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皮亚杰与维果斯基发展观的异同580.pdf

上传人:深夜****等你... 文档编号:84184757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63.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皮亚杰与维果斯基发展观的异同580.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谈皮亚杰与维果斯基发展观的异同580.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皮亚杰与维果斯基发展观的异同580.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皮亚杰与维果斯基发展观的异同580.pdf(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浅谈皮亚杰与维果斯基发展观的异同 浅谈皮亚杰与维果斯基发展观的异同 皮亚杰与维果茨基两位心理学家的“儿童心理发展学说”为当代认知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者理论至今仍在学术界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对教育教学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同为认知派心理学家,二者理论在存在众多相通之处的同时,又有很大的不同。一,皮亚杰主要观点 皮亚杰在他的发生认识论的基础上,将生物学的原则和方法引入到人类发展的研究中,形成迄今为止最具影响力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他的发展理论体现了建构主义思想。在他看来,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儿童对周围环境的操纵以及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互动。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建构过程,促进了起内部结构的不断变化.

2、这种变化不是在原有信息的基础上加上新的事实和思想,而是涉及思维过程的质的变化.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是一种研究认识的结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心理起源的学说,其主要研究内容是知识的起源、形成及其构成的心理机制.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其中图式是起点和核心,是指一个有组织的,可重复的行为或思维模式,在皮亚杰看来,它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受三个基本过程影响的:同化、顺应和平衡。主体之所以会对环境因素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是因为主体的图式不同。图式最初来自遗传,并在以后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改造,逐渐丰富起来,也就是说,低级的动作图式,经

3、同化、顺应、平衡而逐步形成新的图式。同化与顺应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两种形式。平衡是指同化作用与顺应作用两种机能的平衡.儿童每遇到新事物,在认识过程中,总是试图用原有的图式去同化,如果成功,就得到暂时的认识上的平衡。反之,就产生了皮亚杰说的不平衡状态。儿童就做出顺应,调整原有图式或创建新图式去接受新事物,直至达到认识上新的平衡。儿童心理的发展就是个体通过通话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个体也正是在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建构和完善其认知结构,实现认知发展的,从而使心理结构不断变化、创新,形成不同水平的发展阶段。皮亚杰将数理逻辑作为划分儿童逻辑思维发展工具,把儿童心理分为以下四个阶段:感知

4、运动阶段、前运算思维阶段、具体运算阶段以及形式运算阶段.每一阶段思维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前一阶段思维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二,维果斯基的主要观点 世界众多的心理学家之中维果斯基的学说独树一帜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为指导想,从批判关于人的心理及其发展的生物学观点出发,主张把历史研究作为建立人类心理学的基本原则,提出“心理发展的文化历史理论”。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制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受社会规律的制约,人类社会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以及社会交互作用对认知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维果斯基重视儿童和所处社会的相互作用,认为社会文化环境是儿童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维果茨基认为人的智力结构和思维过程来自和其他人的社会交往,

5、儿童的一切复杂心理活动的形式都是在交往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活动,社会性相互作用不断内化的结果.儿童的知识,思想,态度价值观都是在周围人们帮助下形成的.认知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他们将外部社会活动不断内化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心理结构的过程。在认知发展过程中成人及其他有能力的同伴能够促进儿童达到“最近发展区”(儿童现实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状态,使儿童心理发展潜能得以最大发挥。维果茨基的“历史文化理论主要涉及“活动、文化工具以及内化”三个方面的内容。活动是维果茨基心理发展理论的中心概念,把儿童与其养育者及同伴之间的共同活动视为儿童发展的社会源泉.他将人的心理机能区分为两种形式:低级心理机能和高

6、级心理机能。他认为人所特有的高级心理机能是以社会文化的产物-符号为中介的。通过运用工具和符号,人才有可能实现从低级心理机能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维果茨基强调,文化提供的各种工具支持思维,认为所有高级心理过程均借助于心理工具(如语言、符号、记号等)得以实现,成人在与儿童的活动过程中,将这些有用的工具传授给儿童,儿童再将它们内化并作为中介因素在其高级心理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二者的理论既有相通之处,同时又存在着很大的不同。1,关于学习与发展的关系上。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图示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为他的下一步学习提供了可能性,儿童不可能有超过发展水平的学习,因此,发展是学习的必要条件。维

7、果斯基则提出:学习应促进儿童的发展,认为教学在依据儿童已有认知结构的同时,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为此他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即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智力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现在的水平,即儿童当前所达到的智力发展状况;浅谈皮亚杰与维果斯基发展观的异同 另一种水平是在现有的基础上,经过努力所能达到的一种新的发展状态。在这两种水平状态间存在差异,这个差异地带就是“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认为教学应不断创造最近发展区,以促使儿童潜能的最大发挥。2,儿童的自我中心问题.皮亚杰通过临床法研究发现 6、7 岁以前的儿童说话的对象只是自己,目的不在于与他人交流,说话只是儿童活动中的一种伴随现象。研究中还发现这

8、些儿童不能进行自我观察,不能从多个角度对情境加以考虑,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看其他人眼里的世界和经验,不能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思维含糊不清。所以,皮亚杰从儿童自身发展阶段的角度出发,认为儿童的言语和思维都具有自我中心的性质,儿童的心理与活动的一切特点都是从这一基本特点中产生的。而维果斯基认为,自我言语并不只是儿童认知不成熟的表现,言语的最初功能就是交往、沟通、与他人进行联系并对他人施加影响,所以言语一经产生就是社会性的。并且儿童的言语本来就是多功能性,随着儿童的成长,它的功能逐渐分化,到了一定阶段便分为内部语言和交际语言.3,对成人及同伴作用的不同观点.皮亚杰和维果茨基都强调社会交往在认知发展过

9、程中的重要性。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和更善于思考、思维水平更高的人的交往活动中发展的,这些人作为指导者和教师为孩子的智力发展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他认为儿童不能也不应该被期望去重新发明或重新发现在他们的文化中已存在的知识。他提倡在课堂教学中应进行有指导的辅助学习,教师应先为学生提供支架,然后逐渐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与维果茨基不同,皮亚杰认为儿童是通过交往产生不平衡状态-认知冲突,来促进自身发展变化的,最有效的交往应该是发生在同伴之间,因为同伴之间的认知水平相似,能彼此提出异议。因而他十分注重儿童的自主活动,他认为教师应为儿童创设适当的学习情境,让儿童自己主动地探索学习.4.分歧的实质及

10、其统一.从分析他们存在的分歧看,皮亚杰着重论述在大环境中的个体内部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以及一经形成的认知结构如何指引个体下一步的发展;维果斯基关注个体所处的环境如何对个体发生作用并规范着发展的历程。皮亚杰专注于个体内部心理发展次序与方向的研究,认识到人类心理活动内部的逻辑运算方面的基本作用,强调人类本身内在的逻辑过程的作用;而维果斯基则关注使发展可能实现的客观的文化模式,认识到人类个体智能依靠适当的人类历史作为心智活动工具手段实现心理活动,强调文化的影响作用。分歧的原因来自人类的发展的基本原因是个体内部的生长还是历史、社会、文化等外部因素的作用。人们认为皮亚杰关注个体内部的自然生长力,而维果斯基关注外部的作用.总之,两者真正的对立只是在于皮亚杰尽力对个体发展的方向做出解释,而维果斯基尽力找出个体乃至整个人类发展的根本动力,分歧只是在于解释角度不通。虽然解释的原则不同,但双方描述的一些现象对彼此都是适用的,皮亚杰和维果斯基都看到了儿童的自言自语以及思维最初的直观动作性,都反映了人类发展的事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