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课例《功》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28970.pdf

上传人:得****3 文档编号:83991645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75.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功》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28970.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功》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28970.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功》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28970.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教学课例《功》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28970.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功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物理 教学课例名称 功 教材分析 功 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本章通过功、功率的教学,为学生认识能做了铺垫。由于只要求初中学生初步认识能量的概念,所以教科书并未追求能量概念的严密性,而是在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能量的概念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重点:了解功的两要素,会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能说出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记住功的计算公式,国际单位,会应用 W=FS 做简单计算题。2、过程与与

2、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通过实验和生活中的例子,知道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生活中实例的解释,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 的兴趣。通过合作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意识。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功的概念比较复杂、抽象,教学中应遵循具体-抽象-具体的原则。本节之前学生还没有学习关于能的知识,在没有能的转化的知识的情况下,功的定义是很难下的;但学生已有一定的力学基础知识,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认知水平来构建“功”的概念。在学习过程中仍需一些

3、直观认识作为依托,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实验和实例分析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一)、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特点,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引导启发: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所起的作用不再是一味“传授”,而是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形式启发学生发现、解决问题,在学生思维受阻时给予适当引导。2、激趣教学:学习本应是件快乐的事,为了让学生“乐”学,教师通过图片欣赏、现场游戏等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距离,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二)、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学法 的指导。本节课主要指导学生以下两种学法:1、自主探究:“书上得来终觉

4、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本节课功的定义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都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观察、猜想、分析、概括等活动得出的,使学生亲历了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全过程,从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2、合作学习:教学中鼓励学生分工合作,充分交流,帮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最大的成功,体验成功的快乐,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我是从功的字面含义入手引入新课,功是个多义词,有“贡献”的意思,如功劳,还具有“成效”的意思如成功,同学们还可以列出别的含义。(二)功的概念:多媒体中给出了两个同学推同一重物的例子,为了能让学生亲身体验,符合实际情况,在课堂中改换成两位同学推五张桌子,观察现象。根据

5、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位同学用力的成效是否一样?(三)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在引入功的概念后教师引导学生从功的概念分析怎样才算做了功,学生根据已有的力学知识能够得出:物体受了力,并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那就表示力做 了功。观察进而总结得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趁热打铁,利用身边的物体,让每个学生亲身经历,感受做功的过程,正确的认识到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之后,通过多媒体出示五个实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分析这些实例中哪些力做功,哪些力不做工,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每组选一个代表展示交流结果。最后我用多媒体作图分析演示,确定学生

6、得出的结论,加深学生印象。设计意图:通过实例,得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来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四)功的计算公式与单位:在物理学中,把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W=FS W-功-焦耳(J)F-力-牛顿(N)S-距离-米(m)在引导学生理解 W=Fs 各符号代表的物理意义后,充分利用学生已构建的物理公式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得出变形公式 F=WS 和 S=WF,认识功的单位的规定:1J=1N.m。在介绍功的单位时,教师通过对焦耳的生平 简介,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并体验 1J 的功有多大。通过多媒体图片展示实例,学生亲身体验,让抽象的东西具体化。5、小组交流讨论 让学

7、生小结反思这课节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我有哪些收获?还存在哪些困惑?与其他同学说说。6、布置作业: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我紧扣重点,难点,分层次的设计了几个题目,全面的涉及到本节的知识点,突出重难点。课例研究综述 功 的这节内容是力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功的概念比较抽象,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功的计算题对于基础太薄的学生来说,就更困难了。这节课,我先是按照教材的编写顺序,从“力的成效”入手,让学生体会力与距离的关系,引出功的含义。然后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做功的实例,巩固和检查学生对功的含义的理解。在学生对功的含义有了初步的了解后,引导学生分析“想想议议”中的“做功与不做功”的图片,总结出不做功的三种情况。再通过我的“哑剧”表演,训练学生学会正确判断物体是否做功,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功的含义,这样处理学生比较感兴趣,容易 接受。公式 w=fs 中的 f、s 是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由于学生在解题能力上有差异,导致部分学生在解答灵活性、综合性较强的问题时还是有困难。因此在习题课上要有所侧重,要多给予学生解题方法上的指导,指导学生会审题,会找关键词,重点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