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输电线路导线弧垂监测装置技术规范书(通用部分)202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架空输电线路导线弧垂监测装置技术规范书(通用部分)2023.doc(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架空输电线路导线弧垂监测装置技术规范书(通用部分)架空输电线路导线弧垂监测装置技术规范书(通用部分)版本号:2022版V1.0编号: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2022年6月本技术规范书对应的专用部分目录序号名称品类优化清单对应型号1架空输电线路导线弧垂监测装置技术规范书(专用部分)目 录1 总则12 工作范围12.1 供货范围12.2 服务界限12.3 技术文件23 应遵循的主要标准24 使用条件34.1正常工作条件34.2特殊工作条件44.3 接入安全性要求45 技术要求45.1 基本功能要求45.2通信方式及规约55.3技术要求65.4电气性能75.5电磁兼容性能75.6环境适应性85.7机
2、械性能85.8 外壳防护性能95.9 连续通电95.10可靠性要求95.11电源要求95.12功耗要求95.13 装置寿命105.14 网络安全要求105.15 结构和外观106 试验项目及要求106.1 试验环境106.2 接入安全性检查106.3 基本功能检验116.4 测量有效性试验116.5电气性能116.6 电磁兼容性能试验116.7 环境适应性能试验136.8 机械性能试验146.10 外壳防护性能试验146.11 连续通电试验156.12 结构和外观检查156.13 电源性能试验156.14 功耗试验166.15 质量检查167 检验规则167.1 型式试验177.2 出厂试验1
3、87.3 送样检测试验187.4 交接试验187.5 运行中试验188 技术联络、技术培训及售后服务188.1 技术联络188.2 技术培训188.3 售后服务189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199.1 标志199.2 包装209.3 运输209.4 贮存20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监测装置的主要技术指标21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221 总则1.1本技术规范书适用于中国南方电网公司电网设备采购的架空输电线路导线弧垂监测装置,提出了该类装置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1.2本技术条件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凡本技术条件中未规定,但在相关设备的国家标准
4、或IEC标准中有规定的规范条文,投标方应按相应标准的条文进行设备设计、制造、试验和安装。对国家有关安全、环保等强制性标准,必须满足其要求。1.3如果投标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规范书的条文提出异议,则意味着投标方提供的设备完全符合本规范书的要求。如有异议,不管多么微小,都应在报价书中以“对规范书的意见和同规范书的差异”为标题的专门章节中加以详细描述。1.4本技术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投标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1.5本技术规范书经买、卖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1.6投标方在应标技术条件中应如实反映应标产品与本技术条件的技术差异。如果投标方没
5、有提出技术差异,而在执行合同的过程中,招标方发现投标方提供的产品与其应标技术规范的条文存在差异,招标方有权利要求退货,并将对下一年度的评标工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1.7投标方应在应标技术部分按本技术条件的要求如实详细的填写应标设备的标准配置表,并在应标商务部分按此标准配置进行报价,如发现二者有矛盾之处,将对评标工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1.8投标方应充分理解本技术条件并按本技术条件的具体条款、格式要求填写应标的技术文件,如发现应标的技术文件条款、格式不符合本技术条件的要求,则认为应标不严肃,在评标时将有不同程度的扣分。1.9本技术规范书未尽事宜,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1.10 投标方应提供不少于8年
6、的产品质量保证期。2 工作范围2.1 供货范围合同供货范围为架空输电导线弧垂在线监测装置,详见专用部分附表2.2。2.2 服务界限2.2.1 从装置生产厂家至输电线路安装杆塔的运输全部由投标方完成。2.2.2 在线监测装置现场安装和试验在招标方的技术指导和监督下由投标方完成,招标方协助投标方按标准检查安装质量,处理调试投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讯材料等所有材料由投标方提供,通讯布线及接线在招标方技术指导和监督下由投标方完成。2.2.3投标方负责在招标方的监督下对装置进行调试,采用无线通信方式,按本规范要求传输至南网全域物联网平台安全接入区,实现与南网全域物联网平台通信。2.2.4装置安装、调试合
7、格后方可投运。装置投运并稳定运行后,投标方和招标方(业主)双方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管理制度签署合同设备的验收证明书。该证明书共两份,双方各执一份。2.3 技术文件2.3.1 在订货前,投标方应向招标方提供一般性资料,如鉴定证书、型式实验报告、报价书、典型说明书和主要技术参数。2.3.2 在技术协议签订10天内,投标方向招标方提供下列图纸资料及拷贝光盘2份。(a)接线配置图;(b)外形图、安装尺寸基础图;(c)装置使用说明书。2.3.3 装置供货时提供下列资料: 装置的开箱资料除了2.3.2条所述图纸资料外,还应包括安装、运行、维护、修理说明书(中文或中英文对照),部件清单,易损件的清单,
8、工厂试验报告,产品合格证等,一式8份。2.3.4 投标方应提供上述资料的电子版本2份。3 应遵循的主要标准除本规范书特殊规定外,投标方所提供的设备均按规定的标准和规程的最新版本进行设计、制造、试验和安装。如果这些标准内容有矛盾时,应按最高标准的条款执行或按双方商定的标准执行。如果投标方选用本规范书规定以外的标准时,则需提交这种替换标准供审查和分析。仅在投标方已证明替换标准相当或优于规范书规定的标准,并从招标方处获得书面的认可才能使用。提交供审查的标准应为中文或英文版本。主要引用标准如下:GB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 4943.1 信息技术设备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GB 6388
9、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2314 电力金具通用技术条件GB/T 2317.2 电力金具试验方法第2部分:电晕和无线电干扰试验GB/T 2317.3 电力金具试验方法第3部分:热循环试验GB/T 2317.4 电力金具试验方法第4部分:验收规则GB/T 2423.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GB/T 2423.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GB/T 2423.4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交变湿热(12h12h循环)GB/T 2423.10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
10、c:振动(正弦)GB/T 3482 电子设备雷击试验方法GB/T 6587 电子测量仪器通用规范GB/T 9969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GB/T 13384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T 17626.2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 17626.3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 17626.4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 17626.5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 17626.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GB/T 17626.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
11、度试验GB/T 17626.9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GB/T 26264 通信用太阳能电源系统DL/T 7412010 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DL/T 10982009 间隔棒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Q/CSG 1203020-2016 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装置通用技术规范Q/CSG1204009 中国南方电网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技术规范Q/CSG1210050-2020 南方电网电力全域物联网平台接入技术规范Q/CSG1210052-2020 物联网平台技术规范 4 使用条件4.1正常工作条件1) 环境温度范围:25+45;2) 工作温度:40+70;3) 相对湿度:5%RH100%
12、RH;4) 大气压力:550hPa 1060hPa;5) 抗风等级:不低于线路设计风速35m/s;6) 装置(含太阳能板、蓄电池等)在狂风、暴雨、冰冻等恶劣自然环境及强电磁环境中运行,其工作稳定性、可靠性不应受到明显影响。4.2特殊工作条件针对具体工程,用户根据实际需求提出特殊工作条件(专用部分表格1.2)。当超出正常与特殊工作条件时,由用户与供应商协商确定。4.3 接入安全性要求1) 装置不应影响输电线路的运行安全;2) 装置与全域物联网平台之间的信息通信应满足安全接入要求,监测装置的安全要求应符合GB4943.1中的相关规定;3) 安装在杆塔上的各功能部件应采取防振、防松措施,而且不应降低
13、杆塔的机械强度;4) 装置与全域物联网平台及其通信回路均应符合Q/CSG1204009中对电力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的安全防护要求。5 技术要求5.1 基本功能要求5.1.1数据采集要求1) 能直接测量导线弧垂或对地距离,或采集能通过量值传递获取导线弧垂或对地距离的相关测量值如导线倾角、温度、张力、图像等,进行相应存储与计算得出导线弧垂与对地距离状态量,并将计算结果通过通信网络传输到全域物联网平台; 2) 具备自动采集功能。按设定时间间隔自动采集导线弧垂或对地距离相关参数,最小采集间隔宜小于5分钟,最大采集间隔应不大于60分钟,默认时间间隔为30分钟。在温升过快、线路过载等情况下,具备自动判别以及自
14、动进入最小采集间隔模式的功能;3) 具备受控采集功能,能响应远程指令,按设置采集方式、自动采集时间、采集时间间隔启动采集;4) 对接触式弧垂采集单元,宜具备电源电压、工作温度等采集功能。5.1.2数据处理和识别1) 具备数据合理性检查分析功能,对采集数据进行预处理,自动识别并剔除干扰数据;2) 具备对原始采集量的一次计算功能,得出直观的导线弧垂和对地距离状态量数据。5.1.3数据存储装置应具备数据存储功能,数据应循环存储至少90天。5.1.4数据输出输出的信息包括:导线弧垂、对地距离状态量等状态数据,及电源电压、工作温度、心跳包等工作状态数据。5.1.5硬件与软件1) 具备对装置自身工作状态包
15、括采集、存储、处理、通信等的管理与自检测功能;2) 当判断装置出现运行故障时,能启动相应措施恢复装置的正常运行状态。5.1.6远程更新、配置和调试1) 应具备远程查询参数、设置参数、数据召唤、远程复位、远程对时等功能;2) 应具备密码认证和远程程序升级的功能,程序升级应具备向下兼容性,且更新机制与方式可靠;3) 应具备自检、自诊断和自恢复功能,并可把自检信息传输到全域物联网平台;4) 宜能通过短距离无线调试工作模式,在现场对装置各数据传感器进行实时控制和调试;5) 应具备收发短信的功能。5.1.7电源管理1) 应具备自动浮充电能、过压保护、欠压保护、过流保护和温度补偿等功能;2) 宜具备电量与
16、负载分级管理功能,可根据当前电量、功耗等,按重要性分级调整监测装置工作模式;3) 应具备监测电源性能的功能,并向全域物联网平台上传相关信息。5.2通信方式及规约1) 监测装置与全域物联网平台之间通信方式可选用无线网络通信(支持4G并向下兼容)、光纤通信、卫星通信。2) 装置应符合设备物模型规范要求,并采用设备直连的方式接入南方电网全域物联网平台,实现设备与全域物联网平台的通信,并满足南方电网电力全域物联网平台接入技术规范(Q/CSG1210050-2020)、物联网平台技术规范(Q/CSG1210052-2020)中相关技术规范要求;3) 监测装置与南方电网全域物联网平台之间应用层数据传输规约
17、应满足Q/CSG1205031输电线路在线监测通信规约及信息交互规范要求;4) 装置应能将采集到的拉力数据、微气象数据、图像数据以无线通信方式实时发送到南方电网电力全域物联网平台,数据类型要求见附件A:架空输电线路导线弧垂监测装置物模型;5) 设备能将状态自检信息定时发送到南方电网全域物联网平台;6) 在通讯中断时,可自动保存测得的数据,待通讯恢复后,及时将存储的数据传回南方电网全域物联网平台;7) 装置宜采用经南网安全认证的通信模组,实现终端与全域物联网平台的数据传输。物联通信模组是全域物联网平台专用于终端对接全域物联网平台的3G/4G通信模组,实现终端与全域物联网平台之间协议转换以及与全域
18、物联网平台的数据对接、认证、安全加密等功能。5.3技术要求5.3.1基本技术参数无论采用何种原理的导线弧垂测量法,或者是采用多原理、多单元互为校验的方法,监测装置都应具有足够的原始量测量范围和精度,使经过数据处理计算后,能满足以下要求:1) 导线弧垂测量范围:0m200m,测量精度:0.2%;2) 导线对地距离测量范围:350m,测量精度:0.2%。5.3.2倾角式弧垂监测装置技术参数1) 倾角测量范围:6060;2) 倾角测量精度:0.03。5.3.3温度法弧垂监测装置技术参数1) 温度测量范围:40+250;2) 温度测量精度:0.5。5.3.4张力法弧垂监测装置技术参数1) 量程:70
19、kN 550kN(根据实际需要定制);2) 测量范围:5100FS(线性工作区间);3) 准确度级别( FS):0.2。5.3.5基本技术要求1) 应有防雨、防潮、防尘、防腐蚀措施;2) 外壳的防护性能应符合GB 4208规定的IP65级要求;3) 接触类导线弧垂监测装置的质量应小于2.5kg,体积应尽可能小,避免影响导线的电气性能和安全性能;4) 接触类导线弧垂监测装置的外壳应和导线等电位;5) 接触类导线弧垂监测装置应能经受设计导线电流(包括短路电流、雷电流)、大气温度等环境条件的考验;6) 接触类导线弧垂监测装置与导线的连接部件应与导线截面匹配;7) 接触类导线弧垂监测装置与导线的连接部
20、件应有锁紧装置,应保证在运行中不松脱,长期运行装置锁紧导线位置无损伤;8) 接触类导线弧垂监测装置应能承受导线的高温运行状态考验;9) 对采用张力测量法的导线弧垂监测装置,其拉力传感器应满足以下要求:a)应完全满足被替代金具的各种功能要求,标称破坏载荷应大于相应金具标称的1.2倍,并通过相应的试验;b)能经受设计工作电流(包括短路电流、雷电流)干扰、工作温度及环境条件等变化的考验;c)各连接部件应有锁紧装置,应保证在运行中不致松脱;d)应采用合适的材料和生产工艺制造,应满足使用寿命的要求;e)高度应尽可能减小,一般情况下控制在原有金具连接高度增加50mm以内。5.4电气性能5.4.1电晕和无线
21、电干扰应满足GB/T 2317.2中规定的相应电压等级的架空输电线路金具的电晕熄灭电压和无线电干扰水平要求。5.4.2导线电流耐受性能对安装在导线上的监测装置,应能满足GB/T 2314规定的不低于导线最大承载电流的波动而无损坏。5.4.3温升性能对安装在导线上的监测装置,其夹具及表面的温升不应超过导线的温升。5.4.4雷击性能在电源机箱任一电源进线与地之间施加波形为1.2/50s、峰值为6kV的冲击电压全波,在相同极性下,试验10次,每次间隔5s,应无飞弧或击穿现象。试验结束后,监测装置应能正常工作。5.5电磁兼容性能5.5.1静电放电抗扰度应满足GB/T 17626.2中规定的试验等级为4
22、级的静电放电抗扰度要求。5.5.2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应满足GB/T17626.4中规定的试验等级为4级的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要求。5.5.3浪涌(冲击)抗扰度应满足GB/T17626.5中规定的试验等级为4级的浪涌(冲击)抗扰度要求。5.5.4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应满足GB/T 17626.3中规定的试验等级为3级的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要求。5.5.5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应满足GB/T17626.6中规定的试验等级为3级的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要求。5.5.6工频磁场抗扰度应满足GB/T 17626.8中规定的试验等级为5级的工频磁场抗扰度要求。5.5.7脉冲磁场抗扰度应满足G
23、B/T 17626.9中规定的试验等级为5级的脉冲磁场抗扰度要求。5.6环境适应性5.6.1 低温试验应满足GB/T 2423.1中6.6.1规定的温度为-40、持续时间72h的低温试验要求。5.6.2 高温试验应满足GB/T 2423.2中15.1规定的温度为+70、持续时间72h的高温试验要求。5.6.3 交变湿热试验应满足GB/T 2423.4中7.3规定的温度为+55,相对湿度大于90%RH,持续时间12h;温度为25,相对湿度大于95%,持续时间12h的交变湿热试验要求。5.7机械性能5.7.1振动性能在非工作状态下,非包装状态的监测装置应能满足GB 6587.4中第1部分规定的严酷
24、等级的正弦振动:1) 频率范围:塔上监测装置5Hz55Hz,线上监测装置10Hz150Hz;2) 峰值加速度:10m/s2;3) 扫频循环次数:5次;4) 危险频率持续时间:10min续时间。5.7.2 垂直振动疲劳性能1) 导线舞动采集单元应能承受振幅A=0.5mm、频率f25Hz50Hz、振动次数N=1107 次的垂直振动;2) 在试验期间及试验后,接触类导线弧垂监测装置能正常工作。试验后监测装置各部件应无松动,夹头无滑移、无明显磨损,而且夹头处未磨损导线。5.7.3 碰撞性能在非工作状态下,非包装状态的监测装置应能承受如下严酷等级的碰撞:1) 脉冲持续时间:16ms;2) 每方向的碰撞次
25、数:1000次;3) 峰值加速度:98m/s2。5.8 外壳防护性能5.8.1 防尘户外使用的装置,应符合GB 4208中规定的外壳防护等级 IP55的要求。5.8.2 防水户外使用的装置,应符合GB 4208中规定的外壳防护等级 IP55的要求。5.9 连续通电监测装置应进行72 -168小时(常温)连续通电试验。要求试验期间,测量性能应满足技术要求的规定。5.10可靠性要求5.10.1基本要求1) 监测装置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不应低于25000h;2) 监测装置的使用寿命不应少于8年,其中蓄电池的使用寿命不应低于5年;3) 运行状态下,每日数据缺测率应不大于1%,监测装置各传感
26、器每日无效数据率应不大于3%。5.11电源要求1) 对接触类导线弧垂监测装置,可采用太阳能、感应取能或高能电池等方式供电;2) 对只采用高能电池供电的导线弧垂监测装置,电池供电时间不少于3年;3) 对采用太阳能方式供电的导线弧垂监测装置,其蓄电池单独供电时间应不少于30天;4) 对采用感应取能供电方式的导线弧垂监测装置,装置最小工作电流不应高于20A,应能保证长期连续供电的要求。5.12功耗要求1) 监测装置整体应采用低功耗设计;2) 峰值功耗:25W;3) 在线状态下采集功耗:3.5W;4) 在线状态下静态功耗:1.0W;5) 休眠状态功耗宜不超过0.6W;6) 监测装置日耗电量:2.5Ah
27、。5.13 装置寿命全部设备必须是全新的、持久耐用的。即使在本规范书中没有明显地提出,也应满足作为一个完整产品一般所能满足的全部要求。监测装置寿命应不低于8年。5.14 网络安全要求1) 若有操作系统,应优先采用国产安全操作系统或Linux等非Windows操作系统。如因客观条件原因必须要采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必须提供充分的原因说明,并应采用Windows7或Windows server 2012及以上等未停服版本。2) 监测软件禁止使用135、137、138、139、445、3389等高危端口进行业务通信或同步。5.15 结构和外观1) 装置机箱应采取必要的防电磁干扰的措施。机箱的外
28、露导电部分应在电气上连成一体,并可靠接地;2) 机箱应满足发热元器件的通风散热要求;3) 机箱模件应插拔灵活、接触可靠,互换性好;4) 外表涂敷、电镀层应牢固均匀、光洁,不应有脱皮锈蚀等。5) 监测装置可通过PCIE插槽或贴片封装方式兼容物联网通信模组,具备数据加密认证能力。6 试验项目及要求6.1 试验环境除环境影响试验及运行中试验之外,其它试验项目应在如下试验环境中进行。1) 环境温度:+15+35;2) 相对湿度:25%RH75%RH;3) 大气压力:550kPa1060kPa;4) 电源电压:AC 220V15;5) 电源频率:500.5Hz;6) 谐波含量:5。6.2 接入安全性检查
29、架空输电线路导线弧垂监测装置接入安全性检查应符合4.3相关要求。6.3 基本功能检验按5.1要求检验在线监测装置的数据采集、存储、处理、识别及输出等各项基本功能,以及对系统软硬件方面的检验。6.4 测量有效性试验测量范围、准确度等技术指标应满足本标准5.3中规定的技术要求。6.5电气性能6.5.1电晕和无线电干扰按GB/T 2317.2中规定的试验要求和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在试验期间及试验后,监测装置应满足本标准5.4.1中规定的技术要求,且试验期间数据缺测率应小于5%。6.5.2导线电流耐受性能把监测装置安装在相应截面的导线上,处于工作状态,进行如下导线通流试验:1) 将导线电流从零升流至导线
30、允许电流,然后降流至零,重复3次;2) 对导线通以允许电流值的电流,连续运行48小时。试验期间及试验结束后,监测装置应能正常工作,数据无干扰、电气系统无损坏,且试验期间数据缺测率应小于5%。6.5.3温升性能参照GB/T 2317.3试验要求和试验方法进行。在环境温度为20的条件下,将监测装置安装在400mm2及以上截面的导线上,对导线通以允许电流值(如800A)的电流,测量导线表面温度、监测装置夹具及表面的温度。监测装置夹具及表面的温升不应超过导线的温升。6.5.4雷击性能按GB/T 3482规定的试验要求和试验方法,在本标准5.4.4规定的严酷等级下进行试验。在试验过程中监测装置应无飞弧或
31、击穿现象,试验后监测装置应能正常工作。6.6 电磁兼容性能试验6.6.1静电放电抗扰度按照GB/T 17626.2中规定的试验方法和要求,在下述条件下进行试验:3) 监测装置处于正常工作状态;4) 接触放电;5) 在外壳和工作人员经常可能触及的部位;6) 试验电压:8kV;7) 正负极性放电各10次,每次放电间隔至少1s。在试验期间及试验后,监测装置的功能和性能应达到GB/T 17626.2中规定的a级要求。6.6.2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按照GB/T 17626.4中规定的试验方法和要求,在下述条件下进行试验:1) 监测装置处于正常工作状态;2) 对供电电源端口、保护接地,试验电压为4kV;
32、对输入/输出信号、数据和控制端口,试验电压为2kV;3) 重复频率:100kHz;4) 试验时间:1min;5) 施加试验电压次数:正负极性各3次。在试验期间及试验后,监测装置应能正常上传数据且无异常数据包上发,监测装置全部功能应完好,各功能部件(监测主机、电源和气象传感器)无明显异常。6.6.3浪涌(冲击)抗扰度按照GB/T 17626.5中规定的试验方法和要求,在下述条件下进行试验:1) 监测装置处于正常工作状态;2) 试验电压:4kV。在试验期间及试验后,监测装置应能正常上传数据且无异常数据包上发,监测装置全部功能应完好,各功能部件(监测主机、电源和气象传感器)无明显异常。6.6.4 射
33、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按照GB/T 17626.3中规定的试验方法和要求,在下述条件下进行试验:1) 监测装置处于正常工作状态;2) 频率范围:80MHz1000MHz;3) 试验场强:10V/m。在试验期间及试验后,监测装置的功能和性能应达到GB/T 17626.3中规定的a级要求。6.6.5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按照“GB/T 17626.6-200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中第5章规定的试验等级为3级的射频场干扰试验,并在下述条件下进行:1) 试验电压:10V;2) 扫描频段:150kHz80MHz;3) 试验波为1kHZ正弦波对信号进行80的幅度调制,扫
34、频速率1.510-3十倍频程/s,驻留时间1s,扫描步长1。在试验期间及试验后,监测装置应能正常上传数据且无异常数据包上发,监测装置全部功能应完好,各功能部件(监测主机、电源和气象传感器)无明显异常。6.6.6工频磁场抗扰度按照GB/T 17626.8中规定的试验方法和要求,在下述条件下进行试验:1) 监测装置处于正常工作状态;2) 稳定持续的磁场强度:100A/m;3) 1s3s短时作用的磁场强度:1000A/m。在试验期间及试验后,监测装置应能正常上传数据且无异常数据包上发,监测装置全部功能应完好,各功能部件(监测主机、电源和气象传感器)无明显异常。6.6.7脉冲磁场抗扰度按照“GB/T
35、17626.919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中第5章规定的试验等级为5级的脉冲磁场干扰试验。并在磁场强度为1000A/m的条件下进行。在试验期间及试验后,监测装置应能正常上传数据且无异常数据包上发,监测装置全部功能应完好,各功能部件(监测主机、电源和气象传感器)无明显异常。6.7 环境适应性能试验应按照现场配置方式组成架空输电线路在线监测系统,并在下述条件下进行试验:a)非图像/视频类监测装置采集周期为10min,统计试验期间数据缺失率;b)图像类监控装置采集周期为20min(设定3个预置位),统计试验期间数据缺失率;c)视频类监测装置试验包含开关机控制、云台控制和焦
36、距调整等内容,每1h触发一次。6.7.1低温性能应满足GB/T 2423.1中6.6.1规定的温度为40、持续时间72h的低温试验要求,试验结果应满足以下要求:a)非图像/视频类监测装置试验期间数据缺失率应小于1%;b)图像/视频类监测装置试验期间数据缺失率应小于1%,图像完整清晰;c)视频类监测装置所有指令执行正常,视频播放流畅。6.7.2高温性能应满足GB/T 2423.2中15.1规定的温度为70、持续时间72h的高温试验要求,试验结果应满足以下要求:a)非图像/视频类监测装置试验期间数据缺失率应小于1%;b)图像/视频类监测装置试验期间数据缺失率应小于1%,图像完整清晰;c)视频类监测
37、装置所有指令执行正常,视频播放流畅。6.7.3交变湿热性能应满足GB/T 2423.4中7.3规定的温度为55,相对湿度大于90%RH,持续时间12h;温度为25,相对湿度大于95%,持续时间12h的交变湿热试验要求,试验结果应满足以下要求:a)非图像/视频类监测装置试验期间数据缺失率应小于1%;b)图像/视频类监测装置试验期间数据缺失率应小于1%,图像完整清晰;c)视频类监测装置所有指令执行正常,视频播放流畅。6.7.4低温覆冰试验按照DL/T 1247中规定的雨淞类型覆冰方法及气候室模拟的雨淞类型覆冰参数,将环境温度控制在-7-3,覆冰厚度达到20mm 后并保持,保持时间48h。试验结果应
38、满足以下要求:a)非图像/视频类监测装置试验期间数据缺失率应小于1%;b)图像/视频类监测装置试验期间数据缺失率应小于1%,图像完整清晰;c)视频类监测装置所有指令执行正常,视频播放流畅。6.8 机械性能试验6.8.1 振动试验监测装置不包装、不通电,固定在振动试验台中央,按照GB/T 2423.10中规定的试验方法和要求,并在本标准5.7.1中规定的严酷等级下进行试验。试验后,监测装置应无损坏,紧固件、连接件、模块及元器件无松动、脱落等现象,且通电后监测装置在规定的限值内性能正常。6.8.2 垂直振动试验本试验通过模拟导地线振动,检验安装在导地线上的监测装置耐受垂直振动的能力和对导地线的损伤
39、。参照DL/T 1098规定的试验要求和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布置参见DL/T 1098,将监测装置按要求固定在受张导线上,导线张力为1025%CUTS;振动条件要求振动频率f为25Hz50Hz,监测装置安装处导线振幅A=0.5mm,振动次数N=1107次。同时测量监测装置夹头处的导线动弯应变值(不应大于允许值100120)。试验后,检验监测装置各部件无松动,无损坏,夹头无滑移、无明显磨损;监测装置夹头处的导线未损伤;监测装置能正常工作。6.8.3 碰撞试验监测装置不包装、不通电,固定在碰撞试验台中央,按GB/T 2423.6中规定的试验方法和要求,在本标准5.7.3中规定的严酷等级下进行试验。试
40、验后,监测装置应无损坏,紧固件、连接件、模块及元器件无松动、脱落等现象,且通电后监测装置在规定的限值内性能正常。6.10 外壳防护性能试验6.10.1 防尘按“GB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中规定的试验要求和试验方法进行,室内及遮蔽场所使用的装置,应符合外壳防护等级IP51的要求;户外使用的装置,应符合外壳防护等级IP55的要求。6.10.2 防水按“GB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中规定的试验要求和试验方法进行,室内及遮蔽场所使用的装置,应符合外壳防护等级 IP51的要求;户外使用的装置,应符合外壳防护等级 IP55的要求。6.11 连续通电试验应按照现场配置方式组成架空输
41、电线路在线监测系统,进行168小时连续通电试验(常温),并在下述条件下进行试验:a)非图像/视频类监测装置采集周期为10min,统计试验期间数据缺失率;b)图像类监控装置采集周期为20min(设定3个预置位),统计试验期间数据缺失率;c)视频类监测装置试验包含开关机控制、云台控制和焦距调整等内容,每12h触发一次。试验期间监测装置应满足以下要求:a)非图像/视频类监测装置试验期间数据缺失率应小于1%;b)图像/视频类监测装置试验期间数据缺失率应小于1%,图像完整清晰;c)视频类监测装置所有指令执行正常,视频播放流畅。6.12 结构和外观检查根据5.15 的要求逐项进行检查。6.13 电源性能试
42、验6.13.1 蓄电池常温容量(10h率容量)试验1) 针对杆塔上供电电源的蓄电池,完全充电后静置1h以上,在环境温度为255的条件下开始放电。在放电过程中,放电电流的波动不得超过规定值的1%;2) 进行10h率容量试验,得到蓄电池10h率容量;3) 蓄电池再次完全充电后,再进行10h率容量试验,共进行6次循环试验。10h率容量在第1次循环不应低于90%的额定容量,且在第5次循环以前应达到额定容量。6.13.2蓄电池低温放电率试验试验方法:1) 针对杆塔上供电电源的蓄电池,完全充电后放置在-20的低温箱内,静置2h以上,在低温箱外部串接直流电度表及负载电阻;2) 进行10h率容量试验,得到低温
43、下蓄电池10h率容量;3) 蓄电池再次完全充电后,再进行低温下10h率容量试验,共进行4次循环试验;4) 蓄电池低温放电率:低温放电率=(20时10h率容量/额定容量)100%。低温放电率应大于70%。6.13.3蓄电池荷电保持能力(容量保存率)试验试验方法:1) 针对杆塔上供电电源的蓄电池,完全充电后,进行10h率容量试验,得到静置前容量;2) 蓄电池再次完全充电后,在255的环境中静置30天;3) 蓄电池静置30天后,不经补充电立即进行10h率容量试验,得到蓄电池静置后容量;4) 计算出蓄电池自放电试验后的容量损失百分数值。蓄电池静置30天后,其容量保存率不应低于95%。6.13.4电源过
44、流保护试验使用带直流电度表的放电仪,接入电源的输出端,检测当放电电流大于整定值时蓄电池是否停止放电。放电电流大于整定值时,应停止放电,监测装置停止工作;放电电流小于整定值时,应恢复放电,且监测装置自动恢复工作。6.13.5电源供电时间等效试验在环境温度为0,按照现场配置方式组成架空输电线路在线监测系统,仅依靠充满电的蓄电池供电,在采样时间间隔为默认采集间隔、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进行测试。蓄电池单独供电时间不应少于30日。对于视频类电源,满足每天工作1小时,持续15天。6.14 功耗试验试验方法:1) 在252的环境温度下,开展试验,确认各功能部件运行正常;2) 用0.1级万用表或高精度功率测试仪分
45、别测量监测装置不同运行状态下供电回路的功率,计算峰值功耗、在线状态下采集功耗、在线状态下静态功耗、休眠状态功耗。应满足本标准5.12中规定的相关技术要求。6.15 质量检查通过计量称重设备对监测装置进行质量检查。应满足本标准5.3.5有关条款规定的技术要求。7 检验规则产品检验分型式检验、出厂检验、送样检测、到货抽检和交接试验五类。架空输电线路导线弧垂监测装置检验项目按表1的规定进行。表1 架空输电线路导线弧垂监测装置检验项目序号试验项目分类检验项目依据条款型式试验出厂检验送样检测到货抽检交接试验1功能检验功能检验(含数据传输规约测试)6.32有效性准确度6.43电气性能试验电晕和无线电干扰试验6.5.14导线电流耐受试验6.5.25温升试验6.5.36雷击试验6.5.47电磁兼容试验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6.6.18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6.6.29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