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三年级政治第一轮复习教(学)案和学案48121.pdf

上传人:得****3 文档编号:84002656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PDF 页数:34 大小:1.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三年级政治第一轮复习教(学)案和学案48121.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中三年级政治第一轮复习教(学)案和学案48121.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三年级政治第一轮复习教(学)案和学案4812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三年级政治第一轮复习教(学)案和学案48121.pdf(3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下载可编辑.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教案和学案 总第 课时 必修一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复习目标:了解:商品的含义和基本属性;纸币的含义;外汇和汇率;理解: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纸币的发行规律及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知识。2、复习重点和难点: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关系。3、复习方法:学生自主探究复习与教师点拨指导相结合、讲练结合。4、复习时间:2 课时(其中 1 课时用于复习教材基础知识,1 课时用于讲解练习和作业)。5、复习过程:第 1 课时 基础知识复习 一、核心考点解读(一)、货币的本质 1、商品的基本属性:(1)含义:商品是用于-的

2、劳动产品;(2)基本属性是-和-。(注意: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并且必须用于交换,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商品的身份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商品一旦离开了流通领域进入消费领域,就不再是商品了)。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1)产生:货币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含义:货币是从-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的商品;(3)本质是-。3、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具有-和-两种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含义: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价值大小的职能;原因:货币能够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是-,有-;特点: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要-中货币。(2)流通手段:含义: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职能;商品流通和商品交换的关

3、系:商品交换包括商品流通和物物交换;商品流通是指以-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它在货币产生以后出现的,买和卖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可以分离,用公式表示:商品货币商品;物物交换是指商品和商品直接相交换,它在货币产生前就出现了,买和卖必须同时进行,用公式表示:商品商品;特点: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是-的货币。(3)货币的其他职能:货币还具有-、-和-三种职能 4、金属货币与纸币:(1)纸币的含义: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符号;(2)纸币的本质:只是价值符号,本身没有价值;(3)纸币的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为限度,即纸币的发行量=流通中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

4、度=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注意: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和发行数量,但无权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因此国家不能任意发行纸币。否则,可能引发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二)、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5、货币与财富:(1)货币与财富的关系: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2)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对于金钱,要取之-、用之-、用之-。.下载可编辑.6、结算与信用工具:(1)货币的发展形式: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2)结算的方式:有-和

5、-两种方式;(3)结算的信用工具:常见的有-和支票。7、外汇和汇率:(1)外汇和汇率的含义:外汇就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2)汇率的变动:如果用 100单位的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注意:外币汇率与外币币值呈-方向升降,与本币币值呈-方向升降;本币汇率与本币币值呈-方向升降,与外币币值呈-方向升降);(3)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含义:即对内保持-稳定,对外保持-稳 定;意 义:对 人 民-、国 家 经 济-发展,对世界-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二、重点、难点析疑 1、商品与其他劳动产品

6、、物品的关系。2、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3、商品与纸币的关系。4、货币与纸币的关系。5、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关系。.下载可编辑.6、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总第 课时 1、复习目标:了解:价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含义;理解: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价格变动的影响、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运用:学会运用价值规律的知识分析相关经济现象。2、复习重点和难点:商品的价值量、价值总量与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价格变动的影响。3、复习方法:学生自主探究复习与教师点拨指导相结合、讲练结合。4、复习时间:2 课时 5、复习过

7、程:第一课时 基础知识复习 一、核心考点解读(一)、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8、价值与价格:(1)含义: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的人类劳动;商品的价格是指商品价值的-表现;(2)关系: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价格;价格-价值,一般情况下,二者成-,但在供求关系的影响下,价格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9、价值决定价格:(1)商品的价格最终是由-决定的,因为价值是价格的-,价格是价值的-表现;(2)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决定的,而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比,但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比。10、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1)基本内容:商品的

8、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2)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上下波动。11、供给与需求:(1)含义:供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者在一定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需求是指-者在某一时间点上和某一价格下对某种商品或劳务愿意购买并能够购买的数量;(2)供给、需求与价格的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供给量少,商品价格就-;商品的供给量多,则商品的价格会-;商品的需求量越少,价格-;需求量越大,价格-。12、影响价格的因素:(1)决定因素商品的价值,一般来说商品的价格与它本身的价值大小成-比;(2)直接因素商品的供求关系,供过

9、于求,价格-;供不应求,价格-;(3)间接因素纸币的发行量(与价格成正比)、国家政策(一般采取逆向调节的方式)、货币价值(一般与商品价格成反比)、其他因素(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等)。(二)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13、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1)一般规律(需求定律或法则)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对它的购买;反之,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对它的购买(商品价格的变动会引起其需求量-方向运动);(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需求有弹性)价格变动对-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小(需求弹性小),对-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大(需求弹性大);(3)商品的需求量还受相关商品价格变 .下载可编辑.

10、动的影响(需求相关论)在互为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将-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会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随之-(点拨总结: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与它的替代品的需求量的变动是-方向的;即该商品的价格上升,它的替代品的需求量也会-;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与它的互补品的需求量的变动是-方向的,即该商品的价格上升,它的互补品的需求量会-)。14、

11、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1)调节产量。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生产者会-生产规模、增加产量,从而增加对它的供给;反之,价格下降时,生产者会-生产规模、减少产量,从而减少对它的供给(供给法则商品价格的变动会引起其供应量的-方向运动);(2)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当某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时,生产者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就会增加这种生产要素的-;反之,就会-这种生产要素的使用量。(注意:价格对生产经营的影响,实际上是价值规律在发挥作用。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对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价格杠杆来实现的)二、重点、难点析疑 1、商品的价值量、价值总量与劳动时间、劳动生

12、产率的关系。2、与商品价值量有关的计算题。3、与价格变动有关的曲线图。.下载可编辑.第二课时 过关练习及讲解 总第 课时(一)高考真题选粹 (二)轻松练 2 价格 .下载可编辑.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总第 课时 1、复习目标:了解:消费结构的含义和恩格尔系数,不同的消费类型、不同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以及所带来的影响或后果;理解: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运用:学会运用最基本的消费知识,分析应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2、复习重点和难点:影响消费的因素及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措施;正确认识绿色消费。3、复习方法:学生自主探究复习与教师点拨指导相结合、讲练结合。4、复习时间:2 课时。5、复习过程:第 1 课时

13、基础知识复习 一、核心考点解读(一)、消费及其类型 15、影响消费的因素:(1)根本因素国家经济发展水平;(2)直接因素居民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消费水平还会受-的影响。对于未来收入,如果人们有非常乐观的预期,那么预支将来收入的可能性就会加大;反之,预期未来有减少收入或者失业的风险时,人们就会节制当前的消费,以备不时之需;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大小有密切的关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会-;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社会总体消费水平-;(3 其他因素:物价总体水平;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等。16、消

14、费类型:(1)按照交易方式的不同,消费可分为-的消费(特点: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交易完成后,商品的所有权和所有权一次性转移到消费者手中)、-消费(特点: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交易后,商品的所有权没有完全转移,直到还完贷款,所有权和所有权才彻底转移到消费者手中)、-消费(特点:商品的所有权不发生变更,消费者获得该商品在一定期限内的所有权);(2)按照消费的目的不同,消费可分为-消 费(最基本的消费,满足人们较低层次的需求)、-消费(满足人们发展的需求)、-消费(最高层次的消费,满足人们享受的需求)。17、消费结构:(1)消费结构的含义和特点:含义指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中所占的比重;特点不是一成

15、不变的,它会随着经济的发展、-的变化而变化,变化的方向遵循着由-需要到-需要再到-需要的顺序;(2)恩格尔系数:含义指-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它是反映人们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的重要指标;恩格尔系数大小与消费结构变化的关系恩格尔系数越大,表明人们的消费结构单一,消费水平低;恩格尔系数越小,表明人们的消费结构-、生活水平-。(二)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 18、消费心理:(1)从众心理消费是否应该从众,要做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2)求异心理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3)攀比心理不健康的心理,不值得提倡;(4)求实心理理智的消费,值得提倡。19、消费行为(正确的消费原则、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6、1)-;(2)-;(3)-;(4).下载可编辑.-。二、重点、难点析疑 1、从影响消费因素的角度,看提高消费水平的措施。总第 课时 2、全面认识绿色消费。第二课时 过关练习及讲解 一、高考真题选粹 .下载可编辑.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总第 课时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1、复习目标:了解:公有制经济的含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的含义、地位和作用;理解: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及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和意义。2、复习重点和难点: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基本经济制度中不同经济成分的地位;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

17、关系。3、复习方法:学生自主探究复习与教师点拨指导相结合、讲练结合。4、复习时间:2 课时。5、复习过程:第 1 课时 基础知识复习 一、核心考点复习(一)、生产与消费 1、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1)、生产-消费。表现在:生产决定消费的-;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生产为消费创造-。总之,人类消费所需要的一切商品和服务都要靠-创造出来,没有生产就谈不上消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2)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表现在:消费是生产的-;消费调节生产,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作用;消费是生产的-,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

18、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注意:第一、生产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二者相互影响、互为动力,但不能认为二者相互决定;第二、不是任何消费都能促进生产的发展,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具有二重性)。(3)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直接生产过程是起-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对生产和消费有重要的影响;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与动力。(4)正确处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从国家的角度说,既要重视发展生产,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又要重视引导消费需求,刺激或抑制某些消费,促进经济良性发展:从

19、生产者的角度说,既要重视生产过程,生产出物美价廉的商品,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又要重视消费环节,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从消费者的角度说,要转变消费观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适当扩大消费需求。2、大力发展生产力:(1)、发展生产的意义: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力量;大力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提高我国的国

20、际地位。(2)大力发展生产力的途径(或措施):必须坚持以-为中心;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的-;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必须坚持-,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下载可编辑.(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3、公有制为主体:(1)、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是我国的根本经济制度,在我国所有制结构(国民经济)中占-地位。(2)、内容: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以及-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3)、实现形式: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一切反映

21、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成为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其中,-是我国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股份合作制是我国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实现形式。在我国,公有制企业搞股份制改造,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可以扩大-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经济的主体地位。(4)、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第一、公有资产在-中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作用。其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力上。(5)、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力和-力;必须推进集体企

22、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6)、态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和-公有制经济,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地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4、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1)、含义:是指由-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形式。它同较高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2)、地位: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它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作用。(3)、意义: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提高我国的-,具有关键作用。(4)、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的-、控制经济运行的-、控制重要-的能力上;在

23、关系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表现占-地位。5、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范围(或形式):在我国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经济、-经济和-经济等;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经济形式,是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作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利于支撑经济增长、扩大-、活跃市场、促进创新;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增强-;(4)、态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以-为主体、-共同发展;为什么必要性:它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要求;

24、重要性:它有利于促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有利于提高人民-;怎样做要毫不动摇地-和-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毫不动摇地-、-、-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注意: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二、重点、难点析疑 1、启动民间投资的意义。.下载可编辑.2、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义。3、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第 2 课时 过关练习及讲解 .下载可编辑.第五课 企

25、业与劳动者 总第 课时 1、复习目标:了解:企业的含义,公司的含义、类型和组织机构,企业兼并和破产的原因及意义,劳动与就业的意义;理解:企业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学会结合材料分析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2、复习重点和难点:企业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就业问题的解决和劳动者权益的维护。3、复习方法:学生自主探究复习与教师点拨指导相结合,讲练结合。4、复习时间:2 课时。5、复习过程:第 1 课时 基础知识复习 一、核心考点解读(一)、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 1、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1)企业的含义企业是以-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组织。(2)企业的地位企业是市场

26、经济活动的-者,是国民经济的-。(3)在我国,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以及混合所有制企业并存,共同构成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4)企业的组织形式公司制(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2、公司的类型:(1)公司的含义公司是-设立的,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以-为目的的企业法人。(2)公司的类型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有两种,即-和-。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公司的资本是否划分为-股份并以-的形式加以表现。3、公司的组织形式:(1)公司的组织机构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即-机构(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及董事会)、-机构(董事会聘用的经理)和-机构(监事会)。(2)公司制的优点公司制具有-、

27、-和-等优点。4、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1)公司经营的含义是指公司为向社会提供产品服务并获取-而进行的所有活动的总和。(2)公司经营的目的直接目的是-,利润=经营收入-生产经营成本。(3)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公司要制定正确的-;公司要提高-能力,依靠-、-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公司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和-。(注意:我国企业经营成功还应注意的其他因素建立健全的现代企业制度,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营者和劳动者素质,面向市场市场适销对路的商品,积极“走出去”、熟悉并运用世贸组织规则等)5、企业兼并、破产和联合:(1)企业兼并及作用:含义企业兼并是指-好、-

28、好的优势企业兼并那些-的企业;作用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增强优势企业的-,实现-,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效率,有利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2)企业破产及作用:含义企业破产是指对-、-而又-的企业,按照法定程序实施破产结算的经济现象;作用有利于强化企业的-意识,促使企业在破产的压力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通过企业破产,及时淘汰落后企业,有利于-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3)企 .下载可编辑.业联合及作用:含义指企业之间为增强市场-、获取更大-,而实行的合营或合并;作用可以优势互补,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提高-率和-率,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二)、劳动者 6、劳动与就业:(1)劳动的含义及地

29、位(作用、意义):劳动是劳动者的-和-的支出,是-和-的创造活动。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2)就业问题:为什么要重视就业问题(就业的意义):就业是-之本,对整个社会的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第二、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是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第三、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实现劳动者自身的-,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怎样解决就业问题:第一、党和政府:要大力发展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根本途径);要实施-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

30、针;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第二、企业:要积极承担-,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要改善工作环境,建立劳动者培训机制和发展机制,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第三、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要积极参加学习和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要发扬创业精神,实现自主创业。7、劳动光荣:在我国劳动者虽然分工不同,但-平等,他们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贡献,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劳动者在生产力的发展中起-作用,光荣属于劳动者。8、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1)树立-观,即根据个人的兴趣、专长和条件,自主选择职业;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调动每个人的

31、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2)树立-观,即通过劳动力市场竞争,实现自主就业;这有利于促进劳动者努力学习,提高技能和素质,积极主动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3)树立-观,即各种正当的职业,都是社会补习必需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有利于促进劳动者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干好本职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4)树立-观,即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选择职业,实现就业;这有利于劳动者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要求,灵活多样地实现就业。(注意:通过抓住关键信息区分不同的就业观凡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不等不靠的,就属于自主择业观;凡强调劳动者提高自身素质的,就属于竞争就业观;凡强调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的,就属于

32、职业平等观;凡强调就业门路不拘一格的,就属于多种方式就业观)9、维护劳动者权益:(1)是什么我国劳动者有哪些权利: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2)为什么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原因: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劳动者享有的权利是保障劳动者-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3)怎么样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措施:第一、国家: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制定

33、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劳动合同制度,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第二、企业(用人单位):应增强法制观念,依法生产经营,自觉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合法诚信用人,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第三、劳动者: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要增强-意识和-意识,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要通过合法手段和法定程序来维护权益 .下载可编辑.(包括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而不能采用非法手段施加报复。二、重点、难点析疑 总第 课时 1、比较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2、深层次理解

34、我国扩大就业的原因。第 2 课时 过关练习及讲解 .下载可编辑.第六课 投资理财的选择 总第 课时 1、复习目标:了解:储蓄存款的含义,存款利息的含义与计算方法,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股票的含义和特点,债券的含义、分类和特点,商业保险的含义和种类;比较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几种投资理财方式的异同,分析不同的投资行为。2、复习重点和难点:四种投资方式的比较;利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3、复习方法:学生自主探究复习与教师点拨指导相结合,讲练结合。4、复习时间:2 课时 5、复习过程:第 1 课时 基础知识复习 一、核心考点解读 (一)、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1、储蓄存款便捷的投资:(1)含义:指居

35、民个人将属于其所有的人民币或者外币存入储蓄机构,储蓄机构开具凭证,个人依据凭证可以支取存款的-和-,储蓄机构依照规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动。我国的储蓄机构主要是各-;(2)存款利息:存款利息是银行因为使用储户存款而支付的报酬,是存款本金的-部分是人们从储蓄存款中得到的唯一收益,也是人们储蓄存款的主要目的;存款利息的多少取决于三个因素:本金、存期和-;计算公式:存款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3)储蓄存款的种类:我国的储蓄主要有-和-两大类;(4)储蓄存款的特点:储蓄存款是一种-的投资方式。作为投资对象,活期储蓄-强、灵活方便,适合个人日常生活待用资金的存储,但-低;定期储蓄-差,收益高于

36、-,但一般低于-和-。储蓄存款比较安全,风险较低,但也存在-情况下存款贬值及定期存款提前支取而损失-的风险。2、我国的商业银行:(1)性质:以-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银行利润=发放贷款的利息-吸收存款的利息-银行费用;(2)体系:我国的商业银行以-为主体,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金融体系包括银行金融体系和非银行金融体系,其中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3)主要业务:-(基础业务)、-(主体业务,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结算业务。(三种业务的关系:都是银行的基本业务,存款是贷款的来源,贷款收取的利息是存款利息的基础,结算业务是存贷款业务的延伸)(二)、投资与融资 3

37、、股票高风险、高收益同在的投资:(1)含义: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它代表其持有者(即股东)对股份公司的-。这种所有权是一种综合权利,包括参加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红利等权利(注意:股票是一种股份凭证,对公司而言,它是一种-方式;对股东而言,它是一种-方式);(2)股票投资收入的构成包括两部分:一是股息或红利收入,它来源于-;二是-上升带来的差价(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利息率);(3)股票投资的特点:股票售出不返还;可转让,流通性强(股票的生命力在于它的流通性);高风险、高收益同在;(4)发展股票市场的作用(意义):对搞活资金融通,提高

38、-率,筹措建设资金,促进企业改革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下载可编辑.4、债券稳健的投资:(1)含义:是一种-,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的-,并到期偿还本金;(2)分类:在我国根据发行主体不同,债券主要分为-、-和-。国债是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它的风险小,利率较其他债券-,但一般高于相同期限的银行储蓄存款利率;金融债券是由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它的风险较小,利率通常低于一般的-债券,但高于风险更小的国债和银行储蓄存款;企业债券是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债券。它的风险较大,利率通常高于-和-;(3)债券投资的特点

39、:购买债券是一种-的投资方式。5、商业保险规避风险的投资:(1)含义:指投保人根据合同规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责任的行为;(2)类别:在我国,商业保险分为-和-两大类。前者以人的寿命和-为保险对象,如健康险、意外伤害险、人寿险等;后者以财产及其有关利益为保险对象,如汽车保险、运输保险等;(3)订立原则:-、协商一致、-;(4)商业保险投资的特点:规避风险的有效投资方式。6、融资:(1)含义:就是筹集-的行为,融资的方式主要是贷款、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的目的是用

40、筹集来的资本追求-最大化;(2)融资途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前者一般是通过发行债券、股票以及商业信用等形式融通所需资金;后者是指以金融部门为中介,由金融部门(如商业银行、信用中介、储蓄机构等)通过吸收存款、存单等形式积聚社会闲散资金,然后以贷款等形式向非金融部门(如企业等)提供资金(贷款、股票、债券、保险等都是融资的重要渠道)。二、重点、难点析疑 1、利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2、四种投资方式的比较。3、股票和债券的异同。4、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的异同。.下载可编辑.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总第 课时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1、复习目标: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作用;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

41、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主要举措;说明如何正确处理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的关系。2、复习重点和难点:收入分配方式;效率与公平的关系。3、复习方法:学生自主探究复习与教师点拨指导相结合,讲练结合。4、复习时间:4 课时 第 12 课时 基础知识复习 一、核心考点解读(一)、分配制度 1、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1)是什么: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实行-为主体、-并存的分配制度;(2)为什么:-决定生产关系,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我国实行现阶段分配制度的最终原因(或根本原因);-决定分配方式,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

42、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实行现阶段分配制度的直接原因;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行这一分配制度,有利于调动各类生产要素及其所有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1)地位: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地位;(2)基本内容和要求(含义):在-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3)必然性::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是实行按

43、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4)作用(意义、优越性):有利于充分调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体现效率);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分配的社会地位,是消灭-和消除-的重要条件(体现公平)。点拨:第一、按劳分配只能存在于-经济中,但在公有制经济范围内的分配不一定都是按劳分配。在公有制经济中除了按劳分配以外,也存在福利性分配和社会保障所得及一些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等;第二、分清社会主义分配方式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社会主义的分配方式是在公有制范围内实行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是-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和-结合起

44、来;第三、按劳分配并不意味着等量劳动必然获得等量报酬。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经济效益密切相关,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劳动者付出同样的劳动,会获得更多的劳动报酬;第四、公有制经济中常见的按劳分配的形式:包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及国有资产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农村集体经济中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分配方式,如“联产计酬”等;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含义:个体劳 .下载可编辑.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和-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从而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特点: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和-,不仅要付出劳动、谋划发展,

45、还要承担经营风险;适用范围:个体经济;国家政策: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到国家保护;(2)按生产要素分配:含义:是指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参与收益分配;具体形式:第一、按劳动要素分配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第二、按资本要素分配储蓄存款利息,购买债券、股票获得的收入,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等;第三、按技术要素分配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获得的收入;第四、按管理要素分配企业管理人员凭借管理才能和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方式;第五、按土地要素分配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等收入;意义:第一、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对市

46、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体现公平);第二、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体现效率)。(二)效率与公平 4、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收入分配公平:(1)是什么(含义):收入分配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2)为什么(意义):、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这是贯彻落实-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缩小社会收入差距,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从而拉动经济增长;、公平的实现有利于

47、维护劳动者权益,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率,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3)措施(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根本措施,奠定物质基础);坚持和完善-为主体、-并存的分配制度(制度保证);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提高同步(重要举措);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48、;要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重要举措)。点拨:“三看”法区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一看分配的领域初次分配是在物质生产领域进行的分配,再分配则是在-范围内进行的分配;二看分配的主体初次分配的主体主要是企业,再分配的主体主要是-;三看分配的手段初次分配主要是对企业职工工资的调整,再分配主要是通过财政支出、税收调整等手段进行。5、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效率的含义:指经济活动中-与投入的比率,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意味着-的节约和-的增加,它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两者

49、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两者又存在矛盾,它们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3)怎样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 .下载可编辑.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和-的关系,既要提高-,又要促进-;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又要防止-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

50、-的方向稳步前进。点拨:第一、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不是要先提高效率,然后注重公平,而是要同时进行;第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均兼顾了效率与公平,不能认为按劳分配只体现了公平而忽略了效率,也不能认为按生产要素分配只体现了效率而忽略了公平;第三、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时、同步、同等程度富裕。二、重点、难点析疑 1、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和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的比较。2、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的关系。3、注意区分农村集体经济中的按劳分配和按土地要素分配。.下载可编辑.4、科技人员的分配方式一定是按技术要素分配吗?5、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分配原则和分配政策。6、全面理解调整收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