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预习案、课课练合集4720.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预习案、课课练合集4720.pdf(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7 页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通过诵读,培养语感。2 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并做积累。3 培养用朴素的语言表达感情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欣赏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体会作者悠闲、超逸的心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领略文中月色的自然之美,感受作者胸怀旷达之美。2 学习作者乐观的心境,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教学重难点 1 品析句子,分析文章的景色描写并体味意境。2 领略文中月色的自然之美,感受作者胸怀旷达之美。教学要点 诵读体味文意,领略篇章之美。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夜深人静皓月当空,月光如流水般洒落大地,一切都像笼着轻纱,若隐若现,缥缈而曼妙。面
2、对如此美景,你是否想出门欣赏一番,漫步月下你会萌生怎样的感情?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一篇文章记承天寺夜游,看看他在美丽的月色中会发出怎样的人生感慨。2老师给大家介绍古代一位名人:读书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写作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态度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生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他一生频遭贬谪,历典八州,身行万里,居穷山恶水,却如处天堂。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尽了人间丑态,却说:“眼前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同学们,你知道他是谁吗?(苏轼)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苏
3、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教师适当补充,如:苏轼有不少随笔式的散文,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段,或渲染出一种情调,或表现一片心境。记承天寺夜游是一篇写景小品,选自苏轼的一部笔记东坡志林,写他被贬湖北黄州之时月夜游历的快乐和闲适。似乎是单纯写景,实则是有寓意的,现在我们不妨来一起仔细品味。二、细细读,熟悉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小声自读课文,画出生字,然后迅速查工具书正音。2教师范读或放录音,请同学们注意朗读的节奏,然后自由朗读。3老师注意到了某一位同学读得很投入,现在我们请他范读,大家评价。评价时要注意:首先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节奏。提示:(1)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
4、寺。寻张怀民。第 2 页 共 7 页(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4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读懂全文。要求: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教师巡回答疑;男女生准备分组竞赛。5出示抢答题卡,抢答题(一):(以演示文稿呈现)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1)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2)念无与乐者(思考、想到)(3)月色入户(门)(4)遂至承天寺(于是、就)(5)怀民亦未寝(睡)(6)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7)盖竹柏影也(原来是)(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罢了)抢答题(二):翻译下列重点句子。(1)念无与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2)庭下如积
5、水空明。(庭院中的月光像一泓积水一样清澈透明。)(3)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水中藻、荇纵横交错,原来是那绿竹和翠柏的影子。)(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绿竹和翠柏?)(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缺少像我们这样清闲的人罢了。)6通过激烈的比赛,我们很快读懂了课文,请同学们把你们认为重要的词语记在卡片上。接下来给大家 3 分钟的时间,背诵全文,当堂抽检了解背诵情况。三、认真思考,合作探究情感 1同学们已经背诵了课文,那大家明白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来到户外吗?明确:一方面作者被眨,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月。2文中是怎样描写
6、月色的?作者所见夜景如何?(用原文回答)你有何感受?明确:描写夜景之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它给人的感受是空灵、皎洁、明净 3文中还有哪些句子进一步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明确:“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4教师设疑,引起学生更深入的思考,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相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并非每处都有竹柏。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意?学生分组讨论后明确: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在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身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作者正是借“何夜”“何处
7、”点明这一真谛。这也正是作者能保持乐观进取精神的缘由。作者借“何夜”“何处”一句点明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人生真谛。也正是作者保持乐观豁达、积极进取精神的原因。5追问:“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的“闲”应怎样理解?你认为“闲人”是怎样的一种人呢?明确:“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作者最后这一句慨叹,看似平淡,意在点睛。这句话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趋炎附势,奔走钻营,陷入那茫茫宦海而难以自拔,何第 3 页 共 7 页 曾得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所以这里的“闲人”并非是闭极无聊,无所事事之人,是具有安闲自适心境的人,是具有闲情逸致,兴趣高雅之人,是有远大的
8、政治抱负,但壮志难酬,一贬再贬的无奈之人。赏月只不过是他借月抒情,自我排遣罢了(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四、敞开谈,感受作者情怀 比较小石潭记中柳宗元和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心境的异同。明确:相同之处:两篇文章,都在景中寓情。它们借景抒情,抒写着自己的切身感受;他们托物言志,都因贬官,排遣着自己内心的郁闷。两文的写作手法较为相似,都运用了描写、衬托等手法。小石潭记一文,描写的是小石潭,以潭中的石、潭中的鱼来衬托,以潭四周的环境气氛来衬托心情;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描写的是月光用积水空明与竹柏影来衬托此月光。不同之处:两篇文章的心情感受有微殊。如,在小
9、石潭记中,文章最后写到潭上的气氛,借景抒情,抒写了作者凄怆悲凉的心绪。文章的结尾处,就以“其境过清”收尾,透出一股清冷凄凉。而记承天寺夜游中如水的月色,静谧的庭院则更使人平静而豁达。2面对此景此情,难道你不想对苏轼说点什么吗?你赞同苏轼的人生态度、处世之道吗?自由发言,谈谈自己的感受。(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教会学生辩证地看待人和事。许多教师点到苏轼的乐观豁达即收尾,忽略了学生喜爱质疑、乐于探究的心理倾向,利用这个练习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提出不同的意见,可以用现代人的眼光向苏轼提出建议,使课堂气氛再次达到高潮。)五、随堂演练 2007 年湖州中考试题 阅读苏轼记承天诗夜游,完成 13
10、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 庭下如积水空明 第 4 页 共 7 页 2翻译句子。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3“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参考答案:1高兴的样子 想到 形容水的澄澈 2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清闲的人罢了。3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六、课堂总结 苏轼虽遭“文字狱”,被贬到黄州,心情郁闷,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来消解内心的孤独,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他坦荡的生活态度和旷达的人生信条。学习本文,在欣赏庭院月夜美景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感受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著;感受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
11、洒人生的难能可贵;相信他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乐观的精神魅力会给同学们更多的滋养。七、布置作业 1熟练背诵课文。2收集关于咏“月”的诗句。参考答案: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 板书设计 记承天诗夜游 苏轼 寺庭步月事 庭中月景景 乐观豁达情 宁静淡泊 第 5 页 共 7 页 初二语文自主学习记录卡 编号:课题:记承天寺夜游 班级:姓名:用时:2
12、5 分钟 自 学 目 标 1.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准确翻译全文、背诵全文。2.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进一步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积累 1、作者:2、字词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门),欣然(高兴的样子)起行。念(想)无与为乐者(共同游乐的人),遂(于是,就)至(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亦(也)未寝(睡觉),相与(一同,共同)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清澈透明),水中藻荇(泛指水草。藻:水草总称)交横,盖(表示推测,原来)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只)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罢了)。自学提纲 1、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
13、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作者描绘的世界: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芙妙境界。作者的心境: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 旷达 2、本文有些平常的字,却包含有丰富的含意,值得玩味。如“念无与乐者”句中的“念”,“寻张怀民”句中的“寻”,试选择其中的一例,谈谈你的理解。“念”字含有两层意思:一是写出作者贬居的寂寞寡欢,连老朋友都断绝了往来;二是说赏月应该是志同道合之人,考虑与谁一起赏月。“寻”字也有两层意思:一是揣测张怀民如何赏月,是庭中赏月,还是出门步月?需要去寻。二是写出了一种急欲寻找的迫切感,表现出渴望与知心好友共同赏月的急切心理。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
14、人耳。”你对这句话有怎样的理解?明月是经常有的,美景也是经常在的,但人们的心情不同,欣赏景物的感受也不同,作者与张怀民当时都被贬官,有职无事,是个闲人,作者虽被贬,却能从随处可见的景物中,得到美的享受,并描绘如此充满诗情画意好文,表现出作者豁达宽广的胸襟。质 疑 评价 自我 评价 家长 评价 老师 评价 第 6 页 共 7 页 郑梁梅中学初二语文课课练(用时)课题:记承天寺夜游 命题:做题:审核:班级:姓名:整洁:得分:一、本文的作者 苏轼 与其父 苏洵 、其弟 苏澈 并称“三苏”,同属“唐宋八大家”。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1.欣然起行 高兴的样子 2.念无与乐者 想 3.遂至承天寺 于是
15、,就 4.怀民亦未寝 睡 5.相与步于中庭 一同,共同 6.庭下如积水空明 清澈透明 7.盖竹柏影也表示推测,原来 8.但少闲人 只 9寻张怀民 寻找)三、翻译下列语句。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庭子里散步。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庭院,清澈透明,水中藻、荇交叉错杂,都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哪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少像我这样的闲人罢了。四、理解性默写 1.全文的主旨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2.文中抒发作者感受的句子(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
16、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3.本文运用比喻手法描写月色的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文中正面写月的句子:月色入户。4.文中侧面写月的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5.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找出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6.文中表现作者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欣然起行”,它与“解衣欲睡”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7.文中“念无与为乐者”一句中“念”的结果是: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8.作者夜游的原因:月色入户。9.作者寻张怀民的原因:念无与为
17、乐者。10.文中比喻庭院中月光清澈透明的词语:积水空明。11.文中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的词语:藻荇交横。五、研读课文内容。1.“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写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点 2.你认为文中哪些语句与“闲”字有关?这个字透露出哪些信息?如“月色入户”透露其门庭冷落,“念无与乐者”透露其交游之稀,“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更是透露其闲.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3.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作者描绘的世界: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芙妙境界。作者的心境: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 旷达 4
18、.简要分析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句话的含义。闲人:1.指不追逐名利,超脱世俗而又有情趣的意思;2.表现心怀愤懑,自嘲自解的心态。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情:既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又有赞叹自己与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5.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有“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慨,请在承天寺夜游中找出与此意义相近的一句,抄写在下面横线上。第 7 页 共 7 页 念无与乐者 6.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记承天寺夜游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文中苏东坡将月
19、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又将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答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即可给分);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情:既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又有赞赏自己与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7.在我国文学史上,有很多诗人对月有独特的感受,借月抒发自己的感情,请举出两个这样的例子,注明出处和作者。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8.“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你对这句话有怎样的理解?明月是经常有的,美景也是经常在的,但人们的心情不同,欣赏景物的感受也不同,作者与张怀民当时都被贬官,有职无事,是个闲人,作
20、者虽被贬,却能从随处可见的景物中,得到美的享受,并描绘如此充满诗情画意好文,表现出作者豁达宽广的胸襟。9.如何理解“闲人”:指性情高雅的人;包含了作者被贬的悲凉与对人生的感慨。10.文章结尾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等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11.本文有些平常的字,却包含有丰富的含意,值得玩味。如“念无与乐者”句中的“念”,“寻张怀民”句中的“寻”,试选择其中的一例,谈谈你的理解。“念”字含有两层意思:一是写出作者贬居的寂寞寡欢,连老朋友都断绝了往来;二是说赏月应该是志同道合之人,考虑与谁一起赏月。“寻”字也有两层意思:一是揣测张怀民如何赏月,是庭中赏月,还是出门步月?需要去寻。二是写出了一种急欲寻找的迫切感,表现出渴望与知心好友共同赏月的急切心理。12.全文最后一段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自嘲、自矜、自解、自慰,以及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1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好在哪里?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皎洁的月光比作清澈透明的积水,把竹子、柏树的影子比作藻荇。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庭院月色美景,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襟。14.古人爱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此文作者也写了竹柏,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和张怀民之间深厚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