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题(附解析)经典36784.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题(附解析)经典36784.pdf(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题(附解析)经典 13829 138 2938运用了()。A乘法结合律 B乘法分配律 C乘法交换律 答案:B 解析:B【解析】【分析】乘法分配律:a(bc)abac;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详解】根据分析可知,38(291)3829381382938 运用了乘法分配律。故答案为:B。【点睛】熟练掌握运算律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在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等腰梯形中,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三角形 B平行四边形 C等腰梯形 答案:C 解析:C【解析】【分析】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图形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
2、所在的直线就是对称轴;据此进行判断即可。【详解】A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一般三角形不是轴对称图形;B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C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故答案为:C。【点睛】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关键是找它的对称轴,要想象沿着这条线翻折能不能重叠。3下面的几组木棒(单位 cm),不能摆成等腰三角形的一组是()。A2、4、4 B1、10、10 C6、7、7 D3、3、6 答案:D 解析:D【解析】【分析】有两根木棒长度相等,且较短的两根木棒长度和大于最长的木棒,则三根木棒能围成等腰三角形,否则不能围成等腰三角形。【详解】A244,能摆成等腰三角形。B11010,能摆成等腰三角
3、形。C677,能摆成等腰三角形。D336,不能摆成等腰三角形。故答案为:D。【点睛】熟练掌握三角形三边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4一个物体从前面看到的是,从上面看到的是,这个物体是()。A B C 答案:C 解析:C【解析】【分析】先分别画出每个选项中的物体从前面看到的形状,从上面看到的形状,然后再选择即可。【详解】物体 从前面看到的形状 从上面看到的形状 故答案为:C【点睛】熟练掌握对三视图的认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5下面各数中,“0”全部去掉后不改变数的大小是()。A0.08 B12.060 C56.100 D0.700 答案:C 解析:C【解析】【分析】小数的性质是指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
4、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据此解答即可。【详解】A“0”全部去掉后,0.08 变成 8,0.088;B“0”全部去掉后,12.060 变成 12.6,12.06012.6;C“0”全部去掉后,56.100 变成 56.1,56.10056.1。D“0”全部去掉后,0.700 变成 7,0.7007。故答案为:C。【点睛】根据小数的性质添“0”或者去“0”时,是在小数的末尾,小数中间的“0”是不能随便去掉的。6下面说法对的的是()。A小数点左边第三位是百位,右边第三位是百分位 B小数点移动一位就是这个小数乘10 C最大的四位纯小数就是 0.9999 D小数总比整数小 答案:C 解析:C【解析
5、】【分析】根据题意,对各选项进行依次分析、进而得出结论。【详解】A小数点左边第三位是百位,右边第三位是千分位,不是百分位,原说法错误;B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是这个小数乘 10,原说法错误;C最大的四位纯小数就是 0.9999,原说法对的;D小数总比整数小,说法错误,如:3.202;故答案为: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小数相关知识的掌握。7在下面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有()。四(1)班学生进行跳远比赛,小红跳了 1.23m,小强跳得比小红多 0.13m,小华比小强少 0.2m。三人中,小强的跳远成绩最好。10km3km28m 所得的结果用小数表示是 6.72km。两个数相减,被减数减少 2.5,
6、减数增加 2.5,差不变。A1 B2 C3 答案:B 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小强的跳远成绩比小红好,也比小华好,所以小强的跳远成绩最好。原说法对的。3km28m3.028km,10km3km28m 应该等于 6.972km。原说法错误。设被减数是 a,减数是 b,被减数减少 2.5,减数增加 2.5,也就是(a2.5)(b2.5)a2.5b2.5ab5,所以差变小。原说法错误。据此解答即可。【详解】根据上面分析可知:正确,都错误,有两个是错误的。故选:B【点睛】本题逐项分析时要细心,特别是第二项,稍不注意就会产生错误,关键是注意 m 和 km 之间的换算进率是 1000,28m
7、 换算成 km 应该是 0.028km 才对。8鸡兔同笼共 10 只,数脚有 32 只,鸡有()。A3 只 B4 只 C5 只 D6 只 答案:B 解析:B【解析】【分析】假设全是兔子,则共有脚 10440 只,假设就比实际多了 40328 只,数量出现矛盾,因为我们把 2 只脚的鸡看做了 4 只脚的兔子,每只多算了:422 只脚;因此根据这个矛盾可以求出鸡的只数 824 只,然后再用总只数减去鸡的只数就是兔子的只数。【详解】假设都是兔子。鸡:(10432)(42)(4032)2 82 4(只)故答案为:B【点睛】本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解这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
8、程进行解答。9小华看一本故事书,前 3 天每天看 10 页,后 2 天共看了 30 页,小华平均每天看多少页?下列算式中正确的是()。A(1030)5 B(310230)5 C(31030)5 答案:C 解析:C【解析】【分析】先根据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求出前 3 天看书页数,再求出故事书的总页数,最后根据平均每天看的页数总页数天数即可解答。【详解】(31030)(32)(3030)5 605 12(页)故答案为:C【点睛】本题是考查平均数的意义及求法,关键是求出前 3 天看的页数。100.8kg()g 2400kg()t 解析:2.4【解析】【分析】(1)高级单位千克化低级单位克乘进率
9、 1000;(2)低级单位千克化高级单位吨除以进率 1000。【详解】据分析可得:(1)0.81000800 所以 0.8kg800g(2)240010002.4 所以 2400kg2.4t【点睛】单位换算首先要弄清是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还是由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其次记住单位间的进率;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由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除以进率。110.659 保留一位小数约是(),精确到百分位是(),它里面有()个千分之一。解析:7 0.66 659【解析】0.659 保留一位小数,根据百分位上的数字四舍五入,精确到百分位根据千分位上的数字四舍五入,9 表示 9 个千分之一,5 表示 5 个百分
10、之一,也就是 50 个千分之一,6 表示 6 个十分之一,也就是 600 个千分之一,加起来即可。【详解】0.659 保留一位小数约是 0.7,精确到百分位是 0.66;950600659 它里面有 659 个千分之一。【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小数点近似数与小数的计数单位,精确到哪一位,需要根据其后一位上的数字大小进行四舍五入。12 1613,要使被除数最小,此时除数是(),被除数是()。解析:237【解析】【分析】要使被除数最小,那么除数就要最小,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里,余数应比除数小,依此填空;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当余数最小时,依此计算出被除数即可。【详解】余数是 13,则除数最小是 14,161
11、413 22413 237【点睛】此题考查的是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以及有余数除法的验算,应熟练掌握。13甲、乙两数的积是 5.73,若甲、乙两数的因数分别扩大到原来的 100 倍,则积是()。解析:57300【解析】【分析】甲、乙两数的因数分别扩大到原来的 100 倍,那么积扩大(100100)倍,依此计算并填空。【详解】10010010000 5.731000057300【点睛】此题考查的是积的变化规律,熟练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4新华书店搞促销活动,科技书一本 29 元,两本 49 元,小军有 185 元,最多可以买()本,还剩()元。解析:9【解析】略 15已知一个三
12、角形的一个锐角是 50,另一个锐角是 70,第三个角是(),这是一个()三角形。解析:锐角【解析】【分析】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因此用 180减去 50后,再减去 70,然后再根据三角形按角的分类标准进行填空即可。【详解】18050130 1307060 因此这是一个锐角三角形。【点睛】此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分类标准,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应熟练掌握。16小马虎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 79 写成 97,结果得到商是 8 余 14,正确的计算结果是()。答案:10【解析】【分析】先根据错误的除数求出被除数,用 97 乘 8,再用所得积加 14 即可求出被除数,要求正确的商,再用被除数除以 97 即
13、可解答。【详解】97814 77614 790 79 解析:10【解析】【分析】先根据错误的除数求出被除数,用 97 乘 8,再用所得积加 14 即可求出被除数,要求正确的商,再用被除数除以 97 即可解答。【详解】97814 77614 790 7907910 正确的商是 10。【点睛】此题的关键是先求出被除数,被除数除数商余数。17魏老师的钱包里有 20 元和 50 元的纸币共 12 张,价值共 360 元。其中 20 元的纸币有()张,50 元的纸币有()张。答案:4【解析】【分析】假设全是 20 元,价值 1220240 元。比实际价值少 360240120 元。一张50 元的比一张
14、20 元的多 502030 元。则 50 元的有 120304 张。20 元的有 12 解析:4【解析】【分析】假设全是 20 元,价值 1220240 元。比实际价值少 360240120 元。一张 50 元的比一张 20 元的多 502030 元。则 50 元的有 120304 张。20 元的有 1248 张。【详解】(3601220)(5020)(360240)30 12030 4(张)1248(张)其中 20 元的纸币有 8 张,50 元的纸币有 4 张。【点睛】此题属于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进行分析比较,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解答。18一块长方形草坪要改建
15、,原来的面积 180 平方米,如果将长和宽分别扩大到的原来的3 倍,改建后草坪的面积是()平方米。答案:1620【解析】【分析】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如果将长和宽分别扩大到的原来的 3 倍,则面积就扩大到原来的 9 倍,因此用原来的面积乘 9 即可。【详解】339 18091620(平方米)【解析:1620【解析】【分析】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如果将长和宽分别扩大到的原来的 3 倍,则面积就扩大到原来的 9倍,因此用原来的面积乘 9 即可。【详解】339 18091620(平方米)【点睛】此题考查的是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熟练掌握积的变化规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9直接写出得数。1200 421000 25
16、4 33052 1.40.6 3.64.5 100.8 0.27100 答案:0;0.042;100;33;0.8;8.1;9.2;27【解析】【分析】【详解】略 解析:0;0.042;100;33;0.8;8.1;9.2;27【解析】【分析】【详解】略 20列竖式计算。9.826.65 6023.98 答案:45;36.02【解析】【分析】小数加减法计算时,首先要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详解】9.826 解析:45;36.02【解析】【分析】小数加减法计算时,首先要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再
17、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详解】9.826.6536.45 6023.9836.02 9.8026.6536.45 60.0023.9836.02 21用简便方法计算。13.70.980.024.3 24.97.436.57 10299 4000254 2618186 994848 答案:19;10.9;10098 40;360;4800【解析】【分析】加法交换律是指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加法结合律是指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 解析:19;10.9;10098 40;360;4800【解析】【分析】加
18、法交换律是指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加法结合律是指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减法的性质是指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也可以先减去第二个数,再减去第一个数。乘法分配律是指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等于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结果不变。除法的性质是指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后两个数的积,也可以先除以第二个数,再除以第一个数,商不变。【详解】13.70.980.024.3 (13.74.3)(0.980.02)181 19 24.97.436.57 24.9(7.436.57)24.9 14 10.9 102
19、99(1002)99 10099299 9900198 10098 4000254 4000(254)4000100 40 2618186 18(266)1820 360 994848 48(991)48100 4800 22小林带了 20 元钱去书店,买了下面两本书,还剩多少钱?答案:25 元【解析】【分析】先将这两本书的价钱加起来计算出两本书的总价,然后用20 元减去这两本书的总价即可。【详解】8.37.4515.75(元)2015.754.25(元)答:还剩 解析:25 元【解析】【分析】先将这两本书的价钱加起来计算出两本书的总价,然后用 20 元减去这两本书的总价即可。【详解】8.37
20、.4515.75(元)2015.754.25(元)答:还剩 4.25 元。【点睛】熟练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3选择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答案:这四种商品各购买一件,需要花费多少钱?57 元【解析】【分析】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可提出问题:这四种商品各购买一件,需要花费多少钱?将这四种商品的单价相加解答。【详解】这四种商品各购买一件,解析:这四种商品各购买一件,需要花费多少钱?57 元【解析】【分析】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可提出问题:这四种商品各购买一件,需要花费多少钱?将这四种商品的单价相加解答。【详解】这四种商品各购买一件,需要花费多少钱?10.56.83.536.
21、257(元)答:需要花费 57 元。【点睛】本题考查小数加法的实际应用。小数加法计算时,将小数点对齐,再根据整数加法计算方法解答。24某服装厂一共要加工 900 套衣服,已经加工了 5 天,平均每天加工 128 套。剩下的用2 天完成,剩下的平均每天要加工多少套?答案:130 套【解析】【分析】首先根据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用 128 乘 5,求出 5 天已经加工了多少套,进而求出还剩下多少套衣服没有完成;然后用剩下的工作量除以 2,求出剩下的平均每天要加工多少套即 解析:130 套【解析】【分析】首先根据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用 128 乘 5,求出 5 天已经加工了多少套,进而求出还剩
22、下多少套衣服没有完成;然后用剩下的工作量除以 2,求出剩下的平均每天要加工多少套即可。【详解】(9001285)2(900640)2 2602 130(套)答:剩下的平均每天要加工 130 套。【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工程问题的应用,对此类问题要注意把握住基本关系,即: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25王飞家和李东家 15 月份用水情况如下表:(1)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将上面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2)王飞家()月份用水量最少,李东家()月份用水量最多。(3)()月两家的总用水量最少,()月份两家的用水量相差最多。(4)你对他们有什么建议?答案:(1)
23、见详解;(2)三;五;(3)一;五;(4)见详解。【解析】【分析】(1)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即可;(2)将王飞家每月的用水量进行比较即可得到答案,李东家的每月用水量也 解析:(1)见详解;(2)三;五;(3)一;五;(4)见详解。【解析】【分析】(1)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即可;(2)将王飞家每月的用水量进行比较即可得到答案,李东家的每月用水量也进行比较即可;(3)先计算出两家每月总用水量,再进行比较;计算出两家每月用水差,再进行比较;(4)观察图表,李东家用水较多,可恰当的提意见。【详解】(1)(2)1011121415:;王飞家三月用水最少;1115161822;李东
24、家五月份用水最多;(3)两家总用水量:一月:121123 吨;二月:151631 吨;三月:101525 吨;四月:111829 吨;五月:142236 吨;2325293136;故三月两家的总用水量最少;一月:12111 吨;二月:16151 吨;三月:15105 吨;四月:18117 吨;五月:22148 吨;1578,故五月份两家的用水量相差最多;(4)水资源珍贵,希望李东家节约用水。【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给出的统计表与要解答的问题,获取有用的信息,结合给出的条件,求得各部分数据解决问题。26下面是某小区使用普通灯具和节能灯具的数量统计表。(1)请你根据表中的信息完成复式条形统计
25、图。某小区使用普通灯具和节能灯具的数量统计图 (2)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答案:(1)见详解;(2)550 盏;2018 年使用普通灯具的比使用节能灯具的少多少盏?【解析】【分析】(1)观察复式统计表中数据并绘制复式统计图,统计图如下。(2)提问:2018 年使用普通灯具的 解析:(1)见详解;(2)550 盏;2018 年使用普通灯具的比使用节能灯具的少多少盏?【解析】【分析】(1)观察复式统计表中数据并绘制复式统计图,统计图如下。(2)提问:2018 年使用普通灯具的比使用节能灯具的少多少盏?观察统计表可知,某小区 2018 年使用普通灯具 100 盏,使用节能灯具 650 盏,使用
26、普通灯具的比使用节能灯具的少,据此提问比解题即可。【详解】(1)根据统计表中数据信息绘制说法统计图如下:(2)2018 年使用普通灯具的比使用节能灯具的少多少盏?650100550(盏)答:2018 年使用普通灯具的比使用节能灯具的少 550 盏。【点睛】正确地从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获取信息,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注意看表时,不可看错看漏。27用一根两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等边三角形框架后,剩下 20 厘米。这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多少?答案:60 厘米【解析】【分析】先求出用去铁丝的长度,再除以 3 即可解答。【详解】2 米200 厘米(20020)3 1803 60(厘米)答:这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 60 厘米。【点睛】解析:60 厘米【解析】【分析】先求出用去铁丝的长度,再除以 3 即可解答。【详解】2 米200 厘米(20020)3 1803 60(厘米)答:这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 60 厘米。【点睛】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