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格式]近十年清代榷关研究综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oc格式]近十年清代榷关研究综述.pdf(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近十年清代榷关研究综述 10 中国史研究动态 2009 年第 4 期 的传承,职掌,全真教与前四代蒙古汗廷的关系,以及蒙元时期全真宫观经济等等.由于对于 这些问题缺乏研究,使得我们无法完整,清晰地展示全真教的形象.再者,对明清时期全真教 的历史发展及其对这一时期社会,思想影响的研究,例如全真教对元明民间宗教三教合一思想 的关系等,尚待进一步深化.对于地域性全真教研究虽然取得不小进展,然而仍需通过进一步 发掘石刻,方志材料以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最后,虽然中,日,美,欧等各国(地区)都有一些 学者涉足这一领域的研究,然而由于各自关注的视点及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的不同,实际上彼此 之间还缺乏有效的对话及
2、互动,互相漠视他方的研究成果可说是这一领域的通病.这说明距 离建立一个共同的全真教国际学术研究领域尚有一定的距离.近十年清代榷关研究综述 杨建庭(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天津 300071)清代榷关,在明代一般称钞关,是明清时期政府在重要水陆交通要津设置的对船只,货物 征收商税的专门机构,主要是户部关和工部关还有一些地方关.在清代前期,榷关税收仅次 于地丁银和盐课,居第三位,是清代国家财政收入重要来源之一.因而榷关的研究对于了解明 清时期经济,财政,区域经济以及社会变迁有着重要的意义.榷关研究早在民国时期已经开始了,但主要还是近代海关的研究,只是在研究中述及清代 前期榷关,但本文不作述及.真正以清代榷
3、关为对象的研究发轫于 20世纪 5060 年代,兴起 于 7080 年代,至今有近 30 年了.已有不少成果问世,涉及到榷关的制度方面,与之相关的 商税制度的讨论,以及榷关与商品流通,区域经济的关系等方面.廖声丰在近年来明清时期 的榷关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1997 年第 11 期)已经对 1997 年以前的成果作出了概述,之后 黑广菊在清时期的榷钞关研究概述(历史教学)2oo4 年第 4 期)一文对 2004 以前的论文做 了评述,二者的榷关研究综述各有特色.在这之后不少学者又陆续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章和出 版了三部专着.本文将近十年发表并为笔者所阅及的文章作一个概述.在目前所有榷关研究 成果中
4、,日本及港台学者发表了不少研究成果,以香坂昌纪在国内常关制度及国内主要榷关商 品流通的研究,和松浦章在沿海海关贸易等研究为代表.相关着作并不是很多.黄国盛所着鸦片战争前的东南四海关(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 年)全面论述了清代鸦片战争前的粤,闽,浙,江四海关的设置,沿革,管理以及在对外贸易方面 的管理等方面.总结了海关的职能,即管理外商来华贸易及对外事务,船政,鱼政及朝贡贸易.认为这一时期海关所做出的贡献,主要有促使中国社会经济开始与世界经济接轨,促进国内航 近十年清代榷关研究综述 运业及沿海省份的经济交流,促进沿海统一市场的形成和沿海区域经济的分工,及新型沿海经 贸网络的形成等等.祁美琴的清
5、代榷关制度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4 年)是第一本以 全国榷关制度为研究对象的着作,可以说填补了一项空白.该书对榷关的管理制度方面如外 部组织,内部组织,人事管理;征税方面有税则与税率确定,税额的确定以及额税的分配;榷关 的发展和衰落与社会国家的关系及影响作了全面的分析,对以往的研究作了总结和突破,提出 很多新的见解,为以后的榷关制度研究提供了一个平台.黄国繁,廖声丰所着清代赣南商品 经济研究(学苑出版社,2005 年)第五章即在廖声丰的硕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论述赣关的 发展及管理制度,征税制度,通过征收税额以及主要商品的种类及流向的考察,进而分析赣关 与赣南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一,清
6、代榷关的设置 邓亦兵在清代前期税关的设置(清史研究)2007 年第 2 期)详细考察了清代前期税关 的数量,将之分为三类,继承了明代的税关,由明代税课司,茶马市场改设的税关和清代前期新 设立的税关,统计在乾隆年间,全国共有 4O 处榷关,这个统计数字是可靠的.不过其清代税关 数量统计并没包括清代前期沿海的海关.关于海关的设置时间及其衙署地点考察,争议最大 是江海关与闽海关的设置.黄国盛在清初四省海关衙署设置新探(福建师范大学 1999 年第 2 期)认为”四省海关先后在福建的福州南台与厦门,广东的广州与香山县,澳门,江 南的华亭县,潆阙与上海,浙江的宁波与定海设置过海关监督衙署”.作者认为四海
7、关设置时 间有先后,衙署的地点也不止一个.二,榷关制度的研究 榷关制度所包括的内容比较多,征税是设立榷关最主要的目的,因而税务管理也是榷关制 度研究很主要的内容,相关的研究成果也比较多,主要涉及到税率与税则,榷关管理,榷关制度 个案研究.税则与税率.在清代榷关研究中,税则与税率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学者涉及这一方 面也很早,有多篇文章论及,廖文已作概述,本文不再赘述.近十年,邓亦兵在以往研究基础上 又发表多篇文章.在 清代前期税则制度的变迁(中国史研究)2003年第 3 期)指出清代的 税则有其进步的一面,但也存在很大的缺陷,即税则不能随物价的浮动而及时地改变,物价上 涨,税率就低,税收总额
8、就减少,从而使税官的薪俸,管理关税的经费不足,因此各关监督或管 关官员,用私自增加税收的办法来补充缺额,从而形成了各关的税则,这样在部颁则例之外又 产生地方现行则例.最后作者就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作了深刻的剖析.在清代前期关税的 附加税(清华大学)2007 年第 4 期)一文中分析了附加税的来源及沿革,认为附加税是 各关税务行政所必需的,是政府以制度形式规定征收的,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私征苛征,并计 算出各关行政公费支出大概在 11%一 24%之间,比重并不是很大.在明清商业政策是否”抑 商”问题上,邓亦兵在 清代前期抑商问题新探(首都师范大学)2oo4年第 4 期)提出新 12 中国史研究动态
9、2009 年第 4 期 的”抑商”概念,她认为绝大多数学者都是利用现代经济学原理来解释”抑商”所指的内容,却忽 略了当时的学者和决策者是如何来认识抑末,抑商的.指出明清时期的人们把抑末,抑商看成 是对商人收税,这是抑末,抑商的唯一所指,而且政府在征收商税的同时也很注意便商,恤商,保护商人的利益.作为向商人收税的抑商政策确实贯穿于清代前期,而且实践证明这种政策 是十分合理而正当的,因为税收是政府管理国家经济的必要手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谓抑 商就是政府控制经商人数的手段.榷关管理.清代设关征税主要目的是获得财政收入,为保证稳定榷关税收,就要确定榷关 额税,包括正额的数量,盈余的考核.祁美琴在关
10、于清代榷关额税的考察(清史研究)2004 年第 2 期)中对此有专门的研究,认为”额税的确定始于明朝的钞关,清初清统治者在对明代钞 关制度的继承中,不断调整有关政策,并随着对各关情况的熟悉,对一些重要的榷关的额税重 新核定,这种情况在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一直在持续”.该文认为”盈余的出现不是税 种,税则,税率的变化而引起的,而是由于过关货物的增多而带来的.即不是主观因素作用的 结果,而是由客观因素决定的.尽管如此,清政府对于盈余银的认识还是经历了一个从肯定到 否定又到肯定的变化过程”.廖声丰试论清代榷关的管理制度(历史档案)2008 年第 1 期)将政府对榷关的管理主 要分为三个部分,一
11、是对榷关官员的管理,二是对征税过程的管理,即严格稽查制度,三是对商 人和商业行为保护,即整治榷关流通环境,保证商品流通.祁美琴关于清代榷关”差官”问题 的考察(清史研究)2003 年第 4 期)分析专管官即监督的身份,品秩,铨选方式和兼管官即有 关省份的督抚,将军及其委员的身份职责等规定与变化的梳理,对内务府官员与榷关监督关系 等方面的分析,揭示清代榷关人事管理中的一般与特殊的关系.邓亦兵的文章清代前期税官 的考核标准(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7 年第 2 期)详细考察了税官的考核标准的变化,认 为这种量化的考核标准以及在执行中”从高原则”要求各关税银数量逐年增加,致使税官造假 制假,虚增瞒
12、报.强调硬指标而忽视了考核的软指标,达不到考核目的,反使税官贪污,国税短 缺.廖声丰在 乾隆实施”一口通商”政策的原因以清代前期海关税收的考察为中心(江 西财经大学)2oo7第3期)中,通过考察沿海四海关的征收税银数量在”一 El 通商”政策前 后变化,认为实施这一政策的出发点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和社会稳定;同时清代前期,国内远距 离贸易的繁荣和全国性市场的形成,和粤海关对外贸易上优势的承认,粤海关外贸税收较多,广州已经逐步成为清代前期中国的外贸中心,都是促成清政府由四口通商转向一口通商的重 要原因.榷关个案.近十年里有多篇相关研究成果涉及到芜湖关,凤阳关,淮安关,临清关,北新关 等.陈联在明清时
13、期的芜湖榷关(安徽师范大学)sooo 年第 2 期)中,认为芜湖关的设 置是缘于明代中后期商品流通的发展,特别是长江东西向贸易的增长,以及芜湖所处的优越的 地理位置.廖声丰在试论清代前期凤阳关的管理制度(淮南师范学院)2004 年第 7 期)认 为,凤阳关形成严格的税收报告制度和审计制度,以及完善的征税制度,使清代前期尤其是乾 隆时期凤阳关的商品流通量不断增加,关税收入也稳定增长.范金民在清代前期淮安关税收 的盈绌原由(安徽史学2007 年第 1 期)中探讨了清代前期淮安关税收盈绌问题,归结为三 点:海运兴盛的商品流通格局;青口豆船对渡刘河口影响淮安的过境商品;商品绕越影响淮安 近十年清代榷关
14、研究综述 l3 关税额.黑广菊在明清时期临清钞关及其功能(清史研究)2006年第 3 期)中分析了临清 关管关人员的籍贯和活动,以及税关的设置给临清关城市建制及经济文化带来的影响.此外,香坂昌纪在清代的北新关与杭州(杭州师范学院1998 年第 1期)中对北新关进行了 研究,将北新关和杭州周围水路状况与关口的分布结合在一起,揭示了关口的职能分工与地方 的关系.三,榷关与商品流通,区域经济 榷关与商品流通的研究.由于榷关大多设置在重要的交通运输路线,征收过往商品的商 税,因而通过考察关税征收的商品种类及数量可以反映出商品流通趋向,区域问及区域内经济 联系.在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清代经济史研
15、究中,当流通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时,榷关在商 品流通中所起到的作用也随之受到重视,许檀,邓亦兵,廖声丰对国内不少榷关与商品流通的 关系作了一系列详尽的研究.不少学者运用榷关资料对运道商品流通量特别是粮食流通量作出估算.许檀明清时期 运河的商品流通(历史档案)1992 年第 1 期)通过乾隆时期粮食免税政策和临清,淮安,浒墅 三关榷关资料来折算出粮食的流通量;通过对各关流通粮食来源的考察,估算清代运河粮食流 通量大约在一千二,三百万石至二千万石.邓亦兵利用榷关资料分别对沿海和内河的粮食流 通量作了估计,在清代前期内陆粮食流通及其变化趋势(中国经济史研究1994 年第 3 期)一 文中对运河沿线临
16、清,淮安,扬州,浒墅四关,长江沿线的夔关,芜湖关,淮河上的凤阳关等关 税收,估计全国内河粮食流通量在 6200 万石.她又在 清代前期沿海粮食运销及运量变化趋 势(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4 年第 2 期)首先考察了奉天,山东及南方沿海各省的粮食输 出情况,再在天津关,山海关的税关税收量及变化趋势的统计上,估计出沿海的粮食流通量为 2050 万石.此外,在各个案研究中,各作者也分别对相关榷关流通的商品数量作出估计.近十年来,学者还考察了榷关的主要商品流通种类及来源去向,以此来探讨榷关与区域 内,区域间的经济联系.目前学者的研究涉及九江关,浒墅关,淮安关,赣关,芜湖关,山海关,凤阳关,太平关等
17、,其中成果最多的是许檀和廖声丰.许檀在清代前期的九江关及其商品流通(历史档案1999 年第1 期)中对九江关的商 品流通的种类,来源及去向进行了考察,认为随着长江中上游经济的发展,九江对于长江沿线 东西之间以及大庾岭商道与中原诸省南北之间的商品流通均起着重要的中转作用,成为长江 沿线最重要的流通枢纽之一.在清代中叶广东的太平关及其商品流通(历史档案)2005 年 第 4 期)中,将太平关的盛衰与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结合起来,即兴起于”独口通商”,衰落于“五口通商”.许檀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沿渤海湾港口的论文,其中清代前期的山海关与东北的 沿海贸易(清史论丛,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 年)对山
18、海关及各口的税收额进行了 考察,认为锦州和牛庄在清前期是东北沿海贸易中最为繁盛的两个港口,随着东北地区的开 发,牛庄即后来的”牛庄属没沟营”逐渐取代锦州成为东北最重要的海口,最迟在道光末或咸丰 初成为东北沿海税收额最高的海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营口被选为通商口岸是由于它在东北 沿海贸易中的地位,研究突破了以往近代史研究的观点.她的清代前期的沿海贸易与天津城 14 中国史研究动态 2009 年第 4 期 市的崛起(城市史研究第 1314 页,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 年),也突破了以往的认识.她 还在从北洋三口发展的历史脉络看中国近代化历程(天津师范大学)2005 年第 1 期)指出,”经济的发展
19、有其连续性,近代化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中国的近代化过程无疑渗入了外 来势力的影响,但不能因此忽视中国传统经济内在的发展动力.认真考察通商口岸城市开埠 之前的发展脉络,对我们深化关于中国近代化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廖声丰在其榷关研究中,利用第一历史档案馆资料的榷关史料,涉及到榷关个案研究及长 途商业管理.清代赣关税收的变化与大庾岭商路的商品流通(历史档案)2oo1 年第 4 期)考察赣关的税收额的变化与”五口通商”,”独口通商”政策的变化联系在一起,揭示出大庾岭商 道在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和所占的地位,说明大庾岭商道的盛衰对赣关税收影响非常大.但同 时他也指出大庾岭商道在清代地位已不能同明代相
20、比,对赣南以及江西的经济影响是有限的,这也表明在清代中期以前,对外贸易在整个中国商业贸易体系中并不占重要地位.清代前期 的芜湖榷关及其商品流通(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4 年第 1 期)考察了芜湖关的流经商品 种类及来源,指出芜湖关是长江沿线东,西之间以及江淮与中原地区南,北之间商品流通中起 了重大的中转作用,促进了社会分工与地区间的贸易,成为长江沿线最重要的商品流通枢纽之 一.他的清代前期凤阳榷关的征税制度与商品流通(淮南师范学院)2005 年第 7 期)认为 凤阳关的税收增加是由于凤阳关所处的淮河中枢,成为河南,皖北与江浙地区商品贸易的集散 地,而不是自己本身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随着乾嘉
21、之后河道壅滞,凤阳关也随之衰落.关于 浒墅关的研究,日本学者香坂昌纪的研究是奠基之作.廖声丰的研究则深入研究了浒墅关的 商品流通和粮食流通,在 试述清代前期苏州浒墅关的商品流通(上海交通大学)2007 年第 6 期)和试论乾嘉时期苏州浒墅关的粮食流通(江苏社会科学)2007 年第 4 期)两文中 进而揭示乾隆后期之后浒墅关商品流通减少的原因,归结为三点:人口压力的增大,运输条件 的恶化,地区粮价差的影响.并且认为嘉庆时期浒墅关粮食流通量的减少与苏州地区自然经 济程度增加有关,对这一地区商品化程度不宜高估.四,近十年榷关研究的特点和展望 近十年来,榷关研究有两个十分明显的特点,一是榷关档案的大量
22、利用,随着第一历史档 案馆资料的整理,利用榷关档案进行榷关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二是,榷关研究与商品流 通紧密联系起来,出现了大量的榷关个案研究.随着研究成果的越来越多,有多篇关于榷关的硕,博士学位论文出现,从事研究榷关的人 员增多,以及档案资料利用程度越来越高,榷关研究应该有新的发展趋势.首先,可以从点的 研究向线与面的研究转化,如沿长江,运河,沿海的”线”,经济区域或者行政区划内的若干榷关 的”面”.其次,可以多视角研究榷关,诸如从制度变迁,环境与灾害,物价变化,货币比价,地方 社会,国家与地方关系等角度来看榷关,且上面诸种角度在其他领域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可 以借鉴,将榷关置于国家大环境中,不孤立的研究榷关.最后,榷关是一个经济单元,也是一个 社会单元,因为可以借鉴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来研究榷关,完善榷关研究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