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课观潮教学设计5127.pdf

上传人:得****3 文档编号:83934703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PDF 页数:69 大小:3.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课观潮教学设计5127.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课观潮教学设计5127.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课观潮教学设计5127.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课观潮教学设计5127.pdf(6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1 课题观 潮 课型 课时 2 授课时间 知识目标 1 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2 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能力目标 1.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的习惯。2.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情感目标 1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2.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3 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教学重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教学难点 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

2、,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教师进行充满感情的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 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2 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让学生让黑板板书)3(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打开字典查一查。师: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

3、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 22 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师:我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你为什么要在八月十八日观潮?二、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预习情况

4、。读准多音字:闷(m n)雷 薄(b)雾 风号(h o)浪吼(h u)涨(zhng)起 颤(chn)动 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横贯 山崩地裂 人声鼎沸 漫天卷地 指名读课文,正音。同桌互读,评定等级。(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介绍钱江潮。2 理清文脉。(1)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2)同桌交流。(3)说说各段的段意。三、理清叙述顺序 2 1 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2 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第二课时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

5、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1 师生交流,品读。潮来前 笼罩薄雾 风平浪静(板书)观潮 潮来时 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潮去时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体会钱塘江来前的平静、美丽,来时的汹涌、雄伟,去时的余威未减。同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义,体会作

6、者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1 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 风平浪静)指导朗读。2 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3 小组合作学习。(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4 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 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 近)(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 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3)

7、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 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5 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

8、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6 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四、总结 1 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2(放录像)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3 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 4 作业。3(1)按一定顺序,写一个描写景物(或景观)的片断。(2)收集有关钱江潮的资料。附:板书 观潮 潮来前 潮来时 潮过后(时间顺序)教学反思:备课组 四年级语文组 主备人

9、 朱静 课 题 2 雅鲁藏布大峡谷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1 课时 教学时间 三 维 目 标 知识目标 指导学生认识 7 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力目标 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情感目标 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文字、图片。教学流程 个性化修改 4 一、谈话导入,读题质疑 1 (出示地图)让我们一起到地图上来找一找青藏高原,在这儿

10、有两个世界之最: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2 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你心中最向往的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资料,都带来了吧!谁来说一说?(学生相互交流已搜集的文字、图片。)3 教师出示图片:这就是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去游览一下吧。(板书课题:雅鲁藏布大峡谷)4 读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估计学生会提出:雅鲁藏布大峡谷究竟美在哪里?作者是怎样描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二、自读课文,感知发现 1 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减字,查

11、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河床、切割、堪称”等词语的意思。2 再读课文,要读正确、流畅,同伴互相抽读课文,检查初读情况。3 听了、读了课文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介绍,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它的特点?再读读课文,看看文中有没有合适的词?4 完成填空练习 1: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景观不仅_,而且_。三、研读课文,品味欣赏 1 合作学习,研读课文。自由读课文,互相说一说。(1)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从“不容置疑”这个词中你发现了什么?(2)雅鲁藏布大峡谷景观的“奇异”表现在哪些方面?边读边画出你认为能体现“奇异”的语句。2 全班交流,品味欣赏。(1)读第一、二自然段。说说从哪些方面可以

12、看出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课文是用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它的?(引导学生认识到作者是采用列举具体、准确数字的方法来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的。)边读边想,当你读到这些具体数字时,你有怎样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出这些具体准确的数字(雄辩)有利地证明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读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能不能找个词替换“不容置疑”这个词,为什么?“一争高下”是什么意思?读着这段文字,你的心中涌起了怎样的感受?(自豪,骄傲。)让我们带着这份自豪,带着这份骄傲齐读第二自然段。(2)交流品读三、四自然段。5 雅鲁藏布大峡谷景观的“奇异”表现在哪些方面?读一读你所画出的认为能体

13、现“奇异”的语句。学生边交流边读出有关语句,进一步体会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壮美。(引导学生运用“从到”的句式围绕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水、山和生物的多样性等几个方面来品味、欣赏课文优美的语言文字。)把自己喜欢的语句读给你的同伴听,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它。(进一步在自主学习中提高学生对语言品读欣赏的能力。)进行有感情地朗读。3 品读结尾,升华情感。(1)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对于人类而言具有怎样的意义?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2)完成填空练习 2。雅鲁藏布大峡谷必将会成为世界人民关注的热点,是因为那里有_,有_,有_,还有_。壮美奇异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是我们中国人的_。4 学完课文后,你想说点什么吗?四、总

14、结内容,内化语言 1(出示图片)请学生为雅鲁藏布大峡谷自由配加导游词,适当加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学生做准备。)2(让学生扮成导游)你来当小导游,向游人介绍最熟悉的某部分景观的内容。五、课后作业 用自己的话向别人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板书设计:2 雅鲁藏布大峡谷 世界第一 壮丽 奇异 6 山水 生物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朗读,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场景。2、理解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4、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品味文本:让学生在朗读和交流中咀嚼语言文

15、字,品位语言,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和思想感情。2、以动静结合的方法学习课文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由衷赞美,感受人与自然、动物的和谐之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教学重难点】1、理解文中描写的大榕树的奇特景象及众鸟纷飞的幸福场景。2、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念之情。【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提供声音,要求学生闭目听音感受场景。2、图片欣赏(各种各样的鸟的图片)。3、谈话:这群鸟纷飞、百鸟齐鸣的场景是怎样的?现在我们将跟随巴金爷爷一起去看一看。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身临其境,感受鸟的动态美。(一)自读课文 1013 自然段,

16、找出本段的重点段落。(12、13)(二)边读边想(第 12、13 自然段),体会鸟儿的动态美。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概括鸟的天堂场面变化的词。(静寂热闹)2.思考问题:是什么让这场面发生了变化?(鸟)用自己的话说说是怎样变化的?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这种热闹情景?(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起来 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是什么把小鸟给引出来了?(拍手的声音)由这样热闹的场景你想到了什么?(这棵大榕树上一定有很多鸟)作者是否写了这里住着许多鸟?是那些语句?这些句子让你明白了什么?大的、小的、花的、黑的鸟的种类多;有的有的有的这些鸟姿态各异。这么多的鸟作者有什么感觉?(应接不暇)师引导学生理

17、解榕树上群鸟纷飞、百鸟齐鸣的场景:是啊,你看:这边刚飞 出来一只,另一只又从那边飞起来了,看清楚了这只,却又错过了那只真是应接不暇啊。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我们用掌声表示鸟的叫声,用双手做鸟飞翔的样子来体会一下榕树上群鸟纷飞、百鸟齐鸣的场景)7 这么多的鸟,哪一只小鸟引起了巴金爷爷的注意?请找出句子。3、看到了这么多姿态各异的鸟,我们的心情怎样?(喜悦、兴奋)现在请大家带着这种心情读读这几句话。4、小结:小鸟出现后的场面是非常热闹的,我们把这种对活动状态的事物描写称为动态描写。(板“动态”)5、过渡:从课文中我们知道:那么多、那么美的鸟都生活在一棵树上,那这棵树又是棵怎样的树呢?快速浏览课文

18、,找出相关的段落。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图文结合,朗读体会榕树的静态美。1、出示榕树整体图,说明这就是刚才那些鸟的家,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形容一下自己看到的树。2、作者看到这样的大榕树后总体感觉是什么?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3、作者是怎样描写这美丽的树的?先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对这美丽的树的赞美之情。朗读理解语段一:(出示幻灯片)语段一: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这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根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a、是一株什么样的榕树?(茂盛的大榕树)

19、“真是一株”说明什么?(榕树的大)b、“不可计数”是什么意思?(“数”在这里读 sh,作动词用,是“查点数目”的意思;“不可计数”没有办法清点、无法计算)“枝上又生根”说明什么?(榕树的奇特)c、从“一部分根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你明白了什么?(“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的原因)d、说的真不错,同学们都感受到了榕树的美,我们一起来看看图(出示图片),再来把这句话有感情的朗读一遍。朗读理解语段二(出示幻灯片)语段二: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a、自读语段二,说说你对这段话的

20、理解。b、这段话中的重点词是哪些?由这几个词你明白了什么?“簇”和“堆”树叶很密;“明亮”和“照耀”树叶很绿;“颤动”树叶充满生机或生命力极强。老师讲解:这句话写的多好啊!一个“颤动”把叶子写活了。我们一起来欣赏被日光照耀的绿叶(出示图片)。我非常喜欢这句话,也想来读一读(师朗读)。b、老师读的怎样?谁也想来试一试,指名读。c、朗读点评并升华:我想一定还有不少的同学也愿意以读来表达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吧!请想读的同学都一起来读一读吧!4、老师总结:看着这样一株榕树,作者不禁发出了怎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你们说的真好!作者赞美了这美丽的榕树,让我们带着赞美的感情读一读这句话。现在我们一

21、起来总结一下作者是怎样描写这棵大树的?(按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由总到分地顺序描写)作者抓住了榕树大和生命力强的特点,突出了榕树奇特的美,让我们从中体会的了榕树的宁静与优雅我们把这样的景物描写称为静态描写。(板书:静态)三、情感升华,总结全文。教师引导:作者既看到了宁静幽雅的大榕树,也感受了“鸟的天堂”那百鸟 齐鸣、群鸟纷飞的热闹场景,至此,作者由衷的说(学生齐合)那“鸟的天 8 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师)看来,人们把这里称为鸟的天堂,果真名不虚传。1、自由组合朗读课文。(若出现没人自愿朗读的段落,教师加以引导、鼓励,强调合作的作用,让学生体会合作学习的快乐。)2、总结课文(1)课文写了作者先

22、后两次赴新会“鸟的天堂”,所见所闻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去的时间不同)(2)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我们知道“鸟的天堂”其实就是指什么?(大榕树)为什么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联系上下文找出原因。(大榕树周围环境安宁,景色幽静。)(大榕树枝繁叶茂,便于鸟儿栖息。)(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鸟儿得到保护。)(3)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总结课文中心。3、各抒己见谈收获。(1)在景物描写方面描写有顺序 由远而近:作者在描写大榕树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由总到分:作者在描写大榕树的近景时,先总写后具体写枝、根、干、叶的位置和颜色。由面到点:作者在写鸟的活力时,先写群鸟,

23、再突出一只画眉鸟。(2)注意事物的动态和静态的结合:课文在描写大榕树时,主要以静态描写为主,从而有助于我们清晰地认识它,感受到它的高大、美丽。课文在描写鸟的活动时,主要以动态为主。这样动静结合,给事物增添了情趣,让人感受到一种蓬勃向上的活动。此外,作者在描写同一事物的时候,也注意了动静交错。如“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3)作者注意了文章结构的前后照应: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由于是在黄昏的时候,鸟儿都躲进了茂密的树叶中栖息,所以没能看到一只鸟,心里感到很失望。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由于是在早晨,是鸟儿活动的时间,所以看到了群鸟欢腾的情

24、景,心里感到特别高兴,前后照应,作者发出了“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的感叹。四、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七、八自然段。2、读第七自然段,完成练习。(1)这段话的中心词是 。(2)榕树的美丽在于它所表现出的旺盛的 。(3)这段话通过写榕树叶子的 和叶子的 来突出它的旺盛的生命力。(4)“颤动”是指 ,“似乎每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写出了榕树的 。【板书设计】9 火烧云教学案例【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1、学会本课的 14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笑盈盈、茄子、跪着、凶猛、庙门、蹲着、威武、镇静、恍惚、揉眼睛等。2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

25、1、通过课件展示优美的火烧云图片,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2、通过优美语句的赏析,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目标:1、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片段。【教学重点】1 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2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欣赏图片,激情导入。师:同学们,你们欣赏过早晨或傍晚的云霞吗?这美丽的云霞就是火烧云 板书:火烧云。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欣赏这大自然所赋予我们的美丽景色吧!(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配上优美音乐的火烧云图片供学生欣赏,然后让学生说出

26、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教师适时简要向学生解释火烧云的特点及形成过程。)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欣赏图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就势导入新课,更符合学生认知特点。二、个性朗读,培养语感 这么优美的课文,你想来读一读吗?抽学生轮读课文,边读边正音,对于难读的句子或片段让学生反复读一读,直到读懂读顺为止。课文中有你最感兴趣的段落吗?请你来给大家展示展示吧!(鼓励学生选读,还可让同样感兴趣的同学比赛读一读)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读文,既培养了学生朗读能力,又引导学生熟悉了课文,为后边的教学打下了基础。三、自读课文,理清顺序 师:请同学们有针对性的再次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划

27、出表示描写顺序的词语,然后再想想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火烧云的?交流汇报后教师小结:作者就是按照“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火烧云的。设计意图:通过再读,梳理文章写作顺序,是学习课文的需要,也是对学生写作方法的有效指导。四、探究新知,学习课文 师: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火烧云上来时是怎样的情景呢?10 学生交流,同时教师点拨关于排比的写法及好处。师:火烧云上来了,在霞光的照耀下,大地呈现出绚丽的景象。不过,更壮观的景象还在后面呢!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第 2 6 自然段。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两方面来写火烧云的变化的呢?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尝试归纳总结。(颜色、形状)师:作者写火

28、烧云的颜色,共写了哪些颜色?(学生说)师:你还能说出其它颜色吗?师:这么多颜色,真是太美了,你能用一个成语来归纳吗?(五彩缤纷,绚丽多彩.)师:火烧云不仅颜色多,变化快,而且它的形状也是千变万化,让我们也一起去看一看吧!齐读教材 4 6 自然段,感受火烧云的形状变化。师:请你说说这时天空中出现了什么?(请同学们看课件)什么样儿的?怎样变化的?并试着表演出来。师:聪明的小朋友,请你想一想天空中的火烧云还像什么?请你把它画出来并仿照课文的写法配上一段文字好吗?请几个同学交流展示,教师予以充分的肯定,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师:火烧云形状的变化是这样多,这样快,你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吗?(千变万化、千姿百态

29、、形态万千)师:火烧云就这样变化着,一会儿像这样,一会儿像那样,恍恍惚惚,当你再仔细瞅瞅,其实它什么像,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留给人们无限的遐想。设计意图:通过质疑探讨,交流互动,学生画火烧云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达到了教学的目的,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五、想想说说,课外延伸 师: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一定被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变化深深地吸引了吧,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学生说)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来总结课文,及巩固了知识,有段聊聊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实乃一举两得。六、课堂小结:本篇文章是以一个孩子的口吻描述了火烧云的美丽壮观景象,这个孩子就是儿时的萧红,萧红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张乃莹,被誉为“30

30、 年代的文学洛神”,主要作品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希望大家能有机会去读一读。晚霞是美丽的,古语云:“最美不过夕阳红”“莫道桑榆晚,云霞尚满天”,这些都是夸赞落日晚霞之美的。同学们只要认真观察,通过切身实地的感受,你会发现大自然的美丽是令人惊叹的!【板书设计】:题西林壁 一、教学目标:1、学会背诵题西林壁。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3、通过学习古诗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苏轼富有哲理的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并联系生活从中获得启示。三、课时:一课时 四、教具准备:庐山风景画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 1、引入新课

31、师:我们已经学过了桂林山水这篇课文,知道了祖国有如此美丽的地方,那除了桂林山水之外,你们还知道哪一些地方很美吗?生说风景(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师:同学们说了不少,今天老师也想向大家介绍一处风景。(展示庐山风景画)上来了 颜色 多 快 火烧云 变化 形状 千姿百态 快 下来了 11 师:看了以后,你觉得庐山怎么样?生谈感想 师:看来大家都觉得庐山很不错,其实北宋的著名诗人苏轼也很喜欢庐山,他还为庐山写了一首诗,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古诗题西林壁(板书诗题)(二)讲解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首古诗,也学了古诗的学习步骤,大家还记得吗?(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

32、,悟诗情)生答 2 解诗题,知作者 师: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题西林壁:书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题:书写;西林:庐山有两座寺庙东林寺和西林寺,这里的“西林”指的是西林寺;墙:墙壁)师:谁知道苏轼的生平?(生交流苏轼的资料。)(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唐宋八大家:三苏、韩愈、曾巩、欧阳修、王安石、柳宗元)3 抓字眼,明大意 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生读 师:四人小组合作交

33、流,你们从这句诗中读懂了什么?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1)学习1、2 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横:从正面;岭:连绵不断的高山;侧:从侧面;峰:高而尖的山头)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远近高低各(重读)不同: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2)把握朗读重音 读出气势,有强弱对比,如远近高低都是重音,要读出起伏,“远”强一些,“近”弱一些,“高”强一些,“低”弱一些。(4)师: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怎么多种变化吗?(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师:对,我

34、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我站在_看到_说一句话吗?(5)学习3、4 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识:不认识,看不清。面目:相貌,这里比喻事物所呈现的景象;缘:因为。)“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 师:这一句里有一个字很难写,谁知道呢?(“缘”字)让我们一起来疏通一下笔画。(6)指名说全诗意思 3 多诵读,悟诗情(1)多诵读:师: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作者喜爱庐山)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你们说,你们能不

35、能把作者那赞美之情用优美的嗓子朗读出来?好,现在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谁还记得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叠诵)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2)悟诗情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林壁。但老师有一个地方却怎么也不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12 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三)总结 师: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

36、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四)、作业 1 背诵、默写题西林壁。2 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的意思。六、板书:题西林壁 一解诗题,知作者:题:书写 苏轼 二抓字眼,明大意:岭:连绵不断的高山;峰:高而尖的山头 三多诵读,悟诗情 游山西村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诗中的名句.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并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3,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理解诗句的哲理,并加以运用。4,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5,学会一

37、类生字豚.教学重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理解诗句的哲理,并加以运用。资料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诗句,体会古诗韵味。1 同学们你们平时积累了很多好词好句,能说说“山”和“柳”开头的成语吗?(板书:山重水复 柳暗花明)2 你们知道吗?这两个耳熟能详、千古流传的成语都出于同一首诗的吗?在这首诗中,有一座座连绵的山,有一条条交错的河,有密密层层的柳,有明艳的花,在这之间,几间农舍若隐若现。(师边描述边板画)1 这么美的地方在哪里呢?(板书:山西村)是谁发现的?(陆游)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游览一下这美丽的山西村。2 初读诗句,学习生字词。请同

38、学们打开课文,让我们来读一读这首诗。5.老师要表扬全班同学,你们都能够借助音节和工具书读准字音,这样做很好。现在谁想把这些生字准确得读给大家听。课件:M l hn y 莫要 腊月 浑浊 疑问 6.你觉得哪个音容易读错的呢?哪个字容易写错的,要提醒粗心的同学。现在让我们把你自己觉得难写的那个字书空写一遍。13 7.教师范读(课件:音乐)你觉得老师读得好吗?我相信你一定能读得更好,一起读。二、了解背景,学习查找资料。1 出示资料,搜索有关这首诗或陆游的信息资料 2 关注信息(腊酒的制作过程)课件: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极力推助北伐,被罢官。诗人回归故里,内心郁闷。对照官场的伪诈,他更

39、感受到乡间生活的纯朴自然。但他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会重新为国出力。这种心境与游境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流传千古的游山西村。小结:这些信息挺重要的,可能对等下理解、学习、感悟诗歌有帮助,学习古诗特别需要借助资料。(板书:资料)三、读诗入境,赞民风民情。1 了解诗意,写了农家主人热情接待诗人的事。现在我们跟着陆游去游山西村,看看他们在干什么?他们有什么活动呢?课件出示:(接待客人的情景)让学生说出“吃,做,聊,唱,玩 2.诗人在诗中只写了一个“留“字,为什么不把之前同学说的动作词写到诗中呢?(一个“留”已经包含了一切)3.请同学们展开你丰富的想象能力,想象村里的人见到陆游会说些什么?现

40、在老师来当陆游,你们当村民来试试。出示:莫笑庄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带着你现在的感受读这句诗。4 联系背景,体会作者陆游受到款待以后的独特心情。从刚才的资料中可以知道陆游那段时间是最孤独的时候,在那里受到村民的热情接待,他的心情会怎么样?带上你激动的心情再读这句诗。四、品词析句,悟人生哲理。课件:陆游走的图片 1 陆游离开村子的时候,发现这条村子的景象是什么样?(提示:山,水,树)多美的村子啊!2.课件出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与“山清水秀疑无路,柳绿花红又一村。”进行比较,体会诗句的意境及表达的准确。3 片段描写,体会心情。现在让我们去体会一下陆游现在的心情。课件:(1)

41、一座座山重重叠叠,一条条水纵横交错,走着走着,我 我的心情 。(2)柳荫深深,前路迷茫,穿过柳荫深处,啊,鲜花明丽红艳,眼前忽然一亮,又是一个村庄,我想那村庄 (村庄是什么样的?陆游虽然未见,但已在心中憧憬,描绘)我的心情 。请同学们拿起你的笔展开想象,写下当中的情景吧!5 小结:此时,诗人的心情有变化吗?怎样变的?你能读出这样的对比变化吗?课件: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六、适度拓展,赏诗人情怀。14 这一重重的山啊一道道的水,我正在猜想到底有没有路呢,忽然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景就展现在我的面前。这样的美景同学们可能没有见过,但是,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相似的心思呢?七联系实际,升华人生道理

42、。1.陆游仅仅写山西村的美丽吗?,自己的心情吗?他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积极向上 乐观 2.老师还想到了许多诗人也有着这样的人生态度,例如:杜甫,王维,李白 3.课件出示:千百年过去了,这经典名句依然在我们耳边回荡,当我们()的时候,我们相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生活中谁没有困难,生活中谁没有挫折,谁没有失败,但只要牢牢记住这千古流传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一定能走向希望,走向光明,走向美好的未来!八作业 必做题:继续读诗,用喜欢的方式感悟诗境:配画编故事配乐朗诵。选做题:搜集有关作者陆游的生平资料。爬山虎的脚(叶圣陶)第一课时 一、导入:上课之前我们先猜两

43、个植物谜语:()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大家都知道丝瓜藤和葡萄藤都是依附架子生长,否则无法向高处生长。而有一种植物,它不像丝瓜、葡萄依附架子往高处生长。它不用搭架子自己就能向高处生长。这是什么植物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它,揭穿它自己就能向高处生长的秘密。同学们,请打开书本,大声地告诉老师,那种植物是什么?(爬山虎,师书写课题)有哪些同学见过爬山虎?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爬山虎,我们一起来看爬山虎是什么样的。(带领大家一起观察)我们观察到爬山虎有叶子,藤蔓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他的笔下爬山虎又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爬

44、山虎的脚。大家又发现课题有什么特点吗?(拟人)介绍叶圣陶的生平。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叙述脉络 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生字和不懂的词语。嫩绿 舒服 均匀 重叠 空隙 漾起 拂过 蜗牛 紧贴 蛟龙 枯萎 逐渐 牢固 叶柄 引人注意 多音字:占 得 铺 空 着 曲 带领学生分析生字,掌握较难字的写法。解释学生不懂的词语。2、再读课文,一二三四自然段分组读,最后一自然段齐读,想想每个自然段都讲了什么。抽学生回答,教师带领学生完成段落大意的归纳。3、根据段落大意进行课文的分段,并归纳大意。(第一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生长得很茂盛。第二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很美丽。第三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的生长位置、

45、样子、形状。第四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第五自然段写了爬山虎脚的变化。)课文分为三段: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家里和学校都有爬山虎,引起作者的观察兴致,引出下文。第二段(第二自然段):主要写爬山虎叶子的特点。第三段(第三到第五自然段)写了爬山虎脚的样子以及时怎样一步步向上爬的。三、抄写词语,熟读课文,试着背诵三四自然段。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进入课文。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谁能说说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叶子,脚的样子,怎么爬的和脚的变化。)那课文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呢?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15 二、教学一二自然段 (一)、第一自然段 一二大组的同学读第一自然

46、段,三四大组的同学想一想,文中哪些词语说明爬山虎长的很茂盛。(满是、一大片)文中两次提到墙,有什么意义呢?(暗示爬山虎是一种喜欢攀爬的植物)(二)、第二自然段 1、刚才我们大家一起观察了爬山虎的叶子,下面我们请三四大组的同学为我们大声的朗读第二自然段,一二大组的同学思考一下: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什么?(这一段共四句话:第一句写叶子颜色的变化;第二句写长大的叶子引人注意;第三句讲叶子颜色美,排列整齐、均匀;第四句讲风吹过时的景象。)2、文中那句话体现了叶子很美?(那些叶子绿得那么鲜艳,看着非常舒服,这是一种静态美。)3、齐读第三句,“一顺儿”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爬山虎的叶子“一顺儿”朝下,铺

47、得很均匀并且没有重叠?(“一顺儿”指同一个方向或顺序,爬山虎的叶尖一顺儿朝下,是说没有一片叶子是朝另一个方向的,长得非常整齐。我们知道,爬山虎是靠着脚向上爬的,而与它的脚相反方向长的叶柄便向下垂,叶尖便自然也向下垂。叶子的生长要吸收阳光,如果重叠生长,那么有的叶子就不能吸收阳光了,所以叶子铺得均匀,没有重叠。)4、女生读第四句,体会“漾”字的生动之处。想象微风吹过,成片的叶子随风起伏,如绿色的海荡起的波纹,让人的心里不由得震撼。这是一种动态美。5、从文中找出爬山虎叶子颜色的变化: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没过几天是嫩绿的,长大的叶子绿得很新鲜。6、叶圣陶的笔下爬山虎的叶子是那么的美丽,那么哪位同

48、学能把那种美读出来呢?三、男女生分角色朗读三四自然段,师读第五自然段。想一想以下问题:1、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是怎样的呢?2、爬山虎是怎样爬的?用了哪些动词?3、最后一句把爬山虎的脚比作蛟龙的爪子,有什么作用?4、爬山虎的脚在生长的过程中有什么变化?5、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非常牢固,风吹雨打都不能阻挡它向上攀爬,它是如此的坚强与执着,请带着这种感情再读第五自然段。)四、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是怎样的呢?1、本文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作者对爬山虎的脚作了十分具体的介绍,那为什么又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因为人们主要观赏的不是爬山虎的脚,而是爬山虎好看的叶子。)2、你从作者观察爬山虎中受到那

49、些启发?可以结合句子来谈吗?(1)观察细致。(2)要抓住特点观察。(3)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具体的观察方法,使理论和实际例子相结合,学生更容易掌握。)五、拓展文本,课堂延伸 仿照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六、板书设计 七、作业 背诵三四自然段,仿写一种植物。蟋蟀的住宅(一)揭题(1)引入。师:同学们都非常热爱大自然,今天老师带你们到“昆虫世界”转一转。(出示 PPT蟋蟀图)它还有其它的名字吗?你从课外还了解到了关于它的哪些知识?(生汇报交流资料)师:蟋蟀的出

50、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好斗,还由于它的住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跟蟋蟀有关,请同学们大声读一遍课题蟋蟀的住宅。16 (2)审题 师:“住宅”?我们人类住的地方才叫住宅,动物的地方也叫“住宅”吗?那叫什么?比如狗住的?昆虫住的?生:叫狗窝、叫洞穴 师:那为什么把蟋蟀的洞穴叫作“住宅”呢?这里可以看出蟋蟀的住宅建筑得法布尔把蟋蟀当作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那么现在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位来自法国,自幼喜爱昆虫,善于观察自然界的著名昆虫学家兼作家法布尔。(出示 PPT法布尔)师:法布尔把昆虫当作他亲密的伙伴、可敬的邻居。明明是洞穴,他却看作是住宅。了解了这些以后,我们再来读题。(二)初读课文,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