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护理学重点.pdf

上传人:深夜****等你... 文档编号:84216173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86.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护理学重点.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传染病护理学重点.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病护理学重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护理学重点.pdf(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感染:是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与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1)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病理变化轻微,临床上无任何症状、体征,只有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大多数传染病以隐性感染最常见。(2)显性感染:又称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不但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使机体发生组织损伤,导致病理改变,出现临床特有的症状、体征。(3)病原携带状态:系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在人体内生长繁殖并不断排出体外,成为重要的传染源,而人体不出现任何疾病表现的状态。小于 3 个月称急性,超过 3 个月称慢性。(4)潜伏性

2、感染: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在机体某个部位,机体的免疫功能使病原体局限而不引起机体发病,但又不能将病原体完全清除,病原体潜伏于机体内。常见于结核病、疟疾。2.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致病作用:(1)侵袭力:病原体侵入机体并在体内扩散的能力。如:侵袭能力、溶组织能力、穿透力等。(2)毒力:包括外毒素、内毒素及毒力因子。(3)数量:同一病原体,入侵数量常与其致病能力成正比;不同传染病中,引起某种传染病发生的最低病原体数量差别较大。(4)变异 3.感染过程中机体免疫应答作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1)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对进入体内异物的一种清除机制,通过遗传获得,无抗原特异性,又称为先天性免疫。三大

3、天然屏障皮肤、血-脑脊液、胎盘;吞噬作用;体液因子。吞噬作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具有非特异性吞噬功能。体液因子:包括补液、溶菌酶和各种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等。(2)特异性免疫:通过对抗原识别后产生的针对该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是通过后天获得的一种主动免疫。包括由 B 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和由 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4.传染病的基本特征: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传染后免疫。5.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1)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将其排出体外的人或动物。病人;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2)传播途径:空气、

4、飞沫、尘埃呼吸道;水、食物消化道;手、玩具、用具接触传播;媒介昆虫分为生物性和机械性传播;血液、血制品、体液见于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土壤(3)人群易感性: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决定该人群的易感性。!6.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 39 种。甲类:强制管理传染病,2 种,鼠疫、霍乱,城镇 6h 内上报,农村不超过 12h;乙类:严格管理传染病,25种,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甲类管理,还包括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禽流感)、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12h 内上报;丙类:10 种。【病毒性肝炎】7

5、.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1)粪-口传播:甲型和戊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2)体液和血液传播:乙型、丁型、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3)母婴传播:主要经胎盘、产道分娩、哺乳和喂养等方式传播,亦是 HBV 感染的一种重要传播途径。8.肝炎病毒病原学检测(标记物)甲型肝炎:血清抗-HAV-IgG,:近期感染指标,是确诊甲型肝炎最主要的标记物。血清抗 HAV-IgG:保护性抗体,见于甲型肝炎疫苗接种后或既往感染 HAV 的病人。HAV RNA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与表面抗体(抗-HBs):HBsAg 阳性见于 HBV 感染者,HBV 感染后 3 周血中首先出现 HBsAg。抗-HBs 阳性主

6、要见于预防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或过去感染 HBV 并产生免疫力的恢复者。e 抗原(HBeAg)与 e 抗体(抗-HBe):HBeAg 一般只出现在 HBsAg 阳性的血清中,HBeAg 阳性提示 HBV 复制活跃,传染性较强;抗-HBe 在 HBeAg 消失后出现。,核心抗原(HBcAg)与其抗体(抗-HBc):HBcAg 主要存在于受感染的肝细胞核内;抗-HBc 出现于 HBsAg 出现后的 35 周。IgM 型抗-HBc 存在于急性期或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期;IgG 型抗-HBc 是过去感染的标志。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和 DNAP:是反映 HBV 感染最直接、最特异和最

7、灵敏的指标。两者阳性提示 HBV 的存在、复制,传染性强。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 RNA);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是 HCV 感染的标记而不是保护性抗体。丁型肝炎:HDAg 和 HDV RNA 戊型肝炎:抗-HEV-IgM 及抗-HEV-IgG 9.治疗慢性肝炎的抗病毒药物:1)干扰素:慢性肝炎的使用指征:HBV 在活动性复制中;肝炎处于活动期。干扰素一般用于 1065 岁病人,有严重心、肾功能不全、肝硬化失代偿期禁用。2)核苷类药物:对 HBV DNA 复制有强力抑制作用,无明显不良反应。*拉米夫定最先用于临床。其他:阿的福韦、恩替卡韦。3)中草药:山豆根制剂如肝炎

8、灵注射液等。11.【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为两周。典型病例起病急骤,表现为发热、出血和肾损害三类症状和五期经过:发热期:1)发热:突起畏寒、高热,24h 内体温可迅速升至 3940,以稽留热或弛张热多见,多持续 37 天。体温越高,持续时间越长,病情越重。2)全身中毒症状:(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腹痛剧烈时腹部有压痛、反跳痛。嗜睡、烦躁不安、谵妄、神志恍惚等神经症状。3)毛细血管损伤表现:充血性皮疹:颜面、颈部、胸部潮红(皮肤三红),重者呈醉酒貌,眼结膜、软腭与咽部充血(黏膜三红);渗出与水肿:球结膜水肿;出血:皮肤出血多呈点状

9、、搔抓样条索状瘀点;黏膜出血可见于软腭及眼结膜。4)肾损害:主要表现为蛋白尿、血尿和尿量减少,重者可见管型尿。低血压休克期:主要表现为低血压和休克;可先出现代偿性低血压、低血压倾向、低血压,最后发展为休克;轻者一过性低血压,重者可为顽固性休克。少尿期:多发生于起病后第 58 天,持续 25 天。本期以少尿或无尿、尿毒症、水和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为特征。多尿期:多发生于病程的第 914 天,持续约 714 天。尿量 5002000ml/d为移动期;尿量 2000ml/d 为多尿期,多尿后期尿量可达 3000ml/d 以上。可再次出现继发性休克、急性肾衰竭及电解质紊乱。恢复期:多尿期后,一般情况逐

10、渐好转,尿量逐渐恢复至 2000ml/d 以下。10.【病毒性肝炎】常用的护理诊断/措施 活动无耐力 与肝功能受损、能量代谢障碍有关。休息与活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重型肝炎应卧床休息,肝功能正常 13 月后可恢复日常活动及工作,但应避免过度劳累和重体力劳动。生活护理:病情严重者需协助病人做好进餐、沐浴、入厕等生活护理。心理疏导。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食欲下降、呕吐、腹泻、消化和吸收功能障碍有关。1)介绍合理饮食的重要性;2)饮食原则:肝炎急性期:宜食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流质;可遵医嘱静脉补充葡萄糖、脂肪乳和维生素。.黄疸消退期:逐渐增加饮食,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慢性期病

11、人饮食原则:卧床或休息者能量摄入以 84105kJ/(kgd)为宜,中度活动者(上班)以 126147kJ/(kgd)为宜。蛋白质(kgd),以优质蛋白质为主,如牛奶、瘦猪肉、鱼等;碳水化合物 300400g/d;脂肪以耐受为限,约 5060g/d,多选用植物油;多食水果、蔬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肝炎后肝硬化、重型肝炎:清淡、低盐 各型肝炎病人的饮食禁忌:不宜长期摄入高糖高热量饮食,腹胀者可减少产气食品(牛奶、豆制品)的摄入。各型肝炎病人均应禁饮酒。3)观察胃肠道症状:观察病人食欲,有无恶心、呕吐、返酸等症状。4)评估病人营养情况:每周测体重,评估每天进食量。潜在并发症:出血 1)病情观察:注

12、意观察病人出血部位、发展及消退情况。2)一般护理:休息与饮食指导;鼓励病人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软食或半流质,禁食过硬、过于粗糙的食物;保持排便通畅。常见部位出血及护理:3)皮肤出血:避免人为的损伤而导致或加重出血;高热病人禁用酒精擦浴降温。4)鼻出血:防止鼻黏膜干燥而出血,保持室内相对湿度在 50%60%左右;避免人为诱发出血:勿用力抠鼻;少量出血时,可用棉球或明胶海绵填塞;出血严重时用凡士林油纱条行后鼻腔填塞。5)口腔、牙龈出血:用软毛牙刷,忌用牙签剔牙,避免食用煎炸、带刺、含骨头的食物、带壳的坚果类食品,进食时细嚼慢咽。潜在并发症:干扰素治疗的不良反应 1)用药前宣教;2)用药期

13、间护理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发热反应:一般在注射干扰素的最初 35 次发生,低热至高热不等,可伴有头痛、肌肉、骨骼酸痛、疲倦无力等。应嘱病人多饮水,卧床休息,必要时对症处理;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等。一般对症处理,严重者停药。脱发:停药后可恢复。肝功能损害:出现黄疸、ALT 增高等。酌情继续治疗或停药。神经精神症状:出现忧郁、焦虑等。严重者应减药量或停药。周围血象改变:白细胞计数降低较常见,若白细胞在109/L 以上应坚持治疗,遵医嘱给予升白细胞药物;若白细胞低于109/L 或中性粒细胞109/L,或血小板 中医中药治疗:白虎汤加减、清瘟败毒饮等。成药可选用安宫牛黄丸。恢复期及后

14、遗症处理:注意进行功能训练,包括吞咽、语言和肢体功能,可行理疗、针灸、体疗、高压氧疗等 14.【狂犬病】的特征表现为:恐水。预防接种:地鼠肾 5 针免疫方案,即咬伤后第 0、3、7、14 和 30 天各肌注一次,每次 2ml。15.【伤寒】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 1014 天,典型伤寒的自然病程为 45 周。典型伤寒 临床可分为四期:1)初期(病程第 1 周):也成侵袭期。发热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发热前可有畏 寒,但少有寒战,出汗不多,体温呈阶梯形上升,57 天可达 3940,可伴 全身不适、头痛、乏力、四肢酸痛、食欲减退、腹部不适、咽痛、咳嗽等症状。2)极期(病程第 23 周):出现伤寒特征性表

15、现。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多在本期出现。!发热:呈持续性高热,以稽留热型为主,少数呈弛张热或不规则热,热程较长,持续约 1014 天。消化道症状:腹部不适、腹胀,多数病人有便秘,少数病人表现为腹泻。右下腹可有轻压痛。神经系统症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比。病人出现特殊的中毒面容:精神恍惚、表情淡漠、呆滞、反应迟钝。耳鸣、听力减退,重者可有谵妄、昏迷或脑膜刺激征等中毒性脑病表现。循环系统症状:常有相对缓脉或重脉。相对缓脉是指脉搏与发热不成比例上升,即体温每增高 1,每分钟脉搏增加少于 1520 次。重脉是指桡动脉触诊时,每一次脉搏感觉有两次波动的现象。肝脾大:多数病人在病程 1 周末可有脾大,质软

16、又压痛。部分病人有肝大,质软,可有压痛。若病人出现黄疸或肝功能明显异常时,提示并发中毒性肝炎。玫瑰疹:病程第 713 天,部分病人在胸、腹、肩背等部位的皮肤分批出现直径约 24mm 淡红色小斑丘疹,称为【玫瑰疹】,压之褪色,多在 10 个以下,约 24 天内消退。其他:高热期间,可有蛋白尿,后期可有水晶型汗疹(白痱)、消瘦及脱发。3)缓解期(病程第 34 周):体温逐渐下降,各种症状逐渐减轻,肿大的肝脾开始回缩。可能出现各种肠道并发症。4)恢复期(病程第 5 周):体温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1 个月左右完全康复。体弱、原有慢性疾患或出现并发症者,病程往往较长。:其他临床症状:除上述典型表现外

17、,伤寒可有轻型、暴发型、迁徙型、逍遥型、顿挫型及小儿和老年型等多种临床类型。复发和再燃:少数病人退热后 13 周,临床症状再现,血培养再度阳性,称为【复发】。部分缓解期病人体温下降还未恢复正常时,又重新上升,血培养阳性,持 续 57 天后退热,称为【再燃】。并发症 1)肠出血:是伤寒较常见的并发症,多发生于病程第 24 周。可有粪便隐血至大量便血。大量出血时,体温骤降后很快回升,脉搏增快,并有头晕、面色苍白、烦躁、出冷汗、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2)肠穿孔: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多见于病程第 24 周。好发于回肠末段。穿 孔前有腹胀、腹泻或肠出血等先兆,穿孔时病人突然右下腹剧痛,伴恶心、呕吐、冷汗、脉

18、细速、呼吸急促、体温与血压下降,经 12h后体温又迅速回升,并出现腹膜刺激征等。X 线检查膈下有游离气体。3)其他:中毒性肝炎、中毒性心肌炎、支气管炎和肺炎、胆囊炎、血栓性静脉炎、溶血性尿毒综合征。16.【肥达反应】伤寒血清学检查/又称肥达试验,伤寒杆菌血清凝集反应,该试验应用伤寒杆菌“O”抗原和“H”抗原,通过凝集反应检测病人血清中相应抗体的凝集效价,对伤寒有辅助诊断价值。“O”抗体效价在 1:80 及“H”抗体效价在 1:160 或以上时,可确定为阳性,有辅助诊断价值。相隔一周双份血清抗体效价上升 4 倍以上有助于确定诊断。“Vi”抗体的检测可用于慢性带菌者的调查,效价在 1:40 以上有

19、意义。17.伤寒的病原治疗: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目前治疗伤寒的首选药物,因其影响骨骼发育,孕妇、儿童、哺乳期妇女慎用。目前常用的有:诺氟沙星(氟哌酸)、氧氟沙星(氟嗪酸)、环丙沙星(环丙氟哌酸)等。诺氟沙星最常用。(可单独使用,也可与阿米卡星联合使用)【喹诺酮类:是目前成人痢疾首选用药。】第三代头孢菌素 氯霉素 其他: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基异口噁唑。18.细菌性食物中毒与细菌性痢疾的鉴别: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痢疾 致病菌 沙门菌属(最常见)、副溶血性弧菌、金葡菌、大肠杆菌、蜡样杆菌 痢疾杆菌 传染源 致病菌感染的动物和人、海产品 急慢性病人、带菌者 传播途径 消化道传播 消化道传播、苍蝇污染食

20、物 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病后免疫短暂,可重复感染 普遍易感,学龄前儿童和青壮 年多见,易复发和重复感染 流行特征 发病较集中,夏秋季多见 多见于卫生条件差的地区,夏秋季多发 临床表现 腹痛、呕吐、腹泻(先呕后泻)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黏液脓血便,可伴发热及全身中毒症状 实验室检查 对可疑食物、呕吐物、粪便作细菌培养,可分离到同一病原体 WBC 增多,粪便检查 治疗 对症治疗 病院治疗:喹诺酮(成人痢疾首选)、复方磺胺甲噁唑;对症治疗 潜在并发症 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休克 惊厥、脑疝 预后 良好、病程短,多在 13天内恢复 急性菌痢经治疗 1 周左右痊愈 中毒型菌痢预后差,病死率高 19 流行

21、性脑脊髓膜炎与流行性乙型脑炎鉴别: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 简称 流脑 乙脑 致病菌 脑膜炎奈瑟菌(细菌感染)呈肾形或豆形,G-,专性需氧,抵抗力弱 乙型脑炎病毒(病毒感染)球形,耐低温、干燥,抵抗力弱 病源体 带菌者和病人 猪(最主要)、牛、鸡、鸭 传播途径 呼吸道传播 蚊虫叮咬 人群易感性 6 个月2 岁婴儿多见 10 岁以下儿童 发病时间 冬春季 夏秋季 潜伏期 110 天 421 天 临床表现 突起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及脑膜刺激征 高热、意识障碍、抽搐、呼吸衰竭 实验室检查 WBC 增多、中性粒细胞增多;细菌培养阳性可确诊 WBC 增多、中性粒细胞增多;乙脑 IgM 抗体阳性助确诊 预后 早期治疗效果好,暴发型死亡率高 病死率高,20%50%,主要死因:中枢性呼吸衰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