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古诗词鉴赏5篇.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8475846 上传时间:2022-03-1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8.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典古诗词鉴赏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经典古诗词鉴赏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典古诗词鉴赏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典古诗词鉴赏5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经典古诗词鉴赏5篇 送陈章甫原文及赏析唐李颀【赏析】这是一首送友人罢官归乡的诗。主子公陈章甫是江陵人。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古诗词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送梁六自洞庭山原文及赏析唐张说1 送梁六自洞庭山 作者:张说 巴陵一望洞庭秋, 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行接, 心随湖水共悠悠。 【赏析】 这是诗人谪居岳州(即巴陵,今岳陽)的送别之作。梁六为诗人友人潭州(今湖南长沙)刺史梁知微,途经岳州入朝。洞庭山(君山)靠巴陵很近,所以题云“自洞庭山”相送。诗中送别之意,若不从兴象风神求之,那真是“无迹可求”的。 谪居送客,看征帆远去,该是何等凄婉的怀抱唐才子传谓张说“晚谪岳陽,诗益凄婉”)?但开篇

2、诗人只说到“巴陵一望”,本当续写望后的怅惘却成了“洞庭秋”,纯粹描写即目所见之景了。这写景不渲染、不著色,只是简淡。然而它能令人联想到“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楚辞湘夫人)的情景,如见湖上秋色,从而体会到“巴陵一望”中“目眇眇兮愁予”的情怀。这不是景中具意么,只是“不行凑泊”,难以寻绎罢了。 气蒸云梦、波撼岳陽的洞庭湖上,有座漂亮的君山,每天与它见面,感觉或许不那么簇新。但在送别的今日看来,是异样的。说穿了就是愈觉其“孤”。否则何以不说“日见青山水上浮”呢。假如说这“孤峰”就是诗人在自譬,倒未见得。由峰之孤足见送人者心情之孤。“诗有天机,待时而发,触物而成,虽幽寻苦索,不易得也”(四溟诗

3、话),却于有意无意得之。 关于君山传闻许多,或说它是湘君姊妹游息之所(“疑是水仙梳洗处”),或说“其下有金堂数百间,玉女居之”(拾遗记),这些神仙传闻,使原来实在的君山染上几分缥缈。“水上浮”的“浮”字,既表现湖水动荡给人的实感,也微妙传达这样一种迷离扑朔之感。 诗人目睹君山,心接传闻,不禁神驰。三句由实写转虚写,由写景转入抒情。从字面上看似离送别题意益远,然而,“闻道神仙不行接”所流露的一种难以追攀的莫名惆怅,不与别情有微妙的关系么? 人送人入朝原不免触动谪宦之感,而去九重帝居的人,在某种意义上也算“登仙”。说“梦见长安陌”是实写,说“神仙不行接”则颇涉曲幻。这也就是所谓盛唐兴象风神的表现。

4、 神仙之说是那样虚无缥缈,洞庭湖水是如此广袤无际,诗人不禁心事浩茫,与湖波俱远。岂止“神仙不行接”而已,眼前,友人的征帆已“随湖水”而去,变得“不行接”了,自己的心绪恰如湖水一样悠悠不息呢?“心随湖水共悠悠”,这个“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结尾,令人联想到“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而用意更为隐然;叫人联想到“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王维),比义却不那么明显。 浓郁的别情浑融在诗境中,“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死扣不着,妙悟得出。借叶梦得的话来说,此诗之妙“正在无所用意,猝然与景相遇,借以成章,不假绳削,故特别情能到”(石林诗话)。 胡应麟说:“唐初五言绝,子安(王勃)

5、诸作已入妙境。七言初变梁陈,音律未谐,韵度尚乏”,“至张说巴陵之什(按即此诗),王翰出塞之吟,句格成就,渐入盛唐矣。”(诗薮)七绝的“初唐标格”结句“多为对偶所累,成半律诗”(升庵诗话),这首诗则通体散行,风致自然,“惟在爱好”,全是盛唐气象了。诗人张说不仅是开元名相,也是促成文风转变的关键人物。其律诗“变沈宋典整前则,开高岑后矫清规”,亦继往而开来。而此诗则又是七绝由初入盛里程碑式的作品。 镜听词全文及赏析唐王建2 镜听词 作者:王建 重重摩挲嫁时镜, 夫婿远行凭镜听。 回身不遣别人知, 人意吩咐镜神圣。 怀中整理双锦带, 恐畏街头见惊怪。 嗟嗟下堂阶, 独自灶前来跪拜。 出门愿不闻悲伤,

6、郎在任郎回不回。 月明地上人过尽, 好语多同皆道来。 卷帷上床喜不定, 与郎裁衣失翻正。 可中三日得相见, 重绣锦囊磨镜面。 【赏析】 镜听,又名“耳卜”,是民间预料吉凶的传统习俗。相传在正月十三夜,(或说正月初一夜)洒扫厨房,灶门前供上香烛,在锅中盛满水,将杓子放入水中,然后虔诚拜祝所求之事。拨动杓子后,依据杓柄停止时所指方向,抱镜走出门外,举镜在耳边密听人言,以所闻的第一句为卜兆。或占年岁顺逆、或求行旅吉凶,祸福休咎,各随所听。历代流传不歇。 诗一开头,以“重重摩挲嫁时镜,夫婿远行凭镜听”突兀出之,略去夫婿何事远行、何处远行、出行几时,直切诗题,突出妻子的盼望,开端情感浓郁,真实动人。“重

7、重摩挲”四字,着眼于女主子公的举止,从反复的动作中表现出离别之苦、孤独之久、思念之切、企盼之诚,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回身不遣别人知,人意吩咐镜神圣。”传闻镜听不行告人,告人则不验。人们一再嘱咐女主子公,镜有神圣,所以思妇隐秘其事,不敢怠慢。诗歌着力刻画思妇的虔敬心理,再次表现出她的急迫思念。“怀中整理双锦带,恐畏街头见惊怪。嗟嗟口祭口祭下堂阶,独自灶前来跪拜。”嗟嗟口祭口祭急走时衣服摩擦所生声响。由于胆怯街上行人见镜惊怪,导致镜听失效,所以密藏怀中。诗歌以思妇的谨慎心理、急遽举动再次强化了思妇的思念之深。“出门愿不闻悲伤,郎在任郎回不回。”这是女主子公的祷祝之词。夫婿远行,妻子总希望行人早日归

8、来,何以祝告任其归来与否?貌似反常。其实她所祝告的一是行人平安、二是早日归来这双重愿望。出门窃听人语,是吉是凶,全然不知,心情忐忑担心,所以只敢祈求行人平安这较低层次,而不敢要求早日归来这较高层次。舍高就低,措词深婉。语短情长,心绪微妙,从中体现出女主子公温顺的性格。“月明地下人过尽,好语多同皆道来。”镜听原来只须听第一句,即知好坏,思妇却一而再,再而三,听到夜深人尽。为何不守规范,则下文已作出答复。初听是好语,心中犹惴惴担心,再听以坚决信念。听来又是好音,心中高兴,更求证明。如是反复,以致行人有尽而听兴无穷。诗歌侧影取神,刻画出思妇的喜悦心情。 “卷帷上床喜不定,与郎裁衣失翻正。”翻正,即反

9、正。听得好音,卜来喜讯,上床后无法入睡,又下床为郎裁衣。然而连衣片正反都搞错了。针指女红是妇人份内之事。操长久熟而蓦然失手,错在意外,则女子之欣喜若狂、迫不及待尽在眼前。诗人选材精审,片语传神,如选女子生疏之事,则舛误失手在意料之中,无须深怪,也就难以突出人物神情了。“可中三日得相见,重绣锦囊磨镜面。”可中,即假如。 这是女子的许愿。把一腔热望寄予于铜镜之上,寓盼人之深于爱镜之诚,心理刻画细致入微,诗意更为摇曳多姿。 在现存唐诗五万余首中,以镜听为题成篇,只有两篇。诗人从平凡生活中撷取诗材,新奇独到,为后人留下了弥足宝贵的唐代风俗资料。 此诗为叙事体,以镜发端,以镜结篇,围绕诗题,结构紧密完整

10、。刻画人物形象时,注意人物举止、心理。心情由出门前的谨慎急迫、到临出门的惴惴担心,再到归来后的狂喜过望,过渡自然,层次清楚,刻画微小逼真,塑造出一个温顺、热忱的妇女形象。清人沈德潜评之曰:“摹写儿女子声口,可云惟肖”,不为溢美之辞。 归燕诗原文及赏析唐张九龄3 归燕诗 作者:张九龄 海燕虽微眇, 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 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 华堂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 鹰隼莫相猜。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所咏的是将要归去的燕子。但诗人并没有工细地描绘燕子的体态和风神,而是叙述与争论多于精工细雕的刻画。 阮阅诗话总龟卷十七引明皇杂寻,称张九龄在相,有謇谔匪躬之诚。明皇怠于政事,李林

11、甫陰中伤之。方秋,明皇令高力士持白羽扇赐焉。九龄作归燕诗贻林甫。从上面所记本领推知,这首诗应作于张九龄被罢相的前夕。诗人是唐玄宗开元年间的名相,以直言敢谏著称。由于李林甫等毁谤,玄宗慢慢疏远张九龄。开元二十四年,张被罢相,归燕诗大约写于这年秋天。 诗从海燕“微眇”写起,隐寓诗人自己出身微贱,不象李林甫那样出身华贵。“乘春亦暂来”句,是写自己在圣明的时代短暂来朝廷做官,如燕子春来秋去,不会久留的。中间四句,以燕子不知“泥滓”之贱,只见“玉堂”开着,就一日数次出入其间,衔泥作窠,来隐寓自己在朝廷为相,日夜辛苦,惨淡经营。“绣户”、“华堂”和“玉堂”,都是隐喻朝廷。末句是告诫李林甫:我无心与你争权夺

12、利,你不必猜忌、中伤我,我要退隐了。此时大权已经落在李林甫手中,张九龄自知不行能有所作为,不得不退让,但心中不无牢騷和感慨。刘禹锡吊张曲江序称张被贬之后,“有拘囚之思,托讽禽鸟,寄词草树,郁郁然与騷人同风。”这是知人之言。从这段话来评归燕诗同样是适合的,归燕诗就是“托讽禽鸟”之作。 这首律诗对仗工整,语言朴实,风格清淡,如“轻缣素练”(张说评张九龄语)。它名为咏物,实乃抒怀,既写燕,又写人,句句不离燕子,却又是张九龄的自我写照。诗人的艺术匠心,主要就表现在他选择了最能摹写自己的形象的外物燕子。 幽州夜饮原文及赏析唐张说4 幽州夜饮 作者:张说 凉风吹夜雨, 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 能忘迟暮

13、心? 军中宜剑舞, 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 谁知恩遇深! 【赏析】 据新唐书张说传:开元初,张说为中书令,因与姚元崇不和,罢为相州刺史、河北道按察使,坐累徙岳州。后以右羽林将军检校幽州都督。都督府设在幽州范陽郡,即今河北蓟县。此诗就是他在幽州都督府所作。诗中描写了边城夜宴的情景,颇具凄婉悲壮之情,也委婉地流露出诗人对遣赴边地的不满。 全诗以“夜饮”二字为中心紧扣题目。起先二句描写“夜饮”环境,渲染气氛。“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正值秋深风凉之时,在幽州边城的夜晚,风雨交加,吹动树林,只听见一片凄凉动人的萧瑟之声。这一切,形象地描绘出了边地之夜的荒寒景象。 其次句还暗用了宋玉九辩中的诗意:

14、“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益发渲染了诗句中哀痛的色调。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悲愁的心绪,已经见于言外。而这“夜饮”,明显就是为了要驱走这恶劣环境带来的悲苦,宴会还没有起先,从着力渲染、示意中,已经给“夜饮”罩上了一层愁苦的陰影。 其次联紧接一、二句,进入“夜饮”,抒发诗人的感叹:“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正”字接转奇妙,紧承首联对环境的描写,同时也自然地转入到宴会。诗人说,正是在这风雨寒冷的夜晚,我们在高敞的厅堂中摆开了夜饮的筵宴,但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又岂能忘却自己的苍老和内心的哀痛呢?“能忘”句以问句出之,将诗人内心的郁勃之气曲折地表露了出来。这种迟暮苍老之感,在边地竟是那

15、样剧烈,挥之不去,即使是面对这样的“夜饮”,也排遣不开啊! 诗中化用了屈原离騷句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将诗人心愿表达得更加婉曲、深厚。 第三联,随着宴会起先,并渐渐进入高潮的时候,诗人的心情也随之兴奋起来,诗情也有了亮色:“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在都督府的宴会之间,军士们舞起剑来,那矫捷刚劲的舞姿,慷慨宏伟的气魄,令诗人为之感奋。史记项羽本纪中项庄说:“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舞剑是为了助兴,增加席间的快乐气氛。一个“宜”字,传出诗人对剑舞的观赏。但接着吹奏起胡笳时,那呜呜的声音,使席间短暂的快乐顿然消逝,而充溢着一片悲凉的情调,诗人的心情也随之沉重起来。塞上原来就多悲凉

16、之意,与诗人的远戍之苦、迟暮之感,融合在一起,成为心灵上的沉重的负担,诗情在稍稍有了亮色之后,又突然黯淡起来。这一联在豪壮中寓悲凉,在跌宕起伏中呈现出诗人难以平静的滚滚思潮,直至引出最终一联。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这十个字铿锵有声,好像将愁苦一网打尽,转而感谢皇上派遣的深恩,以在边城作将为乐、为荣。事实上这最终一联完全是由上面逼出来的愤激之语,他将对朝廷的满腹牢騷,隐藏在这看似感谢而实含怨望的十字之中,象河水决堤似地喷涌而出,表现了思想上的剧烈愤慨和深厚的苦痛。清人姚范评论说:“托意深婉。”(唐宋诗举要引)这一联的确托意遥深、措语婉曲,可谓“得騷人之绪”,寄寓着诗人悲愤的感慨,它与首联

17、的悲苦的边塞荒寒之景,恰成比照,相得益彰。全诗以景起,以情结,首尾照应,耐人回味。 诗歌在语言上遒健质朴,写景之语,并无华丽之辞,与边塞情调极为相称。遣词用字也非常精当,例如“吹”、“动”、“宜”、“重”这些字,看似一任自然,实际经过仔细锤炼,用得恰到好处,对写景、抒情起了很好的作用。 行见月全文及赏析唐王建5 行见月 作者:王建 月初生, 居人见月一月行。 行行一年十二月, 强半立刻看圆缺。 百年快乐能几何, 在家见少行见多。 不缘衣食相驱遣, 此身谁愿长奔波? 箧中有帛仓有粟, 岂向天际走碌碌? 家人见月望我归, 正是道上思家时。 【赏析】 逆旅行途,客子思乡,不免临风怀想,望月兴叹。温顺

18、如水的月色,使多少诗人触动乡愁,吟咏成篇。王建行见月即是其中佳篇。 “月初生,居人见月一月行。”新月一弯,悬于天幕。家人见月,自己已经行役一月。诗歌开端,诗人正在行途之中,却能凭藉一弯新月,由此及彼,把时间回溯到一月之前,一个月来的旅途劳顿、思乡情怀,尽在不言之中。又由己及人,悬想家人正在对月望远,一轮初月绾合起两地情思,空间又得以扩大。寥寥数语,含蕴深长。 “行行一年十二月,强半立刻看圆缺。”诗人离家,并非间或奔跑,短暂别离,而是长年跋涉、四季感怆。上文之“一月行”折入此层,哀苦情感愈益浓烈,层次加深一层。“行行”二字,直承上文“一月行”,运用顶真手法。其作用一则过渡一气贯注,加强前后内容之

19、间的联系,二则音调谐和,增加语言乐感。“百年快乐能几何,在家见少行见多。”古诗十九首曰:“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人生苦短,流年不再,短暂人生中能有几多快乐?长年奔跑在外,行旅匆忙,又把原本寥寥的人生乐趣掐头去尾、分剥肢解。若是感情麻木、无知无觉,也就罢了,偏又是感情丰富、神经敏锐。对人生快乐的剧烈追求被现实击得粉碎。幻灭之苦痛,不堪回首。诗歌至此,发出三重慨叹,尽管诗意脱胎古人,却能自出机杼。 “不缘衣食相驱遣,此身谁愿长奔波?箧中有帛仓有粟,岂向天际走碌碌?”这几句点出违心奔跑的缘由:衣食所迫。即陶渊明所说的“心为形役”。形体生存的须要迫使诗人扭曲灵魂。形体虽存,

20、心灵长泣。前两句直承题意,后两句跳开一步,反接题意。 正反结合,将长年奔跑的苦痛心情一吐为快,而两个反诘句式,则更加突出了诗人愤激却又无奈的感情色调。 “家人见月望我归,正是道上思家时。”诗人见月思家,却悬想家人月下凝眸,心系行人,从侧面渲染本身思乡之情。然后再正面抒发思家心绪。若无这一侧面烘托,结句就索然无味。有此烘托,则再次以明月将两地亲人绾合一处,与开端呼应紧密,情思委婉,余韵不绝。 此诗篇幅不长,布局却转折多变。由离家进至长离家,再进至违心离家,然后申足离家缘由,结以思家。结构一路迭转,渐转渐深。同是见月思家,李白的静夜思含蓄蕴藉,点到即止,王建诗却刻露酣畅,淋漓尽致,这也体现出中唐诗对盛唐诗的不蹈故常,力求新变。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7页 共17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