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简介含义起源历史与发展.pdf

上传人:深夜****等你... 文档编号:84204957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3.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学”简介含义起源历史与发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地理学”简介含义起源历史与发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学”简介含义起源历史与发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学”简介含义起源历史与发展.pdf(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地理学”简介含义起源历史与发展 研 究 对 象 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这个同人类息息有关的地理环境(见彩图)。地理学者曾用地理壳、景观壳、地球表层等术语称呼地球表面。它是地球各个圈层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与人类圈相互交接的界面,具有一定的面积与厚度。其总面积约 5.1108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约 1.49108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总面积 29;海洋面积约 3.61108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总面积 71。地球表面厚度有两种懂得:广义的地球表面厚度上限为对流层顶部,下限为岩石圈沉积岩层底部,厚度约 3035 公里;狭义的地球表面厚度指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等的交接面,上限离地面不超过 10

2、0 米,相当于对流层近地面磨擦层下部(又称地面边界层),下限为太阳能所能达到的深度(在陆地不超过地下 30 米,在海洋则不超过水下 200 米),厚度通常不超过 200300 米。它在陆地则与土地综合体相当,是生物与人类活动最集中的场所。在地球表面,各类自然现象与人文现象构成一个宏大的地表综合体,它具有下列特征:第一,地球表面是由 5 个同心圈层构成的整体。这 5 个圈层是大气对流层、岩石圈上部、水圈、生物圈与人类圈(又称智能圈)。每个圈层各由许多不一致的要素构成,在地理综合体中具有不一致的功能。大气对流层要紧由气态物质构成,也包含部分液态水与固体颗粒。由于对流层直接同地面与水面接触,因此大气

3、中各类要素(如气温、气压、湿度、风速、风向等)都受到下垫面的强烈影响。同时,大气对流层对地球表面其他圈层的性质与特征也有重要的制约作用。岩石圈上部要紧由固体物质构成,包含部分气态、液态物质与微生物。它是生物与人类所依附的场所,也是各类圈层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最为集中的地方。水圈要紧由液态水构成,也包含溶解与悬浮在水中的固体物质,与部分气体与水生生物;以海洋为主,还有陆地地表水与地下水。水圈在地球表面物质与能量循环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且是生物圈与人类圈得以存在与进展的基础。生物圈是有生命活动的圈层,包含植物、动物与微生物。生物的作用促进了大气圈、水圈与岩石圈上部的演化,为人类的生存与进展提供了物

4、质基础。生物圈同大气对流层、岩石圈上部、水圈互相交错,构成一个巨大的复杂的自然综合体。人类圈与构成地球表面的其他圈层有显著的不一致。第四纪初,人类的出现是在地球表面形成与进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人类以其特有的智慧与劳动,通过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地球表面施加影响,制造了一个新世界,并进展成一个新的圈层人类圈。其他 4 个圈层完全是物质自然进展的产物,人类尽管也由生物进化而来,但具有主动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的能力。随着人类圈的扩大,改造的范围由局部扩大到整个地球表面,现在地球表面已很少有不受人类影响的地方了,而且改造的深度与复杂程度也逐步加强。上述各圈层所构成的地球表面这个综合体,是自然历史

5、进展的结果。各圈层的形成在时间上亦有一定的顺序:岩石圈、大气圈与水圈是无机的物质,首先出现;有机的生物圈及与其有关的土壤,是在无机圈层基础上进展起来的;人类则是生物圈进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个顺序是不可逆的,而使这种进展得以进行的基本动力是:来自地球内部的动力与来自地球外部的动力太阳能。由于内力与外力的共同作用,才形成今天我们所见的地球表面的自然状态。从构成地球表面的要素的稳固性来看,能够区分为稳固要素与活动要素。岩石圈与地貌属于稳固要素,诚然从地质时间尺度讲它们也是活动的与有变化的,但是从现代地理环境来看它们是相对稳固的,比如大陆与山脉的轮廓。空气、水、植物、动物与一定程度上的土壤则是活动要

6、素,尽管它们是由地质时期的物质进展而来,但是它们的分布格局与区域属性基本上缘由于太阳能的分布,受着现代气候的操纵,人类出现后的各类活动也是影响上述要素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类属于哺乳动物,它既受到自然的制约,但又具有其他物质世界所没有的特点,即能主动地改造自然。地球表面的这 3 种要紧影响力是互为联系与相互作用的,我们现在所见的各类地理现象就是它们共同作用的结果。实际的地理状况要紧是地球表面太阳能分布、海陆分布与人类活动共同影响的结果。J.I.S.佐内维尔德认为能够把地球表面的综合体看作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上述 3 种影响力成为 3 个叠加的烙印。地壳与地貌是第一个烙印,为地表综合体提供基本的格

7、局;气候是第二个烙印,在第一个烙印的基础上,不一致气候带的水文与生物活动产生有关的土壤、水体、植被与动物的分布格局;人类活动则是第三个烙印,表现为不一致技术水平的农业与工业、不一致进展水平的社会与文化等。这 3 个烙印的相互作用与制约,要求地理学把地球表面的 5 个圈层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要求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之间紧密联系,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统一的科学。第二,地球表面是一个不均一的层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分异。造成地球表面不均一与区域分异的要紧原因,一是太阳能在地球表面分布的不均匀性,二是操纵海陆分布及其起伏、构造活动与岩浆活动过程的地球内能分布的不均匀性。地球是一个椭圆球体,使得太阳光线与

8、地球表面构成不等的入射角,从而导致太阳能在地球表面分布的不均。赤道地区获得的太阳能最多,极地地区获得的太阳能最少,太阳能沿纬度而发生量的变化。太阳能分布的不均影响气温、气压、风向、湿度、降水等气候要素的区域碴异,继而造成植被、土壤与农业的分布不均一(见彩图)。这种太阳能及受其影响的其他自然现象沿纬度分布的规律性现象称之纬度地带性。由地球内能引起的区域分异,最明显地表现在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差异,这是自然环境的基本分异。地球表面有 4 个大洋与 6 块大陆,海洋面积远大于大陆,比值约为2.4:1。大陆相对集中于北半球,海洋要紧集中在南半球。关于生物与人类来说,这是两种截然不一致的环境,生物特别是高

9、等植物与高等动物与人类,要紧集中在陆地。陆地的海拔高度与海洋的深度也不相同,通常说海洋深度大于陆地的高度,在陆地上与海洋底部也各有起伏。陆地上最高的山峰为珠穆朗玛峰(8848.13 米);由于板块构造活动,高大的山脉多分布在陆地的边缘,且要紧沿南北走向,但也有呈东西走向的。海洋中最大的深度在太平洋西部的马里亚纳海沟(11034 米),大洋海盆通常深达 4000 米左右,大陆架深度只有 200 米左右。海陆的分异在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上都有表现。在陆地上,气候、生物、土壤还有从沿海向内陆呈规律性变化的现象,它在中纬度表现得最为明显,由陆地边缘向内陆中心,气候由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到干旱,

10、植被由森林、森林草原、草原到荒漠,土壤也有相应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之干湿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山地的存在,使自然环境各成分与自然综合体出现随高度的差异。在小范围内则有地方性的地貌、气候引起水文、生物与土壤的差异。上述各类不一致等级的区域分异,都是在地带性因素与非地带性因素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人类是在一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中生存与进展的,因此人类的体质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都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长期生活在热带的人群,具有暗黑色的皮肤,能保护皮肤免受日光的灼伤;卷曲的头发,能防止头部被晒得过热;宽鼻、厚唇、大嘴巴,便于散热。长期生活在寒带的人群,具有高窄的鼻子,使冷空气较慢地进入气管与肺部;

11、肤色浅白,以防冻伤见人种地理学,(见彩图)。人类的居住,如乡村、集镇与城市,不一致规模的城市与不一致性质的城市,如综合性城市、工矿业城市、港口城市、风景游览城市与历史文化城市等,其土地利用、工业布局、郊区农业结构、交通运输与商业格局、人口密度与构成、城市景观与民风习俗等,都是互不相同的(见彩图)。因此,区域分异是地球表面最基本的特征。第三,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在地球表面形成过程中,大陆与海洋的面积与位置几经变迁,气候经历了炎热与严寒、湿润与干旱的多次交替,生物由海洋进展到陆地,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就每一个地域而言,每年乃至每天、每时的气温、风向与风速是在变化的,每年、每季乃至每天的

12、水流与植被情况也是在变化的。至于发生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人文地理现象,其变化则更是频繁,变化的时间尺度远比自然地理现象小。自然地理的变化影响人文地理,人文地理的变化也反作用于自然地理。特别是在现代工业化时期,人类的活动使地球表面发生深刻的变化,一方面操纵或者减轻了某些自然灾害,另一方面诸如森林的砍伐、地理环境污染、荒漠化的出现与蔓延、动植物种的加速灭绝等,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资源的大量消耗,人类影响的程度还在加剧。地球表面如何进展,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以地球表面为研究对象的地理学,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研 究 特 点 地理学是在研究地球表面的过程中逐步形

13、成的,并不断完善其理论、方法与手段。它具有下述特点。综合性 作为研究对象的地球表面是一个多种要素相互作用的综合体,决定了地理学研究的综合性特点。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不限于研究其各个要素,更重要的是把它作为统一的整体,综合地研究其构成要素及它们的空间组合。它着重研究各类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关系与地表综合体的特征与时、空变化规律。当然,由于地球表面的复杂性,能够对某一要素进行部门的研究,但这种研究是在地理学综合性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地理学的部门学科与一些相邻学科尽管有着共同的研究对象,但在研究目的、内容与方法上是不相同的。地理学的部门学科之因此成为地理学的一部分,不仅在其研究的客体是地球表面

14、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而且在方法论上有着共同的基础综合性。因此,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地理学的综合性研究分为不一致的层次:两个要素相互关系(如气候与水文的关系,或者土壤与植物的关系等)的综合研究,是低层次的综合性研究;多个要素相互关系(如地貌、水文、气候、植被与土壤的关系,或者聚落、城市、交通、政治等关系)的综合研究,是中层次的综合性研究;地球表面全部要素(包含自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是高层次的综合性研究。层次不一致,综合的复杂程度也不一致,层次越高复杂程度越大,综合的难度也越大。低层次、中层次的综合研究分别形成地理学的一些分支学科(如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等),

15、这些综合研究不是地理学所独有的,生态学、社会学等学科也进行综合性研究。但是,高层次的综合研究,即人地有关性的研究,则是地理学所特有的。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了地理学的性质是一个横断学科。它与研究地球表面某一个圈层或者某一个圈层中部分要素的学科,如研究大气圈的大气科学,研究水圈的水文科学,研究岩石圈的地质学,研究生物圈的生命科学,研究人类圈中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人口等要素的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人口学,以至心理学、行为科学等,都有密切关系。地理学从这些学科吸取有关各类要素的专门知识,反过来又为这些学科提供关于各类要素及与其他现象间空间联系的知识。事实上,许多研究地球表面某一圈层或者某一圈层中部分要

16、素的学科是从地理学中分化进展而成的,如水文科学、海洋科学等。区域性 地球表面自然现象与人文现象空间分布不均一的特点,决定了地理学研究的区域性特点。由于不一致的地区存在不一致的自然现象与人文现象,一种要素在一个地区呈现出的变化规律性在另一个地区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研究地理区域就要剖析不一致区域内部的结构(各类成分之间、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包含不一致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区域整体中的作用,区域之间的联系,与它们之间进展变化的制约关系。地理学区域性研究内容,包含区域内部结构与区际关系两个方面。这两方面相统一的研究任务,其他学科是难以担当的,因此很多地理学者认为:区域研究“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地理学的

17、区域研究根据研究对象的范围分为 3 个尺度:大尺度区域研究着重探讨全球或者全大陆范围内的分异规律与内部结构特征,从而揭示全球或者全大陆的总体特征;中尺度区域研究是分析国家或者大地区范围内区域总体特征与地域分异规律,与该地区对大尺度区域分异的作用;小尺度区域研究是揭示局部地区区域特征与分异规律,与该地区对中尺度区域分异的作用。动态性 地球表面不断变化的特征,决定了地理学须以动态观点进行研究的特点。地理学研究既注重空间的变化,也注意时间的变化。地理现象不管是自然的或者人文的,都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有周期性的,也有非周期性的;有长周期的,也有短周期的。用动态的观点研究地理学,要求把现代地理现象作为

18、历史进展的结果与未来进展的起点,要求研究不一致进展时期与不一致历史阶段地理现象的发生、进展及其演变规律。这不仅是地理学本身进展的需要,而且也是地理学在国家建设、区域开发中发挥作用的需要。特别是现代地理学已经有可能关于某些区域的未来进展提出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进行操纵与管理,以便满足人们对区域进展的要求。因此,时间与空间统一的观念,在地理学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方法的多样性 地球表面的复杂性决定了地理学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现代地理学研究要紧使用野外考察与室内实验、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关于地球表面的属性与特征,大部分数据与第一手资料要紧来自野外考察,随着航空遥感技术的飞

19、速进展,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航天技术的成果广泛应用于地理学,提高了野外考察的速度与精度。地理定位研究、室内实验分析与地理数据的电子计算机处理、各类地理现象的实验室模拟(包含物理模型模拟与电子计算机模拟)等迅速开展起来,不仅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取得了大量过去所没有的资料与数据,促进了地理学的进展。学 科 体 系 地理学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分类体系。在西欧,传统的分类是将地理学分为通论地理学(即部门地理学)与专论地理学(即区域地理学)两部分,通论地理学中分出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两大分支,两大分支下再分次级分支学科。苏联长时间内把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两大分支,然后再分次级分支学

20、科。较多的西方学者把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两部分,或者分为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三部分,下面再分次级分支学科。这些分类方案中都没有考虑地理学的技术性分支地图学与背景性分支历史地理学。鉴于现代地理学的进展迅速,不断出现新的生长点,形成新的知识领域或者新的分支学科,本文遵循科学性兼顾稳固性,从现实出发兼顾历史状况的原则,按研究对象对地理学体系划分见下表。自然地理学 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结构及其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与演化,是地理学两个基本学科中的一个。其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环境,包含大气对流层、水圈、生物圈与岩石圈上部。所属的分支按研究特点分为两组:一组是综合性的,包

21、含综合自然地理学、古地理学等;一组是部门性的,包含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生物地理学(下分植物地理学与动物地理学),还包含新近进展起来的、同其他自然学科结合而成的一些边缘学科,如化学地理学、医学地理学,与以特殊自然要素为对象的学科,如冰川学、冻土学等。人文地理学 研究地球表面人类各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与变化,与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地理学两个基本学科中的另一个。按研究对象能够分为社会文化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政治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等分支。社会文化地理学即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包含人种地理学、人口地理学、聚落地理学、社会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等。经济地理学包含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商业

22、地理学、交通运输地理学,与新近形成的旅游地理学等。政治地理学包含狭义的政治地理学与军事地理学。城市地理学曾是聚落地理学的一部分,隶属社会文化地理学,通过最近 20 年的进展,它的研究对象与内容远远超出了聚落与社会文化的范围,已成为人文地理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历史地理学 研究人类历史时期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环境及其变化规律,是地理学的一个年轻分支学科。过去很长时期该学科的研究工作囿于历史时期的人文地理环境,因而把历史地理学归属人文地理学内。20 世纪 30、40 年代以来,随着历史自然地理学与区域历史地理学研究的进展,历史地理学目前已成为地理学中一个独立分支。区域地理学 研究地球表面某一区域地理环

23、境的形成、结构、特征与演化过程,与区域分异规律,是地理学的重要构成部分。下分为区域自然地理学与区域人文地理学,前者着重研究一定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结构及其进展规律,后者着重研究一定区域的人文地理环境结构及其进展规律。现代区域地理学强调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统一,注重研究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与人文地理要素的区域综合与空间联系。地图学 研究编制与应用地图的理论、方法与技术,是一门以地图的形式来综合表达某一地区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知识的学科。它是地理学中的技术性学科,同地理学各分支学科都有密切的关系,在促进地理学的进展与实际应用中历来起着重要的作用。地名学 研究地名的起源、演变、分布与标准化,与地名与地理环

24、境的关系。在中国历史上,地名研究一直是地理学研究的一个方面,近代地名学也是地理学的辅助学科。由于地名学还与语言学、历史学、民族学等密切有关,20 世纪 70、80 年代很多学者主张它是一门与多学科有关的独立学科。方志学 研究方志的产生与进展、类别与功能,与编纂理论。方志是综合记述一个地区情况的著作,内容包含自然、经济、历史、文化、人物风俗、灾害、文艺等,大多以行政区域为单位,但也有以山、水等为单位的。在中国,方志有着悠久的历史,留传下浩翰的卷帙,至今仍在普遍进行修志工作,这在世界各国是无可相比的。方志长期以来属于地理书籍,清代章学诚提出方志属于历史学范畴。现在,很多学者认为方志学的进展已超越地

25、理学与历史学范围,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其他分支 20 世纪 60、70 年代以来,在地理学中还形成了一些横向的理论性、应用性与方法性分支学科,如理论地理学、应用地理学、地理数量方法等。理论地理学 研究各类地理现象在统一性的基础上所遵循的总体规律。其研究内容要紧包含空间结构论、人地关系论与区位论等。应用地理学 运用地理学的理论、原则与方法解决实际的社会、经济与环境问题的学科。地理学各分支学科都有自己的应用方面,有的已成为专门的学科,如应用地貌学、应用气候学等。实际上,地理学的很多分支学科就是为了应用而进展起来的,如医学地理学、军事地理学等。应该指出,许多重大问题,如荒漠化、土壤侵蚀、环境管理与保护

26、、土地利用规划等的解决与研究都不是一门学科所能单独胜任的。地理学由因此综合性的横断学科,特别适于这种应用性研究。地理数量方法 又称数量地理学。它研究地理要素的描述统计与数量分析技术、地理系统分析方法与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曾称计量地理学。它的出现促进了地理学从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的进展。研究简史与进展趋势 地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在其漫长的进展过程中,明显地形成了古代地理学、近代地理学与现代地理学 3 个时期。不一致的时期呈现出显著不一致的进展特点。古代地理学时期 自远古至 18 世纪末。这一时期的地理学是工业革命之前的农牧业社会的产物,特点如下:以描述性记载地理知识为主。早期的记载

27、多是片断性的,中晚期出现很多地理著作,但多缺乏理论体系。地理学内部尚未出现学科分化。早期的学者是百科式的,地理学同其他学科掺与在一起。到了晚期,文艺复兴之后,要紧在欧洲出现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分化,但地理学内部的分化仍不明显。直到 19 世纪,地理学才发生明显的分化,那是近代地理学时期的事了。各国的地理学基本上是在本国封闭的条件下进展起来的,其内容呈现多元化。世界几个文明古国各自积存了有价值的地理知识,分别形成古埃及地理学、古希腊罗马地理学、古代印度地理学、古代阿拉伯地理学与古代中国地理学。在早期,以古代中国与古希腊罗马的成果最著。中国有尚书禹贡、管子地员、山海经等著作,古希腊罗马有埃拉托色

28、尼、斯特拉波与托勒密等人的著作。在中期,欧洲进入中世纪时代,地理学一度衰落了;中国的地理学则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与成果,有裴秀禹贡地域图与“制图六体”的绘图原则、郦道元水经注、玄奘大唐西域记、李吉甫元与郡县图志等;阿拉伯地理学在这个时期崛起,如马苏第、伊德里西等人的重要奉献。在晚期,则以中国与欧洲的地理学最有成就。在中国,有郑与“七下西洋”、罗洪先广舆图、徐霞客的游记、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与肇域志、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等;在欧洲,地理大发现涌现出了 C.哥伦布、V.da 伽马、F.de 麦哲伦等地理探险家,极大地推动了地理学的进展,出现了 G.墨卡托的地图集、B.瓦伦纽斯普通地理学等著作与地图。(见

29、中国地理学史)近代地理学时期 从 19 世纪初至 20 世纪 50 年代。近代地理学形成的标志是德国 A.von 洪堡的宇宙与 C.李特尔的地学通论两书的问世。近代地理学是产业革命的产物,并随着工业社会的进展而成熟,其特点如下:它起源于德国,继而从欧洲向全世界传布,形成具有各国特色的近代地理学。其中成果显著的除德国外,还有法国、英国、美国、苏联等(见德国地理学史、法国地理学史、英国地理学史、美国地理学史、苏联地理学史)。这是学说纷起、学派林立的时期,有一定影响的学说是:以美国 E.C.森普尔、E.亨廷顿为代表的“环境决定论”,以法国 P.维达尔白兰士与 J.白吕纳为代表的“可能论”,美国 H.

30、H.巴罗斯主张的“生态调节论”,英国 P.M.罗士培提出的“习惯论”,美国 C.O.索尔主张的“文化景观论”,与德国 A.赫特纳与美国 R.哈特向为代表的“区域论”等。这是地理学内部大分化时期,地理学的各部门学科几乎都在这个时期出现与建立,因此也是部门地理学蓬勃进展的时期。洪堡为自然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奠定了基础,以后德国 F.von 李希霍芬、法国 E.de 马东为自然地理学进展作出了重要奉献;美国 W.M.戴维斯与德国 W.彭克分别创立侵蚀轮回学说与山坡平行后退理论,标志着地貌学的建立;奥地利 J.F.von 汉恩的气候学手册、俄国.沃耶伊科夫的全球气候及俄国气候与德国 W.P.柯本的世界气

31、候分类,为气候学奠定了基础;英国 A.R.华莱士对世界动物区划的划分为动物地理学奠定了基础;俄国.道库恰耶夫的土壤地带性学说等为土壤地理学奠定了基础;李特尔与德国 F.拉采尔建立了人文地理学;拉采尔的国家有机体说、英国 H.J.麦金德的陆心说与美国 I.鲍曼的民族自决论,为政治地理学奠定了基础,等等。现代地理学时期 从 20 世纪 60 年代至今。现代地理学是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产物,并随科学技术的进步而进展,其标志是地理数量方法、理论地理学的诞生与计算机地图制图、地理信息系统的出现。现代地理学的特点是:它发端于现今经济与科学最为发达的美国,首先影响英国与北欧,继而波及西欧、苏联、东欧、日本、中

32、国以至全世界。代表性人物与流派为:美国 W.L.加里森与 E.L.厄尔曼为首的华盛顿大学派,英国 R.J.乔利与 P.哈格特为首的剑桥大学派,瑞典 T.哈格斯特朗为首的隆德大学派。强调地理学的统一性。近代地理学时期部门地理学的蓬勃进展,一方面促进了地理学阁分支学科研究的深入,另一方面又忽视了地理学的统一性,削弱了地理学综合性的特点,使部门地理学的再深入研究遇到了很大困难。60 年代以来,面对全球性的人口剧增、资源危机、环境污染、城市化,与区域开发等一系列问题,都不是任何部门地理学能单独承担的课题。地理学自身的进展与实践的需要,都要求它加强一体化,充分发挥地理学固有的综合性特点。理论化与数量化。

33、为加强地理学研究的综合性特点,建设统一地理学,需要探讨各类自然地理现象与人文地理现象之间的联系与规律,与它们所遵循的总规律,因此理论地理学应运而生。从 50 年代起,系统论、操纵论与信息论等综合性科学方法论的兴起,电子计算机与遥感技术的应用,导致地理学研究方法的革新,使野外考察与航空照片、卫星照片的调查与解译结合起来,从单纯的类型归纳向理论演绎过渡,从通常的实验与分析向模拟实验、分析模式化过渡,从人工制图向自动化制图过渡,因此地理学由定性向定量进展,出现了地理数量方法、地理信息系统等研究领域。行为化与生态化。20 世纪 60 年代行为科学的出现及其随后的大进展,波及到社会、经济、科学、文化各个

34、方面,也波及到地理学。各类不一致人群(如决策人、劳动者、消费者等)对地球表面现象的感应与采取的相应行为是不一致的,研究这些感应、行为的规律,让地理决策与预测更符合实际情况,成为地理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从而使地理学研究行为化,并萌发出感应地理与行为地理研究。20 世纪 20 年代在美国出现生态派,30 年代中期英国学者提出生态系统概念并进行研究以后,自然地理学研究逐步形成生态化的趋势。60 年代系统论等方法论引入地理学以后,自然生态系统研究成了自然地理学研究的热点,从而形成为新自然地理学,与景观生态学、疾病生态等研究领域。以后,生态化研究进入人文地理领域,城市生态系统、地域经济系统、农业地域结构、

35、文化生态(见文化地理学)等研究领域陆续出现。统一地理学还深入研究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与转化。(见地理学进展史)进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国各地区经济开发与建设与环境管理与保护的需要,地理学将成为一门既有坚实的基本理论、应用理论的基础性学科,又是一门与生产实践进一步紧密联系的应用性学科。学科的内容与结构也将发生变化;研究地理学基本理论的学科理论地理学,研究地理学应用理论的学科应用地理学,地理学中方法性学科与技术性学科地理数量方法、地图学等,将率先获得较大的进展;综合性分支学科、应用性分支学科,如综合自然地理学、城市地理学、旅游地理学、医学地理学、行为地理学、资源地理学、人口地理学等将有较快的进展;地理学研究中的人文化趋势将会强化,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比重将会增大。21 世纪的地理学将是一门在理论化与数量化基础上,进一步综合化、生态化、社会化的理论与应用并举的两栖科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