觉得自己有责任让学生思索甚至选择,自己是为事情的结局感动还是在事情的过程中感动。 假设,假设事情没有那么圆满,这位父亲不听全部人的劝阻,坚持在地震后的废墟中不停地挖掘,最终找到的只是儿子血肉模糊的尸体,或者甚至引起爆炸葬送了自己的生命和孩子们的生命,学生们还会觉得这位父亲了不起吗?还会吗? 在这里,我将会利用远程教育设施给孩子们展现一个汶川地震中真实发生的“父与子”的故事。故事中的这位父亲挖了整整三天三夜72小时,最终却只能对着儿子尸体温顺的痴笑。孩子们肯定会领悟到原来我们感
13、动的不仅仅是结局,而是那个令人垂泪的过程。 3、在细节中感动于真实的父爱。在采访与倾听孩子们预习体会的过程中,我感觉到一种倾向,那就是他们会认为,那另外14位孩子的父亲过早地放弃了挽救自己孩子,是他们对自己的孩子爱得还不够深,甚至有的学生会认为那些父亲是胆小的、软弱的。特别时刻正常的理性被误会为“贪生怕死”,这让我感到可怕,由于这种误会将会衍生出一种在我看来是畸形的价值观。 我们有理由信任,普天之下,父母舐犊之情都是一样的,那14位父亲对儿女的无与伦比的爱以及丧子之痛,在课文对他们动作、表情的细节描写中我们是能够体会得到的,我总觉得我应当站出来,让这些简单被人忽视的父爱去感动学生。 三、说学法
14、: 1、找在本课教学中,我强调让学生“找”,找那些负载着全部父亲爱子之心、哀思之情的词句,让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精确、细腻、深入的把握中获得精确、细腻、深入的体验。 2、读在本课教学中,我强调让学生“读”,通过引导、联想等一系列方式,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父亲努力挽救儿子的过程,使学生在情感得到激荡的同时,品尝语言、积存语言。 3、议在本课教学中,我强调让学生“议”,通过小组合作探讨,挖掘出孩子们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情感。 4、写在本课教学中,我强调让学生“写”,把对“这位父亲”的崇敬之情融入到文章结局的续写之中,让学生把充足的情感积存化为书面语言。 四、说程序: 1、以词概篇,导入新课 课
15、件出示两组词语,由学生选用其中的词语说说文章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从整体入手,培育学生的概括力量,抓住中心词,设置问题,统领全篇。) 2、深层品读,感受父爱 a、走近父亲,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父亲的“了不起”?勾画出描写父亲语言、动作、外貌的句子,并用课件出示,再把这些语句反复读一读,小组同学相互沟通感受。 b、引领学生抓住相关语句汇报。 (充分赐予学生自主学习时机,通过读、画、说、想这几个环节,充分体会、诵读,感受课文主旨,为整节课的教学奠定情感根底。) 3、将文改诗,感动父爱 a、(课件出示)将“他挖了8小时、12小时处处是血迹。”改成一首小诗,(配乐)深情地读一读,体会到什么? b、想象
16、:看到了一位什么样的父亲?(随后课件出示父亲的样子) (这一环节挖掘教材的潜在资源,用诗的形式浓缩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同时培育学生的想象力量。) 4、转变结局,升华父爱 a、转变文章结局,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简洁争论这个结局消失的可能性,追问学生“你是否仍觉得这位父亲了不起?为什么?”引领学生反复品读父亲拯救儿子的过程,在“过程”中深入解读“这位父亲”。(课件出示“汶川地震中的父与子”) b、让学生找出简单被遗忘的描写其他父亲的词句,从细节中体会蕴涵在其中的爱。(播放画面,观看并体会) 5、续写结局,研读父爱 让学生选择不同的结局,把故事续写下去。并用自己的语言和亲身体会说出自己对父爱的理解。 五、
17、说应用: 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这堂课的过程中,我选择的远程教育模式一:光盘教学模式来进展的。 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我都适当的穿插运用远教设施和教育教学资源来完成我的教学目标。如:播放地震现场的情景,让学生特别直观地感受到了在如此危急的状况下,父亲坚持不懈挖掘38小时的感人场景,这比起教师用干涩的语言奋力描述效果要强许多许多。 利用光盘将课文的重点词句展现出来,和学生一起探讨、品读,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了师生互动,有利于学生共性的培育。 认真观看了特级教师武琼的讲座,她提倡的新的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人才观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们有理由信任,在全部教师的努力下,农远教育会越来越普及,给
18、我们的教学带来更多便利,给我们的课堂带来更多精彩的瞬间!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篇3 1、说教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叙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急,抱着坚决的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最终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伴的故事,歌颂了宏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2、说教学目标。 学问与力量目标: 通过自读,熟悉本课生字、新词;运用“从内容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说”这两种简洁的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父与子的了不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宏大
19、的父爱,儿子与父亲之间的相互信任,体会人间自有真情在。 说教学重点难点。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亲的宏大;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3、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纳了以读代讲和品析词句的方法,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根底上研讨合作,从中领悟文中的感情。 4、说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设计中从课文的结局入手,激发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然后引领学生反复品读父亲拯救儿子的过程中深入解读“这位父亲的了不起”。旨在通过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朴实的情感体验引领学生自主阅读,渗透以人为本的教学设计理念。 5、说教学过程。 分为四大板块逐一推动。 第一板块:创设情境,提醒课题 1
20、、课件展现地震灾难。 2、提醒课题。教师简介大地震发生的概况,让学生观看后说说自己的心情,激起学生的沉痛,难受,与伤感。为学习下文做好情感铺垫。 其次板块: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鉴于高年纪的学生要有肯定的阅读速度的要求,我让学生默读全文,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思索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从而对文章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 第三板块:细读沟通。 请学生观看课文插图,用文章中的语言说出图意。再针对故事的结尾,提出疑问: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自主阅读,深入感悟: 1学生自渎课文,从父亲和儿子的表现中找出访你深受感动的内容。(理解“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包含了几层意思?一是父亲了不起,再是儿
21、子了不起。) 2画出文章当中能够表现父子了不起的词句(描写父子语言的句子和描写父亲外貌和动作的句子),细细品读,看看他们了不起在什么地方。 3指名读自己画出的句子或段落,说出理由,然后有感情地去朗读它。4、结合自己的感悟,相互沟通,解释疑问。(父 :不放弃、 责任感;儿子:对父亲的信任 对同伴的责任。)教学时我主要采纳整体默读,重点段品悟诵读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在默读中思索,朗读中感悟。 第四板块:联系实际,拓展延长: 在课尾,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父亲与你之间所演绎的真情故事,说说最想说的话,让学生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想到要感恩父母,由人及己,情感升华。 6、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篇文
22、章的精华,它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既简明扼要,又分散着剧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再加上学生的情感,让整堂课真正成为和谐互动、学习的乐园。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篇4 我今日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第六组课文以“父母之爱”为主题,重在让学生正确熟悉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叙述的是有一年发生在美国的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急,抱着坚决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最终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宏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下面,我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展说课: 一、依据课标立目标 这是语文课
23、程标准有关阅读教学的要求: 具有独立阅读的力量,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存和良好的语感,注意情感体验,进展感受和理解力量。 高段阅读教学要求: 1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存,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区分词语的感情颜色,体会其表达效果。 2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大事梗概,能简洁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憧憬、怜悯等感受。 3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挨次,体会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根本的表达方法。 本组教材阅读教学训练的重点是: “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4、课件出示) 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如下学习目标: 1.借助图片感悟文本,运用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在情境中想象、沟通、反复诵读、分角色朗读,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吸取的力气。 2、结合课文,感知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展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我将“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吸取的力气,体会父子之间的信任。”确定为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是怎么描写人物,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确定为教学难点。 二、联系学情说流程 本节课我安排了五个教学环节。(课件出示)(一)创设情境,提醒课题;(二)写法入手,初步感知;(三)品读课文,感
25、受父爱;(四)迁移仿写,体会信任;(五)回忆课文,总结写法。 (一)创设情境,提醒课题 开课伊始,我会这样导入:首先播放一组关于美国洛杉矶大地震后惨状的图片,问学生:“看完图片,你有什么话想说?”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看后的感受。这样的导入不仅把学生很快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中,感受到地震带来的巨大灾难,并且为后来体会父爱的宏大做好铺垫。接着进入新课学习:“灾难无情,人间有爱。地震中的父与子叙述的就是在这可怕的地震中发生的一个感人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写法入手,初步感知 “课题告知我们课文的仆人公是谁?”“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对父与子。”(板书:父子)由课题中的“父与子”引入课文,让学生自读
26、课文,想想是通过哪些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自读之后,沟通“对人物进展了哪些方面的描写?”这样的设计,紧扣本组预读训练重点,引导学生一入文,就关注到描写人物的方法。在沟通了语言、外貌、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之后,进展小结“就是通过这些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详细、鲜活。” 除了人物的描写,课文在写法上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数字比拟多。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第1和12自然段,有什么发觉?学生很快就会发觉并找出文中消失的数字。接着,想一想数字在课文中代表的含义,试着用这些数字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在数字的提示下,学生很简单的就能够简洁复述课文内容了。这样,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对课文的整体印象,把握了课文的根本内
27、容和情感基调。 (三)品读课文,感受父爱 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之后,我将依据学情,顺学而导,详细的看看这些数字背后的含义。 (1)聚焦第一组数字(30万人,不到4分钟),学生通过比照,应当能体会到地震的突如其来和所带来的严峻后果。有了这样的体会,再来读第1自然段,信任会读得更好。 (2)聚焦其次组数字(8、12、24、36),引导学生想象:“看到这些数字,你看到了谁?他在干什么?”学生通过数字引发想象,初步感受到父亲形象。由此再回到课文,文中又是怎样描写的?找到文章的重点段落:“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处处都是血迹
28、。”体会这个句子时,引导学生用抓关键词句的方法学习。“认真读读句子,有哪个字、哪个词语、哪个句子特殊打动你?”学生默读后,应当会抓住句子中时间的推移,父亲的外貌,体会到父亲的困难、疲乏、着急、无助、坚持,从而进一步体会到对儿子的那种肤浅而宏大的爱。在沟通体会中,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在自主品读,体会,沟通后触摸了父亲的内心情感,然后再创设情境引读句子,父亲的形象就在学生的心目中渐渐饱满起来,学生自然就会想到,父亲这么做,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儿子在等我!这时,把这几句话变成小诗,创设情境:看,这段文字不正像一首向父亲表达敬意与赞美的小诗吗?出示:读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
29、,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处处都是血迹。” (3)聚焦父亲的语言。父亲在挖掘的时候,有人劝阻他,父亲是怎么说的?学生找出父亲的三句回话:“谁情愿帮忙我?”“你是不是来帮忙我?”“你是不是来帮忙我?”看似简洁重复的答复,其实有着不同的含义。“这三句话一样吗?”“父亲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心里在想什么?”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由请求到着急直至有点崩溃的心情变化。接着进展排比式的导读,串联起三句回话,让学生进入到了这位父亲的情感状态中,急父亲所急,担忧着父亲的担忧。 然后,我连续追问:我想问问阿曼达的父亲,人们这样劝阻,震情这样厉害,你为什么不离开?引出文本的主线“
30、不管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时设身处地地模拟对话,沟通,学生很快体会到为什么在其他父亲的苦痛呐喊声中,在这么多专业人员的劝告下,在自己的行为可能引起更大灾难的状况下,这位父亲还要冲到废墟中去救自己的儿子,这是由于父亲信守诺言,这是由于如山的父爱。(板书:爱) (四)迁移仿写,体会信任 学生读懂了父亲的内心,树立了宏大父亲形象之后,在美妙的情感体验中受到人文的熏陶,然后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父子对话,进一步体会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通过朗读,体会父子之间深深的信任。“想象一下:儿子在废墟下,没有吃的,没有喝的,随时可能遇到危急,这36小时,儿子又是怎样的一种等待呀!”再次出示之前的小诗,“这个
31、儿子/心中只有一个念头/_/他等了_/_/_/_/没有人再愿信任他_/_/_/_”让学生仿照描写父亲的小诗,写写儿子。通过练笔,学生再次感受到“不管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的承诺,加深对信任的理解。这时,再读被发觉后,儿子和父亲的对话,从儿子的语言中,就会体会到正是由于对父亲的这份信任,(板书信任)才让儿子那样的英勇、顽强、无私。 (五)回忆课文,总结写法 齐读最终一段,说说父与子哪儿了不起?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再次回忆课文,感受人物形象。最终再次点出本文写法:“父亲和儿子的形象肯定留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深处。这不仅仅是由于他们在灾难中的爱与信任打动了我们,也更得利于运用的这些人物描写的
32、方法。”引导学生在课后也能试着写一写生活中的人物,用上这些生动、传神的描写。这一环节再次回扣开头,点出了本组的训练重点,关注到写法上面。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篇5 敬重的教师,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是来自10级中文一班的程宇萌,今日说课的题目是地震中的父与子。本单元训练主题父母之爱。这篇课文使学生正确熟悉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的任务。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因此我的说课内容分为以下几个局部。 一、教材分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一篇课文。课文叙述了1994年美
33、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一所小学不幸倒塌了,匆忙赶来的家长哀思欲绝,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无奈地垂泪,而其中一位父亲却坚信自己的儿子还活着,坚信儿子在等待他去拯救,由于他对儿子曾经承诺:无论发生什么,我永久和你在一起。因此,他不顾众人的劝解与阻拦,日以继夜挖了38小时,直至救出他的儿子和其他13位小朋友。描写详细、情感真挚,是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本文是对父爱的歌颂,学生应当很简单理解。但要去体会文中感人的人格力气,却是一个难点。在教学时,应当力求通过情境创设,反复吟诵领悟文中的感情,真正做到“以读为本,关注人文。” 二、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进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根底
34、,也是学生全面进展和终身进展的根底。依据新课程理念,以求实现“以人为本,终身进展,和谐进展”的目标,我制定以下目标: 1、学问目标:熟悉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从前、废墟、疾步、无望、瓦砾、开拓、破烂不堪”等词语。 2、力量目标:(1)运用“从内容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领悟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感受宏大的父爱,儿子与父亲之间相互信任,受到爱的教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详细语言环境中感受父爱的宏大力气。 教学难点:理解“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的含义。 四、教学方法
35、课堂是学习过程的组成局部,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一群群鲜活的生命在一起彼此对话、唤醒、碰撞、交融、共享,尽情享受生命成长的欢乐。在学习方法上以自读自悟,读文悟情为主,辅以小组合作探究。而教师是学习的“组织引导者”,教学时,依据课文特点,创设一种和文本相和谐的情境,用鼓励性的语言诱发学生的思维,用阶梯式的环节推动课堂深入。在对话中充分表达形式和内容的结合,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实现自主互动公平对话的生命课堂。 五、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上课伊始,我用沉痛的导语来表达:20xx年5月12日,是我们全中国人难以忘记的日子,由于在这一天四川汶川
36、发生了7.8级的大地震,现在,就让我们回到那一次的地震中去。(播放汶川地震录像)在1994年,美国洛杉矶也发生过一次大地震,在这次地震中,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的故事。 这个故事就是今日我们学习的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这样,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地震的画面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熟悉到地震的危害,紧紧抓住学生的留意力,很快进入了课文情境,为体会父爱的宏大奠基了根底。这样的开课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本 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留意把生字读精确,把句子读通顺。同时思索一个问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亲?用
37、课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 其次,我出示本课三组词语: 第一组 洛杉矶 阿曼达 其次组 地震 混乱 废墟 爆炸 第三组 安排 挖掘 拥抱 坚决 无望 叹息 哀思 进展词语学习,并让学生从中选择几个说说整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再让学生说说文中的父亲的印象。 这样,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内容,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概括力量,又可以强化对词语的积存,同时,又查找到阅读本文的突破口。 (三)品词析句,读中悟情 第一步:让学生再次细细地读课文,从哪些语句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画出来,并在旁边写感受 这一步教学设计给学生供应足够的感悟空间, 让他们潜心涵泳、诵读体会,培育他们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学习习惯。既把握了
38、课文的命脉,又关注了学生的共性差异和不同感受,维护了学生的奇怪心,求知欲,充分激发了主动意识。 其次步:创设情境,说中感悟父亲的执著与忘我。 文中,父亲的爱无处不在!课文511自然段写的是人们不断劝阻父亲不要挖掘,而父亲没有停顿挖掘,只是反复答复着同样的话:“你是不是来帮忙我?”抓住父亲的语言描写,采纳情境对话的方法让学生体会父亲此刻的内心情感。首先,学生读课文;然后指名学生扮演消防队长、警察、围观的人等,其他学生则扮演父亲进展对话。在情境对话中,学生深刻地感悟到父亲由于哀思,答非所问,不顾一切,只想着救儿子。父爱就表达在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言行中。 第三步:比照阅读,比拟感悟父亲的“失常”与宏大
39、。 面对父亲的坚持,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人们认为他精神失常了。这位父亲真的精神失常了吗?针对这个疑点,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211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其他父母的词句,与这位父亲的言行进展比照。在比拟阅读中,学生从“匆忙赶来、大声哭喊、无望地离开”等语言,体会到其他父母也是爱孩子的。只是,在特别的环境下,他们的爱显得理智。而这位父亲,在人们看来是“失常”的,但“失常”得可敬。学生在比照中感悟到:父亲的不同寻常,正说明他爱得更顽强,爱得更执著,爱得更深厚! 第四步:品词析句,读中感悟父亲的果敢与坚强。 引导学生重点品读第12自然段。 “父亲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
40、丝,衣服破烂不堪,处处都是血迹。”我先引导学生透过 “满脸”和“布满”的这两个词中的满字,以及血丝和血迹的两个词中的血字时,你仿佛观察了怎样的画面?挖掘这一文本空白点,想像父亲困难挖掘的过程。接着我抓住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挖掘时间长,不连续,感悟到父亲有着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苦痛!这都是由于爱!都是由于父亲有一个坚决的信念。从而引出“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个句子。 这个环节意在让学生领悟“父亲”的了不起,受到崇高亲情的感染和熏陶,同时让学生消化、吸纳课文的语言,把握课文的语言形式。 (四)读写融情,主题升华。 (课件音
41、乐起,间续消失汶川地震的一幅幅图片) 教师动情表达:此情此景,让我想起5.12地震后始终萦绕在我脑海中的一个形象、一个动作、一段语言。天下的父母千千万,爱子之情却一样深。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近父亲的心,此时此刻,挖掘已进展了36小时,可是儿子还生死未卜。这个深爱儿子的父亲会对心爱的儿子说点什么呢?请你将泪水分散在笔端,写在书页的空白处。 这样,把读与写奇妙地结合起来,引领学生在充分的语言实践中“零”距离体验的体验,体验人物的体验,感同身受,代其言说.不但抒发了孩子们内心的真情实感,而且从学习语言走向了运用语言。 然后升华主题:同学们,有这样一个地方,不管天塌地陷、世事变迁,总会有一扇门为你翻开,总会有一些人在那里等着你,还情愿不离不弃的守着你直到生命终止。这就是我们的家。这个地方有父母、有亲人,是他们带给我们暖和和爱。而爱,会使人顽强;爱,会使人产生信任和力气;爱,会制造奇迹。那么, 让我们对亲爱的爸爸妈妈说一声:“我爱你们。” 六、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不管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父亲 了不起 儿子 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板书是一篇文章的精华,它反映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在本堂课中,我依据课文内容,学生的反应,设计了这样一个板书,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做到简明、概括。让学生获得更鲜亮、更震撼的情感体验。 我的说课到此完毕,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