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写重阳节的古诗_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鉴赏.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8429529 上传时间:2022-03-1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2.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维写重阳节的古诗_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鉴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王维写重阳节的古诗_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鉴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王维写重阳节的古诗_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鉴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维写重阳节的古诗_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鉴赏.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王维写重阳节的古诗_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鉴赏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省运城市)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闻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因笃信佛教,有“诗佛”之称。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受禅宗影响很大,精通佛学,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王维写重阳节的古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朝代:唐朝|作者: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古诗简介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之一。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

2、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根据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动,含蓄深厚,既朴实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翻译/译文 独自漂泊在外作异乡之客,每逢佳节到来就便加倍思亲。 遥想家乡的亲人们今日都在登高,遍插茱萸时唯独少我一个亲人。 注释 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忆:惦念。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异乡:他乡、外乡。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茱萸(zhy):一

3、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以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赏析/鉴赏 此诗原注:“时年十七。”说明这是王维十七时的作品。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家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中国有些地方有登高的习俗。太平御览卷三十二引风土记云:“俗于此日,以茱萸气烈成熟,尚此日,折萸房以插头,言辟热气而御初寒。” 王维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下面是唐代文学探讨会常务理事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特别讲究

4、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特别朴实。但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状况下读这首诗,却都剧烈地感受到了它的力气。这种力气,首先来自它的朴质、深厚和高度的概括。 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也许正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中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终归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喧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第一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重量下得很足。对亲人的思念,对自己孤孑境况的感受,都凝合在这个“独”字里面。“异乡为异客”,不过说他乡作客,但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

5、果,却比一般地叙说他乡作客要剧烈得多。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习惯差别很大,离开多年生活的家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生疏、不习惯,感到自己是漂移在异地生活中的一叶浮萍。“异乡”“异客”,正是朴质而真实地道出了这种感受。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肯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简单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行抑止。这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对家乡风物的很多美妙记忆联结在一起,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非常自然的了。这种体验,可以说人人都有,但在王维之前,却没有任

6、何诗人用这样朴实无华而又高度概括的诗句胜利地表现过。而一经诗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现客中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 前两句,可以说是艺术创作的“干脆法”。几乎不经任何迂回,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现警句。但这种写法往往使后两句难以为继,造成后劲不足。这首诗的后两句,假如顺着“佳节倍思亲”作直线式的延长,就不免蛇足;转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难办到。作者实行另一种方式:紧接着感情的激流,出现一泓微波荡漾的湖面,看似安静,实则更加深厚。 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登高时佩带茱萸囊,据说可以避灾。茱萸,又名越椒,一种有香气的植物。三四两句,假如只是一般化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日登高,佩带茱萸,而自己

7、独在异乡,不能参加,虽然写出了佳节思亲之情,但会显得平直,缺乏新意与深情。诗人遥想的却是:“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说,远在家乡的兄弟们今日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觉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内。似乎缺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家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好像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境况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须爱护。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处、新警处。杜甫的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和这两句异曲同工,而王诗好像更不着力。 送崔兴宗 朝代:唐朝|作者:王维 已恨亲皆远,谁怜友复稀。君王未西顾,游宦尽东归。 塞迥山河净,天长云树微。方同菊花节,相待洛阳扉。 注释 菊花节:即重阳节。 迥jing:远 奉和圣制重阳节宰臣及群官上寿应制 朝代:唐朝|作者:王维 四海方无事,三秋大有年。百生无此日,万寿愿齐天。 芍药和金鼎,茱萸插玳筵。玉堂开右个,天乐动宫悬。 御柳疏秋景,城鸦拂曙烟。无穷菊花节,长奉柏梁篇。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6页 共6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