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基础知识同步练习含答案人教统编版34563.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基础知识同步练习含答案人教统编版34563.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六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 基础知识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嘟囔(nng)腊肉(l)B.沸腾(fi)孥孥(n)C.搁置(g)栗子(s)D.唾沫(tu)焖饭(mn)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终日不成章 章:文章 B.泣涕零如雨 零:零散。C.相去复几许 去:距离。D.脉脉不得语 得:得到。3.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确的一项是()当今的艺术仿佛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的盛宴。舞台上扑朔迷离的灯光,3D 电影院里上下左右动的座将,魔术师利用光学仪器制造的视觉误差从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到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然而,有多少人思考过
2、这个问题技术到底赋予了艺术什么?关于世界,关于历史,关于神秘莫测的人心技术增添了哪些发现?在许多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我们不难看到技采崇拜正在形成。A.仿佛 B.扑朔迷离 C.赋予 D.神秘莫测 4.对十五夜望月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是()。A.诗的开篇描绘出十五夜的明朗素洁的景象,为下文写秋思作铺垫。B.“冷露无声湿桂花”中的“桂花”,固然是写庭院中的桂花,但又可联想到神话故事里的月中桂树、吴刚、嫦娥等,诗的意境十分悠远。C.诗的最后一句写“秋思落谁家”,一个“落”字,用得十分妥帖新奇,给人以动的形象感觉,仿佛愁思在随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D.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优美的想像,渲染
3、了元宵佳节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思,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二、给句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章:歌曲诗文的段落;章程;条理;图章;佩戴在身上的标志。1.这个学校的招生简章刚刚发布。()2.做事不能杂乱无章,要做好计划。()3.我戴的这个徽章是我们学校的标志,我一定会好好爱护它。()4.这篇小说的第一章讲了主人公的出身。()5.刚刚做好的这个印章真漂亮。()三、理解词语。1.嘟囔:2.():没有办法;没有办法可想。3.():肌肉、皮肤或黏膜等组织由于发炎、瘀血或充血而体积增大。4.糊糊涂涂:四、写出下列语句运用的修辞手法。(1)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
4、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2)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3)你们想,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五、品读诗句,完成练习。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1)这两句诗点明了诗人描写的季节是 ,描写的地点是 。诗人透过“飞”字,重点抓住 、两种景物来凸显季节特征。(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2.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1)句中“散”的读音是(),一个“散”字描绘出了一幅()。A sn B.sn C 灯火
5、通明图 D.宫中传烛图 (2)对这两句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表达了大臣对皇恩的感激之情 B 表达了臣民对皇权的敬畏之情 C.表达正直人对天子宠幸之臣的愤慨之情 D.表达了臣民对皇恩的渴望之情 六、感知课文。1.腊八粥的作者_,原名沈岳焕,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 、散文集 等。2.读句子,感受人物形象。“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这句话主要描写了八儿的_。读了这些句子让我们感受到了八儿_的特点。3.迢迢牵牛星 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_的神话传说,它写的虽然是天上的
6、事,反映的却是现实的生活。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_。这首诗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性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这个句子是_。这首诗在刻画织女时,并没有孤立静止地去写她的思想活动,而是通过_和_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含蓄深沉,极富艺术感染力。4.寒食是唐代诗人_创作的一首杰出的_诗,以为_内容的七绝,作者巧借吟_,对时政予以讽刺。5.十五夜望月是_代诗人_创作的一首以_为内容点七绝。诗中对景物的描写,渲染了_的特定环境气氛,为下文抒发_起到了铺垫作用。七、课外你积累了哪些描写我国传统习俗的古诗?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首写下来。()参考答案:一、1.C2.C 3.B4.D 二、1.2.3.4.5.三、1.连续不断地等自言自语。2.奈何 3.肿胀 4.本文指把各种食材混杂在一起煮粥。四、(1)拟人 (2)反问或排比 (3)反问 五、1.(1)春季 京城 落花 柳絮(2)暮春的长安城里漫天飞舞着落花,寒食节东风吹斜了宫中柳树的枝条。2.(1)B D (2)C 六、1.沈从文 边城 长河 湘行散记 2.语言 聪明、可爱 3.牛郎织女 夫妻分离 拉涕零如雨 动作 情态 4.韩翃 七言绝句 政治讽刺 节令景色 5.唐 王建 中秋月夜中秋望月 秋思之情 七、示例:乞巧 唐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