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必修一地貌重点知识归纳3495.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必修一地貌重点知识归纳3495.pdf(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 (每日一练)高考地理必修一地貌重点知识归纳 选择题 1、左图为新疆塔里木盆地内新月形沙丘,右图为内蒙古海森楚鲁怪石林中的风蚀蘑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据图判断此地主导风向可能为()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2)形成岩石蘑菇状的地质作用()A.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 C.风力沉积 D.风力搬运 答案:C B【提示】风沙地貌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2 【解答】(1)盛行风从新月形沙丘坡度较缓的一侧吹向坡度较陡的一侧,缓坡一侧为迎风坡,结合方向标可知图中缓坡朝向西北,据此判断
2、此地主导风向可能为西北风。故选 C。(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形成岩石蘑菇状的作用是风力侵蚀。故选 B。2、下图为我国一雅丹地貌的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形成雅丹地貌的最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堆积 B.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 D.冰川侵蚀(2)据图判断,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最可能为()A.西北风 B.正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答案:C A【提示】风沙地貌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风沙地貌。3 (2)本题主要考查了风沙地貌。【解答】(1)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
3、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形成雅丹地貌的最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侵蚀,C 正确。故选 C。(2)图中指向标指向北方,结合图中指向标判断,雅丹地貌的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是西北东南走向,宽浅沟槽、背鳍形垄脊是风力侵蚀的结果,其走向应该和主导风向一致,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我国西北地区的主导风向是西北风,因此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最可能为西北风。故选 A。3、风通过搬运作用,携带地表疏松沙粒形成风沙流,风沙流沙粒运动主要有三种形式:蠕移、跃移和悬移,下图示意风沙流沙粒运动状况,据此回答下列小题。(1)当地盛行的风向()A.西风 B.东南风 C.北风 D.南风(2)影响风沙流运动形式的
4、主要因素()沙粒粒径风速大小植被覆盖率风向气温 A.B.C.D.(3)关于风沙流沙粒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4 A.地表含水量越大,沙粒越易被侵蚀 B.风沙跃移是地表风力侵蚀的结果 C.风沙流中的含沙量与高度有关,随高度的增加含沙量递增 D.风沙流中飞跃的颗粒,对地面较大颗粒冲击后,缓缓向前移动为跃移 答案:C A B【提示】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风沙地貌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根据风沙运动的方向和“N、S”指向方位判断出此地风向为北风,故选 C。(2)风速相同时悬移沙粒粒径最小,跃移沙粒粒径次之,蠕移沙粒粒径最大;植被覆盖率影响土壤的粘滞性同时影响风沙运动的形式
5、,所以影响风沙运动形式的主要因素为沙粒粒径;风速大小;植被覆盖率,故 A 正确。(3)地表含水量越大,沙粒粘滞性越好沙粒越不易被侵蚀,故 A 错误。风沙跃移,飞跃的颗粒,对地表有很大冲击,是地表风力侵蚀的重要原因,故 B 正确。风沙流中的含沙量与高度有关,随高度的增加含沙量递减,故 C 错误。风沙流中飞跃的颗粒,对地面较大颗粒冲击后,缓缓向前移动为蠕移,故 D 错误。5 4、洪积扇是由暂时性流水堆积成的扇形地貌,又称为干三角洲。形成洪积扇的暂时性流水到山前多呈散流而逐渐消失。如图示意我国某山地洪积扇等高线及滩地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堆积物颗粒大小的均匀程度最好的位置在()A.MB.N
6、C.PD.Q(2)图示范围内,河流上游与下游河段等高线弯曲方向不同,主要原因是()A.上游地形坡度较大,下游地形坡度较小 B.上游以风化作用为主,下游以搬运作用为主 C.上游以侵蚀作用为主,下游以沉积作用为主 D.上游河道较窄,下游河道较宽 答案:A C【提示】流水地貌 解析:(1)分选性是指碎屑颗粒大小的均匀程度,也可以表达为围绕某一个粒度的颗粒集中趋势的大小离差程度。碎屑颗粒的分选程度受沉积环境的水动力条件和自然地理条件控制,一般水动力能量高的沉积环境碎屑颗粒的6 分选性较好,风对风成沙丘的分选性最好,其次为海(或湖)滩沙,河流沙的分选性往往较差,而冰川沉积物的分选性最差。分选性,碎屑颗粒
7、粗细均匀程度。大小均匀者,分选性好,大小混杂者,分选性差。(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解答】(1)读图可知,QPNM 表示由冲积扇的扇顶到冲积扇的扇缘地带,随着地势不断变平缓,水流速度变缓慢,流水的搬运能力减弱,沉积物颗粒由粗到细,具有分选性。在扇顶地带,搬运能力相对强,颗粒物分选性较差,可能细颗粒物夹杂着粗颗粒物一起沉积,颗粒大小的均匀程度较差;在冲积扇的扇缘地带流水的搬运能力最弱,粗颗粒物早已经沉积,只有细颗粒物能够到达该地,堆积物颗粒大小的均匀程度最好,M 位于冲积扇的扇缘地带,堆积物颗粒大小的均匀程度最好。A 正确,B
8、CD 错误。故选 A。(2)读图可知,图示范围内,在河流的上游河段,落差大,水流速度快,主要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河谷地势比两侧低,等高线向高处弯曲凸出;图示范围内,在河流的下游河段,为山谷口的冲积扇,地形平坦,水流速度缓慢,主要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形成冲积扇堆积体,其地势比两侧高,所以,等高线向低处弯曲,C 正确。坡度大小影响等高线的疏密程度,但对等高线的弯曲方向影响小,A 错误。等高线弯曲方向与风化作用和河道宽窄关系不大,BD 错误。故选 C。5、蓝窗曾经是地中海岛国马耳他的著名景点,位于一个悬崖的尽头,是一个由石灰岩形成的天然拱门,透过大门,游人可以看到海天一色的壮观景色(下图),但该景观
9、已于 2017 年 3 月 8 日上午坍塌。完成下面小题。(1)蓝窗景观属于()A.海蚀地貌 B.海积地貌 C.喀斯特地貌 D.冰川地貌 7 (2)造成蓝窗景观坍塌的主要动力是()A.潮汐 B.波浪 C.冰川 D.流水 答案:A B【提示】海岸地貌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1)由材料分析可知,景点“蓝窗”是一个由石灰岩形成的天然拱门,据此分析,蓝窗位于海岸边海蚀崖的附近,受海浪侵蚀作用明显,因此判断“蓝窗”景观的地质作用为海水侵蚀。故选 A。(2)“蓝窗”位于地中海中的岛屿,属于地中
10、海气候,冬季受盛行西风的影响,海浪较大,海水侵蚀作用较强,破坏最强。据此判断导致其坍塌的主要动力为波浪,B 正确。故选 B。综合题 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 (1)在图 1 中甲、乙、丙、丁四地,可分别见到与图 3 中相似的地貌景观。其对应关系分别是:甲-(填序号,下同),乙-,丙-,丁-。(2)分别指出图 3 中的地貌名称,-、-,若两类地貌在图 2 中均有分布,则最可能位于 处(填字母),最可能位于 处(填字母)。(3)读图 3 中的地貌,试描述该类地貌景观特点 。(4)简述地貌的形成过程。答案:(1);(2)冲积扇;三角洲;F;E(3)V 形谷,峡谷深,两侧山体陡峭(4)当河流流出谷口
11、时,摆脱了侧向约束,流速减慢,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 解析:(1)由图可知,甲地位于山区,河流的源头地区,地势起伏较大,河流以下蚀为主,多 V 型谷,对应景观图;乙地位于河流出山口处,河流携带的泥沙堆积形成冲积扇,对应景观图;丙地位于河流的中下游地区,河道弯曲,河曲发育,多冲积平原,对应景观图;丁位于河流的入海口处,其地貌是三角洲,对应景观图。9 (2)根据上题的分析,图中地貌为冲积扇,地貌为三角洲;图 2 中冲积扇地貌分布在河流出山口处,对应 F 处,三角洲地貌主要分布在河流入海口处,对应图 2 中的 E 处。(3)改革局上题的分析,地貌位于河流的上游地区,地势起伏大,流水以侵蚀作用为主,
12、地貌特点为:V形谷,峡谷深,两侧山体陡峭。(4)根据上题的分析,地貌为冲积扇,其形成过程是: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流速减慢,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小提示】不同河段河流地貌的类型及成因 7、读我国长江流域及甲地景观、乙地放大图,完成下列问题。(1)说出甲地河流地貌的名称,并简述成因。10 (2)指出长江乙河段流水作用的主要形式,并说明判断依据。(3)分析长江口地段多沙洲的自然原因。答案:(1)“V”型峡谷。成因:经地壳抬升后,又经流水(下切)侵蚀而形成。(2)形式:流水堆积作用。依据:流经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河道弯曲,水流缓慢。(3)河流径流量大,携带泥沙量大;位于河流人海口,
13、地势低平,流速缓慢,以堆积作用为主,泥沙大量堆积;地处河海交界地带,海潮的顶托使堆积作用增强,在河口地段形成众多的沙洲。解析:(1)由于地壳运动,地形抬升后,在河流的上游以及山区河流,由于河床的纵比降和流水速度大,因此河水在垂直方向上的分量也大,就能产生较强的下切蚀能力,这样使河谷的加深的速度快于拓宽速度,从而形成在横断面上呈“V字形的峡谷。(2)在河流的中下游平原地区平缓开阔,流速变缓,向下侵蚀作用减弱,以侧蚀和流水堆积作用为主,形成凹凸河岸,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携带的泥沙不断的沉积形成河漫滩地貌。(3)沙洲形成的自然原因从泥沙来源、有利的沉积条件来分析,沙洲多说明河流水量大,携带泥沙多,入海
14、口处水流缓。长江,为我国第一大河流,河流径流量大,携带泥沙量大,位于河流入海口为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流速减缓,以堆积作用为主,泥沙大量堆积,地处河海交界地带,海水的项托作用使堆积作用增强,在河口地段形成众多的沙洲。【小提示】(1)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河流的 V 型谷,峡谷,瀑布,沟壑纵横黄土高原等。(2)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如峰林,峰丛,落水洞,石钟乳,石笋等。(3)流水的沉积地貌:冲积扇,洪积扇,河口三角洲,冲积平原等。8、下图示意黄河某段外力地貌分布图及沿 A 和 B 一线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 (1)简述左图中 C 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2)描述冲积扇城市 A
15、和 B 一线沉积颗粒物的空间分布特征。答案:(1)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流经此地的河流含沙量大,携带大量泥沙在流出山口时,河面展宽,流速减慢,泥沙在此沉积,形成冲积扇 (2)特征:自西向东颗粒逐渐减小,自西向东沉积物厚度逐渐变小 解析:(1)从图中形态可以看出为冲积扇地貌,主要是由于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覆盖低,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流经此地的河流含沙量大,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在流出山口时,地形趋于平坦,河面展宽,流速减慢,河流携带泥沙的能力下降,泥沙在此沉积,形成冲积扇。(2)黄河冲出山口后,流速逐渐降低,河流携带泥沙的能力逐渐下降,颗粒大的先沉积且沉积较多,颗粒小的后沉积
16、且沉积较少,故自西向东颗粒逐渐减小,自西向东沉积物厚度逐渐变小。【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及堆积物的特点。河流地貌的特征如下:时期 作用过程 地貌类型 侵蚀地貌 上游 溯源侵蚀、下蚀 V 形谷 中游 下蚀、侧蚀 有明显的凹凸岸,连续弯曲 下游 侧蚀 槽形谷地 堆积地貌 山口 泥 沙 堆 积 洪积冲积平原 山区河流流出谷口,地势平缓,水道开阔,水流放慢,泥沙堆积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多个连接而形成冲积洪积平原 河 流 中下游 河漫滩平原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面积逐步扩大,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被淹没,接受沉积。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 12 河口 三角洲平原 河流入海口处,河水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