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歌鉴赏【必看】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白诗歌鉴赏【必看】5篇.docx(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李白诗歌鉴赏【必看】5篇 李白山中问答【内容】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赏析】:这是一首诗意淡远的七言绝句。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李白诗歌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李白乌栖曲 【年头】:唐 【作者】:李白乌栖曲 【内容】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 【赏析】: 乌栖曲是乐府清商曲辞。西曲歌旧题。现存南朝梁简文帝、徐陵等人的古题,内容大都比较靡艳,形式则均为七言四句,两句换韵。李白此篇,不但内容从旧题的歌咏艳情转为讽刺宫廷淫靡生活,形式上也作了大胆的创新。 相传吴王
2、夫差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用三年时间,筑成横亘五里的姑苏台(旧址在今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上建春宵宫,与宠妃西施在宫中为长夜之饮。诗的开头两句,不去详细描绘吴宫的豪华和宫廷生活的淫靡,而是以洗炼而富于含蕴的笔法,勾画出日落乌栖时分姑苏台上吴宫的轮廓和宫中美人西施醉态朦胧的剪影。“乌栖时”,照应题面,又点明时间。诗人将吴宫设置在昏林暮鸦的背景中,无形中使“乌栖时”带上某种象征色调,使人们隐隐感受到包围着吴宫的幽暗气氛,联想到吴国日暮黄昏的没落趋势。而这种环境气氛,又正与“吴王宫里醉西施”的尽情享乐情景形成显明比照,暗含乐极悲生的意蕴。这层象外之意,贯串全篇,但表现得特别隐微含蓄。 “吴歌楚舞欢未毕,
3、青山欲衔半边日。”对吴宫歌舞,只虚提一笔,着重写宴乐过程中时间的消逝。沉醉在狂欢极乐中的人,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轻歌曼舞,朱颜微酡,享乐还正处在高潮之中,却突然意外地发觉,西边的山峰已经淹没了半轮红日,暮色就要驾临了。“未”字“欲”字,紧相呼应,微妙而传神地表现出吴王那种惋惜、缺憾的心理。而落日衔山的景象,又和其次句中的“乌栖时”一样,隐隐透出时代没落的面影,使得“欢未毕”而时已暮的描写,带上了为乐难久的不祥示意。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续写吴宫荒淫之夜。宫体诗的作者往往热中于展览豪华颓靡的生活,李白却奇妙地从侧面淡淡着笔。“银箭金壶”,指宫中计时的铜壶滴漏。铜壶漏水越来越多,银
4、箭的刻度也随之越来越上升,示意着漫长的秋夜渐次消逝,而这一夜间吴王、西施寻欢作乐的情景便统统隐入幕后。一轮秋月,在时间的静默消逝中越过长空,此刻已经渐渐黯淡,坠入江波,天色已近黎明。这里在景物描写中夹入“起看”二字,不但点醒景物所组成的环境后面有人的活动,示意静谧皎洁的秋夜中隐藏着淫秽丑恶,而且揭示出享乐者的心理。他们总是感到享乐的时间太短,昼则望长绳系日,夜则盼月驻中天,因此当他“起看秋月坠江波”时,内心不免浮动着难以名状的怅恨和无可奈何的悲伤。这正是末代统治者所特具的颓废心理。“秋月坠江波”的悲凉寂寥意象,又与上面的日落乌栖景象相应,使渗透在全诗中的悲凉气氛在回环往复中变得越来越浓重了。
5、诗人讽刺的笔锋并不就此停住,他有意突破乌栖曲旧题偶句收结的格式,变偶为奇,给这首诗安上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结尾:“东方渐高奈乐何!”“高”是“皜”的假借字。东方已经发白,天就要亮了,寻欢作乐莫非还能再接着下去吗?这孤零零的一句,既象是恨长夜之短的吴王所发出的快乐难继、好梦不长的叹喟,又象是诗人对沉溺不醒的吴王敲响的警钟。诗就在这冷冷的一问中陡然收煞,特殊引人注目,发人深省。 这首诗在构思上有显著的特点,即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写出吴宫淫佚生活中自日至暮,又自暮达旦的过程。诗人对这一过程中的种种场景,并不作详细描绘渲染,而是紧扣时间的推移、景物的变换,来示意吴宫荒淫的昼夜相继,来揭示吴王的醉生梦死,并
6、通过寒林栖鸦、落日衔山、秋月坠江等富于象征示意色调的景物隐寓荒淫纵欲者的悲剧结局。通篇纯用客观叙写,不下一句贬辞,而讽刺的笔锋却尖锐、冷峻,深深刺入对象的精神与灵魂。唐宋诗醇评此诗说:“乐极生悲之意写得微婉,未几而麋鹿游于姑苏矣。全不说破,可谓寄兴深微者。末缀一单句,有不尽之妙。”这是颇能抓住本篇特点的评论。 李白的七言古诗和歌行,一般都写得雄奇奔放,恣肆淋漓,这首乌栖曲却偏于收敛含蓄,深婉隐微,成为他七古中的别调。前人或以为它是借吴宫荒淫来托讽唐玄宗的沉湎声色,痴迷杨妃,这是可能的。玄宗早期励精图治,后期荒淫废政,和夫差先发愤图强,振吴败越,后沉湎声色,反致覆亡有相像之处。据唐孟棨本领诗记载
7、,李白初至长安,贺知章见其乌栖曲,叹赏苦吟,说:“此诗可以泣鬼神矣。”看来贺知章的“泣鬼神”之评,也不单纯是从艺术角度着眼的。 李白战城南 【年头】:唐 【作者】:李白战城南 【内容】 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 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 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苍老。 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惟见白骨黄沙田。 秦家筑城备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 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 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 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赏析】: 这首诗是抨击封建统治者穷兵黩武的。萧士赟说:“开元、天宝中,上好边功,征伐无时,此诗盖
8、以讽也。”所评颇中肯綮。 天宝年间,唐玄宗轻动干戈,逞威边远,而又几经失败,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一宗宗严酷的事实,汇聚到诗人胸中,同他忧国悯民的情怀产生激烈的冲突。他深思,悲愤,内心的呼喊倾泻而出,铸成这一名篇。 整首诗大体可分为三段和一个结语。 第一段共八句,先从征伐的频繁和广远方面落笔。前四句写征伐的频繁。以两组对称的句式出现,不仅音韵铿锵,而且诗句复沓的重叠和显明的对举,给人以东征西讨、转旆不息的剧烈印象,有力地表达了主题。“洗兵”二句写征行的广远。左思魏都赋描写曹操讨灭群雄、威震寰宇的气概时说:“洗兵海岛,刷马江洲。”此二句用其意。洗兵,洗去兵器上的污秽;放马,牧放战马,在条支海上洗
9、兵,天山草中牧马,其征行之广远自见。由战伐频繁进至征行广远,境界扩大了,内容更深厚了,是擅长铺排点染的笔墨。“万里”二句是本段的结语。“万里长征战”,是征伐频繁和广远的总括,“三军尽苍老”是长年远征的必定结果,广阔士兵在无谓的斗争中耗尽了青春的年华和壮盛的精力。有了前面的描写,这一声慨叹水到渠成,自然坚实,没有一点矫情的喧呶叫嚣之感。 “匈奴”以下六句是其次段,进一步从历史方面着墨。假如说第一段从横的方面写,那么,这一段便是从纵的方面写。西汉王褒四子讲德论说,匈奴“业在攻伐,事在射猎”,“其耒耜则弓矢鞍马,播种则扞弦掌拊,收秋则奔狐驰兔,获刈则颠倒殪仆。”以耕作为喻,生动地刻画出匈奴人的生活与
10、习性。李白将这段妙文熔冶成“匈奴”两句诗。耕作的结果会是禾黍盈畴,杀戮的结果却只能是白骨黄沙。语浅意深,含蓄隽永。并且很自然地引出“秦家”二句。秦筑长城防卫胡人的地方,汉时仍旧烽火高举。二句背后含有深刻的历史教训和诗人深邃的视察与相识,成为诗中警策之句。没有正确的政策,争斗便不行能停息。“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这深厚的叹息是以丰富的历史事实为背景的。 “野战”以下六句为第三段,集中从斗争的残酷性上揭露不义斗争的罪恶。“野战”二句着重勾画战场的悲凉气氛,“乌鸢”二句着重描写战场的凄惨景象,二者相互映发,交织成一幅色调剧烈的画面。战马独存犹感不足,加以号鸣思主,更增加物在人亡的悲凄;乌啄人肠犹
11、以不足,又加以衔挂枯枝,更见出情景的惨酷,都是带有夸张色调的浓重的笔墨。“士卒”二句以感叹结束本段。士卒作了无谓的牺牲,将军呢?也只能一无所获。 六韬说:“圣人号兵为凶器,不得已而用之。”全诗以此语意作结,点明主题。这一断语属于理语的范围,而非形象的描写。运用不当,易生抽象之弊。这里不同。有了前三段的详细描写,这个断语是从历史和现实的惨痛阅历中提炼出来,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全诗意旨豁然。有人怀疑这一句是批注语误入正文,可备一说,实际未必定。 这是一首叙事诗,却带有深厚的抒情性,事与情交织成一片。三段的末尾各以两句感叹语作结,每一段是叙事的一个自然段落,也是感情旋律的一个自然起伏。事和情协作得如此
12、和谐,使全诗具有显明的节奏感,有“一唱三叹”之妙。 战城南是汉乐府旧题,属鼓吹曲辞,为汉饶歌十八曲之一。汉古辞主要是写斗争的残酷,相当于李白这首诗的第三段。李白不拘泥于古辞,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都表现出很大的创建性。内容上发展出一、二两段,使斗争性质一目了然,又以全诗结语表明自己的主见。艺术上则揉合唐诗发展的成就,由质朴无华变为逸宕流美。如古辞“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和“野死不葬乌可食,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本诗锤炼为两组整齐的对称句,显得更加凝炼精工,更富有歌行奔放的气概,显示出李白的独特风格。 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一) 【年头】:唐 【作者】
13、: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一) 【内容】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赏析】: 这是李白所写的三首行路难的第一首。这组诗从内容看,应当是写在天宝三载(744)李白离开长安的时候。 诗的前四句写挚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常,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挚友的一片盛情,确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
14、却又把筷子撂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改变。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一个怀有宏大政治理想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象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懦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起先,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接着追求。“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突然想到两位起先在政治上并不顺当,而最终最终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
15、,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验,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念。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吕尚、伊尹的遇合,当然增加了对将来的信念,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坎坷,歧途甚多,要走的路,原委在哪里呢?这是感情在尖锐困难的冲突中再一次回旋。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他那种主动用世的剧烈要求,最终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溢信念与展望的强音:“披荆斩棘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信任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象刘宋时宗悫
16、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志向的彼岸。 这首诗一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概格局。其重要的缘由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困难改变。诗的一开头,“金樽美酒”,“玉盘珍羞”,让人感觉好像是一个快乐的宴会,但紧接着“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微环节,就显示了感情波涛的剧烈冲击。中间四句,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仿佛看到了吕尚、伊尹由微贱而突然得到君主重用。诗人心理上的悲观与希望、抑郁与追求,急遽改变交替。“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节奏短促、跳动,完全是急迫担
17、心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肖地传达出进退失据而又要接着探究追求的困难心理。结尾二句,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昂扬乐观的调子,信任自己的志向理想总有实现的一天。通过这样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改变,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志向理想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剧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志向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摆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气。 这首诗在题材、表现手法上都受到鲍照拟行路难的影响,但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两人的诗,都在肯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而由于时代和诗人精神气质方面的缘由,李诗却揭示得更加深刻剧烈,
18、同时还表现了一种主动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坚韧地坚持志向的品行。因而,和鲍作相比,李诗的思想境界就显得更高。 李白将进酒 【年头】:唐 【作者】:李白将进酒 【内容】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孤独,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子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
19、赏析】: 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特性,这类诗当然数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更为深厚,艺术表现更为成熟。将进酒即其代表作。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绎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大白”云。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
20、。 诗篇发端就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如此壮浪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穷极,作者是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语带夸张。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行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行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所没有的。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假如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
21、奈何的情态犹如画出。将人生由青春至苍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原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与前两句把原来壮浪的说得更壮浪,是“反向”的夸张。于是,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作用以黄河的宏大永恒形诞生命的渺小脆弱。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可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气,同时也是由长句排比开篇的气概感造成的。这种开篇的手法作者常用,他如“弃我去者,咋日之日不行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沈德潜说:“此种格调,太白从心化出”,可见其颇具创建性。此诗两作“君不见”的呼告(一般乐府诗只于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诗句
22、感情色调大大增加。诗有所谓大开大阖者,此可谓大开。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悲感虽然不免,但悲观却非李白性分之所近。在他看来,只要“人生得意”便无所缺憾,当尽情快乐。五六两句便是一个逆转,由“悲”而翻作“欢”“乐”。从今直到“杯莫停”,诗情渐趋狂放。“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梁园吟),行乐不行无酒,这就入题。但句中未直写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对月”的形象语言出之,不特生动,更将饮酒诗意化了;未直写应当痛饮狂欢,而以“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调。“人生得意须尽欢”,这好像是宣扬刚好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现象而已。
23、诗人“得意”过没有?“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玉壶吟)好像得意过;然而那不过是一场幻影,“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又好像并没有得意,有的是悲观与愤慨。但就此消沉么?否。诗人于是用乐观好强的口吻确定人生,确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一个令人击节赞美的句子。“有用”而“必”,一何自信!简直象是人的价值宣言,而这个人“我”是须大写的。于此,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明珠暗投而又渴望用世的主动的本质内容来。正是“长风破浪会有时”,为什么不为这样的将来痛饮高歌呢!破费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
24、俗子们咋舌。诗如其人,想诗人“曩者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上安州裴长史书),是何等豪举。故此句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绝非装腔作势者可得其万一。与此气派相当,作者描绘了一场盛筵,那决不是“菜要一碟乎,两碟乎?酒要一壶乎,两壶乎?”而是整头整头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决不甘休。多痛快的筵宴,又是多么豪壮的诗句! 至此,狂放之情趋于高潮,诗的旋律加快。诗人那眼花耳热的醉态跃然纸上,恍然使人如闻其高声劝酒:“岑夫了,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几个短句突然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改变,而且写来逼肖席上声口。既是生逢知己,又是酒逢对手,不但“忘形到尔汝”,诗人甚而忘却是在写诗,笔下之诗好像
25、还原为生活,他还要“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以下八句就是诗中之歌了。这着想奇之又奇,纯系神来之笔。 “钟鼓馔玉”意即富贵生活(富贵人家吃饭时鸣钟列鼎,食物精致如玉),可诗人以为“不足贵”,并放言“但愿长醉不复醒”。诗情至此,便分明由狂放转而为愤激。这里不仅是酒后吐狂言,而且是酒后吐真言了。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说富贵“不足贵”,乃出于愤慨。以下“古来圣贤皆孤独”二句亦属愤语。诗人曾喟叹“自言管葛竟谁许”,所以说古人“孤独”,也表现出自己“孤独”。因此才愿长醉不醒了。这里,诗人已是用古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了。说到“唯有饮者留其
26、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并化用其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之句。古来酒徒历历,何以偏举“陈王”?这与李白一向自命不凡分不开,他心目中树为榜样的是谢安之类高级人物,而这类人物中,“陈王”与酒联系较多。这样写便有气派,与前文极度自信的口吻一贯。再者,“陈王”曹植于丕、叡两朝备受猜忌,有志难展,亦激起诗人的怜悯。一提“古来圣贤”,二提“陈王”曹植,满纸不平之气。此诗起先似只涉人生感慨,而不染政治色调,其实全篇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诗情所以悲而不伤,悲而能壮,即根源于此。 刚露一点深衷,又回到说酒了,而且看起来酒兴更高。以下诗情再入狂放,而且愈来愈狂。“主子何为言少钱”,既照
27、应“千金散尽”句,又故作跌宕,引出最终一番豪言壮语:即便千金散尽,也当不惜将出珍贵珍宝“五花马”(毛色作五花纹的良马)、“千金裘”来换取美酒,图个一醉方休。这结尾之妙,不仅在于“呼儿”“与尔”,口气甚大;而且具有一种作者一时可能觉察不到的将宾作主的任诞情态。须知诗人不过是被友招饮的客人,此刻他却高踞一席,气使颐指,提议典裘当马,几令人不知谁是“主子”。浪漫色调极浓。快人快语,非不拘形迹的豪迈知交断不能出此。诗情至此狂放至极,令人嗟叹咏歌,直欲“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情犹未已,诗已告终,突然又迸出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开篇之“悲”关合,而“万古愁”的含义更其深厚。这“白云从空,随风变灭”的结
28、尾,显见诗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通观全篇,真是大起大落,非如椽巨笔不办。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镇静。诗篇具有振动古今的气概与力气,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溢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心情。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终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概,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
29、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既非刻能学,又非率尔可到。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极参差错综之致;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马,千金裘”),节奏疾徐尽变,奔放而不流易。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 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二) 【年头】:唐 【作者】: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二) 【内容】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
30、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赏析】: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这个开头与第一首不同。第一首用赋的手法,从筵席上的美酒佳肴写起,起得比较平。这一首,一开头就陡起壁立,让久久郁积在内心里的感受,一下子喷发出来。亦赋亦比,使读者感到它的思想感情内容非常深广。后来孟郊写了“出门如有碍,谁谓天地宽”的诗句,可能受了此诗的启发,但气局比李白差多了。能够和它相比的,还是李白自己的诗:“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类诗句,也许只有李白那种胸襟才能写得出。不过,蜀道难用徒步上青天来比方蜀道的艰难,使人干脆想到那一带山川的艰险,却并不感到文意上有过多的埋伏。而这一首,用青天来形容大道的宽敞,照说这
31、样的大道是易于行路的,但紧接着却是“我独不得出”,就让人感到这里面有很多潜台词。这样,这个警句的开头就引起了人们对下文的留意。 “羞逐”以下六句,是两句一组。“羞逐”两句是写自己的不情愿。唐代上层社会喜爱拿斗鸡进行嬉戏或赌博。唐玄宗曾在宫内造鸡坊,斗鸡的小儿因而得宠。当时有“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狗胜读书”的民谣。假如要去学斗鸡,是可以交接一些纨袴子弟,在仕途上打开一点后门的。但李白对此嗤之以鼻。所以声明自己羞于去追随长安里社中的小儿。这两句和他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所说的“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干虹霓”是一个意思。都是说他不屑与“长安社中儿”为伍。那末,去和那些达官贵人交往呢?“曳
32、裾王门不称情,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即拉起衣服前襟,出入权贵之门。“弹剑作歌”,用的是冯谖的典故。冯谖在孟尝君门下作客,觉得孟尝君对自己不够礼遇,起先时常常弹剑而歌,表示要回去。李白是希望“平交王侯”的,而现在在长安,权贵们并不把他当一回事,因而使他象冯谖一样感到不能忍受。这两句是写他的不称意。“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韩信未得志时,在淮阴曾受到一些市井无赖们的讪笑和羞辱。贾谊年轻有才,汉文帝本准备重用,但由于受到大臣灌婴、冯敬等的忌妒、反对,后来竟遭贬逐。李白借用了韩信、贾谊的典故,写出在长安时一般社会上的人对他讪笑、轻视,而当权者则加以忌妒和打击。这两句是写他的不得志。
33、 “君不见”以下六句,深情歌颂当时燕国君臣相互敬重和信任,流露他对建功立业的渴望,表现了他对志向的君臣关系的追求。战国时燕昭王为了使国家富强,尊郭隗为师,于易水边筑台置黄金其上,以招揽贤士。于是乐毅、邹衍、剧辛纷纷来归,为燕所用。燕昭王对于他们不仅言听计从,而且屈己下士,折节相待。当邹衍到燕时,昭王“拥篲先驱”,亲自扫除道路迎接,唯恐灰尘飞扬,用衣袖拦住扫帚,以示尊敬。李白始终希望君臣之间能够有一种比较开诚布公的关系。他常以伊尹、姜尚、张良、诸葛亮自比,缘由之一,也正因为他们和君主之间的关系,比较符合自己的志向。但这种关系在现实中却是不存在的。唐玄宗这时已经腐化而且昏庸,根本没有真正的求贤、重
34、贤之心,下诏召李白进京,也只不过是装出一副爱才的姿态,并要他写一点树碑立传的文字而已。“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慨叹昭王已死,没有人再洒扫黄金台,事实上是表明他对唐玄宗的悲观。诗人的感慨是很深的,也是很沉痛的。 以上十二句,都是承接“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对“行路难”作详细描写的。既然朝廷上下都不是看重他,而是排斥他,那末就只有拂袖而去了。“行路难,归去来!”在当时的状况下,他只有此路可走。这两句既是沉重的叹息,也是生气的抗议。 这首诗表现了李白对功业的渴望,流露出在困顿中仍旧想有所作为的主动用世的热忱,他憧憬象燕昭王和乐毅等人那样的风云际会,希望有“输肝剖胆效英才”的机缘。篇末的“行路难,归去来”,只是一种愤激之词,只是比较详细地指要离开长安,而不等于要消极避世,并且也不排斥在此同时他还抱有它日卷土重来“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幻想。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24页 共24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