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自学考试00467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10月自学考试00467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pdf(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20222022 年 10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代码:0000467467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1签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1、最早比较完整地确立课程研究领域的国家是(D)A、英国 B、
2、日本 C、澳大利亚 D、美国 2、被认为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集大成者的课程学者是(A)A、泰勒 B、泰罗 C、查特斯 D、博比特 3、学术中心课程的基本特征有学术性、结构性和(C)A、基础性 B、全面性 C、专门性 D、权威性 4、在施瓦布看来,“实践性课程”的中心是(B)A、教师 B、学生 C、教材 D、环境 5、提出“在儿童时期学习的东西中,还需要抛弃那些不适合于我们天然的兴趣的东西,而且要把学习的范围限制于我们的本能促使我们去寻求的知识。”这个观点的著作是(A)A、爱弥儿 B、大教学论 C、理想国 D、普通教育学 6、赫尔巴特教学论认为教学的任务是培养(C)A、专门化的学术知识 B、基
3、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C、多方面兴趣 D、社会实践能力 7、杜威倡导并实施的经验课程形态是(C)A、知识学习 B、练习作业 C、主动作业 D、课堂学习 8、中学生在理解电压与电流的关系时,可以与自己认知结构中所熟悉的水位差与水流量的关系作类比,从而便于自己理解。这种学习属于(B)A、经验学习 B、并列结合学习 C、上位学习 D、下位学习 9、在奥苏伯尔的成就动机理论中,学生为得到师长的认可和表扬而学习的动机是(D)A、认知驱力 B、行动驱力 C、自我提高驱力 D、附属驱力 10、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这个区域是(C)A、差异发展区 B、发展加速期 C、最近发展
4、区 D、自我平衡区 11、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的是(A)A、课程与教学目标 B、教育目标 C、教育目的 D、教育法则 12、从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取向来看,“通过使用铁丝与木头发展三维形式”属于(B)A、行为目标取向 B、表现性目标取向 C、生成性目标取向 D、普遍性目标取向 13、提出“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心理学家是(A)A、布卢姆 B、布鲁纳 C、加涅 D、罗杰斯 14、对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关系的认识,存在三种典型观点,即“被动适应论”、“主动适应论”和(A)A、“超越论”B、“平衡论”C、“选择论”D、“整合论”15、关于“怎样选择学习者的经验作为课程内容”的问题,以下
5、说法错误的是(D)A、学习者是课程的开发者 B、学习者创造着生活经验 C、学习者是知识与文化的创造者 D、教师是课程内容选择的主体,课程内容选择应以教师的意见为前提 16、教学方法可以总结为三种基本类型,即“自主型教学方法”“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和(C)A、“讨论型教学方法”B、“实践型教学方法”C、“提示型教学方法”D、“综合型教学方法”17、通过语言而提示课程内容的教学方法是(B)A、展示 B、口述 C、呈示 D、示范 18、课程的垂直组织有两个基本标准,即“连续性”和(B)A、“逻辑性”B、“顺序性”C、“发展性”D、“复杂性”19、在化学课程中,将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在化学
6、实验中不断重复,以使之最终达到熟练自如的程度,这体现了课程组织的(D)A、顺序性 B、复杂性 C、整合性 D、连续性 20、最古老、使用范围最广的课程类型是(A)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经验课程 D、综合课程 21、下列关于隐性课程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C)A、隐性课程的影响具有弥散性和普遍性 B、隐性课程的影响具有持久性 C、隐性课程的教育影响都是积极的 D、隐性课程的内容可以是非学术性的 22、课程变革被视为一种线性过程,这种观点反映的是课程实施的(B)A、相互适应取向 B、忠实取向 C、课程创生取向 D、实践取向 23、课程实施的创生取向认为教师是(D)A、课程的消费者 B、课程
7、的指导者 C、课程的执行者 D、课程的开发者 24、认为教学设计是一种工程、一种技术,这种观点属于教学设计的(A)A、忠实取向 B、相互适应取向 C、课程创生取向 D、实践取向 25、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完成之后所施行的评价,是(B)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完善性评价 26、评价在本质上是以测验或测量的方式,测定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状况或某项特质。这种观点属于(A)A、第一代评价 B、第二代评价 C、第三代评价 D、第四代评价 27、与效果评价相比,内在评价更关注(C)A、目标 B、结果 C、过程 D、方法 28、从本质上来说,支配目标取向评价的是(A)A、工具理性 B
8、、实践理性 C、解放理性 D、逻辑理性 29、建构主义教学观下的情境教学模式具有三个基本特征;情境中心,学习者中心和(C)A、课程中心 B、教材中心 C、问题中心 D、实践中心 30、构成建构主义教学环境的基本要素有:意义建构、协作、会话和(B)A、问题中心 B、情境 C、反思 D、改进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31、简述赞科夫“发展性教学”的基本原则。答:(1)以高难度进行教学。(1 分)(2)以高速度进行教学。(1 分)(3)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1 分)(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1 分)(5)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2 分)32、简述“教育目标分类
9、学”的典型特征。答:(1)教育目标具有层级结构。(2 分)(2)教育目标要以学生具体的、外显的行为来陈述。(2 分)(3)教育目标超越了学科内容。(2 分)33、简述学科课程的基本特征。答:(1)以学科知识或文化的发展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2 分)课程开发的学科知识及其发展为基点,(1 分)强调学科知识的优先性。(1 分)(2)课程组织循着学科知识和逻辑体系进行。(2 分)34、简述建构主义教学观的三种模式。答:(1)情境教学。(2 分)(2)随机访问教学。(2 分)(3)支架式教学。(2 分)35、简述班级授课组织的基本特征。答:(1)学生被分配于各自固定的班级。(1 分)(2)教学在规
10、定的课时内进行。(1 分)(3 教学一般分科进行。(2 分)(4)教学内容根据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加以确定。(2 分)三、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2 分,共 24 分。36、课程与教学目标有哪些基本来源?请谈谈你对这些基本来源的理解。答:(1)学习者的需要。课程是儿童的课程,因而学习者的需要是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来源之一。学习者的需要是“完整的人冶”的身心发展的需要,即儿童人格发展的需要。儿童的身心发展的需要既具有年龄阶段的差异性,又具有个体间的差异性。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尊重学习者的个性、体现学习著的意志的过程。(3 分)(2)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儿童不仅生活于学校之中,
11、而且还生活于社会之中。儿童的成长是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因而,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理应成为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来源之一。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包括两个维度:从空间维度看,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是指从儿童所在的社区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的发展需求。从实践维度看,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不仅指社会生活的当下现实需要,更重要的是社会生活的变迁趋势和未来需求。将当代生活的需求确定为课程与教学目标至少需要贯彻三条原则:民主性原则、民族性与国际性统一的原则、教育先行原则。(3 分)37、请结合实际从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尝试分析我国课程变革应当注意的问题。答:学科的发展。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儿童由自然人发展为文化人
12、的基本途径就是通过学校课程学习学科知识、继承文化遗产。因此,学科知识及其发展成为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来源之一。学科知识即学科的逻辑体系,包括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科的探究方式、学科的发展趋势、该学科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等等。将学科发展确定为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来源需要合理认识以下几个问题:知识的价值是什么?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谁的知识最有价值?(3 分)(1)课程变革的需要和适切性这里的需和适切性指的是课程实施者所意识到的需要因此为了提高课程实施的程度就需要教师对课程变革的主旨给予充分的理解与接受并将这种理解与接受化为自己的内在需要。(2)课程变革目标与意义的清晰性。这里的清晰性是指课程变革计划
13、的应用者对课程变革的目标与意义的理解程度对课程变革的目标与意义的理解程度越大课程实施的程度也就越大,因此为了提高课程实施的程度就需要提高课程变革的清晰性。(2 分)(3)课程变革的复杂性。这里的复杂性是指课程实施者所需要的课程变革的难度以及变革的程度适合实践者所需要的课程变革的复杂性越大课程实施的程度就越大,因此要充分注意到课程变革的复杂性以获得参与者的支持。(2 分)(4)课程变革计划的质量与实用性。这里的质量与实用性是指课程变革计划所要求的所提供的课程资料的质量和可利用性课程实施者必须意识到课程资料将会适合其需要并且是实用的和可利用的课程变革计划的质量和实用性越高课程实施的程度也就越大,因
14、此课程变革要重视变革计划的质量增强其实用性(3 分)【评分标准】根据阐述情况,酌情给分。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16 分。38、请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以下是一份课程计划 一年级:学习小动物,如兔子或豚鼠的基本需求。二年级:学习植物的基本需求。三年级:开始学习与动植物有关的生态系统。四年级:学习与人类有关的生态系统。五年级:学习作为不同系统的动植物。六年级:学习物理系统作为一个系统的地球。七年级:学习家庭实用化学。八年级:学习城镇物理学。九年级:学习生物学。十年级:学习化学。十一年级:学习物理学。(1)请问上述课程计划反映的是哪种课程类型?(2)请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此种课程类型的特
15、征与意义。答:(1)上述课程计划反映的课程类型是螺旋式课程。(3 分)(2)从该计划来看,生物学在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九年级重复出现;物理学在六年级、八年级、十一年级重复呈现;化学则在七年级、十年级重复呈现。(2 分)(3)螺旋式课程的最初倡导者是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纳。(2 分)布鲁纳着眼于培养儿童智力的卓越性,倡导早期学习,主张教授学科的基本结构。为了尽可能快地发展儿童的智力,布鲁纳提倡螺旋式课程,即是说课程组织要以与儿童的思维方式相符合的形式尽可能早地将学科的基本结构置于课程的中心地位,随着年级的提升,使学料的基本结构不断拓展与加深。这样,学科结构在课程中呈现螺旋式上升的态势。(3 分)(4)与直线式课程相比,螺旋式课程是一种更高级的课程组织形式。螺旋式课程不仅反映了学科的逻辑体系,而且还将学科逻辑与学习者的心理逻辑有机结合起来,这更适合学生学习的特点。螺旋式课程与直线式课程各有其优缺点,彼此间具有相对独立性,对不同性质的学科而言,两者具有不同的适应性;这两种课程又存在着内在联系,彼此之间具有互补性。螺旋式课程从直线式课程发展而来,在课程组织过程中,两者很难截然分开,常常交替存在。(3 分)【评分标准】根据阐述情况,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