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45企业经济统计学美学考点串讲(自考必备).doc

上传人:学习****ol 文档编号:84160514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 页数:64 大小:2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0045企业经济统计学美学考点串讲(自考必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00045企业经济统计学美学考点串讲(自考必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0045企业经济统计学美学考点串讲(自考必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0045企业经济统计学美学考点串讲(自考必备).doc(6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00045企业经济统计学美学考点串讲(自考必备)1.1考点串讲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企业与企业经济运行一、企业的含义企业按通常的理解是指工厂、矿山、农场、商店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社会组织形式。实际上,这并非企业的本质含义。现代企业由于所有制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以及人们考察目的和角度的不同,在不同国家对企业的具体表述,或者说对它的本质含义的概括会有所不同。在西方国家一般都把企业定义为:企业是将土地、资本、劳力和管理等生产要素集合起来的组织,对某种事业进行有计划、有组织和讲究效率的经营,以求达到创造利润的目标。而在我国一般认为: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和服务活动的盈利性组织,进行独立的生产经营,并从法律上

2、确认其具有独立权力、利益和责任。值得注意的是,所有企业都具有如下两个共性,即构成企业的两个基本条件:(1)企业是一个独立的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2)企业是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经济实体。国家统计局统计报表制度规定了法人单位的划分依据以下条件:(1)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2)独立拥有和使用(或授权使用)资产,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3)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二、企业经济运行企业经济运行,可以概括为投入与产出的运行。企业经济运行,又表现为企业的存量、流量和存量流量的不断运转和扩大。三、企业运行的条件(一)企业运行的内部条件包括人力要素、物力要

3、素、财力要素、信息要素。(二)企业运行的外部条件企业经营环境包括的范围极广,大致可归纳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思想文化环境等几个方面。第二节企业组织类型一、企业组织(一)企业组织结构及其表现形式企业组织是企业经营管理组织的简称,它包括企业领导制度、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等方面的内容。其中组织结构是企业内部各部门与企业不同层次管理相结合的组织形式。常用的组织结构有:直线式组织结构;职能式组织结构;直线职能式组织结构;矩阵式组织结构;事务部组织结构;多维组织结构即立体组织结构。(二)企业组织系统企业一般分为厂部、车间和班组三个层次。1厂部。企业内部生产行政的最高指挥机构。2车问。为企业三级行政组织的中间

4、环节,起承上启下的作用。3班组。是企业内部最基层的行政单位,它由直接从事生产的职工所组成。大型企业采取四个层次,甚至五个层次。四个层次为总厂(公司)、分厂、车间和班组。五个层次是在大车间之下班组之上,加工段一个层次,而对一些产品比较单纯的企业,则采取厂部和班组两个层次。总之,企业应该根据精简效率的原则,组织企业的层次设置。二、企业类型(一)分类标志及原则1以产品为单位,而不是以企业为单位进行划分;2以产品的直接用途为标准,而不是以产品的最终用途为标准;3以产品的主要经济用途作为划分的标志,而不是按产品的具体用途来划分类型。(二)常用分类标志的分类1按部门分工或经营领域分类2按经济类型分类3按企

5、业登记注册类型分类4按企业生产规模分类5按企业组织形式分类6按其他标志分类三、企业的主营与附营(一)企业主营与附营的划分主营即指企业主要从事的经营活动,附营即指企业为主营项目服务的或是企业主营项目以外的其他非主营活动。在此基础上,统计把企业不同的生产经营活动分门别类,称之为企业工业生产、企业农业生产、企业商业经营、企业运输业等等,归属到各有关行业,分别考察其活动成果,汇总为各项经济指标,分析其经济效果,显然,具有其重要意义。作为企业主要从事的经营活动即主营业务,对应就有主营业务收入,本项指标在各行业会计制度或报表定义的口径、名称不同,其中农业企业、交通运输企业是指“主管业务收入”;工业企业则是

6、指“产品销售收入”;建筑企业是指“工程结算收入”;批发和零售企业指“商品销售收入”;房地产企业指“房地产经营收入”等等。(二)企业的多种经营作为经济组织和独立法人的企业,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其经营活动是围绕着商品的生产和营销而进行的。这里所指的商品,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只指物质产品,一种还包括各种不同的劳务,这是与生产劳动范围的理解和国民经济核算制度相联系的。物质生产是人类一切活动和发展的基础,对物质生产活动和物质生产成果加以专门考察,对搞好国民经济管理,促使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以及与我国历史统计资料进行对比,都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企业经济在适应外部环境。合理利用内部资源的前提下,按照客观

7、要求,通过市场、资金、劳动力,即人、财、物,供、产、销的配合,达到有效的结合,生产经营商品和劳务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并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这就是企业经营和决策的基本要求。第三节企业经济统计的基本内容一、企业活动条件统计企业活动条件主要是指生产要素劳动力、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即人力、物力统计。而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离开货币和资金,企业经济活动就不能进行。因此,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条件,就形成人力、物力和财力三个方面了。1人力统计。包括企业职工人数及其构成一一技术构成、文化构成、年龄构成、工龄构成等等,以便从不同角度反映劳动力总量及其构成的特征,建立反映其特征的劳动统计。2物力统计

8、。在物力统计中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劳动手段统计,包括企业的房屋、建筑物、生产设备和动力设备等等。二是劳动对象统计,设置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的购入、储备和消耗情况,分析其对生产的保证程度,进而计算其消耗量,分析原材料的综合利用及合理利用的情况。3财力统计。作为生产条件实行商品周转的动力,是以资金存量表现的,有固定资金与流动资金。前者是各类劳动手段价值的货币表现,劳动手段作为生产资料具有长期使用、价值逐步转移的特点,它的价值通过折旧提取而进入成本。而后者主要是指原材料、燃料、在制品、半成品和成品价值存量的货币表现,需要进行流动资金的核算,并按其不同形态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和货

9、币资金加以核算。通过流动资金总量及其构成的统计的研究,对于企业资金管理,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二、企业投入统计企业投入主要是生产三要素的投入,即劳动手段、劳动对象的投入,综合为物化劳动的投入;还有劳动力的投入,体现为企业工资奖金等劳动报酬的投入,即活劳动的投入。列举如下:(一)物化劳动投入统计(二)活劳动投入统计(三)综合投入统计三、企业产出统计(一)成果表现实物量。不同企业工业、农业、建筑业、商业、运输业,以及各类服务性企业,其活动成果互不相同,彼此是千差万别的,但它们之间的区别,不外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品种、质量和数最。(二)成果表现价值量。产品不论是物质产品,还是各种

10、类型的服务,在进行价值量统计时,都有两个基本问题,即:1价值构成。价值构成有三部分组成,物化劳动价值C,活劳动报酬即必要劳动价值V,剩余劳动价值M,生产出来的产品,除包括新创造的价值(V+M)外,还包括转移价值C,而转移价值又有劳动手段的转移价值C1和劳动对象的转移价值C。在产品价值量统计中,由于价值构成是否包括转移价值以及包括的范围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产值指标。2价格表现。四、企业经济效益统计(一)从生产角度和使用角度考察经济效益从生产角度看问题,将劳动消耗与生产成果对比,也就是将投入与产出对比,称为经济效果;从使用角度看问题,将有用成果与满足需要对比,也就是将产出与实际满足需要对比,则为经

11、济效用。经济效益则为经济效果与经济效用相乘的总和。(二)从劳动投入考察经济效益企业经济效益的大小与劳动效率有关,劳动效率高,经济效益好,但劳动效率与劳动手段的现代化程度直接相关联。(三)从管理水平等其他因素考察经济效益决定经济效益大小的还有其他因素。同样的劳动手段的技术装备水平,同样的原材料燃料供应条件,由于管理水平的不同,可能使劳动成果的数量质量产生很大的差异。因此,从经济效益分析研究出发,需要深入生产过程,从投入产出诸方面研究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五、企业经济统计指标体系(一)企业经济活动条件指标体系(二)企业投入指标体系(三)企业产出指标体系(四)企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第四节企业统计核算与会

12、计、业务核算一、企业三大经济核算(一)企业统计核算企业统计核算的主要内容是:1企业经济活动条件统计;2企业投入统计;3企业产出统计;4企业经济效益统计。(二)企业会计核算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过程及结果,进行连续系统的记录和计算,并据以编制会计报表的核算。其主要内容包括: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账户的设置和记账、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会计报表编制等几个方面。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对象是资金运动。现代会计核算都采用复式记账方法。(三)企业业务核算企业业务核算,又称企业的业务技术核算,是对企业各种经济技术业务活动进行登记和核算,以及时反映各类经济技术业务的状况和变化,使有关人员据以进行领导

13、和管理工作。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主要包括供应、生产(或储存)和销售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特定的业务活动。二、统计核算与会计、业务核算的协调(一)三大核算的相互关系在企业核算中,业务核算是企业经济核算的基础,会计核算是企业经济核算的中心。(二)三大核算协调与统一的标志三大核算协调与统一的重要标志是通用化、标准化和系列化。具体内容如下:1原始记录和原始凭证的协调与统一。2指标口径的协调与统一。3分类方法的协调和统一。4计算过程的协调和统一。三、企业核算是国民核算的微观基础第五节企业经济统计学与有关经济、管理诸学科的关系本节要求掌握企业经济统计学与企业经济学的关系、与国民经济统计学的关系、与企业管

14、理学的关系。第二章企业统计组织与工作第一节企业统计组织工作一、企业统计组织系统为了切实搞好企业经济统计,及时提供统计信息,搞好企业管理,需要建立以综合统计为中心的统计组织网络系统。企业的核算是以会计核算为中心的。而作为企业的统计组织体制,则要以企业内部综合统计为中心,以车间基层统计为基础。综合统计在企业统计组织中的中心地位,是由综合统计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企业的统计组织与企业的规模有密切关系。一般的企业是厂部、车间和班组的三级统计制。在小型企业里,则为厂部和车间(或班组)的两级统计体制。而大型企业,可设四级甚至五级统计体制,为适应整体工作的需要,统计人员的岗位可设专职或兼职。二、企业统计工作过

15、程企业经济统计主要有三个工作过程,即企业统计调查、企业统计资料的整理与企业统计分析。首先根据统计任务和目的,运用各种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企业经营管理所需的资料,然后进行科学的加工、整理,使之系统化,最后再进行企业统计分析和研究,以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及其变动的规律性。这就是企业经济统计工作的全部过程。(一)企业统计调查企业经济统计调查是采用各种调查方法,大量搜集企业经济统计资料的过程,是企业经济统计工作的第一阶段,也是企业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前提。企业统计调查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可以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2按照登记时间是否连续,可以分

16、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3按照调查的组织形式不同,可以分为统计报表制度和专门调查。(二)企业统计整理1整理的概念与作用统计整理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与要求,对调查取得的各种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加工,使之成为系统化、条理化并能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的工作过程。统计整理,不仅是统计调查的继续,同时,也是统计分析的前提,在整个统计工作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因此,搞好统计资料的整理,会使综合的资料十分丰富,使调查取得的大量原始资料发挥其应有的效用。2统计整理方案的设计统计整理方案的内容包括:(1)确定汇总的经济内容与综合表;(2)确定分组的标志与分组的方法;(3)确定资料汇总所采用的形式;(4)确

17、定资料的审查内容与方法。3统计整理的内容通过统计调查,取得的大量原始材料,必须进行加工整理,并进行审查,统计整理的内容,主要包括:(1)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与检查;(2)对各项原始资料进行综合汇总;(3)编制统计表或分析表。4统计资料报送的组织形式统计资料报送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传统的报送方式和软盘报送或计算机网络传送方式。(三)企业统计分析企业经济统计分析包括生产经营条件的分析、生产经营过程和生产经营成果的分析。1生产经营条件的分析在生产经营条件中,有人、财、物诸方面的条件,其中物的条件有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它们在生产中不断地消耗,又不断地补充,并经常有所扩大,从而使企业在扩大再生产的基础上进行

18、。所以,生产条件的统计,既有存量统计,又有流量统计,不断地进行转化。相应地,在企业统计分析中,既有存量分析,也有流量分析。2生产经营过程的分析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是利用各种生产经营条件进行生产,以取得生产成果的过程,也是投入和产出的过程,所以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分析,也就是投入产出的分析。3生产经营成果的分析生产经营成果的分析,可以对企业总体进行全方位的综合分析也可以从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进行分析。具体分析有:资金利税率因素变动分析,成本变动因素分析,以及各种利润率的变动分析等。三、企业统计资料的来源企业经济统计资料,是企业各级统计组织工作的成果。企业经济统计资料,主要来源于企业内部车间和各职能科

19、室所提供的经济统计资料及企业外部搜集的统计资料。第二节企业经济统计工作一、企业原始记录原始记录就是对事物发生最初实际情况的各种记录。作为企业原始记录则是按照企业统计、会计和业务三种核算的要求,通过一定的表格形式,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情况所做的最初数字和文字记载。(一)原始记录的设置原则1应满足统计、会计和业务三种核算的需要。2应从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适应企业的生产和管理状况。3应与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相结合,成为管理制度中的组成部分。4原始记录的设置应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便于掌握。(二)原始记录的分类1原始记录按照生产经营的内容,可以划分为投入方面的原始记录和产出方面的原始记录。2原始记录按

20、照原始记录表中的内容,可以划分为综合性原始记录和专用性原始记录。二、企业统计台账与厂内统计报表(一)统计台账企业统计台账是指为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要求而设置的一种汇总资料和积累资料的账册。它是按照时间顺序,对统计资料进行循序的登记。企业统计台账按企业统计组织系统的不同,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的统计台账和二个层次的统计台账;按其内容繁简不同,可以分为综合性台账和专用台账两大类。(二)厂内统计报表厂内统计报表是根据原始记录或统计台账的资料汇总编制的。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其一是企业有关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了解情况组织和指挥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依据;其二是完成国家统计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统计任务的一种工具。厂内统计

21、报表可按生产经营活动的内容不同和报送时间不同进行分类。三、企业统计报表制度统计报表制度是我国统计调查方法体系中的一种重要的组织方式。它是根据国家的统一规定,按照统一的表格形式,统一的指标内容,统一的报送时间,逐级提供统计资料的统计报告制度。统计报表制度具备统一性、时效性、全面性和可靠性的特点,可以满足各级管理层次的需要。(一)统计报表制度的制订统计报表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订。统计报表制度遵循统一规范化的原则和要求,按照统一的统计标准,包括统计目录和统计编码等,以便于统计数据自动化处理,相互调用,实现统计信息共享。(二)统计报表指标体系及调查表式1统计报表指标体系企业统计报表

22、中的各项指标,力求反映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的面貌。就企业生产经营成果产出、人力物力投入、经济效益、财务状况、技术进步等方面,形成比较完整的指标体系。2统计调查表式统计报表制度调查表,一般分为综合统计表和基层统计表,其中综合统计表又分定期报表和年报,基层统计表也分定期报表和年报。第三节企业统计信息化一、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信息化是信息技术从一般业务应用向业务核心渗透的过程,是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转变的过程,是企业为了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而在基础设施、技术应用、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变革过程,也是企业提高经济主体活力,提高效益和生产能力,最终在国民经济中实现现代化转变的过程。企业信息化建

23、设是带动企业各项工作创新和升级的突破口,是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企业信息化建设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管理现代化,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效降低成本,加快技术进步,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有着现实和深远的意义。二、企业信息的作用与种类企业信息是指与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诸要素,供、产、销各环节有关的信号、数据、消息、情况及指令等内容,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在企业管理中,企业信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企业信息的作用1信息是企业统计工作的基础2信息促进企业生产力的发展3信息提高企业管理人员水平4信息决定企业经济的发展(二

24、)企业信息的分类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信息,存在着各种形式,发挥着不同作用。企业信息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类:1原始信息和加工信息原始信息是指用统汁数据和文字对某一项活动所做的最初的直接记载,即统计的原始记录。它是信息工作的基础并影响信息工作的质量。对原始信息可以进行不同的加工处理,即统计台账和厂内报表。这样才能适合于不同管理层次的需要和利用。2企业内部和外部信息企业内部统计信息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包括企业人力、财力、物力、资产存量构成信息,生产流程信息,管理状态类信息。资金财务运行状态信息,产品质量状态信息,产品销售状态信息,新产品研究开发类信息等;外部信息与企业和其环境的相互作用有关。3历史性

25、信息和有关未来信息统计需要搜集、整理、分析、评价那些反映已发生的现象和过程的信息,探索其规律;而决策和计划都是面向未来的,信息必须包括提示未来、预测未来的多种信息。三、企业统计信息库的建立统计信息库是各基层单位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统计资料采集、存贮、分析与开发,提供基础信息的系统。(一)企业信息的来源与存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首先是企业内部主要的信息来源,如劳动中配备及构成状况,劳动时问利用情况等。其次是来自企业外部的信息,如市场调查、预测、订货单据、发票、用户意见反馈、技术服务等,这些信息以各种表达形式进入企业。企业信息存储的形式一般有三种:(1)手工存储形式。(2)缩微存储形式。例如缩微胶卷

26、、缩微平片等。(3)计算机存储形式。这是今后发展的主要存储形式。如磁带、磁盘、磁鼓等。(二)企业统计信息库的建立要搞好企业统计信息库,就必须抓好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和厂内报表三个环节。而这三个环节既相对独立,又密不可分,缺一不町。企业统计信息库的建立,既要为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服务,又要满足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需要。第三章企业产品统计第一节企业产品的表现形态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定义的生产活动包括货物生产和服务生产,即指综合生产。具体说,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不仅包括物质生产部门的生产活动成果,而且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的生产活动成果。由此,企业产品的表现形态可分为企业物质产品和企业劳务产品两大类。一、企业物

27、质产品(一)概念物质产品又称实物产品或有形产品。作为企业生产的物质产品,是指企业生产活动的结果,创造了新的实物形态和新的使用价值的产品。(二)基本特征1企业物质产品是劳动的成果。2企业物质产品必须符合企业对产品的质量规格要求。3企业按照某项生产任务组织生产,预定要生产的产品是直接的成果。(三)企业物质产品的分类企业物质产品:(1)工业产品:成品(是指企业完成全部生产过程经检验合格可以随时提供社会使用的产品)。未完成品:半成品(是指在本企业内完成了一个或几个车间(或工艺阶段)的生产过程,经检验合格,等待移交后续车间(或工艺阶段)做进一步加工的产品。企业出售或准备出售的半成品,视为企业的成品)。在

28、制品(在制品是企业车间正在加工的产品,包括本车间各道工序上加工的产品,或在本车间完成若干工序等待下一道工序继续加工的产品,以及完成本车间全部工序等待检验进入半成品库的产品)。(2)农业产品:成品;未完成品(一般称为幼林、幼畜等)。(3)建筑产品:交工工程。已完施工。未完施工。(建筑企业划分已完施工和未完施工的标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施工方法、施工进度以及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变动而相应变化。)二、企业劳务产品劳务产品是与物质产品相对应的产品,又称无形产品,一般称之为“劳务”或者是“服务”。企业劳务产品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第三产业提供的各种生产性、非生产性服务,产出的是服务性或劳务性产品;另

29、一类是物质性生产企业附带经营的生产、非生产服务,产出的同样也是服务性或劳务性产品。但是,前者是服务性企业,要按照服务企业计算产品的方法去计量;而后者是附带经营主要是直接为物质生产服务的各种作业活动,称为生产性服务加工。不论是物质生产性服务还是非物质生产性服务,它们都归属于第三产业,而第一、第二产业,包括农业、工业和建筑业,它们提供的物质产品彼此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从这个角度看,三次产业的划分,对于研究产业结构,促进企业结构的合理协调发展,有它特定而重要的意义。1992年,我国国民核算制度进行了重大的改革,由原来的物质生产MPS体系,改为包括服务生产的SNA体系,生产范围拓宽了,由物质生产扩大

30、为包括服务的综合生产。第二节企业产品的计量方式企业产品表现为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作为使用价值,它是具体劳动的成果;作为价值,它是抽象劳动的凝结。我们从企业产品的商品价值属性使用价值、价值及其劳动消耗三个角度去研究,得到企业产品的三种计量方式:企业产品的实物量、企业产品的劳动量和企业产品的价值量。一、企业产品的实物量企业产品实物量即企业产品产量,它是以实物单位来计量企业产品的数量。所谓实物单位是指符合企业物理化学性能及外部特征,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产品使用价值的计量单位。(一)产品实物量计量单位:自然单位与度量衡单位;复合单位(或双重单位)。(二)产品实物量表示方法1计算原始实物量。计算

31、原始实物量即计算混合量。所谓混合量是把规格不同、含量不同的同类产品的实物量直接加总而得到的产量。2计算标准实物量。标准实物量是在经济用途相同,而品种、规格、含量不同的同类产品中,确定某种产品作为标准产品,将其他产品产量按一定比例折算成标准产品的产量。(三)产品实物量统计的意义反映国家经济实力和经济发展水平;是编制各类平衡表的主要依据;是经济统计分析指标的计算基础。二、企业产品的劳动量企业产品劳动量是指企业用生产各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问来表示的产品数量。(一)产品劳动量的计算1企业产品劳动量统计的基本计算公式:企业产品劳动量指标报告期合格品产量单位产品定额工时计算产品劳动量指标之所以采用定额劳动

32、时间,而不用实际劳动时间,是因为“实际劳动时问”直接受工人劳动效率的高低的影响,“实际劳动时间”的产量愈多,表明劳动效率愈低,生产成绩差;“定额工时”的产量愈高,表明劳动效率愈高,生产成绩好。2企业定额工时产量的计算根据个人生产记录中的记载,可以汇总出各班组的定额工时产量,并进一步汇总得到各车问定额工时产量。全厂则根据各车间定额工时产量汇总综合,调整得到全厂定额工时产量。企业产品劳动量(定额工时产量)(各车间定额工时数间接废品工时数)(二)产品劳动量的作用企业产品劳动量指标解决了实物指标因计量单位不同而产生的不能加总的问题;企业产品劳动量指标是企业生产进度管理及企业产值指标核算的基础资料。三、

33、企业产品的价值量产品价值量是通过产品实物量乘以相应的价格取得的,价格高低直接影响产品价值量的大小,因而选择合适的价格标准,是搞好价值量统计的最基础一环。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按照价值规律或供需规律,价格围绕价值而变化,这是需要加以研究的。第三节企业产品原始实物量统计原始实物量,又称为产品的混合量,是指各类产品按其自然物理量为单位的产量。一、原始实物量统计的基本原则(一)必须符合规定的产品质量标准。只有达到质量标准的合格品,才能加以统计。(二)必须是本期生产的产品。列人产品实物量统计的,只能是报告期内生产的并经检验合格的产品。(三)必须严格按照产品目录的规定统计。二、工业产品原始实物量工业企业产

34、品按完成程度分为成品、半成品和在制品。而作为工业产品实物量统计的,就不一定是企业的成品或最终产品。列入企业产品实物量统计内容的,可以是企业成品、企业最终产品,甚至是企业半成品。企业产品生产凡列入工业产品目录的,不论是企业最终产品、半成品或成品,不论是作为商品销售的,还是作为本企业自产自用的,是正式生产或试车生产的,只要是合格品,都要加以统计。实物量统计只是对工业、建筑业、农业的生产成果而言,但工业产品实物量统计又有其特殊性。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产品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实物量统计与价值量统计应该相一致。建筑业和农业的产量、产值统计均如此,而工业的产量与产值统计则不一定一致。三、农业产品的产量和生长量

35、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包括农、林、牧、渔四业,是从事植物的栽培和动物的饲养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农业产品产量的统计主要是对植物性和动物性产品产量进行统计。(一)农业产品的产量统计1“农业”产品产量统计。我国农业产品产量统计实践表明,对于农产品抽样调查一般通过抽选调查单位、抽选调查田块、实割实测和推算产量四个步骤来完成。2其他农产品产量统计。林产品、畜产品等成品产量按实际收获量统计。而对于还在生长的农产品,包括林木生长量、牲畜增重量,就要进行专门的计算了。(二)农业产品的生长量1林木生长量。林木生长量又称林木生产量,指人造林木在一年之内由于树干长大而增加的木材蓄积量。本年林木生长量年末木材蓄积量年

36、初木材蓄积量木材蓄积量(立方米)平均每株的材积量单位面积上的平均株数森林面积2牲畜总产量和增产量。牲畜体重总产量当年生仔畜体重+年内净转入牲畜体重年内死亡及丢失牲畜体重或:牲畜体重总产量期末牲畜体重+期内出售屠宰牲畜体重期初牲畜体重期内购入牲畜体重对于生长中的牲畜,一般不统计其实物量。四、建筑产品实物量(一)建筑产品的实物量指标建筑产品有两种表现形态实物形态和作业形态,即建筑产品的实物量和建筑安装的劳务量。这里主要讨论建筑产品实物量统计。建筑产品实物量指标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建筑产品的成品实物量;另一类是建筑安装工程的实物量。建筑产品产量统计要重视半成品、在制品的核算,即建筑产品实物量除计算建筑

37、产品成品产量外,主要是核算实物工程量指标。(二)实物工程量统计实物工程量是以实物(物理或自然)单位计算的,建筑安装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完成的分部、分项工程的数量。1实物工程量的统计范围。2实物工程量指标的统计方法。实物工程量指标的统计方法,主要是确定该指标的口径、计量单位及计算标准等几方面的内容。(三)房屋建筑面积统计1房屋的类型2房屋建筑面积的计算所谓房屋建筑面积是从房屋外墙外围线算起的全部平面面积,包括结构本身(如墙体)所占面积和地下室面积。房屋的各种结构所占面积称为房屋结构面积。房屋建筑面积扣除其结构面积之后得到房屋有效面积。3房屋建筑面积的主要统计指标房屋建筑面积一般统计一定时期建筑企业的

38、开工面积、施工面积、竣工面积和期末在建面积等四个指标。第四节企业产品标准实物量统计一、工业产品标准实物量(一)标准实物量概念和意义工业产品原始实物量,是把名称相同、用途相同,但规格或成分不同的同类产品,直接相加求得的总量,故又称混合量。标准实物量是从经济用途相同,而品种、规格、含量不同的同类产品中,确定某种产品作为标准产品,将其他产品产量按一定比例折算成标准产品产量。(二)标准实物量折算方法1按产品使用价值的高低折算标准实物量(1)确定标准产品。(2)确定折算系数。折算系数=某产品的实际规格或含量/标准产品的规格或含量(3)折算标准实物量。标准实物量(原始实物量折算系数)2按产品耗用劳动量的多

39、少折算标准实物产量3按单位产品消耗原材料的多少折算标准实物产量二、农业产品标准实物量(一)农业产品统计的特点农业生产直接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和动植物生长周期的制约,有明显的季节性。(二)农业产品验质量农业标准实物量在农副产品收购部门,有一个传统的约定俗成的名称叫验质量。按验质量计算的农产品或农副产品的产量,称为标准重量。自然量就是原始实物量。农业验质量自然量验质率自然量实际含纯率/标准含纯率自然量1(实际含水率+实际含杂率)/1(标准含水率+标准含杂率)(三)农业产品的折合量折合量自然量折合率第五节企业劳务工作量统计一、商品流转量(一)商品流转的概念商品流转是指通过买卖行为,把工农业产品由生产领

40、域送达消费领域的转移过程。(二)商品流转的分类1从是否结束再生产过程来划分,可分为批发商品流转和零售商品流转。批发商品流转。它反映对生产资料消费者和对商业机构出售的商品的总量。作为批发的商品将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继续存在,在流通领域继续转移,它并没有结束再生产过程。零售商品流转。它反映对生活资料消费者出售生活消费品的总量。零售是直接满足居民和社会集团生活消费的,所以作为零售的商品已进入消费领域,最终结束了社会再生产过程。2从商品流转与统计总体的关系来划分,可分为商品总流转和商品纯流转。商品总流转。是指总体内、外全部购销活动的总和。由于总体范围内的购销活动往往要经历几个流转环节,所以总流转中有重复

41、计算,它反映一个总体在一定时期内的工作总量。商品纯流转。是指总体以外的购销活动,它不包括商品在总体范围内部各单位之间的流转,因此没有重复计算。商业纯流转能确切地反映某一研究总体商品流转的规模、水平和最终成果,是编制销售计划、计算商业工作质量指标和分析商业企业经营管理情况的基础指标之一。3从商品流转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处地位的不同来划分,可分为最初商品流转、中间商品流转和最终商品流转。最初商品流转。是商品流转的起点,反映一定时期进入市场的商品总量及其构成。中间商品流转。是在流通领域内商业机构之间进行,反映商业机构间的商品流转情况。最终商品流转。是商品流转的终结,反映了一定时期内从生产领域和流通领

42、域流入消费领域的商品总量和构成,说明了社会商品的消费量。4从商品流转是否通过商业部门,可分为生产者自购自销和商业机构商品流转。生产者自购自销。生产者直接购进生产原材料,所生产的产品,不通过商业机构直接出售给生产资料消费者或生活资料消费者。商业机构商品流转。是商业机构购进又经过商业机构之间进行的商品流转。(三)商品的购销存指标1商品购进指标商品购进按其购进的来源可以分为三个部分:(1)国内纯购进;(2)商品调人;(3)接收进口。2商品销售指标商品销售根据销售去向可以分为三个部分:(1)国内纯销售;(2)商品调出;(3)供应出口。3商品库存指标(1)实际商品库存量及两种计算方法:实际盘点法和平衡推

43、算法。平衡推算法根据各类账目,运用平衡关系推算期末商品库存量。计算公式:期末商品库存量期初商品库存量+本期商品收入量本期商品支出量(2)实际商品库存额及不同价格的计算。按购进价计算的期末商品库存额按购进价计算的期初商品库存额+本期商品购进及收入额按购进价计算的本期商品支出额本期商品销售额(1毛利率)按销售价计算的期末商品库存额按购进价计算的期末商品库存额/(1-毛利率)二、运输邮电工作量(一)运输工作量1运输工作量统计遵循的原则第一,运输量以运输对象的实际重量(货物)或数量(旅客人数)来计算。第二,运输量理论上讲应按运达目的地的客货数量(到达量)统计。第三,运输量应以运输企业为单位,按运输工具

44、及其管理权限计算。2运输工作量统计的主要指标运输工作量主要从货物运输量、旅客运输量和客货运输总量等几个方面进行统计。(二)邮电业务量统计1邮电交换量邮电生产过程由三个阶段组成:出口阶段、转口阶段和进口阶段。2邮电业务量三、其他劳务工作量(一)“服务产品”的分类1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相对应,这类非物质生产性服务可以分为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等等。2与服务产品生产及实现方式对应,服务产品可以分为有载体服务和无载体服务。(二)服务量统计的方法与指标服务工作量(简称服务量)是服务生产的实物量指标,其统计方法有两种:第一种,从服务对象出发,以享受服务的人数为核心,结合

45、服务次数、时间等因素设计享受服务者人数、人次数、人天数等指标,反映服务企业的服务和产量。第二种,从有载体服务的服务载体出发,以服务载体为核心,用服务载体的数量来表示服务企业提供的服务量。第四章企业产值统计第一节企业产值统计的一般问题一、企业产值统计的作用企业产值统计是企业经济统计最基本的内容,对于开展企业经济综合统计分析和加强企业经营管理都具有重要作用。(一)企业产值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营活动有效成果的综合反映。(二)企业产值是企业考核经济效益、进行各种统计分析的基本依据。(三)企业产值是企业编制计划和检查计划的依据。(四)企业产值是计算本部门和全社会有关产值指标的基础。二、企业产值指标的价值

46、构成产品价值决定于社会平均必要劳动,它由C、V、M三大部分组成。C代表物化劳动转移价值,其中又分C1和C2,C1为劳动手段折旧价值,C2为劳动对象的转移价值,V为必要劳动价值,M为剩余劳动价值。(一)常用的产值指标及其价值构成总产值(总产出)。价值构成C1+C2+V+M增加值(追加值)。价值构成C1+V+M净产值(生产净值)。价值构成V+M(二)两大核算体系的比较SNA与MPS都是适应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需要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但是,它们是在不同的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下的产物,因而在核算的范围、核算的方法、核算的内容上都有很大的差异。MPS只计算物质生产的物质产值,而SNA不受物质生产领域的局限,不仅对物质生产计算产值,而且还计算服务部门的服务产值,因而SNA与MPS存在两种不同的产值指标体系。三、企业产值指标的统计原则(一)计算内容上的平衡原则MPS与SNA两大核算体系对社会生产的核算范围和口径不同,集中表现在产值指标的计算上。MPS有三大产值指标总产值、净产值、增加值,在SNA同样有三大产值指标总产出、生产净值和增加值,而过去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两套指标同时存在,在企业容易引起计算内容上的混淆,所以我们提出了国民经济核算的平衡原则。计算内容上的平衡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升学试题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