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蓝** 文档编号:84621136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学习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习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学习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袁隆平事迹心得 体会 篇一: 人们都知道,有粮食才能吃饱饭,吃饱饭后才有力气。我从呱呱坠地那一天开头,就得用很多食物为我输送养分,从未饿过肚子,我的家人每天给我做不同的饭菜,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奶奶常常说:“现在和以前变化太大了。”“有什么变化呢?”我问“孩子,你每天能吃饱饭吗?”我深呼吸,挺着大肚子,得意洋洋地说:“固然了,我每天都吃的饱饱的,您看我的肚子都可以和气球媲美!”妈妈从厨房里走出来,说:“你能吃饱饭,肯定要感谢一位院士。”“哪位院士?”“下午我带你去图书馆看一本书,看完后你就知道他是谁啦!” 究竟是哪位院士让我们吃饱了饭?我半信半疑地来到图书馆,看了

2、袁隆平传。在这本书里,我找到了答案。这本书表达了他研发杂交水稻的过程。当时的袁隆平是农业大学的教师,他的幻想就是想研发出更高产量的水稻。他对工作仔细、执着、刻苦钻研。领导们对他寄予厚望,讨论水稻的任务当之无愧就落在袁隆平的肩上。为了提高水稻的产量,不再让乡亲们不再忍受挨饿的苦痛,他背井离乡去了三亚。一次次的试验,烈日酷暑中仍在坚持最初的幻想,真是 功夫不负有心人试验胜利了。 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妈妈口中的院士是: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我永久忘不了书中袁隆平爷爷的那句话:“外国没有杂交水稻,他们选择了放弃。莫非中国只能引进外国的创造吗?为什么中国不能引领世界潮流呢?不管你们说什么,我袁隆平绝不

3、会放弃。” 试验屡次未胜利,反对袁隆平的人越来越多,只有他的家人和少数人赞同他的想法,此时他说出了这句话。我认为袁隆平之所以能胜利,使老百姓远离饥饿,是由于他有探究、坚持的精神。袁隆平在人们的反对声中仍旧坚持不懈,我们又怎能在学习中轻易放弃呢?所以在学习的道路上我要做到“活到老学到老。”袁隆平爷爷的杂交水稻不仅让中国人吃饱饭,也让非洲 16 个国家的人民也吃饱饭。他说:“当我培育出用海水哺育的水稻,就完成了我最大的心愿。” 在我心里,袁隆平爷爷不仅为我们带来了物质上的养分,更为我们带来了宝贵的精神食粮。1999 年,北京天文台发觉一颗小行星,命名为“袁隆平星”。你是否也会抬头仰视星空中,那颗最

4、亮的小行星呢? 90 多岁的袁隆平,明明可以舒舒适服安度晚年,却照旧面朝黄土背朝天,顶着骄阳似火,披着寒露星光,只为了多一个人能够吃饱饭。 普天之下,试问有几人能够做到? 袁隆平的坚持,不过是为了此生的两个幻想: 一是“杂交水稻掩盖全球梦”,他要把自己的杂交水稻技术全世界共享,让更多的人不再饿肚子。 二是“禾下乘凉梦”,他曾经梦到过水稻比高粱还高,水稻秸秆比扫帚还要长,稻谷比花生还大,这是袁爷爷见过的最美的风景。 学习袁隆平,还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 篇二: 上世纪 60 年月,国人的生活水平始终处于温饱不继的状态,其根本缘由就在于“地多粮少”,肥得流油的土地上,总是种不出高产的庄稼,这不仅是农

5、夫们的苦恼,更是国家的心病。 大米是我们的主食,是每个人赖以生存的食物,有多宝贵!只有经受过那个年月的人,才能真正体会。日常玉米壳泡水、野草煮汤充饥、吃麸皮吃地瓜已经是上等佳肴,大量的人群因养分严峻不良而得了浮肿病。 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最文明的民族也同最不兴旺的未开化的民族一样,必需保证自己现有食物,然后才能去照看其他事情。” 从“IR8”到 “南优 2 号”,从 “Y 两优 900”到 “超级水稻”,从最初的亩产 500 公斤到现在的超 1500 公斤,风行世界的“绿色神话”不断刷新,“东方魔稻”的奇迹震动了世 界。 他是谁?用什么技术挽救了我们?杂交

6、水稻,神农法宝。几十年来,他始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不懈探究,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盼望和金色的收获。他的卓越成就,不仅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奉献,更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丰碑。 这位喂饱了中国十几亿人口的伟人袁隆平,是流连田间小道的真“农夫”, 严以律己、淡泊名利,常年昼夜躬耕于稻田,至高荣誉的获得,并没有因此而傲慢,反而进一步投身到更深的领域,讨论下一批新型高产水稻,科研从不止步,产量的不断提升已经是最好的佐证。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是新时代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详细实施指导,袁老如今已经九十高龄,但他依旧奋战一线,全心培育优良的水稻,解决中国的

7、粮食问题,乃至全人类的粮食问题,“粮食之父”的科研之路正越走越宽。 我们这一代人是最大的受益者,丰衣足食,生活无忧,一粒米的宝贵无法感同身受,我们不妨多看看袁隆平传这本书,让我们更多的了解水稻的高产之路走得有多困难,从曾经国外质疑的“谁来养活中国人”,到现在的“中国已经有力量解决好吃饭问题”,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要牢记历史,在吃饭问题上不能得健忘症,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这也进一步说明粮食安全的长期性,在粮 食问题上不能遗忘历史、盲目乐观,不能今日温饱无虞,就忘了昨天饿肚子的味道;不能粮食连年增产,就看不到今后保障粮食安全的难度和压力。不惜果实,肆意铺张,是绝不行取的。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要对现在的美妙生活多一份思索,珍惜粮食,这不但是文明素养的表现,更是一种美德,一份责任。 所以,即使只是一粒米,我们也要同样珍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成人自考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