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董大》教学设计33.pdf

上传人:深夜****等你... 文档编号:84169092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58.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别董大》教学设计33.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别董大》教学设计33.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别董大》教学设计33.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别董大》教学设计33.pdf(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别董大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 学会“曛”这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学习古诗词的鉴赏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诗歌。2.过程和方法 从分析情感入手,学习鉴赏送别诗,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送别诗的写法;通过反复诵读,品味唐诗的语言特色,读中悟情,理解写景与表情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提高鉴赏古诗词的能力,培养审美能力;通过学习唐诗,了解我国悠久、文明的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教学重点: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诗所用的表达技巧;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教学难点: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把握送别诗的特点,提高古

2、诗鉴赏能力。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了解背景。1.教师:同学们,还记得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哪首诗吗?谁能大声地把这首诗背诵出来呢?教师请数名学生背诵 渭城曲并作点评,复习该诗的主要内容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用清新明丽的自然景色衬托出离别时轻快而又富于殷切希望的场景,依依不舍、深情体贴的叮咛及殷殷祝愿,化作一句“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2.教师:同学们,“相见时难别亦难”,有人说离别是诗,有人说离别是歌,是画,有人说离别是泪水。我们读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我们读过“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朋友离别时

3、会有各种各样不能言说的心情,你们有没有遇到过为亲朋好友送别的情景呢?你是感受呢?(随机请学生回答)那么,今天我再来学习一首古人的送别诗,看看和我们上节课学习的渭城曲有哪些相同,又有哪些不同。3.教师播放课件,配乐诗朗诵。4.教师利用课件出示:(1)本诗的作者是(),()代,以()诗见长,与岑参并称()。代表作有()。(2)诗人送别的友人是()。(3)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送别友人并写下这首诗的?带着这些问题,教师请学生交流课前预习的情况。指名介绍诗人高适的生平及主要作品,诗人送别的朋友董庭兰的情况。5.背景介绍:教师出示课件进行作者介绍和写作背景介绍。高适,唐代诗人。字达夫。沧州(今河北省景县)人

4、,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在此前后,曾在宋中居住,与李白、杜甫结交。别董大是高适漫游时写的送别诗,作者送别的朋友董大名叫董庭兰。据说董庭兰善古琴。当时盛行胡乐,他受到冷落,愤而离开京城,高适为他送行,留下了这首诗。二、反复诵读,整体把握。1.请同学们先读读这首诗,读 23 遍,注意读准诗中的生字,把诗读通读顺。(教师出示课件,显示生字词)2.指数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听这

5、首诗中的生字,看读准了没有。3.教师范读并简评,注意“曛”这个生字,指出形声字。“曛”是日落时的余光,曛黄,黄昏的意思。齐读“曛”。4.齐读这首诗。5.教师出示课件,向学生展示词语注释,请学生借助注释,看看这首诗大概讲的是什么意思,然后在小组里说说,在学习和交流中,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先做上记号。6.集体交流重点词语的理解,教师点评。(黄云:当时他们分别是在塞外,那里大部分都是沙漠,黄沙飞扬,以至于云都成了黄色的了;与“曛”联系起来即曛黄,指夕阳西下时天色昏黄。“千里”是不是就是一千里?联系学过的诗句理解是虚指,很多,满天。怎么理解“知己”的意思?古人常用到这个“君”,与你是有区别的,您。这里指

6、谁?董大。)7.请学生试着翻译诗歌,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大概意思。重点区分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8.教师出示课件,总结诗歌的译文。满天阴沉沉的云,太阳也变得暗暗得;北风呼呼地吹,大雁在纷飞的雪花里朝南飞去。你不要担心新去的地方没有朋友,世上有谁不知道你、不敬重你呢!9.教师点拨朗读技巧,再请学生朗诵诗歌。三、品读诗句,体会感情。1.教师提问:别董大,别时的景是怎样的?(出示课件)“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学生齐读这两句诗。2.教师:同学们在读这两句诗的时候脑海里出现了怎么样的画面?(课件出示图片)你在读的时候注意到这两句诗中的一些景物了么。请同学们用笔画出来(学生画黄云、白日、北风

7、、雁、雪。)(板书:景)3“黄云、白日、北风、雁、雪”,在这样的景色里好友要天各一方,心情会是怎样的?让学生说说。(是忧愁、痛苦、压抑、伤感的)4.带着感情再读这两句诗。现在我们走进景中,和诗人一起回到那个送别的黄昏,用心去感受。5.教师:作者与好友的心情都是忧愁、痛苦、压抑、伤感的,此刻应是挥泪告别,应是借酒消愁。然而,高适却写下后面的诗句(课件出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板书:莫愁),学生齐读这两句诗。6.教师:前两句诗人描绘的景色很压抑低沉,为什么又说“莫愁”呢?谁能把前后相反的语气读出来?7.教师:“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怎样的一个君啊?(出示课件:董庭兰在唐代享有很高

8、的声誉,宰相非常赏识他,当时众多的诗人都与他有交往,并在诗中描写了他的琴艺,最为著名的就是李颀的长诗听董大弹胡笳声。)如果你和董大是好朋友,当他不被赏识,被人排挤,要离开此地,与你分别,你会对他说什么呢?让学生交流讨论,大胆设想发言。教师总结:可见,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高度赞美与衷心的祝愿,写出诗人豪迈的激情,写出彼此之间的深情厚谊。8.教师:诗人以自己的豪情抹去了朋友的愁情。现在我们再看这别时的路,透过这个白日曛和长啸的北风,纷纷的大雪,你看到的是怎样的前路?你觉得应该怎样读整首诗。(全班练读)四、比较学习,朗读提升。1.教师:现在同学分别读一读已经学习过的这两首送别诗,比较一下它们的异同

9、。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课件出示问题)(1)这两首诗前两句都写了分别时的景色,有什么不同?(2)这两首诗后两句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感情,有什么不同?(3)这两首诗的整体风格有什么不同?为什么?2.教师总结:这两首诗都采用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但是渭城曲用一个清新明丽的景色表达朋友间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浓浓情意,别董大却用反衬的手法,一扫愁苦低沉的景致,鲜明地释放出积极向上的重重豪情;一个唯美低徊,一个慷慨豪放。3.人常说情由景生,但情不能完全被景控制,诗人高适在写此诗时,自己也在逆境不得志时,失意流落,在那样凄苦难耐的黄昏,却能勃发出如此昂扬雄壮的豪情来,荒凉的塞漠正因为有了英雄的襟怀才变得壮美动人,读出你的真情,读出你的豪放。板书设计:别董大 (唐 高适)愁 景 莫愁 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