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身心发展过程.pdf

上传人:深夜****等你... 文档编号:84258689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955.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的身心发展过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儿童的身心发展过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童的身心发展过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的身心发展过程.pdf(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专题讲座 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过程 郭娟(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是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过程,狭义的学前期指 3 周岁到 6、7 岁的幼儿园时期,本文中所指的学前期是指从出生到上小学前(6、7 岁)的这一段时期。这一时期,是儿童身心发展非常重要的时期,从婴儿期到幼儿期是身体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也是儿童认知、社会性、情感、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身心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孩子的一生。中国自古就有这样一句话:“3 岁看大,7 岁看老”,意大利着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人生的头几年胜过以后发展的各个阶段直到死亡的总和。这都说明了学前期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性。今天围绕着学前儿童身心发展

2、过程这个话题讲述三方面的内容:第一,婴幼儿身体发展年龄特征、规律及教育中的适宜性;第二,婴幼儿动作发展年龄特征、规律及教育中的应用;第三,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规律及教育中的应用。一、婴幼儿身体发展年龄特征、规律及教育适宜性 (一)婴幼儿身体发展年龄特征及教育适宜性 1.体重 出生后第一年是宝宝一生中生长最快的时期,以后逐渐减慢,至青春期生长速度又加快。出生时体重约为 3kg,出生后的前半年平均每月增长约 ,后半年平均每月增长约 ,1 周岁以后平均每年增加约 2kg。临床可用以下公式估算小儿体重:6 个月以内:体重(kg)3 月龄 7 12 个月:体重(kg)7 (月龄 6)1 岁以上:体

3、重(kg)8 2 年龄 体重增长过快常见于肥胖症,体重低于正常均值的 85 者为营养不良。体重过低的影响因素早期表现为奶量不足、疾病影响(先天性),后期表现为辅食添加不良、饮食不规律、疾病影响。影响肥胖的外在因素是过度喂养、缺少运动锻炼(据调查大部分儿童的课后或周末活动是在家看动画片,或者参加课外学习,如美术、围棋、英语等与运动不相关的活动)等;内在因素是遗传,双亲肥胖子代发生概率 75,单亲肥胖为 40%,无肥胖发生率为 25。2.身高 婴儿出生时身长约为 50cm;生后第一年身长增长最快,约 25cm,其中前 3 个月约增长 12cm;第二年身长增长速度减慢,约 10cm;2 周岁后身高(

4、长)增长平稳,每年约 7cm。一般可用以下公式推算 2 岁后至 12 岁儿童的身高:身高(cm)70 7 年龄 身高主要和遗传有关,另外还与宫内发育迟缓、生长激素低下,营养、睡眠、运动相关。值得指出的是儿童缺乏睡阻止长高!所以一定要让小儿进行有规律的、充足的睡眠(睡眠时间:新生儿 20 个小时上;1 岁需要 14 15 小时;3 岁需要 12 13 小时,5 7 岁只需 11 12 小时)。3.头围 足月儿出生时头围约为 33 34cm;出生后前 3 个月和后 9 个月各增长 6cm;1 周岁时约为 46cm;2 周岁时约为 48cm;5 周岁时约增长至 50cm;15 岁时接近成人,约为 5

5、4 58cm。那么如何测试头围呢?头围测试方法如下:宝贝取坐位或仰卧位,妈妈站在宝贝的右前方,用左手拇指将软尺的零点固定于宝贝的额部眉嵴(眼眶上突出呈弓状的骨质嵴)之间,经过枕结节(脑后面最突出点)再绕回至零点,数值读取至 厘米。测试时要注意软尺紧贴着头皮,并要左右对称。如果宝贝头发长,应该先将头发沿着软尺分开,然后再进行测量。头围的大小与脑的发育有关。头围小者提示脑发育不良(可能患“狭颅症”,一种婴儿颅缝过早闭合,导致大脑发育受限的病症)。头围增长过快则常提示为解颅。解颅又名囟开不合、囟解,即先天或后天性脑积水,是指小儿到一定年龄,囟门应合而不合,头缝开解以致囟门较正常大,或可见囟门部稍稍隆

6、起。囟门有前囟、后囟之分。前囟是额骨和顶骨之间的菱形间隙,后囟是顶骨和枕骨之间的三角形间隙。前囟的大小以囟门对边中点间的连线距离表示。正常小儿的颅骨缝,大都在出生六个月时,开始骨化,后囟在出生或二至四个月时闭合,前囟在一岁至一岁半时闭合。4.胸围 新生儿胸围约 32cm。l 岁时正常均值 厘米,接近头围,2 岁后胸围渐大于头围,正常均值为 厘米。一般营养不良或缺少锻炼的小儿胸廓发育差,胸围超过头围的时间较晚;反之,营养状况良好的小儿,胸围超过头围的时间较早。胸围的大小与胸部的脂肪、肌肉、胸廓、肺的发育有关。胸围测试方法为:宝贝取坐位或仰卧位,衣服脱下露出身体(室温保持在 23 -25 左右),

7、妈妈站在宝贝的右前方,用左手拇指将软尺的零点,固定于胸骨中线第四肋骨水平上;右手拉软尺使其经过右乳头,再至两侧肩胛下角绕到左乳头,回到零点。而后,读取呼气及吸气时软尺上的厘米数,数值读取至 厘米,取呼气和吸气时的平均数即为宝贝的胸围大小。测试时注意前后左右对称,软尺各处都要轻轻接触皮肤。5.牙齿 乳牙 5 6 个月开始萌出,迟者可到 10 12 个月,乳牙共 20 颗至 岁左右出齐,到 6 周岁开始出恒牙。2 岁以内乳牙颗数可用以下公式推算:乳牙数月龄 4(或 6)出牙为生理现象,偶尔低热,唾液增多,睡眠不安,烦躁。牙齿生长与蛋白质、钙、维生素 C、D 等营养素、食物的咀嚼及阳光有关。人们一般

8、对幼儿护齿存在误区,这表现在三个方面:1)认为孩子乳牙会换,所以不加以保护:儿童乳牙期是儿童身体发育最显着的时期,期间所需营养大部分通过乳牙咀嚼后才被吸收,因此不保护乳牙是错误的。此外,乳牙对以后恒牙排列是否整齐方面也有很大作用,它可以引导恒牙长到正确的位置,形成漂亮的牙齿;2)认为用好的牙膏就可以保护孩子牙齿:牙膏可以提高牙齿清洁效果,但它只是清洁牙齿的辅助材料,刷牙方法比牙膏更重要。如果刷牙方法不正确,牙刷没有刷洗到的地方,用再好的牙膏也不能清洁干净。因此要培养孩子养成正确的刷牙方法;3)认为牙齿不痛就不用看医生:因为牙齿结构的特殊性,早期牙齿破坏不易被发现,只有破坏到达牙齿内部时才会产生

9、疼痛的感觉,此时再进行治疗对牙齿损伤会很大。因此,家长应同专业医生保持联系,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将牙齿损害程度降到最小。那么如何护齿呢?根据幼儿的年龄,护齿的方法如下:第一阶段,出牙前,在喂奶或食用其他辅食后喝几口白开水,用以冲洗口腔内残留的食物残渣。切忌让宝宝含着盛有奶液或其他饮料的奶瓶入睡。第二阶段,宝宝有第一颗牙后,要开始“刷牙”,当然这里所说的刷牙并不使用牙刷,而是父母用干净的纱布包裹自己的食指沾净水或盐水帮宝宝清洗口腔,洗去牙齿及牙床上的附着物,这种口腔护理方法一般要持续到幼儿两岁半,此时口腔中的乳牙才全部萌出。第三阶段,从两岁半开始,父母应替幼儿选择此年龄段使用的牙刷,每日早晚两次,

10、站立于幼儿身后,手把手教幼儿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拂刷法),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已有一定的理解、表达能力,只要家长循循善诱,由浅入深的耐心指导,相信幼儿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并不是件难事。第四阶段,从三岁起,幼儿已经过半年的过渡期训练,应能独立完成刷牙动作了。但此时的幼儿还很顽皮,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家长平时还要监督指导,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这样才能使孩子拥有一副健康美丽的牙齿。6.血压 小儿年龄愈小血压愈低。不同年龄小儿血压正常值可用公式推算:(注:kPa=mmHg );收缩压(mmHg)=80+2 年龄;舒张压=收缩压 2/3。7.脑 出生时:新生儿脑重约 390 克,6 个月时为 60

11、0700 克,1 岁时为 900 克,3 岁时为 1100 克,接近成人脑重(1400 克)的 80%,4 岁时达到成人脑重的 90%,6 岁以后,大脑的成长极为有限。大脑结构:出生时脑表面的沟回已经形成,但大脑皮质薄,细胞分化不全,缺乏树状突;3 岁时脑细胞分化基本完成;4 岁时神经髓鞘形成;8 岁时与成人近似。大脑单侧化:刚出生时大脑不具有单侧化功能,皮质兴奋处于弥漫状态,触动任何部位都会引起新生儿头、手、足等乱动;1 岁时脑两半球的功能单侧化逐渐形成,左脑额下回的言语运动区趋于成熟;3-5 岁时两半球功能单侧化才完成。皮质抑制机能:皮质抑制机能是大脑皮质机能发展的重要指标,它既可使反射活

12、动更精确,又可使脑细胞受到必要的保护。3 岁以前内抑制发展很慢;4 岁后内抑制开始发展,皮质对皮下的作用逐渐加强,与此同时兴奋过程比以前增强,睡眠时间逐渐减少。脑的可塑性:婴儿大脑的可塑性很大,出生前后的营养不良,某些疾病,以及必要的环境刺激和运动机会被剥夺,都能在不同程度上使脑的发育受到损伤。值得注意的是,早期神经生长和大脑连接模式与婴儿父母对他的教养方式有关。这种连接模式反过来又影响了儿童如何应对新任务、如何回应批评或者如何与人建立关系。脑的代尝性:婴儿脑具有良好的代尝性。一般情况下,脑损伤是难以弥补的,其原因是脑细胞的生长不同于身体其它细胞,一旦完成就不会再增殖。但是对于婴儿的脑来说,由

13、于某些神经元功能尚未专门化,神经元正处在发育时期,所以,其它神经元能取代受损的神经元。在一定的学习条件下,一些受损的神经元还会继续生长,恢复传导功能。也就是说只有在早期发现,早期补救,才能发挥神经元的代尝功能。例如,5 岁前,大脑任何一侧的损伤都不会导致永久性语言能力丧失,因为语言中枢可以很快的移向另一半球,以克服言语障碍。(二)婴幼儿身体生长规律及教育适宜性 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方式在不同年龄阶段中的表现虽然不一样,但都有着共同的规律:1.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出生后宝宝的身高和体重一直在增长,但在不同阶段增长的速度也有不同。宝宝出生后第一年的前半年是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后半年内速度变慢,以后速

14、度再逐渐慢下来,到青春发育期,速度又开始加快。2.身长中心点随着年龄的增长下移:婴幼儿身长的增长主要是下肢长骨的增长。刚出生时,婴儿的身体比例不协调,下肢很短,小儿身长的中点位于肚脐以上。随着年龄的增长,下肢增长的速度加快,身长的中点逐渐下移,1 岁时身长中点移至肚脐。3.体围发育由上而下,由中心而末梢:体围是指绕身体某个部位周围线的长度。通常由头围、胸围、腰围、臀围等指标组成。婴幼儿身体发育的顺序是头部最先发育,然后是躯干、上肢,最后才是下肢。婴幼儿四肢的发育,无论是骨骼、肌肉、血管和神经,都是按先中心后末梢的顺序进行的。4.各器官系统的发育不平衡:婴幼儿各器官系统的发育呈现不平衡的特点,其

15、神经系统的发育最为迅速尤其是大脑,因此各种生理机能、语言和动作发育较快;相对而言,生殖系统要到青春期前才开始迅速发育。二、婴幼儿动作发展的年龄特征、规律及教育的适宜性 (一)0 1 岁左右动作发展年龄特征及相应的教育活动 1.无条件反射 0 1 岁的动作发展是从躺卧到直立行走。新生儿的动作主要表现为无条件反射活动,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活动很多,可分为两类:生存反射和原始反射。生存反射包括吮吸反射、吞咽反射、觅食反射、呼吸反射、眨眼反射、瞳孔反射。原始反射包括巴宾斯基反射、抓握反射、摩罗反射、游泳反射、走步反射、强直的颈反射。巴宾斯基反射:当用火柴棍或大头针等物的钝端,由脚跟向前轻划新生儿足底外侧

16、时,他的拇扯会缓缓地上跷,其余各趾呈扇形张开,然后再蜷曲起来。此反射最早可在 4 6 个月的新生儿身上看到,该反射约在 6 18 个月逐渐消失,但在睡眠或昏迷中仍可出现,婴儿 2 岁还有,2 岁后则出现与成人相同的足庶反射,若再出现此反射,一般是锥体束受损害的表现。摩罗反射:当新生儿忽然失去支持或是受到高声、疼痛等刺激时,表现出头朝后扬,背稍微有些弓形,经常伴有身体的扭动和双臂立即向两边伸展。然后再慢慢向胸前合拢,像拥抱姿势,同时发出哭声。此类反射在出生后 4 个月左右消失。游泳反射:把婴儿放入水中,双臂和双腿作自主运动,能漂浮片刻,面部在水中能自主地屏住呼吸片刻。出生时出现,4-6 个月消失

17、。走步反射:将婴儿直立抱住,使其双脚接触平面,婴儿能像走路一样迈步。出生时出现,2 个月内消失。强直的颈反射:又称“击剑反射”是指当新生儿的头转向一侧时,伸出所转向的那一侧的胳膊,并弯曲另一只胳膊,犹如击剑。胚胎 28 周出现,出生 2-3 个月消失。有人认为婴儿经常喜欢伸出的那只手有可能就是他的优势手,这也是婴儿吃奶的最佳姿势。2.复杂动作 近年来不少研究者发现,新生儿除了反射活动以外还有一些复杂的动作,即躲避动作、够物动作和同步模仿等。躲避动作:新生儿对迎面而来的物体或影像产生躲避行为如缩头、后仰、侧身或眨眼等。够物动作:当视线触及某一物体或影像时产生朝向该物体的够取动作。这种动作并不能导

18、致成功地取得物体,他们尚不能根据手的动作的任何反馈信息来调整自己的动作,实际上是一种前够物行为,也称为“视觉诱发够物行为”与婴儿 3-4 个月后由视觉指导的和依靠动作反馈协调视觉指导够物行为是有区别的。同步模仿动作:新生儿对成人的伸舌动作有同步反应的倾向,1 个月婴儿能模仿成人的面部的表情。对于伸舌动作,有人认为它不能被称作模仿行为,而只能视作一种本能的同步反应。3.全身动作发展顺序 婴幼儿的全身动作发展特点表现为:2 4 个月,能稍微抬头,头转动自如,抬头及肩;4 5 个月,能翻身一半,扶坐竖直,手肘支床胸离床面;5 6 个月,仰卧翻身,独坐前倾,扶腋下站;6 7 个月,独坐片刻,蠕动打转,

19、扶双手站;7 8 个月,俯卧翻身,独坐自如,给助力爬;8 10 个月,从卧位做起,独自爬,扶一手站;10 12 个月,扶物蹲,扶双手走,扶一手走,独走片刻。4.手动作的发展顺序 5 个月起,孩子开始有抓握动作,表现为抓住不放;6 个月时,能抓住前面的玩;6 个半月时,能用母食指拿玩具;7 个月时,能松手、倒手;8 个月时,能拿起前面的玩具。5.教育活动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适宜地练习抬头,翻身,坐,爬,站立,行走动作,不能有动作的跳跃,如不会爬就会走,这样会影响将来孩子动作的协调性。推荐游戏:在草地上或地毯上爬、滚球和捡豆游戏(把绿豆和芸豆摆在一起,帮妈妈挑到一个盆里),其结果能训练孩子全身和手

20、动作的发展。俗话说,“心灵手巧”,手动作训练是很重要的,手动作的发展水平与智力发展水平是平行的和一致的。(二)1 2 岁左右动作发展年龄特征及相应的教育活动 在 1 岁半至两岁行走比较自如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到两岁左右的自由“跑”,但这种“跑”只有跑的外形,而没有跑的腾空阶段。1.全身动作发展顺序 12 17 个月,婴儿能独站自如,独走几步,自蹲自如,独走自如;19 21 个月,婴儿能扶物过障碍棒,能跑但不稳;23 个月,婴儿能双手扶栏上梯,双手扶栏下梯,扶双手双脚稍微跳起;24 个月,婴儿能扶一手稍微跳起。2.手的动作发展顺序 12 16 个月,婴儿能堆 2-5 块积木;18 19 个月,婴儿

21、用匙外溢;21 22 个月;婴儿能双手端碗;23 个月,婴儿能堆积木 6-10 块;24 个月,婴儿用匙稍外溢。3.教育活动 此阶段主要的教育活动就是,锻炼婴儿独立吃饭、饭前洗手;饭后用餐巾擦嘴;有大小便时,能主动坐盆,便后洗手;锻炼其自己上下床;能自己脱下衣服、鞋袜;让其玩滑梯、从高处往下跳、搭大块积木。(三)2 岁多 3 岁左右动作发展年龄特征及相应的教育活动 在两岁多的幼儿中出现了跳跃的准备动作,快满 3 岁已能双脚自然跳动了。在 3 岁半以后一般能掌握双脚向上、向前的跳跃动作,有的出现了单脚跳跃动作。所以此阶段常见的现象是小孩喜欢不厌其烦地走楼梯和登高。1.全身动作发展 幼儿 25 个

22、月时,能独自双脚跳稍微跳起,能跑,扶双手单足站不稳,一手扶栏下楼梯;26 个月,能独自过障碍棒,一手扶栏上楼,扶双手双脚跳好,扶一手单足站不稳;29 个月,能扶一手双脚跳好,扶双手单足站好;30 个月,能独自双脚跳好,扶双手单脚跳稍微跳起,双臂举起有抛掷姿势;32 个月,能扶一手单足站好;34 个月,能独自单足站不稳,扶一手单脚稍微跳起。2.手动作发展 幼儿 26 个月时,能自己脱鞋袜;27 28 个月,能串珠;29 个月,能折近似长方形的纸,能独自用匙,能画出近似横线的线条;30 个月时,能一手端碗;31 个月,能折近似正方形的纸;32 个月,能画近似圆形的图案。总的来说,这个阶段已掌握了几

23、乎全部的基本动作,并在随意运动中运用这些动作,它发展和提高了幼儿的运动技能和技巧,进一步扩大了其生活空间和促进了其智力的发展。3.教育活动 鼓励幼儿进行追逐,骑三轮自行车,上下楼梯等游戏,鼓励折纸,蜡笔画画,剪纸等活动。需要的提醒是不要过早让幼儿写字,因为握笔过早影响孩子的形体和视力,也影响将来的学习兴趣。(四)3 6、7 岁左右动作发展年龄特征及相应的教育活动 1.动作特点及教育活动 在这个阶段,身体动作比以前灵活,更加协调,能逐步自然、有节奏地行走。手部小肌肉有较大发展,动作逐步精细化。动作的协调和精细使幼儿生活范围空间扩大了,这对探索周围世界,促进孩子智能、社会化发展有很大作用。这个阶段

24、应鼓励的活动是跑、跳、玩球、骑小车、投扔沙袋、逐步双脚交替上下楼梯;搭积木、串珠、折纸(在大人指导下自己会折船和飞机等)、捏泥、使用剪刀、自己用勺进餐、逐步自己穿、脱衣裤,会自己扣纽扣等。2.活动过多-多动症 什么是多动症?多动症(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简称 ADHD,表现出持续的、与年龄不符的注意力不集中及多动冲动的儿童。有三个核心特征:很难注意力集中;强烈的、不恰当的和无目的的活动,冲动。需要指出的是,不能说淘气、顽皮就是多动症。顽皮和多动症不是一个概念,它们是有区别的,首先在注意力方面表现不同,多动症儿童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较长

25、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即使是一般儿童最喜欢的游戏机、少儿电视、连环画等,也不能专心投入。但顽皮儿童却全然不同,对感兴趣的活动,能全神贯注,而且还讨厌别人的干扰和影响;其次,自控力方面表现不同,调皮孩子在特别要求下能约束自己,可以静坐,多动症孩子却静不下来;再次,行为方面表现不同,调皮孩子好动一般有原因、有目的,多动症孩子却冲动、无目的;最后,生理方面表现不同,调皮孩子思路敏捷、精细动作协调、记忆辨认准确,多动症孩子则有明显不足。(五)婴幼儿动作发展规律 1.由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即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笼统的、散漫的,以后逐渐分化为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2.从身体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婴儿最早的动

26、作发生在头部,其次在躯干,最后是下肢,其顺应是沿着抬头翻身坐爬站行走的方向发展。3.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婴儿首先发展的是躯体大肌肉的动作,如双臂和脚的动作等,以后才是灵巧的手部小肌肉动作,以及准确的视觉动作等。4.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婴儿最早获得的是头和躯干的动作,然后是双臂和双腿的动作,最后是手的精细动作。这种发展趋势可称为远近规律,即靠近头部和躯干的部位先发展,然后是远离身体中心部位动作的发展。5.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婴幼儿动作的发展越来越多地受心理、意识的支配,呈现从无意动作向有意动作发展的趋势。三、婴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 (一)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过程和阶段 皮

27、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较全面地描述了认知发展的过程和阶段。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图式(schema)。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认知发展受三个基本过程影响:同化、顺化和平衡。同化是指个体对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的过程。也就是说,个体在感受到刺激时,把它们纳入头脑中原有的图式之内,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顺化是指当个体遇到不能用原有图式来同化新的刺激时,便要对原有图式加以修改或重建,以适应环境,这就是顺化的过程。就本质而言,同化主要是指个体对环境的作用;顺化主要是指环境对个体的作用。平衡是指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种较高平

28、衡状态过渡的过程。平衡过程是皮亚杰认知发展结构理论的核心之一。皮亚杰认为,个体的认知图式是通过同化和顺化而不断发展,以适应新的环境的。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 2 岁):这阶段儿童依靠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构筑动作格式,开始认识客体永久性。开始区分自己和物体,逐渐了解动作与效果之间的关系,获得初步的时空观念。包括六个亚阶段:1)出生 1 个月反射练习期:儿童出生后以先天的无条件反射适应外界环境,并且通过反射练习使先天的反射结构更加巩固(如使吮吸奶头的动作变得更有把握),还扩展了原先的反射(如从本能的吸吮扩展到吸吮拇指、玩具,在东西未接触到嘴时就作吸吮动作等)。这一阶段称为反

29、射练习期。2)1 4、5 月习惯动作时期:在先天反射的基础上,儿童通过整合作用,把个别的动作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些新的习惯,如寻找声源,用眼睛追随运动的物体。这一阶段称为习惯动作时期。3)5 9 个月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儿童在视觉与抓握动作之间形成了协调,能用手摸、摆弄周围的客体。活动不再囿于主体自身,开始涉及对物的影响,物体受到影响后又反过来进一步引起主体对它的动作,最后渐渐使动作(手段)与动作结果(目的)产生分化,出现了为达到某一目的而行使的动作,智慧动作开始萌芽。4)9 11、12 个月手段与目的分化、协调期、客体永久性开始期:儿童能运用不同的动作格式来对付新遇到的事物,如用抓、推、敲、打

30、等多种动作。但该阶段儿童只会运用已有的行动格式,还不会创造或发现新的动作顺应世界。此阶段称为手段与目的的分化并协调期。儿童大约在 9 12 个月获得客体永久性。客体永久性指儿童脱离了对物体的感知而仍然相信该物体持续存在的意识。如和幼儿做“藏猫儿”游戏时,你藏起来,不见了,他还用眼睛到处寻找。5)1 岁尝试错误期:通过加入新的动作成分之后的尝试错误,第一次有目的的通过调节来解决新问题。但是,这时的儿童还没有形成沿着一定的方向,有目的地去构成新方法的能力,新方法的发现纯属尝试中的偶然。6)2 岁:显着特征是儿童除了用身体和外部动作来寻找新方法外,开始在头脑里用“内部联合”方式解决新问题,运用表象模

31、仿别人做过的行为来解决眼前的问题,标志着感知动作期的结束,新阶段的开始。前运算阶段(2 7 岁)。前运算阶段的关键特征是形成和运用象征,建立各种符号系统。象征功能发展包括延迟模仿(动作发生一段时间后被重复)言语回忆(动作发生一段时间后用言语重复)、假扮游戏(在游戏中扮演周围世界中成人的角色)和绘画:“画出来的表象”四个领域。该阶段也包括两个亚阶段:前概念阶段(2 4 岁):儿童的概念还没有完全形成,例如,儿童用“甜甜”来表示所有的糖果和小点心,用“可乐”表示所有的饮料。直觉阶段(4 7 岁):儿童会进行分类、排序、确定数量等,但不知道这样做根据什么原则。前运算阶段的个体思维具有具体性(虽然能操

32、作符号,但仍依赖具体事物)、不守恒性(思维具有不可逆性)、知觉集中倾向(只能注意事物的某一面向或细节)和自我中心性(只能从自己的角度看事情)。(二)婴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及在教育活动中的应用 1.感觉发展特点及教育活动 感知觉是孩子最初级的认知本领,感知能力发展得越充分,记忆储存的知识经验就越丰富,思维和想象发展的空间和潜力也就越大。因此,从孩子出生之日起,父母就应该通过多种手段促进宝贝各方面感知觉的发展,积极引导孩子通过感知觉认识和探索周围的世界。1)视觉发展特点及教育活动 视觉发生时间是在胎儿中晚期(5 个月左右);新生儿获得了基本视觉过程,并具备原始的颜色视觉;出生后 1 个月内,注视物体

33、时间逐渐延长;出生后 3 个月时,双眼视机能开始发育,初步形成了视觉条件反射。出生后 4 个月时:建立了视觉与听觉的联系,表现出对某种颜色的偏爱,其颜色视觉的功能基本接近成人水平(4-8 个月的婴儿最喜欢波长较长的暖色调,如红、黄、橙色);6 个月,婴儿建立了集合反射、中央视力、双眼单视与立体视觉;10 个月,婴儿已把视觉与触觉结合起来;1 岁后,婴儿喜欢看图书,能区别物体,会模仿动作;2 3 岁,婴儿双眼视觉发育最为旺盛;6 岁时,婴儿视觉达到成人水平,而立体视功能到 9 岁才可达到正常。在此阶段应采取的教育活动是注意在视觉敏感期内促进婴儿的视觉发展,尽量选择颜色鲜艳、图形各异的玩具以刺激视

34、觉的发展(由于婴儿喜欢什么东西都用嘴感知,所以要选择健康、安全或大的玩具),让 1 岁以上孩子看大的带有汉字和相应图案的卡片,注意为了不影响孩子的视力,不能让儿童过多地看动画片或玩电脑游戏。2)听觉发展特点及教育活动 5、6 个月胎儿已建立了听觉系统,可以听到透过母体的 1000HZ 一下的声音。新生儿对人说话声尤其是母亲的声音极为敏感,已具有辨别音量、长短、方向以及频率不同的声音的能力;2 个月的婴儿可以辨别不同人的说话声以及同一个人带有不同情感的语调;0 6 个月是婴儿视觉发育的敏感期;6 个月 3 岁是中耳炎的高发期。婴幼儿期为了促进听觉发展,应选择能发出各种声音的玩具;孩子睡醒后给孩子

35、讲故事,唱歌、听音乐;带孩子到户外去听环境中的各种声音;鼓励宝宝模仿动物的声音;利用游戏让孩子辨别来自不同方向的声音;与周围的人多接触,来了解不同的声音的特点和模式。3)味觉、嗅觉和触觉发展特点及教育活动 味觉感受器在胚胎 3 个月时开始发育,15 周时已初步成熟,出生时味觉已经发育得相当完好了。胎儿 7、8 个月时嗅觉感受器已经成熟,新生儿能对各种气味做出相应的典型反应。胎儿在 49 天时具备初步的触觉反应,新生儿已能凭口腔触觉辨别软硬不同的乳头。0 2 岁是触觉发育的敏感期。为了促进婴幼儿的味觉、嗅觉和触觉发展,玩具的材料质地种类最好尽可能的多,尽量让孩子尝试接触各种食物和气味,但在选择的

36、过程中,注意刺激来源的健康性。2.知觉发展特点及教育活动 形状知觉:出生几天到六个月,婴儿对有图案的物体注视的时间更长,喜欢看清晰、活动的和轮廓多的图形;2 4 岁的幼儿能辨认圆形、方形和三角形;4 5 岁,幼儿能把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大的三角形,把两个半圆拼成一个圆形;5 6 岁,能认识椭圆形、菱形、五角形、六角形和圆柱形,并把长方形折成正方形,把正方形折成三角形。4 岁是儿童形状知觉最敏感时期。大小知觉:婴儿已具有物体形状和大小知觉的恒常性;2 11 岁的儿童很少低估远离他们的物体的大小;成人往往倾向于过高地估计远处物体的大小。3 岁是大小知觉发展的敏感期。方位知觉:3 岁时,幼儿能辨别上下

37、方位;4 岁时,幼儿能辨别前后方位;5 岁的儿童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6 岁时儿童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四个方位但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辨别能力尚未发展完善。时间知觉:研究发现,婴幼儿最早感知的是一日中的早中晚,然后是知觉一周内的时序,最后是认知一年四个季节的时序。4 岁儿童对认知一日的时序仍有困难,5 6 岁对认知一年内的时序有困难。为了促进婴幼儿知觉发展应采取的教育活动是,让婴儿看不同形状、大小的物体和图片;带到外面环境中使其接触不同形状和大小的事物以促进其形状、大小知觉发展;幼儿期通过看图片和实物或手工剪纸(如和孩子一起剪个大正方形和小三角形)等方式让孩子了解不同的形状和大小

38、;通过游戏(如我在你后边)或讲解(告诉右手优势的孩子,拿勺子的手的一方是右)让幼儿了解前后、左右的概念;通过一天活动为例告诉孩子早中晚的概念,周的概念也采取类似方法。3.注意发展特点及教育活动 新生儿一生下来就有注意,并已有了注意的选择性。1 3 个月,婴儿的注意明显偏向于曲线、不规则图形、对称的、集中的或复杂的刺激物以及轮廓密度较大的图形;3 6 个月的婴儿偏爱更加复杂和有意义的对象,可看见的、可操作的物体引起他们的注意;6 个月以后,婴儿不仅表现在视觉方面还表现在抓握、够物、操作和运动等活动中,且受知识和经验的支配;1 岁以后婴儿注意受语言的影响,比如,当听到一个物体的名称时,就会相应地注

39、意那个物体;2 岁左右,由于活动能力的增长,生活范围的扩大,孩子开始对周围更多的事物发生兴趣。这个时期儿童的有意注意有所发展,逐渐能按照成人提出的要求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3 岁左右,儿童开始对周围新鲜事物表现出更多的兴趣,能集中 10 分钟左右的时间来做一件事,有意注意进一步发展,但还是以无意注意为主。注意力集中时间:2 岁平均长度约为 7 分钟,3 岁为 9 分钟,4 岁为 12 分钟,5 岁为 14 分钟。注意不能集中的儿童,可能患有多动症!对孩子注意的培养最重要的就是对孩子注意的稳定性上。那么如何培养孩子注意的稳定性呢?首先,利用孩子的好奇心。选择新颖、色彩丰富、富于运动变化的玩具让宝宝

40、集中注意力观察、摆弄,以此训练他集中注意力。另外,还可以带宝宝到新的环境中去“看稀奇”,比如逛公园,让他看一些未曾见过的花草、造型各异的建筑;带宝宝到动物园去看一些有趣的动物等等,利用孩子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去培养注意力。其次,在游戏中训练专注力。宝宝在游戏活动中,父母可以和孩子开展有趣的互动游戏,这样不仅能强化亲子关系,还能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再次,别打断宝宝的行为。1 岁多的孩子,对见到的一切都充满好奇,经常坐在几件玩具前,这儿摆摆,那儿放放,一坐就是很长时间。孩子全部身心都投入到那几件百玩不厌的玩具中,正是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候,如果做父母的在这个时候去打断孩子的活动,不但会引起

41、孩子的反感和烦躁,还会无意间破坏对孩子注意力的培养。最后,明确活动目的,自觉集中注意力。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就可以训练孩子带着目的去自觉地集中和转移注意力,如问孩子“妈妈的衣服哪儿去了”、“桌上的玩具少了没有”等等。这样有目的地引导婴幼儿学会有意注意,可让他逐步养成围绕目标、自觉集中注意力的习惯。4.记忆发展特点及教育活动 婴儿在出生后几个小时就产生了记忆。3 个月的婴儿对操作反射的记忆能保持 4 周之久(看见奶瓶就哭);12 个月的婴儿产生了延迟模仿能力;幼儿期记忆容量增加(工作记忆),记忆能力增加(再认、再现);幼儿初期无意记忆占优势(如图片实验);幼儿中、晚期有意记忆才初步发展(但仍是被动

42、的)。整个幼儿期:形象记忆占主导地位。5 岁以前,无记忆策略(记忆策略的发展阶段从无到非主动性再到自主使用),5-7 岁是记忆策略使用的过渡期。由于此时期的儿童主要是无意识记忆和形象记忆为主,所以在教育中要采取游戏和具体实物举例的形式来帮助婴幼儿学习。5.思维发展特点及教育活动 思维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包括概念形成、理解和问题解决等形式。问题解决是人类思维活动最一般的形式。3 个月婴儿产生启发式搜索策略的问题解决行为;6 个月婴儿已能进行模仿;12 个月左右婴儿能利用工具解决问题,并获得了“手段目的”的分析策略;2 7 岁儿童的思维是具体形象、自我中心性和刻板性思维(不具有恒常性)。促进

43、婴幼儿思维发展的重心就是给予他们尽可能多的环境刺激。经常带孩子外出旅游,参加各种有趣的活动,增长宝贝见识,为宝贝提供更多创意思考的素材;通过做家务拓展宝贝的思维能力;鼓励对孩子进行逆向思维训练,帮助其从小学会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问题,判断事物。(三)婴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特点及在教育活动中的应用 人类婴儿从种族进化中获得的情绪大约为 8-10 种,称为基本情绪,如愉快、兴趣、惊奇、厌恶、痛苦、愤怒、惧怕、悲伤等。所有这些不同的情绪,在婴儿出生到半岁左右陆续发生。基本情绪在个体生活中的显现不是同时的,它们随着个体的成长、成熟而出现。它们的发生有一个时间顺序,这一顺序服从于婴儿的生理成熟和适应的需要;而

44、且它们的发生既有一般规律,又有个体差异。1.兴趣发展特点及教育活动 婴儿 1 3 个月的兴趣处于先天性反射反应阶段,兴趣是由视觉、听觉、运动刺激吸引;4 9 个月处于相似性再认知觉阶段,重复性相宜刺激易引起婴儿的兴趣;9 个月以后处于新异性探索阶段,到了这个阶段,儿童对新异性物体感兴趣。整个幼儿期孩子的兴趣是分散性的。根据兴趣与儿童认知的关系采取与儿童内在认知结构差异度为中等的刺激物来激发最大程度的兴趣。兴趣与养育者的态度有关,因养育者态度改变而发生变化,教育者在培养孩子的过程要尽量根据孩子的兴趣特点来培养孩子,不要盲目的模仿他人(如看别人学钢琴也想让自己的孩子学)。2.笑的发展特点及教育活动

45、 笑的发展特点是:0-5 周婴儿的笑是自发性、反射性的微笑,这种微笑,没有针对性,不是对刺激的反应;5 周 个月是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婴儿受到视觉刺激,包括看到成人的面孔,就会发生微笑反应,父母看着婴儿,婴儿也会微笑;再以后,面孔的移动,也能引起婴儿的微笑;3 4 个月的婴儿,对陌生面孔、假面具都会微笑,人的声音也会引发婴儿的笑。这种情况维持到第五个月左右;个月后出现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婴儿对主要抚养者母亲笑得最多、最频繁,其次是对家庭其他成员和熟人,最后是对陌生人,对陌生人笑得最少。如何使儿童笑口常开?身体虚弱、营养不良,会影响孩子的情绪,难以有好的心情,营造家庭愉快的氛围对儿童身心发展有积

46、极作用。家庭成员之间要经常保持欢乐气氛,对孩子也要和颜悦色,父母要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学会幽默,让婴儿从小体验幽默。对于婴儿的笑,父母应及时给予回应,回应越及时、越多,婴儿会笑得越好、越愿意用笑的方式与成人沟通。父母要成为孩子的伙伴,关心孩子的游戏、关心孩子的成果,对孩子的任何进步与好的表现都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对大一些的孩子要鼓励多交朋友,多参加集体活动。3.哭的发展特点及教育活动 0 1 岁婴儿啼哭包括:1)饥饿的啼哭,这类啼哭多半是有节奏的,可伴随着闭眼,号叫,双脚紧蹬等;2)发怒的啼哭,这类啼哭的声音往往有点失真。这是因为婴儿发怒时用力吸气,迫使大量空气从声带通过,使声带震动而引起哭声

47、。刚生下来的婴儿,因为被包裹得太紧使活动受到限制,也会发出这样的啼哭;3)疼痛的啼哭,例如打针时的啼哭。这种啼哭,事先没有呜咽,也没有缓慢的哭泣,而是突然高声大哭;4)恐惧和惊吓的啼哭,这种啼哭,婴儿初生时就开始有了。其特点是突然发作,强烈而刺耳,伴有间隔时间较短的号叫,让人一听就知道是婴儿被吓着了;5)不称心的啼哭,这种啼哭是在无声中开始的,起初两三声是缓慢而拖长的,持续不断,悲悲切切;6)招引别人的哭,婴儿从第 3 周开始出现这种啼哭。这种哭先是长时间的吭吭叽叽。哭声低沉单调,断断续续。如果没有别人去理他,就会大哭起来。2 3 岁婴儿的啼哭多与生活经验不足,生活能力低下,或遇到力不从心的事

48、情有关。如走路时不小心摔一跤会哭、积木老是搭不好会哭、自己的需要未能得到满足时也会哭等等。3 岁以后的哭除了有 2 3 岁儿童的特点外,还与自尊体验有关,如因犯错误、老师或家长批评而哭,因不会做数学题而哭。作为养育者,在婴儿哭的时候应积极给予反应,形成良好依恋关系。注意观察婴儿哭之前的征兆,自然而不勉强地转移婴儿的注意,改变原来所处的情境,把婴儿从“想哭”、“准备哭”的体验中引导出来。例如:送孩子去托儿所,婴儿往往会在快要到达时因不愿意离开父母而哭啼。很多父母对孩子的啼哭不知所措,那么如何对待孩子的哭呢?第一种是,父母采用严肃的态度,厉声训斥制止,不让其继续哭闹下去。这种方法往往是会有效的。但

49、要注意场合。第二种是,父母对孩子不加理睬,对孩子无任何表示。三、五分钟后,孩子自觉没趣,哭闹状态有所变化,或者哭声变小、或者强度减弱、或者断断续续,父母立即采用巧妙方法,转移孩子的注意,把孩子引进新的情境。当婴儿长到二、三岁时,每次哭后应引导婴儿回忆哭的过程,找找产生哭的原因,分析一下该不该哭,哭有什么坏处,以后遇到这种事应该如何办等等。通过这样的教育,哭的次数会逐渐减少。4.恐惧发展特点及教育活动 4 个月前婴儿连陌生人和熟人都不能区分,当然谈不上惧怕陌生人;4 个月左右婴儿开始区分陌生人和熟人了,对陌生人还笑,但明显比对母亲笑得少了,但这时并不害怕陌生人,对陌生人的态度一般还是比较友好的;

50、5 6 个月时婴儿见到陌生人往往会表现出一种严肃的表情,笑得更少,但是仍然不害怕;6 7 个月时婴儿见到陌生人就开始感到害怕了;8 个月时婴儿明显怕生。很多大人习以为常的事情,小宝宝们却可能充满恐惧,比如怕黑、怕鬼、怕狗(或者某种动物)、怕怪兽或者老巫婆等虚幻形象、怕雷、怕高、怕水、怕火、怕电、怕坏人、怕警察或医生或老师或某个成人、怕陌生人、怕亲人离开等。在幼儿恐惧的情况下,要及时给予安慰,避免其不良情绪的产生。在极端恐惧的情况下(如被狗咬了)要采取系统脱敏法进行治疗。(四)婴幼儿个性、社会性发展特点及在教育活动中的应用 1.气质发展特点及教育活动 气质是婴儿出生后最早表现出来的一种较为明显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