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知识点归纳23997.pdf

上传人:得****3 文档编号:83998573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896.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知识点归纳23997.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知识点归纳23997.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知识点归纳23997.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知识点归纳23997.pdf(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文知识点归纳&“桃花源记“1 根底知识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渊明集“。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我们还学过他的“归园田居“。文言词语 【一般词语】缘沿着,顺着。夹岸两岸。夹,在两旁。数几。芳香花。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英,花。缤纷繁多样子。复再。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才仅。平旷平坦开阔。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阡陌田间小路。悉、咸全,都。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怡然形容喜悦。乃竟然。具详细。问讯打听消息。云说。叹惋感慨惊讶。惋,惊讶,惊奇。延邀请。语

2、y 告诉。扶沿,顺着。向从前,旧的。及到。诣到。遣派。欣然快乐的样子。规方案。果实现。【一词多义】中 年间。晋太元中中间。中无杂树 志 标记。寻向所志做标记。处处志之为(w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wi)对,向。缺乏为外人道也寻 寻找。寻向所志随即,不久。寻病终闻听说。村中闻有此人听到的事情。具言所闻舍sh舍弃,放下。便舍船sh房舍。屋舍俨然作 劳作。其中往来种作做。设酒杀鸡作食 【古今异义】鲜美古:鲜艳美丽。今:食物味道好。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乐观,畅快,不阴郁消沉。交通古:交织相通。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妻子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

3、的境地。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一样。如此古:像这样。今:这样。缺乏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满。【词类活用】异感到惊讶。穷尽,有走完或穷究根源之意。尽完,文中有消失之意。【通假字】要通“邀,邀请。【成语】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比喻对*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津,渡口。怡然自乐形容快乐而满足的样子。世外桃源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1 理解探究 一用原文语句答复:1描写桃花林美丽风光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6说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7说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先世避时乱。8说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诣太守,说如此。二用自己的话概括答复: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又什么作用?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3.“欲穷其林中的“穷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理?由于“甚异之,想探个终究。4.“豁然开朗照应前文什么容

5、?.初极狭,才通人。5.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村人对陌生人出现感到惊异,说明桃花源与世隔绝很久。6“先世避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说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社会动乱,战争频繁,民不聊生。7.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怎样?自然环境:美丽富饶;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生活状况:安居乐业;精神状态:自由快乐。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会动乱,人民生活痛苦。9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为时代变迁,桃花源外社会黑暗动乱,人民生活痛苦而叹惋。本文主要写桃花源的美好,而不是世外战乱;另

6、外桃花源外的事世人皆知,没有必要一一写出。10桃花源中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先人已饱受战乱之苦,桃花源中人不想回到黑暗的社会中再过痛苦的生活。11为什么村人说“缺乏为外人道也?对渔人存有戒心,怕外人知道后破坏他们和平安定的生活。12作者为什么要写“寻向所志,不复得路?说明桃花源是一个似有实无的虚幻世界,并不存在。也表达了作者的痛惜之情。13作者为什么要写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说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即,给桃花源增添奇异色彩;也说明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隐含了作者无力改变社会现实的无奈。14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环境优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风淳朴;没有阶级

7、,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自食其力,安居乐业,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16写出文章的整体思路。渔人发现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1 迁移拓展 1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什么?豁然开朗。2你怎样对待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它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当时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阔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的痕迹,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梦想,是不可能实现的。&“爱莲说“2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2 文言词语 u 常规词语

8、 【蕃fn】多。【独】仅。【盛】大规模。【予】我。【染】沾染。【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植】立。【亵*i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谓】认为。【隐逸】隐居的人。【君子】品德高尚的人。【鲜】少。【宜】应当。【众】多。u 词类活用 【蔓】生枝蔓。【枝】长枝节。【亭亭】耸立的样子。1 阅读探究 1在第一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莲的得意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操?从环境习性、体态香气、清高气质等方面,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2“后鲜有闻中的“指谁?文中的“鲜与哪个词语构成反义词?.指渊明。文中与“鲜构成反义词

9、的是:众蕃。3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德。6“予独爱莲中的“独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现了莲花什么特点?庄重、高雅清高。8作者把莲和牡丹对举,其用意是什么?批判贪图名利、追求富贵的世风,说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11文中的莲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不追求名利,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的高尚品德的君子。1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慨叹品德高尚的君子太少,含蓄地说明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人太多。14.怎样理解作者在文尾的慨叹?说明自己

10、的人生态度:既不想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向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15用原文语句答复。2文中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随俗浮沉,又庄重、质朴,不孤高自许、哗众取宠或表现莲的高洁,概括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德和坚贞操守的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高度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或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6“世人甚爱牡丹,

11、这是因为牡丹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予独爱莲的根本原因是:莲,花之君子者也。16请在文中找出一句骈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陋室铭“1 根底知识 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禹锡,字梦得,人,唐代诗人。世称宾客。有“禹锡集“。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戒备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形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文言词语 【名】有名,著名。【灵】灵异。【斯】这。【德馨*n】品德高尚。馨,香气。【鸿儒(r)】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调】调弄。【素琴】不加装饰的琴。素,朴素,不加装饰。【金经】指佛经。【丝竹】琴瑟、箫管等

12、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丝,弦乐器。竹,管乐器。【案牍d】官府的公文。案,文书,案卷。牍,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1 理解探究 1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句子词语是:惟吾德馨德馨。3文章的点题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4文章是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说明陋室的风光之雅、交往之雅、情趣之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的。5写陋室环境,突出风光之雅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由此可知其环境特点是:恬静雅致。6写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由此可知室主人也是一位鸿儒。用一成语概括室中情景:谈笑风生。7.写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的语句是:可以调

13、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从前两句正面实写的句子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从后两句反面虚写可知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之情。8.以古代名贤自况的语句是:诸庐,西蜀子云亭。运用类比的目的是:说明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与抱负,进一步突.出“德馨。9 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引用孔子的话有以君子自居之意,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10 本文通过描写陋室,表达室主人什么情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11“陋室铭“和“爱莲说“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本文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引出主旨。“德馨立意贯穿全篇。12写出文中的骈句,散句。骈句:苔痕上阶绿,草色

14、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诸庐,西蜀子云亭。散句:孔子云:“何陋之有?“核舟记“通假字 1、诎右臂支船 诎通屈,弯曲 2、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横,横着 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有通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通拣,挑选 5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2、词类活用(1)箬篷:名词用作状语,用箬篷。例句: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2)石青:名词用作状语,用石青。例句:石青糁之(3)糁:名词用作动词,原意是煮熟的米粒,在此用于代词“之的前面,用作动词,涂染的意思例句:石青糁之(4)卧:使动用法,使卧,平

15、放。例句:卧右膝(5)诎:使动用法,使屈,弯曲。例句:诎右臂支船(6)竖:形容词用作使动,使竖,竖起。例句:而竖其左膝(7)椎髻:名词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例句:居右者椎髻仰面 8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峨冠: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重点词语解释 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奇巧:特殊的技艺 2、能以径寸之木 径寸:直径一寸,用来形容圆形物的细小 3、为宫室、器皿、人物 为:做,这里指雕刻 4、罔不因势象形 罔:无,没有 因:根据,依据 象:模拟 5、尝贻余核舟一 贻:赠送 6、盖大泛赤壁云 泛:乘船浮行 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奇:j 零数 8、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 可:大约 9、清风徐来,水

16、波不兴 徐:缓缓地 兴:起 10、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髯:两腮的胡须,这里泛指胡须 11、其两膝相比者 比:靠近 12、佛印绝类弥勒 绝:极 类:像 13、舟尾横卧一楫 楫:船桨 14、其人视端容寂 端:正 15、其船背稍夷 背:这里指船底 夷:平 16、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甫:古代男子的美称,多附于表字之后 17、钩画了了 了了:清清楚楚 18、其色墨 墨:黑 19、其色丹 丹:朱红色 20、为人五;为窗八 为:刻 21、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曾:尚,还 盈:满 .2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修狭:长而窄 比拟多义词的用法 为宫室:刻 中轩敞者为舱:是 为人五:雕刻 能以径寸之木:木头 以至鸟兽、

17、木石:树木,如“草木皆兵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特别 长约八分有奇:零数 东坡右手执卷端:边 其人视端容寂:正,如“端正 说明顺序:空间方位船舱船头船尾船背,先正面后反面为顺序 第一局部:1.找出本局部中能总括全文,突出王叔远雕刻技艺特点的词语。奇巧。2.本局部分别从哪些方面说明王叔远技艺的精湛?“能以各具情态分别从原材料的微小,表现题材的广泛,艺术构思的巧妙和高超的手艺说明王叔远技艺的精湛。3.“盖大泛赤壁云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起下文。第二局部:2.介绍“核舟体积时,作者抓住了长度和高度,又写了众多小窗和对联,作者意在表现什么?以核舟“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的小船舱及小窗景物之多之细

18、相对照,突出王叔远雕刻技艺的“奇巧。4.从“、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右手指卷,如有所语和佛印的“矫首昂视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雕刻家的意图是什么?从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雕刻家的意图是表现他们豁达、豪放的胸襟,说明他们在山光水色的掩映之中,完全忘却了现实的烦恼,而醉在眼前画卷的美好意境里。5.从作者对佛印的神态、动作的刻画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一个不拘于世俗礼法、放浪形骸的和尚形象。6.作者在说明船头三人时,着墨较多的是谁,为什么?是东坡。因为刻画得仔细,所以作者当然也写得细腻;同时还因为核舟的主题是“盖大泛赤壁云,这样说明与主题吻合。9.这一段描述“舟子神情动作渲染

19、了一种什么气氛?两“舟子虽神情各异,一个“假设啸呼状,仿佛是在那里呼唤清风,显得悠闲自在;一个“视端容寂,仿佛在专注听“茶声。但表现了一个共同气氛,这就是愉悦、轻松、活泼自乐。10.第五段文字中哪些说明可以表现雕刻技艺高超这一中心?细假设蚊足,钩画了了。11.写船正面用了三段文字,写船反面为什么只用一小段文字呢?这是为了突出“核舟的主题,同时也表现作者主次清楚的技巧。第三局部:作者为什么要对船上的事物进展不厌其烦地点数和说明?强调了尽管核舟的体积之小,让人对小小核舟所刻人、物之丰富叹为观止。此时,作者最后发出的感慨“技艺灵怪矣哉,也正是读者由衷地感受。第六段哪句话能概括全文的中心意思?嘻,技艺

20、灵怪矣哉!24 大道之行也 选自“礼记“大道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之行施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通“举,推举,选举能名词,有才能的人,讲信修培养睦。故因此人不独单独亲用作动词,以为亲,奉养其代词,他的,指前面的“人亲名词,双亲,指父母,不独子用作动词,以为子,抚养其子名词,子女,使老有所终终老,养老,壮有所用,幼有所长使之成长,即抚养,矜gun,通“鳏,老而无妻的人、寡老而无夫的人、孤幼而无父的人、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残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fn 职分,指职业、职守,女有归归宿,指女子出嫁。货恶w憎恶其弃丢弃于地也,不必藏私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身身,自己也,不必为己。是故因此谋计策闭关闭而

21、不兴发生,盗盗窃,偷窃偷窃乱造反贼指害人而不作兴起,故外户泛指大门而不闭.用门闩插门,是供词一,这,指上文描述的各种社会状况谓称为。【常识】四书:“孟子“中庸“大学“论语“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成语】1、天下为公:2、老有所终:3、矜(鳏)寡孤独:【理解】1、课文从哪三个方面阐述“社会的根本特征?故人不独亲其亲;即:“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男有分,女有归;即“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即“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2写“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的句子是:“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

22、皆有所养。3写“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的句子是:“男有分,女有归。4写“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的句子是:“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5“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大道行也“一文与此句类似的句子是:“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三峡“1 根本知识 *文学常识 “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奉节和之间。作者郦道元(466 或 472527),字善长,阳涿(Zhu)县(现在属)人,北地理学家。*文言词语 【通假字】阙通“缺,空缺。【一词多义】绝沿溯阻绝断,断绝 绝巘多生怪柏极 哀转久绝停顿;消失 【词类

23、活用】乘奔御风飞奔的马 素湍绿潭急流的水 回清倒影清波 【常见短语】略无毫无。略,几乎。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亭午正午,中午。亭,正当。夜分半夜。荣茂盛。峻高而陡峭。良多很多。良,很。属zh引连续不断。属,连续。引,延长。【其他词语】嶂zhng 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曦*日光。这里指太阳。襄*ing 上。沿顺流而下。溯s逆流而上。或有时。宣传达。虽即使。御驾,乘。疾快。素白色。回盘旋。巘yn 险峻的山崖或山峰。漱sh冲刷。旦早晨。肃寂静。哀悲哀。转zhun婉转。沾沾湿。三表示概数。1 理解探究 *整体把握 三峡总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侧重写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分特点:1夏:水涨流速,

24、交通断绝。2春冬:水退潭清,风景秀丽。3秋: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侧重写水:四季不同,风景各异。*问题探究 第一段总写了三峡怎样的特点?1峡长七百里岭连连山,略无缺处 3山高峡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一段中三峡的山具有怎样的特点?山高岭连,岸伟峡险或连绵不断,遮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一特定环境下的情景综合表现了三峡怎样的特点?.山的“连“高“窄。第一段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三峡的特点?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l 三峡的夏水有何特点?1水涨襄陵,沿溯阻绝 2流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作用是什么?这是什么写法?你由此想到了白

25、的哪首诗?作用:衬托夏天的水涨流急,也突出了三峡夹江对峙、狭窄险要的特点。写法:侧面描写。想到白的“早发白帝城“。第三段作者是抓住三峡的那些典型景物描写的?表现了三峡怎样的季节特点?抓住了碧水、怪木、飞瀑来写的。表现了春冬三峡的风光秀丽。总括春冬之景的四个字是什么?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表现在何处?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第四段写什么季节的风光?作者是从哪一角度写景的?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秋季。听觉。表现了幽静、寂寥、凄异的特点。“渔者歌有什么作用?说明猿声凄凉、悲哀,从侧面渲染了秋天萧瑟、肃杀的气氛。也暗含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作者为什么先写夏水?又为什么先写山,后写

26、水?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为写水势,先写山势,这既能提醒水急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能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第一段和后三段是什么关系?总分关系。&“记承天寺夜游“根底知识 *文学常识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写于作者被贬期间。作者是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文言词语 解除去,脱,。户门。欣然喜悦的样子。念考虑、想到。遂于是,就。寝睡觉。相与共同,一起。中庭院里。空明形容水的澄澈。交横交织。盖原来是。但只是。闲人清闲的人。耳罢了。理解探究 *整体把握 这篇小品文通过写“月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通过写“闲,传达了作者复

27、杂微妙的心境。将“月“闲融为一体,深含蓄,精巧传神。*问题探究 1“月色入户表现了怎样的情味?运用拟人,似乎月亮也懂得作者寂寞无聊,悄悄进门与他为伴。2“欣然起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寂寞寒夜中难得的喜悦与兴奋。3从“念无与为乐者中揣摩作者的心情。作者可能想:与谁一同赏月才不致辜负如此良宵?在这谪居的寂寞中,谁能与我同赏明月?透出忧愁孤寂的心情。4说明“念“的结果的句子是什么?遂只至承天寺,寻怀民。5为什么不假思索地去“寻怀民?同是被贬之人,也是知心朋友。6作者“解衣欲睡,欣然起行,“怀民亦未寝,从这里可以看出什么?二人心有灵犀。7“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分别比喻什么?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积水空

28、明比喻月光。表现了月光的皎洁、透明。“藻荇交横比喻月影。表现了月影斑驳,摇曳多姿。也表现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全句渲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8本文描写了哪些景物?目的是什么?虚景:清澈的水,水中的植物;实景:竹柏之影。衬托了月下庭院的幽静、淡雅和赏月者的恬静、悠闲。9写景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清静、舒适、愉悦。10想像一下作者与怀民散步是什么心情。悠闲自得、无忧无虑。11“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感情?文尾通过“闲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怎样理解“闲人的含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寻求解脱的旷达各种难言

29、之情尽在其中。12结尾惋惜无人赏月,暗示了什么?世人大多热中名利,为俗务所累。13文中紧扣“闲字组织文章,“闲人是点睛之笔,“闲表现在何处?摘引文中句答复 “解衣欲睡,见“月色入户则“欣然起行;与“怀民步于中庭,连“竹柏影都看得很仔细。这些都说明是“闲人。&“答中书书“1 根底知识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全上古三代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M陵今人。有“隐居集“。*文言词语 【共】一起。【谈】谈论,欣赏。【交辉】交相辉映。【四时】四季。【歇】消散。【颓】坠落。【沉鳞】潜在水中的鱼。鳞,借代鱼。【竞跃】争相跳跃。竞,争着。【欲界】指人间。【仙都】指仙境。

30、【复】再。【与y】参与,这里指欣赏。理解探究*问题探究 1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观察角度:由仰而俯;景物形象:由显而微;景物状态:由静而动;时间交代:由朝而夕。使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含作者什么感情?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3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什么?“顶峰入云,清流见底 4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什么?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5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什么?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

31、欲颓,沉鳞竞跃。6“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与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8分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歇“颓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感情和行为,有过程,激发人的想像,充满生命气息。“鳞字是用借代,避俗,增加了语言表现力,文学色彩浓厚。9本文是在是一篇美文。试分析美在何处。1意境美。风光绮丽,融入感情,形成优美的意境。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2构造美。全文分三局部。“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以“美点明全文中心。中间局部具体叙

32、写山川之美。最后以感慨总括前文,首尾照应,议叙结合,使文章主体局部更为鲜明突出。文中的写景局部,仰视再俯瞰,复平看,最后又分“晓与“夕来写,次第井然。3语言美。言简意赅,多用对称四字句,配以长句收束;修饰词语使颜色、声音、动作的状态表露无遗。如滔滔急流,泻入大海。“观潮“复习要点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天下之伟观:雄伟景象。既望:农历十六日望:农历十五日)方(当时)其潮远出(发、起)海门仅(几乎,将近)如银线 既而(不久)玉城雪岭形容泛着白沫的潮水像玉砌的城墙和白雪覆盖的山岭 玉城(城墙雪岭际天(连接着天。际:连接)而来 沃日:冲荡太阳。沃:用水淋洗。“是也:就是指这样的景象艨艟(战船)既而尽

33、穷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阵势势极雄伟:气势骑 j马弄舞动旗标树立枪舞刀如履踩平地倏而突然黄烟四起人物人和物略一点儿不相睹看见则却一舸船无迹为被火所焚海涌银为郭:成为随波而逝(去,往)21 披(披散)发文(动词,画着文彩)身 22 溯迎逆流迎着潮水而上 23 出没健儿在水中忽隐忽现于鲸波巨浪万仞中 24 江干江岸25 以凭,靠此夸显示能本领 26 珠翠罗绮泛指妇女的首饰和游人华美的衣服溢目满眼 27 车马塞堵塞途 28 倍穹:价钱加倍的高。穹:高。29 僦、赁(租用)30 虽即.使席地不容容许间中间也 31:钱塘江。3.一词多义:观:观潮。观看动词。天下之伟观也。景象名词。仅:仅有“敌船为火所焚。仅

34、仅。仅如银线。几乎,将近。为: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被。海涌银为郭。成为。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算是。以:以此夸能。凭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和时间词等连用,表示时间。助词 势:势极雄豪。气势。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阵势。能:以此夸能。本领。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能够。4.重点虚词:以: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连词,相当于“而。以此夸能。介词,凭借。为: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是。海涌银为郭。成为。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被。而: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表修饰。而旗尾略不沾湿。表转折。而僦凭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表承接。5.词类活用: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尽:形容词做动词,穷尽。皆披发文身。文,名词用做动

35、词,画着纹身;刺着花纹。“文通“纹,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标:名词用做动词,树立,举 6.古今异义:方其远出海门方古义:当时。今义:方形等 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际古义:接近、连接。今义:边际 吞天沃日沃古义:用水淋洗。今义:肥沃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奔腾古义:腾起。今义:跳跃着奔跑 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标枪古义:举枪。今义:一种体育器械 人物略不相睹人物古义:人和物。今义:特指人 皆披发文身文古义:画花纹。今义:文字、文章等 二、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观潮“节选自“武林旧事“,作者是宋朝周密,字公谨。四、重点句子识记 第一段写江潮之盛,其中:1、写“形“的句子是仅如银线

36、 2、写“色的句子是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3 写“声的句子是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 4、写“势的句子是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第二段写水军演习 5、写参演舰之多教阅场面宏伟的句子是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6、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7、写水兵在船上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8、写双方习战之剧烈的句子是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9、写声势之大的句子是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五、理解性识记 2、第一段中最能概括全文的一句是:之潮,天下之伟观也。6、最后一段中侧面衬托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精彩的句子是: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四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

37、,虽席地不容闲也。7、本文重点在描写水军和健儿的水上表演,另外还描写了江潮之盛和观潮者之众,衬托了重点描写的场面,主次清楚。8.“潮来溅雪欲浮天,潮去奔雷又寂然。请在本文中画出与这两句诗描写相一致的语句:“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湖心亭看雪“一、文学常识 1、岱,明末清初人。有著作“庵梦忆“和“西湖梦寻“等。三、重点词语解释 是日更定 是:这 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消失 拏一小船 拏:撑船 上下一白 一白:全白 独往湖心亭看雪 独:单独雾凇沆砀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焉得更有此人 焉得:哪能 更:还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勉强.客此 客:客居 及下船 及:等到 四、一词多义

38、一:上下一白:全 长堤一痕:数目,最小的正整数,大写是“壹。更:是日更定:旧时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更有痴似相公者 还 是:是日更定:这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表示肯定的判断或解释 绝:湖中人鸟声俱绝:消失 与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与世隔绝 五通假字 拏一小船:拏,通“桡,撑船 七、理解性填空 1、点明时间地点及当时环境的句子是: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2、描写雪景的句子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3、点明作者偶遇知音的惊喜之情的句子是:余强饮三大白而别。4、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收束全文的句子

39、是: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八、课文容理解。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构造上有何作用?想一想这句中“绝字的妙在何处?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一个“绝字,从听觉入手,描绘了一幅人鸟受冻,悄然无声,不敢外出的寒冬静默图。2、“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3、“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濛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4、“与云与山与水、一

40、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些词对表达中心有何作用?副词、数量词的使用,于微观中显出宏观,把铺天盖地的雪景衬托而出,写出了视觉的移动,使人感慨人在天地间,不过是沧海一粟。5、“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强表现作者的喜悦和豪爽心情;“拉表现客人的喜悦心情。7、作者引用舟子的话有什么用意?作者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赞赏,作者确实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说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只“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侧面衬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