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真题2016下语文 (高中).pdf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真题2016下语文 (高中).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真题2016下语文 (高中).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1、 教学记念刘和珍君,教师为了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作品语言的特点,推荐阅读其他杂文,下列适合的是( )。 A.华盖集坟而已集彷徨 B.华盖集坟而已集野草 C.呐喊二心集三闲集而已集 D.华盖集坟而已集华盖集续篇 A B C D 2、 某教材设置有“感受儒家文化”的学习专题,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文献初步了解儒家思想。下列文献,不适合的是( )。 A.齐桓晋文之事 B.劝学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谏逐客书 A B C D 3、 某教材必修(5)第一单元的选文有雨巷荷塘月色和荷花淀。下列单元主要教学目标的设计,合适的是( )。 A.借助细腻的环境描写,把握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B.置身特定的情境
2、中,感受文本所营造的独特意境 C.联系作品描写的时代,了解文本反映的社会矛盾 D.分析丰富的修辞方法,掌握几种修辞方法的特点 A B C D 4、 教师开设了“中华楹联赏析”的课程,该课程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选修课程系列中,所属的系列是( )。 A.诗歌与散文 B.小说与戏剧 C.文化论著研读 D.语言文字应用 A B C D 5、 教学鸿门宴,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同类文体专题阅读,下列作品,适合的是( )。 2 A.苏武传 B.谏太宗十思疏 C.与妻书 D.陈情表 A B C D 6、 教学为了忘却的纪念,教师补充了“左联五烈士”的作品及相关评论文章。对教师做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3、( )。 A.拓展的材料多元丰富,可考虑不同文本类型或多位作者 B.通过多篇文本的专题阅读,学生获得了多重的情感体验 C.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要考虑课内外、单篇多篇的结合 D.由文本世界延伸到当下社会生活,建构文本的现实意义 A B C D 7、 某练习册选择了一篇介绍我国某著名生态学家的传记,并设计了 4 道阅读思考题。其中,能够训练学生推断能力的思考题,合适的是( )。 A.这位科学家在环境研究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B.这位科学家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回国的原因是什么? C.这位科学家的生态理论对当前的环境治理有什么价值? D.这位科学家的品格和治学精神有哪些值得青少年学习? A B
4、C D 8、 某教师为了让学生把握想北平的情感基调,师生一起查阅资料,梳理“故乡”的含义、类型、价值等。对教师做法的分析,恰当的是( )。 A.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很好地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B.概念梳理难以引发学生情感体验,很难达成学习目标 C.文本之外的学习内容较多,未能凸显文本的学习价值 D.学生查阅资料梳理概念,落实了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A B C D 9、 某教师在教学故都的秋后布置了一道练习题:“读课文,说说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写出了故都的秋的哪些特点。从哪些句段中,你感觉、体察到了作者所谓的悲凉?如何看待这种悲凉?” 关于教师布置此题要达成的目标,下列恰当的是( )。 A.能多角
5、度多层次地阅读鉴赏,对优秀文学作品能赏析常新 B.培养观察、描绘自然的意识,提高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3 C.能在阅读鉴赏中,把握景物的特点与作者情感抒发的关系 D.学会关注不同时代的文化生活,辨析文化现象之间的差异 A B C D 10、 阅读窦娥冤的评课记录,按照要求答题。 关汉卿是了不起的大戏剧家,但关汉卿的经历以及写作背景,与高一学生之间的距离太远了。再加上剧本这样的文学样式,学生很难进入文本,到底怎么教,是一个难题,但也不是不可逾越的。 张老师执教关汉卿的窦娥冤,把教学重点放在“戏剧语言”上,着重抓对白的运用,她通过补充对白的内容,让学生理解窦娥冤。抓对白的形式,是从语言开始进入;补
6、充对白,是让学生理解对白背后的潜台词,体会它的内涵,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实际上是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再由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这堂课实现了师生在合作中与文本的对话,在教法上是一种创新。 对上述评课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将阅读与口语训练相结合是一种创新 B.把对白作为戏剧的学习重点是恰当的 C.该教师借助扩写或补写活动,帮助学生实现阅读中的多重对话 D.补充写作背景、作者和剧本知识就能克服高一戏剧学习的困难 A B C D 11、 阅读白莽作序的教学设计,按照要求答题。 学习目标: (1)阅读并“议议讲讲”文章内容,明白“序”的一般写法。 (2)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作者的复杂感
7、情。 活动设计: (1)围绕“如果我是作者,在这样的环境中会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思想情感,小组合作探究后进行交流”。 (2)教师参与小组讨论,并将自己设定的学习目标与学生的学习进展作比较。 (3)根据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学习目标达成情况。 对上述教学设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明白 序的一般写法” 这一学习目标与文体特点相匹配 B.落实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必须提供一个复杂的问题 C.教师希望根据学情及时反思自己设计的学习目标与学习活动 D.教学环节简明,主要活动展开有序,可以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A B C D 12、 阅读一片树叶的课堂教学实录(节选),按照要求答题。 (教师引
8、导学生针对预习中的疑问展开讨论) 4 生 1:“吊着一片干枯的黄叶”,为什么用“吊”? 师:谁能解答? 生 2:因为是刚出生的叶子。 师:是吗?这是什么季节? 生 2:秋天。 生 3:“吊”写出黄叶干枯的形状和即将落地时的状态。 师:大家同意这位同学的理解吗? (生说“同意”并点头) 师:请继续提问。 生 4:“一叶坠地”的“坠”能不能换成“落”? 师:(手拿纸做飘落的动作)同学们,这叫“坠地”吗? 生 5:不是,这叫“飘落”。“坠”显得很有力量,直落! 师:说得好,“坠”字写出了掉落的速度快。 对上述教学实录(节选)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学生深入品味词语需要教师模拟生活情境支撑 B.
9、学生提问与理解文意关系不大,教师应做引导 C.学生的问题散乱不成系统,无法达成预设目标 D.语言文字的品味揣摩有利于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A B C D 13、 阅读下面的教学论文(节选),按照要求答题。 在影响学生个性发展的积极因素中,教师的个性极为重要,学无个性,常常是因为教无个性。由于语文学科丰富的人文特点,语文教师更容易成为最具有个性的教师群体,然而,也最容易成为忽视学生个性发展、甚至是“误尽苍生”的历史罪人。尽管许多老师在上课中表现得极具“个性风采”:“演讲型”教师在课堂上声情并茂,“表演式”教师在课堂里魅力十足,“演示型”教师多媒体技术娴熟。但是,若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个根本,以牺牲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真题2016下语文 高中 中小学教师 资格证 2016 语文 高中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