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教师资格心理学第九章人际交往与社会影响.ppt

上传人:石*** 文档编号:84338036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圳教师资格心理学第九章人际交往与社会影响.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深圳教师资格心理学第九章人际交往与社会影响.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深圳教师资格心理学第九章人际交往与社会影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教师资格心理学第九章人际交往与社会影响.ppt(2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深圳教师资格心理学第九章人际交往与社会影响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29页第一节第一节 人际交往概述人际交往概述 一、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 二、人际交往的理论 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29页一、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一、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人类个体进行社会交往的心理动因,即从产生行为动机的心理需要来看,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本能、合群需要和自我肯定的需要。(一)本能(二)合群需要(三)自我肯定需要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29页(一一)本能本能人的交往需要是一种本能,是在个体发展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它通过遗传直接传递给后代 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29页(二二)合群需要合群需要每一个人都具有合群需

2、要,个体不可能没有人际交往,适当的人际交往是人类个体满足自身合群需要的手段 沙赫特实验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29页(三三)自我肯定需要自我肯定需要人们之所以喜欢交往,是因为人们想通过与别人的比较来评价自己,同时也通过与别人的比较,来评定在某些情景中自己的感受与情绪体验是否合适通过与他人比较来了解自己虽然是很有用很简单的方法,但有时也不一定是最理想的方法。别人的评价也不一定就完全正确、客观,有时候也会是不公平的,就像镜子也会反光,也会不平整,也会歪曲我们的形象一样 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29页二、人际交往的理论二、人际交往的理论 (一)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二)社会交换理论 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

3、29页(一一)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社会心理学家舒茨(W.Schutz,1958)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 包容需要指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 支配需要指个体控制别人或被别人控制的需要,是个体在权力关系上与他人建立或维持满意人际关系的需要。情感需要指个体爱别人或被别人爱的需要,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建立并维持与他人亲密的情感联系的需要 六种基本的人际行为倾向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29页(二二)社会交换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社会学家霍曼斯(G.C.Homans,1958)采用经济学的概念来解释人的社会行为,提出了社会交换理论,他认为人和动物都

4、有寻求奖赏、快乐并尽少付出代价的倾向,在社会互动过程中,人的社会行为实际上就是一种商品交换 霍曼斯指出,社会交换不仅是物质的交换,而且还包括了赞许、荣誉、地位、声望等非物质的交换,以及心理财富的交换 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29页舒茨的人际需要三维理论和霍曼斯的社会交换理论的异同角度不同三维理论的基础是人际交往的需要,从人际需要的角度系统地说明了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的许多现象霍曼斯交换理论的基础是人际交往行为的认知评估,认为人的社会行为也是有赖于相互强化而得以持续的。解释对象不同三维理论主要解释人们为什么要与他人交往,如何与他人交往,认为每个人都有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

5、它们像生物需要调节着有机体与物理环境的关系一样,决定着个体与人类环境之间的联系,也就是说,人本身的内在需要决定了人的社会行为交换理论主要解释交往是否继续的条件,人和动物都有寻求最大奖赏、快乐并尽量少付出代价、避免痛苦的倾向,人的行为受到的奖励越多,就越容易表现这种行为,即外在的奖励、惩罚决定了人的社会行为。两种理论都对人的社会行为进行了论述,涉及人际交往过程的个体心理需要满足方面。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29页第二节第二节 人际沟通与人际吸引人际沟通与人际吸引 一、人际沟通 二、人际吸引的条件 三、人际关系的测量 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29页一、人际沟通一、人际沟通 (一)什么是人际沟通(二

6、)人际沟通的功能(三)人际沟通的基本模式(四)人际沟通的类型 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29页(一一)什么是人际沟通什么是人际沟通沟通的概念可分为广义的和狭义两种。广义人与信息的相互作用,人与机器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大自然界的信息交流。狭义社会生活中的人际沟通,是信息的发送者与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信息相互作用过程 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29页(二二)人际沟通的功能人际沟通的功能1、沟通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能够促进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协调人们的社会生活,使人们的行为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从而使社会生活维持动态的平衡 2、沟通还具有需要满足的功能,个人通过表达自己的身心状态,实现与他人的联系,明确人际关

7、系的行动方向,从而使自我价值得以实现 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29页(三三)人际沟通的基本模式人际沟通的基本模式人际沟通的基本要素(1)信息源:主要指拥有信息并试图进行沟通的人。(2)信息:主要指信息源试图传递给目标靶的观念和情感(3)通道:主要指沟通信息的传送方式(4)目标靶:主要指沟通过程中的信息接受者(5)反馈:沟通过程是一个交互作用的过程,发送信息然后根据对方反应调整自己行为(6)障碍:在沟通过程中,障碍可能会发生在任何一个环节(7)背景:沟通背景主要指沟通发生的情境 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29页(四四)人际沟通的类型人际沟通的类型1.言语沟通 人们运用语言符号进行信息交流,传递思想

8、、情感、观念和态度,达到沟通目的的过程,叫做言语沟通。书面言语、口头言语 2.非言语沟通主要指说和写(语言)之外的信息传递,包括手势、身体姿态、音调(副语言)、身体空间和表情等。(1)表情:(2)眼行为 眼行为的功能主要有:注意、劝说、调节和表达情感(3)身体语言或身体动作(4)服饰(5)讲话风格(6)人际空间 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29页二、人际吸引的条件二、人际吸引的条件 (一)相似性与互补性(二)个人品质(三)接近性与熟悉性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29页三、人际关系的测量三、人际关系的测量 (一)社会测量法的原理与假设(二)社会测量法实施的步骤(三)社会测量法的应用 现在学习的是第18

9、页,共29页(一一)社会测量法的原理与假设社会测量法的原理与假设莫雷诺认为,在每一个群体中,成员与成员之间由于存在着交往和相互作用的关系,所以,他们的心理上必然会产生相互影响,而这种相互影响也一定会反映在他们彼此之间的行为。可以假设,在一个群体中,成员在不同评价意义上进行肯定或否定选择的时候,就反映出了这些成员之间在该评价意义方面的人际关系状况。因此,只要测定成员在群体中对其他人的选择和他自己被选择的情况,就可以了解成员与他人的关系状况,也可以了解该成员在群体中的地位以及整个群体的结构状况 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29页(二二)社会测量法实施的步骤社会测量法实施的步骤其一是社会测量问卷或访谈其

10、二是对问卷或访谈结果的分析处理 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29页(三三)社会测量法的应用社会测量法的应用 社会测量法主要可以了解群体内部三个方面的问题:即了解群体中最受欢迎的人,群体中有无非正式小群体,了解群体内部的人际关系整体状况。1、可以把群体成员心理上的结合加以数量化,而且揭示出的群体内的人际关系状况是不被当事人所觉察的,比如成员之间的好感或情绪方面的联系等。2、运用这种方法了解一个群体内的人际关系状况相对比较节省时间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29页第三节第三节 群体及其对个人行为的影响群体及其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一、群体的一般特性(一)群体规范(二)群体的凝聚力(三)群体中的角色(四)群体的

11、领导 二、社会影响(一)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二)去个体化(三)群体的决策行为(四)从众与服从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29页(一一)群体规范群体规范1、定义为了保证目标的实现,每个群体成员都必须严格遵守的思想、信念和行为的准则 2、基本作用对成员具比较、评价和约束的作用 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29页(二二)群体的凝聚力群体的凝聚力能使成员继续留在群体中的力量称作群体凝聚力 正性力量成员间的人际吸引使成员留在群体中的动机群体的有效性和和谐性负性力量成员离开群体必须付出更高的代价,这时成员就不能简单地决定是否离开成员没有选择加入其他群体的机会,而不得不坚持留在原群体中。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29

12、页(三三)群体中的角色群体中的角色 一个群体一旦形成,它的成员就会发展出与之相适应的特定行为模式及角色地位 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29页(四四)群体的领导群体的领导 当一个群体形成之后,成员的角色地位也就确定了,领导也必然会产生。领导产生理论个人特质理论领导者都具有某些与生俱来的特质,具备这些特质的人才能成为领导者情境特质论情境因素决定了个体能否成为领导者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29页(一)社会助长与社会干扰(一)社会助长与社会干扰社会助长 个体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或有别人在场时,个体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 社会干扰当他人在场或与他人一起从事某项工作时而使个体行为效率下降的现象原因他人在场,增加了

13、个体的活动驱力或动机 现在学习的是第27页,共29页社会惰化当群体一起完成一件工作时,群体中的成员每人所付出的努力会比个体在单独情况下完成任务时偏少的现象,它一般发生在多个个体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合作,自己的工作成绩又不能单独计算的情况下出现社会惰化的原因:拉塔奈第一,社会评价的作用 第二,社会认知的作用第三,社会作用力的作用减少社会惰化的有效途径不仅公布整个群体的工作成绩,而且还公布每个成员的工作成绩,使大家都感到自己的工作是被监控的,是可评价的帮助群体成员认识他人的工作成绩,使他们了解不仅自己是努力工作的,他人也是努力工作的不要将一个群体弄得太大,如果是一个大群体,就可以将它分为几个小规模

14、的群体,使得更多的成员能够接受到外在影响力的影响现在学习的是第28页,共29页(二)去个体化(二)去个体化费斯廷格等人提出在群体中,人们有时会感到自己被湮没在群体之中,于是个人意识和理解评价感丧失,个体的自我认同被群体的行动与目标认同所取代,个体难以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与行为,自制力变得极低,结果导致人们加入到重复的、冲动的、情绪化的,有时甚至是破坏性的行动中去,这种现象叫做去个体化。主要原因匿名性,当一个群体的所有成员都穿着同样的制服时,个人是不容易被识别的,个体就被湮没了,被匿名了 外在因素自己的注意高度集中于他人的反应以及周围所发生的戏剧性事件药物、酒精、催眠等的作用,使个体进入极端的自我卷入,从而降低了自我意识 现在学习的是第29页,共29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