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设计与美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4 设计与美学.ppt(8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设设 计计 与与 美美 学学 目目 录录导论导论余论余论美育论美育论审美论审美论艺术艺术美论美论美的美的形态论形态论美感论美感论美论美论设计设计美学美学导论导论导论导论一、美学的产生和发展一、美学的产生和发展1、在中国古代(1)大羊为美:以用为美、以饰为美;以用为美、以饰为美;(2)无害为美:国语国语伍举论美;伍举论美;(3)中和为美:毛诗序毛诗序:发乎情,止乎礼仪;:发乎情,止乎礼仪;(4)仁为美:孔子孔子“尽善尽美尽善尽美”的审美标准的审美标准;(3)充实之谓美:孟子孟子“充实之谓美充实之谓美”的论断的论断;(4)老庄美丑关系和审美态度的表述:“天地有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大美而不言”、“道体即
2、美道体即美”、“美即逍遥和自由美即逍遥和自由”;(5)乐论是中国最早的美学专著。导论导论导论导论一、美学的产生和发展一、美学的产生和发展2 2、在西方、在西方(1 1)古希腊时期:)古希腊时期: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了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了“美是和美是和谐与比例谐与比例”;苏格拉底论美和善;苏格拉底论美和善;柏拉图的柏拉图的“美美的理念的理念”;亚里士多德以亚里士多德以“艺术摹仿说艺术摹仿说”为核心的为核心的美学思想。美学思想。(2 2)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宗教神学的附庸;宗教神学的附庸;(3 3)启蒙时期:)启蒙时期:1750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母嘉通出版年,德国哲学家鲍母嘉通出版美
3、学美学,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确立。,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确立。(4 4)德国古典美学:)德国古典美学:美学史上的第一座高峰。美学史上的第一座高峰。康德康德(判断力批判判断力批判););黑格尔:德国古典美学的集黑格尔:德国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著三卷本大成者,著三卷本美学美学巨著。巨著。(5 5)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美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美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导论导论导论导论二、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二、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1 1、美学的研究对象、美学的研究对象:(1 1)美学美学是以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为研究对象的,是是以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为研究对象
4、的,是研究人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的一门学科;研究人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的一门学科;(2 2)美学的研究范围包括:)美学的研究范围包括:审美客体审美客体美的现象;美的现象;审美主体审美主体主观的美感;以及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主观的美感;以及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关系和审美关系的物化形态(艺术)。之间的关系和审美关系的物化形态(艺术)。2 2、美学研究的方法、美学研究的方法:(1 1)方法论原则: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方法论原则: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依然是美学研究的根本方法;界观和方法论依然是美学研究的根本方法;(2 2)具体方法:)具体方法:艺术学的方法;艺术学的
5、方法;心理学的方法;心理学的方法;社会学的方法;社会学的方法;发生学的方法;发生学的方法;科学实证法。科学实证法。导论导论导论导论三、美学概论教材结构三、美学概论教材结构美学美学美学理论美学理论美学史美学史门类美学门类美学美论美论美感论美感论美的形态论美的形态论艺术美论、审美论、美育论艺术美论、审美论、美育论第一章第一章 美美 论论美美 论论美的探索美的探索美的本质美的本质审美关系审美关系西方美学西方美学史上的主要史上的主要美学观点美学观点美的模式美的模式审美关系的审美关系的本质内涵本质内涵美的美的多重属性多重属性第一章第一章第一章第一章 美论美论美论美论一、美的探索一、美的探索1、西方美学史
6、上的主要观点(1)倾向于美的客观属性:形式说(毕达哥拉斯、波里克勒特毕达哥拉斯、波里克勒特);理念说(柏拉图、黑格尔柏拉图、黑格尔);摹仿说(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分有说(普罗丁普罗丁);关系说(狄德罗、伏尔泰狄德罗、伏尔泰);感性特征说(博克博克);生活说(车尔尼雪夫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第一章第一章第一章第一章 美论美论美论美论一、美的探索一、美的探索1、西方美学史上的主要观点(2)、倾向于美的主体属性快感说(英、休谟,美即美感英、休谟,美即美感);判断说(康德,唯主体论,判断力是一种天赋,康德,唯主体论,判断力是一种天赋,美是合目的的形式美是合目的的形式);情感符号(苏珊苏珊.朗格,美
7、的本质是朗格,美的本质是“生命形式生命形式”的形而上学的形而上学);直觉说(意、克罗齐,美的根源在于心灵意、克罗齐,美的根源在于心灵)。第一章第一章第一章第一章 美论美论美论美论一、美的探索一、美的探索2、美的理论模式(1)美是与人无关的自然属性(毕达哥拉斯形毕达哥拉斯形式说、博克感性特征说、苏珊式说、博克感性特征说、苏珊.朗格情感符号朗格情感符号);(2)美不在现象,而在现象之后的更高的本质(理念说、判断说、叔本华唯意志论、柏格森生命理念说、判断说、叔本华唯意志论、柏格森生命哲学哲学);(3)美是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或美是生活(狄德狄德罗、车尔尼雪夫斯基罗、车尔尼雪夫斯基)。第一章第一章第一章第
8、一章 美论美论美论美论二、美的本质(二、美的本质(马克思的美学观马克思的美学观)1、劳动是一切社会生活的基础(1)劳动使主体和客体开始了分化;(2)伴随着萌芽状态的劳动,人的身体器官的质量、形态和功能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如脑手的进化);(3)劳动在使主客体分化的同时,也使人的意向有了所指,且创造了一个人格化的世界。第一章第一章第一章第一章 美论美论美论美论二、美的本质二、美的本质2 2、人化的自然和自然的人化、人化的自然和自然的人化(1 1)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观的两个基本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观的两个基本点: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物及其运动过程的总和(广义的理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物及其运动过
9、程的总和(广义的理解);解);现实的自然界是属人的自然、人化的自然、现实的自然界是属人的自然、人化的自然、历史的自然(狭义的理解);历史的自然(狭义的理解);(2 2)所谓)所谓“人化自然人化自然”,是人类已经改造、认识、把握,是人类已经改造、认识、把握和活动的自然,它标志着马克思的历史自然观的形成。和活动的自然,它标志着马克思的历史自然观的形成。“人化自然人化自然”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必然结果;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必然结果;“自在自然自在自然”向向“人化自然人化自然”的转化,是在实践基础上的转化,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扩大的。可以从实践活动本身的特点、人的创造不断扩大的。可以从实践活动本身的特点、人的创
10、造性本质和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三个方面来证明。性本质和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三个方面来证明。第一章第一章第一章第一章 美论美论美论美论二、美的本质二、美的本质3、劳动为美创造了前提条件(1)劳动创造了美的事物;(2)劳动创造了能欣赏美的人。人通过劳动培养了自身精神能力的专注性,并在不同方面发展了自身的感观的特性,包括:概括性 联系性 情感性 创造性第一章第一章第一章第一章 美论美论美论美论三、审美关系三、审美关系1、审美关系(1 1)审美关系是)审美关系是人同现实的一种特殊精神关系,它要人同现实的一种特殊精神关系,它要求在对对象的感性形象的观照和感应中达到自我肯求在对对象的感性形象的观照和感应中达到
11、自我肯定和自由体验,获得身心整体的愉悦和满足,并使定和自由体验,获得身心整体的愉悦和满足,并使人的本质得以生成人的本质得以生成。(2 2)人的本质是)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 3)人的本质力量指的是)人的本质力量指的是人所具有的、体现了人与动人所具有的、体现了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和人类自身发展方向的,包括感性、物的根本区别和人类自身发展方向的,包括感性、理性和实践能力在内的各种能力的总和。美就是人理性和实践能力在内的各种能力的总和。美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4 4)美就是)美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美学就是;美学就是
12、研研究人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的一门科学究人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的一门科学。第一章第一章第一章第一章 美论美论美论美论三、审美关系三、审美关系2、审美关系的本质内涵(1)审美关系的基础是人本质力量的对象化;(2)审美关系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人同世界的精神关系分作三种:认识关系、功利人同世界的精神关系分作三种:认识关系、功利关系和审美关系;关系和审美关系;审美关系与认识关系的区别和审美关系与认识关系的区别和联系联系(理解审美直觉(理解审美直觉P39P39);审美关系和功利关系审美关系和功利关系的区别和联系。的区别和联系。(3)审美是求真能力和求善能力的综合。真是美的前提和基础;善是美的灵魂
13、,违背了善,真是美的前提和基础;善是美的灵魂,违背了善,也就失去了美。美又不能同真、善等同,它必须具也就失去了美。美又不能同真、善等同,它必须具有感性的形态,所以审美关系中的有感性的形态,所以审美关系中的“美美”呈现出了呈现出了多层级、多侧面的丰富多彩的属性。多层级、多侧面的丰富多彩的属性。第一章第一章第一章第一章 美论美论美论美论三、审美关系三、审美关系3、审美关系中美的多重属性(1)个体性和集体性(2)民族性(3)阶级性(4)历史性第二章第二章 美感论美感论美感论美感论美感的美感的社会历社会历史生成史生成美感的美感的心理结构心理结构美感的美感的特征特征美感的生理美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和心理特
14、征美感的美感的心理机制心理机制美感的美感的心理结构心理结构智力机制智力机制意志机制意志机制情感机制情感机制直觉性直觉性愉悦性愉悦性超越性超越性美感的美感的生理基础生理基础美感的美感的心理要素心理要素感觉和知觉感觉和知觉联想和想象联想和想象情绪和心境情绪和心境审美理解审美理解期待、通感等期待、通感等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美感论美感论美感论美感论一、美感的社会历史生成一、美感的社会历史生成1 1、美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美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1 1)广义的美感:)广义的美感:是指人类的审美意识系统,它是是指人类的审美意识系统,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尤其是审美实践中形成并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
15、尤其是审美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发展起来的审美心理结构、心理功能、心理不断发展起来的审美心理结构、心理功能、心理活动和观念形式的总和。具体包括审美能力、审活动和观念形式的总和。具体包括审美能力、审美需要、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审美态度和审美美需要、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审美态度和审美感受等;感受等;(2 2)狭义的美感:)狭义的美感:是指具体的审美感受,即美感的是指具体的审美感受,即美感的心理结构及其运动方式,它表现为主体在欣赏美心理结构及其运动方式,它表现为主体在欣赏美的对象时综合的心理反应。的对象时综合的心理反应。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美感论美感论美感论美感论一、美感的社会历史生成一、美感的社会
16、历史生成2、美感根源的困惑(1)倾向于从审美的主观意识方面探究美感产生的根源,如柏拉图神灵说、夏夫兹博里如柏拉图神灵说、夏夫兹博里“第六感观第六感观”说、康德先验说、立普斯说、康德先验说、立普斯“移情说移情说”、克罗齐克罗齐“直觉说直觉说”等等;(2)倾向客观存在对美感的作用,并从现实生活和历史的角度解释美感的产生,如亚里如亚里士多德、费尔巴哈、车尔尼雪夫斯基、达尔文等士多德、费尔巴哈、车尔尼雪夫斯基、达尔文等。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美感论美感论美感论美感论一、美感的社会历史生成一、美感的社会历史生成3 3、美感的形成是整个世界史的产物、美感的形成是整个世界史的产物(1 1)原始劳动为美感
17、的生成提供了现实基础;)原始劳动为美感的生成提供了现实基础;(2 2)原始艺术使审美走向了自觉;)原始艺术使审美走向了自觉;(3 3)美感的形成是社会实践和自然界人化的结果。)美感的形成是社会实践和自然界人化的结果。一方面,人类对于客观对象的主观能动性随着社会一方面,人类对于客观对象的主观能动性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大大加强;实践的发展大大加强;另一方面,另一方面,“劳动创造了人自身劳动创造了人自身”,人类在改造,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了自身,发展审美器官,培养审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了自身,发展审美器官,培养审美能力、积累审美经验、创造审美环境、酝酿审美美能力、积累审美经验、创造审美环境、酝酿审美
18、态度,以致最终形成一定的审美心理结构,完善人态度,以致最终形成一定的审美心理结构,完善人类的审美意识系统。类的审美意识系统。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美感论美感论美感论美感论一、美感的社会历史生成一、美感的社会历史生成4、美感随着人类社会的演进而不断丰富(1)人类早期的审美理想:人类对和谐、平静人类对和谐、平静生活的向往(毕达哥拉斯);生活的向往(毕达哥拉斯);审美观念中的实用、审美观念中的实用、功利的痕迹(苏格拉底);功利的痕迹(苏格拉底);自然美的人格化、道自然美的人格化、道德化(古代德化(古代“比德比德”说)说)。(2)审美领域的扩大、审美观念的丰富和审美感受的细致和深入,使审美意识发生
19、了显著变化(如“畅神”观);(3)20世纪,文化领域的反传统倾向,即刷新了人类的审美趣味、审美感受,又从另一个角度提高了人们的审美能力;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美感论美感论美感论美感论一、美感的社会历史生成一、美感的社会历史生成4 4、美感随着人类社会的演进而不断丰富、美感随着人类社会的演进而不断丰富(4 4)广义美感层的美感特征广义美感层的美感特征美感的差异性:美感的差异性:a a、美感的时代性,是指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的时代性,是指人的审美意识随着时代不同而有所差异;随着时代不同而有所差异;b b、美感的民族性,美感、美感的民族性,美感因民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民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c c
20、、美感的个性,审美个性、美感的个性,审美个性是通过群体的审美意识的渗入和个体审美心理结构的是通过群体的审美意识的渗入和个体审美心理结构的形成而展现丰富的、多样的审美特征形成而展现丰富的、多样的审美特征;美感的共同性:美感的共同性:a a、人类的生理结构和机制以及心理活、人类的生理结构和机制以及心理活动的规律大致相同;动的规律大致相同;b b、从历时的角度看,人类在社、从历时的角度看,人类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地积淀着历史的文明,建构了人类社会实践中,不断地积淀着历史的文明,建构了人类社会相对普遍的心理结构;会相对普遍的心理结构;c c、形式美感的共同性最有代、形式美感的共同性最有代表性表性。第二章
21、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美感论美感论美感论美感论二、美感的心理结构二、美感的心理结构1 1、美感的心理机制、美感的心理机制(美感活动中,人的知、情、意之间的关系)(美感活动中,人的知、情、意之间的关系)(1 1)智力机制与认识活动:)智力机制与认识活动:智力机制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主体将客智力机制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主体将客体的规律内化于心灵的结构形态。体的规律内化于心灵的结构形态。认识活动,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把多种多样的自认识活动,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把多种多样的自然规律性的结构和形式,转化为语言、符号和文化然规律性的结构和形式,转化为语言、符号和文化的信息体系,人们获得知识并
22、达到对的信息体系,人们获得知识并达到对“真真”的把握的把握的过程。的过程。认识活动与美感活动的区别:在认识活动中,智力认识活动与美感活动的区别:在认识活动中,智力结构诉诸的对象是纯然科学的把握,是对现实世界结构诉诸的对象是纯然科学的把握,是对现实世界概念的认识。美感活动主要是人的情感结构直接观概念的认识。美感活动主要是人的情感结构直接观照对象,在对象中直观自身。照对象,在对象中直观自身。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美感论美感论美感论美感论二、美感的心理结构二、美感的心理结构1 1、美感的心理机制、美感的心理机制(美感活动中,人的知、情、意之间的关系)(美感活动中,人的知、情、意之间的关系)(2
23、2)意志机制和行为活动:)意志机制和行为活动:意志机制意志机制是社会理性在人类心灵中的凝聚,它是人的是社会理性在人类心灵中的凝聚,它是人的社会性凝聚于心理结构中形成的人类行为活动中的道社会性凝聚于心理结构中形成的人类行为活动中的道德感,是追求德感,是追求“善善”的观念。的观念。审美活动与意志活动的区别审美活动与意志活动的区别:前者是一种自由观照的、:前者是一种自由观照的、愉悦的精神活动,不直接体现功利和目的的要求;后愉悦的精神活动,不直接体现功利和目的的要求;后者最终表现为行为积极要求改变现实的心理活动。者最终表现为行为积极要求改变现实的心理活动。审美活动与意志活动的联系:审美活动与意志活动的
24、联系:a a意志能使人专注于审意志能使人专注于审美对象,驱使审美认识和情感体验升华为理性认识和美对象,驱使审美认识和情感体验升华为理性认识和精神愉悦,从而产生审美的巨大社会作用;精神愉悦,从而产生审美的巨大社会作用;b b意志保证人的审美能力认识美的规律,并在审美活动意志保证人的审美能力认识美的规律,并在审美活动中提高和完善自身,达到审美活动的最后目的。中提高和完善自身,达到审美活动的最后目的。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美感论美感论美感论美感论三、美感的心理结构三、美感的心理结构1、美感的心理机制(美感活动中,人的知、情、意之间的关系)(美感活动中,人的知、情、意之间的关系)(3)情感机制和美
25、感活动:美感就是人的情感机制行使感受能力、进行审美判断美感就是人的情感机制行使感受能力、进行审美判断的一个心理过程,的一个心理过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情感的调节沟通作用:情感的调节沟通作用:a a从历时的角度看,人的心理从历时的角度看,人的心理结构是社会劳动实践积淀的结果;结构是社会劳动实践积淀的结果;b b美感活动是借助美感活动是借助于想象力的一种创造性活动。于想象力的一种创造性活动。美感活动是以情感机能为主体,以情感运动为中介,美感活动是以情感机能为主体,以情感运动为中介,从而调节人的智力结构(以美启真)和意志结构(以从而调节人的智力结构(以美启真)和意志结构(以美启善),
26、提升人从认识必然到意志自由的心理过程。美启善),提升人从认识必然到意志自由的心理过程。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美感论美感论美感论美感论三、美感的心理结构三、美感的心理结构2、美感的心理结构美感主体美感主体外在眼耳外在眼耳(审美器官)(审美器官)此中有真意此中有真意 深层深层(象征意蕴的美(象征意蕴的美)内在内在 心远心远 悠然悠然(审美意识系统)(审美意识系统)美感对象美感对象山山 夕阳夕阳 飞鸟飞鸟 表层表层(事物外观的美)(事物外观的美)欲辩已忘言欲辩已忘言(美感生成)(美感生成)意志意志 情感情感 认识认识(审美心理机制)(审美心理机制)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美感论美感论美感论美感
27、论三、美感的特征三、美感的特征1、康德判断力批判中的“审美四契机”(1)“质”的特征:无利害而生愉快“鉴赏是凭鉴赏是凭借完全无利害观念的快感对某一对象或表现方法的一借完全无利害观念的快感对某一对象或表现方法的一种判断力种判断力”;(2)“量”的特征:无概念而又有普遍性“美是美是那不凭借概念而普遍愉快的那不凭借概念而普遍愉快的”;(3)“关系”的特征: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美是美是一对象的合目的性的形式,在它不具有一个目的的表一对象的合目的性的形式,在它不具有一个目的的表象而在对象身上被知觉时象而在对象身上被知觉时”;(4)“模态”的特征:没有概念而又有必然性“美是不依赖概念而被当作一种必然的愉快底
28、对象美是不依赖概念而被当作一种必然的愉快底对象”。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美感论美感论美感论美感论三、美感的特征三、美感的特征2、美感中微观的审美心理特征(1)直觉性直觉性有两层意思:a a、形象的直观性;、形象的直观性;b b、瞬间生成性。、瞬间生成性。美感直觉性的原因:a a、审美客体具有形象性的特征;、审美客体具有形象性的特征;b b、审美主体的生理结构可以将审美经验作为信息储、审美主体的生理结构可以将审美经验作为信息储存。存。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美感论美感论美感论美感论三、美感的特征三、美感的特征2、美感中的审美心理特征(2)愉悦性:是美感最鲜明的特征,也是美感心理形成的一种总
29、体效应(理解审美愉悦P72)。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需要的需要美的需要美的需要认知的需要认知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尊的需要相属关系和爱的需要相属关系和爱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生理的需要生理的需要现代心理学家马斯洛关于人的需要理论现代心理学家马斯洛关于人的需要理论美感是满足人类较高层次需要的心理活动,它是美感是满足人类较高层次需要的心理活动,它是对其下五个层次需要的快感的扬弃。对其下五个层次需要的快感的扬弃。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美感论美感论美感论美感论三、美感的特征三、美感的特征2、美感中的审美心理特征(3)超越性:人类审美活动的最高境界,美感的超越性表现在:超功利性。超功利性。如康德的如康德
30、的“无利害而生愉快,美无利害而生愉快,美.桑塔耶桑塔耶纳纳美感美感中的中的“有功利而超功利有功利而超功利”,法,法.杜夫海纳杜夫海纳美学与哲学美学与哲学中中“美是善的象征美是善的象征”;美感的超越性在于使它成为走向自由理想的精神通美感的超越性在于使它成为走向自由理想的精神通道。道。如席勒如席勒“美是自由的象征美是自由的象征”,康德把审美的,康德把审美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归为归为“人是最后的目的人是最后的目的”,黑,黑格尔认为,审美具有解放人的性质等等。格尔认为,审美具有解放人的性质等等。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美感论美感论美感论美感论四、美感的生理和心理要素四、美感的生理和
31、心理要素1、美感的生理基础(1)美感的生理表现。如如乐记乐记中关于哀、乐、喜、中关于哀、乐、喜、怒、敬、爱等不同内心情感在声音上的不同表现特征怒、敬、爱等不同内心情感在声音上的不同表现特征;(2)美感的生理发生。美感的生理表现是由其生理发美感的生理表现是由其生理发生过程引起的,其主要机体是人的感觉系统和生过程引起的,其主要机体是人的感觉系统和大脑:大脑:感觉系统:感觉系统:人的感觉器官包括高视觉、听觉、触觉、嗅觉人的感觉器官包括高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五大感觉系统;和味觉五大感觉系统;视觉和听觉的审美功能:视觉和听觉的审美功能:a a、声、色、形是客观世界具有、声、色、形是客观世界具有审
32、美意义的形式因素,视听觉系统感知这些因素的能力是它审美意义的形式因素,视听觉系统感知这些因素的能力是它们作为审美器官的基础功能;们作为审美器官的基础功能;b b、人类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具、人类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具有整体性。有整体性。人脑结构:人脑结构:人脑可以分为大脑、小脑、间脑、中脑、桥脑人脑可以分为大脑、小脑、间脑、中脑、桥脑和延脑,并和脊髓构成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神经和延脑,并和脊髓构成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神经细胞组成的神经系统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基础。细胞组成的神经系统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基础。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美感论美感论美感论美感论四、美感的生理和心理要素四、美感的生理
33、和心理要素2 2、美感的心理要素、美感的心理要素(1 1)美感的心理要素:)美感的心理要素:是美感心理过程的基本是美感心理过程的基本构成成分,审美感受就是这些心理要素复杂交构成成分,审美感受就是这些心理要素复杂交错的动力综合,是它们相互诱发、相互渗透、错的动力综合,是它们相互诱发、相互渗透、相互推动的合规律的自由运动而产生的一种非相互推动的合规律的自由运动而产生的一种非概念认识所能表达或穷尽的自由感受。概念认识所能表达或穷尽的自由感受。它包括它包括感觉和知觉、联想和想象、情绪和心境、理解、感觉和知觉、联想和想象、情绪和心境、理解、通感等心理要素。通感等心理要素。2 2、美感的心理要素、美感的心
34、理要素(2 2)感觉和知觉)感觉和知觉 感知是一切认识活动的基础,也是审美感受的心理基感知是一切认识活动的基础,也是审美感受的心理基础,审美感受就其直观性而言,是通过感知来实现的,础,审美感受就其直观性而言,是通过感知来实现的,表现在:表现在:审美感知具有选择性;审美感知具有选择性;审美感知具有完整性。审美感知具有完整性。审美感知注重形式的表情性审美感知注重形式的表情性。(3 3)联想和想象)联想和想象联想是由当前感知的事物回忆起有关的一件事物,或由想起的联想是由当前感知的事物回忆起有关的一件事物,或由想起的事物又想起另一件事物,它包括相似联想、接近联想和对比联事物又想起另一件事物,它包括相似
35、联想、接近联想和对比联想;想;联想对于人的审美意识活动的重要意义;联想对于人的审美意识活动的重要意义;想象是在头脑中改造记忆中的表象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它分想象是在头脑中改造记忆中的表象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它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想象在审美过程中的作用。想象在审美过程中的作用。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美感论美感论美感论美感论四、美感的生理和心理要素四、美感的生理和心理要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美感论美感论美感论美感论四、美感的生理和心理要素四、美感的生理和心理要素2 2、美感的心理要素、美感的心理要素(4 4)情绪和心境)情绪和心境情绪是情绪是一种较强烈的情感表现
36、,带有较多的冲动性;心境一种较强烈的情感表现,带有较多的冲动性;心境是人的情绪弥漫、持续的状态和趋向。是人的情绪弥漫、持续的状态和趋向。审美主体的情绪和心境直接影响着审美主体的情绪和心境直接影响着审美感受和美感的审美感受和美感的倾向,如倾向,如“移情说移情说”。(5 5)理解)理解理解是理解是主体在感觉、知觉、表象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主体在感觉、知觉、表象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大脑的分析与综合,把握和解释出客体对象的本质联系;过大脑的分析与综合,把握和解释出客体对象的本质联系;审美理想是指审美理想是指美感活动中,审美主体用某种感性的形式,美感活动中,审美主体用某种感性的形式,对客体的意蕴的
37、整体把握和领会,有三个层次:对客体的意蕴的整体把握和领会,有三个层次:a a、是对不、是对不同于同于“实用实用”状态的状态的“虚幻虚幻”状态的理解;状态的理解;b b、是对审美对、是对审美对象的象征意义、题材、典故和技法的理解;象的象征意义、题材、典故和技法的理解;c c、是对形式中、是对形式中融合的意味的直观性把握。融合的意味的直观性把握。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美感论美感论美感论美感论四、美感的生理和心理要素四、美感的生理和心理要素2 2、美感的心理要素、美感的心理要素(6 6)通感:也称通觉或联觉,是指)通感:也称通觉或联觉,是指从感知、表象到意象从感知、表象到意象形成过程中的感觉挪移
38、、转化和渗透现象,使审美感受更加形成过程中的感觉挪移、转化和渗透现象,使审美感受更加强烈强烈。(7 7)美感各心理要素之间的关系)美感各心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联系:联系:美感是各心理要素综合交错的矛盾统一体。它们既美感是各心理要素综合交错的矛盾统一体。它们既有自己独特的心理功能,又彼此依赖、相互渗透,密不可分有自己独特的心理功能,又彼此依赖、相互渗透,密不可分;区别:区别:审美感受中诸种心理因素的组合方式因主体个性和审审美感受中诸种心理因素的组合方式因主体个性和审美客体的种类、形态不同而存在差异:美客体的种类、形态不同而存在差异:a a、以再现为主的造型艺术,感知因素突出;、以再现为主的造型艺术
39、,感知因素突出;b b、以表现为主的表演艺术,想象、情感因素突出;、以表现为主的表演艺术,想象、情感因素突出;c c、以文字符号为主的语言艺术,想象因素突出;、以文字符号为主的语言艺术,想象因素突出;d d、以综合为主的综合艺术,想象、情感和理解因素均很活跃。、以综合为主的综合艺术,想象、情感和理解因素均很活跃。第三章第三章 美的形态论美的形态论美的形态论美的存在形态美的表现形态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技术美崇高优美悲剧喜剧丑与审丑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 美的形态论美的形态论美的形态论美的形态论一、美的存在形态一、美的存在形态 1 1、自然美:就是现实生活中自然物的美、自然美:就是现实生活中
40、自然物的美(1 1)自然美的形态)自然美的形态n n奇险美:惊心动魄的感觉,奇险美:惊心动魄的感觉,如悬崖峭壁、古树参天、如悬崖峭壁、古树参天、惊涛骇浪、电闪雷鸣惊涛骇浪、电闪雷鸣n n壮丽美:胸怀开阔的感觉,壮丽美:胸怀开阔的感觉,如辽阔的大海、浩瀚的沙如辽阔的大海、浩瀚的沙漠、无边的草原、起伏的林海漠、无边的草原、起伏的林海n n幽静美:宁静幽雅的感觉,幽静美:宁静幽雅的感觉,如幽谷溪流、清潭印月、如幽谷溪流、清潭印月、空山鸟鸣、月明星稀空山鸟鸣、月明星稀n n秀丽美:清丽秀美的感觉,秀丽美:清丽秀美的感觉,如花红柳绿、彩蝶翩翩、如花红柳绿、彩蝶翩翩、小溪叮咚、山青水秀小溪叮咚、山青水秀第
41、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 美的形态论美的形态论美的形态论美的形态论一、美的存在形态一、美的存在形态(2)自然美的产生 自然美在于自然事物本身,在于它的色彩、线条、形状、声音及和谐、节奏、比例等,如毕达哥拉斯如毕达哥拉斯;自然美在于自然事物所表现的社会生活,如如车尔尼雪夫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自然美在于人的意识、想象或概念作用于自然的结果,如黑格尔、克罗齐如黑格尔、克罗齐。(3)自然美的特性客观性;形式感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 美的形态论美的形态论美的形态论美的形态论一、美的存在形态一、美的存在形态2、社会美:是指现实生活中社会事物的美,分为人的形象美、内在美、生产劳动美、社会变革美。(1 1)
42、形象美:)形象美:是类本身最直接的审美对象是类本身最直接的审美对象;(2 2)内在美:)内在美:是指人的思想品质、精神面貌和内心世是指人的思想品质、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的美界的美;(3 3)生产劳动美:)生产劳动美:是指生产劳动过程中体现的美,包是指生产劳动过程中体现的美,包括生产活动美、生产工具美、劳动产品美等方面括生产活动美、生产工具美、劳动产品美等方面;(4 4)社会变革美:)社会变革美:是指人们在从事推动历史前进的变是指人们在从事推动历史前进的变革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美革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美。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 美的形态论美的形态论美的形态论美的形态论一、美的存在形态一、美的存在形态3、
43、艺术美是艺术作品的美,是最典型的美的存在形态(1)艺术美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想象的土壤;生活是艺术想象的土壤;生活孕育了艺术家的激情;生活孕育了艺术家的激情;生活推动了艺术家创作技巧的发展。生活推动了艺术家创作技巧的发展。(2)艺术美和现实美的关系 现实美属于社会存在的范畴,是第一性的美;而艺术现实美属于社会存在的范畴,是第一性的美;而艺术美属于社会意识范畴美属于社会意识范畴 是第二性的美是第二性的美 艺术美来源艺术美来源于现实美,又比现实美更高、更典型。于现实美,又比现实美更高、更典型。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 美的形态论美的形态论美的形态论美的形态论一、美的存在形态一、美的存在形态4 4、
44、科学美,是指自然界本身的美与和谐等特性在于理、科学美,是指自然界本身的美与和谐等特性在于理论上的表现,包括理论美和实验美。论上的表现,包括理论美和实验美。(1 1)科学美的特性)科学美的特性是主客观的统一性;是主客观的统一性;科学美与科学真之间的辨证统一性。科学美与科学真之间的辨证统一性。(2 2)科学美的原则)科学美的原则简洁性。简洁性。如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是科学理论简洁性如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是科学理论简洁性的典范;的典范;新奇性。新奇性。如如1919世纪德国地理学家魏格纳关于世纪德国地理学家魏格纳关于“大陆水大陆水平漂移平漂移”的想象;的想象;对称性。对称性。如哥白尼的如哥白尼的“日心
45、说日心说”;统一性。统一性。如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强调的如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强调的“科学的宇宙科学的宇宙观观”和和“占有科学的方法占有科学的方法”理论。理论。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 美的形态论美的形态论美的形态论美的形态论一、美的存在形态一、美的存在形态5、技术美:是英语国家“迪扎因”理论所研究的美,包括生产环境的美、劳动过程的美和劳动产品的美等方面。(1)技术美学作为美学的一个分支,典型的有“自然派”和“社会派”两个美学派别,“社会派社会派”又分为两种意见,又分为两种意见,“生产派生产派”影响最大影响最大。(2)技术美的要求光线和色彩;光线和色彩;声音,如音乐调节;声音,如音乐调节;劳动时的
46、动劳动时的动作和姿态要符合健康、科学和美学的原则。作和姿态要符合健康、科学和美学的原则。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 美的形态论美的形态论美的形态论美的形态论二、美的表现形态(上)二、美的表现形态(上)1、崇高(1)什么是崇高 崇高是美的一种表现形态,指对象的一种独特的审美属性。这种审美属性或范畴客观地存在于自然、社会和艺术作品中,并对人审美心理发生作用,从而产生崇高感。崇高的涵义存在于不同的审美对象中:自然景观的崇高;自然景观的崇高;人事的崇高;人事的崇高;人性的崇高人性的崇高德高、才高、品高、格高,精神的崇高;德高、才高、品高、格高,精神的崇高;情感的情感的崇高崇高气慨;气慨;人创造物的崇高人
47、创造物的崇高实用物和非实实用物和非实用物(艺术)。用物(艺术)。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 美的形态论美的形态论美的形态论美的形态论二、美的表现形态(上)二、美的表现形态(上)(2)美学史上的崇高古罗马修辞学家朗吉弩斯最早提出“崇高”概念伟大心灵的回声伟大心灵的回声;英18世纪博克站在纯感觉论的立场上考察对象的崇高属性;康德的判断力批判崇高的分析数量的崇高和力量的崇高数量的崇高和力量的崇高;黑格尔美学崇高是理念大于或压倒感性崇高是理念大于或压倒感性形式,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形式,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车尔尼雪夫斯基:体大、量大、力大体大、量大、力大。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 美的形态论美的形态论美的
48、形态论美的形态论二、美的表现形态(上)二、美的表现形态(上)(3)崇高的审美特征崇高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崇高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崇高以巨大的矛盾冲突获得审美价值;崇高以巨大的矛盾冲突获得审美价值;a a、崇高的特点是美处于主客体的矛盾激化中;、崇高的特点是美处于主客体的矛盾激化中;b b、从美感上,崇高具有压倒一切的强大力量,以不可阻、从美感上,崇高具有压倒一切的强大力量,以不可阻遏的强劲气势给人以惊心动魄的感受;遏的强劲气势给人以惊心动魄的感受;c c、从形式上,崇高表现为粗犷、激荡、刚健、雄伟。、从形式上,崇高表现为粗犷、激荡、刚健、雄伟。自然界以不平凡的形态使审美主体获得崇高,自然界
49、自然界以不平凡的形态使审美主体获得崇高,自然界中的崇高有两方面的内涵。中的崇高有两方面的内涵。a a、对于审美主体的审美意识来说,它是一种客观存在,、对于审美主体的审美意识来说,它是一种客观存在,它离不开自然物的自然属性以及由此构成的具体可感它离不开自然物的自然属性以及由此构成的具体可感的形象与社会的崇高行为的联系;的形象与社会的崇高行为的联系;b b、从自然本身来看,崇高离不开自然合规律活动所展示、从自然本身来看,崇高离不开自然合规律活动所展示的不可抗拒的力量和广阔深邃的无限空间。的不可抗拒的力量和广阔深邃的无限空间。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 美的形态论美的形态论美的形态论美的形态论二、美的
50、表现形态(上)二、美的表现形态(上)(4 4)艺术中的崇高)艺术中的崇高艺术中的崇高是对自然中和生活中崇高进行反映和创艺术中的崇高是对自然中和生活中崇高进行反映和创造的产物。宏伟、规模大、巍峨是反映在艺术中的崇造的产物。宏伟、规模大、巍峨是反映在艺术中的崇高的典型形式。高的典型形式。崇高在艺术中的表现:崇高在艺术中的表现:a a、对现实中崇高客体的集中表现,、对现实中崇高客体的集中表现,包括社会生活中的崇高和自然景观的崇高;包括社会生活中的崇高和自然景观的崇高;b b、艺术作品容量、艺术结构形式的壮美;、艺术作品容量、艺术结构形式的壮美;c c、艺术家的博大情怀。、艺术家的博大情怀。崇高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