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自然情怀-习题53.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自然情怀-习题53.pdf(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单元综合评价(七)自然情怀 一、文言基础反馈性评价(28 分)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 分)()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B山川相缪 C须臾成五采 D其远古刻尽漫失 解析:选 D A 项,“冯”同“凭”;B 项,“缪”同“缭”;C 项,“采”同“彩”。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举酒属客 属:劝请 B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适:适应 C越长城之限 限:界限 D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居:停留 解析:选 B 适:享有。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3 分)()A乌鹊南飞 B方其破荆州 C汶水西流 D崖限当道者 解析:选 B B 项是形容词用作动词,
2、其他三项都是名词作状语。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 分)()A多平方,少圜 B道中迷雾冰滑 C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D白露横江 解析:选 B B 项,古今义都是“道路上”。A 项,古义为“方方正正的”,今义为“指数是 2 的乘方;平方米”。C 项,古义为“晃动摇荡”,今义为“不稳固,不坚定”。D 项,古义为“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为“二十四节气之一”。5下列各句中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3 分)()A何为其然也 B而又何羡乎 C而今安在哉 D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 解析:选 D D 项为定语后置句,其他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6名句默写。(4 分)(1)苏轼在赤壁赋
3、开端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其中写月亮正升起时的美妙景色的句子是“,”。(2)登泰山记中,“日上,”,只见一轮红日冉冉升起,那赤红的颜色,像是朱砂。答案:(1)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2)正赤如丹 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1)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译文:_ _(2)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译文:_ _ (3)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译文:_ _ 参考答案:(1)有位吹洞箫的客人,依照歌曲的声调和节拍(用箫)随着歌声伴奏。(2)大家互相枕着垫着睡在舟中,不知不觉东方已经显出白色(天亮了)。(3)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半山腰
4、处停留着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二、现代文阅读针对性评价(16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1 题。山 水 间 金仁须 初听“仙岩”“瓯海”这两个名字,很像一副对联,对偶工整。瓯海是小海,或者说,一小块海,配着仙岩,熨帖得很。“仙岩”之名,自然是有些来历的。此仙是轩辕黄帝,大神。传说大神在此地修成正果,“仙岩”之名,由此而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仙岩有一潭水,梅雨潭,没有龙,却有点睛之笔朱自清的绿,写的就是梅雨潭:“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以前读的时候没觉得怎么样,真到了潭边,把这篇文章重新读过,惊诧于朱先生的绿写得如此之好。我们也是在秋季
5、薄阴的天气来到梅雨潭边,也是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我们也是写作的人,却没有任何描述的冲动,“眼前有景道不得”,我们能描述的,朱先生已经描述过了。既然有景道不得,就说点儿闲话吧。瓯海,或者说温州,古时名为永嘉。永嘉太守中,出了个谢灵运。“自言长官如灵运,能使江山似永嘉。”提起谢灵运,得先说说他曾祖辈的谢安。谢安是个人才,故事很多。谢安年少时,风采神态清秀明达,青年时期风流倜傥,名闻天下。他醉心于与当时的名士、名僧交游,寄情山水,吟诗弄文,酷爱清谈。曲水流觞这种雅宴,于他们是日常,于历史就是传奇。谢安 40 岁前没认真当过官,40 岁时谢氏一门日渐式微,他
6、才萌生了出仕的意愿。谢安才华横溢,名满江湖,当官也当得风生水起。著名的淝水之战,全靠他运筹帷幄,以 7 万兵力打败苻坚的 15 万大军。捷报传来时,谢安正在与客人下棋,看一眼捷报,不动声色,继续下棋,客人追问,才淡淡一句:“没什么,孩子们已经打败敌人了。”淝水一战,谢安名垂千古。他多年隐居东山,甫一出世,便是惊世骇俗。谢安的侄子谢玄,当年是淝水之战的重要指挥者,谢安是后台,谢玄等人是前锋。谢玄的孙子是谢灵运。谢灵运小时候跟谢安一样,聪慧过人,家底丰足,人脉深厚。他也和谢安一样,喜好纵情山水,但他游山玩水时阵仗极大,随从过百,逢山开道,遇水搭桥,为了爬山方便,还设计了最早的登山鞋,被后世称为“灵
7、运屐”。正如钱钟书所言:“人于山水,如好美色;山水于人,如惊知己。”谢灵运“好美色”,寄情山水,作诗百首,留存几十首,永嘉山水因此名闻天下;永嘉山水亦不负灵运,“惊知己”,成全了中国山水诗第一人。山水与灵运,堪称是人与自然的一曲“高山流水”。谢安与谢灵运,都与山水有缘。谢安隐于山水间,顺势而为,修炼心性,韬光养晦;谢灵运于山水,却是扬,大张旗鼓,热烈而激昂。山水是谢安的一盘棋,下这盘棋如安天下,雄才大略;谢灵运孤高自恋,迷在山水阵里,生了指点江山的心。私心里,谢灵运可能总想超越谢安,至少复制谢安的神话。为此,他走了和谢安截然不同的路,谢安年少时即深谋远虑,远离朝堂,朝堂却放不下谢安,对谢安心心
8、念念;谢灵运一直少年心性,争强好胜,恃才傲物,对朝堂也是撒娇的,总觉得朝堂应该像对谢安那样对自己,甚至应该更加重视自己,他便学谢安,在永嘉山水间徜徉,“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后来他造反,打出的旗号是:“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自视若此,他始终没明白,朝堂对他的珍惜和放纵,只不过是因为他的才华和诗名,宋文帝对他“唯以文义见接,每侍上宴,谈赏而已”。山水如禅,领悟决定了结局,东晋谢氏两个最著名的人物,都于山水中流连盘桓,领悟的却截然不同。用白居易读谢灵运诗中的句子总结:谢安是“吾闻达士道,穷通顺冥数。通乃朝廷来,穷即江湖去”,谢灵运却是“谢公才
9、廓落,与世不相遇”。谢安 40 多岁出仕,一出便是东山再起;谢灵运秀才起兵,把自己推向了末路穷途,去世时才 49 岁。“大必笼天海”,谢灵运做不到,掌控不及,但“细不遗草树”,落实于永嘉山水,落实于诗句,倒是所言不虚。谢灵运仕途坎坷,但文学史上,成为山水诗鼻祖,为后世李白、杜甫这样的诗坛大家推崇备至,光耀永存,永嘉山水和谢灵运,是两不辜负,互相成全。这次在圣寿禅寺,意外看到弘一法师纪念塔。才知道原来弘一法师跟温州也颇有渊源,他在杭州出家三年,来到温州,第二年拜庆福寺住持寂山和尚为依止师:“吾以永嘉为第二故乡。”除了庆福寺,他还住过江心寺、仙岩伏虎庵等寺院,足迹遍布永嘉寺院。他的佛学体系和弘体书
10、法都在永嘉形成。此后常住福建,也时时往来永嘉。永嘉还真是好山水,佛心禅性,弘一法师是 20 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化界的传奇,戏剧、音乐、美术、金石、书法,都有超高建树,在俗世引领风潮,光华万丈;一旦进了佛门,洗尽铅华,笃志苦行,皈依自心,超然尘外。弘一法师僧俗都做到极致,为世人景仰赞叹,连鲁迅先生都感慨:“朴拙圆满,浑若天成。得李师手书,幸甚!”仙岩也留下了弘一法师流连的印迹,倘若山水能言,估计也要叹一声:“幸甚!”弘一法师有言:“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义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瓯海仙岩一行,山水有禅意,此言为偈语。(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8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
11、一项是(3 分)()A首段点出仙岩、瓯海两个地名,照应标题并给写作内容限定具体的地理空间,神话传说丰富了文化色彩。B文中对历史人物身世的叙述,把谢安作为重点,并与谢灵运形成对比,突出其风流倜傥和雄才大略。C谢灵运与山水诗的亲密关系证明了钱钟书先生有关山水诗的论断,引出下文两位谢氏名人对山水的领悟。D文中包含大量的文史知识,但以“山水”贯之,繁而不乱,又采用叙议结合的手法,深入分析其人文内涵。解析:选 B B 项,“把谢安作为重点,并与谢灵运形成对比”错误,本文谢灵运也是写作重点,二者并不是对比关系。9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绿是一篇写景散文,全文对梅雨潭的风景进行了
12、细致地描写,因此,本文作者对仙岩、瓯海的美景不再关注。B 兰亭集序中的曲水流觞是谢安等名士纵情山水的真实记录,当时他们共赏永嘉春色,饮酒赋诗,抒写人生感慨。C与山水互为知己是李白推崇谢灵运的主要原因,他曾梦想沿着谢灵运的足迹云游天姥山,以此抒发恃才傲物的情怀。D山水诗使自然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丰富了中国诗歌和绘画题材,开启了乐府诗及唐代孟浩然、王维等人的创作。解析:选 C A 项,“本文作者对仙岩、瓯海的美景不再关注”错误,作者只是不再描写它们,而是从新的角度去表现;考生对朱自清的散文可能比较陌生,但从文中内容应该可以判断出来,如“真到了潭边,把这篇文章重新读过,惊诧于朱先生的绿写得如此之
13、好”“眼前有景道不得,我们能描述的,朱先生已经描述过了”。B 项,“共赏永嘉春色”错误,应为“会稽山”或“山阴县”的景色;相关内容从兰亭集序“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可知。D 项,“开启了乐府诗”错误,乐府诗在汉代就有。10文章最后三段写弘一法师是否显得赘余?请结合全文内容加以分析。(4 分)答:_ _ _ _ 参考答案:不赘余。最后三段强调弘一法师在文化界的身份地位和在此山水间获得的成就、禅意,使读者感受到此处山水对近现代文化名人的吸引力;进一步丰富仙岩、瓯海的文化内涵。11本文标题为“山水间”,但为什么撇开山水景色不写,偏要“说点儿闲话”?(6 分)答:_ _ _ _ _ 参考答案:本文围绕仙
14、岩、瓯海主要写了三位历史文化名人,看似闲话,其实极富新意。此处山水美景使几位文化名人各有所得;或顺势而为,或以诗文名世,或深悟山水禅意。这样就避开了游记以写景为主的套路,更能显示出山水美景的灵性与厚重。三、文言文阅读专题性评价(2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216 题。后赤壁赋 苏 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
15、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悟。开户视之,不见其处。注 巉(chn)岩:险峻的山
16、石。披蒙茸:披,分开;蒙,覆盖;茸,这里指杂草。玄裳缟衣:玄,黑色;缟,白色丝织品;裳,下裙;衣,上衣。畴(chu)昔:往昔,从前。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B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C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D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解析:选 B“时夜将半”语意完整,中间不可断开,据此排除 A
17、、D 两项;“横江东来”“翅如车轮”都是形容白鹤的内容,两者之间应断开,据此排除 C 项。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望,本义是月圆,后也指望日,指农历每月十六日。B斗,古代盛酒的器具,鸿门宴“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中的“玉斗”就是指玉制的酒器。C冯夷,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水神,也作“冰夷”。在抱朴子释鬼篇里说他过河时淹死了,天帝就任命他管理河川。D道士,中国道教的神职人员,他们依教奉行,接受各种戒律,过着被世俗之人视为清苦寂寞而实际上高标清逸的宗教生活。解析:选 A 望日,指农历每月十五日。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18、第 3 自然段中“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一句,既是写实,又多少带有作者对人世沧桑的感慨。B文中的“孤鹤”和“道士”是以不同形象出现的同一对象。C本文中对道士化鹤的描写,反映出作者在出世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而赤壁赋中“苏子”的议论则表达了他乐观旷达的思想。D本文和课文赤壁赋都表现出一种消沉和虚无的思想,这正是作者的思想局限造成的。解析:选 D D 项,“消沉和虚无的思想”错,本文和课文都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襟。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1)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译文:_ _ (2)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译文:_ _ 参考答案:(1)才相隔多
19、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2)昨天晚上,边飞边叫经过我船上的,不是你吗?16 赤壁赋与后赤壁赋都属于文赋,具有骈散结合的特点,请从表达方式上分析二者的不同点。(3 分)答:_ _ 参考答案:赤壁赋侧重议论,采用主客问答的方式阐发哲理。后赤壁赋重在叙事,记叙游玩经过。参考译文:这一年的十月望日,我从雪堂步行出发,准备回到临皋。有两位客人跟着我一道去,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完全脱落了。(看见)人影映在地上,抬头一望,看到皎洁的月亮。我们互相望望,很喜欢这景色,便一边走一边唱,互相应和。过了一会儿,我不禁叹口气,说:“有客没有酒,有酒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习习,怎
20、样度过这美好的夜晚呢?”一位客人说:“刚才黄昏时,我撒网捉到了一条鱼,很大的嘴巴,小小的鱼鳞,样子很像松江的鲈鱼。但是,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去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好酒,保存了好久了,拿它来准备你突然的需要。”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划”的一声
21、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我也感觉忧伤悲哀,紧张恐惧,感到害怕而不敢停留了。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哪里停泊。这时快到半夜了,向周围望去,冷冷清清。恰巧有一只白鹤,横穿大江上空从东飞来,两只翅膀像两个车轮,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嘎嘎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过了一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了。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哎呀!我知道你了,昨天晚上,边飞边叫经过我船上的,不是你吗?”道士
22、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四、语言文字运用综合性评价(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突然像有一双手从我脑后伸过来,不由分说地为我关闭了世界的音响,只留一个水与鸟的音频。啊!奇妙的事情发生了那百鸟的流啭飞鸣,顷刻间被放大许多倍,种种的高歌浅唱像刚刚洗濯过似的清晰亮丽,升腾飞舞,喧闹着整个苍穹。你听,大天鹅的鸣叫时而像射出的金箭一样尖锐,时而像诗人的孤吟一样低沉;无数的凤头百灵,仿佛已被天空融化,在一片蔚蓝中显现凄清的美声,你却看不见它们飞翔的影子;还有尖尾鸭飞翔时“嗖嗖”的声音,像是谁在弹拨绷紧的弓弦,而后,水面上便立起无数挺拔的羽尾,搅着一朵朵
23、小浪花,原来是它们扎进水里找到食物,完成了一个优美的倒立;细听,在草丛和芦苇的深处,藏着一部柔柔的摇篮曲,唧唧喳喳,无始无终,那是刚刚出壳的雏鸟在向父母要吃食,它们必须在夏天长大,然后跟随父母飞到南方过冬。17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段中第一个破折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 分)A李时珍花了二十多年时间,才编成这部药学经典著作本草纲目。B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C这末一句又击中了我说实话,当时我真的动了回家的念头。D你不能用这么简单的方式对待一个人一个有活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解析:选 A 文段中第一个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A 项,表示解释说明。B 项,表示话题的转换。C 项,表示行文中的
24、插入说明。D 项,表示补充说明。18比喻具有相似性,通感具有转移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修辞进行简要分析。(3 分)答:_ _ _ 解析:画横线的句子中,本体是“大天鹅的鸣叫”,喻体是“诗人的孤吟”,二者同属于声音,相似点是“低沉”,故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大天鹅的鸣叫时而像射出的金箭一样尖锐”中把“大天鹅的鸣叫”比作“射出的金箭”,相似点是“尖锐”,但“鸣叫”属于听觉,而“金箭”属于视觉,此句用诉诸视觉的形象来比喻听觉的感受,把听觉与视觉两个感官打通,属于通感修辞。参考答案:句中把大天鹅的鸣叫比作诗人的孤吟,声音相似,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大天鹅的鸣叫是听觉,而射出的金箭是视觉,把听
25、觉转化为视觉,体现了通感的转移性。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在草丛和芦苇的深处,藏着一部唧唧喳喳、无始无终的柔柔的摇篮曲,那是刚刚出壳的雏鸟,它们必须在夏天长大,然后跟随父母飞到南方过冬,是它们在向父母要吃食。”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 分)答:_ _ _ _ _ _ 解析:从语意看,原句“藏着一部柔柔的摇篮曲,唧唧喳喳,无始无终”多用短句,简洁明快,把“唧唧喳喳,无始无终”从长定语的位置抽出,独立成句,有强调语意的作用;改句“藏着一部唧唧喳喳、无始无终的柔柔的摇篮曲”使用了长句,强调重点不够突出。从尾句看,原句“它们必须在夏天长大,然后跟随父母飞到南方
26、过冬”表意完整,有煞尾的语气;改句“然后跟随父母飞到南方过冬,是它们在向父母要吃食”似乎话未说完,不适合作尾句。从语体风格看,原句“藏着一部柔柔的摇篮曲”“唧唧喳喳”“无始无终”多用短句,语句活泼,节奏明快,口语色彩与语境吻合;改句多用长句,显得冗长笨重,与整个文段的风格不和谐。参考答案:强调的重点不同:改句的重点在“摇篮曲”上,强调曲子;原句的重点在“唧唧喳喳,无始无终”上,强调雏鸟求食的鸣叫,更符合原文的逻辑。适用的位置不同:改句用来结束文段,似乎话还没说完,且与上句语意割裂;原句把“它们必须在夏天长大,然后跟随父母飞到南方过冬”放在句子最后,语言明确,适合做段落的结尾。语体风格不同:改句
27、比较普通;原句更口语化,活泼俏皮,和整个文段的风格更和谐。20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 分)早在 2000 年,福建省就提出了建设生态省的战略布局,强调任何形式的开发利用都要以保护生态的前提下进行,如今,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福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森林覆盖连续 40 年保持全国第一。2016 年 6 月,福建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2017 年首次在国家发布的绿色发展指数中,福建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结果位居全国第二位。八闵大地变得更加山清水秀,生态美成为福建发展的优势。答:_ _ _ 参考答案:“布局”改为“构想”;“以保护生态的前提下进行”改
28、为“以保护生态为前提”或“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进行”;“森林覆盖”改为“森林覆盖率”;“首次在国家”改为“在国家首次”。五、热点主题写作预测性评价(60 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一位贫困的残疾老人承包荒山种植经济林。十五年后,满山的树成材了。为了卖个好价钱,老人找当地媒体帮忙宣传,没想到他被媒体宣传成义务植树、改造环境的好人。接着,各地媒体纷纷报道他的事迹,无数人被他的奉献精神所感动,政府部门也送来生活补助。村干部提醒他,树不能卖了,否则他的形象就毁了。卖,可以让他脱贫,更好地生活;不卖,可以保住自己意外获得的好名声,还可以为环保作贡献。对于上述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
29、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写作指导 本题是关于脱贫与环保的话题作文,此话题是国家发展的中心话题。与本材料有关的知识点有三:一是经济林与生态林的区别,本材料中老人种的是用材型经济林,种树就是为了砍树卖钱;二是用材型经济林在成长期也有环保作用;三是种植生态型经济林能很好地解决脱贫与环保的矛盾。参考立意:赞同老人卖树。老人不应该被虚名所累,应该大胆说出自己种树的目的,然后将树卖个好价钱,让自己一家过上好一点的日子。残疾老人自身难保,不应该被动揽上改造环境的重任,媒体更不宜故意将老人打造成道德圣人。老人种树卖树是无可厚非的,相信真相大白之后,社会会理解他的行为。残疾人自力更生,努力脱贫,是比改造环境更迫切、也更人性的事情。反对老人卖树。老人的行为可谓一举两得,他既获得了好名声,也为环保作了一份贡献,因此不能做既毁林又毁美誉的事情。大众对老人“义务植树”的行为是敬佩的,说明人心向善,人性向美,老人何不成全人们的美好期待呢?老人现在已经受到关注,好心人寄来钱,政府送来生活补助,相信老人即使不卖树,日子也不会比以前差。如果卖掉了树,就会让所有关心环保和热心公益的人士伤心失望,这是对社会向善之心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