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教案.pdf

上传人:深夜****等你... 文档编号:84225216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29.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诫子书》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诫子书》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诫子书》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诫子书》教案.pdf(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二、预习展示 1字词注音展示:一生板演,其余生写在练习簿上,然后强调订正。夫(f)淫(yn)慢 遂(su)庐(l)2作家作品展示 生展示课前积累关于诸葛亮的有关资料。师补充有关资料:诸葛亮(181 年234 年),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 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3课文内容展示 生交流关于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2、和理解。师补充相关内容: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 54 岁临终前写给 8 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通过这些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后人有留存有多篇诫子书 三、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障碍,注意停顿。、找生朗读课文,师点拨存在的问题。注意:()生字 ()停顿 、集体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运用硬读法、猜读法、联想法

3、(联系 现代汉语)迁移运用法(联系已学过的古文知识),学生自主译读课文,找出疑难问题,并力求在小范围内合作解决。学生学习时,教师巡回,及时给予指导。(2)质疑问难。这一环节,由学生自由提问,师生共同讨论解决。学生能自己解决的,放手给他们。解决不了的,教师给予点拨。注意结合具体问题,对学生进行学习古文方法的指导。(3)引导学生体会这篇文章的朗读基调。(学生朗读,师生评价)3.再次走进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明确: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励志,需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4、(2)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你能再补充一个论据(道理或事实均可)吗?明确:在修身、立志、为人处世方面分析了学与静、才与学、学与志等方面的关系。四、研读品味 1、自主探究(1)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2)“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2.组内交流 组长组织本组成员探究以上两个题目 3.班上展示 各组派一人展示,之后讲评。允许听者质疑。师通过白板展示参考答案:探究(1)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他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又必须修养道德,造就人才必须从静与俭的修养开始。探究(2)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四、达标测试 1.学生做“当堂达标检测题”,教师监考。2.学生做完后,组内相互批改,多媒体课件展示答案 3.各组汇报批改情况,尤其是错得比较多的题。五、总结反思 1.学后反思 从课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个警句,谈谈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启发,由此你联想到哪些名人名言?2.教后反思 教师总结学习重点,目标达成,学生表现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