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化市望奎县第二中学2023学年化学高二下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3518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绥化市望奎县第二中学2023学年化学高二下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35182.pdf(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 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期末模拟测试卷 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为了体育大型比赛的公平和发扬积极向上健康精神,禁止运动员使用兴奋剂是奥运会的重要举措之一。以下两种兴奋剂的结构分别为:则关于以上两种兴奋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利尿酸分子中有三种含氧官能团,在核磁共振氢谱上共有六个峰 B两种兴奋剂最多都
2、能和含 3molNaOH 的溶液反应 C1 mol 兴奋剂 X 与足量浓溴水反应,最多消耗 4 mol Br2 D两种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均不可能共平面 2、反应 H2(g)+I2(g)2HI(g)的平衡常数 K1,反应 HI(g)12H2(g)+12I2(g)的平衡常数 K2,则 K1、K2的关系为(平衡常数为同温度下的测定值)AK1=2K2 BK1=K22 CK1=221K DK1=12K2 3、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向 Na2S2O3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S2O32-+2Cl23H2O=2SO32-4Cl-6H+B等物质的量的 FeBr2与 Cl2反应为:2Fe22Br2Cl2=2Fe
3、3Br24Cl C等物质的量 MgCl2、Ba(OH)2和 HCl 溶液混合:Mg23OHH=Mg(OH)2H2O D等体积、等浓度的 Ba(OH)2稀溶液与 NaHSO4稀溶液混合:Ba2+2OH-+2H+SO42-=BaSO4+2H2O 4、在同温同压下,某有机物和过量 Na 反应得到 V1 L 氢气,另一份等量的该有机物和足量的 NaHCO3溶液反应得到V2 L 二氧化碳,若 V1V20,则该有机物可能是()AHOOCCOOH BCH3CHOHCOOH CHOCH2CH2OH DCH3CH2OH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mol H2O含有的质子数为 10 mol B0.5 mol
4、SO42-含 8 mol 电子 C18 g 水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 6.021022 D1 mol NaHSO4固体中含有的阴阳离子总数为 36.021023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苯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一定处于同一平面 BC5H12O 能与金属钠反应的同分异构体有 8 种 C苯与浓硝酸在常温下发生取代反应制备硝基苯 D乙烯、乙醇、聚乙烯均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7、在已经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体系中,如果下列量发生变化,其中一定能表明化学平衡移动的是 A反应混合物的浓度 B反应体系的压强 C正、逆反应的速率 D反应物的转化率 8、下列有关铁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除去 FeCl3溶液中的
5、 FeCl2杂质可以向溶液中通入氯气 B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的反应产物为 Fe2O3和 H2 CFe3O4为红棕色晶体 DFe(OH)2和 Fe(OH)3都能在空气中稳定存在 9、冠心平 F 是降血脂、降胆固醇的药物,它的一条合成路线如下,A 为一元羧酸,10.2g A 与足量 NaHCO3溶液反应生成 2.24L CO2(标准状况),A 的分子式为 AC2H4O2 BC3H6O2 CC4H8O2 DC5H10O2 10、1 mo1X 能与足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 44.8 LCO2(标准状况),则 X 的分子式是()AC5H10O4 BC4H8O4 CC3H6O4 DC2H2O4 11、下列物
6、质:中存在配位键的是 A B C D 12、只用一种试剂便可将苯、苯酚、四氯化碳、乙醛 4 种无色液体进行鉴别,这种试剂是 银氨溶液 新制的 Cu(OH)2悬浊液 NaOH溶液 溴水 A仅 B仅 C D仅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蛋白质发生变性 B全降解塑料可由环氧丙烷和 CO2缩聚制得 C用牛油制肥皂,当在反应液中加入热的饱和食盐水并搅拌后,会发现烧杯底部有固体物质析出 D在用油脂制肥皂实验中,加入乙醇是为了增大油脂和 NaOH 溶液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14、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HCl 和 NaOH 反应的中和热H57.3 k
7、Jmol1,则 H2SO4和 Ca(OH)2反应的中和热H=2(57.3)kJmol1 B甲烷的标准燃烧热 H890.3 kJmol1,则 CH4(g)2O2(g)CO2(g)2H2O(g)H890.3 kJmol1 C已知:500、30MPa 下,N2(g)3H2(g)2NH3(g)H92.4kJmol1;将 1.5 mol H2和过量的 N2在此条件下充分反应,放出热量 46.2 kJ DCO(g)的燃烧热是 283.0kJmol1,则 2CO2(g)=2CO(g)+O2(g)反应的H+566.0 kJmol1 15、下列各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NaOH BaSO4 Cu 蔗糖 CO2 A
8、 B C D 16、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的是 ACH2=CH2 BHCCH C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5 小题)17、根据下面的反应路线及所给信息填空:(1)反应的类型是_,反应的类型是_。(2)C 的结构简式是_,D 的结构简式是_。(3)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4)反应中,除生成-溴代肉桂醛的同时,是否还有可能生成其他有机物?若有,请写出其结构简式:_。(只写一种)18、聚合物 F 的合成路线图如下:已知:HCHO+RCH2CHO 请据此回答:(1)A 中含氧官能团名称是_,D 的系统命名为_。(2)检验 B 中含氧官能团所用的试剂是_;AB 的反应类型是_。(
9、3)C 生成 D 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E 合成 F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4)G 物质与互为同系物,且 G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比大 14 的,则符合下列条件的 G的同分异构体有_种。分子中含有苯环,且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 遇氯化铁溶液变紫色 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19、亚硝酰硫酸(NOSO4H)主要用于染料、医药等工业。实验室用如图装置(夹持装置略)制取少量的 NOSO4H,并检验产品纯度。已知:NOSO4H 遇水水解,但溶于浓硫酸而不分解。(1)利用装置 A 制取 SO2,下列最适宜的试剂是_(填下列字母编号)ANa2SO3固体和 20%硝酸 BNa2SO3固体和 20%硫酸 CNa2SO3固
10、体和 70%硫酸 DNa2SO3固体和 18.4mol/L 硫酸(2)装置 B 中浓 HNO3和 SO2在浓 H2SO4作用下反应制得 NOSO4H。为了控制通入 SO2的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该反应必须维持体系温度不低于 20。若温度过高,产率降低的可能原因是_。开始反应缓慢,待生成少量 NOSO4H后,温度变化不大,但反应速率明显加快,其原因可能是_。(3)在实验装置存在可能导致 NOSO4H产量降低的缺陷是_。(4)测定 NOSO4H的纯度 准确称取 1.337 g 产品加入 250 mL 碘量瓶中,加入 0.1000mol/L、60.00 mL 的 KMnO4标准溶液和 10 mL
11、 25%H2SO4溶液,然后摇匀。用 0.2500 mol/L 草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消耗草酸钠溶液的体积为 20.00 mL。已知:2KMnO45NOSO4H2H2OK2SO42MnSO45HNO32H2SO4 配平:_MnO4-_C2O42-_Mn2+_H2O 亚硝酰硫酸的纯度=_%(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序号 A B 烧杯中的液体 指针是否偏转 1 Zn Cu 稀硫酸 有 2 Zn Zn 稀硫酸 无 3 Cu C 氯化钠溶液 有 4 Mg Al 氢氧化钠溶液 有 分析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 1 中电流由
12、_极流向_ 极(填“A”或“B”)(2)实验 4 中电子由 B 极流向 A 极,表明负极是_电极(填“镁”或“铝”)(3)实验 3 表明 _ A铜在潮湿空气中不会被腐蚀 B铜的腐蚀是自发进行的(4)分析上表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 A相对活泼的金属一定做负极 B失去电子的电极是负极 C烧杯中的液体,必须是电解质溶液 D浸入同一电解质溶液中的两个电极,是活泼性不同的两种金属(或其中一种非金属)21、向含有 Cl、Br、I、Fe2的溶液中,逐滴加入新制的溴水至足量,反应后溶液中离子中数量明显减少的是_;离子数量明显增多的是_;离子数量基本不变的是_;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依次为_。2023 学
13、年模拟测试卷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C【答案解析】A.由利尿酸的结构简式可知:利尿酸分子中含氧官能团分别是羰基、醚键和羧基三种,7 种不同类型的氢原子,在核磁共振氢谱上共有七个峰,故 A 错误;B.利尿酸最多能和含 5molNaOH 的溶液反应,兴奋剂 X 最多能和含 5molNaOH的溶液反应,故 B 错误;C.兴奋剂中含有碳碳双键、酚羟基,碳碳双键和苯环上酚羟基邻对位氢原子能和溴发生反应,所以 1 mol 兴奋剂 X 与足量浓溴水反应,最多消耗 4 mol Br2,故 C 正确;D碳碳双键、连接苯环的碳原子能共面,所以兴奋剂 X 中所有碳原子能共面,
14、故 D 错误;故答案为 C。2、C【答案解析】反应 H2(g)+I2(g)2HI(g)的平衡常数 K1,则相同温度下,反应 2HI(g)H2(g)+I2(g)的平衡常数为 1/K1,故反应 HI(g)12H2(g)+12I2(g)的平衡常数 K2=(1/K1)1/2,故 K1=221K,故选 C 项正确。3、B【答案解析】A.向 Na2S2O3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反应生成硫酸钠、氯化钠和水,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S2O32-+4Cl25H2O=2SO42-8Cl-10H+,A 错误;B.等物质的量的 FeBr2与 Cl2反生成氯化铁、溴化铁和溴,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2Br2Cl2=2Fe
15、3Br24Cl,B 正确;C.等物质的量 MgCl2、Ba(OH)2和 HCl 溶液混合,氢氧根离子有剩余,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Mg24OH2H=Mg(OH)22H2O,C 错误;D.等体积、等浓度的 Ba(OH)2稀溶液与 NaHSO4稀溶液混合,氢氧根离子过量,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Ba2+OH-+H+SO42-=BaSO4+H2O,D 错误;答案选 B。【答案点睛】由于亚铁离子的还原性大于溴离子,所以氯气先氧化亚铁离子,后氧化溴离子;所以等物质的量的 FeBr2与 Cl2反应生成氯化铁、溴化铁和溴,离子反应为 2Fe22Br2Cl2=2Fe3Br24Cl;若加入足量的氯气
16、,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溴,离子反应为:2Fe24Br3Cl2=2Fe32Br26Cl;从以上两个反应看出,反应物的量不同,生成物不完全相同,解题时要注意此点。4、B【答案解析】OH、COOH均能与 Na 反应,2 mol OH或COOH与过量 Na 反应生成 1 mol H2。COOH能与 NaHCO3溶液反应,l mol COOH与足量 NaHCO3溶液反应生成 1 mol CO2。【题目详解】A.HOOCCOOH与过量 Na、足量 NaHCO3溶液反应产生 H2、CO2的体积比为 12,故 A 错误;B.与过量 Na、足量 NaHCO3溶液反应产生 H2、CO2的体积相等,故 B 正确;C.H
17、OCH2CH2OH与 Na 反应产生氢气,与 NaHCO3不反应,故 C 错误;D.CH3CH2OH与 Na 反应产生氢气,与 NaHCO3不反应,故 D 错误;答案选 B。5、A【答案解析】A.1 个 H2O中含有 10 个质子,因此 1molH2O 中含有 10mol 质子,故 A 正确;B.一个 SO42-离子含有 50 个电子,0.5molSO42-含有的电子数为 25mol,故 B错误;C.18g 水中含有 1mol 氧原子,因此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36.02 10,故 C 错误;D.NaHSO4固体中含有 Na+和 HSO4-,则 1molNaHSO4固体中含有的阴阳离子总数为232
18、 6.02 10,故 D 错误;故答案为:A。6、B【答案解析】A.苯环及碳碳双键均为平面结构,当直接相连,单键可以旋转,所以苯乙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可能处于同一个平面,不是一定,故 A 项错误;B.分子式为 C5H12O的有机物,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说明分子中含有-OH,该物质为戊醇,戊基-C5H11结构有:-CH2CH2CH2CH2CH3、-CH(CH3)CH2CH2CH3、-CH(CH2CH3)2、-CHCH(CH3)CH2CH3、-C(CH3)2CH2CH3、-C(CH3)CH(CH3)2、-CH2CH2CH(CH3)2、-CH2C(CH3)3,所以该有机物的同分异构有 8 种,选项
19、 B 正确;C.苯与浓硝酸在 5060,浓硫酸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硝基苯,C 错误;D.聚乙烯不含双键,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乙烯、乙醇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 D 错误。答案:B。【答案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性质判断、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原子共面等,利用烃基异构书写戊醇的同分异构体简单容易。7、D【答案解析】只有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时,平衡才能发生移动,这是化学平衡发生移动的前提。反应物浓度和压强变化不一定会引起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所以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正逆反应速率变化,但如果变化后仍然相等,则平衡就不移动。反应物转化率的变化,说明反应物的正逆反应速率一定不再相等,平衡一
20、定发生移动,答案是 D。8、A【答案解析】A、氯气与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氯化铁,故除去 FeCl3溶液中的 FeCl2杂质可以向溶液中通入氯气,正确;B、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的反应产物为 Fe3O4和 H2,错误;C、Fe3O4为黑色晶体,错误;D、Fe(OH)2在空气中与氧气和水反应生成 Fe(OH)3,不能稳定存在,错误。9、D【答案解析】标况下,2.24L CO2的物质的量为 0.1mol,10.2g A(一元羧酸)与足量 NaHCO3反应产生0.1mol CO2,则10.2g A为0.1mol,即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102,由此可以判断 A 的分子式。【题目详解】标况下,2.24L CO2的物
21、质的量为 0.1mol,10.2g A(一元羧酸)与足量 NaHCO3反应产生0.1mol CO2,则10.2g A为0.1mol,即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102;A.C2H4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60,A 错误;B.C3H6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74,B 错误;C.C4H8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88,C 错误;D.C5H10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02,D 正确;故合理选项为 D。10、D【答案解析】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的有机物只有羧酸,1mo1X能与足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 44.8LCO2(标准状况),说明 X中含有 2 个羧基(-COOH),饱和二元羧酸的通式为 CnH2n-2O4,当为不
22、饱和酸时,H原子个数小于 2n-2,符合通式的只有 D 项,故选 D 项。11、D【答案解析】H3O+中 O提供孤电子对,H+提供空轨道,二者形成配位键,H3O+含有配位键;Cu2+有空轨道,NH3中的氮原子上的孤电子对,可以形成配位键,Cu(NH3)42+含有配位键;CH3COO中碳和氧最外层有 8 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氢满足 2 电子稳定结构,无空轨道,无孤电子对,电子式为,不含有配位键;NH3为共价化合物,氮原子中最外层有 8 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分子中存在两个 HN 键,氢满足 2 电子稳定结构,无空轨道;CO为共价化合物,分子中氧提供孤电子对,碳提供空轨道;本题选 D。12、D【答案
23、解析】苯的密度比水小,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乙醛可被银氨溶液氧化,苯酚与银氨溶液不反应,可鉴别,故正确;苯的密度比水小,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乙醛可被新制的 Cu(OH)2悬浊液氧化,苯酚与氢氧化铜不反应,可鉴别,故正确;NaOH 溶液与苯酚反应无明显现象,不能鉴别苯酚和乙醛,故错误;苯、苯酚溶液、四氯化碳、乙醛与溴水混合的现象分别为:分层后有色层在上层、白色沉淀、分层后有色层在下层,溴水褪色,现象不同,可鉴别,故正确所以 D 选项是正确的【答案点睛】苯的密度比水小,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苯酚可与氢氧化钠、溴水反应,乙醛具有还原性,可被氧化剂氧化,以此解答该题。13、D【答案解析】分析:A.蛋
24、白质遇到重金属盐会变性;B.环氧丙烷和 CO2通过加聚制得全降解塑料;C.高级脂肪酸钠,该物质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较小,且密度小于水;D.油脂难溶于水,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详解: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降低蛋白质的溶解度,属于蛋白质发生了盐析,物理变化,A 错误;全降解塑料可由单体环氧丙烷和 CO2通过加聚反应生成,B 错误;牛油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钠,该物质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较小,且密度小于水,则析出的肥皂浮在上层而不是沉于液面底部,C 错误;油脂难溶于水,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油脂制肥皂实验中加入一定量的乙醇为了增大油脂的溶解,增大与 NaOH 溶液的接触面积,从而加
25、快化学反应速率,D 正确;正确选项 D。点睛:蛋白质溶液中遇到轻金属盐,比如硫酸铵、硫酸钠等,降低了蛋白质的溶解度,以沉淀的形式析出,但是蛋白质没有失去水溶性,没有失去生理活性,属于物理变化;蛋白质溶液遇到重金属盐,比如硫酸铜、醋酸铅等,也产生沉淀,但蛋白质发生变性,属于化学变化,失去水溶性,失去生理活性。14、D【答案解析】AHCl 和 NaOH 反应的中和热H-57.3kJ/mol,但由于稀硫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则 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的H-57.3kJ/mol,A 错误;B由于气态水的能量高于液态水的能量,则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热多,但放热越多,H越小
26、,因此反应CH4(g)2O2(g)CO2(g)2H2O(g)的 H890.3 kJmol1,B 错误;C.合成氨反应是可逆反应,将 1.5 mol H2和过量的 N2在此条件下充分反应,放出热量小于 46.2 kJ,C 错误;DCO(g)的燃烧热是 283.0kJ/mol,则 2CO(g)+O2(g)2CO2(g)H-566.0kJ/mol,互为逆反应时,焓变的数值相同、符号相反,则 2CO2(g)2CO(g)+O2(g)反应的H+566.0kJ/mol,D 正确;答案选 D。【答案点睛】本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能量变化、中和热与燃烧热、可逆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
27、能力的考查,选项 B为解答的易错点,注意比较 H大小时要带着符合比较,题目难度不大。15、A【答案解析】电解质指的是在水溶液或者是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指的是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均不导电的化合物。【题目详解】NaOH 是电解质;BaSO4也是电解质;Cu 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蔗糖是非电解质;CO2的水溶液能导电,是由于 H2CO3的电离,因此 H2CO3是电解质,CO2是非电解质。因此属于电解质的是,故答案 A。16、D【答案解析】分析:甲烷为正四面体结构、乙烯中 6 个原子共平面、乙炔中 4 个原子共线、苯分子中 12 个原子共面,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CH2=CH
28、2是平面结构,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选项 A 错误;BHCCH 是直线型分子,所有原子在同一直线上,同时也在同一平面上,选项 B 错误;C 苯为平面结构,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选项 C 错误;D中具有 1 个甲基,具有甲烷的结构,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内,选项 D 正确;答案选 D。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5 小题)17、取代反应 加成反应 +NaOH+NaCl 【答案解析】甲苯在光照条件下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 A 为,A 水解生成的 B 为,反应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的 C 为,C 与溴发生加成生成的 D 为,D 发生消去反应生成 溴代肉桂醛,结合有机物的官能团的性质解答该
29、题【题目详解】(1)反应为甲苯在光照条件下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反应为加成反应;(2)由以上分析可知 C为,D 为;(3)反应氯代烃的水解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NaOH+NaCl;(4)在 NaOH 的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脱去 1 分子 HBr 或 2 分子 HBr,可生成-溴代肉桂醛或;【答案点睛】发生消去反应时,可能消去一个溴原子,生成 2 种产物,还可能消去两个溴原子,生成碳碳三键。18、醛基 1,2-丙二醇 NaHCO3溶液(或 Na2CO3)氧化反应CH3CHBrCH2Br+2NaOH CH3CH(OH)CH2OH+2NaBr9【答案解析】根据题中各物质转化关系,结合题中信息,苯乙
30、醛与甲醛发生羟醛缩合并失水生成 A,A 的结构简式为;A 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醛基变为羧基,则 B 的结构简式为;据 F 的结构简式可知,F 由 E 发生加聚反应生成,则 E 的结构简式为,E 由 B 与 D 反应生成,则 D 的结构简式为CH3CH(OH)CH2OH,则 C3H6为丙烯,C 为 CH3CHBrCH2Br,据此分析解答。【题目详解】根据题中各物质转化关系,结合题中信息,苯乙醛与甲醛发生羟醛缩合并失水生成 A,A 的结构简式为;A 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醛基变为羧基,则 B 的结构简式为;据 F 的结构简式可知,F 由 E 发生加聚反应生成,则 E 的结构简式为,E 由
31、 B 与 D 反应生成,则 D 的结构简式为CH3CH(OH)CH2OH,则 C3H6为丙烯,C 为 CH3CHBrCH2Br;(1)A 为,其中含氧官能团为醛基;D 为 CH3CH(OH)CH2OH,其化学名称为 1,2-丙二醇;(2)B 为,B 中含有的官能团为羧基和碳碳双键,可用碳酸氢钠(或碳酸钠)溶液检验含氧官能团羧基;A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混合加热生成 B,则 AB 的反应类型是氧化反应;(3)C 为 1,2-二溴丙烷,其水解生成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BrCH2Br+2NaOHCH3CH(OH)CH2OH+2NaBr;E 发生加聚反应生成 F,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2、4)G 物质与互为同系物,且 G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比大 14,则 G比多 1 个 CH2原子团;G的同分异构体满足:分子中含有苯环,且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遇氯化铁溶液变紫色,则分子中含有酚羟基;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说明其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根据分析可知,满足题意的有机物分子中含有苯环,苯环上两个取代基分别为-OH、-C3H5,-C3H5可能为-CH=CHCH3、-CH2CH=CH2、-C(CH3)=CH2,酚羟基与分别有邻、间、对 3 种位置,所以满足条件的有机物总共有:33=9 种。【答案点睛】常见的反应条件与反应类型有:在 NaOH的水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可能是酯的水解反应或卤代烃的水解
33、反应。在 NaOH 的乙醇溶液中加热,发生卤代烃的消去反应。在浓 H2SO4存在的条件下加热,可能发生醇的消去反应、酯化反应、成醚反应或硝化反应等。能与溴水或溴的 CCl4溶液反应,可能为烯烃、炔烃的加成反应。能与 H2在 Ni作用下发生反应,则为烯烃、炔烃、芳香烃、醛的加成反应或还原反应。在 O2、Cu(或 Ag)、加热(或 CuO、加热)条件下,发生醇的氧化反应。与 O2或新制的 Cu(OH)2悬浊液或银氨溶液反应,则该物质发生的是CHO 的氧化反应。(如果连续两次出现 O2,则为醇醛羧酸的过程)。在稀 H2SO4加热条件下发生酯、低聚糖、多糖等的水解反应。在光照、X2(表示卤素单质)条件
34、下发生烷基上的取代反应;在 Fe 粉、X2条件下发生苯环上的取代。19、C 调节分液漏斗活塞,控制浓硫酸的滴加速度 浓 HNO3分解、挥发 生成的 NOSO4H作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或 A)中的水蒸气会进入 B,使产品发生水解 2 5 16H+2 10CO2 8 95 【答案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在装置 B中利用浓 HNO3与 SO2在浓 H2SO4作用下反应制得 NOSO4H,利用装置 A 制取二氧化硫,利用装置 C 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据此分析。【题目详解】(1)该装置属于固液或液液混合不加热型装置。Na2SO3溶液与 HNO3反应时,硝酸会氧化亚硫酸钠本身被还原为一氧化氮,
35、选项 A 不符合;实验室制二氧化硫的原理是基于 SO32-与 H+的反应,因为生成的 SO2会溶于水,所以不能用稀硫酸来制取,那样不利于 SO2的逸出,但如果是用浓硫酸(18.4mol/L),纯硫酸是共价化合物,浓度越高,越不利于硫酸电离出 H+,所以不适合用太浓的硫酸来制取 SO2,选项 B、选项 D 不符合;选项 C 符合;答案选 C;(2)装置 B 中浓 HNO3和 SO2在浓 H2SO4作用下反应制得 NOSO4H。为了控制通入 SO2的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调节分液漏斗活塞,控制浓硫酸的滴加速度;该反应必须维持体系温度不低于 20。若温度过高,浓 HNO3分解、挥发,产率降低;开始反
36、应缓慢,待生成少量 NOSO4H后,温度变化不大,但生成的 NOSO4H 作为该反应的催化剂,使反应速率明显加快;(3)在实验装置存在可能导致 NOSO4H产量降低的缺陷是 C(或 A)中的水蒸气会进入 B,使产品发生水解;(5)发生的是 MnO4和 C2O42的氧化还原反应,MnO4做氧化剂,被还原成生成 Mn2+,C2O42做还原剂,被氧化成城二氧化碳。结合得失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可得到 MnO4和 C2O42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MnO4+5C2O42+16H+2Mn2+10CO2+8H2O;根据题意可知,酸性 KMnO4溶液先与 NOSO4H反应,利用草酸钠溶液滴定剩余酸性 KMnO4溶
37、液。用 0.2500molL1草酸钠标准溶液滴定酸性 KMnO4溶液,消耗草酸钠溶液的体积为 20.00mL。可知剩余的 KMnO4的物质的量n1(MnO4)=25n(C2O42)=2 50.2500molL120.0010-3L=210-3mol,则亚硝酰硫酸消耗的 KMnO4的物质的量 n2(MnO4)=0.1000molL160.0010-3L-210-3mol=410-3mol。n(NOSO4H)=5/2n2(MnO4)=10-2mol,亚硝酰硫酸的纯度=m(NOSO4H)/1.337g100%=10-2mol127 gmol1/1.337g100%=95.0%。【答案点睛】本题测定纯
38、度过程中,先用过量的酸性 KMnO4溶液滴定 NOSO4H,将 NOSO4H 完全消耗,再用草酸钠溶液滴定剩余酸性 KMnO4溶液。经过两次滴定实验,最终测得样品纯度。可先根据第二次滴定,求出第一次消耗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再根据方程式比例关系,计算出样品中 NOSO4H 的含量。20、B A 铝 B A 【答案解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原电池的必备构造:有两个活性不同的电极两个电极由导线连接,并插入到电解质溶液中,形成电流回路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以此答题。【题目详解】(1)Zn 的活泼性比 Cu 强,则 Zn 作负极,Cu 作正极,则电子由 Zn 电极从外电路向 Cu 电
39、极移动,即电子由 A 极向 B极移动,则电流由 B 极向 A 极移动;(2)实验四中,电子由 B 极向 A 极移动,则 B 极失去电子,作负极,即负极为铝电极;(3)实验三中,指针发生偏转,说明有电流移动,即电子也有移动,则说明该过程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故合理选项为 B;(4)A.相对活泼的金属一般作负极,但是也有例外,比如实验四,镁的活泼性比铝强,但是镁不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铝可以,所以铝作负极,A 错误;B.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对应的物质是还原剂,失去电子,B 正确;C.烧杯中的液体必须是电解质溶液,以构成电流回路,C 正确;D.浸入同一电解质溶液中的两个电极,必须是活泼性不同的两种金
40、属(或其中一种非金属),D 正确;故合理选项为 A。【答案点睛】组成原电池的电极,它们的活泼性一定有差异。一般情况下,较活泼的电极作负极,但是也有例外,比如镁、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形成原电池中,铝的活泼性较差,但是作负极,因为铝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镁不行,所以镁作正极。21、减少的是 I-、Fe2+增多的是 Br-不变的是 Cl-2I-+Br2=I2+2Br-、Fe2+Br2=2Br-+Fe3+【答案解析】分析:依据还原性顺序 IFe2 BrCl,溴水能将 I和 Fe2氧化。详解:依据还原性顺序 IFe2 BrCl,溴水先氧化 I再氧化 Fe2。所以向含有 Cl、Br、I、Fe2的溶液中,逐滴加入新制的溴水至足量,依次发生反应为:2I-+Br2=I2+2Br-、Fe2+Br2=2Br-+Fe3+,由反应可知,I-和 Fe2+被消耗减少,生成 Br-增多,Cl-不变,故答案为:I-、Fe2+;Br-;Cl-;2I-+Br2=I2+2Br-、Fe2+Br2=2Br-+F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