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的策略与方法620.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的策略与方法620.pdf(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浅论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的策略与方法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重视方案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的有关内容,从中理解方案优化,应用方案优化。【关键词】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策略;方法 【abstract】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scheme optimiz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architecture design sc
2、heme optimization related content,to understand scheme optimization,application scheme optimization.【key words】architectural design;Scheme optimization;Strategies;methods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引言 建筑设计的理念是着眼于持久的长期价值,它通过良好的功能与适用性的产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能够给消费者带来很高的价值。因此在目标要求、市场要求、销售要求、材料要求、结构及其要素的合理选用与商品生命周期间的配合
3、下。形成了最佳配比和系统优化的组合,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及增加无效的投入。一、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的必要性 建筑设计方案优化是在建筑设计招标工作结束后 建设单位 与中标设计单位需要立刻展开的一项重要工作,其必要性在于:1、中标设计方案有待成熟与完善 方案中标并不意味着方案的完善。通常情况下,自招标文件公布至提交方案留给设计单位的有效设计周期不会超过 40 天。同时,依据招投标法规,招标期间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之间,除“答疑 之外不能进行其他方式的沟通,因此,在有限时间与有限交流的前提下,要求设计单位拿出能够充分领悟建设单位意 图、完全满足建设需求的方案是不现实的。此外为了加快进度,目前建设单位一般都采用
4、”概念设计方案 招标。在功能布局及 技术标准等方面,中标设计方案的深度难以直接衔接后续的相关设计活动,需要在设计方案优化阶段加以深化与细化。2、建设单位的技术要求有待明确与落实 目前的建设项目 尤其是大型复杂建设项目,面临功能、交 通、环保、景观、法规等越来越复杂的内外部环境条件和设计约 束,在缺乏建筑设计方案雏形的情况下,建设单位很难提出明确 详细的设计要求,其在设计招标文件中对功能需求建筑风格的描述往往是模糊的或是框架的。因此,在明确中标方案后,应该 基于中标方案的建筑布局,对各项技术要求、功能需求及设计约 束进行逐一细化、优化和协调 并最终落实和确认。3、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中标方案仅为
5、一家单位的设计成果,其设计思路的局限性在所 难免。而设计招标过程中,少则三家,多则十几家单位参与设计,各投标方案的设计手法、设计亮点对开拓建设单位和中标设计单位的思路是有价值的,可以在设计方案优化阶段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充分借鉴其他投标方案的优点,对中标方案进行优化完善。鉴于这些情况 对于工程建设项目,尤其是大型复杂建设项目,方案优化工作已成为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作程序和环节。建设单位要摒弃建筑设计方案优化可有可无的思想误区,在设计招标结束后不要急于展开后续设计,而要发挥各方优势,对中 标方案进行充分的优化和深化,使各项功能指标及技术措施更为合理,建筑风格定位更为准确,造价与运营成本更为
6、经济,并为后续工程设计、工程施工等环节提供科学、系统的工作依据。二、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的风险与原则 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的初衷往往都是好的,但是否所有的优化工作都能够实现目标呢?一些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虽然投入了大量精力、时间进行方案优化,但由于工作方法不当,往往出现调改了一个地方,却引发更多相关问题的现象。因此,为了实现优化目标,达到理想的优化效果,在建筑设 计方案优化过程中,如下几条原则是应该严格遵循的:1、坚持并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主导作用 优化不成反遭劣化的原因可能来自多方面,但非专业因素过多地干预甚至主导优化过程是其中一项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建设单位的参与热情或领导的主观意愿不知不觉中影响或压制
7、了建筑师的创作空间:另一方面,中标单位也常常存在任务完成式的被动工作心态“既然已经中标了 业主单位说怎么改就怎么改吧!”结果是系统思考不足引发更多的问题,造成方案的劣化。虽然建筑设计方案优化是一项需要多方参与、博采众长的 活动,但同时也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为确保优化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来自各方面的的意见与建议必须要经过建筑师 的整理、甄别与过滤后,通过专业的设计手段与技术举措加以落实。建筑师要摒弃任务完成式的消极态度。积极承担起方案优化的主导责任。同时,建设单位要给予建筑师以充分的信任与授权,并在工作程序、机制上给予保证。2、识别并坚持中标设计方案的精髓,避免颠覆性的修改 设计招投标制度
8、对中标方案的法律地位是有明确规定的,且大型重要项目的中标方案一般都经过了建设单位高层领导的认可,所以不能敞开来优化,而是应该充分挖掘、识别、提炼出原有中标方案的亮点,在保持原有方案精髓的基础上开展设计优化。三、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的途径。1、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优化设计工作的监控 作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配套文件之一的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暂行办法已由建设部颁布施行,它的实施将对控制设计质量提供重要保证,但办法中规定的审查主要针对设计单位的资质、设计收费、建设手续、规范的执行情况、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应用等方面的内容,缺乏对方案的经济性及功能的合理性内容的审查要求。因此,为保证设计方案优化工作的
9、顺利开展,建设主管部门在执行办法的同时,还要制定设计方案优化的评定标准和具体实施细则,并增加专业技术人员配备和审查力度,对各阶段设计成果进行全面审查。既要审查技术可行性,又要审查经济合理性。2、推广标准化设计 标准化设计又称定型设计、通用设计,是工程建设标准化的组成部分。各类工程建设的构件、配件、零部件、通用的建筑物、构筑物、公用设施等,只要有条件的,都应该实施标准化设计。采用标准化设计的优点有:设计质量比一般工程设计质量高;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可以节约建筑材料,降低工程造价。3、建立必要的设计竞争机制 为保证设计市场的公平竞争,设计经营也应采用招标投标。(1)作为业主,应明
10、确设计招标虽需多支付设计费和增加前期准备时间,但设计方案优化可节省更多的投资。为此,各地首先应成立合法的设计招标代理机构。(2)各地方主管部门应制定相应规定,确定项目设计招标范围,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必须进行设计招标。(3)业主对拟建项目应有明确的功能及投资要求,必须编制完整的设计招标文件。(4)招标时应对投标单位的资质信誉等方面进行必要的资格审查。(5)应组建健全的评标机构和制定合理的评标方法,这样既可保证公平竞争又可对业主在项目建设上的随意性加以限制。4、实施限额设计 所谓限额设计,就是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及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照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同时各专业在保证达到使用功能的
11、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资限额控制设计,严格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不合理变更,保证总投资限额不被突破。投资分解和工程量控制是实行限额设计的有效途径和主要方法。限额设计是将上阶段设计审定的投资限额和工程量先分解到各专业,然后再分解到各单位工程和各分部工程而得到的,通过层层限额设计,实现对投资限额的控制与管理;同时也实现了对设计标准、工程数量与概预算指标等各方面的控制。限额设计是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手段,它能有效地克服和控制“三超”现象,使设计单位加强技术与经济的对立统一管理,能克服设计概预算本身的失控对工程造价带来的负面影响。5、对设计人员实施奖惩 (1)惩罚措施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约束,并在设
12、计委托合同中明确一定的惩罚,可以使设计方懂规矩、辨是非,促使其改过,具有一定的警告作用 (2)激励措施在设计委托合同中,明确一定的激励措施,使利益激励能更好调动设计人员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实施有效的激励,可以激发设计人员的工作热情,使其自觉提高工作水平与质量。(3)从思想上端正设计人员的态度,加强其职业道德教育:建筑设计人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水平,在处理建筑设计事务中,坚持客观立场,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加强对建筑设计人员的诚信教育,必须让每一位建筑设计人员都明白,一流的专业技术不是走向成功道路的唯一条件,而一流的道德水平才是建筑设计人员完善
13、境界的基本要素。结束语 目前设计市场比较混乱,优化设计是有必要的,是投资方,建设方的追求,也是优秀设计团队和优秀设计师的追求。优化设计有利于节省成本。设计费一般为基建投资的 l5,但是对投资的影响却高达 75以上,在满足同样功能的条件下,结构优化设计可降低工程造价可达 1030。结构优化带来的主要意义是:使建筑功能更为合理、结构安全度与抗震性能得到提高,节约工程造价,缩短工程工期及推广和利用新技术。参考文献 【1】吴辉高建筑方案优化设计的分析及对策探讨【J】江西建材,2006(4)【2】伍晏,夏萍,周以大运用价值工程法则,优化方案设计,合理降低建筑造价【J】建筑施工,2009 【3】吴现立,冯占红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 PDF 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