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咏柳的唯美诗词赏析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典咏柳的唯美诗词赏析5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经典咏柳的唯美诗词赏析5篇 春天来了,春天的女孩轻快的脚步。柳树芽忙挤,怕没有地方。大的像钉子一样大,小的像米粒一样小。就像诗人说的,我不知道谁会从薄薄的树叶中走出来。二月的春风像剪刀。今日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咏柳的唯美诗词赏析,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经典咏柳的唯美诗词赏析1 淮上与友人别 唐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 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 君向潇湘我向秦。 作品赏析 【注释】: 晚唐绝句自杜牧、李商隐以后,单纯争论之风渐炽,抒情性、形象性和音乐性都大为减弱。而郑谷的七绝则仍旧保持了长于抒情、富于风韵的特点。 这首诗是诗人在扬州(即题中所称“淮上”)和友人分手时所作。和通常的送
2、行不同,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别:友人渡江南往潇湘(今湖南一带),自己则北向长安。 一、二两句即景抒情,点醒别离,写得潇洒不着力,读来别具一种自然的风韵。画面很疏朗:扬子江头的渡口,杨柳青青,晚风中,柳丝轻拂,杨花漂浮。岸边停岸着待发的小船,友人即将渡江南去。淡淡几笔,象一幅清爽秀雅的水墨画。景中寓情,富于含蕴。依依袅袅的柳丝,牵曳着彼此依依惜别的深情,唤起一种“柳丝长,玉骢难系”的伤离意绪;蒙蒙漂浮的杨花,惹动着双方缭乱不宁的离绪,勾起天际羁旅的漂泊之感。美妙的江头柳色,宜人春光,在这里恰恰成了离情别绪的触媒,所以说“愁杀渡江人”。诗人用淡墨点染景色,用重笔抒写愁绪,初看似不甚协调,细味方感到
3、二者的和谐统一。两句中“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等同音字的有意重复,构成了一种既轻爽流利,又回环往复,富于情韵美的风调,使人读来既感到感情的深永,又不显得过于沉重与伤感。次句虽单提“渡江人”,但彼此羁旅漂泊,南北乖离,君愁我亦愁,原是不言自明的。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三、四两句,从江头景色收转到离亭别宴,正面抒写握别时情景。驿亭宴别,酒酣情浓,席间吹奏起了凄清怨慕的笛曲。即景抒情,所奏的或许正是象征着别离的折杨柳吧。这笛声正倾诉出彼此的离衷,使两位即将分手的友人耳接神驰,静默相对,思绪萦绕,随风远扬。离笛声中,天色仿佛不知不觉地暗了下来,握别的时间到了。两位挚友在沉沉暮
4、霭中互道珍重,各奔前程君向潇湘我向秦。诗到这里,戛然而止。 这首诗的胜利,和有这样一个别开生面的富于情韵的结尾有亲密关系。表面上看,末句只是交待各自行程的叙述语,既乏寓情于景的描写,也无一唱三叹的抒情,事实上诗的深长韵味恰恰就蕴含在这貌似朴直的不结之结当中。由于前面已通过江头春色、杨花柳丝、离亭宴饯、风笛暮霭等一系列物象情景对离情进行反复渲染,结句的截然而止,便恰如抔土之障黄流,在反激与比照中愈益显出其内涵的丰富。临歧握别的黯然伤魂,各向天际的无限愁绪,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乃至漫长旅程中的无边孤独,都在这不言中得到充分的表达。“君”“我”对举,“向”字重迭,更使得这句诗增加了咏叹的情味。 经典
5、咏柳的唯美诗词赏析2 忆江南春去也 唐 刘禹锡 春去也, 多谢洛城人。 弱柳从风疑举袂, 丛兰裛露似沾巾。 独坐亦含嚬。 作品赏析 【注释】 多谢:殷勤致意的意思。洛城人:即洛阳人。 袂(mi):衣袖。 浥(y):沾湿。 颦(pn):皱眉。 【评解】 这首词,作者曾自注:“和乐天(即白居易)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词 中写的是一位洛阳少女的惜春之情。她一边惋惜春天的归去,一边又觉得春天对她也有 无限依恋之情。诗人通过拟人化手法,不写人惜春,却从春恋人着笔。杨柳依依,丛兰 洒泪,写来宛转有致,耐人寻味。最终“独坐亦含颦”,以人惜春收束全词,更增加了 全词的抒情色调。这首小词,抒发了惜春、伤春之
6、情。构思新奇,描写细腻,手法多变。 充分体现了诗人乐府小章的“清爽流畅、含思宛转”的艺术特色。 【集评】 况周颐蕙风词话:唐贤为词,往往丽而不流,与其诗不甚相远也。刘梦得忆 江南“春去也”云云,流丽之笔,下开北宋子野、少游一派。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作伤春词者,多从送春人着想。此独言春将去而恋 人,柳飘离袂,兰浥啼痕,写春之多情,别饶风趣,春如同此,人何以堪! 沈雄古今词话:“春去也”云云,刘来宾词也。一时传唱,乃名为春去也 曲。 陈廷焯别调集卷一:婉丽。 经典咏柳的唯美诗词赏析3 章台柳寄柳氏 唐 韩翃 章台1柳,章台柳, 往日依依2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 也应攀折他人手。 作品赏析
7、 这首作品,有人认为是诗,有人认为是词(词牌名为“章台柳”)。在全唐诗中,卷二四五中收录此作,定为诗,题为“寄柳氏”,收录此作,定作词,题为“章台柳寄柳氏”。下面是中国韵文学会理事、上海市古典文学学会理事、上海师范高校中文系教授蒋哲伦等人对此篇的赏析。 “章台”,本是战国时所建宫殿,以宫内有章台而得名,在今长安县故城西南隅。这里借指长安。“章台柳”,即暗喻长安柳氏。但因柳氏本娼女,故后人遂将章台街喻指娼家聚居之所。两个叠句用于寻找加强呼喊之急迫,韵味深长,表达作者日思夜想的怀恋之情。“颜色青青”,喻柳氏从前之青春妙龄,丰容明丽。“今在否”,谓是否平安健在,暗言社会动乱,邪恶猖獗,柳氏单身独处,
8、其平安令人担忧,以疑问声口,则其忧虑担忧之情可见。“长条似旧垂”,喻柳氏袅袅婷婷的身材和体态仍不减当年,与上文“颜色青青”相呼应。“攀折他人手”,暗指柳氏值此兵荒马乱之秋,恐己为他人所劫夺占有,是“今在否”的进一步推想。前句见怀想之切,后句见忧虑之深,两句以“纵使”“也应”开合进退,将其希望与悲观,侥幸与不幸,揣测与担忧等困难的冲突心情写得传神活现。 全篇语意双关,表面上是写柳树,事实上是对柳氏的问候,问候了两件诗人最关切的事:是否还在人世?是否已经嫁人?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经典咏柳的唯美诗词赏析4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宋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斟
9、酌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作品赏析 【注释】 次韵:依照别人的原韵和诗或词。章质夫:名栥(ji),字质夫,福建蒲城 人,历仕哲宗、徽宗两朝,为苏轼好友,其咏杨花词水龙吟是传诵一时的名作。 “斟酌”两句:指杨花看似无情,实际却自有其愁思。思:意思,思绪。 “困酣”二句:用美女困倦时眼睛欲开还闭之态来形容杨花的忽飘忽坠、时起时 落。 【评解】 这首咏物词,当作于苏轼贬黄州时期。其间,诗人的好友章质夫有咏杨花词水龙
10、吟一首,盛传一时,诗人因依原韵和了这首词寄去,并嘱“不以示人”。词中通过丰 富的想象和独特的艺术构思,运用拟人化手法,把咏物和写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即 物即人,两不能别”。全词写得声韵谐婉,情调幽怨缠绵。反映了苏词婉约的一面。 【集评】 王国维人间词话:东坡杨花词,和韵而似原唱;章质夫词原唱而似和韵。 朱弁曲洧旧闻:章质夫杨花词,命意用事,潇洒可喜。东坡和之,若豪放不入 律吕。徐而视之,声韵谐婉,反觉章词有织绣工夫。 魏庆之诗人玉屑:章质夫咏杨花词,东坡和之,晁叔用以为: “东坡如王嫱、西施,净洗脚面,与天下妇人斗好,质夫岂可比哉!”是则然也。 余以为质夫词中所谓“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
11、被风扶起”,亦可谓曲尽杨花妙处, 东坡所和虽高,恐未能及,诗人争论不公如此。 唐圭璋等唐宋词选注:本词是和作。咏物拟人,缠绵多态。词中刻画了一个思 妇的形象。萦损柔肠,困酣娇眼,随风万里,寻郎去处,是写杨花,亦是写思妇,可说 是遗貌而得其神。而杨花飞尽化作“离人泪”,更生动地写出她候人不归所产生的幽怨。 能以杨花喻人,在对杨花的描写过程中,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这比章质夫的闺怨词 要高一层。 苏词向以豪放著称,但也有婉约之作,这首水龙吟即为其中之一。它藉暮春之际“抛家傍路”的杨花,化“无情”之花为“有思”之人,“直是言情,非复赋物”,幽怨缠绵而又空灵飞动地抒写了带有普遍性的离愁。篇末“细看来,
12、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实为显志之笔,千百年来为人们反复吟诵、玩味,堪称神来之笔。 上阕首句“似花还似非花 ”出手不凡 ,耐人寻味。它既咏物象,又写人言情,精确地把握住了杨花那“似花非花”的独特“风流标格”:说它“非花”,它却名为“杨花”,与百花同开同落,共同装饰春光,送走春色;说它“似花 ”,它色淡无香 ,形态细小,隐身枝头,从不为人注目爱怜。 次句承以“也无人惜从教坠”。一个“坠”字,赋杨花之飘落;一个“惜”字,有浓郁的感情色调。“无人惜”,是说天下惜花者虽多,惜杨花者却少。此处用反衬法暗蕴缕缕怜惜杨花的情意,并为下片雨后觅踪伏笔。 “抛家傍路 ,斟酌却是,无情有思”三句承上“坠”字写
13、杨花离枝坠地、飘落无归情状。不说“离枝”,而言“抛家”,貌似“无情”,如同韩愈所谓“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晚春),实则“有思 ”,一似杜甫所称“落絮游丝亦有情( 白丝行)。咏物至此,已见拟人端倪,亦为下文花人合一张本。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这三句由杨花写到柳树,又以柳树喻指思妇、离人,可谓咏物而不滞于物,匠心独具,想象奇妙。 以下“梦随”数句化用唐人金昌绪春怨诗意:“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借杨花之飘舞以写思妇由怀人不至引发的恼人春梦,咏物生动真实 ,言情缠绵哀怨,可谓缘物生情,以情映物,情景交融,轻灵飞动。 下阕开头“不恨此花飞尽,恨
14、西园、落红难缀。”作者在这里以落红陪衬杨花,曲笔传情地抒发了对于杨花的怜惜。 继之由“晓来雨过”而问询杨花遗踪,进一步烘托出离人的春恨 。“一池萍碎”句,苏轼自注为“杨花落水为浮萍,验之信然。” 以下“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这是一种想象奇异而兼以极度夸张的手法。这里,数字的妙用传达出作者的一番惜花伤春之情。至此,杨花的最终归宿,和词人的满腔惜春之情水乳交融,将咏物抒情的题旨推向高潮。篇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一句,总收上文,既干净利索,又余味无穷。它由眼前的流水,联想到思妇的泪水;又由思妇的点点泪珠,映带出空中的纷纷杨花,可谓虚中有实,实中见虚,虚实相间,妙趣横生。这一
15、情景交融的神来之笔,与上阕首句“似花还似非花 ”相呼应,画龙点睛地概括、烘托出全词的主旨,给人以佘音袅袅的回味。 经典咏柳的唯美诗词赏析5 洞仙歌江南腊尽 宋 苏轼 江南腊尽,早梅花开后,分付新春与垂柳。 细腰肢自有入格风永丰坊流,仍更是、骨体清英雅秀。 永丰坊那畔,尽日无人,金丝谁见弄晴昼? 断肠是飞絮时,绿叶成阴,无个事、一成消瘦。 又莫是东风逐君来,便吹散眉间一点春皱。 作品赏析 这首词通篇咏柳,借柳喻人,以含蓄婉曲的手法和饱含感情的笔调,借娜娜多姿、落寞失时的垂柳,流露了作者对姿丽命蹇、才高数奇的女性深切的怜悯与赞美。 上片写柳的体态标格和风韵之美。起拍说腊尽梅凋,既点明节令,且借宾唤
16、主,由冬梅引出春柳。以“新春”紧承“腊尽”,写腊月已尽,新春来临,早梅开过,杨柳萌发。柳丝弄碧,是春意繁闹的表征,故说“分付新春与垂柳”。“分付”,交付之意,着“分付”一词,仿佛春的活力、光彩、妩媚,均凝集于垂柳一身,从而突出了柳的形象。以赞美柳的体态柳枝婀娜,别有一种风流,使人想到少女的细腰。杜甫绝句漫兴早有“隔户杨柳弱袅袅,恰如十五女儿腰”之句。东坡正是抓住了这一特点,称颂她有合格入流的独特风韵,并进而用“清英秀雅”四字来品评其骨相。这就写出了垂柳的清高、英隽、雅洁、秀丽,见出她与浓艳富丽的浮花浪蕊迥然不同。作者把握住垂柳的姿质特色,从她的体态美,进而刻画了她的品行美。 下片转入对垂柳不幸
17、遭受的感叹。换头三句,写垂柳境况清寂、丽姿无主。长安永丰坊多柳,生永丰园一角的垂柳,尽管明媚春光中修饰姿容,格外妩媚,怎奈无人一顾。”断肠“四句,紧承上文,写垂柳的凄苦身世,说:一到晚春,绿叶虽繁,柳絮飘舞,她更将百无聊赖,必定日益瘦削、玉肌消减了。煞拍三句,展望前景,愈感茫然。只有东风的吹拂,足可消愁释怨,使蛾眉般的弯弯柳叶,得以应时伸展。 全章用象征法写柳,词人笔下那婀娜多姿、落寞失意的垂柳,宛若是骨相清雅、姿丽命蹇的佳人。词中句句写垂柳,却句句是写佳人。读罢全词,一位品行清淑而命运多舛的少女形象活灵活现地呈现读者面前。 经典咏柳的唯美诗词赏析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5页 共15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