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治疗的理论与方法25567.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为治疗的理论与方法25567.pdf(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行为治疗的理论与方法 行为主义是现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对西方心理学有着巨大的影响,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行为主义研究早在 20 世纪初弗洛伊德进行心理分析研究时就已开始,但直接植根于行为主义的行为治疗(behavior therapy)却是在 20 世纪 50 年代末至 60 年代初这一期间发展起来的。由于行为治疗本身具有独特的理论见解和特殊的治疗方法,所以它在较短时间内就成为可供临床应用的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第一节 行为治疗的基本理论 从理论基础来看,行为治疗的基本理论源于行为主义的学习原理,主要以经典条件作用原理、操作条件作用原理和模仿学习原理为基点。一、经典条件作用原理 经
2、典条件作用(classical conditioning)学说的建立最早可追溯到俄国生理学家谢切诺夫(I.M.Sechenov)。他在 1863 年出版了脑的反射一书,认为一切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活动就其发生机制来说都是反射。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关于心理活动性质的旧观念。巴甫洛夫(I.P.Pavlov)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他在实验室中研究狗的消化过程时,无意中发现狗不仅仅是在食物出现时才分泌唾液,当与食物出现相关的其他刺激物单独出现时狗也会有相同的反应。巴甫洛夫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实验研究。他在给狗喂食的同时,对狗进行一个节拍器的声音刺激(中性刺激,也称无关刺激)。这样结合多次以后,狗
3、只要听到节拍器的声音(但没有食物),就会有唾液流出(反射行为)。巴甫洛夫将这种后天习得的对一个中性刺激的反射行为就称为条件反射,这个中性刺激就是条件刺激。巴甫洛夫进一步又发现,几乎任何的先天性反应(如眨眼等)都可以与任何刺激(如颜色、声音等)建立起一种条件反射(conditioning reflex,简称 CR);反过来讲,条件反射的建立必须依赖于一种无条件反射(unconditioning reflex,简称 UR),否则无法形成。如没有食物结合的单纯的节拍器声音是绝对不会使狗产生唾液分泌反应的。若条件刺激多次出现,但没有无条件刺激的强化,这个条件反射就会削弱或消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华
4、生(J.B.Watson),则明确的将条件反射的研究纳入了心理学范畴。华生行为主义又称为“刺激反应心理学”,即 SR 心理学。华生认为,行为是有机体应付环境的全部活动,刺激是指引起有机体行为的外部和内部的变化,而反应则是指构成行为最基本成分的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华生从严格的决定论出发,认为一定的刺激必然引起一定的反应,而一定的反应也必然来自一定的刺激。如完全知道刺激,就可推知会有什么反应;如完全知道反应,也可推出曾有什么刺激。因此,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就是确定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系的规律,以便预测行为和控制行为1。从 SR 这个立场出发,华生(1924)认为人的行为除少数简单的反射外,完全是由外界环境
5、塑造的。他甚至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和我可用以培养他们的特殊世界,我就可以保证随机选出任何一个,不问他的才能、倾向、本领和他的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把他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特殊人物如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或甚至乞丐、小偷。”2 华生还用条件反射来研究情绪的发展变化,并得出一些有价值的理论。他遵循条件反射的程序,使一个叫阿尔伯特的 11 个月男孩产生了恐惧反应。小阿尔伯特起初并不害怕实验白鼠,看到白鼠时毫无惧色。对他来说,这只小白鼠只是一个中性刺激。华生把白鼠给阿尔伯特看,同时马上在他脑后用锤子敲击一根金属条,发出出其不意的响声,也就是引起阿尔伯特惊恐反应(
6、UR)的非条件刺激。华生将白鼠和锤敲金属声在一周内共同演示了七次以后,小白鼠就成了条件刺激,阿尔伯特只要一看到白鼠就会惊哭不止,这种恐惧还不断泛化,以至于后来见到小猫、兔子及其他带毛的东西都会大哭不已。华生将这种通过条件反射产生的某些情绪上的条件反应就称为条件情绪反应(conditioned emotional responses)。他认为,不良的条件情绪反应,可以通过条件反射方法如重行条件作用或解除条件作用加以消除。华生还针对精神分析理论戏谑地说:“如果 20 年后,这小家伙长大成人,假如他还因恐惧裘皮大衣而苦恼,又假如他因为这个毛病去求助于精神分析专家,那么精神分析学家该做何反应呢?”他继
7、续说道:“如果弗洛伊德主义者们那时仍然坚持他们的理论假设的话,他们在分析这位恐惧裘皮大衣的患者时,一定会引诱他讲述一个梦,并根据这个梦分析出这位患者很可能在 3 岁时,因为试图抚弄他母亲的阴毛而招致过分严厉的责骂。”3华生这段“恶作剧”般的话语,除了令人忍俊不禁之外,似乎不无发人深省之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已成为行为治疗最基本的理论之一。该学说中有关条件反射的形成、泛化和消退等的原理,可以解释人的某些行为是通过学习得来的,一种刺激物或情境亦可以泛化到另一种刺激物或情境中去。条件反射建立或消退的规律已成为消除不良行为、塑造健康行为的重要方法。二、操作条件作用原理 操作条件作用(operant co
8、nditioning)是由美国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斯金纳(B.F.Skinner)提出的,但有关这一原理的最早论证则是由桑代克在 1911 年作出的。桑代克将一只饥饿的猫关在迷箱中,在箱外猫可见范围内摆上食物,箱上有一机关,只要猫用爪子击打一根杠杆,箱门就会打开。关在迷箱里的猫一开始做出很多行为,如挤栅门、把爪子从缝隙中伸出等。最后,它偶然碰到了杠杆,笼门打开了,猫于是走出迷箱吃到了食物。以后每次桑代克将猫放进迷箱,猫都能用更短的时间击打杠杆打开笼门,错误行为渐渐减少,只有成功的反应保存了下来。就这样通过“尝试错误以及偶然的成功”,猫学会了如何逃出迷箱。桑代克将这种现象称为效果律,即一种行为过
9、程的发生次数受该行为的后果的影响而改变:一种行为之后出现了好的效果,这种行为就趋向于被保持下来;如效果不好,则该行为趋向于被消除,这也就是斯金纳所说的一种“强化”。斯金纳坚持华生的 SR 公式,但他更着重于研究反应,而不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把行为分为两种:一种是应答性行为(respondent behavior),即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指某种特定刺激诱发的行为,如食物引起唾液分泌;另一种是操作性行为(operant behavior),即个体操作其环境的行为,如人走路、老鼠压杠杆等。其特征是,构成行为的反应是自发的,无法确定反应的出现是由何种刺激引起的。斯金纳把几乎所有人类的条件作用
10、都看作一种操作,认为这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斯金纳设计了著名的“斯金纳箱”(Skinner Box)作为研究动物操作行为的实验仪器。饥饿的老鼠被关在箱子里,可以自由探索。它在探索中或迟或早的偶然压到箱内的一根杠杆,从而牵动了食物库,一颗食物小丸落入箱壁下的小盘里,老鼠就得到了食物。由于这个压杠杆的行为每次发生时,都立即跟随着一块食物的出现,因此,这一行为就得到了加强。这样,每次老鼠被放在箱子里时,就更可能去压下杠杆,相对于老鼠在箱中所展示出的其他行为,这个行为的可能性增加了。这就是操作条件反射。“斯金纳箱”非常清楚地说明了行为强化的原理:当一个行为造成了有利的结果(如对生存或安宁有好处的结果
11、)时,这个行为更有可能在将来的相似环境中被重复。因此,塑造行为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斯金纳把学习的公式概括为“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给予一个强化刺激,那么其强度就增加”4。这里所谓的“强度增加”,是指使这些反应发生的一般倾向;这个增强了操作行为的结果就称作强化刺激。强化刺激物可以是作为奖赏的任何东西,如食物、金钱、赞扬,甚至只是避免某种惩罚。斯金纳根据实验中所得的观点,提出了一套行为矫正术(behavior modification),广泛应用于各种社会机构,特别是学校、精神病院、弱智儿童教养所、工业管理等方面的心理矫治,卓有成效。他认为包括心理疾病在内的大多数行为都是习得的,因此,心理治疗
12、和咨询就是要以改变对来访者起作用的强化物的方式来改变其行为,有目的奖赏那些需要保留、巩固的有益行为,忽视或惩罚那些需要弃除的不良行为,从而创造出一种新的行为模式。三、模仿学习原理 行为治疗中的许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在获得习得行为的过程中并未直接得到过强化,学习的产生是通过模仿过程而获得的。心理学的研究亦已证明,人类的大多数行为都是通过观察模仿学会的。在有关模仿学习的理论中,班杜拉(A.Bandura)的工作最为突出。班杜拉认为,人的社会行为是通过观察学习获得的,模仿学习可以在既没有模型也没有奖励的情况下发生,个体仅仅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反应就可达到模仿学习的目的,但要使个体运用这些行为,就必须运
13、用强化手段。也就是说,班杜拉仍坚持 SR 的接近性原理和强化原理,认为在社会学习的过程中,有决定性影响的仍是环境,如社会关系和榜样等客观条件。人们只要能够控制这种条件,就可促使儿童的社会行为向着预期的方向发展。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亦具有一些不同于以往行为主义的特点4:(1)强调人的行为是内部过程和外部影响交互作用的产物;(2)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性。与以往的行为主义者不同,班杜拉认为认知因素在人的活动的组织与调节中起着核心作用。社会学习是信息加工理论和强化理论的综合过程;(3)强调观察学习的重要性。他认为许多行为模式都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及其后果而学来的,他尤其强调模仿对象及其特征对激发特定行为
14、的重要性;(4)强调自我调节的作用。他认为某个特定行为既会产生外在的后果,也会产生自我评价的反应,所以行为的强化来源于外界反应与自我评价。因此,班杜拉除注意到外部强化、替代强化(因观察别人的某种行为而强化自己的该种行为)对学习的影响外,特别重视利用自我强化或自我惩罚的方式来加强行为的自我控制。总之,在提倡模仿学习观点的社会学习论者看来,人们的大量行为都是通过模仿而习得的。人的一些不良行为就常常是通过这一渠道而形成的,如疑病症的儿童多来自对疾病过于关注的家庭等。模仿也有助于人们学会许多重要的技能,并能有效的对一些不良行为加以矫正,建立新的行为模式。第二节行为治疗的基本假设和治疗过程 一、行为治疗
15、的基本假设 行为治疗的基本假设是:(1)人的行为,不管是适应性或非适应性的,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并由于强化而得以巩固。一般说来,当某一行为的结果不再具有社会适应性时,该行为就会减弱、消退,而某些行为则不同,它们在丧失了适应性后仍不消退,这就需要借助治疗者的帮助来加以改变。(2)通过奖赏或惩罚的强化方式,可以控制行为增减或改变的方向。也就是说,个体可以通过学习消除那些习得的非适应性行为,也可通过学习获得所缺少的适应性行为。概括地说,行为治疗就是以行为学习理论为指导,按照一定的治疗程序,来消除人们的非适应性行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二、行为治疗的基本特点 1行为治疗的对象是个体的非适应性行为 行为
16、治疗旨在对个体的非适应性行为进行矫正,通常把要被矫正的行为称作问题行为或靶行为。2行为治疗强调环境事件的重要性 行为治疗理论认为,人类行为是由其所处环境中的各种事件所控制的,行为治疗的目的就是识别这些事件,对与非适应性行为有关联的环境事件进行评估,改变非适应性行为和环境中的控制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对非适应性行为加以矫正。行为治疗在重视当前环境事件影响作用的同时,还认为过去的经验也可能提供一些和非适应性行为有关联的环境事件的有用信息,这可能有助于分析当前的某些行为以及选择合适的技术与方法。3行为治疗不对行为的潜在动因进行假设 有些心理治疗方法,如精神分析疗法,着眼于假设行为的潜在动因(如俄狄
17、浦斯情结),但行为治疗拒绝这种假设,认为这种解释及其与之试图解释的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缺乏科学性、可操作性,其真伪永远也无法证实。4行为治疗是一种系统的、可操作性很强的方法 行为治疗强调对治疗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精确的描述,这样可便于治疗者正确实施这些程序和方法。除此之外,行为治疗还重视在进行治疗干预的前后对目标行为(靶行为)的评价,从而可以及时把握治疗干预的效果。三、行为治疗的基本过程 行为治疗的具体方法虽然有很多,但其治疗过程却有许多共同之处,大都包括以下方面:1了解来访者非适应性行为或疾病产生的原因 来访者的非适应性行为往往不是由单一因素引起的,而是多种因素(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
18、果。只有比较准确地把握了这些影响因素,才能奠定有效咨询的基础。2确定需要矫治的目标行为(或称靶行为)来访者的非适应性行为往往十分复杂,其中有主要的,也有次要的;有“原发性的”,还有“继发性”的。因此,需要把来访者非适应性行为的主要表现确定下来,即把需要矫治的靶行为确定下来,作为治疗的目标。然后通过观察、检查,记录下来访者非适应性行为的严重程度与出现的频度,并列出治疗前症状表现的基线,作为治疗时的对照指标。例如对焦虑,就可按照所规定的轻、中、重的等级标准,确定其表现的严重程度与出现的频度。这项工作的完成为下一步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打下了基础。3向来访者说明行为治疗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行为治疗的实施
19、方案和程序虽然是由治疗者制定的,但实施过程必须取得来访者的主动配合才能成功。行为治疗从表面上看,治疗者是主动的,来访者是被动的,但实际上,必须要求双方密切配合,特别是来访者的主动配合行动是行为治疗能否取得理想疗效的关键。因此,在治疗开始之前要向来访者说明行为治疗的目的、意义和方法,使其消除由于无知而产生的不必要的疑虑和心理阻抗,从而主动配合治疗。4采用专门的行为治疗技术或配合必要的药物或治疗器具进行治疗 行为治疗技术种类繁多,但每种方法都有其一定的适应症范围。在开始进行行为治疗时必须根据靶行为的临床特点、治疗的目的,选取一种或两种最为恰当、最可能取得可靠疗效的行为治疗技术。有时,为了提高疗效,
20、还需配合一定的药物或治疗器械,作为综合性的治疗措施。5根据行为治疗技术的性质及来访者行为的改变情况给予正负强化 治疗过程中,治疗者根据选用的治疗技术本身特点和靶行为的性质、特点、形成原因以及治疗目的(例如,是对靶行为进行消退、改造,还是进行重塑,或是形成新的行为以取代旧有的行为),给予相应的正强化(如表扬、鼓励或物质奖励等)或负强化(如批评、疼痛刺激或撤消奖励等),并且在整个治疗的过程中针对行为改变的具体情况而变换方式,以达到最佳疗效。6根据治疗的转变情况,调整治疗方法 由于来访者的非适应性行为大多数是经过相当长的时间逐渐形成起来的,而且形成的原因也很复杂,所以不经过一定的疗程难以治愈。因此,
21、在治疗开始以后就需要根据治疗情况的变化,对治疗方法与措施作适当的调整。7将治疗效果迁移到非治疗情境中 行为治疗一般都是在专门的治疗情境中(如治疗室)进行,来访者有可能在特殊的治疗情境中是有效的,能否将疗效迁移到到日常生活情景中,这是行为治疗经常碰到的一个难题。可能的解决方法之一,是根据归因理论,特别是“归因维持模型”,通过改变归因,强化来访者的行为自由感和“自我引导感”(Sense of Self initiation),训练他们的抗干扰的能力。有关内容我们已在第十章第二节中做过介绍。第三节 行为治疗的常用方法 行为治疗家在行为治疗的基本理论之上,经实验与临床实践,创立了许多富有成效的治疗方法
22、,甚至许多非行为治疗学派的咨询者亦采用了个别的行为治疗技术。本节将选择其中几种常用的治疗方法进行介绍,从中可领会到行为治疗的治疗要领与方法。一、放松训练 放松训练(relaxation response),又称松弛疗法,是通过一定的程式训练学会精神上及躯体上(骨骼肌)放松的一种行为治疗方法。其核心的理论认为放松所导致的生理改变对应激所引起的生理改变是一种对抗方量。放松可阻断焦虑,副交感支配可以阻断交感支配。因此,各种放松技术的共同目标都是降低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水平、减低骨骼肌的紧张及减轻焦虑与紧张的主观状态。(一)放松训练的主要类型 (1)渐进性肌肉放松;(2)自生训练;(3)自我催眠;(4)
23、静默;(5)生物反馈辅助下的放松。(二)实施放松训练的基本条件 (1)精神专一:要求自己集中注意于身体感觉、思想或想象。默默地或出声地重复一个音、词、句子或想象,以促进逻辑的继发性过程性思维转变为较少现实依据的原发性过程性思维;(2)被动态度:当思维或想象发生分心时,教导自己不理睬无关刺激而重新集中注意力于精神专一;(3)减低肌肉能力:处于一种舒适的姿势,减低肌肉紧张;(4)安静的环境:闭目以减少外来的分心,宁静的环境可以减少外来刺激的传入;(5)有规律地进行训练。(三)渐进性肌肉放松的技术 1环境要求 治疗室要求安静整洁,陈设简单,光线柔和,周围没有噪音和干扰。2声音要求 治疗者在训练时,说
24、话声音要低沉、轻柔、安详、愉快、坚定,吐字要清楚,发音要准确。可以低声播放轻松、缓慢、柔和的音乐,音乐节拍以每分钟约 60 拍为宜。3准备工作 患者在治疗前可少量进食,排空大、小便,宽松衣袋、鞋带和颈部衣扣,坐在舒适的沙发或椅子上,头向后靠,双手自然下垂置于腿上,整个身体保持舒适、自然的姿势。4具体实施的步骤 (1)握紧拳头(停 5 秒左右)放松;伸展五指(停 5 秒左右)放松。(2)收紧二头肌(停 5 秒左右)放松;收紧三头肌(停 5 秒左右)放松。(3)耸肩向后(停 5 秒左右)放松;提肩向前(停 5 秒左右)放松。(4)保持肩部平直转头向右(停 5 秒左右)放松;保持肩部平直转头向左(停
25、 5秒左右)放松。(5)屈颈使下颌触到胸部(停 5 秒左右)放松。(6)尽力张大嘴巴(停 5 秒左右)放松;闭口咬紧牙关(停 5 秒左右)放松。(7)尽可能地伸长舌头(停 5 秒左右)放松;尽可能地卷起舌头(停 5 秒左右)放松。(8)舌头用力抵住上腭(停 5 秒左右)放松;舌头用力抵住下腭(停 5 秒左右)放松。(9)尽力张大眼睛(停 5 秒左右)放松;紧闭双眼(停 5 秒左右)放松。(10)尽可能地深吸一口气(停 5 秒左右)放松。(11)肩胛抵住椅子,拱背(停 5 秒左右)放松。(12)收紧臀部肌肉(停 5 秒左右)放松;臀部肌肉用力抵住椅垫(停 5 秒左右)放松。(13)伸腿并抬高 1
26、520 厘米(停 5 秒左右)放松。(14)尽可能地收紧腹部(停 5 秒左右)放松;绷紧并挺腹(停 5 秒左右)放松。(15)伸直双腿,足趾上翘背屈(停 5 秒左右)放松;足趾伸直趾屈(停 5 秒左右)放松。(16)屈趾(停 5 秒左右)放松;翘趾(停 5 秒左右)放松。5注意事项 (1)第一次进行放松训练时,治疗者与患者同时做,这样可减轻患者的焦虑程度,并能提供模仿的信息。(2)放松的引导语,有录音和口头两种。在训练开始时使用口头语,更便于患者接受和掌握。(3)在放松过程中,要帮助患者体验身体放松后的感受。(4)患者除了在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放松训练之外,还可以听录音自己在家练习,每天 12
27、次。待掌握要领后可逐渐脱离录音带,独立练习,每次 1015 分钟。二、系统脱敏疗法 系统脱敏疗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也称交互抑制法或缓慢暴露法,是行为治疗中的第一个规范化了且至今仍然盛行的一项基本技术,由南非的精神病学家沃尔普(J.Wolpe)于 1958 年创立的。这一疗法主要运用交互抑制(reciprocal inhibition)原理或“对抗条件作用”(counter conditioning)的原理,在系统的程序下,从轻而重的,逐渐消除在某一特定的情景下产生的超出一般紧张的焦虑或恐怖状态。该法主要用于治疗恐怖症,除此之外,也适用于其他以焦虑为主导症
28、状的行为障碍,如口吃、性功能障碍、强迫症等。(一)系统脱敏法的治疗原理 系统脱敏法的问世源于对动物的实验性神经症的治疗。1958 年,沃尔普在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的理论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一系列实验结果,提出了交互抑制理论。他的典型实验是:将一只饿猫放在笼中,当食物出现猫去取食物时,给予强烈电击。反复数次后,即使食物出现时不再有电击,猫仍惧怕去取食物。同时,猫还对整个实验环境也产生了恐惧反应:在铁笼旁边,甚至是实验室隔壁的房间,猫的进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形成了猫的实验室神经症。为了消除这种恐怖性神经症,沃尔普先在离实验室较远的地方给猫以食物,这时猫虽然也有较轻恐惧,但终因进食动机强烈而
29、出现进食的正常反应,也就是正常反应抑制了异常反应。之后,沃尔普逐步将食物分阶段的移到原先的实验环境,猫每一次的轻微恐惧都逐渐消除,最后,这只猫回到铁笼中也能正常进食了。沃尔普认为,这是交互抑制的作用。“交互抑制”的原理认为,个体不可能有相对不同的情绪同时发生,譬如高兴和不快;如有相反性质的情绪反应,这两种情绪就会交互作用而产生抵制和抵消。也就是说,要消除不安或恐惧的负性情绪反应,就要有相反的正性情绪反应来进行抑制,从而抵消负性情绪。饥饿的猫进食后,得到一种满足和快感,就可以抑制焦虑紧张反应。不过,沃尔普又指出,这种抑制力量是很有限的,通常只能对付比较轻微的焦虑。所以对恐惧刺激情景的暴露要由远及
30、近、由轻到重、循序渐进,焦虑程度每次只增加一点,逐步达到最严重的程度。这种通过渐进性暴露于日益恐惧的刺激情景以逐步消除恐惧反应的治疗方法,就是系统脱敏疗法。对于人类,沃尔普采用了全身肌肉放松来代替食物作用作为抑制焦虑或恐惧的反应,即让一个原可引起微弱焦虑或恐惧的刺激在来访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来访者以全身肌肉放松来进行对抗,从而使该刺激逐渐失去引起焦虑或恐惧的作用。1963 年,经严格控制条件的对照研究证实,系统脱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可用于临床治疗。系统脱敏法是人类医学史上第一个规范化了的行为疗法。(二)系统脱敏法的治疗程序 系统脱敏法包括三个程序:放松训练、建立焦虑(或恐怖)等级表、系
31、统脱敏。1放松训练 让来访者坐在舒适的椅子上,深呼吸后闭眼,并想象可令人轻松的情境,如躺在海边听轻松的音乐等,而后让来访者依次练习放松前臂、头面部、颈、肩、背、胸、腹及下肢,亦可借助肌电反馈仪来增强训练效果。反复这样的训练,直至来访者达到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自如、随意放松的娴熟程度。2建立焦虑(或恐怖)等级表 这一步十分关键。首先要根据来访者的病史及会谈资料找出所有使来访者感到焦虑(或恐怖)的事件。将这些事件进行相互比较,根据致病作用的大小分成若干等级。通常可将刺激因素按其可引发来访者的主观焦虑程度,分为五等或采用百分制(0100),如引起 1 分主观焦虑或恐怖的刺激为一等,引起 2 分的为二等
32、,以此类推,而后将这些不同的刺激因素按其等级依次排列成表,即为“焦虑(恐怖)等级表”。需要注意的是,被视为一等刺激因素所引起的焦虑或恐怖(即主观的焦虑或恐怖评定为1 分者)应小到足以被全身松弛所抵消的程度。这是治疗成败的一个关键。此外,理想的等级设计应是各等级之间的级差均匀,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列层次。这一点需要启发来访者共同完成。3系统脱敏 首先让来访者在放松的情况下进行脱敏学习,而后按照设计的焦虑(或恐怖)等级表由小到大依次逐级脱敏。先让来访者想象最低等级的刺激物或事件。当他能清楚地想象并确实感到有些紧张时,就让其停止想象,并全身放松,而后反复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来访者对这样的想象不再感到焦虑
33、(或恐怖)为止,从而完成第一等级脱敏。接着再对下一个等级的刺激物或事件(焦虑或恐怖等级表中列为 2 分的刺激)进行同样的脱敏训练。最后迁移到现实生活中,不断练习,巩固疗效。在咨询过程中,一般在一次会谈时间内以完成 12 个事件的脱敏训练为宜。需要指出的,除了想象脱敏以外,系统脱敏法还有四个变式5:(1)自动化脱敏(automated desensization):采用事先备好的焦虑层次的录音录像进行脱敏。此法的优点是来访者可自由地决定脱敏的速度,亦可在家里独自进行。(2)接触脱敏法(contact desensization):在渐进性焦虑层次的基础上,外加了示范和接触,让来访者观看治疗者处理
34、其所害怕的刺激物,而后照着做,一直到用手握或触摸不感紧张为止,如让怕猫的孩子去摸猫的照片。(3)实际场所脱敏(invivo desensization):采用实际的刺激物代替视觉性想象,来访者在他人陪伴下到实际生活中去逐级面对实际的刺激物来进行脱敏操作。这种方法较不易操作,但效果比较实在。(4)情绪性表象法(emotive imagery):通过形象化的描述,诱发来访者的兴奋、骄傲和欢乐等积极情绪情感活动。这些积极的情绪情感活动与由恐惧所引起的焦虑反应互不相容,从而就可以逐渐抑制和消除恐惧心理。该法最适合儿童来访者。在实际脱敏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及需要,灵活运用这些脱敏方式。(三)治疗案例社
35、交恐怖症6 患者,女,23 岁。平素性格内向敏感,勤学好胜。自幼家境不好,儿时便颇知几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19 岁考入某专科学校,某日发现新来的青年男教师讲课时总是注视自己,课后联想甚多。最终觉得可能是自作多情,因而羞愧不已。后来凡遇见该老师就面红耳赤、心慌气促。以后觉得同学好像都看出了她的隐私,因而与同学们在一起也是手足无措、言行尴尬。好容易熬到毕业,分配在某单位工作。但情况并未好转,仍不敢与同事面对面交谈,更害怕与别人眼光对视。自知如此会招致非议,但苦于不能自拔。后经人介绍一男友,才貌均在意中,却因害怕会面,多次托词,回避约会。虽同在一市居住却多是鸿雁往来。一次遇上男方父亲寿辰,无从推托
36、,只得“铤而走险”。临行前便忐忑不安,有大祸临头之感。一到男方家便头昏目眩、全身发抖、语无伦次、大汗淋漓,遂被送往医院。此后几乎羞见一切人,有时连与自己家人同桌共餐也感到不自然。这位患者患的是社交恐怖症,进行一些必要的检查之后,我们决定使用系统脱敏疗法。首先告诉她社交恐怖症是一种神经症,在行为治疗家看来这是一种社会适应不良行为。这种适应不良行为不是脑内损伤或体内的病理变化引起的,而是习得的结果。最后她终于明白了,她这种适应不良行为和正常行为一样,都是后天习得的,因此也都是能够弃掉的。但是她还是有些疑虑:“我也想了很多法子弃掉它,为什么老弃不掉呢?”我们告诉她:“行为的习得和弃除都有它的规律性,
37、了解了这种规律,并照这个规律去办自然就容易多了。系统脱敏就是弃除社交恐怖症的规律性的方法。”我们发现来访者已经理解了她患的疾病和系统脱敏治疗的道理,并乐于参与治疗。此时,治疗才算正式开始。患者是很聪明的,很快就能比较准确地衡量自己在不同情况下的焦虑程度。接着就进入松弛训练阶段。首先,我们用肌电仪测查她额、臂、颈、胸、背等部位的肌电位,电视荧光屏上显示的肌电约在 10 微伏到 18 微伏之间。我们告诉她,这是比较高的肌电位,反映了她此时的情绪状态是比较紧张和焦虑的。然后让她深吸气,再缓缓呼出,逐步放松全身肌肉。第一次训练花了半个小时,患者掌握了放松的程序,最好的成绩是将肌电下降到 8 微伏。在
38、10微伏的水平,她可持续 35 分钟的时间。首次训练十分顺利,我们对她进行了鼓励,并要求她回去继续练习。第二次训练是在次日进行的,这次训练成绩平平,最好的成绩是肌电下降到 9.5 微伏,而且持续不到 1 分钟便有波动。第三次的情况更糟,肌电竟居高不下,一直徘徊在 12 微伏左右。来访者十分着急。我们发现,她有些急于求成,在练习时“使劲”放松,结果适得其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停止荧光屏上的肌电位数字显示,让她不要给自己定指标,更不要刻意追求达到指标,要心平气和,顺其自然。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摇摆不定后,反馈仪表上的指示表明,肌电已逐渐下降到 6.5 微伏左右。后来的几次训练,肌电在稳步地下降。最
39、后,她能在听到放松指令后 23 分钟内全身放松,并使肌电长时间地维持在 3 微伏左右的水平。完成第 8 次放松训练后,着手设计焦虑等级。刚起初,患者说除了医生(指治疗者)以外,见到什么人都紧张。让她仔细回忆比较之后,她便能区别出见到哪些人不太紧张,而见到哪些人又会更紧张些。例如在街上见到毫不相干的行人时并不十分紧张,而碰见熟人时则会紧张一些。我们要求她根据紧张或恐怖的程度试着给自己恐惧的对象记分。记分标准是相处自然、毫不紧张的为 0 分,极度恐惧以致回避的记 5 分(最高分)。其他不同程度的紧张对象从轻到重依次可记 1、2、3、4 分。来访者逐个比较考虑之后,对她所接触的人一一予以评分。每一个
40、记分等级上都罗列有若干对象。我们让她从每一个等级中挑选出 12 个最典型、最常见的对象作代表。于是,便形成了下面这个恐怖等级表:对象 恐怖程度 等级 母亲 不恐怖,自然 0 父亲 有点紧张 l 同学、同事 紧张、不自然 2 顶头上司 害怕并回避 3 男友 恐怖并回避 4 男友父母 极端恐怖 5 至此,治疗的前期工作完全就绪。系统脱敏的实施过程如下:治疗者:你在家里还在做全身放松的练习吗?患 者:每天按要求做 3 次,每次 20 分钟。治疗者:放松效果如何?患 者:还可以,不过没有肌电反馈仪,效果还是差一点。治疗者:好,请你现在逐步全身放松,并且闭上眼睛想象一个场面,可以是你经历过的,也可以是你
41、任意想象出的。要想得清晰一些、生动一些。患 者:想好了。治疗者:能把你想象的场面描述给我听吗?患 者:(继续闭上眼睛慢慢地描述)我在一个幽静的地方漫步,脚下是弯弯曲曲的石板小道,道旁是参差不齐的灌木丛。远处,远处有一口池塘,塘中有几只鸭子在嬉戏 治疗者:能看清楚是几只吗?患 者:能,3 只。治疗者:请你告诉我,此情此景,此时此刻,你紧张吗?患 者:不。治疗者:如果按焦虑等级评分,该评多少?还记得焦虑等级吗?患 者:记得,应评 0 分。治疗者:好。以下的问题,你不要再口头回答,以手示意就行。比如紧张焦虑评 0 分,你就用拇指和食指构成一个环状;评 1 分你就伸出一个指头;评 2 分就伸出两个指头
42、,依此类推。如果想象的图像清晰则点点头;不清晰,则摇摇头。记住了吗?患 者:记住了。治疗者:现在请你闭上眼,想象你正在同你父亲对话。(l5 秒钟之后)患 者:(点头示意)治疗者:焦虑程度是多少?患 者:(伸一个指头)治疗者:抹掉脑中的想象,全身放松。(1 分钟之后)治疗者:现在焦虑程度是多少?患 者:(示意为 0)治疗者:请继续想象你同父亲对话的场景。(10 秒钟之后)患 者:(点头示意)治疗者:焦虑程度是多少?患 者:(仍伸一个指头)治疗者:抹掉脑中的想象,全身放松 经过十几次想象放松的反复交替之后,患者示意,想象在与父亲对话的情景中不再紧张,第一次脱敏治疗成功结束。告诉患者,现在见到父亲时
43、,就不会像以前那样紧张了,万一还有点不自然,就运用这种接触放松反复交替的办法。并嘱其一定要寻找机会与父亲接触,反复实践,巩固成果。三天之后,患者告诉我们,她已能比较轻松自如地与父亲相处。我们让她长时间地想象与父亲对话的情景,不仅她自己示意焦虑程度为 0 分,从肌电监测的结果来看也显示心情较为平静。于是我们确认她已完成第一级脱敏,治疗可推向 第二级。患者第二级恐怖对象是她的同事和中专时期的老同学。仍然采用想象放松反复交替的方法,在 30 分钟的治疗中顺利完成。然后回家实践,效果令人满意。经这两次脱敏治疗之后,患者的精神状态已大为改观,已不再畏畏缩缩,并主动与其他病友交谈。按照原定计划,脱敏继续升
44、级。最后几级的恐怖对象分别是:顶头上司一个不苟言笑的中年男子;男朋友和男朋友的双亲。这几级的脱敏难度比较大,每一级都经过 3 次以上的脱敏治疗才算过关。经过 8 次放松训练,12 次系统脱敏,总共为期两个多月的治疗,患者已不再回避任何人。治疗结束时,患者已能常去男友的家中。她说:“还是有些提心吊胆,不过就只那么大回事,该去还是要去的。”一年后践约复查,患者说她与人交往基本上还算自然,对某个人特别恐惧以致不敢见面的情况很少了。三、冲击疗法 冲击疗法(flooding),又称情绪冲击疗法(emotional flooding)或满灌疗法。其治疗的基本原则与系统脱敏法相反,不再是让来访者按轻重程序逐
45、渐面对所惧怕的情况,而是一下子就将来访者置于能引起其极大恐惧的刺激情境中,意图物极必反,从而达到消除恐怖情绪的目的。(一)治疗原理、类型和使用原则 1治疗原理 患者的害怕恐怖反应是过去习得的,现在将患者置于感到害怕恐怖的事物面前。这时如果没有真正的危害发生,那么最终患者会使恐怖情绪消退。2主要类型 冲击疗法又可分为现实冲击疗法和想象冲击疗法。前者是让患者到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强烈的恐惧情绪,后者是治疗者口头指示,让患者想象可怕的情境,体验其恐惧情绪。3使用原则 虽然冲击疗法具有方法简单、疗程短、收效快的优点,但它会使来访者承担巨大的痛苦,甚至引起超过来访者心理承受能力的焦虑而导致恐惧反应加剧,从而
46、欲速而不达。沃尔普(Wolpe)建议说,冲击疗法应该是在任何一种其他的办法都失败之后再行使用。因此,冲击疗法不宜滥用,而且应该对使用该疗法时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周全的考虑和有效控制,以尽量减少风险性和伤害性。 (二)治疗程序 1向患者详细介绍有关情况、签署治疗协议在实施冲击疗法之前,治疗者要向患者仔细介绍该疗法的原理、过程、疗效和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尤其要让来访者了解在治疗中可能会承受的痛苦,从而使来访者可慎重考虑是否选择该疗法。当患者及家属经慎重考虑、下定决心接受治疗之后,可拟定治疗协议。2进行身体及精神科检查 患者同意使用该疗法后,必须对患者进行严格、详细的体检和精神科检查,确保来访者没有严
47、重的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各种精神病性障碍,此外老人、儿童、孕妇及各种原因所致的身体虚弱者不适宜采用此疗法。3治疗场地及其他条件的准备 首先要确定刺激物和治疗场地。刺激物应是来访者最害怕和忌讳的事物,也就是引发来访者恐惧反应的根源。如果刺激物不止一种,则选择引起焦虑或恐惧反应程度最高的事物。治疗场地由刺激物的性质决定。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在治疗室内进行,以便于对治疗过程有较多的控制。如对利器恐怖症患者进行治疗时,可将尖锐的刀剪布置若干件在室内。治疗室不宜太大,布置应简单,除了刺激物外别无其他。刺激物的摆放应使来访者无论在哪一方位都能感
48、觉到刺激物的存在而无法对之回避。房门原则上要由治疗者把持,控制来访者使其不能随意夺门而出。要注意的是,治疗时要准备好安定、心得安、肾上腺素等应急药品以备不测。4实施冲击 实施治疗前,患者应正常进食、饮水,最好排空大小便。如可能最好在治疗中同步监测血压和心电。治疗者将患者带入治疗室在指定位置坐下,就迅猛地向来访者呈现刺激物进行冲击。患者受惊后可能会惊叫、失态,治疗者应不予理睬,仍持续地呈现刺激物,并对患者闭眼、塞耳等回避行为进行制止、劝说、鼓励,除非患者出现严重的生理反应(如晕厥、休克、呼吸异常或心电、脑电指标异常等),治疗者应马上终止治疗,否则治疗者应尽量鼓励、劝说来访者坚持下去,特别是在患者
49、的应激反应高峰期之后(即达到焦虑紧张的极限,其标志是情绪由强到弱的逆转),一定要说服甚至使用适当的强制手段让患者完成治疗,以免前功尽弃。如患者的情绪反应和生理反应均已经过高潮,开始逐渐减轻,直至精疲力竭,对刺激物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本次治疗就可结束了。通常一次治疗要持续 3060 分钟。冲击治疗一般需实施 24 次,1 日 1 次或隔日 1 次,视效果而定。如治疗过程中来访者未出现应激反应的逆转趋势,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刺激物的刺激强度不够,应设法增强刺激物效果;也可能是该来访者不适于冲击疗法,应停止冲击治疗而改用其他方法。(三)治疗案例恐怖症7 患者,女,22 岁。害怕带“孝”的人和灵车、死人。
50、首先,向患者讲解冲击疗法的意义、效果,征得患者同意,治疗者带患者去“八宝山”火化场。第一次:治疗者带患者从“八宝山”地铁站上来后,见到许多戴“孝”的人,异常恐惧、心慌、出冷汗、脉搏快、手足无措。这时,让患者放松,并给予鼓励。稍休息一会,共同走到火化场门口,在“老山”烈士骨灰堂前和墓碑前停留 30 分钟。第二次:治疗者带患者到“八宝山”火化场,并进到里面停留 20 分钟,患者已看见进来的送灵车和抬尸体的担架等。出来后患者受到鼓励,并让其回去后做放松训练。第三次:治疗者带患者再去“八宝山”火化场,她的焦虑情绪消失了。由患者在前面带路,见到的情景与上次相同。之后,患者讲:“不用来了,我已经不害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